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存储配置 » 存储器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存储器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

发布时间: 2024-11-12 10:06:52

⑴ 当前存储器系统的发展概况

发展趋势

存储器的发展都具有更大、更小、更低的趋势,这在闪速存储器行业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随着半导体制造工艺的发展,主流闪速存储器厂家采用0�18μm,甚至0.15μm的制造工艺。借助于先进工艺的优势,Flash Memory的容量可以更大:NOR技术将出现256Mb的器件,NAND和AND技术已经有1Gb的器件;同时芯片的封装尺寸更小:从最初DIP封装,到PSOP、SSOP、TSOP封装,再到BGA封装,Flash Memory已经变得非常纤细小巧;先进的工艺技术也决定了存储器的低电压的特性,从最初12V的编程电压,一步步下降到5V、3.3V、2�7V、1.8V单电压供电。这符合国际上低功耗的潮流,更促进了便携式产品的发展。

另一方面,新技术、新工艺也推动Flash Memory的位成本大幅度下降:采用NOR技术的Intel公司的28F128J3价格为25美元,NAND技术和AND技术的Flash Memory将突破1MB 1美元的价位,使其具有了取代传统磁盘存储器的潜质。

世界闪速存储器市场发展十分迅速,其规模接近DRAM市场的1/4,与DRAM和SRAM一起成为存储器市场的三大产品。Flash Memory的迅猛发展归因于资金和技术的投入,高性能低成本的新产品不断涌现,刺激了Flash Memory更广泛的应用,推动了行业的向前发展。

⑵ 毕业设计 我想阐述一下并行计算的发展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的现代计算机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两个明显的发展时代:串行计算时代、并行计算时代。每一个计算时代都从体系结构发展开始,接着是系统软件(特别是编译器与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最后随着问题求解环境的发展而达到顶峰。

并行计算机是由一组处理单元组成的。这组处理单元通过相互之间的通信与协作,以更快的速度共同完成一项大规模的计算任务。因此,并行计算机的两个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计算节点和节点间的通信与协作机制。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也主要体现在计算节点性能的提高以及节点间通信技术的改进两方面。

节点性能不断进步

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于晶体管以及磁芯存储器的出现,处理单元变得越来越小,存储器也更加小巧和廉价。这些技术发展的结果导致了并行计算机的出现。这一时期的并行计算机多是规模不大的共享存储多处理器系统,即所谓大型主机。IBM 360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期,同一个处理器开始设置多个功能相同的功能单元,流水线技术也出现了。与单纯提高时钟频率相比,这些并行特性在处理器内部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并行计算机系统的性能。伊利诺依大学和Burroughs公司此时开始实施Illiac Ⅳ计划,研制一台64颗CPU的SIMD主机系统,它涉及到硬件技术、体系结构、I/O设备、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直至应用程序在内的众多研究课题。不过,当一台规模大大缩小的原型系统(仅使用了16颗CPU)终于在1975年面世时,整个计算机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是存储系统概念的革新,提出虚拟存储和缓存的思想。以IBM 360/85和IBM 360/91为例,两者是属于同一系列的两个机型,IBM 360/91的主频高于IBM 360/85,所选用的内存速度也较快,并且采用了动态调度的指令流水线。但是,IBM 360/85的整体性能却高于IBM 360/91,惟一的原因就是前者采用了缓存技术,而后者则没有。

其次是半导体存储器开始代替磁芯存储器。最初,半导体存储器只是在某些机器中被用作缓存,而CDC7600则率先全面采用这种体积更小、速度更快、可以直接寻址的半导体存储器,磁芯存储器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与此同时,集成电路也出现了,并迅速应用到计算机中。元器件技术的这两大革命性突破,使得Illiac Ⅳ的设计者们在底层硬件以及并行体系结构方面提出的种种改进都大为逊色。

处理器高速发展

1976年Cray-1问世以后,向量计算机从此牢牢地控制着整个高性能计算机市场15年。Cray-1对所使用的逻辑电路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采用了我们如今称为RISC的精简指令集,还引入了向量寄存器,以完成向量运算。这一系列技术手段的使用,使Cray-1的主频达到了80MHz。

微处理器随着机器的字长从4位、8位、16位一直增加到32位,其性能也随之显着提高。正是因为看到了微处理器的这种潜力,卡内基·梅隆大学开始在当时流行的DEC PDP-11小型计算机的基础上研制一台由16台PDP-11/40处理机通过交叉开关与16个共享存储器模块相连接而成的共享存储多处理器系统C.mmp。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微处理器技术一直在高速前进。稍后又出现了非常适合于SMP方式的总线协议。而伯克利加州大学则对总线协议进行了扩展,提出了Cache一致性问题的处理方案。从此,C.mmp开创出的共享存储多处理器之路越走越宽。现在,这种体系结构已经基本上统治了服务器和桌面工作站市场。

通信机制稳步前进

同一时期,基于消息传递机制的并行计算机也开始不断涌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加州理工学院成功地将64个i8086/i8087处理器通过超立方体互连结构连结起来。此后,便先后出现了Intel iPSC系列、INMOS Transputer系列,Intel Paragon以及IBM SP的前身Vulcan等基于消息传递机制的并行计算机。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共享存储器方式的大规模并行计算机又获得了新的发展。IBM将大量早期RISC微处理器通过蝶形互连网络连结起来。人们开始考虑如何才能在实现共享存储器缓存一致的同时,使系统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20世纪90年代初期,斯坦福大学提出了DASH计划,它通过维护一个保存有每一缓存块位置信息的目录结构来实现分布式共享存储器的缓存一致性。后来,IEEE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存一致性协议的标准。

20世纪90年代至今,主要的几种体系结构开始走向融合。

属于数据并行类型的CM-5除大量采用商品化的微处理器以外,也允许用户层的程序传递一些简单的消息。

Cray T3D是一台NUMA结构的共享存储型并行计算机,但是它也提供了全局同步机制、消息队列机制,并采取了一些减少消息传递延迟的技术。

随着微处理器商品化、网络设备的发展以及MPI/PVM等并行编程标准的发布,集群架构的并行计算机出现开始。IBM SP2系列集群系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这些系统中,各个节点采用的都是标准的商品化计算机,它们之间通过高速网络连接起来。
1.2 有限元并行计算的发展和现状
目前,在计算力学领域内,围绕着基于变分原理的有限元法
和基于边界积分方程的边界元法,以及基于现在问世的各种并行
计算机,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学科分支——有限元并行计算。它
是高效能的,使得许多现在应用串行计算机和串行算法不能解决
或求解不好的大型的、复杂的力学问题能得到满意的解答,故其
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在国际上已经掀起了利用并行机进行工程分
析和研究的高潮。从1975到1995年的二十年间,有关有限元方法
和相应的数值并行计算的文章已发表1000余篇。
有限元并行计算正在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对系统方程组实
施并行求解的各种算法。二是并行分析方法,包括有限元并行算
法和边界元并行算法,前者趋向成熟,而后者的研究较少。对这
一方面的研究,是为了挖掘有限元计算自身潜在的并行性,是有
限元并行计算的根本问题。
1.2.1国内
并行算法的设计和有效实现强烈地依赖于并行机的硬软件环
境。国内仅极少数单位拥有并行机,且机型杂乱,因此研究人员
少,起步晚,而且局限于特定的硬件环境。从有限元分析方法的
内容来看,发表的几十篇研究论文(报告)还未显示出较强的系
统性。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周树荃教授等在YH-1向量机上实现了刚度
矩阵计算、对称带状矩阵的Cholesky分解和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等
并行处理。针对不规则结构工程分析问题,他们还采用了变带宽
存贮方法,并实现了刚度矩阵的并行计算以及求解变带宽稀疏线
性方程组的并行直接解法【20】。
2)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王荩贤研究员等在基于Transputer芯片
的分布式MIMD系统上,提出了有限元分析中变带宽线性方程组的
并行直接解法,初步完成了一个静力分析程序【21】。
3)重庆大学张汝清教授等借助于ELXSI-6400共享存贮器型MIMD
系统,先后开展了范围比较广泛的并行算法研究,主要成果有:
a)提出了静力分析中子结构解法的并行算法,以及动力分析中模
态综合子结构法的并行算法;
b)从波前法出发,发展了多波前并行算法以求解大型结构分析
问题;
c)从Jacobi块迭代法和加权残差法出发,导出了基于异步控制的
有限元方程并行解法和有限元并行迭代的基本格式;
d)利用图论中的着色理论,实现了刚度矩阵的并行计算;
e)实现了基于有色线剖分的SOR并行迭代解法;
f)实现了子空间迭代法、Lanczos法以及利用多项式割线迭代法
和矢量迭代法求解结构固有频率和模态的并行算法;
g)针对弹塑性分析,提出了一种多波前子结构并行算法;
h)针对弹性接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变分原理的并行解法;
i)实现了一步积分法的并行处理【22】。
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乔新教授等借助于Transputer芯片的分布式
MIMD系统实现了有限元方程组的并行直接解法,并提出了基于子结
构的预处理共轭梯度法的并行计算方法【23】。
此外,浙江大学姚坚【24】、中国科学院西南计算中心马寅国、
东北工学院张铁以及国防科技大学六系也曾对有限元分析的并行计
算开展了一些研究。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并行计算方法的研究,在硬件上基于
向量机、分布式并行机和共享存贮式并行机;在内容上,似乎面很
广,但系统性和深度还很不够,软件开发距实际应用和商品化还有
很大距离,对不依赖并行机具体环境的通用并行算法研究还很少,
同样对旨在进行结构有限元分析的并行计算的硬件研究也很少。
1.2.2国外
自从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的A.K.Noor于1975年发表第一篇
有限元并行计算的文章以来,有限元并行处理技术几乎与并行计算
机同步发展。距不完全统计,到1992年,国外已发表了400余篇这方
面的论文,其中后5年的文章篇数是前12年的总和。在研究内容上也
由过去的算法研究发展到了算法、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研究,并针对
一些机型开发了一些实用的大型结构分析软件。
1)有限元机器FEM【25】(Finite Element Machine)。早在70年
代末,就有人发表了有关FEM的论文,1982年美国国家宇航局Langley
研究中心的O.O.Storaasli等撰文详细地介绍了该中心设计的供研究
用的FEM。该机器由1个处理器阵列、1台作为控制器的微机和1个并行
操作系统及一些模块化了的通用并行算法程序组成,用户使用系统的
文本编辑器和控制器的其它特殊功能,能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并进行
分析。10多年来,又有一些人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FEM
的发展前景仍然不太令人乐观。
2)心动阵列并行机【26】。心动阵列并行机主要应用于信号和图象
的并行处理,但由于其高效的矩阵计算功能,近年来有人把它应用于
有限元分析,并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3)巨型向量机【27】。在有限元分析中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威力,
处于领先的是美国思维公司的CM-2。许多结构分析家把这个具有65536
个处理器的巨型向量机应用于有限元计算,如T.Belyschko等人采用显
式方法,完成了具有32768个单元的壳的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并行效率
极高,速度几乎比CRAY X-MP/14并行机高出1个数量级。
4)并行机网络和工作站网络【28】。日本东京大学矢川等借助高速网
络把3台CRAY Y-MP机联成网络进行有限元分析,有限元方程求解采用
的是基于区域分裂技术的共轭梯度法(CGM), 在求解三维弹性问题
时自由度个数超过了100万,系统平均运行速度高达1.74GFLOPS。另外,
他们还基于一个工程工作站网络,在并行环境下进行了类似的研究,
求解问题的自由度数高达20万个。
--
我左看右看前看后看可还是看不过来
这个....那个....我越看越奇怪....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⑶ 给我一篇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论文

计算机组成原理存储器(期末论文)
绵阳师范学院
计算机组成原理(期末论文)

题 目 微型计算机的存储器
作 者 ***
单 位 数计学院07级7班(07084207**)
指 导教 师 ***
论文工作时间 2009年5月

摘要
随着微型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的功能要求已不再是限于单纯的计算和数据处理了,而是向着融合图像、声音、文字为一体的多媒体机和大型娱乐型机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存储器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这里,我们将对存储器的有关知识做进一步详细的介绍。
关键字
微型计算机 存储器 分类 性能指标
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内最主要的记忆装置,能够把大量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存储起来,既能接收计算机内的信息(数据和程序),又能保存信息,还可以根据命令读取已保存的信息。
存储器按功能可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按存放位置又可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存储器的性能指标主要由容量、存取速度、可靠性和性能/性价比决定。

存储器的分类
存储器按功能可分为主存储器(简称主存)和辅助存储器(简称辅存)。主存是相对存取速度快而容量小的一类存储器,辅存则是相对存取速度慢而容量很大的一类存储器。
主存储器,也称为内存储器(简称内存),内存直接与CPU相连接,是计算机中主要的工作存储器,当前运行的程序与数据存放在内存中。
辅助存储器也称为外存储器(简称外存),计算机执行程序和加工处理数据时,外存中的信息按信息块或信息组先送入内存后才能使用,即计算机通过外存与内存不断交换数据的方式使用外存中的信息。
一个存储器中所包含的字节数称为该存储器的容量,简称存储容量。存储容量通常用KB、MB或GB表示,其中B是字节(Byte),并且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例如,640KB就表示640×1024=655360个字节。
(1)内存储器
现代的内存储器多半是半导体存储器,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内存储器按其工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简称随机存储器或RAM)和只读存储器(简称ROM)。
随机存储器。随机存储器允许随机的按任意指定地址向内存单元存入或从该单元取出信息,对任一地址的存取时间都是相同的。由于信息是通过电信号写入存储器的,所以断电时RAM中的信息就会消失。计算机工作时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等都存储在RAM中,如果对程序或数据进行了修改之后,应该将它存储到外存储器中,否则关机后信息将丢失。通常所说的内存大小就是指RAM的大小,一般以KB或MB为单位。
只读存储器。只读存储器是只能读出而不能随意写入信息的存储器。ROM中的内容是由厂家制造时用特殊方法写入的,或者要利用特殊的写入器才能写入。当计算机断电后,ROM中的信息不会丢失。当计算机重新被加电后,其中的信息保持原来的不变,仍可被读出。ROM适宜存放计算机启动的引导程序、启动后的检测程序、系统最基本的输入输出程序、时钟控制程序以及计算机的系统配置和磁盘参数等重要信息。
(2)外存储器
PC常用的外存是软磁盘(简称软盘)和硬磁盘(简称硬盘),目前,光盘的使用也越来越普及。下面介绍常用的三种外存:
软盘:目前计算机常用的软盘按尺寸划分有5.25英寸盘(简称5寸盘)和3.5英寸盘(简称3寸盘)。
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3.5英寸盘的尺寸比5.25英寸盘小,由硬塑料制成,不易弯曲和损坏;3.5英寸盘的边缘有一个可移动的金属滑片,对盘片起保护作用,读写槽位于金属滑片下,平时被盖住:3.5英寸盘无索引孔;3.5英寸盘的写保护装置是盘角上的一个正方形的孔和一个滑块,当滑块封住小孔时,可以对盘片进行读写操作,当小孔打开时,则处于写保护状态。
软盘记录信息的格式是:将盘片分成许多同心圆,称为磁道,磁道由外向内顺序编号,信息记录在磁道上。另外,从同心圆放射出来的若干条线将每条磁道分割成若干个扇区,顺序编号。这样,就可以通过磁道号和扇区号查找到信息在软盘上存储的位置,一个完整的软盘存储系统是由软盘、软盘驱动器和软驱适配卡组成。
软盘只能存储数据,如果要对它进行读出或写入数据的操作,还必须有软盘驱动器。软盘驱动器位于主机箱内,由磁头和驱动装置两部分组成。磁头用来定位磁道,驱动装置的作用是使磁盘高速旋转,以便对磁盘进行读写操作。软驱适配卡是连接软盘驱动器与主板的专用接口板,通过34芯扁平电缆与软盘驱动器连接。
硬盘:从数据存储原理和存储格式上看,硬盘与软盘完全相同。但硬盘的磁性材料是涂在金属、陶瓷或玻璃制成的硬盘基片上,而软盘的基片是塑料的。硬盘相对软盘来说,主要是存储空间比较大,现在的硬盘容量已在160GB以上。硬盘大多由多个盘片组成,此时,除了每个盘片要分为若干个磁道和扇区以外,多个盘片表面的相应磁道将在空间上形成多个同心圆柱面。

通常情况下,硬盘安装在计算机的主机箱中,但现在已出现多种移动硬盘。这种移动硬盘通过USB接口和计算机连接,方便用户携带大容量的数据。

光盘: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推广,光盘以其容量大、寿命长、成本低的特点,很快受到人们的欢迎,普及相当迅速。与磁盘相比,光盘的读写是通过光盘驱动器中的光学头用激光束来读写的。目前,用于计算机系统的光盘有三类:只读光盘(CD-ROM)、一次写入光盘(CD-R)和可擦写光盘(CD-RW)。
存储器的性能指标
1、存储器容量存储器容量是指存储器可以容纳的二进制信息总量,即存储信息的总位(Bit)数。设微机的地址线和数据线位数分别是p和q,则该存储器芯片的地址单元总数为2p,该存储器芯片的位容量为2p × q。例如:存储器芯片6116,地址线有11根,数据线有8根,则该芯片的位容量是:位容量=211 ×8 = 2048 ×8 = 16384位存储器通常是以字节为单位编址的,一个字节有8位,所以有时也用字节容量表示存储器容量,例如上面讲的6116芯片的容量为2KB,记作2K ×8,其中:1KB = 1024B(Byte)=1024 ×8 =8192位存储器容量越大,则存储的信息越多。目前存储器芯片的容量越来越大,价格在不断地降低,这主要得益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
2、存取速度存储器的速度直接影响计算机的速度。存取速度可用存取时间和存储周期这两个时间参数来衡量。存取时间是指CPU发出有效存储器地址从而启动一次存储器读写操作,到该读写操作完成所经历的时间,这个时间越小,则存取速度越快。目前,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存取时间已小于5ns。存储周期是连续启动两次独立的存储器操作所需要的最小时间间隔,这个时间一般略大于存取时间。
3、可靠性
存储器的可靠性用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来衡量, MTBF越长,可靠性越高,内存储器常采用纠错编码技术来延长MTBF以提高可靠性。
4、性能/价格比
这是一个综合性指标,性能主要包括上述三项指标—存储容量、存储速度和可靠性。对不同用途的存储器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有的存储器要求存储容量,则就以存储容量为主;有的存储器如高速缓冲器,则以存储速度为主。
现在普遍通用的存储器
一、半导体存储器的特点分类
1、半导体存储器的特点
⑴ 速度快,存取时间可到ns级;
⑵ 集成度高,不仅存储单元所占的空间小,而且译码
电路和缓冲寄存器、读出写入电路等都制作在同一芯片中。目前已达到单片1024Mb(相当于128M字节)。
⑶ 非破坏性读出,即信息读出后存储单元中的信息还在,特别是静态RAM,读出后不需要再生。
⑷ 信息的易失性(对RAM),即断电后信息丢失。
⑸ 信息的挥发性(对DRAM),即存储的信息过一定时间要丢失,所以要周期地再生(刷新)。
⑹ 功耗低,特别是CMOS存储器。
⑺ 体积小,价格在不断地下降。
2、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
主要分为两大类,可读写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RAM分为静态RAM(SRAM)和动态RAM(DRAM)两种。目前计算机内的主存储器都是DRAM,它的集成度高、功耗很低,缺点是需要再生。SRAM是非挥发的,所以不需要再生,但集成度比DRAM要低,计算机中的高速缓冲存储器大多用SRAM.现在有一些新的RAM,如组合RAM(IRAM),将刷新电路与DRAM集成在一起;非易失RAM(NVRAM),实际上是由SRAM和EEPROM共同构成。正常情况下,它和一般SRAM一样,而在系统掉电瞬间它把SRAM中的信息保存在EEPROM中,从而使信息不丢失。只读存储器ROM的特点是用户在使用时只能读出其中的信息,不能修改和写入信息。近几年出现了一中新的存储器叫Flash存储器(闪烁存储器),这是一种电可擦除的非易失性只读存储器。
二、半导体存储器的组成
它一般由存储体、地址选择电路、输入输出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
1、存储体
存储体是存储1和0信息的电路实体,它由许多个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存储单元一般由若干位(8位)组成,每一位需要一个存储元件,每个存储单元有一个编号,称为地址。存储器的地址用一组二进制数表示,其地址线的根数n与存储单元的数量N之间的关系为:2n = N
2、地址选择电路
地址选择电路包括地址译码器和地址码寄存器。地址译码器用来对地址译码。设其输入端的地址线有n根,输出线数为N,则它分别对应2n个不同的地址码,作为对地址单元的选择线。这些输出的选择线又叫做字线。地址译码的方式有两种:
⑴ 单译码方式
它的全部地址码只用一个电路译码,译码输出的字选择线直接选中对应的存储单元。这一方式需要的选择线数较多,只适用于容量较小的存储器。
⑵ 双译码方式(或称矩阵译码)
它将地址码分为X与Y两部分,用两个译码电路分别译码。X向译码称为行译码,其输出线称为行选择线,它选中存储矩阵中一行的所有存储单元。Y向译码又称为列译码,其输出线称为列选择线,它选中一列的所有单元。只有X向和Y向的选择线同时选中的那一位存储单元,才能进行读写操作。由图可见,具有1024个基本单元的存储体排列成32×32的矩阵,它的 X向和Y向译码器各有32根译码输出线,共64根。若采用单译码方式,则要1024根译码输出线。因此,双译码方式所需要的选择线数目较少 ,也简化了存储器的结构,故它适用于大容量的存储器。
3、读写控制电路
读写控制电路包括读写放大器、数据寄存器(三态双向缓冲器)等。它是数据信息输入输出的通道。外界对存储器的控制信号有读信号RD、写信号WR和片选信号CS。

参考文献
1、《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二版,唐朔飞 编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2、《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肖金立 编着,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1
3、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与习题集》(王成,周继群,蔡月茹着)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4、《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指导训练》(旷海兰,刘彦,蒋翰洋等编着)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

⑷ 数据存储技术论文3000字

数据库存储技术的出现,对于传统的纸质存储技术来说,具有革命性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数据存储技术论文3000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数据存储技术论文3000字篇一

数据库编程与数据库存储技术分析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在与计算机相关的技术发展中,关于数据方面的处理工作,如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根据不同的计算机类型以及在实际应用的不同,数据库的编程与数据库存相储技术方面的要求也有所差异,所以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本文就结合相关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数据库;编程;存储;技术;分析

引言

在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根据数据进行程序编辑,以及在计算机内部储存程序的编辑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虽然会根据所操作的计算机不同,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而出现有所区别,但是要针对相关的技术进行具体分析后就能够发现,在数据存储方面只要编辑好数据库对应的程序,要取得好的工作成绩不不难,所以研究好关于数据库编程和数据库存储相关的技术,就能够代替真实人的工作,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促进计算机行业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计算机应用软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计算机之所以能够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应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相应的应用软件,根据各个行业的特点,软件公司都开发了针对性的应用软件,通过这些软件的使用,能够给实际的工作带来方便,提升工作的效率,例如在工业自动化中,现在的计算机技术已经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可以代替人来进行操作,这种方式出现错误的几率很低,而且计算机不需要休息,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在计算机软件中,尤其是一些大型的软件,数据库是软件的核心内容,因此在计算机软件编写过程中,数据库编程和存储技术,也是一个核心内容,受到我国特殊历史原因影响,我国的软件行业发展较慢,因此数据库编程和存储技术的核心都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

1、数据库存储技术简述

1.1数据库存储技术的概念

数据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计算机性能的提升,在计算机出现的早期,并没有数据库的概念,当时计算机的性能很低,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字运算,体积也非常庞大,还没有数据存储的概念,随着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应用在计算机制造中,计算机的性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开始在各个领域中进行应用,当计算机被用于数据管理时,尤其是一些复杂的数据,传统的存储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DSMS诞生了,这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当时看来,是数据库管理技术的一次革命,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升,逐渐出现了SQL、Oracle等,在传统的数据库编程中,由于数据库编写的时期不同,使用的编写语言也有一定的差异,目前常使用的软件有VB、JAVA、VC、C++等,利用这些编程软件,都可以编写一个指定的数据库,由于每个软件自身都有一定的特点,因此不同领域的数据编程中,所选择的编程软件业有一定的差异。

1.2数据库存储技术的发展

数据库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但是当时数据库的管理,还处于传统人工的方式,并没有形成软件的形式,因此并不能算数据库存储技术的起源,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存储设备的出现,使得计算机能够存储数据,在这种背景下,数据管理软件诞生了,但是受到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只能以文件为单位,将数据存储在外部存储设备中,人们开发了带有界面的操作系统,以便对存储的数据进行管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计算机能够存储的数据越来越多,人们对数据库存储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企业用户的增加,希望数据库存储技术能够具有很高的共享能力,数据存储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现在的数据库存储技术,很大程度上也是按照这一时期的标准,来进行相应的开发,随着数据库自身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数据库存储技术,如数据流、Web数据管理等。

1.3数据库存储技术的作用

数据库存储技术的出现,对于传统的纸质存储技术来说,具有革命性的作用,由于纸质存储数据的方式,很容易受到水、火等灾害,而造成数据的损失,人类文明从有文字开始,就记录了大量的历史信息,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数据资料都损毁了,给人类文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而数据库存储技术就能够很好的避免这个问题,在数据库的环境下,信息都会转化成电子的方式,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中,对于硬盘的保存,要比纸质的书籍等简单的多,需要的环境比较低,最新的一些服务器存储器,甚至具有防火的性能,而且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利用计算机很简单的进行复制,目前很多企业数据库,为了最大程度上保证数据的安全性,都会建立一个映像数据库,定期的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备份,如果工作的数据库出现了问题,就可以通过还原的方式,恢复原来的数据。

2、数据库编程与数据库存储技术的关系

2.1数据库编程决定数据库存储的类型

通过对计算机软件的特点进行分析可以知道,任何软件要想具有相关的功能,都需要在编程过程中来实现,对于数据库程序来说也是一样,在数据库编程的过程中,能够决定数据库存储的类型,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数据库存储技术也有一定的差异,如在电力、交通控制等领域中,应用的大多是实时数据库,而网上的视频网站等,大多采用关系数据库,其次还有商业数据库、自由数据库、微型数据库等,每种数据库的出现,都是为了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一种数据库成为主流,但是对于数据库程序的编写者来说,这些数据库的编写;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虽然不同的程序编写人员,由于所受教育和习惯的不同,在实际编写的过程中,使用的程序编写软件不同,但无论是VB、VF还是C++等,都可以实现每种数据库类型的编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数据库类型的确定,通常是在软件需求分析阶段中进行设计,然后在数据编程阶段来实现,

2.2数据库存储技术是数据库编程的核心

对于数据库程序来说,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存储数据,通常情况在,一个数据库程序会分成几个模块,其中核心模块就是数据库存储技术。

结语

在目前国内经济发展形势下,针对于计算机的软件行业的形式,也在大力推动下,成为一个焦点行业,随着行业的发展,相关促进简便工作的程序也得到了相应的研究和发明中,就算是一些不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普通使用着,不管在使用还是研发程序上也是介可以的,只是针对于数据库编程和数据库存储技术方面进行分析,但是作为系统的核心区域,所以相关的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想提升工作效率,缓解工作压力,就要结合使用情况,在所能应用的范围内,选择最具有优势的相应软件处理技术,以此为研发中心,开发出所需要的软件类型,进行所有的数据整理工作,对于办公室工作极大范围内的促进,对于数据库编程于数据存储方面的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董慧群,王福明.基于LabWindows/CVI的数据库编程[J].山西电子技术,2011(04):55-56.

[2]吴敏宁,高楠.Delphi数据库编程开发[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1):2882-2883.

[3]郑刚,唐红梅.面向对象数据库中数据模型及存储结构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2(03):65-6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数据存储技术论文3000字

热点内容
微众银行在哪里设置密码 发布:2024-11-22 15:47:52 浏览:670
android设置图片 发布:2024-11-22 15:39:26 浏览:407
普桑压缩机 发布:2024-11-22 15:27:19 浏览:417
keil中的编译 发布:2024-11-22 15:18:57 浏览:865
linux应用软件下载 发布:2024-11-22 15:15:43 浏览:102
我的世界国际版第三方启动器怎么进服务器 发布:2024-11-22 15:08:22 浏览:959
加仓计算法 发布:2024-11-22 15:08:21 浏览:61
python抓图 发布:2024-11-22 15:06:50 浏览:578
oppo手机便签怎么加密 发布:2024-11-22 14:59:21 浏览:903
linuxclass 发布:2024-11-22 14:59:16 浏览: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