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管理 » redis缓存使用案例

redis缓存使用案例

发布时间: 2023-05-17 20:05:25

Ⅰ 怎样使用redis缓存java代码

应用Redis实现数据的读写,同时利用队列处理器定时将数据写入mysql
同时要注意避免冲突,在redis启动时去mysql读取所有表键值存入redis中,往redis写数据时,对redis主键自增并进行读取,若mysql更新失败,则需要及时清除缓存及同步redis主键。
这样处理,主要是实时读写redis,而mysql数据则通过队列异步处理,缓解mysql压力,不过这种方法应用场景主要基于高并发,而且redis的高可用集群架构相对更复杂,一般不是很推荐。

Ⅱ redis做mysql的缓存

redis缓存其实就是把经常访问的数据放到redis里面,用户查询的时候先去redis查询,没有查到就执行sql语句查询,同时把数据同步到redis里面。redis只做读操作,在内存中查询速度快。

使用redis做缓存必须解决两个问题,首先就是确定用何种数据结构存储来自mysql的数据;确定数据结构之后就是需要确定用什么标识来作为数据的key。
mysql是按照表存储数据的,这些表是由若干行组成。每一次执行select查询,mysql都会返回一个结果集,这个结果是由若干行组成的。redis有五种数据结构:列表list,哈希hash,字符串string,集合set,sorted set(有序集合),对比几种数据结构,string和hash是比较适合存储行的数据结构,可以把数据转成json字符串存入redis。

全量遍历键: keys pattern keys *
有人说 KEYS 相当于关系性数据的库的 select * ,在生产环境几乎是要禁用的

不管上面说的对不对, keys 肯定是有风险的。那我们就换一种方案,在存数据的时候。把数据的键存一下,也存到redis里面选hash类型,那么取的时候就可以直接通过这个hash获取所有的值,自我感觉非常好用!

php怎样使用redis缓存数据

<?php
/**
* Redis缓存操作
* @author hxm
* @version 1.0
* @since 2015.05.04
*/
class RCache extends Object implements CacheFace
{
private $redis = null; //redis对象

private $sId = 1; //servier服务ID

private $con = null;//链接资源

/**
* 初始化Redis
*
* @return Object
*/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
{
if ( !class_exists('Redis') )
{
throw new QException('PHP extension does not exist: Redis');
}
$this->redis = new Redis();
}

/**
* 链接memcahce服务
*
* @access private
* @param string $key 关键字
* @param string $value 缓存内容
* @return array
*/
private function connect( $sid )
{
$file = $this->CacheFile();
require $file;
if(! isset($cache) )
{
throw new QException('缓存配置文件不存在'.$file);
}
$server = $cache[$this->cacheId];
$sid = isset($sid) == 0 ? $this->sId : $sid;//memcache服务选择
if ( ! $server[$sid])
{
throw new QException('当前操作的缓存服务器配置文件不存在');
}希望能帮到你,我还在后盾网学习呢,有不会的可以问我,一会有空回答你。(^ω^)

Ⅳ windows环境下Redis+Spring缓存实例

一、Redis了解

1.1、Redis介绍:

redis是一个key-value存储系统。和Memcached类似,它支持存储的value类型相对更多,包括string(字符串)、list(链表)、set(集合)、zset(sorted set –有序集合)和hash(哈希类型)。这些数据类型都支持push/pop、add/remove及取交集并集和差集及更丰富的操作,而且这些操作都是原子性的。在此基础上,redis支持各种不同方式的排序。与memcached一样,为了保证效率,数据都是缓存在内存中。区别的是redis会周期性的把更新的数据写入磁盘或者把修改操作写入追加的记录文件,并且在此基础上实现了master-slave(主从)同步。

Redis数据库完全在内存中,使用磁盘仅用于持久性。相比许多键值数据存储,Redis拥有一套较为丰富的数据类型。Redis可以将数据复制到任意数量的从服务器。

1.2、Redis优点:

(1)异常快速:Redis的速度非常快,每秒能执行约11万集合,每秒约81000+条记录。

(2)支持丰富的数据类型:Redis支持最大多数开发人员已经知道像列表,集合,有序集合,散列数据类型。这使得它非常容易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我们知道哪些问题是可以处理通过它的数据类型更好。

(3)操作都是原子性:所有Redis操作是原子的,这保证了如果两个客户端同时访问的Redis服务器将获得更新后的值。

(4)多功能实用工具:Redis是一个多实用的工具,可以在多个用例如缓存,消息,队列使用(Redis原生支持发布/订阅),任何短暂的数据,应用程序,如Web应用程序会话,网页命中计数等。

1.3、Redis缺点:

(1)单线程

(2)耗内存

二、64位windows下Redis安装

Redis官方是不支持windows的,但是Microsoft Open Tech group 在 GitHub上开发了一个Win64的版本,下载地址:https://github.com/MSOpenTech/redis/releases。注意只支持64位哈。

小宝鸽是下载了Redis-x64-3.0.500.msi进行安装。安装过程中全部采取默认即可。

安装完成之后可能已经帮你开启了Redis对应的服务,博主的就是如此。查看资源管理如下,说明已经开启:

已经开启了对应服务的,我们让它保持,下面例子需要用到。如果没有开启的.,我们命令开启,进入Redis的安装目录(博主的是C:Program FilesRedis),然后如下命令开启:

redis-server redis.windows.conf

OK,下面我们进行实例。

三、详细实例

本工程采用的环境:Eclipse + maven + spring + junit

3.1、添加相关依赖(spring+junit+redis依赖),pom.xml:

4.0.0 com.luo redis_project 0.0.1-SNAPSHOT 3.2.8.RELEASE 4.10 org.springframework spring-core ${spring.version} org.springframework spring-webmvc ${spring.version} org.springframework spring-context ${spring.version} org.springframework spring-context-support ${spring.version} org.springframework spring-aop ${spring.version} org.springframework spring-aspects ${spring.version} org.springframework spring-tx ${spring.version} org.springframework spring-jdbc ${spring.version} org.springframework spring-web ${spring.version} junit junit ${junit.version} test org.springframework spring-test ${spring.version} test org.springframework.data spring-data-redis 1.6.1.RELEASE redis.clients jedis 2.7.3

3.2、spring配置文件application.xml:

<"1.0" encoding="UTF-8"> classpath:properties/*.properties

3.3、Redis配置参数,redis.properties:

#redis中心#绑定的主机地址redis.host=127.0.0.1#指定Redis监听端口,默认端口为6379redis.port=6379#授权密码(本例子没有使用)redis.password=123456 #最大空闲数:空闲链接数大于maxIdle时,将进行回收redis.maxIdle=100 #最大连接数:能够同时建立的“最大链接个数”redis.maxActive=300 #最大等待时间:单位msredis.maxWait=1000 #使用连接时,检测连接是否成功 redis.testOnBorrow=true#当客户端闲置多长时间后关闭连接,如果指定为0,表示关闭该功能redis.timeout=10000

3.4、添加接口及对应实现RedisTestService.Java和RedisTestServiceImpl.java:

package com.luo.service; public interface RedisTestService { public String getTimestamp(String param);}

package com.luo.service.impl;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Service;import com.luo.service.RedisTestService; @Servicepublic class RedisTestServiceImpl implements RedisTestService { public String getTimestamp(String param) { Long timestamp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return timestamp.toString(); } }

3.5、本例采用spring aop切面方式进行缓存,配置已在上面spring配置文件中,对应实现为MethodCacheInterceptor.java:

package com.luo.redis.cache; import java.io.Serializable;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TimeUnit;import org.aopalliance.intercept.MethodInterceptor;import org.aopalliance.intercept.MethodInvocation;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data.redis.core.RedisTemplate;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data.redis.core.ValueOperations; public class MethodCacheInterceptor implements MethodInterceptor { private RedisTemplate redisTemplate; private Long defaultCacheExpireTime = 10l; // 缓存默认的过期时间,这里设置了10秒 public Object invoke(MethodInvocation invocation) throws Throwable { Object value = null; String targetName = invocation.getThis().getClass().getName(); String methodName = invocation.getMethod().getName(); Object[] arguments = invocation.getArguments(); String key = getCacheKey(targetName, methodName, arguments); try { // 判断是否有缓存 if (exists(key)) { return getCache(key); } // 写入缓存 value = invocation.proceed(); if (value != null) { final String tkey = key; final Object tvalue = value;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 setCache(tkey, tvalue, defaultCacheExpireTime); } }).start();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if (value == null) { return invocation.proceed(); } } return value; } /** * 创建缓存key * * @param targetName * @param methodName * @param arguments */ private String getCacheKey(String targetName, String methodName, Object[] arguments) { StringBuffer sbu = new StringBuffer(); sbu.append(targetName).append("_").append(methodName); if ((arguments != null) && (arguments.length != 0)) { for (int i = 0; i < arguments.length; i++) { sbu.append("_").append(arguments[i]); } } return sbu.toString(); } /** * 判断缓存中是否有对应的value * * @param key * @return */ public boolean exists(final String key) { return redisTemplate.hasKey(key); } /** * 读取缓存 * * @param key * @return */ public Object getCache(final String key) { Object result = null; ValueOperations operations = redisTemplate .opsForValue(); result = operations.get(key); return result; } /** * 写入缓存 * * @param key * @param value * @return */ public boolean setCache(final String key, Object value, Long expireTime) { boolean result = false; try { ValueOperations operations = redisTemplate .opsForValue(); operations.set(key, value); redisTemplate.expire(key, expireTime, TimeUnit.SECONDS); result = true;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result; } public void setRedisTemplate( RedisTemplate redisTemplate) { this.redisTemplate = redisTemplate; }}

3.6、单元测试相关类:

package com.luo.baseTest; import org.junit.runner.RunWith;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test.context.ContextConfigur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test.context.junit4.;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test.context.junit4.SpringJUnit4ClassRunner; //指定bean注入的配置文件 @ContextConfiguration(locations = { "classpath:application.xml" }) //使用标准的JUnit @RunWith注释来告诉JUnit使用Spring TestRunner @RunWith(SpringJUnit4ClassRunner.class) public class SpringTestCase extends { }

package com.luo.service; import org.junit.Test;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com.luo.baseTest.SpringTestCase; public class RedisTestServiceTest extends SpringTestCase { @Autowired private RedisTestService redisTestService; @Test public void getTimestampTes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System.out.println("第一次调用:" + redisTestService.getTimestamp("param")); Thread.sleep(2000); System.out.println("2秒之后调用:" + redisTestService.getTimestamp("param")); Thread.sleep(11000); System.out.println("再过11秒之后调用:" + redisTestService.getTimestamp("param")); } }

3.7、运行结果:

四、源码下载:redis-project().rar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Ⅳ 缓存-redis 三种模式搭建和运行原理

标签: redis 缓存 主从 哨兵 集群

本文简单的介绍redis三种模式在linux的安装部署和数据存储的总结,希望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提升。

对于Centos7在安装redis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常用工具的安装:

关闭防火墙

正式安装redis

在redis进行maketest时候会出现一系列的异常,有如下解决方案:

用redis-server启动一下redis,做一些实验没什么意义。

要把redis作为一个系统的daemon进程去运行的,每次系统启动,redis进程一起启动,操作不走如下:

RDB和AOF是redis的一种数据持久化的机制。 持久化 是为了避免系统在发生灾难性的系统故障时导致的系统数据丢失。我们一般会将数据存放在本地磁盘,还会定期的将数据上传云服务器
RDB 是redis的snapshotting,通过redis.conf中的save配置进行设置,如 save 60 1000:

AOF 是以appendonly方式进行数据的储存的,开启AOF模式后,所有存进redis内存的数据都会进入os cache中,然后默认1秒执行一次fsync写入追加到appendonly.aof文件中。一般我们配置redis.conf中的一下指令:

AOF和RDB模式我们一般在生产环境都会打开,一般而言,redis服务挂掉后进行重启会优先家在aof中的文件。

当启动一个slave node的时候,它会发送一个PSYNC命令给master node,如果这是slave node重新连接master node,那么master node仅仅会复制给slave部分缺少的数据;否则如果是slave node第一次连接master node,那么会触发一次full resynchronization;
开始full resynchronization的时候,master会启动一个后台线程,开始生成一份RDB快照文件,同时还会将从客户端收到的所有写命令缓存在内存中。RDB文件生成完毕之后,master会将这个RDB发送给slave,slave会先写入本地磁盘,然后再从本地磁盘加载到内存中。然后master会将内存中缓存的写命令发送给slave,slave也会同步这些数据。
slave node如果跟master node有网络故障,断开了连接,会自动重连。master如果发现有多个slave node都来重新连接,仅仅会启动一个rdb save操作,用一份数据服务所有slave node。

从redis 2.8开始,就支持主从复制的断点续传,如果主从复制过程中,网络连接断掉了,那么可以接着上次复制的地方,继续复制下去,而不是从头开始复制一份。

master node会在内存中常见一个backlog,master和slave都会保存一个replica offset还有一个master id,offset就是保存在backlog中的。如果master和slave网络连接断掉了,slave会让master从上次的replica offset开始继续复制,但是如果没有找到对应的offset,那么就会执行一次resynchronization。

master在内存中直接创建rdb,然后发送给slave,不会在自己本地落地磁盘了,可以有如下配置:

slave不会过期key,只会等待master过期key。如果master过期了一个key,或者通过LRU淘汰了一个key,那么会模拟一条del命令发送给slave。

在redis.conf配置文件中,上面的参数代表至少需要3个slaves节点与master节点进行连接,并且master和每个slave的数据同步延迟不能超过10秒。一旦上面的设定没有匹配上,则master不在提供相应的服务。

sdown达成的条件很简单,如果一个哨兵ping一个master,超过了 is-master-down-after-milliseconds 指定的毫秒数之后,就主观认为master宕机
sdown到odown转换的条件很简单,如果一个哨兵在指定时间内,收到了 quorum 指定数量的其他哨兵也认为那个master是sdown了,那么就认为是odown了,客观认为master宕机

如果一个slave跟master断开连接已经超过了down-after-milliseconds的10倍,外加master宕机的时长,那么slave就被认为不适合选举为master

(down-after-milliseconds * 10) + milliseconds_since_master_is_in_SDOWN_state

每次一个哨兵要做主备切换,首先需要quorum数量的哨兵认为odown,然后选举出一个slave来做切换,这个slave还得得到majority哨兵的授权,才能正式执行切换;

(2)SENTINEL RESET *,在所有sentinal上执行,清理所有的master状态
(3)SENTINEL MASTER mastername,在所有sentinal上执行,查看所有sentinal对数量是否达成了一致

4.3.2 slave的永久下线

让master摘除某个已经下线的slave:SENTINEL RESET mastername,在所有的哨兵上面执行.

redis的集群模式为了解决系统的横向扩展以及海量数据的存储问题,如果你的数据量很大,那么就可以用redis cluster。
redis cluster可以支撑N个redis master,一个master上面可以挂载多个slave,一般情况我门挂载一个到两个slave,master在挂掉以后会主动切换到slave上面,或者当一个master上面的slave都挂掉后,集群会从其他master上面找到冗余的slave挂载到这个master上面,达到了系统的高可用性。

2.1 redis cluster的重要配置

2.2 在三台机器上启动6个redis实例

将上面的配置文件,在/etc/redis下放6个,分别为: 7001.conf,7002.conf,7003.conf,7004.conf,7005.conf,7006.conf

每个启动脚本内,都修改对应的端口号

2.3 创建集群

解决办法是 先安装rvm,再把ruby版本提升至2.3.3

使用redis-trib.rb命令创建集群

--replicas: 表示每个master有几个slave

redis-trib.rb check 192.168.31.187:7001 查看状体

3.1 加入新master

以上相同配置完成后,设置启动脚本进行启动;然后用如下命令进行node节点添加:

3.2 reshard一些数据过去

3.3 添加node作为slave

3.4 删除node

Ⅵ PHP实现负载均衡session共享redis缓存操作示例

本文实例讲述了PHP实现负载均衡session共享redis缓存操作。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1、首先先创建html表单页面
<meta
chatset='utf-8'>
<center>
<form
action="se.php"
method="post">
<table>
<tr>
<td>帐号:</td>
<td><input
type="text"
name="username"></td>
</tr>
<tr>
<td>密码:</td>
<td><input
type="password"
name="pwd"></td>
</tr>
<tr>
<td></td>
<td><input
type="submit"
value="登录"></td>
</tr>
</table>
</form>
</center>
2、创建接受表单的文件
<?php
header('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utf-8');
set_time_limit(10);
ini_set("session.save_handler",'redis');//开启php.ini中的redis配置
ini_set("session.save_path","tcp://192.168.1.70:6379");//第一台服务器的redis
session_start();//开启session
$username
=
$_POST['username'];
$_SESSION['username']
=
$username;
echo
"<script>alert('登录成功!');location.href='from.php'</script>";//登录成功后跳转到欢迎登录页面
?>
3、跳转到from.php去判断第一台服务器的redis中的session是否存到了本台服务器的session中
<?php
header('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utf-8');
set_time_limit(10);
ini_set("session.save_handler",'redis');//开启php.ini中的redis配置
ini_set("session.save_path","tcp://192.168.1.70:6379");//第一台服务器的redis
session_start();//开启session
$username
=
isset($_SESSION['username'])
?
$_SESSION['username']
:
'';//判断当前是否存在session
//$id
=
$_SESSION['PHPSESSID'];
//echo
$id;
if(empty($username)){
echo
"<script>alert('请重新登录!');location.href='index.php'</script>";
}else{
echo
"欢迎".$username."登录";
}
?>
这样就简单了实现了redis
session共享的功能,要测试的话需要两台服务器,建议使用linux
比较好用
linux上安装redis可参考《Linux平台安装redis及redis扩展的方法》
更多关于PHP相关内容感兴趣的读者可查看本站专题:《php缓存技术总结》、《PHP数组(Array)操作技巧大全》、《php字符串(string)用法总结》、《PHP错误与异常处理方法总结》、《php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入门教程》、《php+mysql数据库操作入门教程》及《php常见数据库操作技巧汇总》
希望本文所述对大家PHP程序设计有所帮助。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Nginx
安装笔记(含PHP支持、虚拟主机、反向代理负载均衡)PHP开发负载均衡指南PHP实现负载均衡下的session共用功能Thinkphp结合AJAX长轮询实现PC与APP推送详解PHP经典算法集锦【经典收藏】php
分库分表hash算法php的hash算法介绍PHP中对各种加密算法、Hash算法的速度测试对比代码PHP实现的一致性Hash算法详解【分布式算法】PHP实现负载均衡的加权轮询方法分析

Ⅶ 如何使用redis缓存加索引处理数据库百万级并发

1.总的老说,优化方案中只有两种,一种是给查询的字段加组合索引。另一种是给在用户和数据库中增加缓存
2.添加索引方案:面对1~2千的并发是没有压力的,在往上则限制的瓶颈就是数据库最大连接数了,在上面中我用show global status like 'Max_used_connections’查看数据库可以知道数据库最大响应连接数是5700多,超过这个数tomcat直接报错连接被拒绝或者连接已经失效
3.缓存方案:在上面的测试可以知道,要是我们事先把数据库的千万条数据同步到redis缓存中,瓶颈就是我们的设备硬件性能了,假如我们的主机有几百个核心CPU,就算是千万级的并发下也可以完全无压力,带个用户很好的。
4.索引+缓存方案:缓存事先没有要查询的数据,在一万的并发下测试数据库毫无压力,程序先通过查缓存再查数据库大大减轻了数据库的压力,即使缓存不命中在一万的并发下也能正常访问,在10万并发下数据库依然没压力,但是redis服务器设置最大连接数300去处理10万的线程,4核CPU处理不过来,很多redis连接不了。我用show global status like 'Max_used_connections'查看数据库发现最大响应连接数是388,这么低所以数据库是不会挂掉的。雷达下载更专业。
5.使用场景:a.几百或者2000以下并发直接加上组合索引就可以了。b.不想加索引又高并发的情况下可以先事先把数据放到缓存中,硬件设备支持下可解决百万级并发。c.加索引且缓存事先没有数据,在硬件设备支持下可解决百万级并发问题。d.不加索引且缓存事先没有数据,不可取,要80多秒才能得到结果,用户体验极差。
6.原理:其实使用了redis的话为什么数据库不会崩溃是因为redis最大连接数为300,这样数据库最大同时连接数也是300多,所以不会挂掉,至于redis为什么设置为300是因为设置的太高就会报错(连接被拒绝)或者等待超时(就算设置等待超时的时间很长也会报这个错)。

Ⅷ 如何使用redis做mysql的缓存

1,redis是一种内存性的数据存储服务,所以它的速度要比mysql快。
2,redis只支持String,hashmap,set,sortedset等基本数据类型,但是不支持联合查询,所以它适合做缓存。
3,有时候缓存的数据量非常大,如果这个时候服务宕机了,且开启了redis的持久化功能,重新启动服务,数据基本上不会丢。
4,redis可以做内存共享,因为它可以被多个不同的客户端连接。
5,做为mysql等数据库的缓存,是把部分热点数据先存储到redis中,或第一次用的时候加载到redis中,下次再用的时候,直接从redis中取。
6,redis中的数据可以设置过期时间expire,如果这个数据在一定时间内没有被延长这个时间,那个一定时间之后这个数据就会从redis清除。

所以,redis只是用来缓存数据库中经常被访问的数据,可以增加访问速度和并发量。而mysql只是提供一种数据备份和数据源的作用。

Ⅸ 一般项目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使用redis

redis是内存数据库,访问速度非常快,所以能够解决的也都是这些缓存类型的问题,如下:
1、会话缓存(Session Cache)
最常用的一种使用Redis的情景是会话缓存(session cache)。用Redis缓存会话比其他存储(如Memcached)的优势在于:Redis提供持久化。当维护一个不是严格要求一致性的缓存时,如果用户的购物车信息全部丢失,大部分人都会不高兴的,现在,他们还会这样吗?
幸运的是,随着 Redis 这些年的改进,很容易找到怎么恰当的使用Redis来缓存会话的文档。甚至广为人知的商业平台Magento也提供Redis的插件。
2、全页缓存(FPC)
除基本的会话token之外,Redis还提供很简便的FPC平台。回到一致性问题,即使重启了Redis实例,因为有磁盘的持久化,用户也不会看到页面加载速度的下降,这是一个极大改进,类似PHP本地FPC。
再次以Magento为例,Magento提供一个插件来使用Redis作为全页缓存后端。
此外,对WordPress的用户来说,Pantheon有一个非常好的插件 wp-redis,这个插件能帮助你以最快速度加载你曾浏览过的页面。
3、队列
Reids在内存存储引擎领域的一大优点是提供 list 和 set 操作,这使得Redis能作为一个很好的消息队列平台来使用。Redis作为队列使用的操作,就类似于本地程序语言(如Python)对 list 的 push/pop 操作。

热点内容
土工数据库 发布:2025-02-11 09:48:55 浏览:962
libxml2编译 发布:2025-02-11 09:48:45 浏览:744
java类的复制 发布:2025-02-11 09:48:45 浏览:600
127小时ftp 发布:2025-02-11 09:47:10 浏览:851
安卓怎么看苹果手机的行驶轨迹 发布:2025-02-11 09:26:19 浏览:884
h板电影种子ftp 发布:2025-02-11 09:06:10 浏览:738
c语言数据类型定义 发布:2025-02-11 09:00:38 浏览:237
一个小时如何选择服务器 发布:2025-02-11 08:58:14 浏览:442
网易我的世界服务器推荐国服 发布:2025-02-11 08:56:34 浏览:241
电视父母锁屏密码应该会是什么 发布:2025-02-11 08:36:42 浏览: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