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器画法
⑴ 画出该存储器的组成逻辑框图
按大小来看,一共需要16块DRAM芯片,将每四块分为一组,形成32位的数据宽度,根据该储存容量大小一共需要16位地址线(可以根据储存容量除以数据宽度来确定)。将地址线的低14位作为全部DRAM芯片的地址,然后将高2位作为组片选信号,即选择各组输出的32位数据。
⑵ 用16k*8位的SRAM芯片构成64k*16位的存储器,试画出该存储器的组成逻辑框图
共八个SRAM,每四片串联(地址线并联,数据线连一起),得到两组64K*8的存储组,然后将两组并联(地址线连一起,数据线并联)即64K*16BIT,地址分配可分为8个块区,高低字节分别译码选择,然后进行四个16K的寻址,访问具体数据的映射地址。
首先要满足位宽的要求,2片16*8并行组成16*16的结构,地址线相同,数据线扩展,然后在满足容量用4个16*16的结构构成64*16,地址线扩展,数据线相同,地址线上多数要加内译码器容来片选,常见3-8译码器138。
(2)存储器画法扩展阅读:
存储器是用来存储程序和各种数据信息的记忆部件。存储器可分为主存储器(简称主存或内存)和辅助存储器(简称辅存或外存)两大类。和CPU直接交换信息的是主存。
主存的工作方式是按存储单元的地址存放或读取各类信息,统称访问存储器。主存中汇集存储单元的载体称为存储体,存储体中每个单元能够存放一串二进制码表示的信息,该信息的总位数称为一个存储单元的字长。存储单元的地址与存储在其中的信息是一一对应的,单元地址只有一个,固定不变,而存储在其中的信息是可以更换的。
⑶ 如何画8086内存分布图
p,pp,c这些变量存储在stack中,new出来的对象在heap中同时这些变量指向heap中的这些对象。即可画出。
在冯·诺依曼计算机结构中,存储器是计算机的存储部件,是信息存储的核心,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存储器又分为内存(内存储器、主存储器)和外存(外存储器、辅助存储器)。CPU能够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是内存。外存用于帮助主存记忆更多的信息,外存内的信息必须调入内存后,才能被CPU所使用。因此,内存是CPU与外存进行沟通的桥梁。只要计算机在运行中,操作系统就会把需要运算的数据从内存调到CPU中进行运算,当运算完成后CPU再将结果传送出来,内存的运行也决定了计算机的稳定运行。计算机中所有程序的运行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因此内存的性能对计算机的影响非常大。内存也被称为内存储器,其功能是用于暂时存放CPU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内存条是由内存芯片、电路板、内存颗粒、金手指等部分组成的。
内存是临时存储程序以及数据的存储空间。例如,当我们使用office处理文稿时,通过键盘敲入的字符就被存入内存中。而当你进行存盘保存数据时,内存中的数据才会被存入外存(如硬盘等)中。在进一步理解它之前,还应认识一下它的物理概念。内存一般采用半导体存储单元,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以及高速缓存(CACHE)。RAM是其中最重要的存储器,它又分为S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和DDRRAM(双倍速率随机存储器)。其中,SDRAM为168脚,这是目前PENTIUM及以上机型使用的内存。SDRAM将CPU与RAM通过一个相同的时钟锁在一起,使CPU和RAM能够共享一个时钟周期,以相同的速度同步工作,每一个时钟脉冲的上升沿便开始传递数据,速度比EDO内存提高50%;DDRRAM是SDRAM的更新换代产品,它允许在时钟脉冲的上升沿和下降沿传输数据,这样不需要提高时钟的频率就能加倍提高SDRAM的速度。
⑷ cpu与存储器的连接图怎么画
第一步:将16进制的地址码转换为2进制地址码,确定其总容量
系统程序区:6000H~67FFH
6000:0110 0000 0000 0000
67FF:0110 0111 1111 1111
因为有16根地址线,所以排列为A0~A15
A15
A14
A13
A12
A11
A10
A9
A8
0 1 1 0 0 0 0 0
0 1 1 0 0 1 1 1
(后面的用不到了,做题的时候表格要体现<最好是全部都写出>)
同理用户程序区:6800H~6BFFH
A15
A14
A13
A12
A11
A10
A9
A8
0 1 1 0 1 0 0 0
0 1 1 0 1 0 1 1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芯片
RAM用来存储当前运行的程序和数据,并可以在程序运行中反复的更改其内容,所以用户程序一般选用RAM芯片,而ROM基本上存储不变或基本不变的程序和数据,所以系统程序一般选用ROM芯片。
接下来就是选择芯片大小的问题
系统程序区:A0~A10编码从全0变为全1,一共11根地址线,也就是2k,8根数据线,系统程序区总容量2k x 8位,所以我们就选取一片2k x 8位的ROM芯片
用户程序区:A0~A9编码从全0变为全1,一共10根地址线,也就是1k,8根数据线,用户程序区总容量为1k x 8位,但根据题干未给出1k x 8位的RAM芯片,此时我们需要进行位扩展(如果对于字扩展和位扩展不熟悉,就去找一下其他博客了解一下吧,或者评论我也可以),我们就选取2片1k x 4位的RAM芯片。
第三步:分配地址线画图
说明:
A0~A10接2k x 8位的ROM
A0~A9分别接1k x 4位的RAM
A11~A15作为片选线
38译码器:A11、A12、A13分别连接A、B、C
G1 高电平(A14根据那个表可以看到始终为1->高电平)
G2A、G2B需要高电平工作(A15始终为高电平,但是连接的位置注意有个小圈圈哦–取反的是意思MREQ低电平有效)
输出Y4、Y5(这个需要看连接A、B、C的A11、A12、A13的编码,将其三位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就是其下标)
就像这样,当然你需要去看大量的题来看不同的38译码器的连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