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容量要求大于1tg怎么实现
❶ 我想把MP3里面16BT的变的音质好一点,怎么弄啊
●音质标准
所谓声音的质量,是指经传输、处理后音频信号的保真度。目前,业界公认的声音质量标准分为4级,即数字激光唱盘CD-DA质量,其信号带宽为10Hz~20kHz;调频广播FM质量,其信号带宽为20Hz~15kHz;调幅广播AM质量,其信号带宽为50Hz~7kHz;电话的话音质量,其信号带宽为200Hz~3400Hz。可见,数字激光唱盘的声音质量最高,电话的话音质量最低。除了频率范围外,人们往往还用其它方法和指标来进一步描述不同用途的音质标准。
对模拟音频来说,再现声音的频率成分越多,失真与干扰越小,声音保真度越高,音质也越好。如在通信科е校��糁柿康牡燃冻�擞靡羝敌藕诺钠德史段�猓�褂檬д娑取⑿旁氡鹊戎副昀春饬俊?对数字音频来说,再现声音频率的成分越多,误码率越小,音质越好。通常用数码率(或存储容量)来衡量,取样频率越高、量化比特数越大,声道数越多,存储容量越大,当然保真度就高,音质就好。
声音的类别特点不同,音质要求也不一样。如,语音音质保真度主要体现在清晰、不失真、再现平面声象;乐音的保真度要求较高,营造空间声象主要体现在用多声道模拟立体环绕声,或虚拟双声道3D环绕声等方法,再现原来声源的一切声象。
音频信号的用途不同,采用压缩的质量标准也不一样。如,电话质量的音频信号采用ITU-TG·711标准,8kHz取样,8bit量化,码率64Kbps。AM广播采用ITU-TG·722标准,16kHz取样,14bit量化,码率224Kbps。高保真立体声音频压缩标准由ISO和ITU-T联合制订,CD11172-3MPEG音频标准为48kHz、44.1kHz、32kHz取样,每声道数码率32Kbps~448Kbps,适合CD-DA光盘用。
对声音质量要求过高,则设备复杂;反之,则不能满足应用。一般以“够用,又不浪费”为原则。
●音质评价方法
评价再现声音的质量有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方法。例如:
1.语音音质
评定语音编码质量的方法为主观评定和客观评定。目前常用的是主观评定,即以主观打分 (MOS)来度量,它分为以下五级:5(优),不察觉失真;4(良),刚察觉失真,但不讨厌;3(中),察觉失真,稍微讨厌;2(差),讨厌,但不令人反感;1(劣),极其讨厌,令人反感。一般再现语音频率若达7kHz以上,MOS可评5分。这种评价标准广泛应用于多媒体技术和通信中,如可视电话、电视会议、语音电子邮件、语音信箱等。
2.乐音音质
乐音音质的优劣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声源特性(声压、频率、频谱等)、音响器材的信号特性(如失真度、频响、动态范围、信噪比、瞬态特性、立体声分离度等)、声场特性(如直达声、前期反射声、混响声、两耳间互相关系数、基准振动、吸声率等)、听觉特性(如响度曲线、可听范围、各种听感)等。所以,对音响设备再现音质的评价难度较大。
通常用下列两种方法:一是使用仪器测试技术指标;二是凭主观聆听各种音效。由于乐音音质属性复杂,主观评价的个人色彩较浓,而现有的音响测试技术又只能从某些侧面反映其保真度。所以,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能真正定量反映乐音音质保真度的国际公认的评价标准。但也有报道,国际电信联盟(ITU-T)近期已批准一种客观评价音质的被称之为电子耳的新型测量方法,可对任何音响器材的音质进行客观听音评价,也可用于检测电话通讯语音编码系统的缺陷。
现将乐音音质评价方法综述如下:
(1)主观听判音效
通常,据乐音音质听感三要素,即响度、音调和愉快感的变化和组合来主观评价音质的各种属性,如低频响亮为声音丰满,高频响亮为声音明亮,低频微弱为声音平滑,高频微弱为声音清澄。下面结合声源、声场及信号特性介绍几种典型的听感。
①立体感
主要由声音的空间感(环绕感)、定位感(方向感)、层次感(厚度感)等所构成的听感,具有这些听感的声音称为立体声。自然界的各种声场本身都是富有立体感的,它是模拟声源声象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德·波尔效应证明,人耳的生理特点是:人耳在两声源的对称轴上,当声压差△p=0dB和时间差△t=0ms时,感觉两声源声象相同,分不出有两个声源;而当△p>15dB或△t>3ms时,人耳就感觉到有两个声源,声像往声压大或导前的声源移动,每5dB的声压差相当于lms的时间差。哈斯效应又进一步证明,当△t=5ms~35ms时,人耳感到有两个声源;而当近次反射声、滞后直达声或两个声源的时间差△t>50ms时,即使一次反射声(又称近次或前期反射声)或滞后声的响度比直达声或导前声的响度大许多倍,声源方位仍由直达声或导前声决定。
根据人耳的这个生理特点,只要通过对声音的强度、延时、混响、空间效应等进行适当控制和处理,在两耳人为的制造具有一定的时间差△t、相位差△θ、声压差△P的声波状态,并使这种状态和原声源在双耳处产生的声波状态完全相同,人就能真实、完整地感受到重现声音的立体感。与单声道声音相比,立体声通常具有声象分散、各声部音量分布得当、清晰度高、背景噪声低的特点。
②定位感
若声源是以左右、上下、前后不同方位录音后发送,则接收重放的声音应能将原声场中声源的方位重现出来,这就是定位感。根据人耳的生理特点,由同一声源首先到达两耳的直达声的最大时间差为0.44ms~0.5ms,同时还有一定的声压差、相位差。生理心理学证明:20Hz~200Hz低音主要靠人两耳的相位差定位,300Hz~4kHz中音主要靠声压差定位,更高的高音主要靠时间差定位。可见,定位感主要由首先到达两耳的直达声决定,
而滞后到达两耳的一次反射声和经四面八方多次反射的混响声主要模拟声象的空间环绕感。
③空间感
一次反射声和多次反射混响声虽然滞后直达声,对声音方向感影响不大,但反射声总是从四面八方到达两耳,对听觉判断周围空间大小有重要影响,使人耳有被环绕包围的感觉,这就是空间感。空间感比定位感更重要。
④层次感 声音高、中、低频频响均衡,高音谐音丰富,清澈纤细而不刺耳,中音明亮突出,丰满充实而不生硬,低音厚实而无鼻音。
⑤厚度感
低音沉稳有力,重厚而不浑浊,高音不缺,音量适中,有一定亮度,混响合适,失真小。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评价音质的听感,象力度感、亮度感、临场感、软硬感、松紧感、宽窄感等。
(2)客观测试技术指标
①失真度
谐波失真,主要引起声音发硬、发炸;而稳态或瞬态互调失真主要引起声音毛糙、尖硬和混浊。二者均使音质劣化,若失真度超过3%时,音质劣化明显。音响系统的音箱失真度最大,一般最小的失真度也要超过1%。
相位失真,主要引起1kHz以下的低频声音模糊,同时影响中频声音层次和声象定位。
抖晃失真,主要是电机转速不稳,主导轴-压带轮压力不稳,磁头拍打磁带等造成磁带震动和卷带量变化,进而使信号频率被调制,声音音调出现混浊、颤抖。抖晃通常用音调变化的均方根值表示,通常,录音机的抖晃率<0.1%,Hi-Fi录音机<0.005%,普通录像机<0.3%,视盘机<0.001%。
②频响与瞬态响应
频响,指音响设备的增益或灵敏度随信号频率变化的情况,用通频带宽度和带内不均匀度表示(如优质功放的频响1Hz~200kHz±ldB)。带宽越宽,高、低频响应越好:不均匀度越小,频率均衡性能越好。通常,30Hz~150Hz低频使声音有一定厚度基础,150Hz~500Hz中低频使声音有一定力度,300Hz~500Hz中低频声压过分加强时,声音浑浊,过分衰减时,声音乏力;500Hz~5kHz中高频使声音有一定明亮度,过分加强时,声音生硬;过分衰减时,声音散、飘;5kHz~10kHz高频段使声音有一定层次、色彩;过分加强时,声音尖刺;过分衰减时,声音暗淡、发闷。按此规律,可根据各种听感,定量调节音响系统的频响效果。
瞬态响应,是指音响系统对突变信号的跟随能力。实质上它反映脉冲信号的高次谐波失真大小,严重时影响音质的透明度和层次感。瞬态响应常用转换速率V/μs表示,指标越高,谐波失真越小。如,一般放大器的转换速率>10V/μs。
③信噪比
信噪比,表示信号与噪声电平的分贝差,用S/N或SNR(dB)表示。噪声频率的高低,信号的强弱对人耳的影响不一样。通常,人耳对4~8kHz的噪声最灵敏,弱信号比强信号受噪声影响较突出。而音响设备不同,信噪比要求也不一样,如Hi-Fi音响要求SNR>70dB,CD机要求SNR>90dB。
④声道分离度和平衡度
声道分离度,是指不同声道间立体声的隔离程度,用一个声道的信号电平与串入另一声道的信号电平差来表示。这个差值越大越好。一般要求Hi-Fi音响分离度>50dB。声道平衡度,是指两个声道的增益、频响等特性的一致性。否则,将造成声道声象的偏移。
❷ 计算机的存储器系统设计是如何实现容量大、速度快和成本低的要求
存储器容量越大,速度就越慢,所以速度和容量是一个矛盾,为了解决这一个矛盾,就把存储器分成几级,主存,外存,高速缓存,组成多级结构的存储系统
❸ 怎么根据芯片的地址范围求该芯片的存储容量
用末地址减首地址,加1即为十六进制数,再用二进制的权位表示即可。所以根据该题中EPROM芯片的地址范围为:30800H ~ 30FFFH。
可得芯片的存储容量为2KB。另外EPROM芯片的存储容量为4KB,再由于无地址重叠,所以芯片存储容量为2KB。
片容量=2的地址线位数次方乘以数据线位数,比如地址线8位,数据线4位,芯片容量就是2的8次方乘以4=1024位。
按位计算 (b) : 存储容量 = 存储单元个数 x 存储字长。
按字节计算(B): 存储容量 = 存储单元个数 x 存储字长 / 8。
存储单元 :CPU访问存储器的最小单位,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地址。
存储字长 :存储器中一个存储单元(存储地址)所存储的二进制代码的位数。
(3)存储容量要求大于1tg怎么实现扩展阅读:
芯片储存之间的关系:
存储单元与地址线的关系: CPU访问存储器的最小单位是存储单元且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地址,1 根地址线可以查找 2 个地址既2个存储单元,16根地址线则可以查找 2^16个存储单元。
存储字长与数据线的关系 : 存储字长是指存储器中一个存储单元(存储地址)所存储的二进制代码的位数,而二进制代码的位数是由数据线的根数决定的,也就是说: 存储字长 = 数据线根数字节(B)与位(b)的关系 : 计算机里规定 1Byte = 8bit 。
❹ PC-20190615TG∪Ⅰ是什么意思
我们在生活中或是网上经常会看到PC、PC机等字样,很多人都不解pc是什么,那么pc是什么意思呢?在官方的词典里PC可以做很多解释:
PC Polycarbonate 聚碳酸脂
PC Program Counter 程序计数器
PC Personal Computer 个人电脑
PC Priority Control 优先控制
PC Printed Circuit 印刷电路板
但我们使用的最多的就是personal computer ,即个人计算机的意思。PC一词源自于1978年IBM的第一部桌上型计算机型号PC,指所有台式机及笔记本,一般为个人所使用故得名PC(个人电脑)。
下面让我们认识一下PC系统的组成与PC工作原理
1、PC系统的基本组成
套完整的PC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两者不可分割。如图所示。
硬件:是指计算机的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装置,是计算机系统的物质基础。
软件:是指所有应用计算机的技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程序和数据,但用户能感到它的存在。
2、计算机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层次关系
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基础,没有硬件,软件就无从谈起。两者层次关系如图
(1)计算机硬件
位于最底层,没有软件的计算机习惯称为“裸机” ,裸机是无法工作的。
(2)操作系统
距离硬件最近的软件,它向下控制硬件,向上支持其他软件。其他软件必须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才能运行。
(3)实用程序
包括各种实用软件,如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各种实用工具程序。
(4)应用软件及应用软件的用户
通常可以把计算机系统看作是一组应用程序,而不去关心计算机的硬件细节。
软件系统是在硬件系统的基础上,为了更有效地使用计算机而配置的。软件与硬件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计算机中的任何一个操作,既可以由软件来实现,也可以由硬件来实现,任何一条指令的执行也是如此。计算机系统的软件与硬件可以互相转化,互为补充。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和硬件之间的界限将变得越来越模糊。
3、PC机硬件系统的基本构成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基本上沿袭冯•诺依曼提出的传统框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构成,如图所示。
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是接受计算机程序的控制来实现数据的输入、计算、输出等一系列操作。
(1)控制器
能够控制中央处理器乃至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工作,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
构成部分:主要包括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信号发生器、程序控制器等。
功能:可以识别、分析并执行各种指令。
(2)运算器
主要用来对信息和数据进行各种处理,如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等,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构成部件:由加法器和补码器构成。
(3)存储器
主要的功能是用来“记忆”,也就是用于存储各种信息和数据,它可以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① 内存储器:又称主存储器、内存,它与CPU一起构成主机。包括三种内存储器。
? 只读存储器ROM:用户只能读取信息,不能更改
? 随机存储器RAM:可不断进行各种读写操作
?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② 外存储器:也称辅助存储器、外存,是内存的延伸和拓展。它存储容量大,通常容量为几十GB,可用来存储CPU暂时不会用到的信息和数据。
外存只与内存交换信息,而CPU则只和内存交换信息。
外存主要有磁盘存储器、光盘存储器、软盘存储器等。
(4)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可以将各种外部信息和数据转换成PC计算机可以识别的电信号,从而使PC计算机能够接收。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等。
(5)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可以将PC计算机内部处理后得出的电信号形式的信息传递出来,让人们能够接收,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4、PC机主要性能指标
字长:是CPU一次能直接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字长越长,运算精度越高,处理速度越快,价格也会越高。
运算速度:以每秒能执行多少指令为标准。现在一般采用两种计算方法:一种以每秒能执行指令的条数为标准;另一种则是具体指明执行整数四则运算指令和浮点四则运算指令所需要的时间。
内存容量:指计算机系统所配置的内存共可存放多少字节,它反映了计算机的记忆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一般计算机内存容量是指RAM,不包括ROM。
CPU主频:也叫工作频率,是CPU内核电路的实际运行频率。主频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CPU的运算速度。主频越高,则一个时钟周期里完成的指令数越多,CPU的运算速度也就越快。
CPU外频:即CPU总线频率,是由主板为CPU提供的基准时钟频率,即系统总线、CPU与周边设备传输数据的频率。
指令系统功能:它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CPU处理数据的能力。
外部设备的配置:是衡量一台计算机综合性能的重要技术指标。
软件的配置:很多任务是通过软件应用来完成的。
PC机的分类
1、台式机
这种PC机是一种分离的计算机,主要由主机、显示器、输入输出设备组成。一般需要放置在电脑桌或者专门的工作台上。因此命名为台式机。为现在非常流行的微型计算机。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散热性好,由于主机与显示器是分开的,而主机空间较大,又可以增加散热风扇等,所以散热是PC机中最好的。
(2)具有可升及性,如硬盘、光驱、CPU等、内存等都可以随意更换或增加。非常方便。
2、电脑一体机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PC主机与显示器合在了一起,看上去就只有显示器部份,这样的PC机,我们称为一体机或是电脑一体机、PC一体机。其主要的特点就是节省空间,没有像台式机一样很多的外接线,就只需要一根电源线就可以了。其缺点就是它的散热性,由于是所有配件合并到显示器后面,所以散热性能就比台式机差一些。
3、笔记本电脑
这是一种小型,方便携带的PC产品,现在由intel又推出了超级本,使它的重量更轻,但续航能力增强了,更是方便使用都携带。
4、掌上电脑
掌上电脑是一种运行在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内嵌式应用软件之上的、小巧、轻便、易带、实用、价廉的手持式计算设备。它无论在体积、功能和硬件配备方面都比笔记本电脑简单轻便,但在功能、容量、扩展性、处理速度、操作系统和显示性能方面又远远优于电子记事簿。
5、平板电脑
由苹果ipad引领了平板电脑的潮流,android操作系统的平板电脑的性价比也是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其构成组件与笔记本电脑基本相同,但它是利用触笔在屏幕上书写,而不是使用键盘和鼠标输入,并且打破了笔记本电脑键盘与屏幕垂直的J 型设计模式。它除了拥有笔记本电脑的所有功能外,还支持手写输入或语音输入,移动性和便携性更胜一筹。
PC的发展历史
自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以来,PC机一直随着科技的进步面不断更新
1971年: 4004 微处理器
Intel在1969年为日本计算机制造商Busicom的一项专案,着手开发第一款微处理器,为一系列可程式化计算机研发多款晶片。Intel 工程师Ted Hoff 研拟的通用型逻辑元件概念,被认定是一种更好、更有效率的解决方案,他的理念后来引领微处理器的发展。当初Busicom 支付英特尔6万美元取得此微处理器的所有权,但在察觉该晶片的发展潜力后,英特尔退还这6万美元,购回微处理器设计的相关权利。最终,英特尔在1971年11月15日向全球市场推出4004微处理器,当年Intel 4004处理器每颗售价为200美元。4004 是英特尔第一款微处理器,为日后开发系统智能功能以及个人电脑奠定发展基础,其晶体管数目约为2千3百颗。
1972年: 8008 微处理器
Intel推出8008微处理器,其运算威力是4004的两倍。Radio Electronics于1974年刊载一篇文章介绍一部采用8008的Mark-8装置,被公认是第一部家用电脑,在当时的标准来看,这部电脑在制造、维护、与运作方面都相当困难。Intel 8008晶体管数目约为3千5百颗。
1974年: 8080 微处理器
1974年,Intel推出8080处理器,并作为Altair个人电脑的运算核心,Altair在《星舰奇航》电视影集中是企业号太空船的目的地。电脑迷当时可用395美元买到一组Altair的套件。它在数个月内卖出数万套,成为史上第一款下订后制造的机种。Intel 8080晶体管数目约为6千颗。
1978年: 8086、8088 微处理器
取得IBM新成立之个人电脑部门敲定的重要销售合约,让Intel 8088处理器成为IBM新款畅销产品 ,IBM个人电脑的大脑,Intel 8088处理器的成功将英特尔拱上财富杂志500大企业排行榜,财富杂志将英特尔评为 “70年代最成功的企业”之一。Intel 8088晶体管数目约为29,000。
1982年: 80286 微处理器
80286(也被称为286)是英特尔首款能执行所有旧款处理器专属软件的处理器,这种软件相容性之后成为英特尔全系列微处理器的注册商标,在6年的销售期中,估计全球各地共安装了1500万部286个人电脑。Intel 80286处理器晶体管数目为13万4千颗。
1985年: 80386 微处理器
Intel 80386微处理器内含275,000 个晶体管—比当初的4004多了100倍以上,这款32位元处理器首次支持多工任务设计,能同时执行多个程序。Intel 80386晶体管数目约为27万5千颗。
1989年: Intel 80486微处理器
Intel 80486处理器世代让电脑从命令列转型至点选式(point to click)的图形化操作环境,据史密森美国历史博物馆的科技史学家David K. Allison回忆道:“当时我拥有第一部彩色萤幕电脑,开始能以大幅加快的速度进行桌面排版作业。”Intel 80486处理器率先内建数学协同处理器,由于能扮演中央处理器处理复杂数学运算,因此能加快整体运算的速度。Intel 80486晶体管数目为120万颗。
1993年: Intel Pentium 处理器
Pentium是Intel首个放弃利用数字来命名的处理器产品,在微架构上取得突破,让电脑更容易处理 “现实世界”的资料,例如语音、声音、书写、以及相片影像。源自漫画与电视脱口秀的Pentium,在问市后立即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Intel Pentium处理器晶体管数目为310万颗。
1997年: Intel Pentium II 处理器
内含750万个晶体管的Pentium II处理器结合了Intel MMX技术,能以极高的效率处理影片、音效、以及绘图资料,首次采用Single Edge Contact (S.E.C) 匣型封装,内建了高速快取记忆体。这款晶片让电脑使用者撷取、编辑、以及透过网际网络和亲友分享数位相片、编辑与新增文字、音乐或制作家庭电影的转场效果、使用视讯电话以及透过标准电话线与网际网络传送影片,Intel Pentium II处理器晶体管数目为750万颗。
1999年: Intel Pentium III 处理器
Intel Pentium III 处理器加入70个新指令,加入网际网络串流SIMD延伸集称为MMX,能大幅提升先进影像、3D、串流音乐、影片、语音辨识等应用的性能,它能大幅提升网际网络的使用经验,让使用者能浏览逼真的线上博物馆与商店,以及下载高品质影片,Intel首次导入0.25微米技术,Intel Pentium III晶体管数目约为950万颗。
2000年: Intel Pentium 4 处理器
采用Pentium 4处理器内建了4200万个晶体管,以及采用0.18微米的电路,首款微处理器Intel 4004的运作频率为108KHz,Pentium 4初期推出版本的速度就高达1.5GHz,若汽车速度在同一时期以相同的速度向上攀升,从旧金山开车到纽约仅仅需要13秒,Pentium 4处理器晶体管数目约为4200万颗,翌年8月,Pentium 4 处理理达到2 GHz的里程碑
❺ 百度网盘或者其他网盘是用什么做存储的怎么才会实现那么多存储容量
人家也是买的存储设备.只是很多相同的附件他不会存储那么多份.它只会保留一定的冗余数量,每个文件都可以计算出一个唯一的识别码,如果你上传的文件服务器上已经有了,就可以秒传.就不会浪费空间了
❻ 怎么样将手机上的电影下载到0TG
首先你下载的视频需要是iPhone支持的视频格式:m4v,mp4,mov。如果不是可以使用转码软件进行转换到上述三种格式。 然后下载最新版的iTunes,然后 使用数据线将iPhone链接到电脑,打开电脑上的iTunes,然后在右上角的选项设置中选择“将资料添加到资料库”(快捷键ctrl+O),文件会被加入到iTunes的资料库,再选中自己的iPhone,点击视频,点击同步即可将资料库中的视频文件同步到iPhone中。
❼ 三星sm一n9500的0TG如何打开
摘要 "若手机支持OTG功能,可以通过OTG连接线实现手机与U盘、鼠标、键盘连接等操作来进行数据交换。以连接U盘的具体操作为例:
❽ 存储容量要求大于实际主存储容量的程序
有储存能量过大于现实的流量是有的,因为它的储存空间如果是这么大的话,你非要放进去,那肯定是会超出他的范围之内。
❾ 数据存储系统,存储容量大于15T,基于FC-SAN或IP-SAN共享访问,支持SATA,SAS,FC光纤硬盘,最少200M/S负载
你的这种情况用IP-SAN就好了,用FC-SAN的话成本方面有点大,毕竟需要有光纤交换机
磁盘的话用SATA盘性价比最好,数据量不大用SAS盘性价比不高,FC盘就别考虑了,现在已经被淘汰。
你要求的存储容量比较大,如果成本方面比较吃紧的话建议用国产的解决方案,稍微好点可以考虑EMC,NETAPP,IBM,HP,DELL等国际厂商的NAS产品,这些产品其实就是网络共享的大磁盘,使用起来很方便,维护也方便。
如果你是想要存储自带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的话,就需要至少低端的基于iscsi的产品了,比如IBM的DS3500,HP P2000G3之类的,价格可能会要5-6W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