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存储配置 » 苦味味觉实验中奎宁溶液如何配置

苦味味觉实验中奎宁溶液如何配置

发布时间: 2022-04-25 21:37:01

A. 要得甜加点盐的味觉原理是什么

做食物的时候,放点盐,有了盐的咸涩,甜味才会显得格外纯正可口。人的味觉有4种奇妙的规律——对比、相抵、相乘和变味。 据日本科学家试验:在15%蔗糖水中加入0.001%的奎宁,尝起来,会感到比原来更甜。这种相反相成的味觉现象叫做“对比”。俗话说“要想甜,加点盐”也是这个道理。在10%、25%或50%的蔗糖溶液中,分别添加相当于蔗糖量的1.5%、0.6%或0.25%的食盐,同样会更甜。应用这种方法制作甜咸点心、糖三角、元宵馅,别有风味,而且省糖。水里加了糖,甜,但如果想要甜味够香甜,不腻,可以在里面再加一点盐.只需少量,就可以把糖的甜味完全带出来,而且够清甜.煮糖水的时候必用这招.

反之同理,菜或汤里放得盐多,只会咸到辣嗓子,如果加少少糖在里面,得出的味道会更鲜美.。大概是说要合理搭配吧,不是说糖越多就越甜。

盐一直是甜品店里的必备品,水果摊的旁边也总是放着一桶用来浸泡水 果的淡盐水,难道在甜食里加点盐会更甜吗?事实确实如此。因为盐分子比糖分子小很多,所以盐更容易溶解在液体里, 还能使液体的渗透压加强,让人们感知液体味道的速度加快。所以,当人们 品尝加盐的甜食时,在盐分子的带动下,糖的甜味会更快地进入味觉器官。更关键的因素在于味觉的对比效应,这种效应是指一种味觉能增强另一 种味觉的现象。人类的机能相当复杂,味觉也很敏感,舌蕾先接触的物质和 后接触的物质会产生对比和变味的效果。若在糖中少加点盐,就会增加一些 甜度,这是舌蕾味觉神经对原来的糖和现在加盐的糖加以对比而表现出来的。 要注意的是,加的盐不可过多,不能超过5%,否则咸味就压过甜味了。

B. 酸甜苦咸分别在舌头的哪个部位最敏感是舌根是舌尖还是舌侧

答:味觉感受器是味蕾,主要分布在舌背,特别是舌尖和舌的周围。中医认为有世间有五味,而生理学研究认为有酸、甜、苦、咸四味,其他味觉都是由这四种混合而成。一般情况下舌尖对甜味最敏感,舌根对苦味最敏感,舌边对酸味最敏感,同时舌尖和舌边感受咸味很敏感。
味觉的知识
味觉是能溶解于水或唾液中的化学物质作用于舌面和口腔枯膜上的味蕾所引起的感觉。 味觉的感受器分布在舌表面、咽的后部及胯的味蕾。其中在舌上分布得特别多,每个味蕾都含有2--6个味觉细胞。
味分析器的皮层部位在额叶区。
味蕾主要分布于舌的背面,特别是舌尖部和舌的侧面。此外,也分布在会厌、咽后壁及前腥帆、软腊等处。儿童的味蕾较成年人分布的更广。老年人的 味蕾由于萎缩,其数量在减少。每一味蕾是由味觉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的。味觉细胞的末端有纤毛,叫味毛,从味蕾的中孔伸出。支配味蕾的感觉神经末梢包围在味 觉细胞的周围,将味觉细胞的兴奋传入中枢。味觉细胞兴奋的传导路线不完全一样,其中舌面的前2/3味觉的传导是经面神经到达脑干的。舌面的后1/3味觉是 经舌咽神经进入脑干的。
科学实验证明,味觉的敏感度往往受刺激物的温度的影响。一般说来,在20-30℃之间味觉的敏感度最高。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食品味道的品尝既不能温度太高,也不能温度太低,太高和太低都影响对食物味道的敏感度。除食物的温度外,味觉还受血液中化学成份变化的影响。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病人,由于氯化钠的排除量的增加,致使血液中钠离子含量减少,病人则主动选择含盐量较大的食物。可见,味觉的生理意义不仅仅在于营养方面,而且也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动态平衡有关。
一般认为,有四种基本味觉:酸、甜、成、苦。实验证明,用食盐、白糖、草酸和奎宁四种东西,按不同比例配合可得到不同的味道。人的舌的不同部 位,对各种味的敏感性是不同的。舌尖对酸、甜、苦都敏感,尤其对甜味最敏感,舌面侧缘部对酸味最敏感。成人舌面的中间部位不感受任何味觉刺激。
味觉和嗅觉的关系是很密切的,通常我们感到多种多样的味道的感觉,是由于味觉和嗅觉协同作用的结果。假如没有嗅觉的作用,茶、咖啡、奎宁等溶液的味道便没有什么区别了。又如感冒时,鼻子不通气,便降低了对食物的味觉感受性。
参考资料:
味觉感受器和味觉的特点
味觉的感受器是味蕾,主要分布在舌背部表面和知缘,口腔和咽部粘膜的表面也有散在的味蕾存在。儿童味蕾较成人为多,老年时因萎缩而逐渐减少。 每一味蕾由味觉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图9-24)。味觉细胞顶端有纤毛,称为味毛,由味蕾表面的 孔伸出,是味觉感受的关键部位。
舌表面不同部分对不同味刺激的敏感程度不一样。在人,一般是舌尖部对甜味道比较敏感,舌两侧对酸味比较敏感。舌两侧前部对咸味比较敏感,而 软腭和舌根部对苦味比较敏感。味觉的敏感度往往受食物或刺激物本身温度的影响。在20-30 ℃之间,味觉的敏感度最高。另外,味觉的辨别能力也受血液化学成分的影响,例如,动物实验中正常大鼠能辩出1:2000的氯化钠深夜,而切除上腺皮质的大 鼠,可能是由于血液中低Na+,可辨别出1:33000的氯化钠深夜,主动选饮这种含盐多的深夜。因此,味觉的功能不仅在于辨别不同的味道,而且与营养物的摄取和内环境恒定的调节也有关系。
人和动物 味觉系统可以感受和区分出多种味道;但很早以前就知道,众多的味道是由四种基本的味觉组合而成的,这就是甜、咸、酸和苦。不同物质的味道与它们的分子结构 的形式有关,便也有例外。通常NaCI能引起典型的咸味;甜味的引起与葡萄糖的主体结构有关;而奎宁和一些有毒植物的生物碱的结构能引起典型的苦味。有趣 的是,这4种基本味觉的换能或跨膜信号的转换机制并不一样,如咸和酸的刺激要通过特殊化学门控通道,甜味的引起要通过受体、G-蛋白和第二信使系统,而苦 味则由于物质结构不同而通过上述两种形式换能。和前面讲过的嗅觉刺激的编码过程类似,中枢可能通过来自传导四种基本味觉的专用神经通路上的神经信号和不同 组合来“认知”这些基本味觉的以外的多种味觉。
面神经的味觉通路是怎样走行的?
传导舌前2/3味觉的纤维:第一级感觉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面神经管中的膝状神经节内,其周围突先在面神经中行走,然后,进入面神经,出茎乳孔 以前分出鼓索支;鼓索支在颅底下方与舌神经(三叉神经下颌支的分支)结合,传导舌前2/3的味觉。其中枢突经中间神经进入脑桥后,终止于孤束核上部。孤束 核下部则接受舌咽神经传导的舌后1/3味觉。从孤束核发出的第二级感觉神经元的纤维至上、下涎腺核,从上、下涎腺核发出副交感神经纤维至涎腺,这是味觉引 起涎腺分泌的反射通路。意识性的味觉通路,则自孤束核发出的纤维交叉至对侧内侧丘系,上行至丘脑,然后交换一个神经元,终止于顶叶的中央后,回下部的岛盖 及其邻近区域。
人的胚胎大约在1个月的时候,咽底正中处就隆起一块好似三角形的东西。这表明:舌头已经开始出现了。
舌头主要由横纹肌和百粘膜组成,分为舌体和舌根两部分。舌体占舌前的2/3,舌根占舌后的1/3。有趣的是,一根舌头竟是由不同的部位发育而成的。所以舌根和舌体这两者的神经来路也不一样。舌体主要由三叉神经支配,舌根主要由舌咽神经支配。
人类学家说,古猿的舌头是平摆在嘴里的,有约14厘米长。由于直立,头抬了起来,舌根下降到咽腔,舌头变短到不足10厘米。整条舌头只有1/3被固定,2/3能自由活动,所以人舌就非常灵活自如。大体说来,舌有举、降、伸、缩、纵、展、卷。曲等多种功能。
舌的上面和两侧有许多突起,这叫乳头。乳头四周有味蕾,它是分辨甜咸酸苦的能手。
舌的表面还有丰富的触觉神经,要不,我们就无法在吃鱼时把小刺剔出来了。
舌对冷暖和痛的感觉也很灵敏。这些感觉都能影响味觉。
正常人的舌头是红色的,其上还有一层薄薄的白苔,如有特殊变化,可能是疾病的信号。
科学家发现人能感受鲜味的原因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3月18日 10:15 新华网
新华网伦敦3月17日电(记者王艳红) 除了酸、甜、苦、咸这四种味道,我们还能感受到鲜味,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人类能够享受鲜美味道的原因。
在亚洲,味精是很流行的调味品,它能增加食物的鲜味。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它是由日本科学家1908年在海带中找到的。谷氨酸钠是一种氨基酸--谷氨酸的钠盐,氨基酸能够组成蛋白质,而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氨基酸也被称为蛋 白质的“砖块”,它们是人体必需的物质。
在最新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一个美国研究小组发表了他们对于人类感受氨基酸味道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在人的味觉细胞表面存在着T1R1和T1R3两种蛋白质。作为氨基酸的受体,这两种蛋白质共同作用可以使人感受到20 种L氨基酸的味道,特别是谷氨酸的味道。
这两种氨基酸受体不能使人敏锐地品尝出D氨基酸的味道。L氨基酸与D氨基酸互为对映体,它们的空间结构如同人的左手和右手。而人体内的蛋白质都是由L氨基酸构成的,D氨基酸对人体没有用处。
科学家认为,正是由于长期进化才使人类拥有了品尝鲜味的能力,L氨基酸对人类不仅仅是一种享受,更是生存的必要,而D氨基酸不被人类的味觉“青睐”也是理所当然。

C. 喝酒味觉感觉甜还是苦是因人而异的吗

人对酒的味觉反应是有个体差异的,而且在没有糖和其它风味物质影响的时候仍然存在差异:在人体实验中,几乎所有的志愿者认为 10% 乙醇水溶液有苦味,约 30%的志愿者认为该溶液有甜味,志愿者尝出的 0.6% 到 1% 的蔗糖溶液的甜度与他们尝出的乙醇水溶液甜味高度相关;志愿者认为奎宁水溶液的味道和 10% 乙醇水溶液相似,在向奎宁水溶液添加蔗糖后他们认为该相似度上升;看起来,人认为乙醇的味道既苦又甜,历史研究发现的蔗糖与乙醇摄入量的关系至少有一部分关系到蔗糖和乙醇引起相似的味觉反应[1]。乙醇的甜味来自乙醇分子中的羟基。苦味味觉受体 TAS2R13 和 TAS2R38 相关的基因差异会影响人尝出的酒的苦味。用丙基硫氧嘧啶进行的实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测出人对苦味的敏感程度,认为丙基硫氧嘧啶比较不苦的人会认为所有的饮料都比较不苦[2]。

一些人可以后天克服对苦味的厌恶,另一些人对酒精饮料中的其它成分反感。酒可以溶解多种脂质和精油,允许在酒里使用调味剂,某些调味剂可以掩盖其苦味、强调其香甜。某些风味物质天然存在于酿酒的原材料中。啤酒和葡萄酒可以在发酵之前进行调味,白酒和国外的蒸馏酒可以在蒸馏之前、蒸馏过程中或蒸馏后调味。在世界各地,人们经常将一些酒装在橡木桶中放置数月到数年来获得额外的风味,一些品牌的高度酒在装瓶时加入水果、辣椒、当地的各种草药或泡上动物。如果你有这方面的爱好,可以自行尝试不一样的酒,也许可以找到适合你的品种。要注意乙醇对健康有害——即使摄入量非常低,其产生的些许好处也难以弥补其危害。

D. 0.12%硫酸奎宁溶液的配置方法

0.12%硫酸奎宁溶液配置方法:
在托盘天平上称取硫酸奎宁 0.12g,置 100ml 的水中,即可。

E. 为什么向糖水中加盐会更甜

人的味觉有4种奇妙的规律——对比、相抵、相乘和变味。
在糖水中加入极少量苦味的奎宁,人们可能认为甜味会减轻,其实恰好相反。据日本科学家试验:在15%蔗糖水中加入0.001%的奎宁,尝起来,会感到比原来更甜。这种相反相成的味觉现象叫做“对比”。俗话说“要想甜,加点盐”也是这个道理。在10%、25%或50%的蔗糖溶液中,分别添加相当于蔗糖量的1.5%、0.6%或0.25%的食盐,同样会更甜。应用这种方法制作甜咸点心、糖三角、元宵馅,别有风味,而且省糖。

F. 为什麽要想甜先加盐

人的味觉有4种奇妙的规律——对比、相抵、相乘和变味。

在糖水中加入极少量苦味的奎宁,人们可能认为甜味会减轻,其实恰好相反。据日本科学家试验:在15%蔗糖水中加入0.001%的奎宁,尝起来,会感到比原来更甜。这种相反相成的味觉现象叫做“对比”。俗话说“要想甜,加点盐”也是这个道理。在10%、25%或50%的蔗糖溶液中,分别添加相当于蔗糖量的1.5%、0.6%或0.25%的食盐,同样会更甜。应用这种方法制作甜咸点心、糖三角、元宵馅,别有风味,而且省糖。

味觉还有相互抵销的现象。吃肥肉蘸醋解腻,羊肉放醋去膻,味精可以缓解咸味和糠精的苦味,糖可以减轻苦味和酸味。在药剂配伍中,蔗糖是良好的矫味品,它可以减轻药物中不愉快的味道。水果所以有甜、酸甜、微酸和酸之分,取决于水果中的糖酸比值。

东北名肴小鸡炖蘑菇,吃起来格外鲜美,其中有味觉的“相乘”现象。因为鸡肉中含谷氨酸,磨菇含乌苷酸钠,两者混合,鲜味可增加几十倍。这种“相乘”现象使人得到启迪,60年代生产了一种特鲜味精,把乌苷酸钠(或肌苷酸钠)与谷氨酸钠(普通味精)混合,鲜味可增加40一160倍。有趣的是两种糖混合也能增加甜度。蔗糖甜味为1,葡萄糖是0.74,如果将27%的蔗糖与13%的葡萄糖混合,它的甜味竟与40%的蔗糖相似。

变味现象大致有3种。一是简单变味,喝了硫酸镁(泻盐,苦)再喝普通水感觉甜:喝了鲜汤再吃桔子则苦。海南岛引种了一种花生米大小、又黄又红的“神秘果”,吃后5分钟,再尝苦、涩、酸、咸等味,都成了甜味。果中含一种有变味功能的蛋自酶,吃上2微克,就可以使舌头变味保持3小时。二是习惯性变味,初次喝啤酒的人往往说它“像马尿”,喝过几次就习惯了,这是味觉的一种适应。三是复杂变味,单纯味觉只有甜、酸、苦、咸4种,其他千变万化的味道都是这4者的混合。以白酒为例,酒内香、甜、辣、苦、涩各味配比协调,就形成了特有的风味。

G. 奎宁水的味道

国内喝到的汤力水都是不含奎宁的,所以我认为像屈臣氏什么的汤力水根本就称不上是汤力水,和真正含有奎宁的汤力水味道差别很大。
含有奎宁的汤力水苦味是很重的,相反酸味很少,也不是很甜,但是喝起来很爽口。
屈臣氏的汤力水,不想吐槽了,根本就是雪碧的味道,没有灵魂。

H. 味觉是怎么形成的(七下科学)

我觉得肯定也是要看个人感觉的,毕竟每个人的口味都不同,适应能力也不同,电视新闻说印度有个老爷爷,简直是神人了,他们那里有种辣椒,正常人舔一口都会辣到流泪的,可是他可以每天吃很多,然后还把辣椒抹在眼皮上都没有问题哦~
还有我吃过苦的药,人是我自我保护功能的,我吃重要的时候超级超级的苦,医生要求必须要熬的头遍浓时喝。我每次都捏着鼻子,不呼吸,不想味道,但是身体本能反映就吐出来了~
1、味觉的概念与分类
编辑本段
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不同地域的人对味觉的分类不一样。
日本:酸、甜、苦、辣、咸
欧美:酸、甜、苦、辣、咸、金属味
印度:酸、甜、苦、辣、咸、涩味、淡味、不正常味
中国:酸、甜、苦、辣、咸、鲜、涩。
从味觉的生理角度分类,只有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他们是食物直接刺激味蕾产生的。
辣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黏膜、鼻腔黏膜、皮肤、和三叉神经而引起的一种痛觉。
涩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使蛋白质凝固时而产生的一种收敛感觉。
2、味觉的生理基础
编辑本段
A 味觉产生的过程
呈味物质刺激口腔内的味觉感受体,然后通过一个收集和传递信息的神经感觉系统传导到大脑的味觉中枢,最后通过大脑的综合神经中枢系统的分析,从而产生味觉。不同的味觉产生有不同的味觉感受体,味觉感受体与呈味物质之间的作用力也不相同。
B 味蕾
口腔内感受味觉的主要是味蕾,其次是自由神经末梢,婴儿有10000 个味蕾,成人几千个,味蕾数量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对成为物质的敏感性也降低。
味蕾大部分分布在舌头表面的乳状突起中,尤其是舌黏膜皱褶处的乳状突起中做密集。味蕾一般有40-150 个味觉细胞构成,大约10-14 天更换依次,味觉细胞表面有许多味觉感受分子,不同物质能与不同的味觉感受分子结合而呈现不同的味道。
一般人的舌尖和边缘对咸味比较敏感,舌的前部对甜味比较敏感,舌靠腮的两侧对酸味比较敏感,而舌根对苦、辣味比较敏感。人的味觉从呈味物质刺激到感受到滋味仅需1.5-4.0s,比视觉13-45s,听觉1.27-21.5s,触觉2.4-8.9s 都快。
3、味的阈值
编辑本段
在四种基本味觉中,人对咸味的感觉最快,对苦味的感觉最慢,但就人对味觉的敏感性来讲,苦味比其他味觉都敏感,更容易被觉察。
阈值:感受到某中成为物质的味觉所需要的该物质的最低浓度。常温下蔗糖(甜)为0.1%,氯化钠(咸)0.05%,柠檬酸(酸)0.0025%,硫酸奎宁(苦)0.0001%。
根据阈值的测定方法的不同,又可将阈值分为:
绝对阈值:指人从感觉某中物质的味觉从无到有的刺激量。
差别阈值:指人感觉某中物质的味觉有显着差别的 刺激量的差值。
最终阈值:指人感觉某中物质的刺激不随刺激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刺激量。
4、影响味觉产生的因素
编辑本段
①物质的结构:
糖类—甜味,酸类—酸味,盐类—咸味,生物碱—苦味。
②物质的水溶性:
成为物质必须有一定的水溶性才可能有一定的味感,完全不溶于水的物质是无味的,溶解度小于阈值的物质也是无味的。水溶性越高,味觉产生的越快,消失的也越快,一般呈现酸味、甜味、咸味的物质有较大的水溶性,而呈现苦味的物质的水溶性一般。
③温度:
一般随温度的升高,味觉加强,最适宜的味觉产生的温度是10-40℃,尤其是30℃最敏感,大于或小于此温度都将边得迟钝。温度对成为物质的阈值也有明显的影响。
25℃:蔗糖0.1%,食盐0.05%,柠檬酸0.0025%,硫
酸奎宁0.0001%
0℃:蔗糖0.4%,食盐0.25%,柠檬酸0.003%,硫酸奎宁0.0003%。
④味觉的感受部位
⑤味的相互作用
两种相同或不同的成为物质进入口腔时,会使二者上午呈味味觉都有所改变的现象,称为味觉的相互作用。
A 味的对比现象: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呈味物质,适当调配,可使某中呈味物质的味觉更加突出的现象。如在10%的蔗糖中添加0.15%氯化钠,会使蔗糖的甜味更加突出,在醋酸心中添加一定量的氯化钠可以使酸味更加突出,在味精中添加氯化钠会使鲜味更加突出。
B 味的相乘作用:
指两种具有相同味感的物质进入口腔时,其味觉强度超过两者单独使用的味觉强度之和,又称为味的协同效应。甘草铵本身的甜度是蔗糖的50 倍,但与蔗糖共同使用时末期甜度可达到蔗糖的100 倍。味精与核苷酸(I+G)。
C 味的消杀作用:
指一种呈味物质能够减弱另外一种呈味物质味觉强度的现象,又称为味的拮抗作用。如蔗糖与硫酸奎宁之间的相互作用。
D 味的变调作用:
指两种呈味物质相互影响而 2 导致其味感发生改变的现象。刚吃过苦味的东西,喝一口水就觉得水是甜的。刷过牙后吃酸的东西就有苦味产生。
E 味的疲劳作用:
当长期受到某中呈味物质的刺激后,就感觉刺激量或刺激强度减小的现象。

I. 怎样可以刺激味觉拜托各位了 3Q

味觉 1、味觉的概念与分类 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不同地域的人对味觉的分类不一样。 日本:酸、甜、苦、辣、咸 欧美:酸、甜、苦、辣、咸、金属味、钙味(未确定) 印度:酸、甜、苦、辣、咸、涩味、淡味、不正常味 中国:酸、甜、苦、辣、咸、鲜、涩。 从味觉的生理角度分类,只有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他们是食物直接刺激味蕾产生的。 辣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黏膜、鼻腔黏膜、皮肤、和三叉神经而引起的一种痛觉。 涩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使蛋白质凝固时而产生的一种收敛感觉。 2、味觉的生理基础 A 味觉产生的过程 呈味物质刺激口腔内的味觉感受体,然后通过一个收集和传递信息的神经感觉系统传导到大脑的味觉中枢,最后通过大脑的综合神经中枢系统的分析,从而产生味觉。不同的味觉产生有不同的味觉感受体,味觉感受体与呈味物质之间的作用力也不相同。 B 味蕾 口腔内感受味觉的主要是味蕾,其次是自由神经末梢,婴儿有10000 个味蕾,成人几千个,味蕾数量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对成为物质的敏感性也降低。 答案补充 味蕾大部分分布在舌头表面的乳状突起中,尤其是舌黏膜皱褶处的乳状突起中做密集。味蕾一般有40-150 个味觉细胞构成,大约10-14 天更换依次,味觉细胞表面有许多味觉感受分子,不同物质能与不同的味觉感受分子结合而呈现不同的味道。 一般人的舌尖和边缘对咸味比较敏感,舌的前部对甜味比较敏感,舌靠腮的两侧对酸味比较敏感,而舌根对苦、辣味比较敏感。人的味觉从呈味物质刺激到感受到滋味仅需1.5-4.0s,比视觉13-45s,听觉1.27-21.5s,触觉2.4-8.9s 都 快。 3 味的阈值 在四种基本味觉中,人对咸味的感觉最快,对苦味的感觉最慢,但就人对味觉的敏感性来讲,苦味比其他味觉都敏感,更容易被觉察。 答案补充 阈值:感受到某中成为物质的味觉所需要的该物质的最低浓度。常温下蔗糖(甜)为0.1%,氯化钠(咸)0.05%,柠檬酸(酸)0.0025%,硫酸奎宁(苦)0.0001%。 根据阈值的测定方法的不同,又可将阈值分为: 绝对阈值:指人从感觉某中物质的味觉从无到有的刺激量。 差别阈值:指人感觉某中物质的味觉有显着差别的 刺激量的差值。 最终阈值:指人感觉某中物质的刺激不随刺激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刺激量。 4 影响味觉产生的因素 ①物质的结构: 糖类—甜味,酸类—酸味,盐类—咸味,生物碱—苦味。 答案补充 ②物质的水溶性: 成为物质必须有一定的水溶性才可能有一定的味感,完全不溶于水的物质是无味的,溶解度小于阈值的物质也是无味的。水溶性越高,味觉产生的越快,消失的也越快,一般呈现酸味、甜味、咸味的物质有较大的水溶性,而呈现苦味的物质的水溶性一般。 ③温度: 一般随温度的升高,味觉加强,最适宜的味觉产生的温度是10-40℃,尤其是30℃最敏感,大于或小于此温度都将边得迟钝。温度对成为物质的阈值也有明显的影响。 25℃:蔗糖0.1%,食盐0.05%,柠檬酸0.0025%,硫酸奎宁0.0001% 0℃:蔗糖0.4%,食盐0.25%,柠檬酸0.003%,硫酸奎宁0.0003%。 答案补充 ④味觉的感受部位 ⑤味的相互作用 两种相同或不同的成为物质进入口腔时,会使二者上午呈味味觉都有所改变的现象,称为味觉的相互作用。 A 味的对比现象: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呈味物质,适当调配,可使某中呈味物质的味觉更加突出的现象。如在10%的蔗糖中添加0.15%氯化钠,会使蔗糖的甜味更加突出,在醋酸心中添加一定量的氯化钠可以使酸味更加突出,在味精中添加氯化钠会使鲜味更加突出。 B 味的相乘作用: 指两种具有相同味感的物质进入口腔时,其味觉强度超过两者单独使用的味觉强度之和,又称为味的协同效应。甘草铵本身的甜度是蔗糖的50 倍,但与蔗糖共同使用时末期甜度可达到蔗糖的100 倍。味精与核苷酸(I+G)。 C 味的消杀作用: 指一种呈味物质能够减弱另外一种呈味物质味觉强度的现象,又称为味的拮抗作用。如蔗糖与硫酸奎宁之间的相互作用。 答案补充 D 味的变调作用: 指两种呈味物质相互影响而 2 导致其味感发生改变的现象。刚吃过苦味的东西,喝一口水就觉得水是甜的。刷过牙后吃酸的东西就有苦味产生。 E 味的疲劳作用: 当长期受到某中呈味物质的刺激后,就感觉刺激量或刺激强度减小的现象。 味觉传导 舌前2/3味觉感受器所接受的刺激,经面神经之鼓索传递;舌后1/3的味觉由舌咽神经传递;舌后1/3的中部和软腭,咽和会厌味觉感受器所接受的刺激由迷走神经传递.味觉经面神经,舌神经和迷走神经的轴突进入脑干后终于孤束核,更换神经元,再经丘脑到达岛盖部的味觉区.

J. 怎样可以刺激味觉

味觉
1、味觉的概念与分类
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不同地域的人对味觉的分类不一样。
日本:酸、甜、苦、辣、咸
欧美:酸、甜、苦、辣、咸、金属味、钙味(未确定)
印度:酸、甜、苦、辣、咸、涩味、淡味、不正常味
中国:酸、甜、苦、辣、咸、鲜、涩。
从味觉的生理角度分类,只有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他们是食物直接刺激味蕾产生的。
辣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黏膜、鼻腔黏膜、皮肤、和三叉神经而引起的一种痛觉。
涩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使蛋白质凝固时而产生的一种收敛感觉。
2、味觉的生理基础
A 味觉产生的过程
呈味物质刺激口腔内的味觉感受体,然后通过一个收集和传递信息的神经感觉系统传导到大脑的味觉中枢,最后通过大脑的综合神经中枢系统的分析,从而产生味觉。不同的味觉产生有不同的味觉感受体,味觉感受体与呈味物质之间的作用力也不相同。
B 味蕾
口腔内感受味觉的主要是味蕾,其次是自由神经末梢,婴儿有10000 个味蕾,成人几千个,味蕾数量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对成为物质的敏感性也降低。答案补充 味蕾大部分分布在舌头表面的乳状突起中,尤其是舌黏膜皱褶处的乳状突起中做密集。味蕾一般有40-150 个味觉细胞构成,大约10-14 天更换依次,味觉细胞表面有许多味觉感受分子,不同物质能与不同的味觉感受分子结合而呈现不同的味道。
一般人的舌尖和边缘对咸味比较敏感,舌的前部对甜味比较敏感,舌靠腮的两侧对酸味比较敏感,而舌根对苦、辣味比较敏感。人的味觉从呈味物质刺激到感受到滋味仅需1.5-4.0s,比视觉13-45s,听觉1.27-21.5s,触觉2.4-8.9s 都
快。
3 味的阈值
在四种基本味觉中,人对咸味的感觉最快,对苦味的感觉最慢,但就人对味觉的敏感性来讲,苦味比其他味觉都敏感,更容易被觉察。答案补充 阈值:感受到某中成为物质的味觉所需要的该物质的最低浓度。常温下蔗糖(甜)为0.1%,氯化钠(咸)0.05%,柠檬酸(酸)0.0025%,硫酸奎宁(苦)0.0001%。
根据阈值的测定方法的不同,又可将阈值分为:
绝对阈值:指人从感觉某中物质的味觉从无到有的刺激量。
差别阈值:指人感觉某中物质的味觉有显着差别的 刺激量的差值。
最终阈值:指人感觉某中物质的刺激不随刺激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刺激量。
4 影响味觉产生的因素
①物质的结构:
糖类—甜味,酸类—酸味,盐类—咸味,生物碱—苦味。答案补充 ②物质的水溶性:
成为物质必须有一定的水溶性才可能有一定的味感,完全不溶于水的物质是无味的,溶解度小于阈值的物质也是无味的。水溶性越高,味觉产生的越快,消失的也越快,一般呈现酸味、甜味、咸味的物质有较大的水溶性,而呈现苦味的物质的水溶性一般。
③温度:
一般随温度的升高,味觉加强,最适宜的味觉产生的温度是10-40℃,尤其是30℃最敏感,大于或小于此温度都将边得迟钝。温度对成为物质的阈值也有明显的影响。
25℃:蔗糖0.1%,食盐0.05%,柠檬酸0.0025%,硫酸奎宁0.0001%
0℃:蔗糖0.4%,食盐0.25%,柠檬酸0.003%,硫酸奎宁0.0003%。答案补充 ④味觉的感受部位
⑤味的相互作用
两种相同或不同的成为物质进入口腔时,会使二者上午呈味味觉都有所改变的现象,称为味觉的相互作用。
A 味的对比现象: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呈味物质,适当调配,可使某中呈味物质的味觉更加突出的现象。如在10%的蔗糖中添加0.15%氯化钠,会使蔗糖的甜味更加突出,在醋酸心中添加一定量的氯化钠可以使酸味更加突出,在味精中添加氯化钠会使鲜味更加突出。
B 味的相乘作用:
指两种具有相同味感的物质进入口腔时,其味觉强度超过两者单独使用的味觉强度之和,又称为味的协同效应。甘草铵本身的甜度是蔗糖的50 倍,但与蔗糖共同使用时末期甜度可达到蔗糖的100 倍。味精与核苷酸(I+G)。
C 味的消杀作用:
指一种呈味物质能够减弱另外一种呈味物质味觉强度的现象,又称为味的拮抗作用。如蔗糖与硫酸奎宁之间的相互作用。答案补充 D 味的变调作用:
指两种呈味物质相互影响而 2 导致其味感发生改变的现象。刚吃过苦味的东西,喝一口水就觉得水是甜的。刷过牙后吃酸的东西就有苦味产生。
E 味的疲劳作用:
当长期受到某中呈味物质的刺激后,就感觉刺激量或刺激强度减小的现象。
味觉传导
舌前2/3味觉感受器所接受的刺激,经面神经之鼓索传递;舌后1/3的味觉由舌咽神经传递;舌后1/3的中部和软腭,咽和会厌味觉感受器所接受的刺激由迷走神经传递.味觉经面神经,舌神经和迷走神经的轴突进入脑干后终于孤束核,更换神经元,再经丘脑到达岛盖部的味觉区.

热点内容
armlinux命令 发布:2025-01-23 00:01:08 浏览:134
战地4亚洲服务器为什么被攻击 发布:2025-01-22 23:45:42 浏览:668
javascript反编译 发布:2025-01-22 23:37:57 浏览:430
夏天来了你的巴氏奶存储对吗 发布:2025-01-22 23:37:56 浏览:203
求最大值c语言 发布:2025-01-22 23:22:35 浏览:248
一键清理系统脚本 发布:2025-01-22 23:21:10 浏览:59
防疫宣传脚本 发布:2025-01-22 23:21:05 浏览:632
编译程序编译后是什么语言 发布:2025-01-22 23:20:08 浏览:368
电脑文件夹设密码 发布:2025-01-22 23:17:21 浏览:7
anyconnect服务器地址2018 发布:2025-01-22 23:05:56 浏览: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