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存储配置 » 风偏显着降低资产怎么配置

风偏显着降低资产怎么配置

发布时间: 2022-05-03 01:22:57

❶ 新常态下的个人保险投资策略

  1. 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的“新常态”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表现为增长速度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等。同样,保险资产管理行业也面临着“新常态”环境的挑战。

(一)“负利率”将金融市场带入低资本回报时代

随着经济市场化改革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加快。自2014年开始,新一轮降息周期开启,截止到2015年10月24日,央行一共进行了6次降息,年存款基准利率已调至1.5%,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水平。这意味着扣除通货膨胀,存款利息收益微乎其微甚至有可能是实际上的负收益,中国终于也不可避免地进入到实际利率极低甚至为负的时期。

应该认识到,这不仅是中国市场的一个独立现象,而且是具有全球背景的一个趋势。美国联邦基准拆借利率从1980年的13%大幅降至2015年9月的0.13%、接近零利率;美国存款利率同样不断下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银行平均存款成本率从11%降至2014年0.3%的历史低位。欧洲央行于2014年6月5日宣布实施负利率,日本央行于2016年1月29日开始实施负利率。且不说史无前例的“负利率”猛药是否能达到抗击通缩、刺激投资和提振消费的效果,它已经和从2008年以来的持续大量货币超发一起,将全球金融市场带入了一个资本低回报率时代。

宏观角度看,当各国央行都在无节制地进行放水比赛应对经济下行时,就会造成“社会融资需求低迷,但资金供给旺盛”的现象,那么代表融资成本的利率自然下行,特别是当大量资金“避实就虚”而涌入金融资产时,更加剧了利率下行的程度。微观上观察,经济低迷意味着企业盈利下滑,实体投资回报率下降,也就意味着企业能够承担的融资成本下降,那么资金提供方的收益率也会随之下降。以国债收益率为例,美国10年国债收益率从80年初的12%降至2015年10月初的2.1%,与美国类似,中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低于3%,一度低于2.8%(见图1)

检验结果表明,三年期增发的股票在三年锁定期的收益率显着高于同期的沪深300指数的收益率,即拥有超额收益率。因此可以说保险资金运用投行思维,与上市公司深入合作,在统计意义上大概率可以获得长期超额收益。这也符合国家鼓励保险资金长期参与到实体经济发展中的政策导向。

新华也一直坚持尝试运用投行思维进行权益投资,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014年3月新能源领域某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我们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和产业演化路径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调查,判断该上市公司处于产业链的最上游,理应具有更大的成长空间。在对该公司进行详尽地实地调研和尽职调查的基础上,公司决定参与增发并最终成功。成为该上市公司股东后,我公司还与其保持密切沟通,积极帮助公司制定战略规划,寻找国内外客户,提供产业相关信息等。虽然该上市公司的定增只有一年,但是出于对公司发展情况的信心,我们一直长期持有,投资收益超过500%。

(三)保险资金直接开展投行业务

根据保监会最新下发的《关于修改<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明确允许保险资金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允许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等私募基金;允许险资投资设立不动产、基础设施、养老等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可以设立夹层基金、并购基金、不动产基金等私募基金。保险资金开展投行业务的渠道和范围进一步被放宽,这有助于提高保险资产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和推动资产管理公司的第三方业务的开展。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行业务起步晚、投向窄,与券商、银行、信托等传统投行比起来发展缓慢,基金子公司作为后起之秀,发展速度与资产管理规模也远非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比。在利率不断下行、资产日益稀缺的当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行业务该如何发展,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我们认为,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投行业务要取得质的突破,必须从思维转变开始。传统来说,我们已经习惯以出资方身份出现,带着典型的买方思维,坐等卖方上门推荐产品,挑挑拣拣之后即被动地接受投资结果。这种思维方式在开始做投行业务的时候不可避免有所体现。但势易时移,随着资产管理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必须从坐商走向行商,从被动挑选产品接受投资结果,向主动开发项目和参与投资过程管理转变,从单纯的下游资金端向上游资产端延伸。在此过程中,作为从事投行业务的相关部门,更是思维转变的排头兵,从为融资人提供高效高质的服务出发,积极主动整合内外部资源,为项目设计全面细致的融资方案,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首先,应该从融资人的需求出发,以产品为核心,基于对宏观、行业和企业的分析,从投资形式、期限、流动性、风险管理等各方面对项目进行设计,以适应不同投资者的需要,而非一味地追求风险最小或收益最大。比如,新兴行业的并购业务,投资风险较高,并购主体多数实力较弱,即使增信,效力也不强,因此更适合于纯股权投资。此时应考虑加大对估值和并购条款的把控,进行结构化设计以保障优先级资金安全,并且深入参与投后管理,而非简单套路式地做成“明股实债”类产品,以获得形式上的安全。

其次,投行业务部门要善于整合公司内部资源,发挥协同效应和整体优势,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公司的投资部门即是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典型代表,他们对投资收益和风险管理的要求,对产品细节条款的掌握,都可以成为投行业务部门设计产品的第一手信息来源。投行业务部门可以详细了解公司内部客户需求,定向寻找资产,这与其他同业盲目去寻找项目相比,是一个突出优势;2.可以借助公司投研团队的研究能力对宏观和公司进行分析,前瞻性看到市场上的投资机会,可以借助公司的已投项目资源,进一步挖掘合作对象的更多需求,寻找潜在的业务机会。

最后,投行业务部门应紧紧围绕合作方,运用专业知识,在满足客户需求上多加创新,深入挖潜,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比如券商传统投行,在开发客户的IPO业务后,还会更加积极主动地了解客户后续需求,拓展其定向增发、并购重组、债券发行、项目融资等多方面业务,成为其长期合作伙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行业务部门也应如此。

3. 总结

“新常态”下的大资管时代已经来临,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虽然具备管理资产规模较大、投资范围较广、投资风格稳健等优势,但也存在业务结构单一、资金来源单一、独立性不足、管理机制保守落后、市场化程度低、人员考核和激励机制落后等问题。如何扬长避短,在全市场的竞争中找到发展的突破口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无论是对理论的探讨还是对实际情况的分析,最终都说明了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的转型迫在眉睫,而其中重要的就是思想上的转变。纲举才能目张,投行化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对目前面临的情况进行重新梳理,可以改变我们看待业务发展的角度并重新定位我们的发展目标;投行化的思维方式也可以帮助我们对现有的业务模块进行完善和拓展,弥补短板并充分发挥出我们的优势以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投行化的思维方式更可以改变保险目前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激励效应,帮助我们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和资金来源。

❷ 什么是风险均衡/风险评价

关于Risk Parity策略的翻译,国内通常翻译为风险评价,但根据《Risk Parity Fundamentals》这本书,Risk Parity翻译为风险均衡更优,那么如何理解这个词,还是通过引用这本书的部分内容做以说明:
在这个意义上,风险均衡不仅仅是一个特殊的投资组合或者投资策略——它是一个可应用于所以投资的普适原理,适用范围从资产配置到单个资产类别,到基于因子组合或模型,适用范围可能是无限的。为解决风险均衡投资组合及其现实应用中的基础问题,我们讲风险均衡视作一个量化过程。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设定三个主题:风险、风险贡献与风险均衡策略。
首先,我们明确风险、风险预算或者风险贡献的概念,这些相对于风险均衡并非是新事物。例如,风险管理专家已经使用这些概念与方法相当长时间了。风险管理与风险均衡策略最大的区别是如何应用这些方法构建或者调整投资组合。
定量角度而言,如果收益率服从一个标准正态分布的话,投资者可以通过标准差或者收益率波动计算一个投资的风险。例如,发达国家股票市场的宽基指数的年化波动率在15%到20%之间,而高等级固定收益资产的市场指数年化波动要低很多,大约在5%左右。如果有充足的数据或者模型,我们可以估计任何在资产类别、特定国家投资、行业与单一证券投资的风险。对于收益不服从正态分布的情况,我们必须采用可以获取其胃部风险的测度方法,例如风险价值(VaR).
第二个概念是风险贡献,其对于投资组合分析十分有帮助。对于投资组合,无论是资产配置,股权或是固定收益,我们都可以计算投资组合的风险通过波动率或者其他风险测量方法。例如,一个典型的60/40资产配置投资组合其60%配置股权资产40%配置固定收益资产的年化波动率为10%左右。然而,投资组合的风险分析并不止于此。对于风险管理与投资多元化,我们需要知道底层资产的风险贡献。针对60/40投资组合问题是其10%风险中股权资产与债券资产分别贡献了多少比例。我们讲展示这个风险贡献的计算过程。通过数字我们将发行一个关于股票风险的令人震惊结果。然而,风险贡献在经济学层面意味着什么?当意识如此具有偏向性风险贡献时,我们该做什么?
这个例子非常重要,以至于我们必须使用简单的数学公式计算一下,你方能理解其中的意义:
风险贡献的概念也已经用于多种量化投资方法。例如,在量化股权投资策略中,投资组合经理主动监控各种风险因子对系统风险的贡献度,例如估值、规模以及特定股票风险。在固定收益投资策略中,投资组合经理通常关注久期、利率期限结构、信用、行业与波动的风险贡献。在多策略对冲基金中,需要关注不同基金经理的风险贡献度。
若此,风险贡献在风险管理中仅是一个普通术语,在风险均衡中为何如此特别呢?风险均衡的创新与其鲜明特征是将风险贡献作为投资组合构建的基础标准,而不是作为一个风险监控的指标。使用一个由股权与债券构成的资产配置投资组合为例,风险均衡,在一个严格均衡意义上,不考虑市场因素,构造一个股权与债券风险贡献均为50%的投资组合。若一个具有整体风险目标的投资组合被建立,关于投资组合就没有其他问题了。
然而运用风险配置构建投资组合的改进似乎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但是风险均衡具有显着的作用与效果。因为风险均衡实践市场人士经常提出与此相关的问题,我们需要详细说明。首先咋一看,风险均衡仅需要风险参数不需要收益预测,这并完全正确。在一个长期基础上,如果风险均衡是假定最优,这意味着投资组合基础资产的风险调整收益基本是相等的。其次,在战术角度而言,我们仍然可以使用风险预测来调整风险贡献,除均衡之外,借鉴主动管理的观点。然而,收益预测对于投资组合构建的影响已经降低,根据主动投资经理业绩判断收益预测也是不可靠的。
其次是风险均衡配置低风险资产、行业与证券的仓位。风险均等配置要求低风险资产的仓位高于高风险资产。在资产配置投资组合中固定收益资产相对应利率的仓位(风险头寸)是一个例子,但其不是唯一的例子。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样的仓位与投资组合杠杆相关的问题。
再次,风险均衡不适用于传统业绩基准与市值加权指数。然而,投资者将风险均衡长期跑赢这些基于市值权重投资组合归因于其更优的多元化。总体而言,风险均衡投资组合不适与也不应该与传统指数相比较。
我们将这些与其他问题留在其他本书的剩余章节中。在本章接下来的内容,我们将介绍风险贡献的定义与其量化概念的金融解释。我们的讨论基于文章《On
the Financial Interpretation of Risk Contribution: Risk BudGEtsDo
ADD Up》(Qian,
2006),文章中建立风险贡献与收益分布的关系,将风险均衡建立在一个理论基础之上。然后,我们使用一个简单案例展示风险均衡投资组合的构建过程,并强调普通风险匹配与风险均衡之间的不同。最后,讲解一下风险均衡应用于资产配置投资组合(简称“风险均衡”)的要点
最后总结一下,风险均衡的初衷是让投资组合中各类资产对投资组合的风险贡献度尽量相等,简单而言就是找几类风险相关性低的资产,但是这几类资产的波动性一定不一样,所以需要通过给低波动资产引入杠杆使得其风险贡献与高波动性资产风险贡献(风险贡献指其对投资组合整体而言)尽量相等。但是在大类资产中,权益资产的风险或波动性远高于固定收益资产,如何提高其他资产的风险属性,唯一的办法增加杠杆。)

备注:芝麻背调整理回答。芝麻背调,用技术推动行业进步。

❸ 量化投资

没有你想的书

我多年来都有关注这方面的书 可是也没有在国内找到

数量化投资是将投资理念及策略通过具体指标、参数的设计,体现到具体的模型中,让模型对市场进行不带任何情绪的跟踪;相对于传统投资方式来说,具有快速高效、客观理性、收益与风险平衡和个股与组合平衡等四大特点。量化投资技术几乎覆盖了投资的全过程,包括估值与选股、资产配置与组合优化、订单生成与交易执行、绩效评估和风险管理等,在各个环节都有不同的方法及量化模型:

一、估值与选股

估值:对上市公司进行估值是公司基本面分析的重要方法,在“价值投资”的基本逻辑下,可以通过对公司的估值判断二级市场股票价格的扭曲程度,继而找出价值被低估或高估的股票,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对上市公司的估值包括相对估值法和绝对估值法,相对估值法主要采用乘数方法,如PE估值法、PB估值法、PS估值法、PEG估值法、PSG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等;绝对估值法主要采用折现的方法,如公司自由现金流模型、股权自由现金流模型和股利折现模型等。相对估值法因简单易懂,便于计算而被广泛使用;绝对估值法因基础数据缺乏及不符合模型要求的全流通假设而一直处于非主流地位。随着全流通时代的到来和国内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绝对估值法正逐渐受到重视。

选股:在当前品种繁多的资本市场中,从浩瀚复杂的数据背后选出适合自己投资风格的股票变得越加困难。在基本面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量化分析的手段就可以构建数量化选股策略,主流的选股方法如下:

资产配置方法与模型
资产配置类别 资产配置层次 资产配置方法 资产配置模型
战略资产配置 全球资产配置 大类资产配置 行业风格配置 收益测度 风险测度 估计方法 马克维茨 MV 模型 均值 -LPM 模型 VaR 约束模型 Black-Litterman 模型
战术资产配置 ( 动态资产配置 ) 周期判断 风格判断 时机判断 行业轮动策略 风格轮动策略 Alpha 策略 投资组合保险策略

基本面选股: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分析,找出影响股价的重要因子,如:与收益指标相关的盈利能力、与现金流指标相关的获现能力、与负债率指标相关的偿债能力、与净资产指标相关的成长能力、与周转率指标相关的资产管理能力等。然后通过建立股价与因子之间的关系模型得出对股票收益的预测。股价与因子的关系模型分为结构模型和统计模型两类:结构模型给出股票的收益和因子之间的直观表达,实用性较强,包括价值型(本杰明·格雷厄姆—防御价值型、查尔斯·布兰迪—价值型等)、成长型(德伍·切斯—大型成长动能、葛廉·毕克斯达夫—中大型成长股等)、价值成长型(沃伦·巴菲特—优质企业选择法、彼得·林奇—GARP价值成长法等)三种选股方法;统计模型是用统计方法提取出近似线性无关的因子建立模型,这种建模方法因不需先验知识且可以检验模型的有效性,被众多经济学家推崇,包括主成分法、极大似然法等。

多因素选股:通过寻找引起股价共同变动的因素,建立收益与联动因素间线性相关关系的多因素模型。影响股价的共同因素包括宏观因子、市场因子和统计因子(通过统计方法得到)三大类,通过逐步回归和分层回归的方法对三类因素进行选取,然后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出解释度较高的某几个指标来反映原有的大部分信息。多因素模型对因子的选择有很高的要求,因子的选择可依赖统计方法、投资经验或二者的结合,所选的因子要有统计意义上或市场意义上的显着性,一般可从动量、波动性、成长性、规模、价值、活跃性及收益性等方面选择指标来解释股票的收益率。

动量、反向选股:动量选股策略是指分析股票在过去相对短期的表现,事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条件,当条件满足时买进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该投资策略基于投资者对股票中期的反应不足和保守心理,在投资行为上表现为购买过去几个月表现好的股票而卖出过去几个月表现差的股票。反向选股策略则基于投资者的锚定和过度自信的心理特征,认为投资者会对上市公司的业绩状况做出持续过度反应,形成对业绩差的公司业绩过分低估和业绩的好公司业绩过分高估的现象,这为投资者利用反向投资策略提供了套利机会,在投资行为上表现为买进过去表现差的股票而卖出过去表现好的股票。反向选股策略是行为金融学理论发展至今最为成熟,也是最受关注的策略之一。

二、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指资产类别选择、投资组合中各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以及对这些混合资产进行实时管理。资产配置一般包括两大类别、三大层次,两大类别为战略资产配置和战术/动态资产配置,三大层次为全球资产配置、大类资产配置和行业风格配置。资产配置的主要方法及模型如下:

战略资产配置针对当前市场条件,在较长的时间周期内控制投资风险,使得长期风险调整后收益最大化。战术资产配置通常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周期内,针对某种具体的市场状态制定最优配置策略,利用市场短期波动机会获取超额收益。因此,战术资产配置是在长期战略配置的过程中针对市场变化制定的短期配置策略,二者相互补充。战略资产配置为未来较长时间内的投资活动建立业务基准,战术资产配置通过主动把握投资机会适当偏离战略资产配置基准,获取超额收益。

三、股价预测

股价的可预测性与有效市场假说密切相关。如果有效市场假说成立,股价就反映了所有相关的信息,价格变化服从随机游走,股价的预测就毫无意义,而我国的股市远未达到有效市场阶段,因此股价时间序列不是序列无关,而是序列相关的,即历史数据对股价的形成起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对历史信息的分析来预测股价。

主流的股价预测模型有灰色预测模型、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SVM)。灰色预测模型对股价的短期变化有很强的预测能力,近年发展起来的灰色预测模型包括GM(1, 1)模型、灰色新陈代谢模型和灰色马尔可夫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巨量并行性、存储分布性、结构可变性、高度非线性和自组织性等特点,且可以逼近任何连续函数,目前在金融分析和预测方面已有广泛的应用,效果较好。支持向量机模型在解决小样本、非线性及高维模式识别问题中有许多优势,且结构简单,具有全局优化性和较好的泛化能力,比神经网络有更好的拟合度。

四、绩效评估

作为集合投资、风险分散、专业化管理、变现性强等特点的投资产品,基金的业绩虽然受到投资者的关注,但要对基金有一个全面的评价,则需要考量基金业绩变动背后的形成原因、基金回报的来源等因素,绩效评估能够在这方面提供较好的视角与方法,风险调整收益、择时/股能力、业绩归因分析、业绩持续性及Fama的业绩分解等指标和方法可从不同的角度对基金的绩效进行评估。

绩效评估模型 / 指标

绩效评估准则
择时 / 股能力
业绩归因分析
风险调整收益
业绩持续性
Fama 业绩分解

模型 / 指标
T-M 模型

H-M 模型

GII 模型

C-L 模型
资产配置收益

证券选择收益

行业选择收益

行业内个股选择收益
RAROC

Sharp, Stutzer

Treynor, Jensen

, ,
双向表分析

时间序列相关性
总风险收益

系统风险收益

分散化投资收益

五、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投资策略

上世纪50~70年代,随着马科维茨组合理论、CAPM模型、MM定理及有效市场假说的提出,现代金融经济学建立了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并且在学术界占据了主导地位,也被国际投资机构广泛应用和推广,但以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基石是理性人假设,在理性人假设下,市场是有效率的,但进入80年代以后,关于股票市场的一系列研究和实证发现了与理性人假设不符合的异常现象,如:日历效应、股权溢价之谜、期权微笑、封闭式基金折溢价之谜、小盘股效应等。面对这些金融市场的异常现象,诸多研究学者从传统金融理论的基本假设入手,放松关于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严格假设,吸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研究股市投资者行为、价格形成机制与价格表现特征,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流派-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是对传统金融学理论的革命,也是对传统投资实践的挑战。随着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理论界和投资界对行为金融理论和相关投资策略作了广泛的宣传和应用,好买认为,无论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了解行为金融学的指导意义在于:可以采取针对非理性市场行为的投资策略来实现投资目标。在大多数投资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前,投资那些定价错误的股票,并在股价正确定位之后获利。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中比较常见且相对成熟的行为金融投资策略包括动量投资策略、反向投资策略、小盘股策略和时间分散化策略等。

六、程序化交易与算法交易策略

根据NYSE的定义,程序化交易指任何含有15只股票以上或单值为一百万美元以上的交易。程序化交易强调订单是如何生成的,即通过某种策略生成交易指令,以便实现某个特定的投资目标。程序化交易主要是大机构的工具,它们同时买进或卖出整个股票组合,而买进和卖出程序可以用来实现不同的目标,目前程序化交易策略主要包括数量化程序交易策略、动态对冲策略、指数套利策略、配对交易策略和久期平均策略等。

算法交易,也称自动交易、黑盒交易或无人值守交易,是使用计算机来确定订单最佳的执行路径、执行时间、执行价格及执行数量的交易方法,主要针对经纪商。算法交易广泛应用于对冲基金、企业年金、共同基金以及其他一些大型的机构投资者,他们使用算法交易对大额订单进行分拆,寻找最佳路由和最有利的执行价格,以降低市场的冲击成本、提高执行效率和订单执行的隐蔽性。任何投资策略都可以使用算法交易进行订单的执行,包括做市、场内价差交易、套利及趋势跟随交易。算法交易在交易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智能路由、降低冲击成本、提高执行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和增加投资组合收益等方面。主要的算法包括:交易量加权平均价格算法(VWAP)、保证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算法(Guaranteed VWAP)、时间加权平均价格算法(TWAP)、游击战算法(Guerrilla)、狙击手算法(Sniper)、模式识别算法(Pattern Recognition)等。

综上所述,数量化投资技术贯穿基金的整个投资流程,从估值选股、资产配置到程序化交易与绩效评估等。结合量化投资的特点及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好买认为量化投资技术在国内基金业中的应用将主要集中在量化选股、资产配置、绩效评估与风险管理、行为金融等方面,而随着包括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占比的不断提高、衍生品工具的日渐丰富(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以及量化投资技术的进步,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策略将会越来越复杂,程序化交易(系统)也将有快速的发展。

❹ 大类资产配置向权益市场腾挪什么行情

在大机会面前,千万不要采取机会主义。

在专业投资人眼中,这是当下及未来几年资本市场的真实写照。而资本市场的大机会,就在于大类资产配置往权益市场腾挪。越来越多的迹象也表明,A股市场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凸显。

回顾过去几年的牛熊市,张建胜观察到,当股市预期回报率明显高于理财收益率时,市场均有一轮较为显着的上涨,如2014年9月、2015年9月及2016年3月,反过来也成立。2017年开始,股市与理财的预期收益率始终较为接近。由于股市低波动率后风险溢价的下降,两个市场“旗鼓相当”,这也为市场创造了较为良性的慢牛的基础。

就后市而言,张建胜认为,在目前严格执行去杠杆政策的背景下,理财产品市场将受到压制。从2017年三季度开始理财规模已明显下滑,虽然在金融去杠杆初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会小幅上行,但2017年上行幅度甚至低于国债。而随着2018年实体经济去杠杆的真正开始,未来理财产品收益率(特别是类活期类的)有望下行,届时股市的吸引力将会更加凸显。

随着监管方向日渐明确,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投资行为也趋于长期化,投资理念日益成熟。在此背景下,沪上一位基金经理预期,A股有望走出一波慢牛行情。他同时认为,A股市场正在向成熟市场靠拢,虽然短期会有波动,但市场长期稳定性正在逐渐呈现。

抛弃对风格转换的幻想

当不少投资者还在纠结于2018年的市场风格时,越来越多的专业投资者明确表示,需要抛弃对于风格转换的幻想。

一位资深的公募基金权益投资负责人表示,所谓风格转换是市场均值回归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因此,讨论风格转换没有意义。

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首席投资官(权益)认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小盘股都有明显的超额收益,但这个拐点在2017年出现了,整个市场蓝筹股和价值股表现突出。据其判断,目前这种行情演绎刚刚开始,还没有表现得很极端。

在上述首席投资官看来,一方面,对比美股、港股,很多小股票不被市场关注,最终会造成流动性枯竭;另一方面,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只有当股票市值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才会进行覆盖研究。而未来机构投资者占比将持续提升,因此,上述格局有望得到强化。

张建胜认为,2017年严重的两极分化是分子端、分母端等要素共同发力的结果。其中,就分子端而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A股盈利改善大超预期,且主要增量集中于大市值的传统行业公司中。分母端,去杠杆导致无风险收益率上行,金融强监管导致风险溢价上行,两者共同对长久期的成长股估值形成了挤压。对2018年而言,无论是企业盈利还是去杠杆或强监管,在市场已有预期后边际上均较难继续强化,这也意味着2018年市场风格的离散度上将会显着收敛,无论是大盘股的估值修复还是小盘股的估值收缩均已告一段落。

张建胜强调,未来几年股市的核心矛盾是大类资产向权益市场的倾斜及企业盈利的回升,前者以低风险偏好的机构资金方式入场,后者也更有利于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且龙头企业的动态估值并未有明显的泡沫。因此,在流动性看不到明显放松的背景下,寄希望于小市值公司的估值切换行情是不恰当的。其实,市场风格轮动本来就是高流动性和高波动率下的博弈产物,没有足够的偏离度并不一定就会发生。

长信基金总经理助理、基金经理安昀表示,2018年的A股市场获得正收益的概率仍然较大。2018年蓝筹和成长均有机会。尽管蓝筹股2017年占尽优势,但是目前看估值并不贵,银行、地产、家电、建筑等行业依然较为便宜,获得一定收益的可能性较大。从长期跟踪的成长股来看,也有一部分股票进入了买入区间,比如一批方向正确、估值合理且质地优良的公司。

投资机会有望“多点开花”

对于2018年的投资机会,基金经理认为,消费升级、大金融、制造业及周期股等方面均存在一些投资机会。

万家基金建议,在蓝筹和成长板块之间采取更为均衡的配置比例。首先是价值成长股或价值蓝筹股,重点看好大金融板块、地产和建筑板块,此外以医药、白酒和家电为代表的大消费板块依然会有相对收益。其次是优质成长股,2018年成长板块将进入战略布局期,关注5G、人工智能、半导体、游戏和社会服务等板块。

目前不少机构投资者对于大金融关注度较高,尤其是银行中的四大行。招商基金投研团队认为,金融领域中,银行板块方面,多个银监会监管文件对银行业绩影响有限,后续随着对不规范业务的进一步清理整顿,银行业务将进一步回归传统信贷业务模式,有助于消除市场对银行非标及影子银行的担忧,有利于银行整体估值提升。非银板块方面,保险行业公司受益于保障转型而抬升估值的长期投资逻辑不变,内含价值增速稳健,长期投资价值仍然存在。券商股估值则处于历史低位,有望迎来阶段性反弹行情。

此外,先进制造业也成为市场关注的一大方向。招商基金投研团队认为,先进制造业方面,从政策角度看,国家对于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从时间节点上看,支持先进制造业的政策不断出台。

张建胜认为,投资中的制造业资本开支复苏有望成为一个超预期的点。经历了2017年需求回升供给收缩的双击后,工业企业的订单和盈利状况都有所改善,企业产能利用率和资产负债表也得到改善,已经具备了再次重启资本开支(特别是增加先进产能)的条件。而从政策导向来看,“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至中段,补短板成为边际重心,也有利于高端制造的超预期崛起。

对于大消费而言,2018年通胀预计温和的大环境依然适合大消费行业。不过,目前大消费个股的估值已基本切换至2018年的业绩,因此应重点关注业绩有望超预期的龙头,以及一些新的泛消费领域。

张建胜观察到,中端消费是一个潜在的亮点。目前市场对消费的品牌化升级已有充分认识,但他认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计划所释放的中端消费潜力可能还是被低估了。由于扶贫和乡村振兴已明确成为政府工作重点,预计未来这个领域还会推出更多资源倾斜的扶持政策。

周期股方面,近期化工等不少周期品涨价明显。招商基金投研团队认为,欧佩克减产执行率高,虽然美国页岩油增产压制油价,但需求端形成有力支撑,预计未来油价温和上涨,而化工行业在油价温和上涨过程中最为受益。选股思路上,将从两条主线进行选择:第一条主线为油价上涨周期中,选择受益于此的PTA-长丝产业链,以及布局海外油气资产的上游公司。第二条主线为环保督察加速产能出清,优质企业盈利大幅改善。

实现共赢才是真。

❺ 如何进行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简单说就是通过对不同风险、不同期限、不同区域的理财产品进行不同比例的配置,达到财富稳定长期增值的目的。有两个要素,一个是控制风险,一个是满足流动性也就是平常使用的需要。

家庭的资产配置可以参照的理财金字塔型的配置,把家庭资产分成四个账户,四个账户作用不同,投资的门类也不同:

第一个是要花的钱。保证平常衣食住行,不能因为理财而刻意降低生活质量,这就舍本逐末了。活期存款、货币基金这些都可以。

第二个是保命的钱。这个比例一般在家庭的20%,专门解决突发问题和意外情况。保险是很重要的,不单是分红险,要注重这部分的保障功能。

第三个是生钱的钱。这部分的钱是有风险的,但是往往长期来看也是收益最高的。包括股票、偏股基金、投资性房产等。有风险也带来了较高回报,特别需要做规划,做配置,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否则很可能要么高点了全仓进去了,要么机会来了反而不敢进了。

第四个是理财的钱。这部分是大头。这个承载的功能就是稳健增值。收益不要想太高,不过也是要求基本不会大亏损,配些大额存单、国债、纯债基金都可以。

资产配置推荐金斧子平台,金斧子致力从家庭目标与规划出发,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家庭财务分析、投资策略、以及跨周期、全品类、多元化的基金配置方案,服务涵盖移动端、PC端、微信端便捷的产品搜索、基金申赎、净值查询、财富记账、配置规划、投资咨询等,最终帮助家庭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和传承。

迄今为止,金斧子平台中产以及高净值注册用户已突破80万,累计为客户配置的公募基金、阳光私募、私募股权等基金规模已超350亿,超过10万个家庭得到了专业、独立、实时、高效的一站式资产配置建议与基金交易服务。

❻ 如何处置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全球金融机构共同面对的重大风险之一。国内外商业银行经营状况一再表明,银行倒闭风险多以流动性枯竭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宏观经济下行时期,伴随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机构准入退出机制的建立,银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存款“搬家”将成为新常态,实施流动性风险管理显得越加重要。加之金融脱媒化、互联网化和投资多元化进程加快,存款来源不确定性增加,对银行处置流动性风险的效率提出了新挑战。目前农村信用社的资产负债结构不均衡、资产变现能力较差、信贷资产质量较低、流动性负债比例较高等问题较为突出,流动性管理不足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经营具有较大影响。面对风险成因日渐复杂、监管日趋严格的风险管理环境,农村信用社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显得尤为迫切。
一、流动性风险的概念和分类
(一)流动性风险的概念
根据银监会于2014年3月实施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中关于流动性风险的解释,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由于商业银行高杠杆率的经营特点,流动性风险管理已成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风险之一,是一种综合性风险,是商业银行实现持续经营管理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重要内容。
(二)流动性风险的分类
流动性风险主要分为融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融资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不影响日常经营或财务状况的情况下,无法及时有效地满足资金需求的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市场深度不足或市场动荡,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的市场价格出售资产以获得资金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因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快速传播性和巨大冲击破坏力等特点,有时被称为“商业银行最致命的风险”,极易导致银行“猝死”。
二、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
2010年4月,银监会颁布《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指引》,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提出具体方案,要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倡导的方法改进风险管理水平,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实际业务管理工作中。
目前,农村信用社全面系统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刚刚起步,相对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来讲还比较滞后。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主要做法仅限于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测算,对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重视不够,甚至相当一部分农村信用社尚未将流动性风险管理列入风险管理范畴。
(二)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过去十年,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取得显着成绩的辉煌十年。农村信用社通过飞速发展,各项业务规模迅速扩张,但是在猛上台阶的过程中,业务经营和内部管理还没有从粗放的管理模式中走出来,内部管理水平严重滞后,风险管理理念及手段仍然落后。
1.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利率管制政策,所有金融机构几乎不存在流动性风险,即便是个别单位出现了流动性问题,各级政府、人民银行、监管部门和主管部门也会倾力支持,风险很容易得到及时化解。2015年5月1日起,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国家不再为银行兜底,无形中增强了流动性风险。农村信用社长期背靠国家信誉,享受国家政策优惠,从而使得农村信用社管理人员普遍缺乏危机感,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对流动性风险重视不够,缺乏对本机构流动性风险引发破产倒闭可能的思考。
2.流动性风险管理内控系统不完善
当前,农村信用社还未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信用社内部缺乏对流动性风险的早期预警机制、中期防范与转移的控制机制、后期降低风险损失的挽救机制。
风险管理只是停留在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方面,未将流动性风险纳入日常管理,没有专门的部门、人员以及系统来管理流动性风险,不能在事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事后及时报告并引起重视,没有定期开展流动性压力测试,未能通过资产负债错配表有效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忽视流动性风险预警、分析和评估等现代科技手段对于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
3.流动性风险管理人才匮乏
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只重视资金的效益性和安全性,导致农信社管理人员普遍存在重视资金投放、轻视信贷管理,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尽管近年来农信社引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念,逐步构建起资产总量、计划和规模的管理体系,但风险管理还处于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阶段,流动性风险管理比较粗放,从而导致大部分农信社、农商行没有专业化的团队研究和管控流动性风险,掌握并熟练运用流动性风险管理模型、指标体系和压力测试分析等流动性风险管理专业技能的员工微乎其微。
4.流动性管理指标体系尚存缺陷
目前,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对流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是存贷比、备付金比例和资产流动性比例。这些指标内容比较单一,不能完全反映农村信用社的流动性状况。随着农村信用社业务的不断拓展,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工具的逐步使用和金融市场格局的变化,多元化融资渠道导致金融机构之间债权债务关系错综复杂,不同市场间高度相关,流动性风险蔓延速度加快,影响范围不断增强,仅仅依赖单个流动性指标的良好表现已不能完全反映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流动性风险状况。此外,随着承兑汇票、保函等业务规模不断加大,表外业务对农村信用社流动性的影响因素不断增加,单纯通过表内业务数据监测流动性风险已不能全面反映农村信用社的流动性风险状况。
5.潜在流动性风险客观存在
农村信用社资产业务单一,贷款户多、面广、额小, 存款以定期居多,存贷比一般也不高,资产的流动性较强,几乎没有流动性风险。但是,随着近几年农村信用社业务规模快速增长,临时存款、保证金存款、以组织资金为目的的理财产品增加,现代化支付业务在农村地区发展迅速,互联网金融、P2P、民间借贷、移动支付、网上支付以及自助支付发展迅猛,其负债的波动性在不断加大,传统的柜面资金头寸管理模式已滞后于业务发展,加之受经济下行的影响,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农村信用社潜在流动性风险客观存在。
三、农村信用社优化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策略
针对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普遍现状和问题,大竹县农村信用社围绕强化风控和规范管理,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文件以及应对措施。2015年5月1日,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为打好这场未知的攻坚战,4月17日,大竹县联社及时出台了关于印发《大竹县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的通知,要求全县员工积极做好应对准备。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继续深化、银行破产法呼之欲出,农村信用社面临多重挤压,加之互联网金融、P2P、民间借贷、融资性担保机构发展以及鼓励供销社参与农村金融创新的政策,使农信社在流动性管理中面临的不可预测的风险在增加,对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增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
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在目前新一轮的全球金融危机、国内经济下行经济大环境下,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利率市场化步伐加速推进,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不断加大,尤其是金融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息差空间明显缩小、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以及新巴塞尔协议的实施,导致目前对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信用社要充分认识流动性风险特征的深刻变化,全面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增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要充分认识到流动性不足会产生挤兑甚至倒闭,流动性过剩会压缩信用社盈利水平,无法实现股东预期回报。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要保证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与本金融机构总体发展战略相一致、与财务实力相匹配。通过借鉴吸收国际、国内同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主动采取措施控制流动性风险。要正确处理好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关系,在有效控制流动性风险的前提下实现银行经营利润的最大化。
(二)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内控系统
农村信用社应按照银监会《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的相关要求,在充分考虑本机构业务规模、性质和复杂程度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本机构经营战略、业务特点以及风险偏好等情况,从强化监督与控制着手,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内控体系,建立健全包括流动性风险承受能力、管理策略、政策、程序、限额、应急计划等内容的制度体系。一是建立健全信用社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明确流动性风险管理各条线与部门职能和责任,对流动性风险真正形成硬性约束,使监管部门的作用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二是建立流动性风险报告制度。成立流动性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对大额资金异动、存贷款异常和流动性状况等方面的监测和预警情况建立及时报和日报制度。三是健全流动性风险问责机制,形成刚性约束要求,确保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战略意图能够在各个层面具体工作之中得到严格执行。对管理不到位、发生流动性风险未按规定及时报告以及出现流动性风险而处置不力的,农信社将追究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员责任。同时,尽可能地保持流动性风险管理部门和人员的相对独立性,不断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三)打造流动性风险管理专业人才队伍
要全面分析农村信用社当前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面临的形势,根据各类人才成长的特点和事业发展的需要,研究提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标准,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培训机制、内容和方法,实现人才培养总量目标、结构目标和机制目标的有机统一,促进人才总量同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目标相适应,人才结构同农村信用社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人才培养机制同各类人才成长的特点相适应,人才素质同当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同时,坚持将加快本单位人才培训同引进同业专业人才和招聘有专业背景的高校毕业生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打造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四)加强存贷款的流动性监测
流动性管理部门要安排专门人员加强对存贷款的流动性进行日常监测,重点监测大额存款的流动、余额、结构及流向等关键性指标的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同时设计压力情景,计算压力情景下相关指标的可能变动,根据测试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政策。并开展扫街、扫商户、扫集贸等上门走访活动,明确专人上门进行宣传和维护,从源头上防止大额存款流失。在目前国内经济形势纷繁复杂,人民思想意识和社会经济多元、多变、多样化发展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要加强舆情监测和宣传引导,建立健全了舆情监测体系,明确舆情监督员,执行舆情值班制度,于每日上、下午在网站、微信、微博、论坛、贴吧等传播媒体通过关键词实施定向监测与全网监测,一旦发现涉及农信社负面报道或误导性言论,及时跟帖澄清事实,及时上报舆情监测情况,正确应对并向县联社报告,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处置;若发现有其他金融机构存在不当宣传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应在第一时间向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报告。
(五)大力调整资产负债结构
农村信用社要采取多种措施,在保证资产流动性的前提下考虑盈利性,对资产负债进行结构性调整。优化储备资产结构,建立分层次的流动性准备。根据资产的流动性配置各类资产,确定相互间的配比关系,构建适宜的资产结构,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流动性风险防线。一要提高零售类客户的存款比重,增加核心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形成合理的来源与使用分布结构,以获得稳定的、多样化的现金流量;二要提高流动性来源的稳定性,并减少对波动较大的债务的依赖;三要提高主动负债能力及筹资能力,改善期限结构错配状况;四要降低信贷资产占比,提高非信贷资产比重,实施稳健的信贷投放政策,加强信贷资产管理,全面改善信贷资产质量,不断提升资产流动性;五要逐步提高票据贴现、质押贷款比重,增强信贷资产的变现能力。

❼ 说明,《金融理论前沿课题》目前新旧教材并行使用,学生根据自己教材情况完成相应试题。

旧教材试题:

目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己进入到最关键的环节,全面的利率市场化指日可待。根据已实现利率市场化国家的经验和实证分析结果来看,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波动一般会加大,这就可能增加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由于国内长期以来实行利率管制,导致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意识相对淡薄,缺乏相应的利率风险衡量手段和工具,国内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水平和经验远远落后于外资银行,在和外资银行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阻碍了中国金融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研究和探索中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和管理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且意义深远。在结构安排上,这篇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文章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理论以及文章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框架结构;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利率市场化与利率风险管理的理论框架,为下文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首先分析了已经实现了利率市场化的国家的改革实践,从中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启示以及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然后探讨了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将要面临的风险。第四部分详细介绍了当前国际上流行的几种利率风险的测度方法和利率风险的管理方法。从而给我国的利率风险管理给出启示。第五部分,以我国几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年度报告数据为基础,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明显存在利率风险,在管理方面虽有进步,但仍思想保守,有待进步。第六部分从利率风险管理内部管理体系和宏观的外部环境两方面着手,针对我国利率风险管理出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自上而下推行的,遇到的阻力大、动力不足。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了中后期, 在改革初期,改革的结果使大部分人都受益,所以改革的动力和决心很大。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市场化改革必定会使大部分人收益,而部分人利益受损。因此能够影响政府决策的各种利益集团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有时会抵制改革,使改革进程受阻。
(2)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涉及多个金融领域的改革,因此需要这些改革方案和进程相协调。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是单独的、孤立的改革,而是伴随着对整个金融系统的改革。这些改革包括对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的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货币市场利率形成机制的改革、金融业监管制度的改革、证券市场的改革以及人民币汇率的改革。这些领域的改革相互交叉、相互影响,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不能不考虑到其他金融领域的改革进度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3)中国对银行业实行的是隐性的保险制度,缺乏合理的退出机制。目前中国没有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政府不允许商业银行倒闭。为了冲销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政府也多次对银行注资。政府为了维护公众的利益,有义务采取必要的行动来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和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但是政府充当银行的最后担保人,会使银行风险和收益不对称,可能激励银行高风险经营,当由此引发的金融危机爆发时,政府又会成为银行高风险经营行为的最后埋单者。这样的隐性保险制度,不仅会导致银行的道德风险,而且当银行经营不善、流动性不足等问题出现时,政府和银行都会去掩饰这些问题。
(4)尽管中国货币市场快速发展,但是国债(尤其是短期国债)市场和票据市场仍然发展不充分,制约着央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来有效地调节利率,执行货币政策。首先,货币市场总体规模较小,市场发展不够均衡。交易规模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其次,货币市场的交易主体较为单一。我国货币市场交易客体品种较少,且除了同业资金拆借之外,其他货币市场工具都规模较小,债券市场中,短期国债的发行量太小。票据市场的主要工具为银行承兑汇票(占95%)。
对商业一行的影响:
在利率管制下,商业银行统一执行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政策,除了拥有有限的浮动权外,基本上没有定价权。但利率市场化后,资金价格的定位涉及到商业银行经营目标、战略决策、市场决策等宏观和微观层面,这是商业银行的新课题。由于缺乏在市场中进行资金定价的经验,定价必须遵循的原则、影响因素等诸多问题有待于在市场中不断探索和实践。
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一)有利条件
1.中小企业资金可得性增加。
2.中小企业将会获得更多金融机构服务机会。
3.中小企业面临更多的投融资工具、产品选择。
(二)不利影响
1.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可能增加。
2.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将加大。
3.中小企业投资将面临更大风险。
4.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
5.中小企业将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
6.金融服务机构和网点整合归并对农村、分散的中小企业造成不便。

新教材试题:
资产价格泡沫崩溃时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主要有摧毁市场信心,导致经济停滞,侵蚀企业资本,引发金融危机,导致经济紧缩等。防范资产价格泡沫崩溃对经济的负面冲击,应强化经济基础,优化产业结构,健全金融体系,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加货币政策的公信力,稳定市场预期等。
国际经验显示,高增长低通胀环境滋生资产价格泡沫具有普遍性。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对于主要发达国家的研究显示,20世纪当中主要国家资产价格大幅攀升的时期,通常也是经济周期处于高增长和低通胀的阶段。但是,随着之后通货膨胀的出现,货币当局不得不加息,最终刺破资产价格泡沫。以日本为例,20世纪80年代资产价格大幅上升,1986年开始通货膨胀从负值开始上升,没有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当时日本央行非但没有加息,反而在政府的压力下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以冲消汇率升值对企业的压力。3年内通货膨胀逐渐上升,到1989年接近4%,这时日本央行开始加息,在两年不到的时间内将利率水平提高了约2个百分点,最终刺破了资产价格泡沫。其他主要工业国也有类似情况,提供给我们的重要经验教训是,当局的货币政策在泡沫形成的时期过松,而当泡沫已成规模之后不得不追赶性地提高利率,让泡沫在高位破裂,结果造成金融市场乃至整体经济的动荡。
我国当前面临着资产价格从高位滑落的现实。A股市场从2007年的最高点位6100点迅速下跌,股市泡沫受到挤压。房地产市场也同样面临着同样的处境,进入2008年以来各主要城市房价出现明显下跌的压力,成交量更是跌入谷底。预防资产价格泡沫崩溃给国内经济带来的负面冲击,我们应吸取世界历史上多次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
一、资产价格泡沫崩溃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1.摧毁市场信心,导致经济停滞。资产价格泡沫形成过程中种种扭曲的力量均要在泡沫破灭过程中释放和纠正,资产价格的迅速下跌摧毁了市场交易者的信心,悲观情绪成为主导市场的情绪。在资产价格泡沫破灭期间,经济活动大范围减少,经济活力下降,生产力下降,经济增长停滞。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后,企业设备的经济价值迅速下降,投资性支出减少,供应能力随之迅速萎缩,结果,资产价格泡沫膨胀期间的资源错误配置导致了未来经济增长的停滞。
2.侵蚀企业资本。企业资本是应对未来风险和损失的缓冲器,资本实力越雄厚,企业更愿意也更有能力进行各种创新性的投资。但是,资本这种缓冲器的作用在经济平稳扩张期间表现得并不明显,一旦关于未来的乐观预期出现反向变化,资产价格迅速下跌,借款人和贷款人资产质量受到冲击,信贷供给大幅减少,资本作为缓冲器的作用便会凸现出来。可是,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会造成企业资本的萎缩,破产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受到泡沫破灭侵蚀的经济主体,面对风险选择投资对象和合作伙伴时必然小心谨慎,从而导致经济活力的下降,影响资本缓冲器作用的发挥。
3.引发金融危机,导致经济紧缩。资产价格泡沫通过债权债务结构的变化效应会引发金融危机,导致经济紧缩。所谓债权债务结构的变化效应是指股市泡沫破灭前后的债权债务关系的变化。如果在股市里,所有的交易主体都是以自有资金进行交易,那么就不存在债权债务结构的变化效应。资产价格泡沫膨胀期间,金融机构作为金融活动的枢纽,必然深深卷入其中。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的价格猛涨时期,任何投资于这些资产的项目都看似利润丰厚,用其作为担保品的贷款也看似非常安全,再加上金融机构之间的激烈竞争,必然会出现金融机构放松对贷款的限制,争相对与这些资产经营有关的项目扩大信贷放款的现象。为筹措足够的资金,金融机构还会以高利率从国内吸收存款和向国外金融机构融资。但一旦股市泡沫破灭,股价大跌,借入者无法获得收益偿还借款和利息,金融机构的资产缩水,金融体系便首当其冲,结果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和资产增加,其账目上必然出现大量呆账、坏账。为了化解不良债权,金融机构不得不收缩信用,一方面追收贷款,一方面紧缩借贷,使得大量的企业由于缺乏资金而面临困难,失去应有的发展机会。如果金融机构介入程度较深,还会有支付危机,造成信用链的断裂,从而导致经济萎缩和整个金融的不稳定,进而引发经济紧缩。
二、防范资产价格泡沫崩溃的政策建议
1.强化经济基础,优化产业结构。一方面,资产泡沫问题是虚拟经济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其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泡沫不可能长期持续地存在下去,一旦破灭将会对经济产生巨大的危害,并且持续时间越长,对经济的危害越大,治理起来越困难,所以对资产泡沫问题应该是防重于治。在当前我国外资大量流入的情况下,政府应调整产业结构,适当引导资金的流向,防止资金流入结构的不合理而引发泡沫。同时政府的决策应着眼于帮助投资者避免错误和提高市场效率,通过加强信息披露与财务报告管理等手段来尽量减少资产价格泡沫。另一方面,国家应注重增强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美国很快从2000~2001年的资产价格泡沫中恢复,还是因为美国的经济结构更能抗击冲击。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企业投资特别是高新技术投资持续增长,大大提高了各行业劳动生产率,造就了国民经济中新的主导产业群,在全球率先实现了信息化产业升级。这种以知识经济为核心的经济结构,其发展依靠的是知识、人才和创新力的作用,而对资金的依赖性明显低于传统产业经济。日本却是另外一种情况。日本模仿型技术创新模式只注重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现实应用,不重视基础研发能力的培养,政府研发经费严重不足,特别是在泡沫经济时期,企业界为经济的景气所陶醉,将大量资金用于收购美国企业和不动产上,在产业升级方面投入严重不足。所以日本产业结构一直未能成功升级。加上银行与企业之间相互持股,资产价格下跌带来的损失加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恢复。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一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还是经济结构的不断升级换代,具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抵御各种泡沫的冲击。
2.健全金融体系,提高抗风险能力。资产价格泡沫崩溃必然导致金融机构出现大量呆账、坏账,金融机构很可能被泡沫拖垮,进而出现全面的金融危机。但是,从各国资产价格泡沫的历史经验上看,后果的严重程度并不相同,有的国家出现了严重的金融危机,有的国家和地区则在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后幸存下来。金融体系健全与否有着重要的作用,总体来说,金融体系健全国家和地区引发全局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较小。吴立源(2006)在分析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提到:当时香港和新加坡是东南亚国家中表现最好的地区和国家,虽然香港和新加坡都有严重的房地产价格泡沫,银行体系面临的房地产担保风险和其他国家相比也相对较高:1997年末,香港银行体系房地产占其资产价值的40%~55%,新加坡银行体系房地产占其资产价值的30%~40%,而韩国为15%~25%,印度尼西亚为25%~30%,马来西亚为30%~40%、菲律宾为15%~20%,泰国为30%~40%。危机来临时,香港和新加坡的资产价格都出现了大幅下跌,但并没有出现整体性的经济金融危机。香港房地产价格下跌六成,恒生指数最严重时下跌了10000多点,经济在1998年甚至出现了几十年来绝无仅有的负增长,但是,香港资产价格泡沫的崩溃没有引发香港全局性的金融危机,香港维持了汇率的稳定,并保住了银行体系的稳定。新加坡在金融危机来临时,它的货币贬值15%,股价下跌35%,经济虽然受到明显的影响,但并没有出现银行或金融公司破产等混乱局面,1998年整体经济虽然出现了负增长,但金融业还保持了3.1%的增长率。这些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相对完善的金融体系以及强有力的金融监管。相比之下,日本金融机构缺乏这种抵抗力。在上世纪80年代金融自由化的大背景下,日本银行把扩大经营业务和提高知名度作为首要任务,争相发放房地产和股票抵押贷款并参与直接融资市场, 大量资金涌入股市和房地产。随着泡沫的崩溃,日本银行产生了大量不良资产,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一批银行因此倒闭。十几年来银行业深陷坏账泥潭不能自拔,根本无法向实体经济提供充足的流动性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以至于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因此我国应对金融体系严格实施审慎监管,确保金融体系健康运转。金融体系的健康能保证在面临资产价格大幅度下跌时,仍然能够持续运行。不至于发生大规模的金融甚至经济危机。加强银行的监管,提高银行资本充足率,不仅可以使银行参与泡沫资产交易的动机减少,而且可以使银行在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后的不良后果最小化。
3.增加货币政策的公信力,稳定市场预期。预期在资产价格泡沫形成和破灭中具有重要作用,正是由于预期的逆转才引起了价格的暴跌。而在理性预期假设下,只有意料之外的货币政策才是有效的,因此,长期以来,各国央行对货币政策坚持神秘的传统。但是,在不确定性和公众只具有有限理性的情况下,市场交易者可能对货币当局出人意料的货币政策做出有偏差的反应,而背离货币当局的意图,因此不确定性是市场交易者形成认知偏差的根本原因。所以,为使市场交易者形成正确的预期,需要货币当局实施稳定而透明的货币政策,通胀目标制就是这样一种政策框架。通胀目标制下,货币当局制定一个比较明确的、定量化的通货膨胀目标,承诺保持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定期进行公告,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通胀目标制的优点在于可以为市场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它使未来收益更容易预测,有助于减轻市场交易者错误预期的程度,从而降低资产价格泡沫发生的概率。它将加强与市场交易者的信息交流放到了首位,可以避免、至少是能减轻市场误解货币政策意图的可能性,从而有助于市场合理预期的形成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提高。在市场信心动荡不安时只有能给市场明确预期的政策才是正确的政策。科恩等人(2003)的研究表明,中央银行的声明对于形成公众预期具有重要作用,格林斯潘的国会证词对远期利率有着较政策声明更为显着的影响。RefetS.Gurkaynak等(2004)研究认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声明比行动对市场的影响作用更大。因此可以说,政府政策的信用度、持续性、透明度是缓解有限理性预期的重要因素。如果政策信用不高,政策反复无常,政策晦暗不明,有限理性预期就更容易自我强化,那么政策在有限理性预期作用下的效力就会事倍功半。因此,在不确定性造成有限理性预期的情况下,政府的政策规则很重要,只有按照稳定透明的政策规则行事,才能减少有限理性预期的形成和缓解其对政策效力的不利影响,从而降低资产价格泡沫产生的可能性。
总之,要避免资产价格泡沫破裂产生的对经济社会的巨大伤害,首先是要强化经济基础,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唯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抵御各种泡沫的冲击。在此基础上,要加大改革力度,健全金融体系,提高抗风险能力,从治理结构上入手,才能根本改变我国金融体系的现状。而在采取政策对资产价格泡沫治理时,当局要确保政策的信用度、持续性、透明度,按照稳定透明的政策规则行事,减少有限理性预期的形成和缓解有限理性预期对政策效力的不利影响,从而有效缓解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对经济的冲击力量,保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❽ 如何理解企业的资产组合策略

“他无疑是一个聪明人,他未雨绸缪,并且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塞万提斯,1605。
“愚蠢的人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聪明的人却说,把你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看管好那个篮子。”---马克·吐温,1894。
相比而言,塞万提斯可能是一个更优秀的投资者,他所谓的“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就是多元化投资组合的最佳比喻,而这已成为现代金融投资界的一条真理。当今世界,那些掌控着数十万亿美元资金的养老基金、投资基金和保险基金经理们每天都不过是在进行着资产组合的“游戏”。而提供资产组合方案已成为金融咨询业的一项日益兴旺的业务,并且逐渐改变了机构投资者的决策运作的结构方式。
一、现代资产组合理论(the Portfolio Theory)概述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odern Portfolio Theory,简称MPT),也有人将其称为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证券组合理论或投资分散理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化解投资风险的可能性。该理论认为,有些风险与其他证券无关,分散投资对象可以减少个别风险(unique risk or unsystematic risk),由此个别公司的信息就显得不太重要。个别风险属于市场风险,而市场风险一般有两种:个别风险和系统风险(systematic risk),前者是指围绕着个别公司的风险,是对单个公司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后者指整个经济所生的风险无法由分散投资来减轻。虽然分散投资可以降低个别风险,但是,首先,有些风险是与其他或所有证券的风险具有相关性,在风险以相似方式影响市场上的所有证券时,所有证券都会做出类似的反应,因此投资证券组合并不能规避整个系统的风险。其次,即使分散投资也未必是投资在数家不同公司的股票上,而是可能分散在股票、债券、房地产等多方面。再次,未必每位投资者都会采取分散投资的方式,正如本文开头马克·吐温所言。因此,在实践中风险分散并非总是完全有效。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最初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哈里·马科维茨(Markowits)于1952年创立的,他认为最佳投资组合应当是具有风险厌恶特征的投资者的无差异曲线和资产的有效边界线的交点。威廉·夏普(Sharpe)则在其基础上提出的单指数模型,并提出以对角线模式来简化方差-协方差矩阵中的非对角线元素。他据此建立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指出无风险资产收益率与有效率风险资产组合收益率之间的连线代表了各种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组合。根据上述理论,投资者在追求收益和厌恶风险的驱动下,会根据组合风险收益的变化调整资产组合的构成,进而会影响到市场均衡价格的形成。
在模型综述中我将详细叙述Markowitz的均值-方差组合模型和其学生Sharpe对模型所进行的简化, 并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作为补充、修正和简化的其他具有代表性的投资组合选择模型。
二、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模型综述
(一) arkowitz的均值-方差组合模型
Markowitz于1952年提出的“均值-方差组合模型”是在禁止融券和没有无风险借贷的假设下,以个别股票收益率的均值和方差找出投资组合的有效边界(Efficient Frontier),即一定收益率水平下方差最小的投资组合。根据Markowitz投资组合的概念,欲使投资组合风险最小,除了多样化投资于不同的股票之外,还应挑选相关系数较低的股票。因此,Markowitz的“均值-方差组合模型”不只隐含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种类的股票,还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产业的股票。
Markowitz的均值-方差模型(1952)依据以下几个假设:
1、 资者在考虑每一次投资选择时,其依据是某一持仓时间内的证券收益的概率分布。
2、 投资者是根据证券的期望收益率估测证券组合的风险。
3、 投资者的决定仅仅是依据证券的风险和收益。
4、 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上,投资者期望收益最大;相对应的是在一定的收益水平上,投资者希望风险最小。
根据以上假设,Markowitz确立了证券组合预期收益、风险的计算方法(这里关键是组合收益率的方差是唯一的风险测度)和有效边界理论,建立了资产优化配置均值-方差模型:
minDw=∑∑WiWjCov(Xi, Xj)
s.t. Uw= E(Rw)=E(∑Wi Xi)≥ Uo
1=∑Wi (允许卖空)
或 1=∑Wi,Wi≥0(不允许卖空)
其中Xi为投资组合W中第i只证券的收益率,Wi为证券i的投资比例,Rw为组合收益率, Uw为组合的预期收益率,Dw为组合投资方差(组合总风险),Cov(Xi, Xj)为两个证券之间的协方差。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及模型综述 来自: 免费论文网 (二)Sharpe的单指数模型
Sharpe是Markowitz的学生,他在研究过程中于1963年提出“单指数模型”,将“均值-方差模型”进行了简化。他认为在Markowitz的投资组合分析中,方差-协方差矩阵太过复杂不易计算,因此他提出对角线模式来简化方差-协方差矩阵中的非对角线元素。此模型假设证券间彼此无关且各证券的收益率仅与市场因素有关,这一因素可能为股票市场的指数、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指数或任何对股票收益产生最大影响的因素,每一种证券的收益都与某种单一指数线性相关。威廉·夏普的这一简化以及由此提出的资产定价的均衡模型,即CAPM。作为第一个不确定性条件下的资产定价的均衡模型,CAPM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导致了西方金融理论的一场革命。由于股票等资本资产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CAPM的实质是讨论资本风险与收益的关系。CAPM模型十分简明的表达这一关系,即:高风险伴随着高收益。在一些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可导出如下模型:E(Rp)=Rf+β([(RM)-Rf],其中E(Rp)表示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Rf为无风险报酬率,投资者能以这个利率进行无风险的借贷;E(RM)表示市场组合期望收益率;β为某一组合的系统风险系数,β=Cov(Ri,Rm)/Var(Rm),是股票j 的收益率对市场组合收益率的回归方程的斜率,常被称为“β系数”。其中Var(Rm)代表市场组合收益率的方差,Cov(Ri,Rm) 代表股票i的收益率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协方差。 从上式可以看出,一种股票的收益与其β系数是成正比例关系的。β系数是某种证券的收益的协方差与市场组合收益的方差的比率,可看作股票收益变动对市场组合收益变动的敏感度。如果这种证券的线性系数β=1,那么,这种证券的风险程度 就与市场指数(即整个市场的风险程度)相同;如果一种证券的线性系数 β<1,那么这种证券的风险程度就会比市场指数更稳定;如果一种证券的线性系数β>1,那么这种证券的风 险程度就会比市场指数更不稳定。通过对β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风险资产的定价中,那些只影响该证券的方差而不影响该股票与股票市场组合的协方差的因素在定价中不起作用,对定价唯一起作用的是该股票的β系数。由于收益的方差是风险大小的量度,可以说:与市场风险不相关的单个风险,在股票的定价中不起作用,起作用的是有规律的市场风险,这是CAPM的中心思想。
对此可以用投资分散化原理来解释。在一个大规模的最优组合中,不规则的影响单个证券方差的非系统性风险由于组合而被分散掉了,剩下的是有规则的系统性风险,这种风险不能由分散化而消除。由于系统性风险不能由分散化而消除,必须伴随有相应的收益来吸引投资者投资。非系统性风险,由于可以分散掉,则在定价中不起作用。夏普的方法大大地减少了资产组合 问题的维数,使得计算有效资产组合大为简化。经由Sharpe的模型,任一股票收益率可由单一的外在指数来决定,大大简化了Markowitz模型的分析工作。
随后,Sharpe有鉴于Markowitz“均值-方差组合模型”及其早期提出“单指数模型”中方差与投资比例不呈线性关系,必须用二次规划法求解,求解程序复杂。因而于1967年提出线性规划法,将Markowitz的组合模型以线性规划的方式求解。根据Sharpe进行的实证研究,当股票种类达20种以上时,投资组合的非系统风险逐渐趋于零,此时风险只生剩下系统风险,从而只与市场因素的方差有关,投资组合的标准差逐渐成为一个线性函数,因此可用“线性规划法”迅速找出有效边界。
(三)Mao的线性规划模型
Mao继Sharpe的单指数模型后,于1970年将Markowitz的组合模型加入一个限制条件:投资组合中所包含的证券数目不能超过某个上限,并在禁止融券、股票收益率与市场指数有关以及当投资组合包含的股票数目足够大则投资组合的非系统风险可忽略三个假设条件下,求投资组合的超额收益除以系统风险的比例极大化。虽然以上的假设过于简化,但因只需估计每种股票的均值及系统风险,运算时间大大减少,虽然所选出来的投资组合稍微偏离Markowitz的有效边界,但计算及估计成本较小,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
(四)Jacob的限制资产分散模型
以上介绍的投资组合模型都比较适合样本非常大的投资组合,但Jacob认为一般投资者由于资金的限制及固定交易成本的考虑,多半趋向选择投资基金或少数几种股票,因此Markowitz和Sharpe的分析方法对小额投资者帮助不大。此外,由于当股票数目增加至8种以上时,非系统风险已无法显着减少。有鉴于此,Jacob于1974年提出一套适合小额投资者的组合选择模型-“限制资产分散模型”,将Sharpe的“单指数模型”加入一条限制式以限制投资者股票的投资数目,使小额投资者可以在有限的股票数目中,选择最适的投资组合。Jacob认为在考虑交易成本的情况下,若接受一部分非系统风险,可使交易成本降低的收益大于组合充分分散的收益,因此对投资者是有利的。
(五)Konno的均值-方差-偏态组合模型
上述四种模型均是以“均值-方差”作为分析架构的,但事实上股票收益率分布并不完全服从正态分布,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在进行投资组合分析时,只考虑预期收益及方差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其它影响投资风险的因素,如偏态等。
所谓股票收益率的偏态,就是指股票收益率的三阶矩,若偏态为正值(右偏),表示投资这种股票获得的收益率可能极大,并且不大可能发生大的损失;若股票收益率的偏态为负值(左偏),则投资这种股票可能损失惨重,,而获利可能仅局限于某一范围。因此,一般理性投资者会选择具有右偏态的股票或投资组合。
Konno于1990年提出“均值-绝对方差-偏态最适投资组合”模型,此模型以投资组合的预期收益以及绝对方差作为限制条件,以投资组合的偏态最大值为目标。可见,Konno的模型将偏态纳入选股的考虑因素中,以满足投资者获利无穷、损失极小的期望,更以绝对方差取代方差用来衡量投资组合的波动程度可使投资组合模型线性化,不但可节省求解的时间,还可处理规模较大的投资组合模型。
三、结语
以上我罗列并综述了由美国经济学家哈里·马科维茨(Markowits)创立并由其学生Sharpe等人加以发展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该理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和简化,力求使之更具有实用价值,并荣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我个人非常赞成这样的一种观点,就是理论和模型的重要性在于模拟现实,而这正是科学和占星术的区别。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投资组合模型将会继续发展,并将在现实世界中得到更广泛的运用。
1921年,《华尔街日报》这份着名的杂志向投资者建议这样的一种最优投资组合:25%投资于稳健型债券、25%投资于稳健型优先股、25%投资于投资于稳健型普通股,剩下的25%则投资于投机性证券。80多年过去了,当时的最优投资组合在今天或已被人淡忘,但投资组合的重要性却越来越为投资界专业人士和许多个人投资者所认同。

❾ 人民币贬值应该投资什么,除了黄金房地产,没实力

人民币贬值下的投资策略:
一、宏观经济分析
7月宏观数据显示传统经济仍在探底徘徊,而以新兴产业和消费升级相关行业等为代表的新经济则增长良好,整体经济仍面临比较大的下行压力。受周期影响,CPI有抬头趋势,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创近四年来的新低,因此货币政策在面对水(经济基本面)与火(通胀可能抬头,人民币贬值)之间的难题,势必将趋于中性;松财政,中性货币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将面临的宏观背景。

二、外汇市场
鉴于美国加息趋势基本肯定,市场对人民币贬值预期则愈来愈强,以及在其他币种兑美元纷纷贬值之际,人民币仅次于实行固定汇率制的沙特里亚尔一直保持了稳定偏升状态,人民币存在估值偏高质疑。
8月11日,央行主动放开管制,按照市场价格来确定当日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当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一次性贬值近2%,次日跌幅缩小至1%。
对于本次外汇市场的主动贬值,我们的观点是市场短期面临风险释放,长期偏乐观,人民币作为全球第二大强势币种的基础地位不会改变,出现像东南亚拉美以及俄罗斯趋势性贬值导致资本大量外流之类的可能性比较小。
因为从经济基本面看,我国当前的各项宏观经济指标相对绝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均具备显着的比较优势;其次,我国外汇储备高达3.65万亿美元(截止2015年7月底,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再次,通胀率比较低,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均处在安全区间,具备坚信人民币不会大幅贬值的基础;最后,若短期出现羊群效应导致的汇率非理性大幅波动,由于我国外汇市场仍接受政府管制的比较多,人民银行在必要时有能力通过直接干预外汇市场来稳定市场汇率。
总体上看,目前美元世界第一,人民币世界第二的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

三、债券市场
基本看好未来债券走势,人民币贬值对债券的影响,也总体偏乐观。理由如下:1)在人民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从基本面上讲贬值可能导致资本外流,但是资本外流的前提若是缘于资产价格下行,实体经济总需求收缩,对应的是基本面收缩和市场避险情绪增加,则利率呈收敛趋势,会给债券走势带来交易性机会。2)从流动性上讲,资本外流,在稳定外汇之余,央行有降准或运用定向量化宽松补充流动性之动机,而后者对于资本市场的影响明显好于前者,因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增量资金主要还是来源于国内,国际资本参与额度比例不高。3)在房地产面临长周期下行趋势,工业产能面临调整压力,经济由资本密集向服务和技术密集转变过程中,经济对信贷的需求是下降的,而货币宽松虽有收敛预期,但整体仍偏宽松,因此,从供需的角度利好债市。

四、股票市场
人民币贬值对股市的影响短期扑朔迷离,长期利好。
首先,股市的涨跌很大程度建立在投资者预期的基础上,人民贬值已持续二天,若预期贬值会形成趋势(虽然,前面分析过可能性不大),则随着资本外流,股市成不了避险港,结果必然是资金用脚投票去选择其他避险品种。其次,股市刚刚经历踩踏式股灾,目前还整体处于政府救市阶段,运行十分脆弱,若投资者对汇率再形成踩踏预期,则无疑雪上加霜;再次,从公布的7月份经济数据看,内需再次走弱,投资全面下滑,消费稳中趋降,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同时CPI等价格指数上涨可能限制未来央行释放流动性的空间。
但是,从长远角度看,人民币主动贬值无疑释放了我国汇率一直“坚挺的”估值风险,同时有利于扩大出口,改善中国的对外贸易并拉动GDP增长,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 最后,国家队仍主导者A股市场的流动性,若外汇市场控制的当,波澜不惊,股市汇率泡沫的双层挤压带来了良性的资本运作坏境,这更加有利于后期慢牛的发展。
最后,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大类资产向股票市场转移的中长期逻辑并未被破坏,但短期内存在需要消化的利空因素,因此,维持震荡格局可能性比较大。

五、房地产市场
对于房地产,一般情况,人民币升值,人们的财富和可支配收入会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而增加,住宅作为一种高价消费品,会吸引大量财富增长的消费者,在供给短期内难以增加的情况下,需求增加会拉高房价,如前几年的大量热钱流入房地产。人民币若形成趋势性贬值的话,财富流动路径正好相反。当前在美元强势,美国经济向好的背景下,投资者可关注投资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些DDII基金,目前市场专门投资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的QDII有广发美国房地产指数、诺安全球收益不动产、嘉实全球房地产和鹏华美国房地产基金等。

六、信托市场
7月中旬,大盘开启了二次震荡探底之旅,信托公司证券投资类信托产品的发行也随着6月15日以来市场出现的剧烈波动,在7月份出现断崖式下跌。而其他各类型产品规模变化不明显,因此这导致了7月信托规模整体下降近50%。同时随着股市的下跌调整,投资者风险偏好普遍降低,短期内,已有一定数量资金锁定在1年期限附近的固定收益品种,甚至一些类固定收益类产品曾出现了一波“抢购热潮”。因此,在当前市场投资氛围相对保守,而政府主打财政政策的背景下,一些融资平台项目将增加且风险可控,投资者可适当通过增配一部分政信类产品以锁定中长期高收益。

七、资产配置建议:
短期股票市场反弹,但未必是中长期配置的时间窗口。三季度大类资产配置,一方面,固定收益品种尤其政府融资平台项目,比例继续维持,原因在于大类资产配置仍需继续锁定中长期的高利率,而且由于积极的财政政策,融资平台项目将增加且风险可控。对冲基金品种由于股指期货贴水收窄,仓位将显着回升,目前可逐渐增加配置比例。股票类资产仍可抓住未来一两个月反弹机会相应降低比例。

❿ 主力在低位吸够筹码后,是怎么拉升股价,是在高位挂单吗

很多老股民劝说年轻人远离股市,我赞同这个说法,甚至我觉得绝大多数业余投资者都应该远离股市,因为很多人并不具备投资股市的必要条件。

投资本是一个需要专业的工作,可是很多股民却把它玩成了赌博的游戏。一把梭哈全压上,就等第二天开盘了。十赌九输,最后必然是输光所有。

说经商是投资,很多人认可,可是说炒股是投资却被大多数人给否定了。这又是为什么?每个成功的人在讲述过往的时候,大多都是把失败的案例搁置不讲的,只是把自己的成功案例拿出来分享。当然这也是一种企业文化的建设!

投资也是如此,失败的案例除了股民自己知道之外,谁会有耐心去听别人的失败呢?所以,造成大多数股民亏损的直接原因不是外界的,而是自身的。

一、自己不够专业,然后也没有向专业的道路上去努力,总是想速成,或者走捷径。最后的结果就是天天满仓,生怕错过了每一次机会。

二、不会风控管理。一出手就满仓,完全不管大环境的好坏。如果是经商呢?你会不做市场调研就盲目投资开张吗?

三、轻易重仓一只股票。还拿经商做比较吧。你会在看好一个产品的时候,把全部资金都压上去进货吗?肯定不会。

因此,想要实现在金融市场投资赚钱的梦想,就要首先让自己专业起来,只能靠自己去努力学习,别人再好的经验也是别人的本事,你听明白了也不等于你就会操作了。

欢迎大家到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和想法,我们一起来交流探讨共同进步!

热点内容
用近似归算法 发布:2025-01-21 00:51:56 浏览:517
php显示数据库中图片 发布:2025-01-21 00:44:34 浏览:146
如何在服务器中找文件 发布:2025-01-21 00:38:50 浏览:911
Cmdpython命令 发布:2025-01-21 00:30:38 浏览:758
mac常用解压 发布:2025-01-21 00:01:47 浏览:692
linuxcpu使用 发布:2025-01-21 00:00:59 浏览:850
成套供应配电柜有哪些配置 发布:2025-01-21 00:00:52 浏览:121
GO编译器PDF 发布:2025-01-21 00:00:52 浏览:704
osu上传成绩 发布:2025-01-20 23:59:57 浏览:642
了解sql 发布:2025-01-20 23:58:39 浏览: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