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存储配置 » 资源配置效果怎么样

资源配置效果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2-05-12 07:44:20

① 市场在资源配置的优点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的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信息,实现资源配置。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的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节生产的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是把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核心是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体制有机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资本主义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更有优势,就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兼顾了效率和公平。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导向社会资源配置、实现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经济形态。市场经济的显着特征,是市场交换规则普遍化,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进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所谓“决定性作用”,是指市场在所有社会生产领域的资源配置中处于主体地位,对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商品价格拥有直接决定权。“决定性作用”意味着,不能有任何力量高于甚至代替市场的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机制,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以及激励和约束机制。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利润为导向引导生产要素流向,以竞争为手段决定商品价格,以价格为杠杆调节供求关系,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总体平衡,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要素的投向、产品消费、利润实现、利益分配主要依靠市场交换来完成。实践证明,迄今为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尚未发现任何力量比市场的作用更广泛、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因此,只要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和决定性作用,其他任何力量都不能代替市场的作用。

② 市场机制是如何发挥其调节资源配置作用的

即由供求变化引起价格涨落,调节社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各个部门的分配,调节生产和流通。符合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能够比较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市场直接联系起来,促进竞争。
由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价格变动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的调节。是价值规律调节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表现形式。当商品的生产超过需要时,市场上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利润减少,当价格跌到价值以下时,利润率低于平均水平,商品生产者就会缩减生产,使市场上供给减少,求大于供,价格又会回升。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使社会劳动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得到调节,使生产和需要趋向平衡。
实际上这句话是失之偏颇的,市场机制并不能完全发挥作用调节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最终效果是实现帕累托最优,而市场机制同样会存在失灵问题,比如:垄断,外部性等问题。应该说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是能够最为优化的调节资源配置。这一点是有严格的数理证明的。一般版本的中级微观经济学书籍中都有。

③ 创新政府配置资源的方式:如何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大效率

文:刘璐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留美经济学博士

长篇都市财经爱情小说《楼市与爱情》作者

知名财经评论人

新浪微博:@学者刘璐

微信订阅号:liulu_cd

========================

目前,全国各地的党代会正在如火如荼地召开。总结成绩,谋划未来,在新起点上开始新的伟大实践。本文将借着党代会的东风,探讨一下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

我国是一个公共资源的大国,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不仅关系到经济发展,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2016年3月底,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从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要求。其中明确指出,要“研究制定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意见》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 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对于适宜由市场化配置的公共资源,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切实遵循价值规律,建立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机制,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对于不完全适宜由市场化配置的公共资源,要引入竞争规则,充分体现政府配置资源的引导作用,实现政府与市场作用有效结合。对于需要通过行政方式配置的公共资源,要遵循规律,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实现更有效率的公平性和均等化。通过创新公共资源配置方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不难看出,该次《意见》高度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用市场的手段来配置资源,这一点大家都很熟悉了。但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意见》特别强调了市场对公共资源的配置作用。

长期以来,公共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是一个极其重要但又带有一定争议性的话题。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思想,公共资源的源头来自于税收等收入,而使用主要侧重于提供“公共产品”。

在公共资源的配置和公共产品提供的实务中,效率低下往往是广为诟病的。这一方面的原因是公共资源的配置更强调其使用的“公平性”,而较难和效率的要求相兼顾。另一方面,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的确要比私人资源更复杂,这是一个技术难题,本文后面会进行阐述。

该次《意见》提出了四个“基本原则”,即“问题导向、分类施策”、“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平台整合、信息共享”、“依法依规、创新监管”。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第二条,即“提高效率、促进公平”。以前提到公共资源,人们更关注的是“公平”。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意识到公共资源也是一种资源,其配置和使用一样需要关注效率。“把钱用在刀刃上”就是对公共资源使用效率的一个通俗解释。这次的《意见》明确指出: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更加注重公共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拓展竞争性配置的公共资源范围,以资源配置方式创新推动实现公平配置基础上的效率提升,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公平分享公共资源收益。

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来理解这个问题,人们关注两种效率。一种是竞争性效率,另一种是帕累托效率。竞争性效率相对更好理解一些,即经济体中的众多参与人通过市场相互竞争,让资源“物尽其用”。这意味着,资源总是会流向回报最高的地方,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以往对于公共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低下的争议,在于同样的资源(比如资金等),用于私人部门的生产往往比用于公共部门可以获得更好的回报。标准的理论模型这样告诉我们:公共产品由于对私人资源缺乏吸引力(比如难以收费等原因),因而需要配置公共资源来提供各种公共产品和服务。然而在我国情况还有些不一样。我国很多公共领域的项目,其实是蕴藏着较高的利润率的。典型例子如修路修桥等大型基建项目和一些大型政府工程。这在我国经济换挡调整的“新常态时期”就更为明显。正是因为近年实体经济下行,生意不太好做,所以很多民间资本其实都想涉足公共项目。这确实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挑战。

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经济的换挡转型期,恰恰是我国公共资源效率创新的重要机会。对于私人资本乐意进入的领域,公共资源可以减少配置,这样对宝贵的公共资源是一种节约。同时,公共资源可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通过精准的配置来吸引社会资源的跟进。这样,公共资源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中就可以不充当主力军,而只是担当领头羊的角色。

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的另一种效率是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这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帕累托改进”是指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而“帕累托最优”则刻画了一种状态,在此状态下,无法实现前述的“帕累托改进”。显然,“帕累托效率”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也是我们制定公共政策时的目标。

那么,怎样来从更深的层面来认识公共资源的配置呢?为了引导社会和经济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需要制定公共政策。而公共政策的实施,就需要公共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任何政策的实施都是需要成本的,比如人力物力成本,这一点很好理解。

现在问题来了:如何才是创新的、科学的制定公共政策和配置公共资源的方法呢?对于一个社会经济问题,我们首先需要通过调研,掌握其“竞争性均衡”的现状。此外,我们需要求解其“帕累托均衡”来作为我们的政策目标。两相对照,我们即可以知道我们的政策工具以及相应的尺度。

我们以一个环境保护的例子来做一个说明。假设在一条河流的上游和下游各有一个钢铁厂和养鱼场。在这个故事里上游钢铁厂向河流的排放会导致下游的养鱼场减产,这就是环境污染的外部性。显然,钢铁厂和养鱼场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的经济体。我们假设在一个竞争性的均衡里,钢厂不对污染负责,此时钢铁厂排放4个单位,而养鱼场的产量是3个单位。又假设我们通过求解该经济体的帕累托均衡(求解帕累托均衡的过程较为复杂,技术细节本文省略),得到的社会最优解是钢铁厂排放2个单位和养鱼场生产4个单位,那么我们的政策目标应该是什么呢?对比上述两个均衡状态,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政策目标应该是让这条河流上游的钢铁厂减少2个单位的排放(即4-2=2),如果能实现这个目标,那就是一种帕累托改进,或者说是社会效率的提高。那么如何实现这个公共政策的目标呢?当然我们就需配置我们的公共资源,比如建立一个关于河流的产权交易所,让上游的钢铁厂和下游的养鱼场可以自由的交易排放权(根据“科斯定理”,钢铁厂向养鱼场购买排放权或者养鱼场花钱让钢铁厂减少排放都是可行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动用行政手段,比如收税和处罚等等,让钢铁厂只能排放2个单位。我们甚至可以要求钢铁厂和养鱼场合并了(听起来像不像央企的合并与重组?),这样同样可以把污染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显然,在这个“钢铁厂——养鱼场”的案例中,创新的公共资源的配置方式有很多种,但最核心的要点任然是厘清公共政策的正确目标和实施力度。

该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创新自然资源配置方式,指出:法律明确规定由全民所有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海域、无居民海岛、滩涂等自然资源,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健全管理体制,对无线电频率等非传统自然资源,推进市场化配置进程,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可见,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本身就是创新公共资源配置的重要方面。当然,如前面的例子所述,除了产权制度,我们还需要科学的掌握合适的公共政策的工具以及政策力度,将公共资源配置在这些方向就可以取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在全国各地的党代会报告中,“创新”、“供给侧改革”、“精准”等关键词被多次提及。显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特别是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是促进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环。

- 完 –

2017年5月25日

④ 资源配置的作用

第一,促进劳动效率
提高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效率提高。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要使产品价格具有竞争力和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使自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即个别价值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社会价值。在竞争的作用下,劳动生产率较高、个别价值较低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能够以高于个别价值的价格出售产品,以此获得较高的收入。相反,劳动生产率较低,个别价值较高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可能按低于其个别价值的价格出售产品,获得较少的收入以至蚀本。这样,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从自身利益出发,会主动地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经营管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第二,实现产需衔接
引导企业按照市场需要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实现产需衔接。
企业作为市场调节信号的接受者,主要通过市场价格的涨落,了解市场供求状况,并据此安排和调整生产经营方向、品种、数量和规模,进行生产要素的组合。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意味着该商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企业就会自动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反之,若某种商品价格下跌,表明该种商品在市场上供过于求,企业则会缩小生产规模,或调整经营方向,转而生产其他商品。市场是企业的“生命”,关系到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和企业的发展。所以,面向市场进行生产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第三,增进商品生产经营能力
发挥竞争和优胜劣汰机制,增进商品生产经营能力。
企业从事商品生产经营必然为争夺市场份额展开激烈的竞争。竞争以外部的强制力,迫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强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激励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促使企业增强创新意识和锐意进取的活力。

⑤ 什么叫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曹植自此开始研究经济学理论。他把各种版本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教科书翻遍以后,发现经济学所关注的其实并不是教人如何赚钱的学问,而是关于资源配置的学问。经济学告诉他,在一个自由选择的体制中,社会的各类人群在不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可以使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市场机制实际上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推动着人们往往从自利的动机出发,在各种买卖关系中,在各种竞争与合作关系中实现互利的经济效果。交易会使交易的双方都能得到好处。另一方面,虽然在经济学家看来,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可是事实上由于市场本身不完备,特别是市场的交易信息并不充分,却使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造成很多很多的浪费。
提高经济效率意味着减少浪费。如果经济中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在不使他人境况变坏的同时使自己的情况变得更好,那么这种状态就达到了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这样定义的效率被成为帕累托最优效率。曹植反复揣摩这个经济学的效率定义,觉得这个意大利人说得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如果一个人可以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同时能改善自己的处境,他就在资源配置方面实现了帕累托改进,经济的效率也就提高了。
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销售和消费其实是脱节的。由此造成的浪费也是非常惊人的。你说现在反对大吃大喝,可是要吃要喝是人家自己掏钱买的。全国的饭店里一年吃剩下的饭菜有多少?有人估计往泔水缸里倒掉的在600亿元以上。而更多的是那些城里人,家里几乎无一例外的都存放很多本来就没有穿过几次的衣服,从来没有翻过的书,成纸箱的儿童玩具,仅仅看过一遍的电影光盘,甚至连一遍也没听完的英语磁带。一个中学生两年可以换3部手机,原因很简单,原来的样式不时髦了,拿不出门了。至于旧家具、旧电器更是无处存放,只好该扔就扔。
面对这种情况,曹植和我们一样,也很难在道德方面对谁进行谴责。消费领域通行的规则是消费者有权处理他自己花钱买来的任何商品和劳务。不论他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哪怕他原封不动地扔掉也属于完全正当,别人无权干涉。由于商品本身存在着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双重属性,理论上,一件商品在出售给消费者的那一瞬间就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而不是消费者将它用掉的时候才实现价值的,后者所实现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在市场经济里,生产商品仅仅是为了销售而不是为了消费。销售和消费的脱节其实是很大的浪费,这种资源配置的效果根本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

⑥ 有关资源配置的一些概念

1.什么是资源的配置

凡是以商品形式出现在市场上的资源都是稀缺资源,资源产品化和商品化程度反映了资源的稀缺程度。而资源配置之所以成为问题,就是由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供应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引起的。所以,资源配置就是以稀缺为基础,使稀缺资源最大限度地保持一个合理的使用方向和数量比例,其最终目的还是通过资源配置提高稀缺资源的增量,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

由此可见,资源配置是指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外汇及土地矿产、技术等),在各种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资源配置在一定时刻是已定的、固定的、静止的,但在一定时期的不同时刻,又是未定的、流动的。它不断随价格升降调整自己的流向与数量,有一个随价格波动变化的机制。就是说,资源配置是社会资源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必要的平衡和相互联系,是资源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限度和比例的确立。在一定时刻建立的这种限制和比例经常被价格升降打破,于是又会引起一种新的限制和比例的再建立,导致社会资源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再分配。

2.资源配置“边际定律”

传统微观经济理论认为,在完全的竞争条件下,当每一单位生产要素的利用都达到了边际产量等于其价格的那一点时,资源就达到了最优配置:当所有用途中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都相等时,社会产出(福利)就达到了最大。这一理论被称为资源配置的“边际定律”。

资源配置的“边际定律”以资源配置价格作为资源配置评价的指标。资源配置价格等于在其他资源投入不变的条件下,每增加一单位的某种资源投入所带来的收益增量或边际收益。投入效果差,则资源配置价格低;投入效果好,则资源配置价格高;投入无效果或负效益,则资源配置价格为零或负值。

资源配置价格不同于市场价格,市场价格反映的是市场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不直接涉及投入效果的问题,而资源配置价格所反映的是单位资源投入的边际收益的大小。由于资源投入后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效果是变化的,所以资源配置价格也是变化的。

显然,由于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并不总是一致,所以在以资源配置价格考察资源配置合理化时应看单位资源的投入是否增加了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减少了内部不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另外,资源配置的效益还要考虑资源配置的目标收益。

3.资源配置方式

(1)市场配制资源。市场配置资源的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态,是具有一定社会化程度的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已经代替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经济运行的形式和方法。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形成,使生产面向市场需要而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和动力,并通过竞争使商品的内在价值转化为外在价格,以价格为指示器进行资源配置,从而把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联系起来,大致保持生产与消费的比例。运用市场配置资源具有如下优点:①它突破了自然经济满足生产者自身需求的局限性,生产面向社会市场需求,由此可以产生因市场的扩大而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它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生产目的和动力,通过市场竞争促使生产者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支付,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增加积累,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以价格为信号进行资源配置,把企业追逐最大利润的积极性和平衡性结合在一起,能够自动调节资源配置,优化生产结构。

(2)行政性的计划配置资源。现代宏观经济认为,政府配置资源是不可缺少的资源配置手段。在政府认为由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未能按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将资源有效配置到各部门或各地区,或者说政府认为,为了达到经济发展目标,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成本比通过政府配置成本要高时,政府将采取计划配置资源的方式配置社会资源,以期用最小的成本达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计划配置方式有以下优点:①它能够兼顾效益与公平,对社会财富在各集团、各阶层间进行公平分配,防止贫富分化,或者把贫富分化的差距限制在一定的权力范围之内,有利于社会的安定。②对于一些非盈利性的公益事业及国防、基础教育、环保等“公共物品”的建设与保护进行统一安排,优先发展。公益性地质调查就属于“公共物品”或公益事业。③由于市场配置资源是从微观配置到宏观调节,调节过程较长,在短期内调整经济波动必然会造成资源浪费和资源配置成本的增加。所以,国家要想在短期内对经济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时,就必须利用政府的强制性行政手段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将社会资源分配到需要优先发展的部门或行业上去。

综上所述,市场配置与计划配置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但它们对社会条件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即产权是集中还是分散。市场配置以产权的独立与分散为前提,而计划配置需要的是产权的集中统一管理。

两种资源配置方式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各有所长。而它们所要达到的共同目标是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与社会制度的性质是没有关系的。所以,在现代化的社会大生产条件下,采用计划与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具有客观的必然性,尤其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

4.资源配置的目标

资源配置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资源的优化使用,使有限的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发挥最大的效益。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必须有利于实现消费者行为目标。当然,这不是指某一单个人的目标,而是从一般意义上说的消费者所共同追求的目标和共同遵守的某些准则,也就是消费者通过一系列消费决策、选择,实现其需求的最大满足,即效用最大化;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必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政府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政府的行政手段,统管全局,综合考虑市场配置与政府配置的优势,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经济结构,使有限的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发挥最大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⑦ 国家进行资源配置的优缺点

优点: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缺点:有时候会失去效果。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相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表现出相对的稀缺性,从而要求人们对有限的、相对稀缺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以便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效益。资源配置合理与否,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成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资源配置即在一定的范围内,社会对其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在其不同用途之间分配。

资源配置的实质就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资源配置合理与否,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成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关原理:

社会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一定的经济机制实现的。 动力机制,资源配置的目标是实现最佳效益,在资源配置是通过不同层次的经济主体实现的条件下,实现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就成为它们配置资源的动力,从而形成资源配置的动力机制。

信息机制,为了选择合理配置资源的方案,需要及时、全面地获取相关的信息作为依据,而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和利用是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机制实现的,如信息的传递可以是横向的或者是纵向的。

⑧ 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和缺点

体现市场对资源的决定作用,突出价格、竞争机制的作用,反映市场需求,促进资源流通,缺点是有一定的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容易引发经济动荡。

⑨ 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怎样配置经济资源 效果如何

美国的大学里大概是这么说的。。。
没有完全的市场经济也没有完全的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 大概概念就是由 市场决定产品价格等因素,经济学中纯市场环境指的是供需关系,在此不考虑任何其他因素,比如质量,政策等。因此产品价格直接取决于供需关系。
俗话来说就是没有认为干预的市场行为组成的经济体叫做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参考朝鲜。。。。或者当年的中国。 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计划,人为规定的。所谓按需配给,没有市场买卖和市场竞争行为。
混合经济就是这两种的混合,在一部分产业和领域当中以政策 政府扶持或者施加影响,在市场交易阶段由市场决定产品价值。中国的大概其就是最后这种。

⑩ 怎么评价不同资源配置的优劣

从高到低,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垄断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均衡价格最低,产量最大,因此资源配置效率最高。。

热点内容
淘宝上传宝贝没有品牌 发布:2024-09-22 09:51:39 浏览:54
光遇登录显示登录服务器错误什么意思 发布:2024-09-22 09:18:14 浏览:804
android加载框 发布:2024-09-22 09:01:26 浏览:940
基金配置风险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4-09-22 09:00:56 浏览:790
离心式压缩机喘振 发布:2024-09-22 08:44:10 浏览:428
上传驾驶证行驶证风险 发布:2024-09-22 08:38:29 浏览:694
如何在钉钉上换密码 发布:2024-09-22 08:32:51 浏览:541
网络ip配置失败怎么办小米手机 发布:2024-09-22 08:24:23 浏览:552
qq邮箱上传不了 发布:2024-09-22 07:54:56 浏览:864
python字符转ascii 发布:2024-09-22 07:54:51 浏览: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