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配置行为有哪些
❶ 经济学中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包括哪些内容
资源配置即以前所说的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 为谁生产的问题,微观经济学从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最大化行为入手,来解 决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因为如果每个经济单位都实现了最大化,整个社会的资源配 置也就实现了最优化。 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的,研究现有资源未 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达到充分利用的途径,以及如何实现增长等问题,如失业,通胀是资源利用的问题。微观经济学把 资源的充分利用作为既定的前提,但是30年代的大危机打破了这个神话。这样,资源利用 就被作为经济学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宏观经济学所要解决的问题。(资源配置是资源在社会经济各部门的比例)
❷ 资源配置有哪些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 如何避免缺点 需具体详答。(高一政治) 最好用书上的语句
资源配置有哪些方式:市场(价格规律——无形手)和计划(宏观调控——有形手)
市场调节的优点:在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调整中有自我调节,自动平衡的功能,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灵活性,应变能力强;提供足够的动力刺激和竞争淘汰压力。
宏观调控的优点:可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能更好的保证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避免市场调节的缺点就是宏观调控,避免宏观调控的缺点就是要以市场调节为基础。
应该是这样吧……
❸ 有关资源配置的一些概念
1.什么是资源的配置
凡是以商品形式出现在市场上的资源都是稀缺资源,资源产品化和商品化程度反映了资源的稀缺程度。而资源配置之所以成为问题,就是由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供应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引起的。所以,资源配置就是以稀缺为基础,使稀缺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持一个合理的使用方向和数量比例,其最终目的还是通过资源配置提高稀缺资源的增量,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
由此可见,资源配置是指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外汇及土地矿产、技术等),在各种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资源配置在一定时刻是已定的、固定的、静止的,但在一定时期的不同时刻,又是未定的、流动的。它不断随价格升降调整自己的流向与数量,有一个随价格波动变化的机制。就是说,资源配置是社会资源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必要的平衡和相互联系,是资源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限度和比例的确立。在一定时刻建立的这种限制和比例经常被价格升降打破,于是又会引起一种新的限制和比例的再建立,导致社会资源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再分配。
2.资源配置“边际定律”
传统微观经济理论认为,在完全的竞争条件下,当每一单位生产要素的利用都达到了边际产量等于其价格的那一点时,资源就达到了最优配置:当所有用途中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都相等时,社会产出(福利)就达到了最大。这一理论被称为资源配置的“边际定律”。
资源配置的“边际定律”以资源配置价格作为资源配置评价的指标。资源配置价格等于在其他资源投入不变的条件下,每增加一单位的某种资源投入所带来的收益增量或边际收益。投入效果差,则资源配置价格低;投入效果好,则资源配置价格高;投入无效果或负效益,则资源配置价格为零或负值。
资源配置价格不同于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反映的是市场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不直接涉及投入效果的问题,而资源配置价格所反映的是单位资源投入的边际收益的大小。由于资源投入后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效果是变化的,所以资源配置价格也是变化的。
显然,由于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并不总是一致,所以在以资源配置价格考察资源配置合理化时应看单位资源的投入是否增加了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减少了内部不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另外,资源配置的效益还要考虑资源配置的目标收益。
3.资源配置方式
(1)市场配制资源。市场配置资源的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态,是具有一定社会化程度的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已经代替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经济运行的形式和方法。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形成,使生产面向市场需要而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和动力,并通过竞争使商品的内在价值转化为外在价格,以价格为指示器进行资源配置,从而把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联系起来,大致保持生产与消费的比例。运用市场配置资源具有如下优点:①它突破了自然经济满足生产者自身需求的局限性,生产面向社会市场需求,由此可以产生因市场的扩大而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它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生产目的和动力,通过市场竞争促使生产者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支付,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增加积累,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以价格为信号进行资源配置,把企业追逐最大利润的积极性和平衡性结合在一起,能够自动调节资源配置,优化生产结构。
(2)行政性的计划配置资源。现代宏观经济认为,政府配置资源是不可缺少的资源配置手段。在政府认为由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未能按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将资源有效配置到各部门或各地区,或者说政府认为,为了达到经济发展目标,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成本比通过政府配置成本要高时,政府将采取计划配置资源的方式配置社会资源,以期用最小的成本达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计划配置方式有以下优点:①它能够兼顾效益与公平,对社会财富在各集团、各阶层间进行公平分配,防止贫富分化,或者把贫富分化的差距限制在一定的权力范围之内,有利于社会的安定。②对于一些非盈利性的公益事业及国防、基础教育、环保等“公共物品”的建设与保护进行统一安排,优先发展。公益性地质调查就属于“公共物品”或公益事业。③由于市场配置资源是从微观配置到宏观调节,调节过程较长,在短期内调整经济波动必然会造成资源浪费和资源配置成本的增加。所以,国家要想在短期内对经济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时,就必须利用政府的强制性行政手段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将社会资源分配到需要优先发展的部门或行业上去。
综上所述,市场配置与计划配置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但它们对社会条件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即产权是集中还是分散。市场配置以产权的独立与分散为前提,而计划配置需要的是产权的集中统一管理。
两种资源配置方式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各有所长。而它们所要达到的共同目标是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与社会制度的性质是没有关系的。所以,在现代化的社会大生产条件下,采用计划与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具有客观的必然性,尤其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
4.资源配置的目标
资源配置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资源的优化使用,使有限的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发挥最大的效益。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必须有利于实现消费者行为目标。当然,这不是指某一单个人的目标,而是从一般意义上说的消费者所共同追求的目标和共同遵守的某些准则,也就是消费者通过一系列消费决策、选择,实现其需求的最大满足,即效用最大化;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必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政府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政府的行政手段,统管全局,综合考虑市场配置与政府配置的优势,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经济结构,使有限的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发挥最大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❹ 举例说明市场经济自发进行资源配置现象
论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与宏观调控内容摘要:就资源配置而言,市场机制下极具活力的自由竞争,加快了优化资源配置的步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使市场经济焕发着其他资源配置方式所不可比拟的光彩与生命力。然而,也正是由于优胜劣汰的残酷和趋利避害的“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使市场机制具有本身无法克服的自发性和盲目性,经济运行难免出现大的波动,客观上要求政府必须在一定限度内掌握必要的经济资源和参与必要的经济活动来克服市场失灵,并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保证经济平稳运行。关键词: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宏观调控内容: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商品经济存在,价值规律就必然发生作用。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为基础进行等量交换。可见,价值规律既是价值决定的规律,又是价值实现的规律。也可以说,它既是调节商品生产的规律,又是调节商品交换的规律。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具有以下作用:1、价值规律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分配,即配置社会资源。2、价值规律自发的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造成优胜劣汰的结果。总之,价值规律的作用,就是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归结为一点是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这是通过价格与供求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者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实现的。二、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为实现宏观(总量)平衡,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对货币收支总量、财政收支总量、外汇收支总量和主要物资供求的调节与控制。由此扩来,通常把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采取的其他措施也纳入宏观调控的范畴。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表现为国家利用经济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对市场经济的有效动作发挥调控作用。关于宏观调控问题,我觉得大家在理解上有一些偏差,包括有一个议题“后宏观调控”的理论。其实,不存在前宏观调控和后宏观调控的说法,都不是一个时代,为什么呢?因为宏观调控在国外专门有宏观经济管理经济学,它和市场机制是配套的。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认为计划就是宏观管理。认为外国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其实情况不是这样的。1985年有一个会议,我们请了一批外国经济学家,外国经济学家谈到市场经济的时候,法国的经济学家叫阿尔百克,他说法国就是有宏观管理的市场经济。我们78年开始改革,85年才认识到西方的市场经济特别是西方的现代市场经济是有宏观管理的市场经济。当我们提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的宏观管理和市场机制是什么关系?很多人又糊涂了,认为搞市场经济用不着宏观管理,这是错误的。它要克服市场的波动性和盲目性,他们是质同的关系。刚才企业家讲了宏观调控、宏观管理管的什么?很多人讲市场经济但不讲市场经济运行模式是什么。我们要建立国家调控市场,市场调控企业,这是我们在理论上的创新。这是一半,因为它还有一个逆向调节,如果企业发生了变化,影响到市场信号,然后影响到国家,国家在进一步进行宏观调控政策,所以他们是一个互动的行为,这样两个方面讲就全了。宏观调控是一个不断的变化的完整过程如果说企业发生变化市场发生信号,引起国家在进一步进行宏观调控。这是一个不断往复的过程,所以说宏观调控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所以哪来的后宏观调控,哪来的前宏观调控,他自始至终与市场经济共存,所以对当前政策的理解了就找到了方向,就看到了前途,要看到未来。要想看到未来必须在理论上武装自己,什么叫宏观调控、什么叫市场机制、什么叫市场经济运行方式,把这个几个掌握了,就能掌握未来。所以说企业如果不参与这个环节,就会导致信息不足,这就会使有些方面花费的时间长一些,如果及时的反映及时的调整,这个效果会更快一些,所以它是互动的行为。所以企业要参与进来。宏观调控是一个不断的变化的过程,那么我们国家的宏观调控,它不仅仅是房地产,房地产是一个方面,和我们联系的一个是我们国家800种商品,或者900种商品有相当一部分是供大于求,解决这个供大于求外贸,现在我们加入世贸以后,纺织品设限,出口困难,外贸达到70%,这样的情况,通过设限影响产品的出口,能源我们40%进口,那么现在石油价格涨到70美元一桶,影响了国内经济的发展,我们大量的产品供大于求,就要考虑扩大内需。增加内需的能力第二个政策,要扩大内需,要靠我们居民的消费能力,把我们的产品把它消费,把它转换成价值,房地产业是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的内容,他对拉动内需起到重要的作用。宏观调控就要通过增加内需的能力,来使市场经济生产的商品、产品消费掉,形成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建成市场经济内在的增长机制,调控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房地产只是一个方面,你要形成内在增长机制,企业、市场的消费主体和国家政策要连动。有一个政策的实现性,通过实现企业把信息反馈给市场,市场再反馈给宏观部门。企业的参与对宏观调控的正确性起着一定的作用。宏观调控是一个大的方面,它要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使经济供给和需求平衡。关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西部要大开发,东北部要振兴,东部要崛起要率先实现现代化,这个区域的发展对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商机,房地产业可在区域协调发展中大有作为。还有一点,很多人没有谈到,就是走出去,我们建筑业要走出去,我们在建筑业在国际上要有一个很好的影响,在阿尔及利亚地震中,我们上海建筑公司建的医院在别的国家建设的建筑都有倒塌或断裂等等现象出现的时候,我们的医院纹丝不动。所以阿尔及利亚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评价。我们房地产业怎么样和走出去相结合,这是房地产业的新经济增长点,房地产业应该说五中全会给它提供了宽阔的发展方向,落实十一五规划我们房地产业就大有作为,大有发展。房地产问题:2006年,上海楼市将从供需两方面进行调控。23日,在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上海市房地局副局长庞元表示,今年将围绕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加强和改善对供应和需求的双向调控。庞元表示,今年上海将继续贯彻“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房为主”和“鼓励消费、规范投资、抑制投机”的调控原则。在供应方面,根据开发商的资金情况,上海市房地局将加强预售管理,积极引导开发商分批有序均衡地上市。同时,将通过加大土地供应调控力度,合理控制配套商品房的上市节奏,进一步控制新建商品住房的上市供应总量和节奏。在需求方面,继续落实各项措施,并积极引导市场预期和信心,进一步鼓励市民正常的自住性消费。住宅建设方面,着力加强住宅发展的前瞻性研究,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探索节能省地型住宅建设标准,进一步提高住宅的工程质量和配套质量,降低住宅的资源能源消耗。去年全年上海总共建成“四高”优秀小区85个;加大了“平改坡”综合改造的力度,共竣工项目60个,面积386万平方米,受益居民6万多户;完成旧住房综合整治1550万平方米;加大了廉租住房工作的力度,享受廉租住房政策的家庭已由上年底的1.35万户增加到1.8万户。此外,上海计划2006年完成旧住房综合改造900万平方米,其中包括列入市政府实事工程的“平改坡”综合改造40个小区,400万平方米。总结:由于社会供求受市场机制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会出现周期性波动是客观存在,必须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来加以调整,熨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波动。有市场机制,就要有宏观调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内容。宏观调控将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宏观调控不存在何时结束的问题。但是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应当而且必须根据不同时期经济运行情况而有所调整。我们自始至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运行情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从以上对宏观调控多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家是通过对影响价值和价格的诸多因素,即使用价值量、纸币发行量和劳动生产率水平进行调节,来间接调控作为国民经济综合反映的价格的。这些方法都是从价值规律的要求出发的。就市场调节来说,也体现了价值规律的要求和作用。所以,价格问题实质上是承认不承认价值规律的问题;遵守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处理好价格的关键。这个科学结论已为我国实践所证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❺ 资源配置包括哪些内容
基本定义
在经济学中,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广义资源是指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等。可以说,资源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在任何社会,人的需求作为一种欲望都是无止境的,而用来满足人们需求的资源却是有限的,因此,资源具有稀缺性。
资源配置是指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去,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即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效益。
资源配置即在一定的范围内,社会对其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在其不同用途之间分配。
资源配置的实质就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资源配置合理与否,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成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资源如果能够得到相对合理的配置,经济效益就显着提高,经济就能充满活力;否则,经济效益就明显低下,经济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相关原理
社会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一定的经济机制实现的。动力机制,资源配置的目标是实现最佳效益,在资源配置是通过不同层次的经济主体实现的条件下,实现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就成为它们配置资源的动力,从而形成资源配置的动力机制。信息机制,为了选择合理配置资源的方案,需要及时、全面地获取相关的信息作为依据,而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和利用是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机制实现的,如信息的传递可以是横向的或者是纵向的。决策机制,资源配置的决策权可以是集中的或分散的,集中的权力体系和分散的权力体系,有着不同的权力制约关系,因而形成不同的资源配置决策机制。
相关特点
[1](一)影响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需求的各项因素,包括投资者的投资周期,资产负债状况、财务变动状况与趋势、财富净值、风险偏好等因素。
(二)影响各类资产的风险收益状况以及相关关系的资本市场环境因素,包括国际经济形势、国内经济状况与发展动向、通货膨胀、利率变化、经济周期波动、监管等。
(三)资产的流动性特征与投资者的流动性要求相匹配的问题。
(四)投资期限。投资者在有不同到期日的资产(如债券等)之间进行选择时,需要考虑投资期限的安排问题。
(五)税收考虑。税收结果对投资决策意义重大,因为任何一个投资策略的业绩都是由其税后收益的多少来进行评价的。
基本实现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力量。但市场配置资源客观上存在不足,不可能使资源配置尽善尽美。当一定时期资源配置出现问题,地区结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结构存在失衡时,国家可通过财政政策,把掌握或控制的资源转移分配到急需发展的领域,使经济结构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如在地区结构调整中,加快西部地区发展,保持东部、中部与西部之间的平衡;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对社会物质资源的安排和搭配。资源配置合理,就能节约资源,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资源配置不合理,就会造成社会性资源浪费。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在增加,而大多数资源是有限的,不能再生。因此,合理配置资源,使资源得到有效使用是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合理配置资源,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优化配置资源。使全社会资源生产总量与使用总量平衡,资源的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一致,全社会资源配置合理。(2)节约使用资源。努力降低消耗,有效使用,对贵重稀缺资源,可采取替代措施。(3)保证重点产业对资源的需要。根据重点产业对资源的要求,重点支持国家重点产业和企业的生产。资源配置的方法主要有计划配置和市场调节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调节配置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即根据市场供求规律和支配资源流向、流量及消费强度。
分类介绍
资源配置的类型按照资源配置方式的内容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即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资源配置有两种方式:
计划方式
计划部门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以计划配额、行政命令来统管资源和分配资源。计划配置方式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设想,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将由全社会占有,商品货币关系将不再存在,因而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是计划,即通过社会的统一计划来决定资源的配置。在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正是按照这一理论来实践的,把计划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的一段时间里,计划也曾经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而市场的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在计划资源配置方式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方式有可能从整体利益上协调经济发展,集中力量完成重点工程项目。但是,配额排斥选择,统管取代竞争,市场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从而易于出现资源闲置或浪费的现象。
市场方式
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始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所有产品、资源都变成了可以交换的商品,市场范围不断扩大,进入市场的产品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从而使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越来越大,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与市场发生直接的联系,企业根据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状况,根据市场上产品价格的信息,在竞争中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但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由于市场机制作用的盲目性和滞后性,有可能产生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市场秩序混乱等现象。
作用介绍
积极
资源配置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
第一,促进劳动效率
提高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效率提高。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要使产品价格具有竞争力和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使自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即个别价值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社会价值。在竞争的作用下,劳动生产率较高、个别价值较低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能够以高于个别价值的价格出售产品,以此获得较高的收入。相反,劳动生产率较低,个别价值较高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可能按低于其个别价值的价格出售产品,获得较少的收入以至蚀本。这样,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从自身利益出发,会主动地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经营管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第二,实现产需衔接
引导企业按照市场需要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实现产需衔接。
企业作为市场调节信号的接受者,主要通过市场价格的涨落,了解市场供求状况,并据此安排和调整生产经营方向、品种、数量和规模,进行生产要素的组合。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意味着该商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企业就会自动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反之,若某种商品价格下跌,表明该种商品在市场上供过于求,企业则会缩小生产规模,或调整经营方向,转而生产其他商品。市场是企业的“生命”,关系到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和企业的发展。所以,面向市场进行生产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第三,增进商品生产经营能力
发挥竞争和优胜劣汰机制,增进商品生产经营能力。
企业从事商品生产经营必然为争夺市场份额展开激烈的竞争。竞争以外部的强制力,迫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强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激励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促使企业增强创新意识和锐意进取的活力。
消极
资源配置市场调节的缺陷和局限性
第一: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
市场主体都是从本位利益出发,按照市场信号调整微观经济个量资源配置,不可能洞察国民经济全局并直接按照社会实际需要组织生产。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往往要通过反复多次的市场自发调节并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才能实现供求总量的平衡和经济结构的合理化。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还会带来过剩供给和虚假繁荣,而一旦支撑虚假繁荣的链条受到破坏,经济运行就会发生紊乱。因此,市场对国民经济重大的结构调整、重大建设和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调节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对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加以必要的宏观调控,会导致经济生活的剧烈震荡。
第二:市场对垄断产品的调节
市场调节对垄断性产品的调节是乏力的
在垄断条件下,垄断企业可以对其销售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实行控制,从而通过提高产品价格高于边际成本或限制产量的办法来获取超额利润。因此,垄断的存在会约束市场调节作用的发挥,阻碍资源配置的优化。
第三:调节会造成外部不经济
市场调节会造成外部不经济
各个市场主体的经济费用和社会经济费用之间,往往是不一致的。例如,一家企业为了节约自己的费用而将污染物排放出去,使得其他企业或社会付出额外的费用甚至更大的费用而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对于这种外部不经济问题,市场调节是无力解决的。
第四:不能有效提供产品劳务
市场调节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
例如,国防、社会治安以及社会公共设施,就是这类公共产品和劳务。这一类产品和劳务,是由社会共同消费的,不可能由个别企业按照市场交易规则来提供。
第五:不能解决收入社会问题
不能解决收入不公平和社会不公平的问题
市场调节要求商品生产经营者在市场上遵守等价交换原则和平等竞争规则,但却默认竞争结果的不平等性,市场不会因为经济当事人的收入差距和社会不公平而对低收入者采取价格优惠、对高收入者实行高价限制。
❻ 你的生活中有哪些资源稀缺、资源配置的经济现象请对该现象
摘要 亲,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是影响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当全球原油生产跟不上需求时,即供不应求时,会导致油价出现上涨的情况。
❼ 资源配置方式有哪几种类型
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方式。计划经济是通过中央计划直接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组织方式;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组织形式。计划机制是指计划指标、经济杠杆和经济政策等计划要素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调节功能。它具有自觉性、事前性和宏观性等特点。计划机制的优点是:(1)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重点建设;(2)进行经济预测,制定经济发展战略;(3)在宏观上统筹规划经济总量、重大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4)可以合理调节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5)可以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并使之协调发展。计划机制的缺点是:(1)难以对微观经济活动和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发挥作用;(2)容易损害经济主体的利益,造成动力不足和效率低下;(3)容易脱离实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市场机制是指市场运行中的价格、供求和竞争等市场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调节功能。它具有自发性、灵活性、事后性和微观性等特点。市场机制的优点是:(1)能够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2)能给企业以动力和压力,实现优胜汰劣,促进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3)能够对各种经济信号作出灵敏反映,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协调。市场机制的缺点是:(1)对经济总量、重大的经济结构和生态环境等的调节无能为力;(2)容易产生盲目性和自发波动;(3)会引起两极分化。
❽ 政府在哪些方面实行了资源配置职能请举例说明
政府在自然资源,经济,劳动力等方面进行了资源配置。如:经济方面,政府在促进经济的过程中起引导作用,而市场起主导作用。政府通过影响资源配置,实行经济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得宏观经济平衡,稳定发展
❾ 所谓资源配置是指哪些资源
资源配置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
计划经济是由国家统一管理财经,国家管理高度集中.建国初期为了解决中央财政困难,中央决定由中央集中管理财经.这在当时是正确的,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蔽端,如政企不分,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从而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缓慢.
市场经济是通过供求关系和价值规律来调节资源配置.企业处于资源配置的主导地位,按照市场竞争的原则,自由调节资源的配置,政府不予指导和管理。我国正处于以上两种方式的矛盾点,即:国家的宏观调控职能没有充分有效发挥,同时又存在较大的干预问题;市场的自发调节行为存在较大的混乱,价格机制没有完全建立。
❿ 在现代经济中,资源配置有哪两种不同的形式
市场和计划是两种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配置资源通过价格、竞争、供求配置资源。中国海尔集团并购日本三洋电机公司白色家电业务是市场自由竞争的结果。
也不存在“西方经济学”与“东方经济学”或“美国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概念。然而,这样说并不排斥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来研究特定地区在特定时间内的经济行为和现象;实际上,做研究时必须要考虑到某地某时的具体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环境条件。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现象的社会科学。
现代经济学以研究市场经济中的行为和现象为核心内容,而市场经济已被证明是唯一可持续的经济体制。
现代经济学代表了一种研究经济行为和现象的分析方法或框架。作为理论分析框架,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视角(perspective)、参照系(reference)或基准点(benchmark)和分析工具(analytical tools)。接受现代经济学理论的训练,是从这三方面入手的。理解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也需要懂得这三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