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存储配置 » 存储技术和

存储技术和

发布时间: 2022-05-15 04:36:36

存储器有哪些主要技术指标

主存储器的主要有以下技术指标:
1、存储容量:在一个存储器中可以容纳的存储单元总数、存储空间的大小、字数、字节数。
2、存取时间:启动到完成一次存储器操作所经历的时间、主存的速度。
3、存储周期:连续启动两次操作所需间隔的最小时间、主存的速度。
4、存储器带宽:单位时间里存储器所存取的信息量,、数据传输速率技术指标。
主存储器的性能指标主要是存储容量、存取时间、存储周期和存储器带宽。
字存储单元即存放一个机器字的存储单元,相应的地址称为字地址。一个机器字可以包含数个字节,所以一个存储单元也可包含数个能够单独编址的字节地址。
下面列出主存储器的主要几项技术指标:
主存储器的主要几项技术指标指标 含义 表现 单位 存储容量 在一个存储器中可以容纳的存储单元总数 存储空间的大小 字数,字节数 存取时间 启动到完成一次存储器操作所经历的时间 主存的速度 ns 存储周期 连续启动两次操作所需间隔的最小时间 主存的速度 ns 存储器带宽 单位时间里存储器所存取的信息量, 数据传输速率技术指标 位/秒,字节/秒 主存储器的性能指标主要是存储容量、存取时间和存储周期。
存放一个机器字的存储单元,通常称为字存储单元,相应的单元地址叫字地址。而存放一个字节的单元,称为字节存储单元,相应的地址称为字节地址。如果计算机中可编址的最小单位是字存储单元,则该计算机称为按字编址的计算机。如果计算机中可编址的最小单位是字节,则该计算机称为按字节编址的计算机。一个机器字可以包含数个字节,所以一个存储单元也可以包含数个能够单独编址的字节地址。例如,PDP-11系列计算机,一个16位二进制的字存储单元可存放两个字节,可以按字地址寻址,也可以按字节地址寻址。当用字节地址寻址时,16位的存储单元占两个字节地址。
在一个存储器中容纳的存储单元总数通常称为该存储器的存储容量。存储容量用字数或字节数(B)来表示,如64K字,512KB,10MB。外存中为了表示更大的存储容量,采用MB,GB,TB等单位。其中1KB=2B,1MB=2B,1GB=2B,1TB=2B。B表示字节,一个字节定义为8个二进制位,所以计算机中一个字的字长通常为8的倍数。存储容量这一概念反映了存储空间的大小。
存储时间有称存储器访问时间,是指从启动一次存储器操作到完成该操作所经历的时间。具体讲,从一次读操作命令发出到该操作完成,将数据读入数据缓冲寄存器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即为存储器存取时间。
存储周期是指连续启动两次独立的存储器操作(如连续两次读操作)所需间隔的最小时间。通常,存储周期略大于存储时间,其时间单位为ns

② 目前有哪些主流存储技术

1、直接附加存储(DAS)

特点是:硬件的堆叠,存储操作依赖于服务器,不带有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环境特殊。数据处理和传输能力较低;服务器出现宕机时,波及到存储数据,使其无法使用。

2、网络附加存储(NAS)

通过网络接口与网络直接相连,访问。存储设备类似于专用的文件服务器,提供文件系统功能,降低设备的成本。优化了系统硬软件体系结构。以数据为中心,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分离,其存储设备在功能上完全独立。支持多种TCPIP网络协议。

3、存储区域网络SAN

通过专用交换机将磁盘阵列与服务器连接。采用块(block)级别存储最大特点是将存储设备从做以太网中分离了出来,成为独立的存储区域网络SAN的系统结构。

(2)存储技术和扩展阅读:

有效利用网络存储技术是任何数据存储管理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仅仅依靠硬盘、JBOD和其它类型的本地存储是不足以保护关键业务数据的完整性的,网络存储在这个时候真正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它不仅可以容纳由服务器产生的业务数据,还可以容纳由PC端产生的数据,并为数据提供良好的保护。

许多网络存储厂商都提供了合作伙伴计划,包括惠普、EMC、戴尔、IBM和NetApp等公司,但最重要的是要了解组成存储网络的每一种技术,如NAS网关,光纤通道SAN,RAID阵列等。

③ 分布式存储技术有哪些

中央存储技术现已发展非常成熟。但是同时,新的问题也出现了,中心化的网络很容易拥挤,数据很容易被滥用。传统的数据传输方式是由客户端向云服务器传输,由服务器向客户端下载。而分布式存储系统QKFile是从客户端传送到 N个节点,然后从这些节点就近下载到客户端内部,因此传输速度非常快。对比中心协议的特点是上传、下载速度快,能够有效地聚集空闲存储资源,并能大大降低存储成本。

在节点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QKFile市场趋势开始突出,未来用户数量将呈指数增长。分布式存储在未来会有很多应用场景,如数据存储,文件传输,网络视频,社会媒体和去中心化交易等。因特网的控制权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型技术公司的手中,它的网络被去中心化,就像分布式存储一样,总是以社区为中心,面向用户,而分布式存储就是实现信息技术和未来因特网功能的远景。有了分布式存储,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加自由、创新和民主的网络体验。是时候把因特网推向新阶段了。

作为今年非常受欢迎的明星项目,关于QKFile的未来发展会推动互联网的进步,给整个市场带来巨大好处。分布式存储是基于因特网的基础结构产生的,区块链分布式存储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有叠加作用。对今天的中心存储是一个巨大的补充,分布式时代的到来并不是要取代现在的中心互联网,而是要使未来的数据存储发展得更好,给整个市场生态带来不可想象的活力。先看共识,后看应用,QKFile创建了一个基础设施平台,就像阿里云,阿里云上面是做游戏的做电商的视频网站,这就叫应用层,现阶段,在性能上,坦白说,与传统的云存储相比,没有什么竞争力。不过另一方面来说,一个新型的去中心化存储的信任环境式非常重要的,在此环境下,自然可以衍生出许多相关应用,市场潜力非常大。

虽然QKFile离真正的商用还有很大的距离,首先QKFile的经济模型还没有定论,其次QKFile需要集中精力发展分布式存储、商业逻辑和 web3.0,只有打通分布式存储赛道,才有实力引领整个行业发展,人们认识到了中心化存储的弊端,还有许多企业开始接受分布式存储模式,即分布式存储 DAPP应用触达用户。所以QKFile将来肯定会有更多的商业应用。创建超本地高效存储方式的能力。当用户希望将数据存储在QKFile网络上时,他们就可以摆脱巨大的集中存储和地理位置的限制,用户可以看到在线存储的矿工及其市场价格,矿工之间相互竞争以赢得存储合约。使用者挑选有竞争力的矿工,交易完成,用户发送数据,然后矿工存储数据,矿工必须证明数据的正确存储才能得到QKFile奖励。在网络中,通过密码证明来验证数据的存储安全性。采矿者通过新区块链向网络提交其储存证明。通过网络发布的新区块链验证,只有正确的区块链才能被接受,经过一段时间,矿工们就可以获得交易存储费用,并有机会得到区块链奖励。数据就在更需要它的地方传播了,旋转数据就在地球范围内流动了,数据的获取就不断优化了,从小的矿机到大的数据中心,所有人都可以通过共同努力,为人类信息社会的建设奠定新的基础,并从中获益。

④ 存储技术的分类

网络存储技术(NetworkStorageTechnologies)是基于数据存储的一种通用网络术语。网络存储结构大致分为3种:直连式存储(DirectAttachedStorage,DAS)、网络存储设备(NetworkAttachedStorage,NAS)和存储网络(StorageAreaNetwork,SAN)。
1.DAS
DAS是一种直接与主机系统相连接的存储设备,如作为服务器的计算机内部硬件驱动。到目前为止,DAS仍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常用的数据存储方法。DAS英文全称是DirectAttachedStorage,中文翻译成“直接附加存储”。顾名思义,在这种方式中,存储设备是通过电缆(通常是SCSI接口电缆)直接连接到服务器的。I/O(输入/输出)请求直接发送到存储设备。DAS也可称为服务器附加存储(Server-AttachedStorage,SAS)。它依赖于服务器,其本身是硬件的堆叠,不带有任何存储操作系统。
2.NAS
NAS的中文意思是“网络附加存储”。按字面意思简单地理解就是连接在网络上,具备资料存储功能的装置,因此也称为“网络存储器”或者“网络磁盘阵列”。从结构上讲,NAS是功能单一的精简型计算机,因此在架构上不像个人计算机那么复杂,在外观上就像家电产品,只需电源与简单的控制钮。
NAS是一种专业的网络文件存储及文件备份设备,它是基于LAN(局域网)的,按照TCP/IP协议进行通信,以文件的I/O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在LAN环境下,NAS已经完全可以实现异构平台之间的数据级共享,比如NT、Unix等平台的共享。
一个NAS系统包括处理器、文件服务管理模块和多个硬盘驱动器(用于数据的存储)。NAS可以应用在任何网络环境当中。主服务器和客户端可以非常方便地在NAS上存取任意格式的文件,包括SMB格式(Windows)、NFS格式(Unix,Linux)和CIFS(CommonInternetFileSystem)格式等。
3.SAN
SAN是指存储设备相互连接且与一台服务器或一个服务器群相连的网络。其中的服务器用作SAN的接入点。在有些配置中,SAN也与网络相连。SAN将特殊交换机当作连接设备,这些特殊交换机看起来很像常规的以太网络交换机,是SAN中的连通点。SAN使得在各自网络上实现相互通信成为可能,同时带来了很多有利条件。
具体来说,SAN是一种通过光纤集线器、光纤路由器、光纤交换机等连接设备将磁盘阵列、磁带等存储设备与相关服务器连接起来的高速专用子网。SAN由3个基本的组件构成:接口(如SCSI、光纤通道、ESCON等)、连接设备(交换设备、网关、路由器、集线器等)和通信控制协议(如IP和SCSI等)。这3个组件再加上附加的存储设备和独立的SAN服务器,就构成一个SAN系统。SAN提供一个专用的、高可靠性的基于光通道的存储网络,SAN允许独立地增加存储容量,也使得管理及集中控制(特别是对于全部存储设备都集群在一起的时候)更加简化。而且,光纤接口提供了10km的连接长度,这使得物理上分离的远距离存储变得更容易。

⑤ 信息资源存储有哪些主要技术

1.印刷技术。采用各种印刷技术把文字图像记录在纸上,便于阅读流通。存储密度低,加工难以自动化。
2.光学缩微技术,利用光学缩微技术将文字图像记录在感光材料上,存储密度高,便于收藏,但是阅读设备投资高。
3.磁录光录技术,利用磁录光录技术将声音和图像记录在磁性和光学材料,存储密度高内容直观。表达力强。
4.计算机存储技术,将文字图像音视频转为数字化信息,以磁光盘和网络载体等,密度高,读取快高,速远距传输。
(1).数据压缩技术。数据压缩可以分为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两大类 。
(2).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处理与存储数据的最有效最成功的技术。
(3)文字、图像和语音的识别技术
(4)图像扫描与处理技术
(5)信息数字化技术,将模拟信号形式的音视频转化为数字化音视频的音视频信息数字化技术

⑥ 存储技术

每个存储设备有32个连接端口

是很高端的存储设备还是通过光纤交换机来实现的呢?

存储的异构化导致管理困难和投资性价比不高是常见的问题。解决的办法通常是进行存储虚拟化整合,通过虚拟化架构可以节约管理成本,使得管理成本大幅降低。

常见的虚拟化方式有:带内虚拟化(通过专用的虚拟化设备整合存储资源,然后由专用设备对外提供存储服务,数据流每次都是通过虚拟化设备进行读写)、带外虚拟化(主要是通过软件的方式,类似集群软件,通过软件管理存储阵列,读写数据流不经过虚拟化设备)。
带内虚拟化常见的设备主要有IBM的SVC、HDS控制器带虚拟化功能;
带外虚拟化常见的设备有EMC的invista。

不过个人感觉,好像主要问题还是存储区域网络设计有点问题,如果采用SAN的方式来进行的话,应该比较简单。比如统一采用IP SAN架构,通过万兆以太网上联到存储区域网内交换机,交换机上配置万兆板卡,然后再配置多个千兆接入板卡,如果性能需要提升可以通过升级到万兆网络的方式来进行扩展,如果服务器数目增加则只需要增加板卡即可。对于重点业务通过QoS保障带宽和响应时间,通过vlan和Mac地址绑定的方式可以把不同业务的服务器区别开来。
这样多台服务器接入就不是问题。
弹性也是蛮好。

⑦ 云存储技术与传统存储技术有何区别

你好,云存储是在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一个新的概念,是一种新兴的网络存储技术,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络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各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
网络存储(Network Storage)是基于数据存储的一种,网络存储结构大致分为三种:直连式存储(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网络存储设备(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和存储网络(SAN:Storage Area Network),由于NAS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较为熟悉,所以一般网络存储都指NAS。

⑧ 存储技术发展历史

最早的外置存储器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为了解决人口普查的需要,霍列瑞斯首先把穿孔纸带改造成穿孔卡片。

他把每个人所有的调查项目依次排列于一张卡片,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在相应项目的位置上打孔。在以后的计算机系统里,用穿孔卡片输入数据的方法一直沿用到20世纪70年代,数据处理也发展成为电脑的主要功能之一。

2、磁带

UNIVAC-I第一次采用磁带机作外存储器,首先用奇偶校验方法和双重运算线路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并最先进行了自动编程的试验。此时这个磁带长达1200英寸、包含8个磁道,每英寸可存储128bits,每秒可记录12800个字符,容量也达到史无前例的184KB。从 此之后,磁带经历了迅速发展,后来广泛应用了录音、影像领域。

3、软盘(见过这玩意的一定是80后)

1967年 IBM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张“软盘”,直径32英寸。随着技术的发展,软盘的尺寸一直在减小,容量也在不断提升,大小从8英寸,减到到5.25英寸软盘,以及到后来的3.5英寸软盘,容量却从最早的81KB到后来的1.44MB。在80-90年代3.5英寸软盘达到了巅峰。直到CD-ROM、USB存储设备出现后,软盘销量才逐渐下滑。

4、CD

CD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光盘、光盘,诞生于1982年,最早用于数字音频存储。1985年,飞利浦和索尼将其引入PC,当时称之为CD-ROM(只 读),后来又发展成CD-R(可读)。因为声频CD的巨大成功,今天这种媒体的用途已经扩大到进行数据储存,目的是数据存档和传递。

5、磁盘

第一台磁盘驱动器是由IBM于1956年生产,可存储5MB数据,总共使用了50个24英寸盘片。到1973年,IBM推出第一个现代“温彻斯特”磁盘驱动器3340,使用了密封组件、润滑主轴和小质量磁头。此后磁盘的容量一度提升MB到GB再到TB。

6、DVD

数字多功能光盘,简称DVD,是一种光盘存储器。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荷兰飞利浦公司的研究人员开始使用激光光束进行记录和重放信息的研究。1972年,他们的研究获得了成功,1978年投放市场。最初的产品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激光视盘(LD,Laser Vision Disc)系统。它们的直径多是120毫米左右。容量目前最大可到17.08GB。

7、闪存

浅谈存储器的进化历程
闪存(Flash Memory)是一种长寿命的非易失性(在断电情况下仍能保持所存储的数据信+息)的存储器。包含U盘、SD卡、CF卡、记忆棒等等种类。在1984年,东芝公司的发明人舛冈富士雄首先提出了快速闪存存储器(此处简称闪存)的概念。与传统电脑内存不同,闪存的特点是非易失性(也就是所存储的数据在主机掉电后不会丢失),其记录速度也非常快。Intel是世界上第一个生产闪存并将其投放市场的公司。到目前为止闪存形态多样,存储容量也不断扩展到256GB甚至更高。

随着存储器的更新换代,存储容量越来越大,读写速度也越来越快,企业级硬盘单盘容量已经达到10TB以上,目前使用的SSD固态硬盘,读速度达:3000+MB/s,写速度达:1700MB/s,用起来美滋滋啊。

⑨ 大数据爆发性增长 存储技术面临难题

大数据爆发性增长 存储技术面临难题

随着大数据应用的爆发性增长,大数据已经衍生出了自己独特的架构,而且也直接推动了存储、网络以及计算技术的发展。毕竟处理大数据这种特殊的需求是一个新的挑战。硬件的发展最终还是由软件需求推动的。大数据本身意味着非常多需要使用标准存储技术来处理的数据。大数据可能由TB级(或者甚至PB级)信息组成,既包括结构化数据(数据库、日志、SQL等)以及非结构化数据(社交媒体帖子、传感器、多媒体数据)。此外,大部分这些数据缺乏索引或者其他组织结构,可能由很多不同文件类型组成。从目前技术发展的情况来看,大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正面临着以下几个难题:

1、容量问题

这里所说的“大容量”通常可达到PB级的数据规模,因此,海量数据存储系统也一定要有相应等级的扩展能力。与此同时,存储系统的扩展一定要简便,可以通过增加模块或磁盘柜来增加容量,甚至不需要停机。

“大数据”应用除了数据规模巨大之外,还意味着拥有庞大的文件数量。因此如何管理文件系统层累积的元数据是一个难题,处理不当的话会影响到系统的扩展能力和性能,而传统的NAS系统就存在这一瓶颈。所幸的是,基于对象的存储架构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它可以在一个系统中管理十亿级别的文件数量,而且还不会像传统存储一样遭遇元数据管理的困扰。基于对象的存储系统还具有广域扩展能力,可以在多个不同的地点部署并组成一个跨区域的大型存储基础架构。

2、延迟问题

“大数据”应用还存在实时性的问题。有很多“大数据”应用环境需要较高的IOPS性能,比如HPC高性能计算。此外,服务器虚拟化的普及也导致了对高IOPS的需求,正如它改变了传统IT环境一样。为了迎接这些挑战,各种模式的固态存储设备应运而生,小到简单的在服务器内部做高速缓存,大到全固态介质的可扩展存储系统等等都在蓬勃发展。

3、并发访问

一旦企业认识到大数据分析应用的潜在价值,他们就会将更多的数据集纳入系统进行比较,同时让更多的人分享并使用这些数据。为了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企业往往会综合分析那些来自不同平台下的多种数据对象。包括全局文件系统在内的存储基础设施就能够帮助用户解决数据访问的问题,全局文件系统允许多个主机上的多个用户并发访问文件数据,而这些数据则可能存储在多个地点的多种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上。

4、安全问题

某些特殊行业的应用,比如金融数据、医疗信息以及政府情报等都有自己的安全标准和保密性需求。虽然对于IT管理者来说这些并没有什么不同,而且都是必须遵从的,但是,大数据分析往往需要多类数据相互参考,而在过去并不会有这种数据混合访问的情况,因此大数据应用也催生出一些新的、需要考虑的安全性问题。

5、成本问题

成本问题“大”,也可能意味着代价不菲。而对于那些正在使用大数据环境的企业来说,成本控制是关键的问题。想控制成本,就意味着我们要让每一台设备都实现更高的“效率”,同时还要减少那些昂贵的部件。

对成本控制影响最大的因素是那些商业化的硬件设备。因此,很多初次进入这一领域的用户以及那些应用规模最大的用户都会定制他们自己的“硬件平台”而不是用现成的商业产品,这一举措可以用来平衡他们在业务扩展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战略。为了适应这一需求,现在越来越多的存储产品都提供纯软件的形式,可以直接安装在用户已有的、通用的或者现成的硬件设备上。此外,很多存储软件公司还在销售以软件产品为核心的软硬一体化装置,或者与硬件厂商结盟,推出合作型产品。

6、数据的积累

许多大数据应用都会涉及到法规遵从问题,这些法规通常要求数据要保存几年或者几十年。比如医疗信息通常是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而财务信息通常要保存7年。而有些使用大数据存储的用户却希望数据能够保存更长的时间,因为任何数据都是历史记录的一部分,而且数据的分析大都是基于时间段进行的。要实现长期的数据保存,就要求存储厂商开发出能够持续进行数据一致性检测的功能以及其他保证长期高可用的特性。同时还要实现数据直接在原位更新的功能需求。

7、数据的灵活性

大数据存储系统的基础设施规模通常都很大,因此必须经过仔细设计,才能保证存储系统的灵活性,使其能够随着应用分析软件一起扩容及扩展。在大数据存储环境中,已经没有必要再做数据迁移了,因为数据会同时保存在多个部署站点。一个大型的数据存储基础设施一旦开始投入使用,就很难再调整了,因此它必须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应用类型和数据场景。

存储介质正在改变,云计算倍受青睐

存储之于安防的地位,其已经不仅是一个设备而已,而是已经升华到了一个解决方案平台的地步。作为图像数据和报警事件记录的载体,存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安防监控应用对存储的需求是什么?首先,海量存储的需求。其次,性能的要求。第三,价格的敏感度。第四,集中管理的要求。第五,网络化要求。安防监控技术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模拟化、数字化、网络化。与之相适应,监控数据存储也经历了多个阶段,即:VCR模拟数据存储、DVR数字数据存储,到现在的集中网络存储,以及发展到云存储阶段,正是在一步步迎合这种市场需求。在未来,安防监控随着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不断发展,将对现有存储方案带来不断挑战,包括容量、带宽的扩展问题和管理问题。那么,基于大数据战略的海量存储系统--云存储就倍受青睐了。

基于大数据战略的安防存储优势明显

当前社会对于数据的依赖是前所未有的,数据已变成与硬资产和人同等重要的重要资料。如何存好、保护好、使用好这些海量的大数据,是安防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那么基于大数据战略的安防存储其优势何在?

目前的存储市场上,原有的视频监控方案容量、带宽难以扩展。客户往往需要采购更多更高端的设备来扩充容量,提高性能,随之带来的是成本的急剧增长以及系统复杂性的激增。同时,传统的存储模式很难在完全没有业务停顿的情况下进行升级,扩容会对业务带来巨大影响。其次,传统的视频监控方案难于管理。由于视频监控系统一般规模较大,分布特征明显,大多独立管理,这样就把整个系统分割成了多个管理孤岛,相互之间通信困难,难以协调工作,以提高整体性能。除此之外,绿色、安全等也是传统视频监控方案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基于大数据战略的云存储技术与生俱来的高扩展、易管理、高安全等特性为传统存储面临的问题带来了解决的契机。利用云存储,用户可以方便的进行容量、带宽扩展,而不必停止业务,或改变系统架构。同时,云存储还具有高安全、低成本、绿色节能等特点。基于云存储的视频监控解决方案是客户应对挑战很好的选择。王宇说,进入二十一世纪,云存储作为一种新的存储架构,已逐步走入应用阶段,云存储不仅轻松突破了SAN的性能瓶颈,而且可以实现性能与容量的线性扩展,这对于拥有大量数据的安防监控用户来说是一个新选择。

以英特尔推出的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为例,其提供了一个高度容错性和高吞吐量的海量数据存储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在各种大型在线服务和大型存储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海量数据存储的事实标准。

随着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海量的信息需要可靠存储的同时,还能被大量的使用者快速地访问。传统的存储方案已经从构架上越来越难以适应近几年来的信息系统业务的飞速发展,成为了业务发展的瓶颈和障碍。HDFS通过一个高效的分布式算法,将数据的访问和存储分布在大量服务器之中,在可靠地多备份存储的同时还能将访问分布在集群中的各个服务器之上,是传统存储构架的一个颠覆性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其可以满足以下特性:可自我修复的分布式文件存储系统,高可扩展性,无需停机动态扩容,高可靠性,数据自动检测和复制,高吞吐量访问,消除访问瓶颈,使用低成本存储和服务器构建。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爆发性增长 存储技术面临难题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⑩ 多方存储技术是什么

存储主要是为了给重要的文件等备份。所以在日常生活使用的也很广泛,所以其中也不乏有存储爱好者。但是说到存储技术,又有多少人知道存储技术的基础知识呢?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存储技术的基本知识。
一、网络附加存储(NAS)
是一种专门的数据存储技术的名称,它可以直接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面,对异质网络用户提供了集中式数据访问服务。
NAS和传统的文件存储服务或直接存储设备不同的地方,在于NAS设备上面的操作系统和软件只提供了数据存储、数据访问、以及相关的管理功能;此外,NAS设备也提供了不止一种文件传输协议。NAS系统通常有一个以上的硬盘,而且和传统的文件服务器一样,通常会把它们组成RAID来提供服务;有了NAS以后,网络上的其他服务器就可以不必再兼任文件服务器的功能。NAS的型式很多样化,可以是一个大量生产的嵌入式设备,也可以在一般的计算机上运行NAS的软件。NAS计算机或设备用的通常是精简版的操作系统,只提供了最单纯的文件服务和其相关的通信协议。
二、存储区域网络(SAN)
是一种连接外接存储设备和服务器的架构。人们采用包括光纤通道技术、磁盘阵列、磁带柜、光盘柜的各种技术进行实现。该架构的特点是,连接到服务器的存储设备,将被操作系统视为直接连接的存储设备。尽管SAN的复杂度和价格已经下降,但目前在大型企业级存储方案以外还应用不甚广泛。
与SAN相比较,网络储存设备使用的是基于文件的通信协议,计算机请求访问的是抽象文件的一段内容,而非对磁盘进行的块设备操作。
三、故障转移
故障转移,即当活动的服务或应用意外终止时,快速启用冗余或备用的服务器、系统、硬件或者网络接替它们工作。 故障转移与交换转移操作基本相同,只是故障转移通常是自动完成的,没有警告提醒手动完成,而交换转移需要手动进行。
对于要求高可用和高稳定性的服务器、系统或者网络,系统设计者通常会设计故障转移功能。在服务器级别,自动故障转移通常使用一个“心跳”线连接两台服务器。只要主服务器与备用服务器间脉冲或“心跳”没有中断,备用服务器就不会启用。为了热切换和防止服务中断,也可能会有第三台服务器运行备用组件待命。当检测到主服务器“心跳”报警后,备用服务器会接管服务。有些系统有发送故障转移通知的功能。
四、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是一种计算机网络技术,用来在多个计算机(计算机集群)、网络连接、CPU、磁盘驱动器或其他资源中分配负载,以达到优化资源使用、最大化吞吐率、最小化响应时间、同时避免过载的目的。
使用带有负载均衡的多个服务组件,取代单一的组件,可以通过冗余提高可靠性。负载均衡服务通常是由专用软件和硬件来完成。
五、Cluster
计算机集群(Cluster)简称集群是一种计算机系统, 它通过一组松散集成的计算机软件和/或硬件连接起来高度紧密地协作完成计算工作。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可以被看作是一台计算机。集群系统中的单个计算机通常称为节点,通常通过局域网连接,但也有其它的可能连接方式。集群计算机通常用来改进单个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和/或可靠性。一般情况下集群计算机比单个计算机,比如工作站或超级计算机性能价格比要高得多。

热点内容
在香港怎么买安卓手机 发布:2024-11-16 03:15:37 浏览:762
存储sp 发布:2024-11-16 03:14:08 浏览:849
电视机存储功能 发布:2024-11-16 03:12:50 浏览:869
极品飞车17安卓怎么安装 发布:2024-11-16 03:12:13 浏览:317
长春java 发布:2024-11-16 03:10:47 浏览:577
性价比高的台式电脑怎么配置 发布:2024-11-16 03:04:58 浏览:632
软件测试学python 发布:2024-11-16 02:55:39 浏览:563
sql2008数据同步 发布:2024-11-16 02:33:46 浏览:928
sql2008sa密码 发布:2024-11-16 02:33:45 浏览:199
pr清缓存 发布:2024-11-16 02:31:28 浏览: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