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管理 » 粘弹性压缩

粘弹性压缩

发布时间: 2022-08-23 08:17:25

⑴ 密封材料压缩特性75%压缩力是多少


由于硅胶密封圈用的合成橡胶材料是属于粘弹性材料,所以初期设定的压紧量和回弹堵塞能力经长时间的使用,会产生永久变形而逐渐丧失,最终发生泄漏。永久变形和弹力消失是O型密封圈失去密封性能的主要原因。

造成硅胶密封圈永久变形的主要原因:

一.温度影响硅胶密封圈永久变形

使用温度是影响硅胶密封圈永久变形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高温会加速橡胶材料的老化。工作温度越高,硅胶密封圈的压缩永久变形就越大。当永久变形大于40%时,O型密封圈就失去了密封能力而发生泄漏。因压缩变形而在硅胶密封圈的橡胶材料中形成的初始应力值,将随着硅胶密封圈的驰张过程和温度下降的作用而逐渐降低以致消失。温度在零下工作的O型密封圈,其初始压缩可能由于温度的急剧降低而减小或完全消失。在-50~-60℃的情况下,不耐低温的橡胶材料会完全丧失初始应力;即使耐低温的橡胶材料,此时的初始应力也不会大于20℃时初始应力的25%。这是因为硅胶密封圈的初始压缩量取决于线胀系数。所以,选取初始压缩量时,就必须保证在由于驰张过程和温度下降而造成应力下降后仍有足够的密封能力。温度在零下工作的硅胶密封圈,应特别注意橡胶材料的恢复指数和变形指数。综上所述,在设计上应尽量保证硅胶密封圈具有适宜的工作温度,或选用耐高、低温的硅胶密封圈材料,以延长使用寿命。

二.压缩率和拉伸量影响永久变形

制作硅胶密封圈所用的各种配方的橡胶,在压缩状态下都会产生压缩应力松弛现象,此时,压缩应力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减小。使用时间越长、压缩率和拉伸量越大,则由橡胶应力松弛而产生的应力下降就越大,以致O型密封圈弹性不足,失去密封能力。因此,在允许的使用条件下,设法降低压缩率是可取的。增加O型密封圈的截面尺寸是降低压缩率最简单的方法,不过这会带来结构尺寸的增加。应该注意,人们在计算压缩率时,往往忽略了硅胶密封圈在装配时受拉伸而引起的截面高度的减小。硅胶密封圈截面面积的变化是与其周长的变化成反比的。同时,由于拉力的作用,硅胶密封圈的截面形状也会发生变化,就表现为其高度的减小。此外,在表面张力作用下,硅胶密封圈的外表面变得更平了,即截面高度略有减小。这也是硅胶密封圈压缩应力松弛的一种表现。硅胶密封圈截面变形的程度,还取决于硅胶密封圈材质的硬度。在拉伸量相同的情况下,硬度大的硅胶密封圈,其截面高度也减小较多,从这一点看,应该按照使用条件尽量选用低硬度的材质。在液体压力和张力的作用下,橡胶材料的硅胶密封圈也会逐渐发生塑性变形,其截面高度会相应减小,以致最后失去密封能力。

三.工作介质的压力引起硅胶密封圈永久变形

工作介质的压力是引起硅胶密封圈永久变形的主要因素。现代液压设备的工作压力正日益提高。长时间的高压作用会使硅胶密封圈发生永久变形。因此,设计时应根据工作压力选用适当的耐压橡胶材料。工作压力越高,所用材料的硬度和耐高压性能也应越高。为了改善硅胶密封圈材料的耐压性能,增加材料的弹性(特别是增加材料在低温下的弹性、降低材料的压缩永久变形,一般需要改进材料的配方,加入增塑剂。但是,具有增塑剂的硅胶密封圈,长时间在工作介质中浸泡,增塑剂会逐渐被工作介质吸收,导致硅胶密封圈体积收缩,甚至可能使硅胶密封圈产生负压缩(即在硅胶密封圈和被密封件的表面之间出现间隙)。因此,在计算硅胶密封圈压缩量和进行模具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些收缩量。应使压制出的硅胶密封圈在工作介质中浸泡5~10昼夜后仍能保持必要的尺寸。硅胶密封圈材料的压缩永久变形率与温度有关。当变形率在40%或更大时,即会出现泄漏,所以几种胶料的耐热性界限为:丁腈橡胶70℃,三元乙丙橡胶100℃,氟橡胶140℃。因此各国对硅胶密封圈的永久变形作了规定。中国标准橡胶材料的O型密封圈在不同温度下的尺寸变化见表。同一材料的硅胶密封圈,在同一温度下,截面直径大的硅胶密封圈压缩永久变形率较低。在油中的情况就不同了。由于此时硅胶密封圈不与氧气接触,所以上述不良反应大为减少。加之又通常会引起胶料有一定的膨胀,所以因温度引起的压缩永久变形率将被抵消。因此,在油中的耐热性大为提高。以丁腈橡胶为例,它的工作温度可达120℃或更高。




⑵ 柠条能不能压

本文选择柠条为研究对象,对揉 碎后柠条的可压缩性及应力松弛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影响柠条可压缩性及应力松弛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获得了揉碎后柠条的可压缩性及应力松弛 规律。在此基础上,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及有限元法对柠条可压缩性及应力松弛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成果如下: (1)以温度为研究因素,在自行研制的温度可调压缩试验装置上,对揉碎后柠条的可压缩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柠条在压缩过程中可分为松散和压紧 两个阶段,获得了柠条压缩过程中压力与压缩密度以及体积模量与压缩密度的函数关系。并且在压紧阶段结合粘弹性理论,建立了描述柠条在压缩过程中的非线性流 变模型,通过验证试验证实了模型的正确性。 (2)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物料温度、含水率、喂入量为因素,进行多因素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柠条的可压缩性随温度和含水率的增加而提高,随喂 入量的增加而降低。通过极差及方差分析,获得了温度、含水率及喂入量对试验指标影响的主次关系及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规律。 (3)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在ADAMS软件平台上建立了柠条压缩过程的仿真模型,通过建立样条函数施加预载荷和驱动实现了柠条在整个压紧阶段压缩过程的仿 真。通过模型的验证,说明所建仿真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柠条压缩过程中应力—应变关系。 (4)选取温度和压缩密度为试验因素,对揉碎后柠条进行应力松弛试验。结果表明,应力松弛过程存在明显的两个阶段,开始阶段应力下降较快;之后应力下降速 度平缓且最终趋于不变。温度对柠条的应力松弛特性有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应力松弛时间减小,反之增加。在此基础上,基于粘弹性理论,采取模型理论和经验 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柠条压缩的应力松弛流变模型及本构方程。 (5)基于有限元法,利用ANSYS软件模拟了物料块的应力松弛规律及其内部各点位移、应力的分布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应力松弛的初期模型中心处节点密 度较大,圆周处密度相对较小,而在松弛后期与之相反。节点轴向力、径向力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而且节点应力变化速率在中心区域小于圆周处。同时模型侧壁 总的节点反力随时间逐渐减小,且在松弛的初期节点反力急剧变化,而后节点反力变化缓慢,与轴向应力松弛规律相似。

⑶ 晶状体和瞳孔作用有不同

眼球近似球形,其前面较小部分是透明的角膜,其余大部分为白色的巩膜。正常眼球的前后径出生时约16mm,3岁时达23mm,成年时平均为24 mm。

眼球有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所组成。

(一)眼球壁 分为三层:

1、外层为纤维膜,由前1/6透明的角膜和后5/6次白色的巩膜,共同构成眼球完整、封闭的外壁,起到保护眼内组织、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

(1)角膜:位于眼球前极中央,呈略向前凸的透明横椭圆形组织,横径约11.5~12 mm,垂直径约10.5~11mm。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径约为7.8mm,后面约为6.8mm,角膜厚度中央部约0.5~0.55 mm,周边部约1mm。

组织学上角膜分为:①上皮细胞层;②前弹力层;③基质层;④后弹层;⑤内皮细胞层。

(2)巩膜:质地坚韧,呈乳白色,主要由致密且相互交错的胶原纤维组成。

巩膜分为:①表层巩膜;②巩膜实质层;③棕黑板层。巩膜几乎无血管,但表层巩膜有致密的血管结缔组织。

巩膜表面被眼球筋膜包裹,前面有被眼球结膜覆盖,于角巩膜缘处角膜、巩膜和结膜三者结合。

2、中层为葡萄膜,又称血管膜、色素膜,富含色素和血管。此层由相互街接的三部分组成,由前到后为虹膜、睫状体等和脉络膜。

(1)虹膜:为一圆盘状膜,自睫状体伸展到晶状体前面,将眼球前部腔隙隔成前、后房,虹膜即悬在房水中。虹膜表面有辐射状凹凸不平的皱褶,称虹膜纹理和隐窝。虹膜中央有一2.5~4mm的圆孔称为瞳孔。

(2)睫状体:位于虹膜根部与脉络膜之间的,宽约6~7mm的环状组织,其矢状面略呈三角形。睫状体前1/3较肥厚,称睫状冠,宽约2mm,富含血管,内表面有70~80个纵形放射状皱褶,称睫状突;后2/3簿而平坦,称睫状体扁平部。

睫状体主要由睫状肌和睫状上皮细胞组成。

(3)脉络膜:为葡萄膜的后部,前起锯齿缘,后止于视盘周围,介于视网膜与巩膜之间,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

脉络膜有三层血管组成:外侧的大血管层,中间的中血管层,内侧的毛细血管层,借玻璃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相连。

3、内层为视网膜 是一层透明的膜,位于脉络膜的内侧。

视网膜后极部有一中央无血管的凹陷区(黄斑区),其中央有一小凹,称为黄斑中心凹,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税的部位。黄斑区色素上皮细胞含有较多色素,因此在检眼镜下颜色较暗,中心凹处可见反光点,称中心凹反射。

距黄斑鼻侧约3mm处,有一约1.5mm×1.75mm橙红色的圆形盘状结构,成为视盘,又称视乳头,是视网膜上视觉神经纤维汇集组成视神经、向视中枢传递穿出眼球的部位。视盘中央有小凹陷区,称视杯。视盘上有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通过,并分支分布于视网膜上。

(二)眼球内容,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三种透明物质,是光线进入眼内到达视网膜的通路,它们与角膜一并为眼的屈光介质。

1、房水,为眼内透明液体,充满前房与后房。房水总量约占眼内容积的4%,处于动态循环中。

前房之角膜后面、与虹膜和瞳孔区晶状体前面之间的眼球内腔,容积0.21ml。前房中央部深约2.5~3mm,周边部渐浅。

后房为红膜后面、睫状体内侧、晶状体悬韧带前面和晶状体侧面的环形间隙,容积约0.06ml。

2、晶状体,形如双凸透镜,位于瞳孔和虹膜后面、玻璃体前面,有晶状体悬韧带与睫状体联系固定。

晶状体前面的曲率半径约10mm,后面约6mm,晶状体直径约9mm,厚度随年龄增长而缓慢增加,一般约为4mm。

晶状体富有弹性,随年龄增长晶状体核逐渐浓缩、增大,弹性逐渐减弱。

3、玻璃体,为透明的胶质体,充满于玻璃体腔内,占眼球容积的4/5,约4.5ml。玻璃体前面有一凹面,称玻璃体凹,以容纳晶状体,其它部分与视网膜和睫状体相贴。

第二节 视 路

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经路。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经路。

图2 人的视觉通路模式图

(一)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从视盘起、至视交叉前脚,这段神经称视神经,全长约40 mm。按其部位划分为四部分:

1、眼内段(通常称视乳头)从视盘开始长约1 mm。分四部分:神经纤维层、筛板前层、筛板和筛板后区。

2、眶内段,长约25~30 mm,位于肌锥内,呈S形弯曲,以利于眼球转动。视神经由三层脑膜延续的神经鞘膜包裹。鞘膜间隙与颅内同名间隙连通,有脑脊液填充。眶内段视神经血供,主要来自眼动脉分支和视网膜中央动脉分支。

3、管内段,即视神经通过颅骨视神经管的部分,长6~10 mm。鞘膜与骨膜紧密相连,以固定视神经。此段与眼动脉伴行和供血,神经纤维排列不变。

4、颅内段,为视神经出视神经骨管后,进入颅内到达视交叉前脚的部分,约10 mm,直径4~7 mm。血供来自颈内动脉和眼动脉。

(二)视交叉,是两侧视神经交汇处,呈长方形,为横径约12 mm、前后径8 mm、厚4 mm的神经组织。此处的神经纤维分二组,来自两眼视网膜的鼻侧纤维交叉至对侧,来自颞侧的纤维不交叉。

1、视交叉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

2、前上方为大脑前动脉及前交通动脉;

3、两则为颈内动脉;

4、下方为脑垂体;

后方为第三脑室。这些部位的病变都可侵及视交叉,表现出特征性的视野缺损。

(三)视束,为视神经纤维视交叉后、位置重新排列的一段神经束。离视交叉后,分为两束绕大脑较之外侧膝状体。

(四)外侧膝状体,位于大脑脚外侧,卵圆形,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发出的神经纤维,约70%在此与外侧膝状体的节细胞形成突触,换神经元后,在进入视放射。

(五)视放射,是联系外侧膝状体和枕叶皮质的神经纤维结构。换神经元后的视神经纤维,通过内囊和豆状核的后下方呈扇形散开,分成背侧、外侧及腹侧三束,绕侧脑室颞侧角,形成Meyer袢,到达枕叶。

(六)视皮质,位于大脑枕叶皮质,即距状裂上、下唇和枕叶纹状区,是大脑皮质中最薄的区域。每侧与双眼同侧一半的视网膜相关联,如左侧视皮质与左眼颞侧和右眼鼻侧视网膜相关。视网膜上部的神经纤维终止于距状裂上唇,下部的纤维终止于下唇,黄斑部纤维终止于枕叶纹状区后极部。

交叉纤维在深内颗粒层,不交叉纤维在浅内颗粒层。

第三节 眼的胚胎发育

(一)视网膜,视杯的神经外胚叶的外层形成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是体内最早产生黑色素的细胞,胚胎第6周开始生成黑色素。视杯的神经外胚叶的内层高度分化增厚,形成视网膜神经感觉层,当胚胎8个月时,视网膜各层以已基本形成。

黄斑区分化较为特殊,胚胎第3月时,黄斑开始出现,第7月时形成中心凹。出生时,视锥细胞尚未发育完全,直至出生后4个月。黄斑的发育才基本完成。

(二)视神经,由胚胎的视茎发育而来。胚胎第6周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形成的神经纤维,逐渐汇集于视茎内,形成视神经。

(三)晶状体 ,源于表皮外胚叶。胚胎第5周时,由视泡基底层形成晶状体囊,将晶状体泡预报皮外胚叶完全分开。在胚胎第7周时,后壁细胞形成的晶体原始纤维充满泡腔,构成晶状体胚胎核。

(四)玻璃体,胚胎第4~5周时,晶状体泡于视杯内层之间,在胚胎第2月时发育最完善,第12周时逐渐萎缩。同时由视杯内层细胞分泌出第二玻璃体,由2型胶原纤维和玻璃样细胞组成。原始玻璃体被挤向眼球中央和晶状体后面,形成Cloquet管,其中通过玻璃体血管。胚胎第3~4个月时,第二玻璃体的胶原纤维浓缩,形成第三玻璃体,逐渐发育成晶状体悬韧带,与出生时完成。

(五)葡萄膜,虹膜睫状体的发育适于胚胎第6~10周,胚胎第3月时,形成虹膜睫状体内面的两层上皮。

睫状肌在胚胎第3月时,由神经嵴细胞分化发育,至出生1年才完成。

胚胎第6周末,表皮外胚叶和晶状体之间形成一裂隙,即前房始基。

裂隙后壁形成虹膜的基质层,中央较薄称为瞳孔膜,胚胎第7月,瞳孔膜开始萎缩形成瞳孔。

脉络膜始于视杯前部,神经嵴细胞分化形成脉络膜基质。胚胎第4~5周时,脉络膜毛细血管开始分化,第3个月开始形成脉络膜大血管层和中血管层。

(六)角膜和巩膜,胚胎第5周,即开始角膜的发育。间充质细胞形成角膜基质层,神经嵴细胞形成角膜内皮细胞,表皮外胚叶则形成角膜上皮层。

巩膜主要由神经嵴细胞分化而来。胚胎第7周巩膜开始形成,胚胎第5月发育完成。

(七)前房角,角膜和前房发生后,于胚胎第2月未期,巩膜开始增厚,第3个月末形成角膜缘,前房角是由前房内间充质细胞和中胚叶细胞组织逐渐吸收分化而形成,这一过程开始于胚胎第3月,一直持续到出生后,要到4岁时才完成。

第四节 眼的生理生化及代谢

(一)泪膜

泪膜是覆盖于眼球前表面的一层液体,泪膜有三层结构:

表面的脂质层,主要有睑板分泌形成;

中间的水液层,主要有泪腺和副泪腺分泌形成;

底部的粘蛋白层,主要有结膜杯状细胞分泌形成。

泪膜的生理作用是润滑眼球表面,防止角膜结膜干燥,保持角膜光学特性,供给角膜氧气以及冲洗、抵御眼球表面异物和微生物。

(二)角膜

角膜是主要的眼屈光介质相当于43D的凸透镜。

角膜组织结构排列非常规则有序,具有透明性、及良好的自我保护和修复特性。角膜富有感觉神经,感觉十分敏锐。角膜无血管,其营养代谢主要来自房水。

角膜上皮细胞再生能力强,损伤后较快修复且不遗留痕迹,如累积到上皮细胞的基底膜,则损伤愈合时间将大大延长。

前弹力层损伤后不能再生。后弹力层有内皮细胞分泌形成,富有弹性,抵抗力较强,损伤后可再生,出生时较薄,随年龄增长变厚。

(三)虹膜睫状体

虹膜的主要功能是根据外界光线的强弱,通过瞳孔反射路,使瞳孔缩小或扩大,以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保证视网膜成像清晰。

瞳孔大小与年龄、屈光状态、精神状态等因素有关。

瞳孔光反射:光线照射时,引起两侧瞳孔缩小的反射。光照侧的瞳孔缩小,称瞳孔直接光反射,对侧的瞳孔缩小称间接光反射。

睫状体有两个主要功能:

1、分泌、超滤过形成房水,睫状肌舒缩通过晶状体起调节作用。

2、具有房水葡萄膜巩膜途径的外流作用。

(四)房水

房水具有维持眼内组织(晶状体、玻璃体、角膜、小梁网等)代谢和调节眼压的作用。房水中无血细胞,仅有微量蛋白,因此成为透明的屈光介质部分。

(五)脉络膜

脉络膜血管丰富,血容量大,约占眼球血液总量的65%。脉络膜血供丰富,有眼部温度调节作用;含丰富的黑色素,起到眼球遮光和暗房的作用。

(六)晶状体

晶状体无血管,营养来自房水和玻璃体。

晶状体是眼屈光介质的重要部分,相当于约19D的凸透镜,具有独特的屈光通透和折射功能,且可滤过部分紫外线,对视网膜有保护作用。

晶状体悬韧带源于睫状体的冠部和平坦部,附着在晶状体赤道部周围的前、后囊上,通过睫状肌的舒缩,共同完成眼部的调节功能。

图3 晶状体调节和非调节的结构

(七)玻璃体

玻璃体是眼部屈光介质的组成部分,并对晶状体、视网膜等周围组织有支持、减震和代谢作用,玻璃体主要成分是水(占99%)和胶质,正常情况下,玻璃体呈凝胶状态,代谢缓慢,不能再生,具有塑形性、粘弹性和抗压缩性。

(八)视网膜

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虽然是一单层结构,却具有多种复杂的生理生化功能,包括:维生素A的转运和代谢、药物解毒、合成黑色素和细胞外基质,在视网膜外层与脉络膜之间选择性转送营养和代谢物质,起到光感受器活动的色素屏障等环境维持作用。

视网膜中的胶质细胞,贯穿神经感觉层,对视网膜起到结构支持和代谢营养等作用。

视神经在视网膜内形成视觉神经冲动,由三个神经元传递,即光感受器—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神经纤维沿视路信息传递到视中枢,形成视觉。

光感受器 是视网膜上的第一级神经元,分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两种。

1、视杆细胞感弱光(暗视觉)和无色视觉,

2、视锥细胞感强光(明视觉)和色觉。

视锥细胞主要集中在黄斑区。在中心凹处只有视锥细胞,此区神经元的传递又呈单线连接,因此视力非常敏锐。当黄斑区病变时,视力明显下降。离开中心凹后,视锥细胞密度即显着降低。

视锥细胞含3种色觉感光色素:

视紫蓝质、视紫质、视青质,在光的作用下起色觉作用。

色觉是眼在明亮处视锥细胞的功能。黄斑部色觉敏感度最高,远离黄斑则色觉敏感度降低,周边部视网膜几乎无色觉,这与视网膜视锥细胞的分布相一致。如果视锥细胞中缺少某一种感光色素,则发生色觉障碍。

视杆细胞在中心凹处缺乏,距中心凹0.13mm处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在5mm左右视杆细胞最多,再向周边又逐渐减少。当周边部视杆细胞病变时,视杆细胞受损,发生夜盲。

视杆细胞所含感光色素为视紫红质,在暗处,视紫红质的再合成,能提高视网膜对暗光的敏感性。

当从强光下进入暗处时,始初一无所见,随后渐能看清暗处的物体,眼的这种对光敏感度逐渐增加并达到最佳状态的过程,代表视锥细胞暗适应过程的终止,此后完全是视杆细胞的暗适应过程。

视杆细胞的外节为圆柱形,视锥细胞的外节呈圆锥形,磨盘不断脱落和更新。

视盘是视神经纤维聚合组成神经的始端,没有光感受器细胞,无视觉功能,在视野中表现为生理盲点。

⑷ 简述中空吹塑成型的工艺原理

一.中空成型的粘弹性原理
数学描述
文字叙述
一.数学描述
聚合物由于其长链结构及分子链的柔顺性.一般情况下,将聚合物置于一定温度下,从受外力作用开始,大分子的形复经历一系列中间状态过渡到与外力相适应的平衡状态是一个松驰过程,其形变随时间的变化为:

(1) 在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以上,普弹形变在总形变中所占比例很小,可忽略.于是

(2)其中,t* 为松驰时间,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η为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2)式也可写成
(3)γ2∞=δ/E2 为t→∞时的高弹形变
γη=δ/η 为t=1时粘性形变,即 单位时间的粘性形变
由于在高弹态或粘流温度附近,聚合物的松弛时间t*很短,若成型中的形变时间t1>>t* ,则由(3)式可得,当外力作用时间t=t1时:
释放外力后,高弹形变回复
(4)若在高弹形变回复之前,将温度降低到Tg (或结晶温度)以下再释放外力,则松弛时间t*→∞,这时(4)式变为
即高弹形变部分不再回复,粘性形变不可逆,释放外力亦不回复.
二.原理叙述
利用聚合物推迟高弹形变的松驰时间的温度依赖性,在聚合物玻璃化温度以上的Tf附近,使聚合物半成品(管,中空异型材等)快速变形,然后保持形变,在较短时间内冷却到玻璃化温度或结晶温度以下,使成型物的形变被冻结下来,这就是中空成型的粘弹性原理.
推论
1.中空吹塑成型制品的使用温度应比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或结晶温度低得多.
2.成型温度越高,制品中不可逆形变所占比例越大,成型物的形状稳定性越好.
三.中空成型的分类及特点
1.挤出吹塑
挤出吹塑的工艺流程包括:①管坯的形成:由挤出机挤出,并垂挂在安装于机头正下方的预先分开的型腔中;②当下垂的型坯达到合格长度后立即合模,并靠模具的切口将型坯切断; ③从模具分型面上的小孔插入的压缩空气吹管送入压缩空气,使型坯吹胀紧贴模壁而成型;④保持空气压力使制品在型腔中冷却定型即可脱模.
2.注射吹塑
注射吹塑型坯的形成是通过注射成型方法将型坯模塑在一根金属管上,管的一端通入压缩空气,另一端的管壁上开有微孔.注射模塑的型坯通常在冷却后取出,吹塑前重新加热到Tg以上,迅速移入模具中,并吹入压缩空气,型坯即胀大脱离金属管贴于模壁上成型和冷却.
3.拉伸吹塑
在型坯吹塑前于Tg-Tf间,用机械方法使型坯先作轴向拉伸,继而在吹塑中,型坯径向尺寸增大,又得到横向拉伸,后快速冷却至Tg以下.
4.多层吹塑
以多层管坯复合,并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吹胀,冷却.
5.中空成型工艺过程
第一是制造型坯;第二是型坯定位;第三是吹塑;第四是冷却.
一.型坯的的制造
型坯的注射成型 型坯的挤出成型
1.型坯的注射成型
①一步法:注射型坯一经成型,还在塑性状态模具开启;进入成型的第二阶段,即把芯轴连同型坯迅速送到吹塑模具中,打开压缩空气阀门,经芯轴吹入压缩空气,使还处于熔融状态的型坯吹胀至模腔的形状,在模具内冷却后打开模具,取出制品.
②两步法:型坯的注射与吹塑分开进行
2.型坯的挤出成型
⑴型坯挤出的机头结构
①直通机头 ②转角机头 ③贮料缸机头 ④多层机头
⑵型坯的挤出成型方法
a.直接挤出
①单模具直接挤出.②水平旋转园盘法.
b.贮料缸法
间断挤出大直径厚壁型坯,可用来吹塑大型容器.
二.型坯的定位,夹持,定颈,吹塑装置
1.注射吹塑装置
①双工位吹塑装置②多工位吹塑装置
2.挤出吹塑装置
a.型坯递送,模具固定系统
由一副位于挤出机头下适当距离的固定的开关模组成,也有使用两副模具的.
b.型坯静止,模具移动系统
可分为单模系统和多模系统,模具位于挤出机口模下方,可以垂直上升或下降.
三.型坯的吹塑方法
1.横吹法2.顶吹法3.底吹法
四.吹塑成型制品的冷却
1.冷冻空气法2.冷冻剂法3.二氧化碳冷却法
4.空气和水绝热膨胀冷却法
5.3中空吹塑过程的影响因素
一.挤出吹塑过程的影响因素
管坯制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吹塑过程的影响因素
1.管坯制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⑴原料的选择⑵温度的控制⑶螺杆转速⑷口模
⑴原料的选择
①熔体指数:低熔指利于防止管坯下垂,但不宜过低,否则易发生不稳定流动.
②分子量分布:分子量分布宽有利于制得高质量管坯.
③拉伸粘度:拉伸粘度随拉伸应力增加而增大的物料有利于吹塑加工.
⑵温度的控制
T↑型坯下垂严重,T↓表面粗糙,塑化不良,冷却过快
⑶螺杆转速
高的挤出速度能够提高产量,减少型坯下垂,但转速过快易产生不稳定流动,螺杆转速应视具体物料而定.
⑷口模
表面光洁度很重要
2.吹塑过程的影响因素
(1)吹气压力
吹塑中的压缩空气有两个作用,吹胀和冷却.低粘度,小容积或厚壁件宜采用低气压;高粘度,大容积或薄壁件宜采用较高压力
(2)吹气速度
为了缩短吹气时间,以利于制品获得较均匀厚度和较好的表面,充气速度应尽量大一些,但速度过快易产生以下现象:①在空气进口处造成真空,使这部分的型坯内陷,而当型坯完全吹胀时,内陷部分会形成横隔膜片;②口模部分的型坯有可能被极快的气流拉断.
⑶吹胀比
通常控制在2-4倍,吹胀比过大,则制品形状稳定性差,过小易造成壁厚不均匀.
⑷模温和冷却时间
模温过低,会使夹口处的塑料延伸性降低,不易吹胀,并使该部分加厚,成型困难;模温过高,冷却时间延长,生产周期长.冷却时间过短,冷却不充分易导致制品变形,收缩增大,表面无光泽.
⑸成型周期
包括挤出型坯,截取型坯,合模,吹气,冷却,放气,开模,取出制品等过程.成型周期的选择原则是在保证制品的能够定型的前提下尽量缩短.
二.注射吹塑过程及影响因素
关键因素是温度(型坯),型坯温度过高时,熔融物料因粘度较低而容易变形,致使型坯在移动过程中,出现厚薄不均,会影响吹塑制品的质量,温度太低时,制品内部会积存较多的内应力,在使用中易产生应力破裂.
三.拉伸吹塑过程的影响因素(以线型聚酯为例)
1.型坯的成型及影响因素
线型聚酯为结晶性塑料,但结晶速度慢.在130~220℃范围结晶速度较快,而低于130℃时结晶较慢,所以从增加透明度的角度看,应适当提高加工温度,降低模具温度.
2.双向拉伸过程的影响因素
⑴拉伸温度
各种树脂的最适宜拉伸温度有所差别,一般取伸长率较大的温度为拉伸温度,如PVC 和PET,一般比Tg 高10~40℃. PET为90~110℃,PVC为100~140℃,对PP则比熔点低5~40℃为宜,一般为150℃.
拉伸温度过高,取向不充分,但拉伸温度过低,则影响容器的透明度(内应力所致).
⑵拉伸倍率
拉伸倍率计算方式为BR=HD/hd .拉伸倍数等于容器尺寸(直径或高度)与型坯尺寸之比,BR一般取4~6.
四.多层吹塑过程的影响因素
1材料粘度2.材料多层之间的粘接3.加工温度

⑸ 粘弹性力学模型有什么优点和不足

  1. 介绍

    原子力显微镜(AFM)发明以来迅速发展在1980年代中期1),自那以来一直用于测量微地形和probe-sample部队——和纳米级表面在不同的环境中。 开发模式下AFM(调幅、AM-AFM)是最常见的动态方法,深入研究的主题(2- - - - - -6]。 在开发模式下AFM提示和表面的损坏或磨损减少对与AFM由于降低摩擦和侧向力,这使得它更适用于软样品成像,如聚合物和生物的表面。 开发模式下AFM的额外优势,它记录了一个相衬与地形的收购,同时可以非常有用在异构的研究样本7- - - - - -10]。 此外,可见在开发模式下AFM(相位和振幅)可以提供定量信息的耗散和保守tip-sample交互转换能源量,即耗散功率(Pts)和维里(Vts)[9,11]。

    虽然几位作者实现了能量耗散过程的量化12- - - - - -15),进一步利用这些信息来获得材料特性在开发模式下AFM也是不小的。 技术的本质与间歇接触,期间调查与非线性tip-sample部队从吸引排斥,阻碍了推导简单的可见和样本属性之间的关系。 此外,样本属性的提取研究粘弹性材料时变得特别具有挑战性。 尽管有这些障碍,分析和数值模拟等试图估计量样品损耗角正切(一种常见的术语用于描述粘弹性样品)(16]虽然据报道,这种方法可以为间断接触应用程序是不准确的(17]。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防止提取可靠的材料信息已经没有身体粘弹性样品的精确模型。 另一方面,更好的定量协议已经通过与基础技术,如接触共振AFM(CR-AFM)[17),带激发AFM(BE-AFM)[18- - - - - -19)和al-amplitude共振跟踪AFM(DART-AFM)[20]。 这些技术在一个政权准线性tip-sample部队利用悬臂振荡振幅很小,但由于只提供线性粘弹性和表征的信息可以缓慢CR-AFM和BE-AFM由于所使用的基于像素的测量过程。

    最近取得了重大进展关于同时快速、地形和粘弹性材料的光谱特性通过使用多频AFM[21]。 这个工作代表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快速和定量多性能表征,虽然到目前为止才意识到在一个非常简单的粘弹性模型的身体通常是不准确的(这模型是在下面详细讨论)。 事实上,大多数当前的模型中使用AFM模拟不考虑基本的粘弹性行为,如应力松弛、蠕变或多个放松时间,材料表现出非常独特的特性rate-dependent行为,如聚合物(22]。 最近一直在尝试在AFM使用标准线性粘弹性模型样本固体(SLS)模型(下面讨论)为了包括基本汇率相关的属性(22- - - - - -25]。 尽管这是一个合理的步骤,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实际捕获的非线性rate-dependent行为。

    本文探讨的性质和行为spring-dashpot集的例子代表粘弹性模型,可用于表面。 这项研究的第一部分回顾了简单的线性粘弹性模型的上下文中使用AFM,紧随其后的是更复杂的spring-dashpot模型的讨论。 这项研究的第二部分详细评估这些模型的force-distance曲线和耗散行为,关注single-eigenmode tip-sample影响。 整个论文中,各种模型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讨论,以及可能的改进,可以导致更准确的模拟粘弹性材料特性与AFM。

  2. 模型的描述


    线性麦克斯韦模型


    线性麦克斯韦模型是最简单的spring-dashpot集。 它由一个弹簧与减震器系列安排(图1)。 该模型成功地描述应力松弛而闻名(应力在恒定应变下降时间)并未能描述蠕变(时间应变恒定应力下放松)。 后者排除了存在表面恢复在变形的机制。 结果,样本不断收益率较低的位置影响AFM提示时,这样在后续影响提示符合样本(见插图越来越低高度图1)。 这也意味着,利用提示将无法达到稳态表面是不断产生(即。 ,探测器将达到稳态线性麦克斯韦仅当样本取得了足以允许提示在其自由振荡振动振幅,没有任何tip-sample交互)。 因为我们感兴趣的响应线性麦克斯韦样本间歇接触探针,我们使用规定的轨迹的模拟图1。 我们有规定的运动z(t)=zc+一个·sin(ωt),同时允许表面放松。 在这种情况下,提示被迫沿着20 nm以下原始表面位置对于每一个水龙头,如的插图所示图1。 插图也显示了表面收益率连续每个水龙头,和它还可以看到经验只有部分复苏没有回到原来的位置。 提示下降时,线性麦克斯韦表面通过阻尼器部分放松,这是导致放松的元素存储在春天的力量。 在收回样品经历一个弹性恢复力正比于存储在春天,这期间不能完全放松的方法。 但是,样品没有经验粘性复苏,因为阻尼器没有一种机制来旅行,回到原来的位置。

    图3

    (a)、(c)和(e)标准线性固体(SLS)模型,Wiechert模型,和电解质模型,分别;(b),(d)和(f)应力松弛模拟SLS,Wiechert,分别和电解质模型。 insets显示应力松弛实验…


    Wiechert模型


    建模的多重弛豫时间普遍由代表一系列线性粘弹性表面麦克斯韦武器与平衡弹簧使残余应力不放松。 这种广义模型被称为Wiechert模型。 放松倍在实际样品是由于分子片段的存在与不同的长度有不同的贡献30]。图3显示了两个线性Wiechert模型与麦克斯韦的手臂。 为简单起见,我们选择这个特定的配置为主要目标是阐明其应用程序开发模式下AFM的上下文中。图3显示了Wiechert应力松弛模拟模型选择,正如所料,两个弛豫时间的存在是证明的存在两个拐点的插图。 每个弛豫时间与每个线性麦克斯韦手臂的放松。 阻尼器常数是故意选择有显着不同的值(c1= 1.0×10−5N·s / mc2= 10.0×10−5N·s / m)为了更清楚地显示多个弛豫时间的存在。 这个模型在开发模式下AFM展览一个定性的行为类似于SLS模型。 也就是说,它能够成功地适应经历的初始力表面的方法技巧和表面还提供一个机制来恢复通过存储在平衡弹簧的压力。 FD Wiechert模型的曲线(图S3,支持信息文件1)也定性相似SLS的FD曲线模型。 同时具有两个最小值和一个循环耗散的存在,和两个曲线是光滑的,没有间断工件线性开耳文模型。


    全氟磺酸®模型


    电解质模型引入了博伊斯和同事(31日)模仿的行为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聚合物在双轴加载测试。 这个模型中,所示图3,由一个标准线性流体元素(一个线性麦克斯韦手臂在平行阻尼器)与弹簧串联和并联平衡弹簧。 特别安排在这个模型试图复制的分子和分子间重排电解质发生在应用程序的压力(31日),它激励我们要考虑它在AFM的上下文中。 然而,重要的是要指出,原始模型非线性弹簧和阻尼器,而这里所描绘的模型只包含线性元素。 这已经完成为简单起见,但必须考虑到非线性元素应占的几何方面改变tip-sample期间接触面积的影响。 全氟磺酸的应力松弛模拟模型所示图3。 插图清楚地表明存在两次放松force-log时间曲线。 有趣的是,力下降的速度阻尼器的运动速度成正比吗c1。 上面的解释是,在春天的力的下降k1是由阻尼器的运动吗c1的放松,与此同时,整个模型是由弹簧k1,平衡春季以来从未放松。 也是有趣的提到的线性麦克斯韦手臂最初经历的增加力量,之后开始下降。 在这个模型中,在以前描述的两个模型,力量不降至零,而是达到最小力存储在平衡弹簧ke。 这个模型展示一个非常有趣的行为的影响下攻顶,这是本研究的第二部分讨论。

  3. 结论

    不同的方法在间歇接触AFM研究了粘弹性模型特别强调spring-dashpot模型。 我们总结了模型,常用在AFM,突出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我们也提出了不同的spring-dashpot模型,可以用来模拟粘弹性表面的反应,特别是聚合物,与AFM的交互提示下。 大多数的模型中观察到聚合物包括显示不同的功能,即应力松弛和蠕变,其中一些表现出多种弛豫时间在现实的样本。 水平的复杂性和物理精度是不同的每个模型和良好的判断力建议在选择合适的模式样本的类型或动态现象进行调查。 尽管本文并不打算作为建模一个详尽的手册在AFM粘弹性,它是我们的目标,火花理论进一步发展,这是急需特别是新的快速AFM-based光谱学技术开发。

⑹ 高中化学有机的问题

考试科目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考试科目代码:840

“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考试科目,答题时间为180分钟,共150分,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公共知识部分,内容为“大学物理学”,占50分;第二部分为选答题部分,占100分,选答题部分分为六组,考生根据选报的二级学科或研究方向选择六组试题中的之一。

公共知识部分考试大纲

“大学物理学(必答)”部分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大学物理学”部分满分为50分,是报考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各二级学科考生必答部分。大学物理学考题主要包括力学、热学和电磁学三大部分,主要参考教材为张三惠主编《大学物理学》(第一~三册,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大学物理学试题部分的基本要求是:(1)物理概念清晰,理解并掌握力学、热学和电磁学的基本物理原理和方法;(2)能够利用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
二、考试内容
1)力学部分
a:动量与角动量: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质心运动定理,质点及质点系角动量定理及守恒定理。
b:功和能:保守力与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碰撞。
2)热学部分
a:气体动理论:温度的微观意义,能量均分定理,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定律,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b:热力学第一定律:功、热量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容,绝热过程,卡诺循环。
c: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概率与自然过程的方向,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微观意义,玻耳兹曼公式及熵增加原理。
3)电磁学部分
a:静止电荷的电场:库仑定律与叠加原理,电通量及高斯定理,静电场分布。
b:静电场中的电介质:电介质的极化,电容器及其电容。
c:磁力:磁与电荷运动,磁场与磁感应强度,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d:磁场中的磁介质:原子磁矩,磁介质的磁化。
三、试卷结构
a)满分:50分
b)题型结构
a:概念及简答题(40%)
b:论述题(60%)
c)内容结构
a:力学(30%)
b:热学(30%)
c:电磁学(40%)
四、参考书目
《大学物理学》(第一~三册),张三惠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选答题部分考试大纲

第一组:“材料结构与力学性能(选答)”部分考试大纲
(材料学学科,金属材料与陶瓷材料方向选答部分;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方向)

一、考试要求
试卷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材料结构与缺陷;第二部分为材料力学性能。
材料结构与缺陷部分的基本要求是应考者需全面掌握晶体材料结构及其缺陷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要求能灵活运用材料结构与缺陷的基本理论综合分析材料结构与性能的相关性。
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要求是:(1)理解并掌握材料弹性变形、塑性变形与断裂等基本力学行为的宏观规律及微观本质,并进一步了解应力状态、试样几何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对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2)熟悉材料常用力学性能指标的意义、测试原理、影响因素及其应用范围,具有按照实际工作条件和相关标准、规范等正确选择试验方法和指标进行材料测试、评价及选择材料的能力,并了解改善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二、考试内容
1)材料结构与缺陷部分
a:晶体学基础:原子的结合键、结合能;结合键的特点、与性能的关系;晶体学的基本概念;晶面指数、晶向指数的标定;晶面间距的计算;晶体的对称性。
b:晶体结构:典型纯金属的晶体结构;合金相的晶体结构;离子晶体结构;共价晶体结构;亚稳态结构。
c:晶体缺陷:晶体缺陷的分类、结构、表征、运动特性;空位和间隙原子形成与平衡浓度;位错的基本类型与表征、位错的运动与增殖、位错的弹性性质、实际晶体中的位错;界面、相界、孪晶界;位错及位错与其他晶体缺陷的交互作用。
d:相图:相图的基本规律、分析方法与应用;分析各种类型的二元相图及其晶体的结晶过程和组织;三元相图的基本知识。
2)材料力学性能部分
a:材料基本力学性能试验:(1) 掌握静载拉伸试验方法与拉伸性能指标的含义及测定,熟悉典型材料拉伸变形断裂行为与应力-应变曲线;(2) 熟悉压缩、弯曲、扭转试验原理、特点及应用,了解应力状态对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3) 掌握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试验原理、特点及应用范围。
b:材料变形行为与变形抗力:(1)掌握弹性变形行为及其物理本质,熟悉材料的弹性常数及其工程意义;(2)熟悉材料塑性变形行为及其微观机制,了解材料物理屈服现象;(3)了解材料的理论与实际屈服强度、微观与宏观屈服应力及宏观屈服判据;(4)了解材料强化的基本途径与常用方法。
c:材料断裂行为:(1)了解材料常见断裂形式及其分类方法;(2)熟悉金属延性断裂行为及微观机制;(3)熟悉解理和沿晶断裂行为及微观机制;(4)了解断裂的宏观强度理论。
d:材料的脆性及脆化因素:(1)了解材料脆性的本质及表现,熟悉微观脆性与宏观脆性的联系与区别;(2)熟悉缺口顶端的应力和应变特征,了解缺口试样拉伸行为及缺口敏感性;(3)了解冲击载荷特征与冲击变形断裂特点,掌握缺口试样冲击试验与冲击韧性的意义及应用;(4)了解材料低温脆性的本质及其评定方法。
e:材料裂纹体的断裂及其抗力:(1)了解材料的理论断裂强度,掌握Griffith强度理论及应用;(2)掌握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了解裂纹尖端塑性区及其修正; (3)了解裂纹体的断裂过程与断裂韧性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f:材料的疲劳:(1)熟悉高周、低周疲劳行为,s-N与-N疲劳曲线及其经验规律,掌握疲劳抗力的意义及表征; (2)了解疲劳断裂过程、特征及微观机制;(3)掌握疲劳裂纹扩展的断裂力学处理思路与Paris方程;(4)了解材料疲劳抗力的影响因素。
g:材料高温力学性能:(1)了解高温下材料力学性能特点、高温蠕变行为、断裂过程及其微观机制;(2)掌握蠕变极限与持久强度指标的含义、评价方法及影响因素。
三、试卷结构
a)满分:100分 (材料结构与缺陷、材料力学性能各占50分)
b)题型结构
a:材料结构与缺陷部分(50分)
(1)概念题(名词解释、多项选择、填空、改错等)(10分)
(2)简答题(10分)
(3)计算题(10分)
(4)综合论述及应用题(20分)
b:力学性能部分(50分)
(1)基本术语解释(10分)
(2)多项选择(5分)
(3)简答题(15分)
(4)综合论述与计算题(20分)
四、参考书目
1.《材料科学基础》,胡赓祥、蔡珣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
2.《材料科学基础》,潘金生、仝健民、田民波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
3.《材料的力学性能》(第2版),郑修麟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
4.《材料力学性能》,石德珂、金志浩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8年

第二组:“无机材料物理化学(选答)”部分考试大纲
(材料学学科,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选答部分)

一、 考试要求: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本大纲所求的内容,并能够利用相关原理,解决工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内容:
1)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焓、热容、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热化学。
2)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概念、熵变的计算、Helmholz自由能和Gibbs自由能、化学反应方向的确定、热力学对单组分体系的应用、偏摩尔量与化学势、化学势与化学平衡。
3)溶液:概念、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混合溶液各组分的化学势、混合气体各组分的化学势。
4)相平衡:相平衡条件、相律、水的相图、二组分相图的组成原理、杠杆规则、二元凝聚体系相图、形成化合物的二元相图;三组分体系相图的构成原理、三组分固熔体系相图分析。
5)化学平衡: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液相与气相的反应平衡常数、化学反应平衡常数与标准生成Gibbs自由能。
6)界面现象: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弯液面下的附加压力、弯液面上的蒸汽压、吉布斯吸附公式、润湿现象和接触角、表面活性剂。
7)热力学应用:热力学势函数及应用。
8)相变:液固相变热力学,液固相变动力学,均匀成核与非均匀成核。
9) 烧结:烧结过程动力学,烧结过程中的物质传递。
三、 试卷结构:
a) 满分:100分
b) 题型结构
a:选择题(20分)
b:问答题(30分)
c:计算题(50分)
四、 参考书目
《物理化学》,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陆佩文 编着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

第三组:“高分子材料(选答)”部分考试大纲
(材料学学科,树脂基复合材料方向;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高分子材料方向选答部分)

二、 考试要求: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本大纲所求的内容,并能够利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高分子材料学》满分100分。
高分子化学部分
第一章 绪论
“掌握内容”
1. 基本概念:单体、聚合物、聚合反应、结构单元、重复单元、单体单元、链节、聚合度、均聚物、共聚物。
2.加成聚合与缩合聚合;连锁聚合与逐步聚合。
3. 从不同角度对聚合物进行分类。
4. 常用聚合物的命名、来源、结构特征。
5.线性、支链形和体形大分子。
6.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7.大分子微结构。
8.聚合物的物理状态和主要性能。
“熟悉内容”
1. 系统命名法。
2. 典型聚合物的名称、符号及重复单元。
3. 聚合物材料和机械强度。
第二章 自由基聚合
“掌握内容”
1.自由基聚合的单体。
2.自由基基元反应每步反应特征;自由基聚合反应特征。
3.常用引发剂的种类;引发剂分解动力学;引发剂效率;影响引发剂效率的因素;引发剂选择原则。
4.聚合动力学研究方法;自由基聚合微观动力学方程推导;自由基聚合反应速率常数;自动加速现象。
5.无链转移反应时的分子量;链转移反应对聚合度的影响。
6.影响聚合反应速率和分子量的因素(温度、压力、单体、引发剂)。
7.阻聚与缓聚。
8.聚合热力学。
“熟悉内容”
1. 热聚合、光引发聚合、辐射聚合。
2. 聚合过程中速率变化的类型。
3 自由基聚合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4.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第三章 自由基共聚合
“掌握内容”
1. 共聚合基本概念:
无规共聚物,接枝共聚物,交替共聚物,嵌段共聚物,竟聚率,恒比点。
2.共聚物的分类和命名。
3.二元共聚组成微分方程推导。
4. 理想共聚、交替共聚、非理想共聚(有或无恒比点)的定义,根据竟聚率值判断两单体对的共聚类型及共聚组成曲线类型。
5. 共聚物组成控制方法。
6.共聚物微观结构与链段分布。
7. 单体和自由基活性的表示方法,取代基的共轭效应、极性效应及位阻效应对单体和自由基活性的影响。
“熟悉内容”
1.共聚合的意义及典型共聚物。
2.影响竟聚率的因素和竟聚率测定方法。
3.共聚物的组成与转化率的关系。
4.多元共聚。
5.共聚合速率。
第四章 聚合方法
“掌握内容”
1. 四种聚合实施方法的基本组成及优缺点。
2. 悬浮聚合与乳液聚合的机理及动力学。
“熟悉内容”
1. 典型聚合物的聚合实施方法。
2. 聚合方法的选择。
第五章 阳离子聚合
“掌握内容”
1.阳离子聚合常见单体与引发剂。
2.阳离子聚合机理。
3.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 .
第六章 阴离子聚合
“掌握内容”
1.阴离子聚合常见单体与引发剂。
2.阴离子聚合机理,聚合速率及聚合度。
3.影响阴离子聚合因素。
4.活性阴离子聚合聚合原理、特点及应用。
5. 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自由基聚合的比较。
第九章 逐步聚合反应
“掌握内容”
1. 逐步聚合的基本概念:
官能团,平均官能度,线形缩聚,反应程度,当量系数,体型缩聚,无规预聚物,结构预聚物,凝胶化作用,凝胶点。
2.缩聚反应的类型及典型聚合物的命名。
3. 逐步聚合反应的特点。
4. 逐步聚合官能团等活性理论。
5.缩聚反应聚合物分子量的控制。
6. 典型线性和体型缩聚物的合成方法。
7. 线形逐步聚合与体型逐步聚合的比较。
8. 逐步聚合与连锁聚合的比较。
“熟悉内容”
1. 线形逐步聚合动力学。
2. 缩聚物的分子量分布。
3. 影响聚合反应动力学方程的因素。 .
第十章 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掌握内容”
1. 聚合物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几率效应,邻近基团效应。
2. 聚合物与小分子反应活性的比较及影响因素。
3. 典型的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聚乙酸乙酯的反应
芳香烃的取代反应
4.制备嵌段聚合物及接枝聚合物常用的方法。
5. 聚合物交联反应:橡胶的硫化、饱和聚烯烃的过氧化物交联。
6. 典型聚合物的热降解反应。
“熟悉内容”
1. 纤维素的反应、卤化反应、环化反应。
2. 光致交联固化。
3. 氧化降解、聚合物老化机理及老化的防止与利用。
4. 功能高分子的定义及主要种类。
高分子物理部分
第一章 高分子链的近程结构
“掌握内容”
1.化学组成:基团(极性与非极性),单体单元(均聚与共聚)及末端基;梯形与螺旋型结构。
2.键接结构:头-头(尾-尾)及头-尾结构。
3.构型(旋光异构,几何异构)。
4.支化与交联
“熟悉内容”
1.高分子链构型的测定方法。
第二章 高分子链的远程结构
“掌握内容”
1.基本概念:
均方末端距,高斯链,构象。
2.高分子链长、末端距的计算方法; 高分子链的柔顺性及本质。
“熟悉内容”
1.高分子链的旋转及构象统计。
第三章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
“掌握内容”
1.基本概念:
单晶,片晶,球晶,纤维状晶,串晶,伸直链晶体;结晶度,取向,取向度;内聚能密度,相容性。
2.Keller折叠链模型;无规线团模型;局部有序模型。
3.高分子链结晶动力学。
4.结晶度及取向的测定方法,液晶的表征。
5.高分子合金
“熟悉内容”
1.不同晶型的形成条件。
2.取向对聚合物材料的影响。
第四章 高分子的运动
“掌握内容”
1.高聚物分子运动的特点。
2.玻璃化转变。
4. 玻璃化温度与链结构的关系。
5. 玻璃态的分子运动。
6. 晶态高聚物的分子运动。
“熟悉内容”
1. 高聚物分子运动的研究方法。
第五章 高聚物的力学性能
一、高弹性
“掌握内容”
1.基本概念:
杨氏模量,切变模量,本体模量,熵弹性。
2.橡胶高弹形变的特点与本质。
“熟悉内容”
1. 橡胶弹性动力学分析及统计理论。
2.典型的热塑性弹性体。
二、聚合物的粘弹性
“掌握内容”
1.基本概念:
蠕变,应力松弛,动态粘弹性, 滞后与阻尼,Boltzmann叠加原理,时-温等效原理,松弛(迟后)时间及其松弛(迟后)时间谱。
2. 高分子材料(包括高分子固体,熔体及浓溶液)的力学行为特性,粘弹性本质。
3.描述聚合物粘弹性的力学模型及所描述的聚合物的力学过程。
“熟悉内容”
1. Maxwell模型与Voigt(或Kelvin)模型的数学推导。
2. WLF方程及应用。
3. 粘弹性的研究方法。
三、聚合物的屈服和断裂
“掌握内容”
1. 基本概念:
屈服应力,断裂应力,冲击强度,疲劳, 银纹,剪切带,脆性断裂,韧性断裂,应力集中。
2. 晶态、非晶态及取向聚合物应力-应变特点。
3. 聚合物的屈服与增韧机理。
4. 影响聚合物强度的因素与增强途径、机理。
“熟悉内容”
1. 断裂理论。
第六章 聚合物的电学性能、热性能、光学性能
“掌握内容”
1.基本概念:
介电极化,介电松弛,掺杂,压电系数, 焦电系数, 聚合物压电体。
2.高聚物的导电率、导电聚合物的结构与导电性。
3.高聚物的热稳定性、热膨胀、热传导,热变形温度。
4.折光指数,透明度,雾度,双折射,散射。
“熟悉内容”
1.高聚物的电击穿,高分子的静电现象。
第七章 高分子溶液
“掌握内容”
1.基本概念:
溶度参数,Huggins参数,θ温度,第二维利系数A2,聚合物增塑,凝胶,冻胶。
2.高分子的溶解过程;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判定原则;高分子溶液与理想溶液的偏差;Flory-Huggins高分子溶液理论;Flory-Krigbaum稀溶液理论。
3.Huggins参数、θ温度及第二维利系数A2之间的关系;θ溶液与理想溶液。
4.高分子浓溶液及应用。
“熟悉内容”
1. Flory-Huggins晶格理论的假定条件及局限性。
第八章 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掌握内容”
1.基本概念:
相对粘度,增比粘度,比浓粘度,比浓对数粘度,特性粘度,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粘均分子量、Z均分子量。
2.聚合物分子量的统计意义;常用的统计平均相对摩尔质量。
3.相对摩尔质量分布宽度及表示方法。
4.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原理;不同测定方法的适用范围。
5.特性粘度和相对摩尔质量的关系。
6.高分子的分级方法。
参考书目
1、潘祖仁编,《高分子化学》(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何曼君等编,《高分子物理》(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第四组:“复合材料基础(选答)”部分考试大纲
(航天学院材料学学科,复合材料方向选答部分)

一、考试要求
复合材料基础满分为100分。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科学和复合材料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内容
1)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a:基本概念
b:分类方法
c:性能特点
d:基本设计原理
2)复合材料的基体
a:聚合物
b:金属
c:陶瓷
3)复合材料的增强相的形态及制造工艺
a:纤维
b:颗粒
4)复合材料的界面
a:基本概念
b:粘结机制
c:陶瓷相变增韧
5)聚合物基、金属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
a: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性能特点及应用
b: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性能特点及应用
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性能特点及应用
6)复合材料的性能分析及测试
a:性能分析
b:性能测试
三、试卷结构
a) 满分:100分
b) 题型结构
a:概念题(20分)每题4分,共5题。
b:简答题(40分)每题8分,共5题。
c: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共2题。
四、参考书目
1.《复合材料概论》,王荣国、武卫莉、谷万里编着,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2.《高性能复合材料学》,郝元凯、肖加余编着,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

第五组:“固体物理(选答)”部分考试大纲
(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方向选答部分)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固体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能利用固体物理的基本原理分析固体的物理性能。要求考生对晶体结构与晶体结合、晶格热振动及固体的热性质、固体电子论(特别是能带结构)等基本原理有很好的掌握,并能熟练应用固体物理的基本原理分析固体的导电性质与磁性质等物理性质。
二、考试内容
1)固体结构与固体结合
a:晶体结构
b:晶体衍射与倒易点阵
c:布里渊区
d:固体键合的物理本质
2)晶格热振动及晶体的热性质
a:格波,声学和光学格波,声子
b:固体比热
c:固体热传导
3)自由电子理论及能带理论
a:费米面
b:霍尔效应
c:固体能带的基本概念
d: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物理本质
4)半导体晶体
a:半导体的有效质量
b:p型和n型半导体
c:载流子浓度
d:p-n结
三、试卷结构
a)满分:100分
b)题型结构
a:概念及简答题(40分)
b:论述题(60分)
c)内容结构
a:固体结构与固体结合(15分)
b:晶格热振动及晶体的热性质(30分)
c:自由电子理论及能带理论(30分)
d:半导体晶体(25分)
四、参考书目
《固体物理学》,黄昆原着、韩汝琦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六组:“金属学与热处理(选答)”部分考试大纲
(材料加工工程学科,材料加工工程方向选答部分)

一、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金属学与热处理”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金属学热处理理论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的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考试内容
1)金属学理论
a: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及晶体缺陷
b:纯金属的结晶理论
c:二元合金相图及二元合金的结晶
d:铁碳合金及Fe-Fe3C相图
e:三元合金相图
f:金属的塑性变形理论及冷变形金属加热时的组织性能变化
2)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a:钢的加热相变理论
b:钢的冷却相变理论
c:回火转变理论
d:合金的时效及调幅分解
e: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及钢的淬透性
三、试卷结构
a)满分:100分
b)题型结构
a:基本知识与基本概念题 (约20分)
b:理论分析论述题(约40分)
c:实际应用题(约20分)
d:计算与作图题(约20分)
c)内容结构
a:金属学理论(约60分)
b:热处理原理及工艺(约40分)
d)试题形式
a:选择题
b:判断题
c:简答与综合题等
四、参考书目:
《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崔忠圻、刘北兴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

⑺ 与其他玻尿酸相比, 乔雅登的独特打法,主要通过哪几个方面来改善鼻唇

摘要 三 / 大 / 优 / 势

热点内容
如何寻找资产配置机会 发布:2024-10-13 19:13:47 浏览:374
轿车安卓中控怎么安装手机卡 发布:2024-10-13 19:05:23 浏览:450
商城首页android 发布:2024-10-13 17:53:20 浏览:496
甲骨文云服务器如何申请 发布:2024-10-13 16:49:39 浏览:134
c语言中参数传递 发布:2024-10-13 16:30:15 浏览:81
cos服务器搭建 发布:2024-10-13 16:17:41 浏览:335
象棋软件算法 发布:2024-10-13 15:32:35 浏览:901
平板怎么看真正配置 发布:2024-10-13 14:53:32 浏览:35
微信存储空间的其他 发布:2024-10-13 14:52:14 浏览:672
怎么绕过系统密码登录密码登录密码登录 发布:2024-10-13 14:47:41 浏览: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