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存储配置 » 市场机制是如何有效配置的

市场机制是如何有效配置的

发布时间: 2022-04-12 03:24:26

A. 论述市场经济是如何有效地分配资源,最终达到消费者总效用最大。生产者总效益

市场经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达到消费者的总效用最大,同时利用国家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的不足。

市场主体以买者、卖者的身份参与市场经济活动,活动中不仅有买卖双方的关系,还会有买方之间、卖方之间的关系。如果不考虑政府的作用,市场经济体系中有两个部门,一个是公众(消费者),一个是企业(厂商)。

两个部门的相互关系,可以说明市场供求的一般原理。

(1)市场机制是如何有效配置的扩展阅读:

市场的局限性的具体表现:

1、当涨价时,卖方会自发的加大生产投入;当减价时,卖方会自发的减少生产投入,这就是市场的一个特点:自发性。

2、市场的范围之大使得谁也无法客观宏观的去分析观察,参与者们大多以价格的增幅程度来决定是否参与,与参与程度,这就体现了市场的第二个特点:盲目性。

3、参与者盲目自发的投入生产,而生产是一个相对于价格变动耗时较长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常能看到一种商品降价后,它的供应量却在上升,这就是市场的第三个性质:滞后性。

B. 市场机制是如何配置资源的,请举例说明

在经济学中,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广义资源是指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等。可以说,资源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在任何社会,人的需求作为一种欲望都是无止境的,而用来满足人们需求的资源确实有限的,因此,资源具有稀缺性。

资源配置是指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去,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即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效益。
在一定的范围内,社会对其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在其不同用途之间分配,其实质就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

资源配置合理与否,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成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资源如果能够得到相对合理的配置,经济效益就显着提高,经济就能充满活力;否则,经济效益就明显低下,经济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简单而言,优化资源配置就是为了让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而做的一些合理配置。

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方式,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

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早先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始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所有产品、资源都变成了可以交换的商品,市场范围不断扩大,进入市场的产品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从而使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越来越大,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与市场发生直接的联系,企业根据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状况,根据市场上产品价格的信息,在竞争中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但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由于市场机制作用的盲目性和滞后性,有可能产生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市场秩序混乱等现象。

市场机制下的资源配置原则和要求:

第一,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效率提高。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要使产品价格具有竞争力和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使自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即个别价值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社会价值。在竞争的作用下,劳动生产率较高、个别价值较低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能够以高于个别价值的价格出售产品,以此获得较高的收入。相反,劳动生产率较低,个别价值较高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可能按低于其个别价值的价格出售产品,获得较少的收入以至蚀本。这样,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从自身利益出发,会主动地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经营管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第二,引导企业按照市场需要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实现产需衔接。

企业作为市场调节信号的接受者,主要通过市场价格的涨落,了解市场供求状况,并据此安排和调整生产经营方向、品种、数量和规模,进行生产要素的组合。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意味着该商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企业就会自动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反之,若某种商品价格下跌,表明该种商品在市场上供过于求,企业则会缩小生产规模,或调整经营方向,转而生产其他商品。市场是企业的“生命”,关系到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和企业的发展。所以,面向市场进行生产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第三,发挥竞争和优胜劣汰机制,增进商品生产经营能力。

企业从事商品生产经营必然为争夺市场份额展开激烈的竞争。竞争以外部的强制力,迫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强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激励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促使企业增强创新意识和锐意进取的活力。
【现实实例】一般来说,通过价格是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市场同类产品稀缺,其价格就会上调;市场同类产品富足,其价格就会下降;企业为了拥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就会让其价格优惠。企业的新产品刚上市,一般其价格会更高,不要说有的企业在新产品刚上市的初期,为了拉抬价格,还往往会采取“饥饿销售”,以增加销售的赢利。某些品牌的电视机、洗衣机、电脑、空调、冰箱、手机是这样,就连生姜、大蒜、猪肉也都莫不如此。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如何配置资源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社会资源的配置有两种方式来实现,即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

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由于存在着公共品、垄断、信息不对称、经济活动的外在性等情况,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还需要政府在市场失灵领域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财政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社会运行的主要杠杆,是政府配置资源的主体。因为,在经济体系中,市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数量有时是过度的,有时是不足的,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就表现在对市场提供过度的商品和劳务数量进行校正,而对市场提供不足的产品和服务进行补充,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财政可通过采取转移支付制度和区域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制度建设、消除地方封锁和地方保护、完善基础设施、提供信息服务等方法,促进要素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推动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

二是财政通过调整投资结构,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实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如交通、能源等基础产业项目的资金和技术“门槛”高,政府就可通过产业政策指导和集中性资金支持,防止规模不经济的产生。

除了政府直接投资外,还可利用财政税收政策引导企业投资方向,以及补贴等方式调节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

三是市场无法有效提供公共商品,提供公共商品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政府一般以税收等形式筹措资金,以不损害市场机制和秩序为原则,提供公共商品。

(3)市场机制是如何有效配置的扩展阅读: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

(1)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后期,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的基本特点就是国家对整个经济活动和经济生活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国家指令性计划是生产单位进行生产经营和经济决策的推一依据。

在一定时期,这种计划经济体制曾获得成功,但到50年代后期,它的弊端日益明显,经济结构失衡,政企职责不分,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不彻底改变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就不可能使我国经济得到健康发展。

(2)我国改革实践选择。20多年的改革实践证明:要使社会主义经济充满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要真正充分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则必须从根本上破除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理论探索的科学结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索,随着认识的提高,理论探讨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

D. 简述市场机制及其内容

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竞争配置资源的方式,即资源在市场上通过自由竞争与自由交换来实现配置的机制,也是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具体来说,它是指市场机制体内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及作用机理。

市场机制有一般和特殊之分。一般市场机制是指在任何市场都存在并发生作用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具体市场机制是指各类市场上特定的并起独特作用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金融市场上的利率机制、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机制、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机制等。





(4)市场机制是如何有效配置的扩展阅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利益机制、决策机制和自我调节、自我约束机制。利益机制,表现为市场主体的行为与其所负责任与所得利益之间的有机联系。它引导厂商和个人通过改善经营、勤奋工作,以获得更高的回报。市场主体经济利益的实现程度与其参与市场活动的积极、自觉程度及其实际能力和绩效等成正比。

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要求以利益机制为纂础,运用多种激励要素和激励手段,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有效地激励不同主体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和开拓创新精神,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自我调节机制,是市场主体以利益机制为基础,在市场活动中自主协调企业内部和企业与所处环境间各种关系的能力与运作机理。

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动力机制的内部协调系统。没有完善的自我调节机制,动力机制将不能正常运转并充分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厂商通过自我调节机制,可以根据市场信号灵活地制定和改变经营方向、经营模式、经营规模、经营范围,乃至进人或退出某一特定市场,以赢得市场或维护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

E. 市场机制怎样分配稀缺经济资源

首先,在现实环境中,资源是相对稀缺的,这样就产生了如何有效分配资源的问题.在经济学里,资源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看不见的手"也就是市场规律或者经济规律,价格就是"看不见的手"用来指引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工具。价格既反应了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了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成本。当某种零售品价格上涨的时候,必然有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个产业,结果必然导致大量的资本流入这个产业,同时劳动\土地\企业家等其他资源也不断进入,当零售品价格下跌时,情况就相反.
这样就进行了对资源的配置,尽管这种配置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方式.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大家共同探讨!

F.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社会主义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优化资源配置,在手段上是以市场为基础,辅以宏观调控手段的使用;在目标上是实现结构优化,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在实施上,从多个角度入手,即企业、产业、宏观经济调控、完善市场。
因此,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国家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一、资源配置的手段---市场和宏观调控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依靠两种手段来优化资源的配置,即发挥市场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和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作用。
(一)市场--"无形的手"
1.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市场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自发地调节着人、财、物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所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这些特征表明,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企业面向市场进行生产,并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
3.市场在社会范围内配置资源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二)宏观调控--"有形的手"
对"国家的宏观调控",要抓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达到什么目的"四个环节,从总体上构建这一知识点的逻辑框架。
1."是什么",即什么是宏观调控。
国家宏观调控就是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它的目标是实现结构优化,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2."为什么",即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市场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如:公共消费是市场不能调节的;那些会对公民的身体健康、社会治安、社会风气带来损害的物品和行业是市场不可以调节的。
(2)市场本身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会带来资源的浪费和经济的波动,引发社会矛盾,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因此,必须把市场调控这只"无形的手"和国家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有机结合。
3."怎么样",即宏观调控的手段。
(1)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2)法律手段。法律手段是国家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所以法律必然成为国家调控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3)行政手段,如行政命令、行政制度、行政规章和条例等。

G. 为什么说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是有效的

_∩)O哈!
*生产三要素:劳动、劳动对象、劳动力资料。
*价值规律1、每种商品的价值都是由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商品之间以价值为基础、按等价原则进行交换。
*货币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1、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是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2、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对立的,是互相排斥、互相矛盾的。
*流通中贵金属货币量:1、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贵金属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次数)。2、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到期应支付的总额-互相抵消的支付总额/同一单位贵金属货币流通和支付的平均速度(次数)。
*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核心)、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补偿机制、利率机制、汇率机制和工资机制等。
*为什么说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配置资源是资源合理配置的必然和唯一的选择?答:1、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利用不可违背)3、基本规律通过市场机制起作用(联系市场机制是如何配置资源的)4、事实证明,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而计划手段不能是主要力量。
*资本总公式:G-W-G’
*资本性质:1、资本具有预付性或垫支性。2、资本具有补偿性和回流性。3、资本具有增殖性。4、资本具有运动性。5、资本不是单独运用的生产要素。6、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价值,一种经济关系。
*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
*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的长度增加剩余劳动时间生产更多剩余价值,这些剩余价值马克思称为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而生产更多剩余价值,这些剩余价值马克思称为相对剩余价值。
*为什么各国工资水平不同?答:1、各国自然和历史的条件不同,劳动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范围和数量也不同。2、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需要工人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因而劳动者的教育培训费用也要高一些,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也会高一些。3、有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使用女工、童工较少,在业男工的工资水平因劳动力供不应求而较高;不太发达国家大量的照顾女工和童工,男工工资因劳动力供过于求而降低。 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生产率高,而生产率较高的国民劳动在世界市场上也被算做强度较大的劳动或较复杂的劳动,在同一时间内能生产出更多的价值,因而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也应该高一些。6、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工人的组织程度、工人运动的发展水平等有关。
*资本再生产特征:1、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可以看出,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2、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角度来考察,全部资本都是由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来的。3、工人的个人消费给资本家再生产出劳动力,是再生产的要素。4、从再生产和从社会角度来看,工人阶级同死的劳动工具一样是资本的附属物。
*资本的有机构成:为了表达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把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C:V)。
*资本有机构成和利润率的关系:
*资本积累与资本集中的关系:资本集中的结果,扩大了资本经营规模,突破了资本积累作用的局限。儿资本集中使经营规模扩大,能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又促进了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扩大又加速着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资本积累的后果:1、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2、推动了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和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3、推动了劳动力素质的提高。4、资本积累推动了资本家及其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
*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货币资本的循环:G-W···P···W’-G’;生产资本的循环:P···W’-G’·G-W···P;产业资本的循环:W’-G’·G-W···P···W’。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态:1、货币资本2、生产资本3、商品资本
按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划分 资本的各种物质形态 按价值周转的不同方式划分

不变资本 厂房和其他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等 固定资本
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 流动资本
可变资本 工资
*资本总周转的运算: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次数)=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一年中资本周转的次数(n)=U(代表“年”) /u(一定数量的资本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的实现(平衡)条件:1、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2、第一部类产品的总价值必须等于两个部类不变资本价值之和;3、第二部类产品的总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自己回去看!! 104~105
*成本价格(亦称为“生产费用”或“生产成本”):是指生产商品所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成本价格k=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
*级差地租的产生条件:土地优劣的差别
*公有制的成分:公有制包括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全民所有制的主导作用:1、是与先进的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2、为国民经济的建设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3、为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基本保证;4、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依靠力量;5、是调整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公平的支柱;6、在引导其他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劳动收入:居民凭借其为社会所提供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劳动所获取的收入。
*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1、按劳分配的含义:按劳分配是指按照每个劳动者向社会所提供的劳动量来分配劳动收入的收入分配制度。按劳分配制度是一种最公平、最合理、最进步的分配制度,因为只有它消除了利用劳动以外的手段剥削他人劳动的现象,只有在按劳分配制度下,人们才能够依靠增加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劳动量而获取更多的收入,因为按劳分配的规则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1、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次产业所占的比重呈长期下降的趋势,第三次产业所占的比重呈长期上升的趋势,第二次产业所占的比重经历了从低到高在转而下降的过程;在人类深灰经济发展的长过程中,主导产业的演进则呈现出以第一次产业为主,再转向以第二次产业为主,最后转向以弟三次产业为主的变化趋势。2、物质生产部门所占比重不断下降,非物质生产部门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产业部门从以物质生产部门为主逐步转到以非物质生产部门为主。3、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下降,资本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先升后降,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4、从工业内部实际的演变过程来看,重化工业所占比重呈上期上升之势,而轻工业所占比重则呈长期下降之势;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社会属性问题: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同志的这个论述,精辟地阐明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不具有社会属性

H. 市场机制是如何发挥其调节资源配置作用的

即由供求变化引起价格涨落,调节社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各个部门的分配,调节生产和流通。符合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能够比较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市场直接联系起来,促进竞争。
由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价格变动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的调节。是价值规律调节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表现形式。当商品的生产超过需要时,市场上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利润减少,当价格跌到价值以下时,利润率低于平均水平,商品生产者就会缩减生产,使市场上供给减少,求大于供,价格又会回升。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使社会劳动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得到调节,使生产和需要趋向平衡。
实际上这句话是失之偏颇的,市场机制并不能完全发挥作用调节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最终效果是实现帕累托最优,而市场机制同样会存在失灵问题,比如:垄断,外部性等问题。应该说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是能够最为优化的调节资源配置。这一点是有严格的数理证明的。一般版本的中级微观经济学书籍中都有。

I. 急急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举例说明市场机制是如何配置资源的,并评价其效率。

由于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在其正常运转中,市场机制在庞大的市场中通过需求与供给的相互作用及灵敏的价格反应自如地支配经济运行,即自由、灵活、有效、合理地决定着资源的配置与再配置。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经济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商品与商品经济、市场与市场发展的产物。早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市场的出现,但是,该市场是以产品的消费为特征的消费品市场,它不是一个包括要素市场在内的完整的市场体制,也没有形成以市场机制运行为中心的市场经济制度,因此无力决定资源配置方式。只是到了工业经济成长时代,产业逐步成长、市场不仅有了产品市场,而且出现了要素市场包括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市场、资本市场、土地市场等。这些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构成了完整、庞大与统一的市场体系,在此基础上,市场机制的活动(或运行)通过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包括各种要素价格),竞争机制、信用机制、利率机制和工资机制共同作用。其中由竞争机制引起供求机制发生作用,决定资源合理配置方向;价格机制决定资源配置于诸产业、诸地区、诸企业的流量及在产业内部进行资源组合;竞争机制则决定已配置资源的使用效率,即竞争机制促使有效利用资源,生产出最优最大最具有效应、最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欲望的产品,劳务或科技产品。信用机制规范市场运行规则并规范经济运行秩序;利率机制决定市场主体的经营风险和资源使用效率;工资机制决定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因此说,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或工业化经济的发展是市场经济成熟的历史前提,市场经济及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地位是从该时期确立的。

在市场机制运行过程中,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与再配置是通过市场价格信号变动最终实现的,价格信号的变动是价格机制对供求机制的变动,即资源流向及潜在流向、资源需求量与潜在供给量的变动的灵敏反应,是供求机制与竞争机制作用的结果。同时,价格机制的运作直接决定资源配置于不同产业(部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并决定这些产业、地区、企业的资源实际配置量,即决定资源配置的合理组织及其合理流量。

合理的资源流量配置,加剧了不同产业、地区、企业间的生产竞争,即供求与价格机制的运行结果加剧了竞争运行强度,促进有效利用已配置的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产出率,优质率,改善产业、地区、企业的竞争环境、竞争地位、提高竞争能力与优势,改变资源再分配的流向,流量与资源利用效率。

通俗地讲,在某一资源配置环境中,某些产业部门(或地区。或企业)由于处于较有利的竞争优势,在市场运行机制中赢得了有利的资源流向及合理的资源配置量,并在竞争中又取得了资源的最优利用与最优产出,无疑在下一轮资源再配置中将继续保持优势地位。但是如果它在取得了合理的资源配置后,不能在竞争机制作用下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配置优势,有效使用资源,将会受到市场机制的惩罚,相反,如果在上一轮资源配置分配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产业(或地区、或企业)依靠市场机制,总结经验教训、大力引进科技、改善生产环境、生产技术、改变产品结构与产业结构,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配置的资源,提高了生产效益,增强了其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与认同力,使其产品在市场中获得满意的竞争价格或市场价格。这样,无形中提高了产业部门的竞争力,在一下轮资源配置的竞争取向中,必定使原有资源配置方向即供求机制运行发生偏好位移,使后者超过前者,出现了资源配置流向,流量的重新定位。总之,供求机制作用决定了资源配置流向选择;价格机制运行决定了资源配置流量;竞争机制决定资源利用率,反过来,竞争关系的展开,调整了供求关系,形成了新的资源配置格局,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运行机理。

J.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如何配置资源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优化资源配置,在手段上是以市场为基础,辅以宏观调控手段的使用;在目标上是实现结构优化,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在实施上,从多个角度入手,即企业、产业、宏观经济调控、完善市场。
因此,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国家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一、资源配置的手段---市场和宏观调控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依靠两种手段来优化资源的配置,即发挥市场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和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作用。
(一)市场--"无形的手"
1.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市场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自发地调节着人、财、物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所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这些特征表明,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企业面向市场进行生产,并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
3.市场在社会范围内配置资源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二)宏观调控--"有形的手"
对"国家的宏观调控",要抓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达到什么目的"四个环节,从总体上构建这一知识点的逻辑框架。
1."是什么",即什么是宏观调控。
国家宏观调控就是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它的目标是实现结构优化,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2."为什么",即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市场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如:公共消费是市场不能调节的;那些会对公民的身体健康、社会治安、社会风气带来损害的物品和行业是市场不可以调节的。
(2)市场本身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会带来资源的浪费和经济的波动,引发社会矛盾,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因此,必须把市场调控这只"无形的手"和国家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有机结合。
3."怎么样",即宏观调控的手段。
(1)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2)法律手段。法律手段是国家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所以法律必然成为国家调控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3)行政手段,如行政命令、行政制度、行政规章和条例等。

热点内容
centos解压zip 发布:2024-11-20 15:09:52 浏览:144
ftp软件的使用 发布:2024-11-20 14:53:21 浏览:611
手机看wifi密码怎么看 发布:2024-11-20 14:32:39 浏览:794
l2级别安全配置都有哪些配置 发布:2024-11-20 14:31:02 浏览:773
明日之后服务器怎么那么多 发布:2024-11-20 14:29:59 浏览:144
html5开发源码下载 发布:2024-11-20 14:24:52 浏览:216
安卓系统锁了怎么刷机 发布:2024-11-20 14:22:40 浏览:738
php生成网页图片 发布:2024-11-20 14:17:30 浏览:968
java编译servlet 发布:2024-11-20 13:49:48 浏览:807
线程结束源码 发布:2024-11-20 13:39:42 浏览: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