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腥怎么配置
㈠ 怎么配制的方法
这个的话要根据你需要完成的某个事物来定制相对于的。
㈡ 鱼饵料配比方法
1、春季(早春)3月:
腥香型钓饵配制,用含量高动物蛋白物质加入饵料中为主。颗粒粉10—20克、红魔1号10—30克、红魔2号5—10克、超诱8—10、天元鲫黄10V85克、雪花粉20—50克。
2、春未夏初(5—6月初):
香腥型钓饵配置。用含量高的植物蛋白加入饵料中为主,用单品的动物蛋白为辅的饵料来还原于香的单品饵料调整钓饵的气味和味道。既要有鱼的适口性还要有诱鱼性。颗粒粉(淡味)40克、中华鲤40克、天下鲤40克、樱花鲤40克。
3、夏季至盛夏(6—7月中旬):
香腥型、香型、淡型这几个月配制钓饵要以颗粒粉、纯谷物、麸香类为主要原材料,蛋白含量,蛋白含量高于20以上,对水域的要求适量添加一些动物蛋白质,再用单品饵料调整钓饵的状态,具有对象鱼适口性,诱鱼性。颗粒粉40克、疯诱15克、麸香鲫40克、锦龙鲫5—10克、酒米适量(糕点味)
4、夏未至秋初(7月中—9月中):
这两个月配制钓饵要具有灵活性,植物蛋白动物蛋白合适度,粮食型和纯谷物均可用,对不同水域和鱼情,饵的要求要有更深层次的标准,也是在全年当中最难配制钓饵的阶段,水肥、鱼壮、气压低、湿度大也是鱼获不稳定的因素,所以我们要在配制饵料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水域配置钓饵,这样才能培养我们对付饵料单品使用上知特性的作用,才能真正获得经验上满足和丰富。
5、秋初至深秋(9月中—11中):
香腥型、腥香腥、腥型三种配饵在这个阶段可以说会起到一定性作用,也是钓鱼高峰期,在用饵配置上,蛋白质含量高和气味上调整不断增长,自然性用饵和自然性规律性配饵,我们都要在这个阶段上体现出来,所以配饵要讲究一个原则(自然性配饵)主次分明,状态要求高,比重要求轻,气味和味道不可忽视。
㈢ 钓鱼饵料怎么搭配
钓鱼饵料搭配:
1、生口鱼、水温低,基础料+腥饵+香饵,大概比例在基础料30%,腥饵50%,香饵20%,为了突出腥味,这个比例是常规比例,要自己根据情况斟酌,但大概这个比例是没错的。
2、生口鱼,水温高,基础料+腥饵+香饵,大概比例在基础料50%,腥饵20%,香饵30%,将基础料的比例放大是应对高温下鱼的需求,为了提高此时的适口性,可以适当额外再加入一些香饵。
这些额外加入的香饵和准备好的香饵不同,例如准备的是浓香型饵料,可以再额外加入一些草莓味或者果香味或者奶香味都可以,这类香味饵料可以进行叠加。
3、鱼口不好但有摄食欲望,这类表象多为浮漂老有动作但经常空杆或者锚到鱼,这是鱼体不适的表现,那么饵料就是基础料50%+香饵20%+30%的雪花粉类饵料,如速攻2号,同时可以适当水比大一些,让饵料雾化降低,软软黏黏的状态,这样通常效果比较好,起码要好过大量腥饵的效果,所以直接把腥饵去掉。
商品饵的搭配原则
1、味型种类不能太杂
在实战应用中,不管我们到底基于什么考虑,配饵的第一个原则,就是饵料的味型种类,千万不能太杂。
占大头的香型,有一个就足以,作为辅助的香型,也不应当超过两个,也许配出的饵料,吸引进窝的鱼不是我们的目标鱼。
但是,这样做的好处,不会因为饵料味型乱七八糟,让鱼群不敢进窝,其实鱼对饵料的味型不挑剔,只要不是特别离谱,都有一定的诱鱼效果。
2、配饵需要考虑季节因素
中国是典型的大陆气候,简单点说,就是一年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寒,不同的季节,气温分明,对水温的影响也很明显。
而鱼又是低级变温动物,自身没有调节体温的器官,所以,水温合适,活性十足,水温不合适,活性乏乏。
我们在配饵时,就必须要考虑这个因素,春季、冬季,前者是鱼的产籽期,又熬过了寒冬,亟需补充营养。
冬季对鱼来说,缺乏食物,哪怕栖息在鱼窝里,也会不断地消耗脂肪,所以富含蛋白质的饵料,对冬鱼来说就如同雪中送炭一般。
而夏秋季,水温适宜,鱼不缺吃的,饵料的味型,就是吸引鱼群最有效的手段,所以不同的香型,诱鱼效果才能体现出来。
3、目标鱼原则
理论上来说,鱼的味觉系统虽然不如人类的复杂,但是就其效率而言,并不比人类的差,大多数的味蕾都在鱼唇,其他部位,如头部、尾部、尾鳍也有分布。
相应的,不同种类的鱼,因为生理习性、生长水域、食物来源等情况不同,其偏好的味型是不太一样的。
比如鲫鱼嗜香甜,如奶香、果香、甜香的饵料都爱吃,鲤鱼则喜欢薯香、酸甜,草鱼则更喜欢青草、蔬菜的味型,其他种类的鱼也有类似的情况。
但是,这绝对不能当做必然会发生的情况,用鲤鱼饵吸引了大量的鲫鱼进窝,草鱼的饵料鲤鱼时不时来上几口,这不是什么稀罕事。
但是,在我们在配饵的时候,一定要将目标鱼喜欢的味型作为主攻饵,只有习惯了这个做法,才能将经验累计下来。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钓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