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压缩
‘壹’ 紧缩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缓和了通货膨胀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紧缩性财政政策(Contractionary Fiscal Policy)是宏观财政政策的类型之一,是指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财政支出以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的政策。由于增收减支的结果集中表现为财政结余,因此,紧缩性财政政策也称盈余性财政政策。
政策的松紧交替是指一个时期实行扩张性政策,一个时期实行紧缩性政策,二者交替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的继承者,将凯恩斯的短期静态分析发展成为长期动态分析,提出补偿性财政政策。他们认为,财政政策的首要问题不是谋求收支平衡,而是当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出现差额时,如何通过财政收支安排来弥补这个差额,使经济的运行恢复平衡状态。他们还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不是始终处于危机状态,而是时而繁荣,时而萧条,财政政策不能永远以扩张为基调,应根据经济的周期波动交替使用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萧条时期政府应减少税收,增加支出,实行赤字政策;繁荣时期政府应增加税收,压缩支出,实行盈余政策,而且盈余应加以冻结,以备萧条时期使用。凯恩斯主义还强调财政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如实行累进所得税,当经济萧条时,总收入下降,税收收入也自动下降,成为增加社会需求并缓解经济萧条的一种自动调节手段;经济膨胀时,总收入上升,税收收入也自动上升,又成为控制社会需求并缓解经济膨胀的一种自动调节手段。政府的转移支出具有同样的作用。
政策的松紧搭配是指同一时期内不同政策的相互配合松紧搭配可以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配合,也可以是财政政策内部各种财政手段之间的配合。如美国R.W.里根在总统任期内(1981~1989),实行高利率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以对付通货膨胀。在财政政策上一方面实行减税和高赤字的扩张政策,一方面又压缩社会性支出,也是松中有紧。
‘贰’ 什么是紧缩性财政政策
哥们,网络上就很清楚啊。附带网址:http://ke..com/view/642553.html?wtp=tt
紧缩性财政政策 英文名称
tight fiscal policy
概述
是宏观财政政策的类型之一,简称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财政支出以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的政策.由于增收减支的结果集中表现为财政结余,回此,紧缩性财政政策也称盈余性财政政策.
人民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的流通量。
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存款准备金、央行基准利率、再贴现、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以及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卖国债和外汇等。
那么紧缩银根的政策就是: 1、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2、提高央行基准利率 3、调高再贴现率 4、买卖国债或外汇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抑制或压缩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它往往是在已经或将要出现社会总需求大大超过社会总供给的趋势下采取的。它的典型形式是通过财政盈余压缩政府支出规模。因为财政收入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而财政盈余意味着将一部分社会总需求冻结不用,从而达到压缩社会总需求的目的。实现财政盈余,一方面要增加税收,另一方面要尽量压缩支出。如果增加税收的同时支出也相应地增加,就不可能有财政盈余,增加税收得以压缩社会总需求的效应,就会被增加支出的扩张社会总需求的效应所抵消
[编辑本段]财政政策的松紧交替与搭配
政策的松紧交替是指一个时期实行扩张性政策,一个时期实行紧缩性政策,二者交替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的继承者,将凯恩斯的短期静态分析发展成为长期动态分析,提出补偿性财政政策。他们认为,财政政策的首要问题不是谋求收支平衡,而是当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出现差额时,如何通过财政收支安排来弥补这个差额,使经济的运行恢复平衡状态。他们还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不是始终处于危机状态,而是时而繁荣,时而萧条,财政政策不能永远以扩张为基调,应根据经济的周期波动交替使用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萧条时期政府应减少税收,增加支出,实行赤字政策;繁荣时期政府应增加税收,压缩支出,实行盈余政策,而且盈余应加以冻结,以备萧条时期使用。凯恩斯主义还强调财政的自动稳定器作用。如实行累进所得税,当经济萧条时,总收入下降,税收收入也自动下降,成为增加社会需求并缓解经济萧条的一种自动调节手段;经济膨胀时,总收入上升,税收收入也自动上升,又成为控制社会需求并缓解经济膨胀的一种自动调节手段。政府的转移支出具有同样的作用。
政策的松紧搭配是指同一时期内不同政策的相互配合松紧搭配可以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配合,也可以是财政政策内部各种财政手段之间的配合。如美国R.W.里根在总统任期内(1981~1989),实行高利率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以对付通货膨胀。在财政政策上一方面实行减税和高赤字的扩张政策,一方面又压缩社会性支出,也是松中有紧。
[编辑本段]中国的紧缩性财政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国民经济运行的常态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几次国民经济调整中都实行了紧缩性财政政策,以矫治经济发展速度过快、比例严重失调和通货膨胀的弊端。
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1961~1965) 这次调整的主要任务是克服“大跃进”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比例失调和混乱局面。主要紧缩措施是: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节约非生产性开支,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精减职工,减少国家工资支出;对预算外资金实行“纳、减、管”,增加预算内收入;加强财政工作的集中统一,搞好综合平衡。在实行紧缩措施的同时,还采取了有力的增产措施,增加有效供给,如加强财政对农业的支援并减轻农民负担,调整投资结构从而增加农业和轻工业产品的生产,清仓核资充分发挥物资的潜力等。经过五年的努力,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1963~1965年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5.7%,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4.7%,各项经济指标恢复到或超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1953~1957)的最好水平。
[编辑]实行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方针
1989年,中国针对改革开放政策实行以来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的一些深层问题,提出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继续控制社会总需求,坚持财政、信贷的双紧政策,实现社会供求总量平衡。在财政方面的主要措施是:加强税收征管,特别是加强对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和私有经济的依法征税工作;严格清理和控制税收的减免优惠;逐步将一部分预算外资金转入预算内,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适当增加国防费、重点建设基金、农业、教育科学事业的投入,并保证国家债务的还本付息,对事业费和行政管理费作不同程度的压缩;坚持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控制社会投资总规模,调整投资结构等。当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大体平衡以后,财政上则转向紧中有松的搭配政策。一方面,通过加强税收征管、调节预算外资金、向居民和企业发行国库券和控制预算支出规模等措施,继续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又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增加支农支出,保证重点建设投资,增加教育和科技支出等措施,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加有效供给。
‘叁’ 紧缩性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增加税收,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具体包括减少公共工程建设,政府雇员薪酬停止增长,降低社会福利水平等等。
‘肆’ 紧缩性财政政策内容是什么
紧缩性财政政策(Contractionary Fiscal Policy)是宏观财政政策的类型之一,是指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财政支出以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的政策,国家或地方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的流通量。实行财政政策的中介量有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由于增收减支的结果集中表现为财政结余,因此,紧缩性财政政策也称盈余性财政政策。
(4)市财政压缩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国民经济运行的常态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几次国民经济调整中都实行了紧缩性财政政策,以矫治经济发展速度过快、比例严重失调和通货膨胀的弊端。
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1961~1965) 这次调整的主要任务是克服“大跃进”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比例失调和混乱局面。主要紧缩措施是: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节约非生产性开支,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精减职工,减少国家工资支出;
对预算外资金实行“纳、减、管”,增加预算内收入;加强财政工作的集中统一,搞好综合平衡。在实行紧缩措施的同时,还采取了有力的增产措施,增加有效供给,如加强财政对农业的支援并减轻农民负担,调整投资结构从而增加农业和轻工业产品的生产,清仓核资充分发挥物资的潜力等。
经过五年的努力,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1963~1965年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5.7%,财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4.7%,各项经济指标恢复到或超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1953~1957)的最好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紧缩性财政政策
‘伍’ 为什么压缩一般性财政支出不一定减少财政赤字
为什么压缩一般性的财政支出不一定减少财政赤字?因为一般性的财政支出也是必须的,财政支出压缩不出多少的财政资金,所以减少不了什么财政赤字。
‘陆’ 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是什么
紧缩性财政政策(Contractionary Fiscal Policy)是宏观财政政策的类型之一,是指通过增加财政收入或减少财政支出以抑制社会总需求增长的政策。由于增收减支的结果集中表现为财政结余,因此,紧缩性财政政策也称盈余性财政政策。
1989年,中国针对改革开放政策实行以来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的一些深层问题,提出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继续控制社会总需求,坚持财政、信贷的双紧政策,实现社会供求总量平衡。
在财政方面的主要措施是:加强税收征管,特别是加强对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和私有经济的依法征税工作;严格清理和控制税收的减免优惠;逐步将一部分预算外资金转入预算内,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适当增加国防费、重点建设基金、农业、教育科学事业的投入,并保证国家债务的还本付息,对事业费和行政管理费作不同程度的压缩;坚持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控制社会投资总规模,调整投资结构等。当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大体平衡以后,财政上则转向紧中有松的搭配政策。
一方面,通过加强税收征管、调节预算外资金、向居民和企业发行国库券和控制预算支出规模等措施,继续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又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增加支农支出,保证重点建设投资,增加教育和科技支出等措施,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加有效供给。
(6)市财政压缩扩展阅读:
财政政策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总量取向的财政政策;二是结构取向的财政政策。前者主要根据宏观经济的冷热变化,通过财政政策的扩张或紧缩调控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使两者趋于平衡。后者的目标是优化宏观结构,基本不影响总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部分时期实行的是紧缩性的财政政策。1998年至2003年,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每年拉动GDP增长1.5到2个百分点,有力促进了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质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属于总量调控的政策,只能是权宜之计,长期实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国外的经验表明,长期依靠财政手段解决总量问题会造成经济滞胀。同时,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增强政府在配置资源上的作用,产生与市场化改革趋势相违背的体制复归。
与此相对应,经济学界普遍认为,稳健的财政政策是以优化结构为重心的长期性政策,其核心是“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也叫做“中性”财政政策。
当前的问题主要是宏观结构的扭曲。宏观结构不只是经济结构,还应当包括区域结构、城乡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在内的社会结构,这就要求财政政策从单纯的“经济性政策”转为综合的“社会性政策”,更多地关注长期性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建设性支出将趋于减少,而用于教育、公共卫生、科技、环保等方面的社会性支将逐步增多。因为,财政不只解决经济问题,还有一个重要功能:解决社会问题。
在稳健的财政政策下,财政支出将更多地投向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制度改革。
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融入更多人文关怀的因素,也可促使发展理念的转变: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追求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与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完全一致的。
‘柒’ 紧缩财政政策的措施
紧缩财政政策,就是减少财政开支,政策比较多,常见的有:1.压缩政府投资项目支出,新开工项目先不开,更严格的政策就是原来有计划的项目也暂缓。2.缩减政府机关开支,2008年汶川地震时压缩了5%。3.增加税收,抑制投资过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