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缓存盘计算公式
‘壹’ 什么是超融合技术
超融合技术是指在同一套单元设备(x86服务器)中不仅仅具备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而且还包括缓存加速、重复数据删除、在线数据压缩、备份软件、快照技术等元素,而多节点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scale-out),形成统一的资源池。
超融合是针对传统架构的改良换代,具体区别如下。
物理融合及管理融合:超融合架构把服务器、网络及存储进行了融合,并且搭载在统一管理平台上进行维护;而传统架构则是全部分离的。
存储架构:超融合采用分布式存储,传统架构使用集中式存储。
网络:超融合使用万兆以太网,而传统架构多使用光纤交换机。
可靠性方面:可以看出可靠性方面,超融合架构的优势非常大,但其实这里的优势都是分布式存储本身应该具备的。
性能方面:超融合在性能方面的架构优势非常明显,当然代价就是消耗计算资源,所以计算资源的消耗是检验超融合专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扩展性方面:超融合的架构是扩展能力强,扩容简单快速,系统复杂度不会随扩容增加而增加。
部署运维方面:相对传统架构,超融合布局,维护简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智能运维。
‘贰’ 超融合和虚拟化的关系是什么
服务器虚拟化是整个超融合架构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首先,什么是超融合架构?
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或简称“HCI”)也被称为超融合架构,是指在同一套单元设备(x86服务器)中不仅仅具备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而且还包括缓存加速、重复数据删除、在线数据压缩、备份软件、快照技术等元素,而多节点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scale-out),形成统一的资源池。
其次,了解下超融合架构的特点。
1.符合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理念,一定是通过软件结合标准的 x86 服务器来构建分布式存储,而不使用基于定制硬件的传统集中式存储;
2. 这个概念强调的是分布式存储软件和虚拟化软件的融合部署,并不是单纯的指软、硬件融合。
可见,服务器虚拟化是整个超融合架构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最后,结合超融合产品的模块构成进一步解释超融合产品和服务器虚拟化产品的关系。
主流超融合厂商的虚拟化的支持策略
‘叁’ 大家有玩过超融合的吗我看了下联想的超融合跟服务器也没什么区别这个是不是里面都预
我的理解是:计算资源,存储资源不分家,利用软件自动调度计算和存储在同一物理机上,保证性能最大。同时计算和存储资源通过软件在物理上做备份(软件根据测试自动做的事情),保证计算冗余,数据有备份。
简单点讲,就是将很多X86物理机上的计算资源(本机的CPU/MEM)和存储资源(本机的硬盘)通过软件组合成计算池和存储池,软件保证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匹配的性能最大化和数据的
冗余备份安全。
更多问题请登录蓝翼官方网站查看
‘肆’ Nutanix超融合和Vmware的超融合主要区别在哪
首先他们底层设计就不一样,Nutanix超融合是从分布式存储为出发点来进行集群设计,分布式系统设计相对没有包袱,Vmware则是在vSphere Kernel为基础开发的,有一些历史包袱(核心代码不能动);然后是集群规模,Nutanix超融合集群没有节点数量限制,实际生产中有很多超过100节点单集群的案例,而Vmware集群最大只允许64节点。另外在数据存储技术上,Nutanix超融合有数据本地化的功能,SSD盘是可以既做读写缓存也做用于存储数据,Vmware没有数据本地化的概念,网络的压力很大,SSD也只能作为缓存,容量还有限制,区别还是挺大的。。我就知道这些,满意的话记得采纳下
‘伍’ 超融合基础架构和传统IT基础架构相比,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相比传统FC SAN架构,超融合架构有了如下显着的变化:
不再使用专有的存储硬件和网络,而是使用标准和易于维护的 x86 服务器与万兆以太网交换机;
核心是分布式存储,每个服务器就是一个存储控制器,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每个节点都需要配置SSD盘作为缓存,缓存容量远大于传统存储的易失性内存,且多节点并发带来更强的聚合性能;
逻辑上看,存储不再是由RAID构成的不同存储空间,而是一个统一可弹性扩展的存储池,并且具备更强的扩展能力;
分布式存储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在统一的资源池内性能和容量都可以按需配置,而且数据可以自动均衡;
计算虚拟化和存储部署于同一服务器节点。
通过以上架构的对比我们看到,超融合架构的变革首先是分布式存储对传统存储的替代,其他更多的优势(例如基于x86服务器构建、并发与易于扩展)都是基于这种替代而带来的。
当然,分布式存储和虚拟化这种独有的部署模式,进一步简化了用户的 IT 架构,降低了使用成本和运维难度,这些价值也大大的加速了用户对分布式存储模式的接受。
‘陆’ 现在很多公司都在谈论超融合,到底超融合怎么样
新架构的产生,就是为了解决传统架构中的各种问题,因此本文将从超融合架构与传统架构的区别对比,分析超融合架构的优势。
一、架构和资源管理模式对比
如下以SmartX 超融合产品为例,分别给出了下超融合架构和传统架构的部署区别和资源管理模式区别。
从上图可以看出,超融合架构在整个产品运维周期中,不仅大量操作被自动化,运维简单,而且时间短,效率高。可以有效降低人员要求,将 IT 人员解放出来进行更创新的活动。
5、采购成本和总拥有成本的降低
在客户最关注的成本方面,服务器+超融合软件(或超融合一体机)的采购成本,相比服务器加传统中高端存储,已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但除了采购成本,超融合在总拥有成本上有更大的优势。
关于超融合在成本方面的优势对比请搜索:
超融合相比传统FC SAN架构有什么成本优势?
可以看到,超融合通过创新的架构,以更优的成本让IT基础架构更敏捷、能力更强,而这些特性,将为用户加快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柒’ 超融合产品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区别是什么
超融合和分布式文件系统,其实两者无论在应用场景,还是在架构设计,都不在同一个层次上。
首先,超融合的出现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推动客户选择超融合的主要原因是:
- 敏捷性:在数据中心内具有公共云速度、效率和经济性。
- 可扩展性:从小规模开始,可轻松纵向或横向扩展,同时保持性能水平。
- 简单性:用软件驱动的自动化和生命周期管理来简化运营。
超融合系统不仅仅具备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而且还包括缓存加速、重复数据删除、在线数据压缩、备份软件、快照技术等元素,而多节点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scale-out),形成统一的资源池。超融合基础架构还提供了具有高效可扩展性的虚拟化就绪环境。此外,由于简化了采购和部署并降低了管理成本和复杂性,它还可能实现资本和运营支出的减少。
通常超融合系统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通过增加节点的方式横向扩容,但是不一定是分布式文件系统,比如杉岩的超融合一体机。
而分布式文件系统,通常也通过增加节点的方式横向扩容,提供分布式块存储、分布式文件存储、分布式对象存储等存储服务。但分布式文件系统与超融合并不是同一个层次上的东西。
‘捌’ 虚拟化和超融合基础架构的关系
服务器虚拟化是整个超融合架构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首先,什么是超融合架构?
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或简称“HCI”)也被称为超融合架构,是指在同一套单元设备(x86服务器)中不仅仅具备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而且还包括缓存加速、重复数据删除、在线数据压缩、备份软件、快照技术等元素,而多节点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scale-out),形成统一的资源池。
其次,了解下超融合架构的特点。
1.符合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理念,一定是通过软件结合标准的 x86 服务器来构建分布式存储,而不使用基于定制硬件的传统集中式存储;
2. 这个概念强调的是分布式存储软件和虚拟化软件的融合部署,并不是单纯的指软、硬件融合。
可见,服务器虚拟化是整个超融合架构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最后,结合超融合产品的模块构成进一步解释超融合产品和服务器虚拟化产品的关系。
主流超融合厂商的虚拟化的支持策略
‘玖’ 超融合存储,深信服能够让人信服吗
目前国内分布式存储产品主要分两类:
自主研发,比如SmartX,华为,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服务的及时性等会更高一些;
基于开源的ceph研发,比如XSKY,杉岩,深信服,价格会比较便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