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流存储
⑴ 视频监控中,视频流是以什么格式存储在服务器中的AVI 如何存储,有实现的代码吗
在视频监控领域,视频流通常以多种格式存储在服务器中,AVI(Audio Video Interleave)是一种常见的存储格式。AVI文件将音频和视频数据打包在一起,便于同步播放。然而,AVI格式在监控系统中使用较少,主要是因为其文件大小较大,不适用于大规模视频流存储。
视频监控系统中常用的存储格式包括MP4、MKV、TS等。这些格式具有更高的压缩效率和更好的存储性能。例如,MP4格式支持多种音频和视频编码标准,如H.264、AAC等,能够有效减少文件大小。
以MP4格式为例,存储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步骤:首先,视频流由编码器进行压缩编码,生成符合H.264标准的视频流和AAC标准的音频流。接着,视频流和音频流通过封装器被打包成MP4文件。封装器将视频和音频流按照时间轴顺序排列,确保播放时同步。
下面提供一段使用Python实现视频流转MP4格式存储的代码示例:
<pre><code>import cv2</pre>
<pre><code>cap = cv2.VideoCapture('input.mp4')</pre>
<pre><code>fourcc = cv2.VideoWriter_fourcc(*'mp4v')</pre>
<pre><code>out = cv2.VideoWriter('output.mp4', fourcc, 20.0, (640, 480))</pre>
<pre><code>while(cap.isOpened()):</pre>
<pre><code> ret, frame = cap.read()</pre>
<pre><code> if ret == True:</pre>
<pre><code> out.write(frame)</pre>
<pre><code> if cv2.waitKey(1) & 0xFF == ord('q'):</pre>
<pre><code> break</pre>
<pre><code> else:</pre>
<pre><code> break</pre>
<pre><code>cap.release()</pre>
<pre><code>out.release()</pre>
<pre><code>cv2.destroyAllWindows()</pre>
<pre><code></code></pre>
这段代码使用OpenCV库读取输入视频文件,并将其转换为MP4格式输出。通过设置合适的编码参数,可以有效减少文件大小,提高存储效率。
⑵ 视频监控系统常用的三种存储方式NVR、IP-SAN和CVR之间的区别
大家好,监控项目的构建需要综合考虑前端系统、传输系统、存储系统以及显示系统四个部分。其中,存储系统在监控项目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优劣直接关系到监控数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本文将为您解析三种常用的存储方式:NVR、IP-SAN和CVR,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与适用场景。
首先,NVR(网络硬盘录像机)以其分布式架构的优势,通过网络接收IPC(网络摄像机)传输的数字视频码流,并进行存储与管理。NVR不仅支持同时观看、浏览、回放和管理多个网络摄像机的视频数据,还能够摆脱传统电脑硬件的限制,简化了安装和维护的过程。然而,对于大型监控应用而言,NVR在处理大量监控点、高码流、高压力和大容量数据存储方面可能力不从心。因此,对于大型公共监控系统,通常会考虑采用IP-SAN或CVR的存储方式以提升扩展性和管理效率。
接着,IP-SAN(基于IP的存储区域网络)通过使用iSCSI协议在以太网络上进行存储,将服务器与存储设备通过网络交换机进行互联,形成了存储与应用分离的架构。尽管在性能方面不如专门的存储设备,但IP-SAN不受距离限制,具有广泛应用的潜力,尤其适用于大型监控系统的存储需求。通过将存储设备划分为多个卷,IP-SAN允许前端应用客户端直接访问这些卷,并支持块级访问,以实现高I/O性能和低延迟数据传输。相较于NVR,IP-SAN通常会与流媒体服务器配合使用,以解决多用户同时访问实时视频数据时对网络带宽的重复占用问题,有效节省网络带宽资源,降低网络阻塞风险。IP-SAN存储模式具备高带宽的块级数据传输、基于TCP/IP的网络技术、易于部署、扩展性高、数据迁移与远程镜像容易等优点,是大型监控系统存储解决方案的优选之一。
最后,CVR(基于TCP/IP的视频存储设备)采用独特设计,支持视频流直接写入存储设备,省去了存储服务器的开销,避免了单点故障和性能瓶颈。CVR通过前端编码设备直接将视频流写入磁盘,省去了存储服务器的环节,简化了网络结构。其独有的数据结构确保了监控服务的高稳定性和高性能。CVR存储模式还具备前端直写统一管理、简化网络结构、采用视频流预保护技术、提供高效的磁盘碎片免疫技术等特性,能够为监控系统提供更为稳定、高效的数据存储管理。
综上所述,NVR、IP-SAN和CVR三种存储方式各有千秋,适用于不同的监控项目场景。NVR适用于中小型监控项目,提供便捷的网络化存储解决方案;IP-SAN则更适合大型监控系统,利用其分布式架构与高带宽性能,有效管理大量数据;而CVR则专注于安防监控专用场景,提供前端直写、统一管理、高效稳定的数据存储解决方案。在选择合适的存储方式时,应根据项目规模、监控需求、网络条件及成本预算等因素综合考虑,以实现最佳的监控系统性能与用户体验。
⑶ 视频监控三种存储方式:NVR、IP-SAN和CVR
关注知识分享,获取监控项目存储方式的深入理解
一、NVR存储
NVR即网络硬盘录像机,其主要功能是接收IPC设备的数字视频码流,并进行存储、管理和网络化优势的实现。通过NVR,用户可以同时观看、浏览、回放和管理多个网络摄像机,无需受硬件限制,简化了软件安装流程。对于中小型监控方案,NVR是理想选择。然而,对于大型监控应用,NVR在监控点数多、码流大、压力高、容量大等问题上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在大型公共监控项目中,IP-SAN或CVR的存储方式是更优选择。
二、IP-SAN存储
IP-SAN基于IP以太网络的SAN存储架构,使用iSCSI协议传输数据,直接在IP网络上进行存储。通过iSCSI协议,SCSI命令包在TCP/IP包中传输,实现SCSI over TCP/IP。IP SAN适用于大型监控存储,能够将存储设备分成多个卷,并导出给前端应用客户端进行新建文件系统操作。客户端计算机通过设备级的块访问方式对卷进行访问,实现高I/O性能和传输低延迟。IP-SAN存储模式具有高带宽“块”级数据传输、TCP/IP技术成熟、易部署、成本低、易于扩展、数据迁移和远程镜像容易等特点。
三、CVR存储
CVR是安防监控专用的视频存储设备,通过前端编码设备直接写入存储设备,省去了存储服务器的成本。CVR采用独特的数据结构,磁盘里存的不是文件,避免了碎片问题。前端直写统一管理、简化网络结构、独有的流媒体文件系统保护技术和高效的磁盘碎片免疫技术是CVR存储模式的特点。CVR存储模式提供稳定、高效的数据存储管理,适用于安防监控领域。
总结:NVR、IP-SAN和CVR在监控项目存储方式中各有优势,根据项目需求和规模选择合适的存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