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利率
❶ 为什么现在的理财产品的利率越来越低了
因为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因为理财产品不同于金融投资,他的风险性愈来愈低,因而赚钱的概率远远大于赔钱的概率,因而他们的利润也会比较的低,所以他的利息也在逐渐的降低。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要增加稳定性,必然就会压缩利息,这是十分正常的市场经济规律,如果你想要高收入的话,就要承担高的风险。
❷ 新LPR机制下利率调整“三部曲”
前不久,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得到了改革完善。市场预计利率调整的概率在增大,不过利率调整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仔细梳理背景逻辑,谨慎操作。
“降息”在政策工具箱里
支持政策利率调整的因素在增多,降息选择始终在政策工具箱之中。
一是从实体经济需要看,维持相对低利率的货币环境,促使降息必要性的预期在上升。外部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有增无减,国内经济增长的动能还在逐渐积蓄,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还有待挖掘。内外因素共振下,经济稳定运行面临着一定压力,警报始终没有解除。二季度我国GDP实际同比增长6.2%,较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5月起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4个月低于荣枯线,社融数据企稳基础尚不牢固,经济“易冷”概率大于“易热”,因此稳增长仍需逆周期的政策护航。
二是货币政策工具比较。2018年以来,货币政策操作较多地运用了创新型工具。这类工具多适用于流动性释放,如果要向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流动性支持,就要降低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进而间接作用于降低实体成本。与之相比,降息能够直接作用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这与政治局会议要求降低企业成本、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强调降低小微企业融资实际利率的精神是一致的。降息这一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仍是政策工具箱中比较有力的工具,不会被“束之高阁”。
三是全球经济进入下行周期,外部货币条件整体趋向宽松,增加了降息空间,相关操作的可行性在增大。年初至今,全球已有20余个经济体陆续实施降息。7月末美联储宣布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25个基点,这一被看作是掣肘我国降息的最重要外部因素正在消退,货币政策自由度进一步增大。此外,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大,为货币政策独立性提供更多支撑。
四是从债券市场运行看,在收益率曲线上,1年期AAA级中债短融及中票的利率已降至3.1%以下,而1年期MLF还在3.3%,1年期LPR在4.25%。政策利率存在一定的调整空间。
遵循适时适度原则
当前制约降息的因素也客观存在,这就决定了我国货币政策仍会遵循适时适度原则,保持自主调控节奏。
首先,物价仍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因素。7月CPI同比同比涨幅升至2.8%,其中权重最大的食品价格呈加速上涨态势,通胀隐忧在一定程度上掣肘降息。其次,我国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属于国际中等水平,降准还存在一定空间,降息并不一定排在货币政策的“首发阵容”中。第三,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大具有两面性。如果单向变动过于剧烈,不符合“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一设定的话,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近期实施降息。此外,若立足更长远的考虑,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抑制过热”效果大于“推动增长”,低利率又有助推资产泡沫之忧,经济增长有必要打破对货币宽松的路径依赖。因此,降息适当缓行也在情理之中。
综合来看,对利率调整的讨论重点不应放在“降不降”,而应聚焦于“怎么降”,即更多关注如果决策降息的情况下,具体路径该如何选择。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降息的内涵也不断丰富,不再局限于简单地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而应考虑协调推进,从“单音符”演变为完整的“三部曲”。
一是下调利率走廊上限SLF操作利率,在一定阶段内公开市场逆回购和MLF操作利率则可以维持不变。目前SLF利率较之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高出100基点,可以降低至75基点。国际上成熟利率走廊机制下,这一利差一般在25-50基点。利率走廊适度变窄可以压缩市场利率的向上波动空间。这样既可以改善金融市场风险偏好,平抑当前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流动性分层,又能够向市场释放短期内宽松有度的信号,从而有助于引导市场利率自发向下调整。同时,还可以进一步确立和完善利率走廊机制。
二是下调政策操作利率,引导利率中枢下行。根据美联储再次降息的窗口和国内经济形势变化,适时下调公开市场逆回购和MLF操作利率。可以先降5基点,后降25基点,通过小步慢调的方式,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的预期管理。增强货币政策操作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可以尽可能地减小市场对货币政策的预期偏差带来的波动。可参考美联储的经验,探索建立基于规则的利率决策模式。先降5基点,一是将今后的单次利率幅度调整基本确定为25基点或其整数倍,二是尝试明确形成相对固定的议息期。这样,使今后每次货币政策调整的日期和幅度基本可预期,相当于为市场吃下“定心丸”,有助于降低相机抉择的不确定性,减少金融市场的非理性预期,更好地促进市场预期与政策目标相贴合。
三是持续深化“两轨合一轨”的市场微观基础,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018年至今,我国的货币市场利率、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贷款实际利率处于下行通道,但1年期市场基础利率在今年8月20日改革之前基本未变,对市场真实利率的反映水平显着不足,原有的贷款基准利率也弹性不足。从国际经验看,成功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最终形成的创导链条应是:货币当局调节政策目标利率-影响市场基准利率(无风险利率)-市场主体交易形成实际利率。因此,应着眼于培育具有较高参考性的市场基准利率指标。不久前LPR形成机制改革落地,有助于提高LPR与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的挂钩程度,同时实现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科学引导市场预期的作用,从而为利率市场化创造深化的条件。下一步,亟须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促进贷款市场化定价。一方面要推广LPR,让贷款一级市场定价动起来;另一方面要培育贷款二级市场,使贷款交易定价活起来,双管齐下,推动贷款利率“并轨”。这样,真正把政策利率调整、债券市场利率下行的势头实实在在地转化为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的利好。
总之,后LPR时代的降息“三部曲”,既要考虑短期逆周期调节,又要体现改革的中长期逻辑。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之下,货币政策操作将更富想象力,兼顾灵活性和稳定性,兼具弹性和定力,从容应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议题。
❸ 蚂蚁悄然压缩花呗额度,花呗的年利率是多少
7.5%,目前的这个利率并不是特别的高,所以也是很多人选择使用花呗的一个原因。
❹ 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会给百姓带来哪些影响
过去一个星期,各大银行利率比较高的大额存单都非常抢手,甚至有个别银行需要排队去抢购,而且预约了还不一定能够成功买到。
比如说深圳有个别银行大额存单的利率上星期仍然可以给到3.55%左右,这个利率相比普通定期存款还是有很大的优势。
只不过上个星期市场上一度在传,从4月25号开始,各大银行大额存单利率有可能会下降,因此星期五是各大银行高利率大额存单上车的最后机会,也正因为如此,有大量的客户去银行抢购大额存单。
虽然目前各大银行并没有发布官方公告明确表示下星期要下调大额存单利率,但从各媒体的报道来看,有个别银行已经明确表示下星期会下调0.1个百分点的利率。
另外有些银行虽然没有明确表示会下调利率,但也暗示着下星期高利率的大存单估计就没有了。
但不管各大银行是明确表示下调利率,还是模棱两可的暗示,其实都指着同一个方向,那就是从4月25日开始,各大银行大额存单利率很有可能会下降。
这里面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降准正式落地。
在4月15日,央行正式宣布下调0.2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降准将在4月25日正式落地。
虽然这次降准预计只向市场释放5,300亿左右的资金,但在当前市场相对比较宽裕的情况下,这次降准将会进一步缓解各大银行存款压力,对应的银行对存款需求就没有那么迫切,所以在流动性增加之后,降低存款利率一般是各大银行通常采用的做法。
第二、利率市场定价机制,鼓励银行下调存款利率。
前几天银行利率市场定价机制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上鼓励中小银行下调10个基点的存款利率,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虽然这个要求并不是强制性的,只是一种倡议性的建议,但熟悉银行的人都知道,利率市场定价机制对各大银行的约束力还是非常强的。
正常情况下,在市场利率自律机制出台相关政策之后,各大银行基本上都会落实到位,因为这不仅是一种行业自律,更关键的是各大银行如果遵循下调存款利率,对于他们的宏观审慎评估(MPA)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到时说不定又可以从其他地方获取相关的优惠政策。
所以在利率市场定价机制做出这个建议之后,我相信大部分银行都会落实到位,当然最终各大银行会降低多少利率,各大银行肯定会相互参考,然后给出一个合理的降价空间。
第三、贷款利率端的下降迫使银行降低存款利率。
在存款端利率下降之后,对应的贷款端利率也会有一定的下降,这时候大家去银行申请贷款,利息会相应地减少。
在利息减少之后,无论申请经营性贷款,消费性贷款,还是房贷的成本都会下降。
对普通人来说,这种影响最有可能是按揭贷款的利率下调,目前很多银行的按揭贷款利率都有可能达到5.3%,但经历这次调整之后,贷款利率有可能会下降到5.2%以下甚至5%以下,如此一来大家买房的成本也会相应的下降,至少每个月的房贷利息可以少几十块钱到几百块钱之间。
❺ 政府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后,利率、汇率怎样变化货币升值还是贬值长、短期的效果有哪些
紧缩的财政政策包括提高准备金率,提高存款基准利率,压缩信贷规模,发放央行票据等。。。
紧缩的货币政策可以减少资金的流动性,抑制通货膨胀,但其不利于贸易出口,人民币升值压力会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