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希表的存储结构
‘壹’ 哈希表结构及碰撞处理
哈希表,这个在数据结构中极具影响力的词汇,实际上是一种以哈希值作为键的数据结构。它的核心功能是实现快速的键值查找,只需一个哈希函数,便能将键映射到数组中的特定位置。哈希表的底层结构是一个数组,当元素经过哈希函数计算后,根据余数的特性,得到一个数组下标,将元素存储于此。例如,对于哈希表大小为20的情况,将元素12345映射后得到5,即元素将存储在索引5的位置。
然而,哈希表在处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碰撞问题,即不同的元素通过哈希函数得到相同的索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哈希表通常采用以下几种策略:链表式解决、开放寻址法(包括线性探测与平方探测)以及再哈希法。
链表式解决法,即在初始化时为哈希表构建一个链表结构。当发生碰撞时,新的元素会添加到已有元素所在的链表的末尾。例如,对于元素列表[2, 5, 10, 13, 16, 20]和哈希表长度为8的情况,碰撞发生在索引2与索引5,链表式解决法会将新元素放置在原元素之后,形成链表结构。
线性探测法则是将碰撞后的元素放置在下一个位置,如果下一个位置已被占用,则继续向后查找。这种策略可能会导致“二次聚集”现象,为避免这种情况,可以使用平方探测法,即每次碰撞后将位置加上冲突次数的平方值。通过这种方式,元素可以分散到不同的位置,避免聚集。
再哈希法是在发生碰撞后,再次对值进行哈希计算,以分散冲突。这种方法在操作时需要确定再哈希的算法,通常采用简单的公式。再哈希法在处理碰撞时,需要控制哈希计算的次数,以防止无限循环,影响存储效率。
当哈希表的存储空间达到一定容量时,需要进行扩容。常见的策略是当元素数量超过数组容量的70%时,自动触发扩容,将旧表中的元素迁移到新表中,并重新进行哈希计算。实际应用中,不同编程语言在哈希表扩容机制上有所差异,如Golang中的map扩容策略,会在整体key-value对超过负载因子或桶数量接近常规桶数量时发生扩容,且采用渐进扩容策略,以降低性能抖动的影响。
综上所述,哈希表是一种高效的数据结构,通过哈希函数实现快速的键值查找。面对碰撞问题,链表式解决、开放寻址法、再哈希法等策略都能有效处理。当哈希表接近满载时,通过扩容机制可以应对元素数量的增加。哈希表的实现细节和优化策略在不同场景下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功能和处理机制保持一致,确保数据的高效存储与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