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v培养基配置什么样
1. 培养基包括哪些成分,各有什么作用,如何配制
1 无机营养物
无机营养物即无机盐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根据植物对无机盐需要的多少,将其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1.1 大量元素
大量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占干物重的0.1-10%,其浓度一般大于0.5mmol/L,包括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若加上碳(C)、氢(H)、氧(O),则有9种元素。
在离体培养中,其C、H、O三元素是从人工加入的糖类获得的,H、O元素也可以从培养基所含的水分中获得,而其余6种矿质元素要从加入的适量的无机盐类来获取。
无机氮常以硝态氮(如KNO3)和铵态氮(如NH4NO3)两种形式供应,多数培养基都是二者兼而有之。
1.2 微量元素
植物所需的微量元素包括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等。
植物对其需要量极微,在植物体内含量占干物重的0.01%以下,起生长发育所需的浓度一般小于0.5mmol/L,稍多则产生毒害。
碘(I)虽不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但几乎在所有的培养基中都含有碘元素,有些培养基还加入了钴(Co)、镍(Ni)、钛(Ti)、铍(Be),甚至铝(Al)等元素。
1.3 铁盐
铁是用量较多的一种微量元素,是许多重要氧化还原酶的组成成分,在植物叶绿素的合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若以硫酸铁和氯化铁为供铁源,培养基的pH值会达到5.2以上,形成氢氧化铁沉淀,使培养物无法吸收而出现缺铁症,故在培养基配制时,常用硫酸亚铁和EDTA二钠配成螯合态铁,成为有机态铁方被培养物吸收和利用;也可用EDTA铁盐,作为铁的供应源。
这些元素参与培养物机体的建造,构成植物细胞中的核酸、蛋白质、叶绿体、酶系统和生物膜所必需的元素。
2 有机营养成分
在配制培养基时,不仅要加入无机营养成分,还要加入一定量的有机营养物质,以利于培养物的生长和分化。
2.1 糖类
在组织快繁中,被培养的培养物大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进行的也不能满足其对糖类的需求,因此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糖作为碳源和能源,同时对维持培养基一定的渗透压也有重要作用。
最重要的碳源是蔗糖,其浓度一般为2%-3%。葡萄糖和果糖也是较好的碳源。在大规模工厂化生产中,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可用市售的白砂糖代替蔗糖,也有同样的效果。
2.2 维生素
维生素常以辅酶形式参与生物催化剂——酶系的活动,以及参与细胞的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糖代谢等重要生命活动。
在组培中以B族维生素为主,常使用盐酸硫胺素(维生素B1)、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6)、烟酸(维生素B3)、钴胺素(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Bc)、生物素(维生素H)、抗坏血酸(维生素C)等,一般使用浓度为0.1-1.0mg/L。
2.3 肌醇(环己六醇)
在组培中,肌醇本身不直接促进培养物的生长,可有助于活性物质作用的发挥,提高维生素B1的效果,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磷脂代谢和离子平衡作用,从而促进培养物的生长和胚状体及芽的形成。在配制培养基时,肌醇通常使用浓度为50-100mg/L。
2.4 氨基酸
在培养基中要加入一种或数种氨基酸,最常使用的是甘氨酸(Gly),有时用到丝氨酸(Ser)、酪氨酸(Tyr)、谷氨酰胺(Gln)、天冬酰胺(Asn)等,作为重要的有机氮源。
甘氨酸能促进离体根的生长,对其培养物的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通常用量为2-3mg/L。
有时也采用水解乳蛋白(LH)或水解络蛋白(CH),它们是牛乳用酶法等加工而成的水解产物,是含有约20种氨基酸的混合物,通常用量为500mg/L。
2.5 有机附加物
在组培中,人们发现在培养基中添加一些天然的有机物或提取物对培养物的增殖和分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例如椰乳(CM),一般用量为10%-20%(或100-150mg/L);酵母提取物为0.5%;番茄汁为5%-10%;香蕉泥为100-200mg/L;马铃薯用量为150-200g/L,去皮和去芽后,煮30分钟,再过滤,即可加入培养基中。
马铃薯、香蕉泥具有较大的pH缓冲作用。这些天然有机物的作用是为培养物提供一些必要的营养成分、生理活性物质和生长激素等。但由于这些天然有机物成分较复杂,且难确定,含量又不稳定,所以应尽量避免使用。
3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在组培中,为了促进培养物生长和器官分化,其培养基除加入营养物质外,还必须加入一种或多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生长调节物质(植物激素)是培养基中的关键物质,在组培中起着决定的作用。一般常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类。
我们将在后期专门安排一期介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在组培中的作用。
3.1 生长素类
组培中,生长素类的作用是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胚状体的产生以及试管苗的生根,更重要的是细胞分裂素配成一定的比例诱导腋芽及不定芽的产生。
生长素类常用的有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2,4-D一般用于初代培养,启动细胞脱分化,而再分化阶段往往不用2,4-D,而用NAA、IBA、IAA;在生根诱导中一般多用IBA。
3.2 细胞分裂素类
在进行组培中,常将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配合使用,即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例大时,促进芽的形成,这时细胞分裂素起到主导作用;比例小时,则有利于根的形成,这时生长素起主导作用。培养基中的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之间的比例是决定器官分化的关键。
细胞分裂素类常用的有:激动素(KT)、6-苄氨基嘌呤(6-BA/BA/BAP)、玉米素(ZT)、2-异戊烯腺嘌呤(2-ip)、吡效隆(CPPU)和噻重氮苯基脲(TDZ)。但在组培中通常使用人工合成的6-BA和KT,因他们性能稳定且价格适中。
4琼脂
依据态相不同,培养基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其区别在于加入琼脂与否,若加入琼脂便形成胶体状态的固体培养基,而不加则为液体培养基。
琼脂是最好的固化剂,他是一种由海藻中提取的高分子碳水化合物,在培养基中本身不具营养,它的主要作用是使培养基在常温下凝固,一般使用量为0.6-1.0%。
培养基的pH值偏酸,高压灭菌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均会影响其凝固力。琼脂一般以色浅、透明、洁净为好,新买来的琼脂要先试验一下它的凝固能力,以便确定其适宜的用量。
5活性炭
在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AC),其目的主要是利用其吸附能力,减少一些有害物质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创造暗环境,对某些植物诱导生根有利。
一般认为活性炭之所以有强大的吸附能力,主要是通过氢键、范德华力等作用力,把有毒物质从外植体周围吸附掉。
活性炭除了有吸附作用外,在一定程度上还降低光照强度,从而减轻褐变。
但是,活性炭对物质的吸附无选择性,既吸附有毒酚类的同时,又吸附培养基中的有利物质,如生长调节物质、维生素B6、叶酸、烟酸等,并且在不同植物的组培中有效程度不一。因此,在决定使用活性炭时应先试验再确定是否采用,通常使用浓度0.1%-0.5%。
2. 怎么样配置培养基
培养基有很多种,你要配制哪一种呢?
你要查清楚,你要配的培养基的成分有那些,然后把要用的东西找到。在配制之前你要把装培养基的容器准备好,是用试管、平皿还是三角瓶。之后看要配的是固体培养基还是液体培养基,觉得是否放琼脂或明胶。之后找来一个大烧杯,依次把要放的物质放入,要是配的是固体培养基要把加入琼脂或明胶的培养基放在电炉上加热,待琼脂或明胶完全溶解后趁热迅速分装。之后把分装好的培养基封口,之后选择是干灭还是湿灭,等灭菌之后,配制培养基的工作就完成了。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1目的
1.1了解并掌握培养基的配制、分装方法
1.2掌握各种实验室灭菌方法及技术。
2原理
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的混合养料。由于微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类型,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加之实验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使用的原料也各有差异,但从营养角度分析,培养基中一般含有微生物所必需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素以及水分等。另外,培养基还应具有适宜的pH值、一定的缓冲能力、一定的氧化还原电位及合适的渗透压。
琼脂是从石花菜等海藻中提取的胶体物质,是应用最广的凝固剂。加琼脂制成的培养基在98~100℃下融化,于45℃以下凝固。但多次反复融化,其凝固性降低。
任何一种培养基一经制成就应及时彻底灭菌,以备纯培养用。一般培养基的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3材料
3.1器皿及材料
天平、称量纸、牛角匙、精密pH试纸、量筒、刻度搪瓷杯、试管、三角瓶、漏斗、分装架、移液管及移液管筒、培养皿及培养皿盒、玻璃棒、烧杯、试管架、铁丝筐、剪刀、酒精灯、棉花、线绳、牛皮纸或报纸、纱布、乳胶管、电炉、灭菌锅、干燥箱。
3.2药品试剂
蛋白胨、牛肉膏、NaCl、K2HPO4、琼脂、NaNO3、KCl、MgSO4、FeSO4、蔗糖、麦芽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乳糖、薯仔汁、豆芽计、磷酸铵、5%NaOH溶液、5%HCl溶液。
4流程
称药品→溶解→调pH值→融化琼脂→过滤分装→包扎标记→灭菌→摆斜面或倒平板。
5步骤
5.1培养基的制备
5.1.1称量药品
根据培养基配方依次准确称取各种药品,放入适当大小的烧杯中,琼脂不要加入。蛋白胨极易吸潮,故称量时要迅速。
5.1.2溶解
用量筒取一定量(约占总量的1/2)蒸馏水倒入烧杯中,在放有石棉网的电炉上小火加热,并用玻棒搅拌,以防液体溢出。待各种药品完全溶解后,停止加热,补足水分。如果配方中有淀粉,则先将淀粉用少量冷水调成糊状,并在火上加热搅拌,然后加足水分及其它原料,待完全溶化后,补足水分。
5.1.3调节pH
根据培养基对pH的要求,用5%NaOH或5%HC1溶液调至所需pH。测定pH可用pH试纸或酸度计等。
5.1.4溶化琼脂
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须加入一定量琼脂。琼脂加入后,置电炉上一面搅拌一面加热,直至琼脂完全融化后才能停止搅拌,并补足水分(水需预热)。注意控制火力不要使培养基溢出或烧焦。
5.1.5过滤分装
先将过滤装置安装好(图3-1)。如果是液体培养基,玻璃漏斗中放一层滤纸,如果是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则需在漏斗中放多层纱布,或两层纱布夹一层薄薄的脱脂棉趁热进行过滤。过滤后立即进行分装。分装时注意不要使培养基沾染在管口或瓶口,以免浸湿棉塞, 引起污染。液体分装高度以试管高度的1/4左右为宜。固体分装装量为管高的1/5,半固体分装试管一般以试管高度的1/3为宜;分装三角瓶,其装量以不超过三角瓶容积的一半为宜。
5.1.6包扎标记
培养基分装后加好棉塞或试管帽,再包上一层防潮纸,用棉绳系好。在包装纸上标明培养基名称,制备组别和姓名、日期等。
5.1.7灭菌
上述培养基应按培养基配方中规定的条件及时进行灭菌。普通培养基为121℃20min,以保证灭菌效果和不损伤培养基的有效成份。培养基经灭菌后,如需要作斜面固体培养基,则灭菌后立即摆放成斜面(图3-2),斜面长度一般以不超过试管长度的1/2为宜;半固体培养基灭菌后,垂直冷凝成半固体深层琼脂。
5.1.8倒平板
将需倒平板的培养基,于水浴锅中冷却到45~50℃,立刻倒平板。
5.2灭菌方法
灭菌是指杀死或消灭一定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灭菌的方法分物理和化学灭菌法两大类。本实验主要介绍物理方法的一种,即加热灭菌。
加热灭菌包括湿热和干热灭菌两种。通过加热使菌体内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达到杀菌目的。蛋白质的凝固变性与其自身含水量有关,含水量越高,其凝固所需要的温度越低。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的杀菌效力比干热大,因为在湿热情况下,菌体吸收水分,使蛋白质易于凝固;同时湿热的穿透力强,可增加灭菌效力。
5.2.1.高压蒸汽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用途广,效率高,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这种灭菌方法是基于水的沸点随着蒸汽压力的升高而升高的原理设计的。当蒸汽压力达到1.05kg/cm2时,水蒸气的温度升高到121℃,经15~30min,可全部杀死锅内物品上的各种微生物和它们的孢子或芽孢。一般培养基、玻璃器皿以及传染性标本和工作服等都可应用此法灭菌(图3-4)。
5.2.1.1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下
加水
打开灭菌锅盖,向锅内加水到水位线。立式消毒锅最好用已煮开过的水,以便减少水垢在锅内的积存。注意水要加够,防止灭菌过程中干锅。
装料、加盖
灭菌材料放好后,关闭灭菌器盖,采用对角式均匀拧紧锅盖上的螺旋,使蒸汽锅密闭,勿使漏气。
排气
打开排气口(也叫放气阀)。用电炉加热,待水煮沸后,水蒸气和空气一起从排气孔排出,当有大量蒸汽排出时,维持5min,使锅内冷空气完全排净。
升压、保压和降压
当锅内冷空气排净时,即可关闭排气阀,压力开始上升。当压力上升至所需压力时,控制电压以维持恒温,并开始计算灭菌时间,待时间达到要求(一般培养基和器皿灭菌控制在121℃,20min)后,停止加热,待压力降至接近“0”时,打开放气阀。注意不能过早过急地排气,否则会由于瓶内压力下降的速度比锅内慢而造成瓶内液体冲出容器之外。
灭菌后的培养基空白培养
灭菌后的培养基放于37℃培养箱中培养,经24h培养无菌生长,可保存备用;斜面培养基取出后,立即摆成斜面后空白培养;半固体的培养基垂直放置凝成半固体深层琼脂后,空白培养。
5.2.2干热灭菌法
通过使用干热空气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叫干热灭菌。一般是把待灭菌的物品包装就绪后,放入电烘箱中烘烤,即加热至160~170℃维持1~2h。
干热灭菌法常用于空玻璃器皿、金属器具的灭菌。凡带有胶皮的物品,液体及固体培养基等都不能用此法灭菌。
5.2.2.1灭菌前的准备
玻璃器皿等在灭菌前必须经正确包裹和加塞,以保证玻璃器皿于灭菌后不被外界杂菌所污染。常用玻璃器皿的包扎和加塞方法如下:平皿用纸包扎或装在金属平皿筒内;三角瓶在棉塞与瓶口外再包以厚纸,用棉绳以活结扎紧,以防灭菌后瓶口被外部杂菌所污染;吸管以拉直的曲别针一端放在棉花的中心,轻轻捅入管口,松紧必须适中,管口外露的棉花纤维统一通过火焰烧去,灭菌时将吸管装入金属管筒内进行灭菌,也可用纸条斜着从吸管尖端包起,逐步向上卷,头端的纸卷捏扁并拧几下,再将包好的吸管集中灭菌。
5.2.2.2干燥箱灭菌
将包扎好的物品放入干燥烘箱内,注意不要摆放太密,以免妨碍空气流通;不得使器皿与烘箱的内层底板直接接触。将烘箱的温度升至160~170℃并恒温1~2h,注意勿使温度过高,超过170℃,器皿外包裹的纸张、棉花会被烤焦燃烧。如果是为了烤干玻璃器皿,温度为120℃持续30分钟即可。温度降至60~70℃时方可打开箱门,取出物品,否则玻璃器皿会因骤冷而爆裂。
用此法灭菌时,绝不能用油、蜡纸包扎物品。
5.2.2.3火焰灭菌
直接用火焰灼烧灭菌,迅速彻底。对于接种环,接种针或其它金属用具,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至红热进行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或三角瓶口,也采用通过火焰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6结果
6.1记录各种不同物品所用的灭菌方法及灭菌条件(温度、压力等)。
6.2试述高压蒸汽灭菌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注:(一)培养基的配制
培养基按组成成分及对这些成分了解的程度分为天然培养基、半组合培养基和组合培养基三类,从物理性质上又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两类,培养基的种类不同,配制方法也有差异,限于时间,本次实验仅配制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1�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
这是植病实验室最常用的培养基(简称PSA),主要用于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和培养,有时也用于植物病原细菌。
成分:马铃薯200克�
蔗 糖 10~20克�
琼 脂 17~20克�
加水至1000毫升
方法: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切块,加水煮沸半小时,用双层纱布滤去薯块,补足水量,加入琼脂,加热熔化,再加糖,待完全化后,乘热用双层纱布过滤分装,塞好棉塞高压灭菌。
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略带酸性,培养真菌无需调节pH,培养细菌则调节pH至中性,此培养基留作下次实验分离培养病原真菌用,故不必调节pH。
5人分作一组,1、2组各作此培养基500毫升,其中200毫升分装试管,每管约10毫升,灭菌后摆成斜面;其余300毫升,分装在3个250—300毫升的三角瓶中,每瓶装100毫升左右,灭菌后妥善保存,留待下次实验使用。
2�肉汁胨培养基(BPA)
这种培养基主要用于细菌的分离和培养
成分:牛肉浸膏 3克
蛋白胨 5~10克
蔗糖 10克
酵母浸膏 1克
琼脂 17~20克
加水至 1000毫升
方法:先将琼脂加热熔化于大部水中,再将其它各成分用少量水化开加入,调节pH至7,趁热用双层纱布过滤,分装,塞棉塞高压灭菌。
牛肉浸膏和酵母浸膏十分粘稠,不易称重,称重时用小烧杯盛装,以玻璃棒沾取,故要先称好杯和棒的重量后,再开始沾取浸膏称重,称后将杯和棒上粘着的浸膏洗净于锅中。
调节培养基pH至中性的方法如下:配成1N的HCl和NaOH,并另分别稀释配成1/20 N的HCl和NaOH。取培养基2毫升,加蒸馏水7.5毫升,加指示剂溴百里酚蓝指示剂5滴,这时如培养基的测样呈黄色则用有刻度吸管加入1/20 N的NaOH若呈蓝色则加入1/2O N的HCl,使培养基最后呈草绿色即调节到中性,此刻所加酸或碱的毫升数的25倍即等于在1000毫升培养基中所需要加入lN 的NaOH或HCl的毫升数(注意这次是作500毫升培养基),加蒸馏水稀释的目的防止调节过程中培养基凝固。
调节pH至中性的简便方法是用石蕊示纸。也可以用多孔白色瓷板,在孔中加少量培养基和溴百里酚蓝或其它指示剂1—2滴,根据颜色反应,在所配的培养液中加入少量lN的NaOH或HCl,然后再取样测定,如此反复多次,达到所需求的反应为止。
5人分为一组,3、4两组各作此培养基500毫升,其中200毫升分装试管,每管约100毫升,灭菌后摆成斜面,其余300毫升分装在3个250—300毫升的三角瓶中,每瓶装100毫升左右,灭菌后妥善存放,留待下次实验使用。
此外,1、2、3、4各组均制备15管试管装和2瓶三角瓶装的无菌水。
(二)培养基的灭菌
为了得到某种病原物的纯培养,配好的培养基必须经过灭菌才能使用,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完全杀死器物表面及其内部的所有微生物,灭菌与消毒的概念不同,消毒则是指消灭器物或植物组织表面的某些微生物(能常称杂菌),而不是消灭所有的微生物。
灭菌的方法很多,植病实验室常用的有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两种方法,一般培养皿、吸管等玻璃仪器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而培养基和实验用的土壤,则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具体灭菌方法和步骤如下:
1�干热灭菌法
(1)将培养皿、吸管等玻璃器皿洗净干燥后,用旧报纸包好,或装入特制的铁筒中(每个吸管用纸包好后装入铁筒),包纸时应将吸取的一端放在取时先折开的一端,以便取用时手勿触及要求灭菌的一端。
(2)将包装好的玻璃仪器摆入电热烘箱中,彼此间留有一定的空隙以便流通空气。
(3)关紧箱门,打开排气孔接上电源。
(4)待箱内空气排出到一定程度时,闭上排气孔,继续加热至一定温度后,用定温固定温度,灭菌温度一般165℃—175℃保持1小时即可。
(5)待自然降温冷却后(60℃以下)才能开门取出玻璃器皿,避免由于温度突然下降而引起玻璃器皿碎裂。
2�高压蒸汽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法又称湿热灭菌,它的原理是利用高压来提高蒸汽的温度,达到灭菌的目的,其操作步骤如下:
(1)关好排水阀门放入清水至标度为止,注意水量一定要加足,否则容易造成事故。
(2)将要灭菌的培养基、灭菌水等装入铁丝笼中,并用牛皮纸盖好后放入灭菌锅中,关上器盖,旋紧螺旋时,先将每个螺旋旋转到一定程度(不要太紧),然后再旋紧相对的两个螺旋,以达到平衡旋紧,否则易造成漏气,达不到彻底灭菌的目的。
(3)通电加温,同时打开排气活门,排尽锅内的空气,即活门冲出的全部是蒸气时则表示彻底,此时可关闭排气活门,如果过早关闭活门,排气不彻底,也达不到彻底灭菌的目的。通常当压力表指针升至5磅时,打开排气活门放气,降至零点,再关闭活门。
(4)压力表的指针上升时,锅内温度也逐渐升高,当压力表指针升至15磅时,蒸气温度相当于120℃—121℃(等于一个大气压),此时开始计算灭菌时间,控制热源,使处于15磅压力保持30分钟,即能达到完全灭菌的目的,然后停止加温。
(5)稍微打开一点排气活门,使锅内蒸气缓慢排除,然后逐渐开大活门,气压徐徐下降,注意勿使排气过快,否则会使锅内的培养基沸腾而冲脱或沾湿棉花塞,但排气太慢又使培养基在锅内,受高温处理时间过长,这样对培养基也是不利的。一般从排气到打开锅盖以10分钟左右为好。
(6)当压力表指针降到零、锅内蒸气完全排尽时,打开锅盖取出培养基,如需制备固体斜面培养基时,则应趁热将试管斜放在桌上,上面盖上报纸以免落灰尘,冷却后便可收起。� (7)最后将高压灭菌器内的剩余水排出。
(8)抽取上述灭菌的培养基,放入25℃温箱中,48小时后不见杂菌生出,便证明培养基已达到灭菌目的,可以使用。
此外,有些培养基在经高压灭菌后,其营养成分容易分解而失去使用价值,此时可采用间歇蒸气灭菌法,即将放入高压灭菌器内,加热至100℃,保持1小时,每天灭菌一次,连续进行三次,即可达到灭菌的目的,又不至使营养物质分解。
3. 培养基的配置应该注意哪几大步骤
楼主你好:
培养基是微生物测定的基础,培养基的质量因而成了保证微生物实验成功的关键。培养基的制备、合理的贮存、培养基的质量检验,能确保提供持续高质量的培养基。在按照可接受的来源和标准中的配方制备培养基的过程中,重要的是选择正确的培养基和成分。与脱水和制备好的培养基一起的还常常伴有供应商的配方和说明。
微生物实验中培养基的配置应该注意的几大步骤:
1、常用玻璃仪器的准备制备培养基所用的吸管、锥形瓶、毛细吸管、平皿等玻璃仪器用前要用肥皂水洗刷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后备用。
(1)平皿用纸或布包好,或装在金属盒内,于121℃高压蒸汽菌3min后烘干,备用。
(2)试管管口用棉花塞或硅氟塑料试管塞塞好,再用布或报纸包扎好,121℃高压蒸汽灭菌20℃后烘干,备用。
(3)吸管及滴管先用少许棉花塞于吸口端(防止污染物吸出,或橡皮帽内的气体污染),然后用纸包后或装入金属吸管筒内,于121℃高压蒸汽灭菌20min后烘干,备用。其他玻璃器皿均应按上法处理,也应装金属筒内160℃干热灭菌2h后,备用。
2、培养基的制备及储存
(1)溶化:一般应放在玻璃器皿或搪瓷齐内。加入蒸馏水,隔水加热以促其溶解,加热时应经常搅拌,防止焦结,待其溶解后补足水分。
在使用干燥培养基时,先将蒸馏水按定量加入容器中,然后称取一定量培养基干粉放入水中,静置10—15min,搅拌,振荡,或延长时间以促进溶解,一般不要热,必要时加热,但时间不宜过长,温度不宜过高,避免某些营养成分被破坏。
(2)校正酸碱度(调节pH):培养基必须有适当的pH。因此测定pH是培养基配制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之一,测定pH的标准温度为25士2℃。调节pH可用无菌的1mol/l氢氧化钠溶液或10%碳酸钠溶液、1mol/l盐酸溶液。当调节缓冲液的pH时,宜用6mol/l磷酸或10mol/l氢氧化钾溶液。灭菌后的pH会比灭菌前的pH升高或降低,一般高压灭菌前培养基的pH会比最终pH调高0.2左右,灭菌后基本合适。因此对培养基、缓冲液、试剂在灭菌前后的pH均进行测定,并记下每次pH的测定结果,有助于积累数据考察每种培养基、缓冲液、试剂对灭菌程序的耐受性,从而指导灭菌前pH的调节。干燥培养基一般已校正过pH,用时也必须再验证。测定时,一般用指示剂滴入培养基观察其颜色的变化,或用pH计校正,如与所需pH不符,可用以上的酸或碱液加以校正。调整pH后要加热过滤,使培养基澄清。( 更多质量检测、分析测试、化学计量、标准物质相关技术资料请参考中国标准物质 www.rmhot.com)
(3)培养基的分装:大批量配制时使用的自动分配器须经校准和确认。每次使用前后,均要对分配器的管道系统进行冲洗,在分装无菌培养基前,则要采用无菌硅胶管。
固体培养基一般分装在250ml、500ml锥形瓶中,高压灭菌后根据需要分装平皿或试管。
平皿:倾注平皿,应在无菌室中放置3—4h,如用塑料平皿须在35℃培养箱 中倒置30—60min。让水蒸汽自然蒸发。
斜面:制备低层斜面分装于试管,约占容积1/5,灭菌后趁热斜放在细玻璃棒和木杆上,使成斜度,分装使注意管口和瓶塞上勿沾有培养基,如沾有培养基应用布抹去,以避免污染。
高层斜面:制备高层斜面分装于试管,约占试管容积的1/3,灭菌后趁热放置成高层短斜面,待其凝固后应用。
分装好的培养基或缓冲液等及时密封后必须在配制当天(2h内最佳)进行灭菌处理。液体、半固体培养基一般在高压灭前分装,约装试管容积的1/3,在灭菌后还要加其他成分的液体、半固体培养基,灭菌后再分装于灭菌试管或锥形瓶中。
培养基的灭菌:培养基的灭菌多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各种培养基的灭菌时间和压力,按其成分不同而定。普通培养基采用121℃、103.42kPa灭菌15min,但容器和装量较大时,应延长至20min。含糖培养基115℃、68.85kPa灭菌30min。含糖、血清、 鸡蛋等培养基可用流动蒸汽及血清凝固器80—100℃、30min,连续3d,间歇灭菌。血清或组织液,采用低热56—58水浴1h,连续5—6d灭菌,一些遇高温即被破坏的物质如尿素、腹水等,可用细菌过滤器,过滤除菌。高压灭菌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必须逐渐加热,彻底排除灭菌器内的空气,再逐渐升压保持预定的压力和时间,达到全部杀灭微生物。以上的灭菌时间和温度要经过验证确认,如不同类型培养基混合一起灭菌时宜采用115℃、68.85kPa灭菌30min为好。
通过无菌技术为测试制备的每一批培养基其PH在放冷至室温(25°)后,都应测定。一个扁平的pH计用于培养基表面pH值的测定,浸入式的pH计用于液体的测定。各供应商提供的培养基的pH应该在规定的±0.2的范围内,除非通过验证得到更宽的范围
4. RV培养基是什么
RV培养基是Rappaport-Vassiliadis肉汤,也叫做氯化镁孔雀绿肉汤,用于沙门氏菌选择性增菌培养。
5. 培养基的配制
1.配料:
配方换算→在容器中加入少量水(蒸馏水,自然水)→按照配方称取各种药品(依次加入)→加足所需水量。
2.溶解:
淀粉溶解:少量冷水调成糊状。加热溶解,边加热边搅拌以防止烧焦。
3.调PH:
用1N的盐酸或1N的NaOH把培养基调节到所要求的值。
4.过滤:
滤纸或棉花进行过滤。
5.分装:
一般培养基放在三角瓶或试管中灭菌使用。
6.包扎:
分装好后,塞上棉塞,在用牛皮纸将棉塞包裹好,防止灭菌时水份进入把棉塞弄湿。
7.灭菌:
按配方上要求的温度、压力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如果灭菌的温度太高,营养成分会被破坏。
8.贮存:
培养基在30℃下放置一天,无污染的即可使用。一般用牛皮纸包裹好存放于2-8℃冰箱中备用。
(5)rv培养基配置什么样扩展阅读
培养基在使用前通过高压或过滤灭菌。防止污染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确认工作细胞库是否被污染,确认毒种工作种子批是否被污染,确认所用培养基及其添加成分是否被污染,均可用细菌、真菌及支原体无菌试验来确认并排除。
同时要对无菌试验培养基的灵敏度进行验证。实际生产中,可以从配制好的培养液中取少量加入营养琼脂于恒温培养箱内培养,48小时即可观察有无污染。
将有毒区与无毒区严格分开,并有各自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及孵室,有毒区对无毒区应保持相对负压,防止病毒对培养细胞(尤其是细胞库)的污染。
参考资料
培养基-网络
6. 培养基配置的一些问题
1在固体培养时琼脂是最好的固体剂,它最主要的作用是使液体培养基凝固2 a高压蒸汽灭菌为湿热灭菌方法的一种。是微生物培养中最重要的灭菌方法。这种灭菌方法是基于水在煮沸时所形成的蒸汽不能扩散到外面去,而聚集在密封的容器中,在密闭的情况下,随着水的煮沸,蒸汽压力升高,温度也相应增高。压力和温度之间的关系见表9-1。高压蒸汽是最有效的灭菌法,能迅速地达到完全彻底灭菌。一般在15磅/英寸2压力下(121.6℃),15~30分钟,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在内都可杀死。它适用于对一般培养基和玻璃器皿的灭菌。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的容器是高压蒸汽灭菌锅。高压蒸汽灭菌锅是一个能耐压又可以密闭的金属锅,有立式与卧式两种。 可以用电热、煤气、蒸汽等。锅上装有压力表,有的还装有温度计,能及时了解锅内压力及温度。锅上还设有排气口,其作用是在密闭之前,利用蒸汽将锅内的冷空气排净,另外还装有安全活门,如果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活门即可自动打开,放出过多的蒸汽。b.干热灭菌微生物培养中常用的干热灭菌是指热空气灭菌。一般在电烘箱中进行。干热灭菌所需温度较湿热灭菌高,时间也较湿热灭菌长。这是因为蛋白质在干燥无水的情况下不容易凝固。一般须在160℃左右保持恒温3~4小时,方能达到灭菌的目的。干热灭菌适用于空玻璃器皿的灭菌,凡带有橡胶的物品和培养基,都不能进行干热灭菌。c间歇灭菌各种微生物的营养体在100℃温度下半小时即可被杀死。而其芽孢和孢子在这种条件下却不会失去生活力。间歇灭菌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进行的。间歇灭菌的方法是用100℃、30分钟杀死培养基内杂菌的营养体,然后将这种含有芽孢和孢子的培养基在温箱内或室温下放置24小时,使芽孢和孢子萌发成为营养体。这时再以100℃处理半小时,再放置24小时。如此连续灭菌3次,即可达到完全灭菌的目的。间歇灭菌通常在流动蒸汽的灭菌锅中进行,也可用普通铝锅代替。这种灭菌方法多用于明胶、牛乳等物质的灭菌,这类物质在100℃以上的温度下处理较长时间,会被破坏,而用间歇灭菌法就既起到了杀菌作用,又使被处理的物质免遭破坏。d紫外线灭菌紫外线杀菌力最强的是波长2650~2660�0�3的部分。无菌室缓冲间和接种箱常用紫外线灯作空气灭菌。无菌室和缓冲间的照射时间为20~50分钟(视房间大小而定),接种箱照射10~15分钟即可。为了加强紫外线灭菌的效果,在照射前,可在无菌室、缓冲间或接种箱内喷洒5%石炭酸,以使空气中附着有微生物的尘埃降落,同时也可以杀死一部分微生物。无菌室的工作台的台面和椅子,可用2~3%的来苏儿擦洗。然后再照射紫外线。由于紫外线对人体有伤害作用,所以人不要直视正在照射的紫外线灯,也不要在照射情况下进行工作。灭菌后,为了检验紫外线的灭菌效果,可以在无菌室、缓冲间或接种箱内放一套盛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将皿盖打开5~10分钟,盖好后,放入温箱中培养。如果只有一、二个菌落,可认为灭菌效果良好。如杂菌丛生。则需延长照射时间或同时加强其它灭菌措施。
3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的杀菌效力比干热大,其原因有三:一是湿热中细菌菌体吸收水分,蛋白质较易凝固,因蛋白质含水量增加,所需凝固温度降低,二是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三是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存在,每1克水在100℃时,由气态变为液态时可放出2.26kJ(千焦)的热量。这种潜热,能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从而增加灭菌效力。
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时,灭菌锅内冷空气的排除是否完全极为重要,因为空气的膨胀压大于水蒸汽的膨胀压,所以,当水蒸汽中含有空气时,在同一压力下,含空气蒸汽的温度低于饱和蒸汽的温度。
如果压力未降到0时,打开排气阀,就会因锅内压力突然下降,使容器内的培养基由于内外压力不平衡而冲出烧瓶口或试管口,造成棉塞沾染培养基而发生污染。 4
培养基配制好后,是要是用于细胞的培养,由于空气及各种配料中的各种各样细胞非常多,如果不先灭菌,在培养是由于本底中的细菌带来了干扰,使用实验失败.
要检查培养基的灭效果方法非常简单,将培养基放在将要做实验的温箱中进行培养(时间与培养实验一致,一般是24小时)看灭菌后培养基的菌落就可以判断.有时也为了使用培养更加科学,在做细菌培养时,除在在涂上需要培养的菌种外,同时另外加一个培养基(空白)同时进行同条件培养进行对比.
7. 培养基怎么配置
(1)配制母液。把培养基m的必需元素按原配方量的50倍/100倍或1000倍称量后制成一种浓溶液,这种浓溶液叫母液在配制培养基时按比例分别量取母液稀释到所需的浓度即可母液配好后贴上标签,放在0~4℃的冰箱中可使用半年到1年,这样傲可节省许多时间可能产生化学反应的或溶解后产生沉淀的不能放在同一个容器m配制母液要用重蒸馏水药物要使用分析纯或等级较高的化学纯药物的称量和药液的定容都要准确。
母液①:硫酸镁18.5克.硝酸铵82.5克.硝酸钾95.0克;加水定容到1000毫升,浓度为培养基的50倍,配1升培养基时量取20毫升母液
母液②:氯化钙22.0克加水定容到500毫升,浓度为培养基的100倍,配1升培养基时量取10毫升母液
母液③:磷酸二氢钾8.5克加水定容到500毫升,浓度为培养基的100倍,配1升培养基时量取10毫升母液。
母液④;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73克硫酸亚铁2.78克,加水定容到1000毫升,浓度为培养基的100倍,配1升培养基时量取10毫升母液
母液⑤:硼酸620毫克,硫酸锰2230毫克,硫酸锌860毫克,硫酸铜2.5毫克,碘化钾83毫克,钼酸钠25毫克,氯化钴2.5毫克,加水定容到1000毫升,浓度为培养基的100信,配1升培养基时量取10毫升母液。
母液⑥:肌醇5克,甘氨酸100毫克,烟酸25毫克,盐酸吡哆醇25毫克,盐酸硫胺素5毫克,加水定容到500毫升,浓度为培养基的100倍,配1升培养基时量取10毫升母液
(2)配制培养基。配制每1000毫升培养基.称取6~10克琼:脂作凝固剂,具体按配方要求称量,放在水浴锅上慢慢溶解,先在量筒内放入一定量的水,按照母液顺序和规定量,量取母液,当母液加完后,根据需要每升培养基再加入生长调节物质如吲哚乙酸或萘乙酸等,细胞分裂素类0.04~10毫克,细胞分裂素应用最多的是6-苄基腺嘌呤,加完后倒入已熔化的琼脂中,每1000毫升培养基加入蔗糖30克或根据要求确定,定容到所需的体积,继续加温,直到琼脂完全熔解,用盐酸或氢氧化钠对培养基的pH进行调节,多数培养基的pH在5.4~6.0,MS培养基的pH为5.7。
将配好的培养基趁热倒入培养容器中,培养基占容器体积的1/4~1/3不要将培养基沾到容器壁上,否则容易被杂菌感染,然后及时加盖,进行高压灭菌,灭菌时要按高压灭菌锅的操作规程使用.在121℃、压力111千帕下维持15~20分钟,温度和时间都要严格控制,到时间后立即切断电源,当高压锅内压力降到常压后,开启放气阀,打开锅盖,取出灭菌好的培养基,放在接种室中培养3天,没被感染后才能用来组织培养
8. 常用培养基配置的配方
什么培养基啊?动物植物微生物先说清楚啊,还有你要哪种类型的培养基啊,固体液体半固体?干吗用啊,筛选还是扩大培养?说清楚先
1、细菌培养基
配方一 牛肉膏琼脂培养基
牛肉膏0.3克 ,蛋白胨1.0克,氯化钠 0.5克,琼脂 1.5克,
水 1000毫升
在烧杯内加水100毫升,放入牛肉膏、蛋白胨和氯化钠,用蜡笔在烧杯外作上记号后,放在火上加热。待烧杯内各组分溶解后,加入琼脂,不断搅拌以免粘底。等琼脂完全溶解后补足失水,用10%盐酸或10%的氢氧化钠调整pH值到7.2~7.6,分装在各个试管里,加棉花塞,用高压蒸汽灭菌30分钟。
配方二 马铃薯培养基
取新鲜牛心(除去脂肪和血管)250克,用刀细细剁成肉末后,加入500毫升蒸馏水和5克蛋白胨。在烧杯上做好记号,煮沸,转用文火炖2小时。过滤,滤出的肉末干燥处理,滤液pH值调到7.5左右。每支试管内加入10毫升肉汤和少量碎末状的干牛心,灭菌,备用。
配方四 根瘤菌培养基
葡萄糖 10克 磷酸氢二钾 0.5克
碳酸钙 3克 硫酸镁 0.2克
酵母粉 0.4克 琼脂 20克
水 1000毫升 1%结晶紫溶液 1毫升
先把琼脂加水煮沸溶解,然后分别加入其他组分,搅拌使溶解后,分装,灭菌,备用。
2、放线菌培养基
配方一 淀粉琼脂培养基(高氏培养基)
可溶性淀粉 2克 硝酸钾 0.1克
磷酸氢二钾 0.05克 氯化钠 0.05克
硫酸镁 0.05克 硫酸亚铁 0.001克
琼脂 2克 水 1000毫升
先把淀粉放在烧杯里,用5毫升水调成糊状后,倒入95毫升水,搅匀后加入其他药品,使它溶解。在烧杯外做好记号,加热到煮沸时加入琼脂,不停搅拌,待琼脂完全溶解后,补足失水。调整pH值到7.2~7.4,分装后灭菌,备用。
配方二 面粉琼脂培养基
面粉 60克 琼脂 20克
水 1000毫升
把面粉用水调成糊状,加水到500毫升,放在文火上煮30分钟。另取500毫升水,放入琼脂,加热煮沸到溶解后,把两液调匀,补充水分,调整pH值到7.4,分装,灭菌,备用。
3、真菌培养基
配方一 萨市(Sabouraud’s)培养基
蛋白胨 10克 琼脂 20克
麦芽糖 40克 水 1000毫升
先把蛋白胨、琼脂加水后,加热,不断搅拌,待琼脂溶解后,加入40克麦芽糖(或葡萄糖),搅拌,使它溶解,然后分装,灭菌,备用。
本培养菌是培养许多种类真菌所常用的。
配方二 马铃薯糖琼脂培养基
把马铃薯洗净去皮,取200克切成小块,加水1000毫升,煮沸半小时后,补足水分。在滤液中加入10克琼脂,煮沸溶解后加糖20克(用于培养霉菌的加入蔗糖,用于培养酵母菌的加入葡萄糖),补足水分,分装,灭菌,备用。
把这培养基的pH值调到7.2~7.4,配方中的糖,如用葡萄糖还可用来培养放线菌和芽孢杆菌。
配方三 黄豆芽汁培养基
黄豆芽 100克 琼脂 15克
葡萄糖 20克 水 1000毫升
洗净黄豆芽,加水煮沸30分钟。用纱布过滤,滤液中加入琼脂,加热溶解后放入糖,搅拌使它溶解,补足水分到1000毫升,分装,灭菌,备用。
把这培养基的pH值调到7.2~7.4,可用来培养细菌和放线菌。
配方四 豌豆琼脂培养基
豌豆 80粒 琼脂 5克
水 200毫升
取80粒干豌豆加水,煮沸1小时,用纱布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琼脂,煮沸到溶解,分装,灭菌,备用。
4、食用菌菌种培养基
配方一 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
20%马铃薯煮汁 1000毫升
蔗糖 20克 琼脂 18克
把马铃薯洗净去皮后,切成小块。称取马铃薯小块200克,加水1000毫升,煮沸20分钟后,过滤。在滤汁中补足水分到1000毫升,即成20%马铃薯煮汁。在马铃薯煮汁中加入琼脂和蔗糖,煮沸,使它溶解后,补足水分,分装,灭菌,备用。使用该培养基对pH值要求不严格,可以不测定。
配方二 综合马铃薯培养基
20%马铃薯煮汁 1000毫升
磷酸二氢钾 3克 硫酸镁 1.5克
葡萄糖 20克 维生素 10毫克
琼脂 18克
先配制20%马铃薯煮汁,方法同上。在煮汁中加入上述各种组分,加热溶解后补足水分,调整pH值到6。分装,灭菌,备用。 该培养基用于培养和保存灵芝、平菇、香菇等食用菌菌种。
下面是的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介绍的
一 选择性培养基
1酵母菌富集培养基
葡萄糖5% 尿素0.1% 硫化铵0.1% 磷酸二氢钾0.25% 磷酸氢二钠0.05% 七水合硫酸镁0.1% 七水合硫酸铁0.01% 酵母膏0.05%
孟加拉红0.003% pH4.5
2 Ashby无氮培养基 富集好养自生固氮菌
甘露醇1% 磷酸二氢钾0.02% 七水合硫酸镁0.02% 氯化钠0.02%
二水合硫酸钙0.01% 碳酸钙0.5%
二 鉴别培养基
EMB培养基,常用于鉴别E.coli
蛋白胨 10g 乳糖5g 蔗糖5g 磷酸氢二钾2g 伊红Y 0.4g 美蓝0.065g
蒸馏水1000g pH7.2
分离海洋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
http://www.biooo.com/bbs/PrintPost.asp?ThreadID=118856
2216E培养基配方(固体培养基)
蛋白胨 5克
酵母膏 1克
磷酸高铁 0.01克
琼脂 15-----20克
陈海水 1000毫升
煮沸氢氧化纳(5%)的溶液调PH值7.6—7.8
找到一个好的
网络微生物吧
http://post..com/f?kz=70001396
146种培养基配方[细菌培养基和植物培养基]
自己看吧,中英文双语
9. 培养基的配制有哪些
1.培养基
培养基的种类较多,常常是不同种的植物要求的培养基成分不同。根据培养植物,选用适宜的培养基。现将常用的几种培养基组成介绍给读者,供参考。
(1)MS培养基
(1)MS培养基
(2)White培养基
(2)White培养基
(3)Vacin and Went(VW)培养基
(3)Vacin and Went(VW)培养基
(4)Kundson C(KC)培养基
(4)Kundson C(KC)培养基
2.培养基母液的配制和保存
经常配制培养基,为减少工作量及便于低温贮藏,一般配成比所需浓度高10~100倍的母液,配制培养基时只要按比例量取即可。配好的母液需装在棕色小口瓶中,存放在0~4℃冰箱中可使用半年至1年。如发现有沉淀物则不可再用,需重新配制。MS培养基母液配制如下:
3.培养基的配制过程
将母液从冰箱中取出,依次排好,按需要定量吸取,放入量筒中。称取琼脂,加少量水后加热,并不断搅拌,直到全部溶化。再加入称好的糖和前面备好的各种成分,不断搅拌,使之充分混合。测定已配好的培养基氢离子浓度(酸碱度),用0.1~1.0摩尔/升(0.1~1.0摩)氢氧化钠和盐酸将培养基调至所需的浓度。
将配好的培养基分别灌注到培养瓶中(试管或三角瓶),用盖子(棉塞、橡胶塞、铝箔)将瓶盖好,外面再包一层牛皮纸,标明编号。
培养基通常用高压灭菌锅灭菌。气压111.46~121.59千帕(1.1~1.2千克/厘米2压力),10~20分钟。冷却备用。
10. 微生物培养基配置的基本步骤
什么培养基啊,
一般步骤是:1、计算
2、称量药品,如牛肉膏、蛋白胨;
3、溶化 按照顺利加入,防治沉淀产生;对于可溶性淀粉,先用少量冷水调成糊状,再放入沸水中。琼脂溶化温度96℃,凝固温度~40 ℃。
4、调pH值
5、分装
6、加塞;
7、包扎:注明培养基的名称、组别、配制日期;
8、灭菌 。0.1MPa,121℃,灭菌20min即可。
9、搁置斜面:斜面长度不超过试管高度的1/2左右为宜;
10、无菌检查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