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配置的差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 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配置手法
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配置手法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不同种类、高度、质感的植物以不同的配置方式结合地形设计,对空间进行一定的围合与划分,营造出特定景观或特殊的环境气氛,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配置手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根据植物不同的围合方式,所营造出来的植物空间主要分为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覆盖空间、垂直空间和封闭空间。
1、开敞空间
开敞空间的营造主要是利用低矮的灌木及地被作为空间的限制因素,人们身在其中,视线开敞不受阻,心情较舒畅。这种外向的开敞空间属于友好型集体活动场所,不需要私密性。该类空间多用于公共活动空间,如公园大草坪、河边草坡等。
2、半开敞空间
半开敞空间与开敞空间相比,视线一面开敞一面受阻,方向指向性强,障景效果好,给人一定的空间领域感,此类空间在公共绿地中受欢迎程度与利用率都较高。封闭面植物配置宜采用"乔、灌、地被、草"复层搭配的方式,增加空间的围合感。多用于公园、小区等半开敞空间的营造。
3、覆盖空间
覆盖空间一般是指冠大荫浓的大乔木或攀援植物覆盖的花架、拱门等,构成顶部覆盖、四周开敞的下部活动空间。这类空间比较凉爽,视线通透,下部只有树干,活动空间较大,遮荫效果好。多用于林荫道、花架等绿化。
4、垂直空间
利用植物封闭两侧垂直面,放开上部顶平面,具有"夹景"效果的空间即为垂直空间。该类空间的遮蔽性较强,引导性也强,加深了植物的空间感,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景观氛围。一般使用分支点较低、树冠紧凑的中小乔木形成树阵,或由修剪整齐的高篱围合。多用于公路、河流两岸、陵园绿化等。
5、封闭空间
封闭空间指四周、顶面都有植物围合、遮挡的空间,与覆盖空间相比,其垂直面用中小型植物进行封闭,围合感很强烈。这类空间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隔离性,同时释放大量的负氧离子,空气清新,多建于风景游览区、森林公园、植物园等。
二、植物色彩的搭配
在园林景观中,色彩是人们对景观的直接感受,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同的植物色彩营造不同的景观性格,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冷色系给人一种安静的感觉,暖色系则喧闹许多,给人温暖柔和的感觉,其中橙色给人一种活泼、愉快、兴奋的感受。园林植物配置要注意色彩的搭配,一般从冷色系、暖色系、互补色系、对比色系四方面来进行色彩的搭配应用。
1、冷色系
冷色系主要是指蓝色、青色以及邻近的色彩,给人宁静和庄严的感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对一些空间较小的环境边缘,可根据情况采用冷色或倾向冷色的植物,如胡椒木、黄杨、冬青等植物,可增加空间的深远度和视觉感。
在炎热的夏季和温度较高的南方,为了营造出宁静休闲、宜人停留的气氛,植物色彩宜选择冷色调,给人凉爽的感觉。植物宜多选用蓝色系的花木,如勿忘我、香雪球、桔梗等。夏季冷色系花卉不足时,可以混植大量的白色花卉,仍然具有清爽宜人的效果。冷色系植物配置主要运用于医院、小区较幽静的环境等绿地。
2、暖色系
在色彩学中,暖色系主要指红色、黄色、橙色以及它们的中间色,带给人强烈的喜庆感,营造欢乐的气氛,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植物造景中,暖色系植物的温暖、明亮色彩,给予人们一种备受欢迎的感觉,使人游走其中、心情舒畅。
暖色系植物有提高温度的作用,春秋两季景观营造及严寒地区植物配置,宜多用暖色系花卉,如扶桑、杜鹃、丰花月季、黄花鸢尾等。在暖色系花卉较少的北方,设计时宜多用银杏、红枫、紫叶李等植物。暖色系植物配置主要运用于售楼处、小区主入口、会所主入口、酒店主入口、广场主入口、公园主入口、重要景观节点等绿地。
3、互补色系
在光学中,两种色光以适当的比例混合能产生白色感觉时,这两种颜色就称为"互为补色", 也是对比最强的色组。 色彩中红色与绿色互补,蓝色与橙色互补,紫色与黄色互补。在两种颜色互为补色,一种颜色占的面积远大于另一种颜色的面积的时候,就可以增强画面的对比,使画面能够很显眼。
为了发挥最少植物的最大艺术效果,花木与花卉装饰中,应该多用补色的对比组合,相同数量补色对比的花卉较单色花卉在色彩效果上要强烈得多,尤其是在灰色的铺装广场上、灰色建筑前,作用更大。如三色堇,黄色的`品种与紫色的品种的对比,鸢尾品种间与品种间黄色与紫色的混合配植。在受光的亮绿色草地上、浅绿色受光落叶树前面,栽植大红的花木或花卉,亦能得到鲜明的对比。互补色系主要运用于公园、生态河边等场地绿化。
4、对比色系
两种可以明显区分的色彩,叫对比色。包括色相对比、明度对比、饱和度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色彩和消色的对比等。对比是构成明显色彩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赋予色彩以表现力的重要方法。比如黄和蓝、紫和绿、红和青,任何色彩和黑、白、灰,深色和浅色,冷色和暖色,亮色和暗色都是对比色关系。对比色系主要运用于花山花海等大场地或较具有个性的场地绿化。
三、植物配置手法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灌、地被、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叫植物配置。根据不同的场地性质及功能要求,要采取不同的配置手法,营造风格各异、风景优美的的园林景观。根据种植形式及所呈现的景观风格,植物配置手法主要分为规则式种植、自然式种植和混合式种植。
1、规则式种植
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几何式、对称式园林,植物配置主要使用绿篱、模纹花坛、整形树木、整形草坪等植物品种,采取中轴对称式、行列等距种植,形状规整,在构图上呈几何形,表现出整齐、严谨、庄重和人为控制下的几何图案美。
规则式种植主要用于西方景观风格的园林设计中,主要以平整的草坪、花坛(包括模纹花坛)、绿篱及绿墙、行道树、树阵种植来表现。规则式绿化主要运用于公园轴线绿化、人行道绿化、树阵广场等。
2、自然式种植
自然式园林又称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等。与规则式相比,植物种植不成行列式,无固定的株行距,以孤植、丛植、组团式种植为主,特别是地被以自然生长、无人工造型的形态,展现植物群落的自然之美。
自然式种植主要用于中式景观风格的园林设计中。中国传统园林讲究步移景异,选择的植物注重姿态美、色彩美、味香,展现植物的自然风韵之美。在景观布局上,没有明显的轴线,以错落有致、自然曲折的方式营造宁静致远、曲径通幽、生动活泼的多样景观空间。自然式种植主要以自然花境和自然之物组团来表现。自然花境较多运用于公园、溪边等可亲可达之处,自然之物组团较多运用于房前屋后作为遮挡、屏障。
3、混合式种植
混合式种植既有规则式,又有自然式,吸取了规则式和自然式这两种种植形式的优点。既有整洁大方、色彩明快的整体效果,又有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自然美景,展现出了植物的人工美和自然美。
混合式种植要根据造景效果采取规则式和自然式的不同比重,营造规整端直、自然灵活的景观。在现代植物造景中,混合式种植可运用于多种场地,包括公园、小区、医院、道路等。
;② 园林树木各种配植的优缺点
都没有说什么植物叫人怎么给你答
③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需要考虑什么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需要考虑什么
不论是何种工程类型,在利用植物进行园林设计时,必须明确各自的设计目的,然后根据需要和实际条件合理选取和组织所需植物下面,我为大家教教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需要考虑的事项,一起来了解吧!
初步设计要考虑不同规格植物的科学搭配
首先要确立大中规格乔木的位置,这是因为植物的配置、特别是大中规格乔木的配置将会对园林设计的整体结构和景观效果产生最大影响。较矮小的植物只是在较大植物所构成的结构中发挥更具人格化的细腻装饰作用。
园林设计布局要着眼于植物品种的合理组合
选用落叶植物时,首先考虑其所具有的可变因素,使其通过植物品种的`合理搭配产生独特的效果。选用针叶常绿植物时,必须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不同的地方群植以免过于分散。
在一个园林设计布局中,落叶植物和针叶常绿植物的使用,应保持一定比例和平衡关系,后者所占的比例应小于前者。也可将两种植物有效组合,使之在视觉上相互补充。
园林设计布局要考虑植物的色彩因素及叶丛类型
叶丛类型可以影响一个园林设计的季节交替关系,以及可观赏性和协调性。在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色彩组合与其它观赏性相协调,可起到突出植物的尺度和形态作用。在处理设计所需要的色彩时,应以中间绿色为主、其它色调为辅。
而在一年四季的植物色彩配置方面,要多考虑夏季和冬季的植物色彩,因为这两个季节在一年中占据的时间较长。假如在布局中使用夏季为绿色的植物作为基调,那么绚丽的花色能为一个布局增添活力和兴奋感,同时也能吸引观赏者注意设计的某一重点景致。
园林设计要考虑植物质地条件
在一个理想的园林设计中,粗壮型、中粗型及细小型三种不同类型的植物应按比例大小均衡搭配使用。质地条件不满足,园林设计也会显得杂乱无章。
园林设计布局要合理选择植物的种类或确定其名称
在选取和布置乔灌木、花草、竹类等植物时,应有一种普通种类的植物,并以其数量优势而占主导地位,从而确保园林设计布局的统一性。
;④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技巧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技巧
借助植物自身的生物特性及自然气象的变换,来创造四季不同景色,使四季有景可赏。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了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技巧,希望对大家有用。
1、因地制宜,全面考虑肢者植物的声、色、形、味的效果
人们对植物的景色要求是多历孙薯方面的,而全能的园林植物是极其少的,因此,在园林植物配置中要发挥每种园林植物的特色,根据植物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与周遭环境相互搭配,相得益彰,"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凯拆",如"槐荫当庭,栽梅绕屋""秋借红叶夏借荫,墙借花影树借青""柳间夹桃,芙蓉照水,野菊扶篱,藤萝隐墙",因地制宜,因借得景。红花金果、青枝绿叶、幽香馥郁、色香染景,使人心境平和,神清气爽,舒心宜人。
2、四时造景,体现季节性变化
借助植物自身的生物特性及自然气象的变换,来创造四季不同景色,使四季有景可赏。遵循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设计原则,营造春夏秋冬四时之景,体现季节变换的景观美景,正如陈昊子《花镜》春曰:"梅呈人艳,柳破金芽,海棠红媚,桃浪风斜",夏曰:"榴花烘天,葵心倾日,荷盖摇风,乔木郁翁",秋曰:"云中桂子,月下梧桐,霞升枫柏,雪泛荻芦",冬曰:"枇杷垒天,蜡瓣舒香,檐前碧草,窗外松簧"。
3、师法自然、整体布局,展现空间层次
①师法自然,因地制宜,随机造景,显示生态本色,"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有法而成无法",并无固定模式,避免人工生态之嫌。
②主景与配景要主次分明、突出主体、疏密有度。不同的景点、绿地、建筑物性质和功能不同,在配置植物时要体现不同的风格,处理好山、水、道路、建筑等之间的关系,做到主次分明,避免喧宾夺主。
③立意在先,空间组景。园林植物的空间创作跟其他艺术创作一样,"立意在先",根据地貌、地形条件,利用植物进行空间划分,巧妙布局,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及空间艺术效果。
【拓展知识】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绿化的作用论文
1.园林景观设计的简介
1.1设计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所要遵循的原则大致有构园有法、功能明确、因地制宜、掇山理水、顺势通畅、植物造景等。
1.2设计要点
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点就是做到美观、适用、经济的辩证统一且综合性较强,这三者相互依存且不可分割并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性质存在的差异而有所侧重相辅相成。
1.3设计要求
园林景观设计的相关要求有烘托相称、平衡相宜、有目的的对比照应、有节奏变化的联络、有力的画面镇定、适度的强调加深、藏露结合的逗引引导、高雅含蓄的暗示隐喻等。
2.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植物绿化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的绿化植物常见的分类有乔木类、灌木类、藤本类、竹类、水生植物以及多杆香樟等,举例来说大乔木有榔榆、朴树、重阳木、白腊、国槐、毛白杨、悬铃木、银杏等,而中乔木有枇杷、木瓜、红枫、樱花等,而小乔木则有碧桃、红叶李、梅花等;大灌木有榆叶梅、紫玉兰、珊瑚树、蚊母树等,中灌木有贴梗海棠、麻叶绣球、黄杨、金叶女贞、小叶女贞、南天竹等;小灌木有紫叶小檗、金丝桃等;藤本类有金银花、爬山虎、五叶地锦、木香、紫藤等;复轴混生竹有箬竹、苦竹、茶秆竹等,合轴丛生竹有佛胜竹、凤尾竹等,单轴散生竹有斑竹、紫竹、毛竹、青竹等;水生植物有芦苇、菖蒲、水葱、藕、睡莲等。就观赏性来说又分为观形类、观枝干类、观叶类、观花类、观果类等,举例来说观形植物有黄山松、铺地柏、垂柳、合欢、五角枫、白皮松、雪松等;观枝干植物有竹子、梅花、梧桐、樱花、杏等;观叶植物有红叶李、枫香、金钱松、棕榈、七叶树、女贞等;观花植物有玉兰、木槿、紫丁香、牡丹、玫瑰等;观果植物有金银木、南天竹、山楂、木瓜、石榴等。而各式各样的绿色植物在对周围空气进行净化的同时,也各有千秋带给人美的享受提升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性,而植物绿化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点如下:
2.1花叶结合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植物绿化需要结合观叶与观花植物从而对观赏期作一定的延长,例如红叶李有着紫红的叶色且在秋季会变红,与观花植物进行组合搭配可以相得益彰且可以作为主景置于显要的位置上供人观赏。而常绿的树种其观赏的效果也存在差异,例如樟子松是浅绿泛黄而云杉则是灰绿色,通过对色度对比较大的树种进行选择搭配会使得观赏效果更佳。
2.2层次分明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植物绿化就美学的角度来说要做到层次分明,从分层配置到色彩搭配都需要采用不同高度、花色、叶色的`植物,为了使观赏期得到一定的延长也可以分层配置不同花期的植物种类。
2.3四季过渡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植物绿化要避免雷同和单调,要体现四季变化即春日繁花似锦而盛夏绿树成荫,秋日叶色多变而寒冬银装素裹使自然的美能够融入其中并向世人展示。因此植物绿化要根据季节的不同进行相应的配置,例如早春的时候配置丁香、连翘、榆叶梅、山桃等,而晚春的时候配置海棠、玫瑰、蔷薇等;在初夏的时候配置紫薇、野苹果等;在秋季的时候配置山里后、观果海棠、五角枫、火炬等;在冬季的时候配置云杉、油松等。而总体的植物配置效果应当是四季有绿而三季有花,在林木的配置中也是多以灌木和乔木为主且多铺设草坪。
2.4生态效益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植物绿化造景除了是对园林形式美的追求,更要注重借此使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最大程度的发挥,使周围环境的污染情况有所改善从而对自然灾害的发生率作有效的降低,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园林景观空间弹性的部分就是植物绿化,它是一种视觉的艺术给人以无限的美的享受,也是硬质景观软化剂是原价景观设计的重中之重。因此要想使景观的效果达到最佳,就必须对植物造价的技术性、经济性、时间性、艺术性、科学性等做到充分考虑和有机结合,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