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论含义
Ⅰ 2014长沙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科目有哪些
这是13年的考试科目,14年的考试大纲还没有公布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1运筹学、812工程经济任选一
811运筹学
1.线性规划大类
模型、图解法、单纯形法原理、单纯形表计算、对偶理论、灵敏度分析、运输问题、目标规划和整数规划。
2.动态规划
基本概念与基本方程、最优性原理、离散型与连续型问题的基本解法、主要应用类型。
3.图与网络分析
最小部分(支撑)树、最短路、最大流、网络方法在计划中的应用(包括CPM、PERT、资源与费用优化等)。
4.排队论
基本概念、M/M/1系统、M/M/C系统
5.存储论
基本概念、确定型与随机型存储模型。
6.决策论
基本概念、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问题(期望值准则、效用期望值准则、完全信息期望值、决策树)、多目标决策。
7.对策论
基本概念、矩阵对策的最优纯策略、混合策略。
812工程经济
一、动态经济学原理及应用
1、货币时间价值含义;
2、利息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3、名义利率与有效利率的计算及关系;
4、现金流量、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净现金流量等概念,现金流量图、现金流量表;
5、等值含义,影响等值关系的因素,折现、现值的含义,标准折现率的含义及确定方法;
6、一次性复利公式、等额多次支付复利公式、变额复利计算及应用,各复利系数之间相互换算关系。
二、投资方案评价
1、净现值法的含义、计算方法及评价原则,净现值与折现率的关系;
2、内部收益率的含义、计算及评价原则;
3、动态投资回收期及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的计算、经济含义、评价原则;
4、年值法的概念、计算及评价原则;
5、各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各方法之间的关系;
6、各评价方法的应用。
三、多方案比选方法及应用
1、分清独立方案和互斥方案;
2、净现值法、成本现值法、年值法、增量分析法进行互斥方案比选原则、方法及应用;
3、研究期法、最小公倍数法等进行不等寿命方案比选方法及应用;
4、独立方案的比选方法及应用;
5、经济寿命含义及计算;
6、设备更新及租赁经济分析内容、特点与方法。
四、工程项目财务评价
1、财务评价概念、特点;
2、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资金等概念、特点及估算;
3、折旧的概念、计算方法与特点;
4、固定资产投资估算的作用、构成及计算程序;
5、资金筹措方式,融资方案,资金成本的概念及计算;
6、总成本费用与经营成本,所得税的估算;
7、收入、利润及利润分配;
8、融资前投资盈利能力分析,融资后盈利能力分析及指标计算;税后投资现金流分析;
9、投资项目清偿能力分析与指标计算。
五、工程项目国民经济评价
1、国民经济评价概念;
2、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的区别与关系;
3、机会成本、影子价格、转移性费用等概念及计算;
4、在投资估算基础上进行哪些调整形成国民经济评价的投资费用;
5、国民经济评价与财务评价效益和费用识别范围有何不同;
6、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计算。
六、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
1、不确定性分析概念、作用,风险分析概念;
2、盈亏分析方法的内容、特点,盈亏平衡点的计算与经济含义;
3、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作用与步骤,敏感性分析的不足;
4、离散型概率分析方法及步骤;
5、决策树方法及应用。
七、价值工程
1、价值工程的含义、作用;
2、提高价值的途径;
3、价值活动的意义及各程序的主要工作内容。
Ⅱ 储存和存储有啥区别
1.储存
含义:把(钱或物)存放起来暂时不用;大量积累;储藏;为未来需求而积累的物资词典解释基本解释储存chǔcún1. [Store]∶把[钱或物]存放起来暂时不用储存剩余小麦的谷物仓库2. [Stockpile]∶大量积累把战争物资储存在欧洲1. [Storage]∶储藏天然煤气的地下储存2. [Inventory]∶为未来需求而积累的物资有二十亿元的食品储存。
2.存储
含义:就是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通过采取合理、安全、有效的方式将数据保存到某些介质上并能保证有效的访问,总的来讲可以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它是数据临时或长期驻留的物理媒介;另一方面,它是保证数据完整安全存放的方式或行为。存储就是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向客户提供一套数据存放解决方案。
Ⅲ 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理论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存储程序”原理,将根据特定问题编写的程序存放在计算机存储器中,然后按存储器中的存储程序的首地址执行程序的第一条指令,以后就按照该程序的规定顺序执行其他指令,直至程序结束执行。
程序控制又称为PLC控制,通过设置参数的方式给变频器编制电动机转向、运行频率和时间的程序段,然后用相应输入端子控制某程序段的运行,让变频器按程序输出相应频率的电源,驱动电动机按设置方式运行。
(3)存储论含义扩展阅读
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原理的要点是,程序输入到计算机中,存储在内存储器中(存储原理),在运行时,控制器按地址顺序取出存放在内存储器中的指令(按地址顺序访问指令),然后分析指令,执行指令的功能,遇到转移指令时,则转移到转移地址,再按地址顺序访问指令(程序控制)。
理论和实践证明,无论多复杂的算法均可通过顺序、选择、循环3种基本控制结构构造出来。每种结构仅有一个入口和出口。由这3种基本结构组成的多层嵌套程序称为结构化程序。所谓顺序结构程序就是指按语句出现的先后顺序执行的程序结构,是结构化程序中最简单的结构。
Ⅳ 存储和储存有区别吗
存储和储存是有区别的。存储和储存的区别如下:
1、定义不同
储存,读音是chǔ cún,储存指聚积保存。而在物流管理中,其具有时间价值.
存储,读音是cún chǔ,存储指把钱或物等积存起来。
2、引证释义不同
储存
杨朔《蓬莱仙境》:“顺着山势,高高低低修了好多座小水库,储存山水,留着浇地。”
存储
《清会典事例·户部·库藏》:“户部奏部库空虚,应行存储款项。”
3、引申意不同
存储就是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通过采取合理、安全、有效的方式将数据保存到某些介质上并能保证有效的访问,总的来讲可以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它是数据临时或长期驻留的物理媒介。
另一方面,它是保证数据完整安全存放的方式或行为。存储就是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向客户提供一套数据存放解决方案。
储存就是在任何社会形态中,对于不论什么原因形成停滞的物资也不论是什么种类的物资在没有进入生产加工、消费、运输等活动之前或在这些活动结束之后,总是要存放起来。
Ⅳ 运筹学与物流的关系
一、运筹学与现代物流
(一)运筹学
运筹学是上世纪40年代开始形成的一门学科,起源于二战期间英、美等国的军事运筹小组,主要用于研究军事活动。二战后,运筹学主要转向经济活动的研究,研究活动中能用数字量化的有关运用、筹划与治理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或数学定量方法,使问题在量化的基础上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并使活动系统中的人、才、财、物和信息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使系统的投入和产出实现最佳的配置。运筹学的研究内容非常广泛,根据其研究问题的特点,可分为两大类,确定型模型与概率型模型。其中确定型模型中主要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图与网络和动态规划等;概率型模型主要包括:对策论、排队论、存储论和决策论等。
(二)物流学
物流作为一门科学也是始于二战期间,美国根据当时军事的需要,对军火的运输、补给和存储等过程进行全面的治理,并首次使用了“Logistics Management”一词。其后对于物流的概念不断演变发展,内容也逐渐完善。我国在2001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物流作了如下规定:物流即物品从供给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三)运筹学与物流学
运筹学与物流学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都始于二战期间,从一开始,两者就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相互渗透和交叉发展。与物流学联系最为紧密的理论有:系统论、运筹学、经济管理学,运筹学作为物流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之一,其作用是提供实现物流系统优化的技术与工具,是系统理论在物流中应用的详细方法。二战后,各国都转向快速恢复工业和发展经济,而运筹学此时正转向经济活动的研究,因此极大地引起了人们的注重,并由此进入了各行业和部门,获得了长足发展和广泛应用,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如规划论、存储论、决策论和排队论等。而战后的物流并没像运筹学那样引起人们及时的关注,直到上世纪6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管理科学的进步、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等的改变,物流才为管理界和企业界所重视。因此,相比运筹学,物流的发展滞后了一些。不过,运筹学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却随着物流学科地不断成熟而日益广泛。
二、运筹学在物流领域中主要应用的概况
运筹学作为一门实践应用的科学,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业、民政事业、军事决策等组织,解决由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大型问题。目前,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也相称普遍,并且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下总结一些当前运筹学在物流领域中应用较多的几个方面。
(一)数学规划论
数学规划论主要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目标规划和动态规划。研究内容与生产活动中有限资源的分配有关,在组织生产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们解决的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在给定的条件下,按照某一衡量指标来寻找最优方案,求解约束条件下目标函数的极值(极大值或极小值)问题。具体来讲,线性规划可解决物资调运、配送和人员分派等问题;整数规划可以求解完成工作所需的人数、机器设备台数和厂、库的选址等;动态规划可用来解决诸如最优路径、资源分配、生产调度、库存控制、设备更新等问题。
(二)存储论
存储论又称库存论,主要是研究物资库存策略的理论,即确定物资库存量、补货频率和一次补货量。合理的库存是生产和生活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可以减少资金的占用,减少费用支出和不必要的周转环节,缩短物资流通周期,加速再生产的过程等。在物流领域中的各节点:工厂、港口、配送中央、物流中央、仓库、零售店等都或多或少地保有库存,为了实现物流活动总成本最小或利益最大化,大多数人们都运用了存储理论的相关知识,以辅助决策。并且在各种情况下都能灵活套用相应的模型求解,如常见的库存控制模型分确定型存储模型和随机型存储模型,其中确定型存储模型又可分为几种情况:不答应缺货,一次性补货;不答应缺货,连续补货;允许缺货,一次性补货;允许缺货,连续补货。随机型存储模型也可分为:一次性订货的离散型随机型存储模型和一次性订货的连续型随机存储模型。常见的库存补货策略也可分为以下四种基本情况:连续检查,固定订货量,固定订货点的(Q,R)策略;连续检查固定订货点,最大库存的(R,S)策略;周期性检查的(T,S)策略以及综合库存的(T,R,S)策略。针对库存物资的特性,选用相应的库存控制模型和补货策略,制定一个包含合理存储量、合理存储时间、合理存储结构和合理存储网络的存储系统。
(三)图(网络)论
自从上世纪50年代以后,图论广泛应用于解决工程系统和管理问题,将复杂的问题用图与网络进行描述简化后再求解.图与网络理论有很强的构模能力,描述问题直观,模型易于计算实现,很方便地将一些复杂的问题分解或转化为可能求解的子问题。图与网络在物流中的应用也很显着,其中最明显的应用是运输问题、物流网点间的物资调运和车辆调度时运输路线的选择、配送中心的送货、逆向物流中产品的回收等,运用了图论中的最小生成树、最短路、最大流、最小费用等知识,求得运输所需时间最少或路线最短或费用最省的路线。另外,工厂、仓库、配送中心等物流设施的选址问题,物流网点内部工种、任务、人员的指派问题,设备更新问题,也可运用图论的知识辅助决策者进行最优的安排。
(四)排队论
排队论也称随机服务理论,主要研究各种系统的排队队长、等待时间和服务等参数,解决系统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之间的平衡问题,以较低的投入求得更好的服务。排队现象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物流领域中也多见,如工厂生产线上的产品等待加工,在制品、产成品排队等待出入库作业,运输场站车辆进出站的排队,客服务中心顾客电话排队等待服务,商店顾客排队付款等等。根据系统排队的服务设施数量、系统容量、顾客到达时间间隔的分布、服务时间的分布等特征,可分为(M/M/1/∞),(M/M/1/k),(M/M/1/m),(M/M/s/∞),(M/M/s/k),(M/M/s/m)几种不同的情况,不同情形套用相应的模型可以求解。
(五)对策论、决策论
对策论也称博弈论,对策即是在竞争环境中做出的决策,决策论即研究决策的问题,对策论可归属为决策论,它们最终都是要做出决策。决策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各种活动之中,物流中的决策就是在占有充分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物流系统的客观环境,借助于科学的数学分析、实验仿真或经验判定,在已提出的若干物流系统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满足方案的决断行为。如制定投资计划、生产计划、物资调运计划、选择自建仓库或租赁公共仓库、自购车辆或租赁车辆等等。物流决策多种多样,有复杂有简朴,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化分为很多种类型,其中按决策问题目标的多少可分为单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单目标决策目标单一,相对简朴,求解方法也很多,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等。多目标决策相对而言复杂得多,如要开发一块土地建设物流中心,既要考虑设施的配套性、先进性,还要考虑投资大小问题等,这些目标有时相互冲突,这时就要综合考虑。解决这类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现行用的较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层次分析法,一种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Ⅵ 存储论越买越贵的价格公式
Q*=SQRT(2*DS/C) ,Q*——经济订货批量,D——商品年需求量,S——每次订货成本,C——单位商品年保管费用,SQRT——根号,即开平方。
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是数据流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临时文件或加工过程中需要查找的信息。数据以某种格式记录在计算机内部或外部存储媒介上。
数据存储要命名,这种命名要反映信息特征的组成含义。数据流反映了系统中流动的数据,表现出动态数据的特征;数据存储反映系统中静止的数据,表现出静态数据的特征。
市场分析:
存储市场将继续经历飞速的变革,这些变革由现正进行的存储资源网络化以及存储虚拟化进程所推动。存储区域网络(SAN)、网络连接存储(NAS)和IP存储将在你的战略计划中起到什么作用?很多重要的业务问题同样在重塑存储业。
企业需要采用新方式从所存储的信息中收集业务情报,新的服从和报告法规的出台也表明存储需求正在迅速增长。
Ⅶ 请系统全面地讲讲军事运筹学
军事运筹学是应用数学工具和现代计算技术,对军事问题进行定量分析,为决策提供数量依据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现代军事科学的组成部分。
解决现代条件下国防建设和军事活动中一系列复杂的指挥控制问题,不但要有高度的指挥艺术,还必须有一整套进行高速计算分析的现代科学方法,军事运筹学就是这种科学方法。
军事运筹学发展简史
运筹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史书《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虽然军事运筹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形成的,不过军事运筹思想在古代就已经产生了。中国春秋末期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形篇》中,就有许多关于军事运筹的论述,他把度、量、数、称等数学概念引入军事领域,通过双方对比计算,进行战争胜负的预测分析。他在《孙子兵法·计篇》中还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这里的“算”就是计算筹划之意。此外,《孙膑兵法》、《尉缭子》、《百战奇法》等历代军事名着及有关史籍,都有不少关于运筹思想的记载。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战国齐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二人各拥有上、中、下三个等级的马,但齐王各等级的马均略优于田忌同等级的马,如依次按同等级的马对赛,田忌必连负三局。田忌根据孙膑的运筹,以自己的下、上、中马分别与齐王的上、中、下马对赛,结果是二胜一负。这反映了在总的劣势条件下,以己之长击敌之短,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胜利的古典运筹思想,也是对策论的最早渊源。
成功地应用运筹思想而取胜的战例很多,如齐鲁长勺之战中曹刿对反攻时机的运筹,齐魏马陵之战中孙膑对出兵时间、决战时机、决战地点的运筹等。此外,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不少善于运用运筹思想的人物,如张良、曹操、诸葛亮、李靖、刘基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英国工程师兰彻斯特发表了有关用数学研究战争的大量论述,建立了描述作战双方兵力变化过程的数学方程,被称为兰彻斯特方程。和兰彻斯特同时代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研究反潜斗争中也应用了数学方法,他主要是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研究水面舰艇躲避和击沉潜艇的最优战术。但当时这些方法尚处探索阶段,未能直接用于军事斗争。后来,英国国防部成立以生理学教授希尔为首的研究雷达配置和高炮效率的防空试验小组(后改名为作战研究部),这是最早的运筹组织。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空、海、陆军都建立了运筹组织,主要研究如何提高防御和进攻作战的效果。美国军队也陆续成立了运筹小组,其中海军设立最早,是由莫尔斯博士发起和组织的,主要研究反潜战。加拿大皇家空军也在1942年建立了运筹学小组。而运筹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新学科,是于20世纪50年代初 才开始形成的。
军事运筹学的基本内容
军事运筹学的基本理论,是依据战略、战役、战术的基本原则,运用现代数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军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以求对目标的衡量准则达到极值的择优化理论。它通过描述问题——提出假设——评估假设——使假设最优化,反映出假设条件下军事问题本质过程的规律。
模型方法是指运用模型对实际系统进行描述和试验研究的方法。反映实际系统的模型方法很多,有逻辑模型、数学模型、物理模型、混合模型等,军事模拟活动中应用最多的是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研究对象活动规律并反映其数量特性的一套公式或算法,其复杂程度随实际问题的复杂程度而定,一般简单的问题可用单一的数学方法解决。如兰彻斯特方程,就是确定性数学模型,可宏观地描述双方战斗的毁伤过程。
对复杂的军事问题,必须根据问题的需要,选择各数学分支方法,构成一个整体的混合模型或组合模型,此项工作称之为构模。运用模型方法研究军事问题,以协助指挥员分析判断,是军事运筹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战模拟是研究作战对抗过程的仿真实验,即对一个在特定态势下的作战过程,根据预定的规则、步骤和数据加以模仿复现,取得统计结果,为决策者提供数量依据。过去运用沙盘对阵、图上作业和实兵演习等进行模仿战争全部或部分活动的过程,都是作战模拟。
由于现代战争的规模增大,复杂程度日益增加,上述传统的作战模拟方法已难于进行较精确的定量描述。在新的数学方法及电子计算机出现后,开始有可能对较大规模的复杂战斗过程作近似描述,现代作战模拟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现代作战模拟可以看成是一种“作战实验”技术。它可部分地解决军事科学研究中难以通过直接实验的手段进行反复检验的难题,还可节省时间和人力、物力,因而是军事科学研究方法上的一个重大进步。通过现代作战模拟,能对有关兵力、装备使用的复杂关系,从数量上获得深刻了解。
作战模拟可用于作战训练、武器装备论证、后勤保障以及军事学术研究等各个方面。其分类因角度不同而异。按军种、兵种分:有合成军作战模拟,陆军、空军海军作战模拟;按规模分:有战役模拟、战术模拟;按现代化程度分:有手工作战模拟、计算机辅助作战模拟和计算机化作战模拟。
决策论是研究如何选择最佳有效决策方案的理论和方法。无论是平时还是战时,指挥员的重要职责就是分析判断情况,选择可行的或满意的决策方案,定下决心进而组织实施,以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决策论可以引导指挥人员根据所获得的各种信息,按照一定的衡量标准进行综合研究,从而使指挥员的思维条理化,决策科学化。
搜索论是研究如何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资金及时间,以取得最佳效果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搜索论用在军事方面,主要是研究提高对某一区域内的目标进行侦察搜索的效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为研究提高飞机对德国潜艇的搜索效率,首先运用并发展了这种理论。由于现代战争中搜索问题比较复杂,涉及的因素 比较多,所以搜索理论尚在发展中,还难于建立统一的通用模式。
规划论是研究在军事行动中,如何适当地组织由人员武器装备、物资、资金和时间等要素构成的系统,以便有效地实现预定的军事目的。规划论分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和动态规划。
线性规划是当约束条件及目标函数均为线性函数时的规划,可用于解决对目标或作战地域分配同类兵力、兵器问题等。非线性规划是当约束条件或目标函数为非线性方程的规划,可用来解决向目标或作战地域分配不同类型的兵力、兵器等问题。人们在实际应用中为计算方便,常把非线性问题近似地处理成多级线性规划问题。
整数规划是规划论的特殊问题,要求变量和目标函数采用整数进行运算。因为有时人员、武器装备等只有整数才有意义。动态规划是解决多级决策过程员优化的一种数学方法,可把多级决策过程作为总体决策,构成决策空间,并对每个决策找出其定量评估优劣的准则函数,选出准则函数为员优值的决策方案。这即是决策过程的最优化。动态规划多用于多级指挥控制、计算使目标遭受最大损失的火力分配问题等。
排队论亦称“等待理论”、“公用服务系统理论”或“随机服务系统理论”。是研究系统的排队现象而使顾客获得最佳流通的一种科学方法。在军事系统中出现的排队现象很多,如指挥系统收发军事情报信息,反坦克武器对敌坦克的射击,防空系统对空中目标的射击,以及飞机的批次侦察轰炸,武器装备的修理等。
这些军事活动在排队论中被称为“服务”,而服务系统则为指挥控制系统、反坦克系统、防空系统、侦察轰炸系统、修理系统等。其中“顾客”是被指挥的部队,被射击的坦克和飞机,被侦察轰炸的目标,以及需要修理的武器装备等。当顾客要求服务的数量超过服务系统的能力时,就会出现排队现象。排队论即由此得名。
排队论可以用来解决指挥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及反坦克武器射击效率的估计分析;对空中侦察及防空武器提出相应的要求,估计不同设施的防空系统效率;武器装备维修及后勤保障的合理安排;人员、物资、装备等按时间序列流动的组织安排等。
对策论是研究冲突局势下局中人如何选择最优策略的一种数学方法。由于这门学问最初是从赌博和弈棋中提出的,因此亦称“博奕论”。
对策论的基本思想是立足于最坏的情况,争取最好的结果。在军事斗争中,通常并不掌握对方如何打算和行动的充足情报,在这种不确定情况下应用对策论最为合宜。如在对方采用一系列不同战术条件下,选择己方的有效战术问题;受对方攻击情况下设置假情报和实施伪装的问题;以及选择与对方对抗的各种武器装备的合理配置问题等。
随着科学技术和军事斗争的发展,航天技术中出现了机动追击的对策问题,原来的对策论就难以适应,于是美国兰德公司等在20世纪60年代开创了新的“微分对策”理论,从而使对策论的军事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存储论亦称“库存论”,是研究在何时何地从什么来源保证必需的军用物资储备,并使库存物资及补充采购所需的总费用最少的理论和方法,它主要用于军队的后勤保障和物资管理方面。采用这种方法,可以确定维持军事系统的组织活动或经营管理正常运转所需的武器装备、备品备件、材料,及其他物资的最佳经济储备量。最佳经济储备量是由最佳经济采购量决定的,而采购量又与消耗量有关。
除上述各论外,军事运筹学常用的理论和方法还有网络法、火力运用理论、指挥控制理论、最优化理论、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信息论、控制论等。
应用军事运筹学需要特别注意其局限性。主要是运筹分析系统的简化和本质抽象中人的主观性,以及对军事问题中一些非定量因素,诸如人的水平、能力、爱好个性、士气、心理因子等,只能在假定条件下作近似的分析。
军事运筹学作为军事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定量研究其他军事学科的有关问题的手段和工具,其他军事学科是军事运筹学的应用领域。随着现代战争日趋复杂多变,且有大量随机现象出现,以及数学方法的研究上取得了新的成果,并且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大量使用,使得在军事上广泛应用运筹学方法日益有效,并且费用也越来越低。不过,现代战争仍然需要指挥人员的经验和创造性思维,需要科学方法和指挥艺术的有机结合。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军事运筹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将进一步发展。其发展方向主要是,如何提高描述精度,如何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数学方法以及其他科学方法,对目前难于用数量表示的那部分军事问题予以量化。以及如何通过人机联系的最新途径——人工智能等进行作战模拟。军事运筹学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对研究解决作战、训练、武器装备、后勤管理等军事问题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其它军事学分支学科
军事学概述、射击学、弹道学、内弹道学、外弹道学、中间弹道学、终点弹道学、导弹弹道学、军事地理学、军事地形学、军事工程学、军事气象学、军事医学、军事运筹学、战役学、密码学、化学战
军事运筹学
系统研究军事问题的定量分析及决策优化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军事学术的组成部分。以军事运筹的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研究领域涉及作战指挥、军事训练、武器装备研制与发展、军队体制编制、军队管理、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主要任务是为各类军事运筹分析活动提供理论和方法,用以揭示各类军事系统的功能、结构和运行规律,科学地辅助军事决策和军事实践,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军事效能,启发新的作战思想。词源 “运筹”一词,出自中国《史记·高祖本纪》:“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最早有“军事运筹学”含义的英文词operationalresearch出现于1938年,是由当时英国的鲍德西雷达站负责人A.P.罗威就整个防空作战系统的运行研究工作而提出的,原意为“作战研究”。在美国称为operationsresearch。英文缩写均为OR。自50年代起,虽然欧美一些国家将这种用于作战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广泛用于社会经济各领域,但仍沿用原词,使OR的含义有了扩展。OR传入中国后,曾一度译为“作业研究”、“运用研究”。1956年,中国有关专家共同商定将OR译为“运筹学”。其译意恰当地反映了该词源于军事谋划又军民通用的特点,并赋予其作为一门学科的含义。随着适用于军事领域的这些理论和方法应用的不断扩展,军事运筹理论研究工作得到深入与发展,军事运筹理论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军事学科,在中国称之为“军事运筹学”。简史 军事运筹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期的军事运筹思想可追溯到古代军事计划与实际作战运算活动中的选优求胜思想。如公元前6世纪孙武在《孙子》一书中,就有关于作战力量的运用与筹划的论述(见《孙子》中的运筹思想)。又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孙膑辅助齐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田忌采用孙膑建议的取胜策略,就体现了对策论中的最优策略思想。再如11世纪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根据军队的数量和出征距离,筹算所需粮草的数量,将人背和各种牲畜驮运的几种方案与在战场上“因粮于敌”的方案进行了比较,得出了取粮于敌是最佳方案的结论,反映了当时后勤供应中多方案选优的思想。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利用几何知识研究防御罗马人围攻叙拉古城的策略,也是体现军事运筹思想最早的典型事例之一。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中,继承和发展了古今中外的军事运筹思想。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三个月总结》、《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等一系列着作,均有关于军事运筹方面的论述。例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科学地分析战略形势,确定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斗争道路;抗日战争时期,分析敌我力量对比,确定以持久战胜敌的思想;解放战争时期,计算战争进程,确定在3~5年内从根本上消灭国民党军队,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等,都科学地运用了定量分析的方法。此外,他还利用作战经验及大量统计数据,提出作战理论原则,并把一些重要的数量依据,直接纳入原则体系,指导作战。十大军事原则中“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毛泽东选集》,第二版,人民出版社,北京,1991,第1247页)的原则,就是一例。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大量新的科学技术开始应用于军事运筹活动,军事运筹学的理论与方法逐步成熟,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萌芽阶段 1909年,丹麦工程师A.K.埃尔朗首次提出了排队模型,用于研究排队系统运行效率和提高服务质量问题。1914年,英国工程师F.W.兰彻斯特提出了描述作战双方兵力变化关系的微分方程组,该方程组被称为兰彻斯特方程。1915年,俄国人M.奥西波夫独立推导出类似于兰彻斯特方程的奥西波夫方程,并用历史上的战例数据作了验证;同年,美国学者F.W.哈里斯首创库存论模型,用于确定平均库存与经济进货量,提高了库存系统的综合经济效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T.A.爱迪生应用“战术对策板”研究商船运行策略,减少了敌方潜艇对商船的毁伤;1921~1927年,法国数学家E.波莱尔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为对策论的创建奠定了基础,其中证明了极小极大定理的特殊情形。这些均是为适应不同的军事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早期运筹理论和方法。形成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为研究雷达在实战中的有效使用,英国皇家空军于1939年吸收多个学科的专家建立了最早的运筹学研究小组。1940年成立由着名物理学家P.M.S.布莱克特领导的英国防空指挥研究小组,对机载雷达发现船只、潜艇等作战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改变深水炸弹的爆炸深度,使皇家海军、皇家空军摧毁敌方潜艇的成功率分别增加了3倍、6倍。此后,英国的陆军、海军也都相继设立了运筹分析机构,专门从事军事运筹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美国的运筹分析工作开始于1940年。1942年成立了由P.M.莫尔斯领导的美国海军反潜战运筹小组,主要研究反潜作战效果等问题。如1943年的研究表明,使用B-29飞机夜间单机布雷效果最好,飞机损失率由10%~15%降低到1%~1.5%。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拿大军队中也建立了运筹组织。至战争结束时,英、美、加三国的军事运筹人员总数已超过700人。1945年,苏联学者A.H.柯尔莫哥洛夫提出了多发齐射毁伤目标的火力运用理论。1947年,美国学者G.B.丹齐克等创立了线性规划解法——单纯形法。1948年,美国组建了兰德公司。1951年,莫尔斯教授等在总结战时经验基础上公开出版了《运筹学方法》一书;同年,美国为培养高级军事运筹分析人员,在美国海军研究生院设置了运筹分析课程。1952年成立了美国运筹学会。此后,搜索论、决策分析等新的理论和方法相继产生。这些均标志着军事运筹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已基本形成。发展阶段 由于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现代战争的日益复杂,指挥决策问题对科学理论方法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计算机技术与现代数学方法的适时出现,有力地推进了军事运筹学的发展。5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国家广泛推广应用了军事运筹学的理论和方法。美国自1960年R.S.麦克纳马拉任国防部长后,军事运筹学在国防管理等领域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如相继发展了计划评审技术、图示评审技术、风险评审技术等网络分析方法,规划计划预算系统,以及在武器装备研制过程中发展的费用一效果分析方法等。同时,国防系统有关部门还建立了数百个军事模型。这些模型除了用于武器装备论证外,还用于国际局势分析、战争预测、作战指挥、军事训练、后勤保障等方面的辅助决策。取得成功的事例有:确保美国对苏联具有核反击能力所需的最少弹头数的计算分析、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制订、B一1轰炸机的研制等。特别是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战场管理、军队指挥、后勤保障等方面,成功地应用了军事运筹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中国,军事运筹学的研究始于50年代初期军队院校有关火力运用理论的教学工作。1956年,在钱学森、许国志教授的倡导下,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第一个运筹学专业研究机构,对军事运筹学的发展,起了积极促进作用。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华罗庚教授提出的优选法和统筹法,在军事领域中也得到了推广和应用。1978年5月,中国航空学会在北京召开了军事运筹学座谈会,与会人员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开展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研究试点工作的建议。1978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了第一个由多个学科的专家组成的“反坦克武器系统工程试点小组”,开展了反坦克武器系统工程试点工作。1979年10月,中国第一个军事运筹学研究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运筹分析研究所正式成立。1981年5月,成立了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军事系统工程委员会。1984年12月,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运筹学会。许多机关、部队也先后建立了各种专业性论证分析机构,在军内有组织地开展军事运筹学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并逐步扩大到军队工作的各个方面。1990年,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把军事运筹学列为军事学的二级学科。此后,大多数军事院校陆续招收和培养了一批军事运筹学硕士研究生。1994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军事运筹学博士研究生。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研究队伍的规模越来越大,研究问题的层次不断提高,应用范围已由战术规模逐步发展到战役规模和战略规模,研究的内容不断拓宽。基本理论 军事运筹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有:概率论与统计学 概率论与统计学是军事运筹学中最基本的数学工具,在军事运筹分析中广泛应用。概率论是从数量角度研究大量随机现象,并从中获得规律的理论。统计学则是研究如何有效地搜集、整理随机数据,找出随机现象数量指标分布规律及其数字特征的理论。很多军事问题和基础数据均可运用上述理论进行描述或获取。数学规划理论 研究如何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进行最适当最有效的分配和利用的理论,即研究可控变量X=(x1,x2,···,xn)在某些约束条件下求其目标函数在X�处取极大(或极小)值的理论。根据问题的性质与处理方法的不同,它又可分为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多目标规划等不同的理论。在军事资源分配等方面的运筹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决策论 研究决策者如何有效地进行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决策论指导军事决策人员根据所获得的各种系统的状态信息,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衡量标准进行综合分析,使决策者的决策既符合科学原则又能满足决策者的需求,从而促进决策的科学化。通常在军事决策问题的运筹分析中有广泛的应用。排队论 研究关于公用服务系统的排队和拥挤现象的随机特性和规律的理论。军事上常用于作战、通信、后勤保障、C�I系统的运行管理等领域的运筹分析。库存论 研究合理、经济地进行物资储备的控制策略的理论。军事上主要用于后勤管理领域的运筹分析。网络分析 通过对系统的网络描述,应用网络理论,研究系统并寻求系统优化方案的方法。广泛应用于作战指挥、训练演习、武器装备研制、后勤管理等军事活动的组织计划、控制协调等方面的运筹分析。对策论 研究冲突现象和选择最优策略的一种理论。适用于军事对抗和冲突条件下的决策策略等方面的运筹分析。搜索论 研究在探测手段和资源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如何以最短时间和最大可能、最有效地找到某个特定目标的理论和方法。通常用于军事目标搜索、边防巡逻、搜捕逃犯以及军事情报检索等方面的运筹分析。武器射击运筹理论 关于武器系统射击效率及火力最佳运用的理论。主要用于武器系统的设计、研制与使用过程中的毁伤效果计算、精度分析、靶场试验及综合评价等方面的运筹分析。兰彻斯特方程 描述敌对双方交战过程中兵力变化关系的微分方程组。包括第一线性律、第二线性律与平方律。用以揭示在特定的初始兵力兵器条件下,敌对双方战斗结果变化的数量关系。主要用于作战指挥、军事训练、武器装备论证等方面的运筹分析。军事模型与模拟 对军事问题的抽象描述与仿真。军事模型是现实世界军事活动本质特征的近似描述,而不是全部属性的复制。模拟是指运用模型进行实验的过程。作战模拟是作战对抗过程的仿真实验。广泛应用于各类军事问题的运筹分析。相关的理论与方法 在研究解决军事运筹问题中,还经常用到一些相关理论和方法,如模糊数学、系统动力学、决策支持系统等。应用理论 随着自然科学与军事科学的不断发展,军事运筹学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日益广泛和深入,在各专门领域运筹分析实践的基础上,已经或正在形成一系列面向专门领域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有:军事战略运筹分析 对与军事战略有关的全局性问题进行定量研究和方案选优的理论和方法。它涉及的问题包括:战略环境、战略目标、常备力量与后备力量建设、国防动员体制、战略后勤、国防经济、军事外交、军备控制和裁军、军事威慑与军事冲突、局部战争与全面战争、常规战争与核战争等方面的分析、预测和评估。由于战略问题不确定因素多,有些问题难于单纯用定量方法解决,因此需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计算机与人的判断结合。国防科技发展运筹分析 对国防科技发展的方针、政策、目标、规划等有关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和方案选优的理论和方法。可用于解决诸如重大项目评价、国防科技投资方向以及新技术在国防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等问题。作战运筹分析 对作战的有关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和方案选优的理论和方法。内容主要包括:综合分析判断敌情、评估交战双方作战能力、优化兵力编成、部署和协调作战及各种保障计划等。主要用于作战辅助决策等。军事训练运筹分析 对军事训练的组织与实施进行定量分析和方案选优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训练体制和训练内容、训练的组织实施、训练效果评估等方面的论证分析。后勤保障运筹分析 对后勤保障进行定量分析和方案选优的理论和方法。内容主要包括:后勤指挥、军费需求与分配、武器装备保管与维修、卫生勤务保障、军队运输方面的优化分析等。武器系统运筹分析 对武器系统的发展、部署和使用进行定量分析与方案选优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武器系统作战效能、武器系统全寿命费用、武器系统费用效能、武器系统可靠性、易损性与生存能力等方面的分析、预测与评估等。军队组织结构与干部管理运筹分析 对军队组织的各部分或要素的组合方式与干部队伍结构、需求和规划控制等进行定量分析与方案选优的理论和方法。涉及的问题包括:军队整体的宏观分析与具体单位的微观分析;军队结构的控制幅度、指挥层次、职权区分、单位编制、相互关系以及干部编制结构、培养任用、流动规律、考核评估、进退升流等管理方面的分析。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军事运筹学是不同领域的科学家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军事科学的相关理论,在研究分析军事问题的运筹实践活动中产生的边缘学科。它与数学、物理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等有着密切联系,在军事科学领域中与相关学科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军事系统工程的关系 军事运筹学与军事系统工程,都是在早期作战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都强调定量分析和整体效益,注重优化决策等。但军事运筹学侧重于定量分析现有系统的作业情况,而军事系统工程则是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工程技术及其他方面的组织管理技术问题。有的学者认为军事运筹学是军事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也有的学者认为两者同多
Ⅷ 云存储是什么,云存储的意义
云存储是一种网上在线存储(英语:Cloud storage)的模式,即把数据存放在通常由第三方托管的多台虚拟服务器,而非专属的服务器上。托管(hosting)公司运营大型的数据中心,需要数据存储托管的人,则透过向其购买或租赁存储空间的方式,来满足数据存储的需求。
数据中心营运商根据客户的需求,在后端准备存储虚拟化的资源,并将其以存储资源池(storage pool)的方式提供,客户便可自行使用此存储资源池来存放文件或对象。实际上,这些资源可能被分布在众多的服务器主机上。
云存储这项服务乃透过Web服务应用程序接口(API), 或是透过Web化的用户界面来访问。
(8)存储论含义扩展阅读:
分类
并不是所有的应用程序数据需要SSD性能。经常访问的数据可以迁移到基于磁盘的存储。ssd和基于磁盘的存储都支持标准I / O协议,因此,当把应用程序从本地硬件移动到云时,不需要更改应用程序。
有了附带直接固态硬盘或磁盘驱动器,你就可以使用任何你的操作系统所支持的文件系统。这种模式的一个缺点是,当机器实例关闭时,硬盘驱动器上的数据就会被删除。为了保存数据,必须将数据复制到另一个存储系统中,例如云中的对象存储。
附加存储系统的另一个缺点是:附加存储系统只能连接到一个实例。然而,微软Azure具备文件存储系统,可以实现SMB-compliant文件共享,可以跨多个实例共享。当将应用程序迁移到需要常规文件系统服务的云时,或者当多个实例需要访问相同的数据时,这一点是非常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