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存储配置 » 盘片存储

盘片存储

发布时间: 2023-08-01 10:03:40

‘壹’ 磁盘中用来存数据的是 。

磁盘中用来存数据的是盘片,盘片是硬盘存储数据的载体。

盘片:硬盘盘片是将磁粉附着在铝合金(新材料也有用玻璃)圆盘片的表面上,这些磁粉被划分成称为磁道的诺干个同心圆,在每个同心圆的磁道上就好像有无数的任意排列的小磁铁,它们分别代表着0和1的状态。当这些小磁铁受到来自磁头的磁力影响时,其排列的方向会随之改变。

详细信息:

硬盘是在硬质盘片(一般是铝合金,以前 IBM 也尝试过使用玻璃)上涂敷薄薄的一层铁磁性材料。硬盘储存数据的原理和盒式磁带类似,只不过盒式磁带上存储是模拟格式的音乐,而硬盘上存储的是数字格式的数据。

写入时,磁头线圈上加电,在周围产生磁场,磁化其下的磁性材料;电流的方向不同,所以磁场的方向也不同,可以表示 0 和 1 的区别。读取时,磁头线圈切割磁场线产生感应电流,磁性材料的磁场方向不同,所以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也不同。

‘贰’ 3.5英寸双面高密盘片的存储容量为

普通的3.5英寸高密软盘容量是1.44MB,就是:1.44MB=1.44*1024KB=1.44*1024*1024B。

盘片是硬盘中承载数据存储的介制,硬盘是由多个盘片叠加在一起,互相之间由垫圈隔开岩搏竖。硬盘盘片是以坚固耐用的材料为盘基,其上在附着磁性物质,表面被加工的相当平滑。

因为盘片在硬盘内部高速旋转(有5400转、7200转、10000转,甚至15000转),因此制作盘片的材料硬度和耐磨性要求很高,所以一般采用合金材料,多数为铝合金。

硬盘盘片是随着硬盘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早期的硬盘盘片都是使用塑料材料作为盘基,然后再在塑料盘基上涂上磁性材料就构成了硬盘的盘片。

后来随着硬盘转速和容量的提高又出现的金属盘基的盘片,金属材料的盘基具有更高的记录密度、更强的硬度,在安全性上也粗大要强于塑料盘基。目前市场中主流的硬盘都是采用铝材料的金属盘基。

历史背景:

IBM等厂商还推出过以石英玻璃为盘基的“玻璃盘片”,但初期的玻璃盘片在发热等技术方面处理的并不得当,导致部分产品使用中极易出现故障。

但玻璃盘片是一种比铝更为坚固耐用的盘片材质,盘片高速运转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都有所提高,而且玻璃盘片表面更为平滑,技术上还是领先于金属盘片的。

由于盘片上的记录密度巨大,而银茄且盘片工作时的高速旋转,为保证其工作的稳定,数据保存的长久,硬片都是密封在硬盘内部。万万不可自行拆卸硬盘,在普通环境下空气中的灰尘,都会对硬盘造成永久伤害,更不能用器械或手指碰触盘片。

‘叁’ 光盘存储器的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分别是什么

光盘是如何造出来的?面对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办法回答出来。我们的台式电脑,可以通过组装的形式来制造,例如把处理器、内存、硬盘、主板等配件,安装在机箱里,就形成了一台电脑。而一块主板则是通过电路板布线、贴片、焊接、插件、再焊接等步骤完成的。然而,一张薄薄的光盘,它又如何才能制造出来呢?
要了解光盘的制造原理,首先就要了解光盘的结构,其结构同制造过程密切相关。大家都知道,光盘只是一个统称,它分成两类,一类是只读型光盘,其中包括CD-Audio、CD-Video、CD-ROM、DVD-Audio、DVD-Video、DVD-ROM等;另一类是可记录型光盘,它包括CD-R、CD-RW、DVD-R、DVD+R、DVD+RW、DVD-RAM、Double
layer
DVD+R等各种类型。
根据光盘结构,光盘主要分为CD、DVD、蓝光光盘等几种类型,这几种类型的光盘,在结构上有所区别,但主要结构原理是一致的。而只读的CD光盘和可记录的CD光盘在结构上没有区别,它们主要区别在材料的应用和某些制造工序的不同,DVD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现在,我们就以CD光盘为例进行讲解。
我们常见的CD光盘非常薄,它只有1.2mm厚,但却包括了很多内容。从图1中可以看出,CD光盘主要分为五层,其中包括基板、记录层、反射层、保护层、印刷层等。现在,我们分别进行说明。
1.基板
它是各功能性结构(如沟槽等)的载体,其使用的材料是聚碳酸酯(PC),冲击韧性极好、使用温度范围大、尺寸稳定性好、耐候性、无毒性。一般来说,基板是无色透明的聚碳酸酯板,在整个光盘中,它不仅是沟槽等的载体,更是整体个光盘的物理外壳。CD光盘的基板厚度为1.2mm、直径为120mm,中间有孔,呈圆形,它是光盘的外形体现。光盘之所以能够随意取放,主要取决于基板的硬度。
在读者的眼里,基板可能就是放在最底部的部分。不过,对于光盘而言,却并不相同。如果你把光盘比较光滑的一面(激光头面向的一面)面向你自己,那最表面的一面就是基板。需要说明的是,在基板方面,CD、CD-R、CD-RW之间是没有区别的。
2.记录层(染料层)
这是烧录时刻录信号的地方,其主要的工作原理是在基板上涂抹上专用的有机染料,以供激光记录信息。由于烧录前后的反射率不同,经由激光读取不同长度的信号时,通过反射率的变化形成0与1信号,借以读取信息。目前市场上存在三大类有机染料:花菁(Cyanine)、酞菁
(Phthalocyanine)
及偶氮
(AZO)

目前,一次性记录的CD-R光盘主要采用(酞菁)有机染料,当此光盘在进行烧录时,激光就会对在基板上涂的有机染料,进行烧录,直接烧录成一个接一个的"坑",这样有"坑"和没有"坑"的状态就形成了‘0'和‘1'的信号,这一个接一个的"坑"是不能回复的,也就是当烧成"坑"之后,将永久性地保持现状,这也就意味着此光盘不能重复擦写。这一连串的"0"、"1"信息,就组成了二进制代码,从而表示特定的数据。
在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可重复擦写的CD-RW而言,所涂抹的就不是有机染料,而是某种碳性物质,当激光在烧录时,就不是烧成一个接一个的"坑",而是改变碳性物质的极性,通过改变碳性物质的极性,来形成特定的"0"、"1"代码序列。这种碳性物质的极性是可以重复改变的,这也就表示此光盘可以重复擦写。
3.反射层
这是光盘的第三层,它是反射光驱激光光束的区域,借反射的激光光束读取光盘片中的资料。其材料为纯度为99.99%的纯银金属。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它就如同我们经常用到的镜子一样,此层就代表镜子的银反射层,光线到达此层,就会反射回去。一般来说,我们的光盘可以当作镜子用,就是因为有这一层的缘故。
4.保护层
它是用来保护光盘中的反射层及染料层防止信号被破坏。材料为光固化丙烯酸类物质。另外现在市场使用的DVD+/-R系列还需在以上的工艺上加入胶合部分。
5.印刷层
印刷盘片的客户标识、容量等相关资讯的地方,这就是光盘的背面。其实,它不仅可以标明信息,还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光盘的作用。

‘肆’ CD、VCD、DVD光盘的容量一般各是多少

CD-R光盘容量标准是12cmCD-R的存储容量为700M,VCD是VideoCD盘片属于CD,存储容量也在700M,DVD盘的容量是4.7G。

VCD在亚洲地区被广泛使用。在香港,VCD和DVD在发行市场上已完全取代录像带和镭射影碟的地位。VCD被认为会被DVD所取代,但是由于它的一些特点,还将保持一段时间的市场。VCD没有像DVD一样的区码限制,这意味着它可以在任何兼容机器上观看。

有些节目因为成本问题,不会制作DVD或VHS录像带版本,购买者只能购买VCD版本。VCD比DVD廉价,制作成本也较低。当然,VCD缺乏DVD提供的很多额外特性,如多语言、多字幕、多角度,菜单、超链接及大容量等。

(4)盘片存储扩展阅读

最大DVD读取速度:

最大DVD读取速度是指光存储产品在读取DVD-ROM光盘时,所能达到最大光驱倍速。该速度是以DVD-ROM倍速来定义的。目前DVD-ROM驱动器的所能达到的最大DVD读取速度是16倍速;

DVD刻录机所能达到的最大DVD读取速度也是16倍速;目前商场中Combo产品所支持的最大DVD读取速度主要有8倍速和16倍速两种。

最大DVD复写速度:

DVD复写速度是指DVD刻录机在刻录相应规格的DVD刻录光盘,在光盘上存储有数据时,对其进行数据擦除并刻录新数据的最大刻录速度。各种制式的DVD刻录机中最大能达到的最大DVD复写速度为4倍速,也就是每秒约5.4MB/s的速度。

DVD平均寻道时间:

平均寻道时间是衡量光存储产品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光存储产品查找一条位于光盘可读取区域中的数据道所花费的平均时间,单位是毫秒平均寻道时间是购买光存储产品的关键参数之一,更快的平均寻道时间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

光存储产品的速度一直在提高,数据传输速度低下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速度提升之后却带来了一些其它新的问题。高速度旋转的盘片容易产生震动、发出噪音、产生更大的热量,其中震动会使激光头定位难度增加,必然导致寻道时间变长。

因此在光驱倍速增加的同时,激光头的传动机构和定位系统也一直在发展,这样才能保障在提高倍速的同时,降低寻道时间。第一代单倍速光驱的平均寻道时间为400ms,而最新的40~56倍速光存储产品的寻道时间为80~100ms,速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刻录机的平均寻道时间一般都比CD-ROM的平均寻道时间要长,平均寻道时间越短,代表光储所能提供的数据传输速度越快,连续传输表现也会更好。

缓存区容量:

由于在盘片及635nm激光光源等技术方面的限制,第一代DVD一R的容量要小于模压DVD一ROM。目前单面12cm盘片的容量为3.95GB,而sem盘片为1.23GB容量;L的差异主要是由循迹间隔(0.80/0.74),最小陷坑长度(0.44/0.4)及参考速率(3.84m/S,3.48m/s)的不同造成的。

刻录机产品一般有2MB、4MB、8MB,COMBO产品一般有2MB、4MB、8MB的缓存容量,受制造成本的限制,缓存不可能制作到足够大。但适量的缓存容量还是选择光储需要考虑的关键之一。

‘伍’ CD-ROM光盘片的存储容量大约是多少

CD-ROM光盘片的存储容量大约为650MB。

CD-ROM是一种只读光存储介质,有两种规格。

1、通常说的CD-ROM光盘指其直径为120mm、厚度为1.2mm的光盘,标称容量700MB,实际在电脑上显示可以存储大约650MB的数据信息。

2、另一种小的光盘其直径为80mm,厚度同样为1.2mm的光盘,标称容量210MB,实际在电脑上显示可以存储大约200MB的数据信息,较常用做电脑外设的驱动光盘。

(5)盘片存储扩展阅读:

CD-ROM运行原理。

光盘由碳酸脂做成,中心带有直径15mm的孔洞。在盘基上浇铸了一个螺旋状的物理磁道,从光盘的内部一直螺旋到最外圈,磁道内部排列着一个个蚀刻的“凹陷”,由这些“凹坑”和“平地”构成了存储的数据信息。

由于读光盘的激光会穿过塑料层,因此需要在其上面覆盖一层金属反射层(通常为铝合哪明橡金)李旁使它可以反射光,然后再在铝合金层上覆盖一层丙烯酸的保护层。

需要注意的是CD-ROM光盘的表面变脏和划伤时都会降低其可读性。尽管光盘是从下方读取的,尽量避免使用圆珠笔之类槐知的硬制笔在光盘正面写字,容易划伤保护层下的数据层。

‘陆’ 光盘储存数据一般能存多久

首先DVD-RW BD-RE DVD-R BD-R几种光盘规格,不同厂家工艺不同用材不同所以寿命都不一样!
假设质量都优秀+妥善保存(这点很重要,绝大多数数据丢失都是因为保存不当)的情况下:
DVD-RW 绝大部分存储数据的介质层采用染料(不同染料寿命也不同)以实现重复擦写,只讨论市面最常见的那些介质层染料的光盘,DVD-RW 这种规格在几种光盘规格中寿命最低(官方数据一般是5年,可是我2011年10月刻录的几张系统盘到2020年1月仍能正常安装,8年多了,数据还没事,不知是不是个例)
DVD-R:由于是一次性写入(不怕病毒破坏,或人为误删),材料不同,理论上能保存100年左右,但是由于不同厂商质量不同,普通DVD-R平均15-20年左右吧,档案级DVD-R能保存50年以上,特殊介质DVD-R(例如传说中的千年盘,能保存500年以上)
BD-RE:类似DVD-RW可重复擦写(容量相对于DVD的4.7g和8.5g)扩大很多市面常见的是25g,50g,100g等规格,技术类似DVD-RW,但是材料进行了改进,普通BD-RE寿命强于DVD-RW,但弱于DVD-R和BD-R
BD-R:一次性写入(不怕病毒破坏,或人为误删),介质材料比DVD-R更好,理论上寿命更长,但面世时间短,还没有人亲自证实其寿命,普通BD-R据说能保存20-30年,档案级BD-R能保存50年以上,千年盘M-disk等据说能保存500年至1000年
所以综合寿命指数:BD-R > DVD-R > BD-RE > DVD-RW
但是实际数据存储中,绝大多数盘片损坏或㐊都是因为保存不当,例如:物理损伤(划痕,变形,折断),化学损伤(受潮,在强光下暴露过长时间,介质层氧化,盘片腐蚀,火灾损坏,盘片或介质接触一些物质化学成分发生改变等……)
所以,推荐保存方法:
避光(经常强光特别是日光照射,会加速数据介质层老化)
防潮(光盘不怕水短时间内水洗浸泡都没事,但是怕长时间潮湿→介质层或表面长霉斑)
避火(塑料与胶基本都怕火,光盘可以被点燃)
恒温(短时间或持续性温差变化过大或持续高温都会损伤盘体寿命)、避免压折、避免划伤

说起来很复杂,其实很简单:
刻录好数据后,放入不透光密封袋,然后放到不容易被火烧到和重物压到的干燥处!

热点内容
滑板鞋脚本视频 发布:2025-02-02 09:48:54 浏览:432
群晖怎么玩安卓模拟器 发布:2025-02-02 09:45:23 浏览:557
三星安卓12彩蛋怎么玩 发布:2025-02-02 09:44:39 浏览:743
电脑显示连接服务器错误 发布:2025-02-02 09:24:10 浏览:537
瑞芯微开发板编译 发布:2025-02-02 09:22:54 浏览:146
linux虚拟机用gcc编译时显示错误 发布:2025-02-02 09:14:01 浏览:233
java驼峰 发布:2025-02-02 09:13:26 浏览:651
魔兽脚本怎么用 发布:2025-02-02 09:10:28 浏览:532
linuxadobe 发布:2025-02-02 09:09:43 浏览:212
sql2000数据库连接 发布:2025-02-02 09:09:43 浏览: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