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性能
❶ 存储器的性能指标是什么
兆G t
❷ 如何优化RAID控制器提升存储性能
许多参数都与缓存和缓存利用率,以及众所周知的RAID
关于RAID级别与性能有关的文章已经很多,这里就不再重复了,主要谈一下RAID的调优,如果你想通过配置RAID优化存储性能,不管是安装在PC服务器上的RAID控制器,还是高端企业级存储阵列,阅读本文之后,你将有清晰的方向。
首先我们来看看RAID控制器的种类,目前我们常见的有以下三种:
1、企业级“Active/Active”:这种控制器允许你从任何主机向任何LUN写入数据,不会造成性能下降,它通常具备很大的镜像缓存(一般会超过32GB),这种控制器支持热插播硬盘,正常运行时间很长,现在与控制器通信一般是走光纤通道(FC)或以太网光纤通道(FCoE)。
2、中端“主动/被动”:这种控制器对于每个LUN来说都有两个侧面,一个主动侧面,它是主要路径,一个被动侧面,用于故障转移,你通常需要在主要和故障转移侧之间分割LUN,平均划分你的系统,缓存可以在控制器上镜像,但这种控制器的弹性没有企业级控制器好。
3、RAID主机卡:这种卡插入到PCIe插槽,通过SAS或SATA数据线连接到硬盘,它没有独立的处理器,而企业级和中端控制器都有,它们支持的硬盘数量也没有前两种控制器多,此外,要想故障转移到另一个控制器也是不可能的,你系统的弹性完全取决于你的PCIe插槽和控制器卡。
RAID缓存调整和配置
可以从三个方面调整RAID缓存:
调整缓存,读优先,写在后。
调整缓存块大小。
调整缓存镜像(对于中端控制器来说特别重要)。
读优先,写在后:你可能会认为这样调整后不会产生实质性效果,但事实证明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如果读优先,它会认为数据是连续的,这样可以为数据分配连续的地址空间,RAID控制器不知道文件系统或数据的拓扑结构,它只知道连续块地址。如果你的文件系统分配单元小于RAID条带尺寸,如果同时有多个文件写入,这些文件将会在这些RAID条带上变成碎片。
例如,如果文件系统分配尺寸是64KB,RAID 5
8+1条带大小是512KB,同时有多个文件写入,RAID控制器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读取你请求的数据,在这里是64KB,也可能是另一个64KB,如果你连续读,直到读完整个条带,这就是读优先,另一方面,如果你只读一个64KB的块,条带中剩余部分的数据来自其它文件,那么读优先只有害处,只有RAID条带大小和文件系统分配单元相匹配时,实施读优先才会获得很好的性能。
写在后:将块读入缓存以便写入内容,当数据命中缓存时向写入程序发送一个响应,这里的关键是数据在RAID条带上必须是对齐的,如果没有对齐,RAID必须完成“读-修改-写入”(读入条带数据,修改成新数据,再写入条带),这样的后果是开销大,延迟严重,RAID缓存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隐藏写入磁盘的延迟,当数据命中缓存时接收确认。调整写在后通常需要针对读优先指定需要分配多少缓存空间,此外还需要指定可读或写的最小缓存块大小。
调整RAID缓存块大小
缓存块大小是可以读入缓存的最小数据量,例如,在一块磁盘上的一个RAID分配单元可能是32KB,你可能会认为该磁盘的所有I/O单元都是32KB,但如果缓存块大小是4KB,那对该磁盘的最小读或写大小应该是4KB,而不是32KB,它是今天磁盘扇区大小的8倍,如果你的文件系统分配单元很大,你的写入请求也很大,但缓存块大小很小,就可能会降低RAID的性能。
我所见过的大多数RAID控制器都是这样,缓存块越小速度越慢,因为它们没有足够的处理器能力管理所有的块,也许等下一代控制器上市会改变这一现状(因为处理性能将会提升)。只有在RAID分配单元中数据处于非对齐状态时,缓存块小一点更好。
想象一下以小的请求写,大的请求读,文件系统分配单元和条带大小匹配时会是什么状况,发生多个连续写操作时,文件系统不会产生严重的碎片,并且读优先将会起作用,如果读比写更大,读优先也有帮助,所有RAID控制器会认为读是连续的,因此在调整读操作时,你需要知道读和写请求大小,并确定同一时间有多少文件写入,如果同一时间只有一个文件写入,数据将很可能是连续分配的,直到文件系统产生碎片,读优先将会带来很大的好处。
另一方面,如果有多个文件写入,并且写入大小和文件系统分配单元比条带尺寸小,这时读优先的作用就很小,甚至毫无作用。归结起来就是:读优先适用于写和分配单元相等,或者当有多个文件写入时,大于RAID的条带尺寸。
调整缓存镜像
在许多中端RAID产品中,写缓存镜像是一个常见的功能,所有写入内容全部镜像到RAID控制器中,控制器处理I/O请求,将其写入控制器的另一半缓存中,如果数据在条带上是完全对齐的,有些厂商在控制器上使用一些技术绕过缓存写入请求,但在普通环境中是具有写缓存镜像的,每一次写操作都要写入到缓存,在向I/O请求发出确认前再写入到另一个缓存,写缓存镜像因此通常会降低性能,因为写入其它缓存存在延迟,并会占用一定的带宽,每个缓存必须镜像到其它缓存,因此缓存空间利用率会下降一半。
如果厂商提供了读或写缓存调整参数,可以根据负载和可靠性考虑进行微调。我经常听到的一个问题是用户到底应不应该使用写缓存镜像,这要根据你对数据可靠性的需要而定。假设你正在写一个文件,将数据写入一个没有写缓存镜像系统的缓存,如果这个时候整个控制器出现故障(从缓存到磁盘),你的应用程序会被告知写入成功,但数据却没有来得及写入磁盘。虽然这种事故发生的几率非常小,但仍然是可能发生的,我就有幸见过一次。
如果你对同一个文件再执行一个写入操作,你可能会遭遇I/O错误,大多数RAID这个时候会意识到它们不能从缓存写入到磁盘,因此会暴露错误,有的RAID控制器会故障转移到可以工作的一侧,你的操作得以成功完成,但实际上已经有一个文件已经丢失了,但你的应用程序却不知道,如果文件少写入了内容,这可能会引发后续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也是为什么写缓存镜像默认启用的原因。调整写缓存镜像需要指定为写入操作保留多少缓存空间,写缓存镜像开关应该开启,如果控制器损坏,想要找出损坏的数据或缺少的数据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实只要掌握一点RAID控制器的常识,调整它就不难了。我们需要记住的是,如果同时有多个文件写入,文件系统分配单元很小时,读优先是没有用的,最糟糕的一个例子就是Windows上的NTFS。
❸ 如何提升存储使用的效率与性能
需要用索引来解决,索引的创建规则如下:\r\n1、表的主键、外键必须有索引;\r\n2、数据量超过300的表应该有索引;\r\n3、经常与其他表进行连接的表,在连接字段上应该建立索引;\r\n4、经常出现在Where子句中的字段,特别是大表的字段,应该建立索引;\r\n5、索引应该建在选择性高的字段上;\r\n6、索引应该建在小字段上,对于大的文本字段甚至超长字段,不要建索引;\r\n7、复合索引的建立需要进行仔细分析;尽量考虑用单字段索引代替:\r\nA、正确选择复合索引中的主列字段,一般是选择性较好的字段;\r\nB、复合索引的几个字段是否经常同时以AND方式出现在Where子句中?单字段查询是否极少甚至没有?如果是,则可以建立复合索引;否则考虑单字段索引;\r\nC、如果复合索引中包含的字段经常单独出现在Where子句中,则分解为多个单字段索引;\r\nD、如果复合索引所包含的字段超过3个,那么仔细考虑其必要性,考虑减少复合的字段;\r\nE、如果既有单字段索引,又有这几个字段上的复合索引,一般可以删除复合索引;\r\n8、频繁进行数据操作的表,不要建立太多的索引;\r\n9、删除无用的索引,避免对执行计划造成负面影响;\r\n以上是一些普遍的建立索引时的判断依据。一言以蔽之,索引的建立必须慎重,对每个索引的必要性都应该经过仔细分析,要有建立的依据。因为太多的索引与不充分、不正确的索引对性能都毫无益处:在表上建立的每个索引都会增加存储开销,索引对于插入、删除、更新操作也会增加处理上的开销。另外,过多的复合索引,在有单字段索引的情况下,一般都是没有存在价值的;相反,还会降低数据增加删除时的性能,特别是对频繁更新的表来说,负面影响更大。
❹ 如何评估应用的存储性能需求
DPACK是戴尔为客户提供的免费增值工具,专门收集主机端性能信息,以此协助存储解决方案的规划和选型。所收集的数据会生成专业报告(涵盖多种不同语言),客户可以更好了解自己的环境,基于报告做出最佳的业务决策。
1.原有配置测试(精算时间17小时)
首先在用户现有的环境中运行DPACK。通过对抓取的DPACK报告进行分析,发现系统的IOPS需求最高达到15000,而当前的P2000存储(12*600GB 15K)远不能满足应用对IO的需求,所以决定用SC4020全闪寸阵列来进行相关的测试。
❺ 主存储器性能的主要参数有哪些
主存储器的技术指标</B>
主存储器的性能指标主要是存储容量、存取时间、存储周期和存储器带宽。
字存储单元即存放一个机器字的存储单元,相应的地址称为字地址。一个机器字可以包含数个字节,
所以一个存储单元也可包含数个能够单独编址的字节地址。
下面列出主存储器的主要几项技术指标:
主存储器的主要几项技术指标
指标 含义 表现 单位
存储容量 在一个存储器中可以容纳的存储单元总数 存储空间的大小 字数,字节数
存取时间 启动到完成一次存储器操作所经历的时间 主存的速度 ns
存储周期 连续启动两次操作所需间隔的最小时间 主存的速度 ns
存储器带宽 单位时间里存储器所存取的信息量, 数据传输速率技术指标 位/秒,字节/秒
主存储器的性能指标主要是存储容量、存取时间和存储周期。
存放一个机器字的存储单元,通常称为字存储单元,相应的单元地址叫字地址。而存放一个字节的单元,称为字节存储单元,相应的地址称为字节地址。如果计算机中可编址的最小单位是字存储单元,则该计算机称为按字编址的计算机。如果计算机中可编址的最小单位是字节,则该计算机称为按字节编址的计算机。一个机器字可以包含数个字节,所以一个存储单元也可以包含数个能够单独编址的字节地址。例如,PDP-11系列计算机,一个16位二进制的字存储单元可存放两个字节,可以按字地址寻址,也可以按字节地址寻址。当用字节地址寻址时,16位的存储单元占两个字节地址。
在一个存储器中容纳的存储单元总数通常称为该存储器的存储容量。存储容量用字数或字节数(B)来表示,如64K字,512KB,10MB。外存中为了表示更大的存储容量,采用MB,GB,TB等单位。其中1KB=2B,1MB=2B,1GB=2B,1TB=2B。B表示字节,一个字节定义为8个二进制位,所以计算机中一个字的字长通常为8的倍数。存储容量这一概念反映了存储空间的大小。
存储时间有称存储器访问时间,是指从启动一次存储器操作到完成该操作所经历的时间。具体讲,从一次读操作命令发出到该操作完成,将数据读入数据缓冲寄存器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即为存储器存取时间。
存储周期是指连续启动两次独立的存储器操作(如连续两次读操作)所需间隔的最小时间。通常,存储周期略大于存储时间,其时间单位为ns
❻ 有人说手机的存储性能才是反应速度的关键。
手机的反应速度,快慢和CPU有很大的关系,现在主流的CPU都是高通的,嗯,高通一家,处于垄断的地位,除了高通的CPU,就数苹果的CPU了,谁苹果的CPU只能用于自己的手机,低端的手机就是联发科的了,这就是国产的,嗯,那个华为的,华为的麒麟处理器,但是华为的麒麟处理器有好多都和高通脱不开关系
❼ 如何进行存储系统的性能测试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明确准备将测试结果精确到什么程度:
只是获得一个初步的结果;
分析未来的发展动向;
准备搜集尽可能多的数据;
进行存储性能分析不仅仅是收集数据那么简单。采集数据只是一方面,另外,需要分析数据。可以用现有的SRM(存储资源管理)工具来采集数据。如果没有这种系统,可以雇用顾问公司来解决这个问题(顾问公司还可以同时进行数据分析)。
几个SRM系统能够工作,比如SUN公司的StorEdge Suite,IBM公司也集成了Trellisoft SRM系统,这两个系统都能在开源环境中工作。然而,这些系统都有至少5个许可证书,如果要在自己的系统中采用它们,就需要获得相应许可。
如果只想测试系统性能,不需要执行整个SRM系统,最好的选择是获得外部的帮助(比如雇用顾问公司)。
如果打算采用别的软件来完成采集数据的工作,那么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执行软件前,需要配置好对应的管理框架
软件不一定支持所有的操作环境(Windows, Linux, Solaris, Aix)
软件不支持数据库
测试代理性能时需要重启已经安装过的服务器
除了少数几个操作系统,软件代理大部分情况下无法进行远程操作(设想一下,可能需要手动安装上百个代理软件)
❽ 存储性能和空间利用率哪个重要
最大限度地挖掘存储系统的性能潜力是用户永远的追求,但是,面对众多性能优化技术,还必须考虑到底是性能重要还是空间利用率重要。
在当前经济形势低迷的大背景下,挖掘现有存储系统的性能潜力成为用户的必然选择,不过追求性能只是一个方面。
看到的现象是大多数存储系统的空间利用率还不到50%,而且存储控制器的处理能力也只用到一小部分,这些都是让用户不可接受的事实。
在数据中心应用领域,通过服务器整合以及虚拟化技术,物理服务器的资源已经被最大化的利用起来,与此相反的是,存储效率低下的问题却成为用户的痛点。
若要实现服务器虚拟化的高效率,存储系统就必须跟得上,这是一个必要的前提,因此服务器虚拟化应用推动着存储技术向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在虚拟化环境中,当前端服务器数量不断增加,后端存储阵列的不足便暴露出来,尤其表现在缺乏细粒度的分配和调动空间资源的能力方面。
因此,如果用户希望对数据中心进行高度整合,那么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和高效的存储技术二者缺一不可。
存储效率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实现最佳的存储效率意味着要在有效存储空间以及可用处理资源两方面都有出色表现,通常也是各产品之间相互竞争的重点。
StorageIO高级分析师GregSchulz说,“为了达到应用所需的IOPS能力,有些存储系统被设计得很大,通过大量磁盘的并发来提升IOPS,可是空间利用率却非常低,反之,追求空间利用率的最大化往往需要借助存储精简技术,比如压缩和重复数据删除等等,但是这些功能会对系统性能带来负面的影响“。
因此,达成高效的存储就需要在容量和性能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根据应用需求的不同,对容量、处理能力、性能以及成本进行控制和优化。
保证存储效率有哪些基本条件优化存储系统的性能,本质上就是要尽可能地提高存储处理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尽量消除系统的瓶颈或阻塞。
随着处理资源利用率的增加,剩余的处理资源以及响应额外处理请求的能力相应的就会降低。
而且如果缓冲区太小,那么系统达到性能上限(瓶颈)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平均处理资源利用率在50%的磁盘阵列不太可能触及性能上限(瓶颈),而对于一个利用率达到80%的系统来说,这个可能性就要大得多。
高效存储技术及其对性能、容量和成本的影响由存储厂商或第三方公司提供的内嵌在存储系统内部或在外部附加的运行报告、监控以及存储分析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它们可以帮助用户更好的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避免系统过度(过高)配置,并减少很多后期维护工作。
尤其是当用户需要优化性能或者按需增加处理资源时,这些组件的作用就会体现的非常明显。
对此,StorageIO高级分析师GregSchulz评价道:“无论是性能问题还是容量问题,好好利用存储厂商或第三方公司提供的工具都是十分重要的。
”这些工具不仅能够帮助用户定位性能的问题,更重要的方面在于它们可以帮助用户选择出最恰当的解决方案。
衡量一套存储系统的性能并不能依赖某个单一指标,而要考虑多种组合因素,它们每一项都对应用程序访问数据的速度有所影响。
其中,IOPS、吞吐带宽和访问延迟这三项指标是最关键的。
不过,指标数据究竟是好是坏还要考虑应用环境的差异,包括工作负载的类型(随机请求或者顺序请求)、数据块的大小、交易类型(读或是写),以及其他相关的能够影响性能的因素都依赖于应用程序本身的特点。
比方说,如果是流媒体视频应用,那么大文件快速顺序读性能和大数据块是最重要的;
而如果是虚拟化应用环境,那么随机读性能通常是最主要的考察指标。
下面的部分,将纵览那些可以优化性能并且提高存储资源利用率的技术,这里没有独门秘籍,因为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通过堆砌磁盘数量来提高性能磁盘驱动器是一种机械装置,读写磁头通过在高速旋转盘片的内道和外道之间往复移动来寻找并读写数据。
即使是转速最快的15000转磁盘,其磁头机械臂的重定位时间延迟都会有数毫秒之多,因此每个磁盘的IOPS值最多只有几百个,吞吐带宽则局限在100MB/秒以内。
通过将数据分布在多个磁盘上,然后对多个磁盘同步进行读写访问是一种常见的扩展性能的方法。
通过增加磁盘的个数,系统整体的IOPS和带宽值也会等比例提升。
加之,有些存储厂商还提供shortstr好ing这样的可以缩短磁头机械臂移动距离的技术。
此类技术可以将数据集中放置在磁盘盘片的外道区域,结果是磁头移动的距离大大缩短,对数据访问的性能具有十分明显的提升作用。
可是,当通过利用大量的磁盘并发以及short-str好ing磁头短距离移动技术达成既定的性能目标之后,会发现其代价是非常高昂的,此外,由于仅仅使用了盘片的外道空间,所以存储的空间利用率会非常差。
早在SSD固态盘技术出现之前,利用大量的磁盘并发以及short-str好ing磁头短距离移动技术来满足应用的性能要求是最普遍的办法,即使在今天,这种方案依然被大量使用,原因是SSD固态盘的成本太高,所以用户依然青睐磁盘而不是SSD。
NatApp技术和战略总监MikeRiley就说:“对于顺序访问大数据块和大文件这样的应用,使用磁盘通常性价比更高。
”RAID及wide-striping技术对效率的影响很多用户容易忽视一点,即RAID和RAID级别其实都会对性能和容量产生影响。
通过改变RAID级别来提升存储性能或者空间的利用率是一种很现实的选择。
校验盘的数量、条带的大小、RAID组的尺寸以及RAID组内数据块大小都会影响性能和容量。
RAID技术对性能和容量的影响都熟悉那些常见的RAID级别及其特点,但还有一些不常见的技术趋势值得关注,这些都与讨论的存储效率有关。
首先,RAID组的尺寸会影响性能、可用性以及容量。
通常,大的RAID组包含的磁盘数量更多,速度也更快,但是,当出现磁盘故障后,大RAID组也需要更多的时间用来重建。
每隔几年,磁盘的容量都会翻一番,其结果是RAID重建的时间也相应变的更长,在数据重建期间出现其他磁盘故障的风险也变得更大。
即使是带有双校验机制,允许两块磁盘同时出现故障的RAID6也存在风险增加的问题,况且,RAID6对性能的影响还比较大。
有一个更好的办法是完全打破传统RAID组和私有校验盘的概念,比如,NetApp的DynamicDiskPools(DDP)技术,该技术将数据、校验信息以及闲置空间块分散放置在一个磁盘池中,池中所有的磁盘会并发处理RAID重建工作。
另一个有代表性的产品是HP的3PAR存储系统,3PAR采用了一种叫做widestriping的技术,将数据条块化之后散布在一大堆磁盘上,同时磁盘自身的裸容量又细分成若干小的存储块(chunklet)。
3PAR的卷管理器将这些小的chunklet组织起来形成若干个micro-RAID(微型RAID组),每个微型RAID组都有自己的校验块。
对于每一个单独的微型RAID组来说,其成员块(chunklet)都分布在不同的磁盘上,而且chunklet的尺寸也很小,因此数据重建时对性能的冲击和风险都是最小的。
固态存储毫无疑问,SSD固态存储的出现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儿“,对于存储厂商来说,在优化性能和容量这两个方面,SSD技术都是一种全新的选择。
与传统的磁盘技术相比,SSD固态盘在延迟指标方面有数量级上的优势(微秒对毫秒),而在IOPS性能上,SSD的优势甚至达到了多个数量级(10000以上对数百)。
Flash技术(更多的时候是磁盘与flash的结合)为存储管理员提供了一种更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不必像过去那样,为了满足应用对性能的高要求而不得不部署大批量的磁盘,然后再将数据分散在磁盘上并发处理。
SSD固态盘最佳的适用场景是大量数据的随机读操作,比如虚拟化hypervisor,但如果是大数据块和大文件的连续访问请求,SSD的优势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EMC统一存储部门负责产品管理与市场的高级副总裁EricHerzog说:“Flash的价格仍然10倍于最高端的磁盘,因此,用户只能酌情使用,而且要用在刀刃上。
”目前,固态存储有三种不同的使用方式:第一种方式,用SSD固态盘完全代替机械磁盘。
用SSD替换传统的磁盘是最简单的提升存储系统性能的方法。
如果选择这个方案,关键的一点是用户要协同存储厂商来验证SSD固态盘的效果,并且遵循厂商提供的建议。
如果存储系统自身的处理能力无法承载固态存储的高性能,那么SSD有可能会将整个系统拖垮。
因为,如果SSD的速度超出了存储控制器的承受范围,那么很容易出现性能(I/O阻塞)问题,而且会越来越糟。
另一个问题涉及到数据移动的机制,即的数据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迁移到固态存储上,或从固态存储上移走。
最简单但也最不可取的方法是人工指定,比如通过手动设定将数据库的日志文件固定存放在SSD固态存储空间,对于比较老的存储系统来说,这也许是唯一的方式。
在这里推荐用户使用那些自动化的数据分层移动技术,比如EMC的FAST(FullyAutomatedStorageTiering)。
第二种方式,用Flash(固态存储芯片)作为存储系统的缓存。
传统意义上的DRAM高速缓存容量太小,因此可以用Flash作为DRAM的外围扩展,而这种利用Flash的方式较之第一种可能更容易实现一些。
Flash缓存本身是系统架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使容量再大,也是由存储控制器直接管理。
而用Flash作缓存的设计也很容易解决数据分层的难题,根据一般的定义,最活跃的数据会一直放置在高速缓存里,而过期的数据则驻留在机械磁盘上。
与第一种方式比较,存储系统里所有的数据都有可能借助Flash高速缓存来提升访问性能,而第一种方式下,只有存放在SSD固态盘中的数据才能获得高性能。
初看起来,用Flash做高速缓存的方案几乎没有缺陷,可问题是只有新型的存储系统才支持这种特性,而且是选件,因此这种模式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与此相反,看到用Flash做大容量磁盘的高速缓存(而不是系统的高速缓存)反而成为更普遍的存储架构设计选择,因为它可以将高容量和高性能更好的融合。
IBM存储软件业务经理RonRiffe说:“在一套磁盘阵列中,只需要增加2-3%的固态存储空间,几乎就可以让吞吐带宽提高一倍。
”在服务器中使用Flash存储卡。
数据的位置离CPU和内存越近,存储性能也就越好。
在服务器中插入PCIeFlash存储卡,比如Fusion-IO,就可以获得最佳的存储性能。
不太有利的一面是,内置的Flash存储卡无法在多台服务器之间共享,只有单台服务器上的应用程序才能享受这一好处,而且价格非常昂贵。
尽管如此,仍然有两个厂商对此比较热衷,都希望将自己的存储系统功能向服务器内部扩展。
一个是NetApp,正在使其核心软件DataOntap能够在虚拟机hypervisor上运行;
另一个是EMC,推出的功能叫做VFCache(原名叫ProjectLightning)。
显而易见,这两家公司的目标是通过提供服务器端的Flash存储分级获得高性能,而这种方式又能让用户的服务器与提供的外部存储系统无缝集成。
存储加速装置存储加速装置一般部署在服务器和存储系统之间,既可以提高存储访问性能,又可以提供附加的存储功能服务,比如存储虚拟化等等。
多数情况下,存储加速装置后端连接的都是用户已有的异构存储系统,包括各种各样的型号和品牌。
异构环境的问题是当面临存储效率低下或者性能不佳的困扰时,分析与评估的过程就比较复杂。
然而,存储加速装置能够帮助已有磁盘阵列改善性能,并将各种异构的存储系统纳入一个统一的存储池,这不但可以提升整个存储环境的整体性能、降低存储成本,而且还可以延长已有存储的服役时间。
最近由IBM发布的是此类产品的代表,它将IBM的存储虚拟化软件SVC(SANVolumeController)以及存储分析和管理工具集成在一个单独的产品中。
可以将各种异构的物理存储阵列纳入到一个虚拟存储池中,在这个池之上创建的卷还支持自动精简配置。
该装置不但可以管理连接在其后的存储阵列中的Flash固态存储空间,而且自身内部也可以安装Flash固态存储组件。
通过实时存储分析功能,能够识别出I/O访问频繁的数据以及热点区域,并能够自动地将数据从磁盘迁移到Flash固态存储上,反向亦然。
用户可以借助的这些功能大幅度的提高现有的异构混合存储系统环境的性能和空间利用率。
与IBM类似的产品还有Alacritech和Avere,它们都是基于块或基于文件的存储加速设备。
日益增加的存储空间利用率利用存储精简技术,可以最大化的利用起可用的磁盘空间,存储精简技术包括自动精简配置、瘦克隆、压缩以及重复数据删除等等。
这些技术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最大程度的引用已经存在的数据块,消除或避免存储重复的数据。
然而存储精简技术对系统的性能稍有影响,所以对于用户来说,只有在明确了性能影响程度并且能够接受这种影响的前提下,才应该启动重复数据删除或数据压缩的功能。
性能和容量:密不可分存储系统的性能和空间利用率是紧密相关的一对参数,提升或改进其中的一个,往往会给另一个带来负面的影响。
因此,只有好好的利用存储分析和报表工具,才能了解存储的真实性能表现,进而发现系统瓶颈并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这是必要的前提。
总之,提高存储效率的工作其实就是在性能需求和存储成本之间不断的寻找平衡。
❾ 是不是存储容量越大,性能越高
这个应该分为
内存的提升、硬盘的提升。
内存从2G提升至4、6、8G性能提升很明显
再高已日常游戏应用体验已无差别
硬盘空间的增大来提升性能是很微弱的
当然如果是换成SSD的话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❿ 什么是存储器的重要性能指标
简单的来讲,存储器的重要性能指标就是芯片在设计的时候采用的编程算法是否是最合逻辑的,最和逻辑就好运算稳定,快捷;还有生产的时候,载体的原材料的规格,加工质量,是否能从散热以及稳定方面满足编码的需求
专业内容如下:存储器的主要几项技术指标:
主存储器的主要几项技术指标 指标含义表现单位
存储容量 在一个存储器中可以容纳的存储单元总数 存储空间的大小 字数,字节数
存取时间 启动到完成一次存储器操作所经历的时间 主存的速度 ns
存储周期 连续启动两次操作所需间隔的最小时间 主存的速度 ns
存储器带宽 单位时间里存储器所存取的信息量, 数据传输速率技术指标 位/秒,字节/秒
主存储器的性能指标主要是存储容量、存取时间和存储周期。
存放一个机器字的存储单元,通常称为字存储单元,相应的单元地址叫字地址。而存放一个字节的单元,称为字节存储单元,相应的地址称为字节地址。如果计算机中可编址的最小单位是字存储单元,则该计算机称为按字编址的计算机。如果计算机中可编址的最小单位是字节,则该计算机称为按字节编址的计算机。一个机器字可以包含数个字节,所以一个存储单元也可以包含数个能够单独编址的字节地址。例如,PDP-11系列计算机,一个16位二进制的字存储单元可存放两个字节,可以按字地址寻址,也可以按字节地址寻址。当用字节地址寻址时,16位的存储单元占两个字节地址。
在一个存储器中容纳的存储单元总数通常称为该存储器的存储容量。存储容量用字数或字节数(B)来表示,如64K字,512KB,10MB。外存中为了表示更大的存储容量,采用MB,GB,TB等单位。其中1KB=2B,1MB=2B,1GB=2B,1TB=2B。B表示字节,一个字节定义为8个二进制位,所以计算机中一个字的字长通常为8的倍数。存储容量这一概念反映了存储空间的大小。
存储时间有称存储器访问时间,是指从启动一次存储器操作到完成该操作所经历的时间。具体讲,从一次读操作命令发出到该操作完成,将数据读入数据缓冲寄存器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即为存储器存取时间。
存储周期是指连续启动两次独立的存储器操作(如连续两次读操作)所需间隔的最小时间。通常,存储周期略大于存储时间,其时间单位为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