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存储配置 » 系统怎么配置读写分离

系统怎么配置读写分离

发布时间: 2024-03-08 07:28:52

❶ Redis早期的主从架构原理分析,早期如何实现读写分离的

基于主从复制架构,实现读写分离,redis slave node节点只读,默认开启配置:slave-read-only yes。开启了只读的节点redis slave node,会拒绝所有写操作,这样可以强制搭建成读写分离的架构。

(1)redis采用异步方式复制数据到slave节点。

(2)一个master node是可以配置多个slave node的。

(3)slave node也可以连接其他的slave node。

(4)slave node做复制的时候,是不会block master node的正常工作的。

(5)slave node在做复制的时候,也不会block对自己的查询操作,它会用旧的数据集来提供服务; 但是复制完成的时候,需要删除旧数据集,加载新数据集,这个时候就会暂停对外服务了。

(6)slave node主要用来进行横向扩容,做读写分离,扩容的slave node可以提高读的吞吐量。

如果采用了主从架构,那么建议必须开启master node的持久化!不建议用slave node作为master node的数据热备,因为那样的话,如果你关掉master的持久化,可能在master宕机重启的时候数据是空的,然后可能一经过复制,salve node数据也丢了。

(1)当启动一个slave node的时候,它会发送一个 PSYNC 命令给master node。

(2)如果这是slave node 重新连接 master node,那么master node仅仅会 复制给slave部分缺少的数据 ,否则如果是slave node 第一次连接 master node,那么会触发一次 full resynchronization ,master会启动一个后台线程,开始生成一份RDB快照文件,同时还会将从客户端收到的所有写命令 缓存在内存中 。RDB文件生成完毕之后,master会先将这个RDB发送给slave,slave会先写入本地磁盘,然后再从本地磁盘加载到内存中。然后master会将内存中 缓存的写命令 发送给slave,slave也会同步这些数据。

(3)slave node如果跟master node有网络故障,断开了连接,会自动重连。master如果发现有多个slave node都来重新连接,仅仅会启动一个rdb save操作,用一份数据服务所有slave node。

从redis 2.8开始,就支持主从复制的断点续传,如果主从复制过程中,网络连接断掉了,那么可以接着上次复制的地方,继续复制下去,而不是从头开始复制。master node会在内存中建一个 backlog ,master和slave都会保存一个 replica offset 还有一个 master id(run id) ,offset就是保存在backlog中的。如果master和slave网络连接断掉了,slave会让master从上次的replica offset开始继续复制,但是如果没有找到对应的offset,那么就会执行一次full resynchronization全量同步。

master在内存中直接创建rdb,然后发送给slave,不会在自己本地落地磁盘了。

repl-diskless-sync no 改为开启就可以了

repl-diskless-sync-delay,等待一定时长再开始复制,因为要等更多slave重新连接过来,用一分数据提供服务。

slave node不会过期key,只会等待master过期key。如果master过期了一个key,或者通过LRU淘汰了一个key,那么会模拟一条del命令发送给slave。

(1)slave node启动,仅仅保存master node的信息,包括master node的host和ip,但是复制流程没开始。master host和ip是从哪儿来的?redis.conf里面的slaveof配置的。

(2)slave node内部有个定时任务,每秒检查是否有新的master node要连接和复制,如果发现,就跟master node建立socket网络连接。

(3)slave node发送ping命令给master node。

(4)口令认证,如果master设置了requirepass(master上启用安全认证配置,requirepass 自己取名 ),那么salve node必须发送masterauth的口令过去进行认证(masterauth 自己取名 )

(5)master node第一次执行全量复制,将所有数据发给slave node。

(6)master node后续持续将写命令,增量异步复制给slave node。

指的就是第一次slave连接msater的时候,执行的全量复制,这个过程里面的一些细节的机制

(1)master和slave都会维护一个offset

master会在自身不断累加offset,slave也会在自身不断累加offset。slave每秒都会上报自己的offset给master,同时master也会保存每个slave的offset。这个倒不是说特定就用在全量复制的,主要是master和slave都要知道各自的数据的offset,才能知道互相之间的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2)backlog

master node有一个backlog,默认是1MB大小,master node给slave node复制数据时,也会将数据在backlog中同步写一份。backlog主要是用来做全量复制中断后的增量复制的。

(3)master run id

info server命令,可以看到master run id。如果根据host+ip定位master node,是不靠谱的,如果master node重启或者数据出现了变化,那么slave node应该根据不同的run id区分,run id不同就做全量复制。如果需要不更改run id重启redis,可以使用redis-cli debug reload命令。

(4)psync

从节点使用psync从master node进行复制psync runid offset。master node会根据自身的情况返回响应信息,可能是FULLRESYNC runid offset触发全量复制,可能是继续触发增量复制。

(1)master执行bgsave,在本地生成一份rdb快照文件。

(2)master node将rdb快照文件发送给salve node,如果rdb复制时间超过60秒(repl-timeout),那么slave node就会认为复制失败,可以适当调节大这个参数。

(3)对于千兆网卡的机器,一般每秒传输100MB,6G文件,很可能超过60s。

(4)master node在生成rdb时,会将所有新的写命令缓存在内存中,在salve node保存了rdb之后,再将新的写命令复制给salve node。

(5)client-output-buffer-limit slave 256MB 64MB 60,如果在复制期间,内存缓冲区持续消耗超过64MB,或者一次性超过256MB,或复制时间超过60秒,那么停止复制,复制失败。

(6)slave node接收到rdb之后,然后重新加载rdb到自己的内存中,同时基于旧的数据版本对外提供服务,写入后,清空自己的旧数据,用新的对外提供读服务。

(7)如果slave node开启了AOF,那么会立即执行BGREWRITEAOF,重写AOF。在这个过程中,rdb生成、rdb通过网络拷贝、slave旧数据的清理、slave node aof rewrite,很耗费时间的。

(1)如果全量复制过程中,master-slave网络连接断掉,那么salve重新连接master时,会触发增量复制。

(2)master直接从自己的backlog中获取部分丢失的数据,发送给slave node,默认backlog就是1MB。

(3)master就是根据slave发送的psync中的offset来从backlog中获取数据的。

下节讲解哨兵架构,在讲之前,你能否处理下面两个问题呢?

1、异步复制导致的数据丢失

哨兵可以解决主从架构下,因master宕机后不能接收写请求而进行选举salve为新的master,达到高可用的效果。

因为master -> slave的复制是异步的,所以可能有部分数据还没复制到slave,master就宕机了,此时这些部分数据就丢失了,此时应该怎么处理?

2、脑裂导致的数据丢失

脑裂,也就是说,某个master所在机器突然脱离了正常的网络,跟其他slave机器不能连接,但是实际上master还运行着。

此时哨兵可能就会认为master宕机了,然后开启选举,将其他slave切换成了master这个时候,集群里就会有两个master,也就是所谓的脑裂。

此时虽然某个slave被切换成了master,但是可能client还没来得及切换到新的master,还继续写向旧master的数据可能也丢失了,因此旧master再次恢复的时候,会被作为一个slave挂到新的master上去,自己的数据会清空,重新从新的master复制数据,导致数据丢失,怎么处理脑裂导致的数据丢失呢?

先考虑一下,我们下节进行讲解。

❷ 怎么实现读写分离

为了确保数据库产品的稳定性,很多数据库拥有双机热备功能。也就是,第一台数据库服务器,是对外提供增删改业务的生产服务器;第二台数据库服务器,主要进行读的操作。·
读写分离(Read/Write Splitting)。
1.原理:让主数据库(master)处理事务性增、改、删操作(INSERT、UPDATE、DELETE),而从数据库(slave)处理SELECT查询操作。
2.诞生原因:
2.1 为了确保数据库产品的稳定性,很多数据库拥有双机热备功能。也就是,第一台数据库服务器,是对外提供增删改查业务的生产服务器;第二台数据库服务器,仅仅接收来自第一台服务器的备份数据(注意,不同数据库产品,第一台数据库服务器,向第二台数据库服务器发送备份数据的方式不同)。当第一台数据库崩溃后,第二台数据库服务器,可以立即上线来代替第一台数据库服务器,并且,在第一台数据库服务器崩溃后,宝贵的数据,依然会存在于第二台数据库服务器里(根据目前业界的备份数据发送方式来看,当第一台数据库崩溃后,第一台数据库里的仍然会有少量的新数据,没能来得及被发送到第二台数据库服务器,所以,这部分数据就丢失了)。
2.2 一般来说,为了配置方便,以及稳定性,这两台数据库服务器,都用的是相同的配置(思考一下,如果两台服务器的配置不同,会导致什么结果)。
2.3 从上文的描述中,大家能看到,在实际运行中,第一台数据库服务器的压力,远远大于第二台数据库服务器。因此,很多人希望合理利用第二台数据库服务器的空闲资源。那么,第二台数据库服务器能做些什么事情呢?
2.4 从数据库的基本业务来看,数据库的操作无非就是增删改查这4个操作。但对于“增删改”这三个操作,如果是双机热备的环境中做,一台机器做了这三个操作的某一个之后,需要立即将这个操作,同步到另一台服务器上。单向的同步,不复杂。但如果两台机器都需要向对方进行同步,那逻辑就非常复杂,而且还会大大降低性能。(从保证ACID特性的角度,思考一下为什么双向同步会非常复杂且低性能?而单向同步却不会?)出于这个原因,第二台备用的服务器,就只做了查询操作。进一步,为了降低第一台服务器的压力,干脆就把查询操作全部丢给第二台数据库服务器去做,第一台数据库服务器就只做增删改了。
2.4 到这一步,就实现了所谓的读写分离。这样做,缺点也非常明显了。本来第二台数据库服务器,是用来做热备的,它就应该在一个压力非常小的环境下,保证运行的稳定性。而读写分离,却增加了它的压力,也就增加了不稳定性。因此,读写分离,实质上是一个在资金比较缺乏,但又需要保证数据安全的需求下,在双机热备方案上,做出的一种折中的扩展方案。
简单实现
通过RAID技术,RAID是英文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缩写,翻译成中文意思是“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有时也简称磁盘阵列(Disk Array)。
简单的说,RAID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物理硬盘)按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硬盘组(逻辑硬盘),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据备份技术。

热点内容
腾讯视频上传技巧 发布:2024-11-28 02:28:05 浏览:238
2016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发布:2024-11-28 02:22:16 浏览:891
压缩机飞动 发布:2024-11-28 02:00:04 浏览:273
50年脚本 发布:2024-11-28 01:58:38 浏览:220
光遇渠道服初音脚本怎么换号 发布:2024-11-28 01:57:44 浏览:416
平板电脑配置怎么看配置高不高 发布:2024-11-28 01:57:43 浏览:613
大逃杀挂机脚本 发布:2024-11-28 01:45:45 浏览:567
pythontimesleep 发布:2024-11-28 01:43:38 浏览:280
php图片编辑 发布:2024-11-28 01:33:15 浏览:245
谭浩强c语言课后答案 发布:2024-11-28 01:32:38 浏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