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max存储
Ⅰ 戴尔vmax存储san环境怎么搭建
部署zfs系统。
把SSD定义为zfs的缓存磁盘,然后把HBA卡设置为target模式,使用targetcli在zfs下的一个文件块推送至vmware或者其他客户端。先安装ZFS文件系统支持,安装targetcli,设置HBA卡为targetmode,重启,检查targetcli是否正确加载qla2xxx模块,下面有qla2xxx输出即为正常。创建backstore,推LUN,设置接入权限,接入端也是两个HBA卡,所以每个target设置两个ACL。
Ⅱ 中端存储和高端存储,在划分LUN/Pool给主机的步骤上有啥区别吗
中端存储VNX为例的做法:
(1)做RG -> 划LUN ->mapping给主机
(2)做Pool -> 划LUN ->mapping给主机
高端存储VMAX的做法是:https://community.emc.com/thread/167097
(1)在Disk Group里面建一个Device(Disk Group事先配置好的),MAP到FA,再present给主机(Auto provisioning)
(2)建一组Data Device,创建一个Pool,把Data Device加入到Thin Pool。建一个Thin Device,Bound到Pool上。然后MAP到FA,再Present给主机。
Ⅲ 戴尔和EMC存储产品的区别
戴尔收购了EMC啊,你现在在购买EMC的产品就是通过戴尔购买的。戴尔的存储收购的品牌有EQ,康贝,包括EMC。EMC一般都是光纤存储,戴尔还有其他低端直链存储等等。
Ⅳ 有人知道emc存储vmax的单个lun最大能到多少么
一般很少有注意这上限,你问的是容量大小吧,不是lun数量吧。
我们使用的emc vnx,单个lun十几个T没问题的,很少有分很大,因为涉及性能和其他,比如跨了阵列,硬盘,卷组,不是支持很大就完事了。
如果你要用几百个TB,肯定没问题,不支持单个的那就多划几个呗,用多路径windwos,aix ,linux都能聚合成一个。
Ⅳ emc的vmax,vplex和vnx哪个好
EMC的主要产品为企业级服务器存储硬件和软件,以及与存储相关的网络产品。
主要有以下的产品:EMC高端存储主要为Symmetrix系列和VNX系列,Symmetrix系列主要有VMAX,VMAXe,DMX-4,DMX-3。
VNX系列主要有VNX和VNXe两种产品,具体型号有VNX5100,VNX5300,VNX5500,VNX5700和VNX7500.2015年10月,EMC公司和VMware宣布,通过结合其各自的云能力,以及现有的Virtustream云产品,计划打造EMC联邦全新的云服务业务,新业务将在Virtustream品牌下运营。
Virtustream将由VMware和EMC联合拥有,由Virtustream首席执行官RodneyRogers领导。
双方正在敲定交易的最终协议。
从2016年第一季度开始,Virtustream的财务业绩将整合至VMware的财务报表中。
Virtustream将集成这些资产,为客户提供统一的基础设施即服务产品,旨在通过一个包含全方位服务和部署选项的产品组合,支持完整的业务工作负载。
该业务将集成现有的本地EMC联邦私有云部署,并将其扩展至公共云中,让开发者、管理者、架构师和终端用户保持共同的使用体验。
Virtustream的云服务将通过合作伙伴直接交付给客户。
DSSDD5可以提供高达10,000,000的IOPS,延迟仅为100微秒,带宽则可以达到每秒100GB,5机柜配置的裸存储空间则为144TB。
该系统可以被最多48个直连客户端进行冗余访问。
它采用了al-portedPCIeGen3以及NVMe服务器闪存技术。
EMC在搭建D5闪存模块时还采用了裸NAND颗粒。
每台D5包括36个闪存模块,可用空间为36TB、72TB或者144TB。
在可靠性和可用性方面则提供了DSSD专有的CubicRAID、动态损耗均衡、闪存物理控制以及系统闲时垃圾回收等技术。
Ⅵ 私有云和公有云有何不同 如何搭建云存储
这就包括了良好的可控性,优化的使用率,精简的基础架构以及企业级管理实践。私有云存储的一个核心特性是拥有一个标准的架构,有时也会被称为参照架构。有些人可能会不同意这样的观点,既然是标准化的架构,那么就应该有标准化的流程,从这样的意义来说这样讲也是有道理的。然而,不管是备份恢复,空间预分配,还是监控或者其他存储管理相关的操作流程都可以在不同平台上采用标准化的流程。虽然参考架构可以是一家厂商的,但情况往往是由多家厂商组成。参考架构实际上指的是企业能支持的不同系统和配置的规范。这会包含软件和固件的版本号以确定企业使用产品的一致性。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存储的整合往往会在向参考架构靠拢的道理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由于业务并购、业务单元独立性或者仅仅是来自环境方面的问题,企业往往不得不放弃在成本和技术上的考量来选择一系列不同的系统和平台。私有云存储的出现是开始将那些无关联的系统从数据中心削减出去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即使暂时不能做到,但至少也能阻止其发展到其他方面上。私有云构建模块当IT部门可以为任何系统组合搭建一套参考架构的时候,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可以使用预先配置好的系统,比如NetApp公司的FlexPod。FlexPod是一套由VMware组件、思科统一计算系统刀片服务器、Nexus交换机组件以及NetApp自身的FAS存储组成的预配置的系统。这也许对于许多要部署一个全新系统或者软硬件更新的企业来说,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本身就是一套全新的系统并且没有合并其他厂商的存储。对于技术支持来说,也变得相对容易一些,因为三家厂商通过协调会让配置以及固件版本保持一致性。对于那些有意愿希望将现有系统整编到私有云存储环境的企业来说,HDS公司的虚拟存储平台VSP存储控制器能够将其他厂商的存储阵列直接挂在到它下面,并实现共同管理。这不仅让异构虚拟化的优势得以发挥并且还实现了不同平台的统一管理。用这样的途径可以实现在保证能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投资的情况下,从多样化系统到标准化配置的转型。云存储的软件部分软件层面也一样可以实现标准化。比如说,赛门铁克公司提供了一款软件栈可以实现不同硬件平台的共同性发掘。他们公司的Storage Foundation Proct自身有一套文件系统、卷管理器以及跨平台的数据迁移产品。赛门铁克公司旗下的Veritas运营经理最近宣布他们的Veritas Operations Manager将推出跨虚拟机及存储平台的单点管理系统。这套系统的报告和存储资源管理(SRM)应用还能让用户决定存储实施的成本。所包含的退款服务对控制成本非常的重要,其实许多企业并不会真正的执行退款服务,公司这样做实际是通过这项服务来建立成本和实施之间的关系,并正面的展示给IT部门、用户以及管理层。F5公司过去以他们的IP负载均衡器闻名于世,在协助将现有架构整合到云架构的过程中,F5公司也承担了他们应有的角色。F5的角度更像是从应用角度的出发。他们的动态服务架构使用不同的应用程序提供数据分类操作,这能帮助并确保数据被放置在了正确的位置从而能按照需要的服务水平传输数据。各项应用的评估实际上说,应用的分类对云服务的合理部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成熟的运营流程的一部分就是对所有应用准备一个应用目录,里面包含了企业的服务水平标准以及实施规范。这对任何的云架构部署都非常重要,因为一些应用相对私有云而已更合适公有云的架构。如果要清楚的将各个不同的应用隔离开来,那么我们需要从公司角度考虑它们在战略上的重要性。应用可以根据其重要性来分类,大致上我们分为两种,一类是重要但在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的常规应用,另外一种则是有着高价值并能为公司提供优势的应用。为了能很好的区分两者的不同,我们来讨论一下备份与恢复。任何一家公司都会需要数据保护服务,但单从这点出发,市场上的产品很难发挥出它们的特点。那些有着全套备份与恢复解决方案的公司既不能给它们的产品定价太高,也不能利用产品的优势来提高市场的需求。因此,对于备份和恢复来说,一旦达到了财政上可行性,就应该考虑尽量降低成本。这对公有云服务来说是非常理想的对象。电子邮件和联系人管理是另外两个必要但与战略无关的应用。相比而言,战略性的应用能够将公司与它们的竞争者区分开来。在制造工艺和产品设计方面,我们有一些例子。在这些例子里,系统可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独一无二的设备以及定制化的配置。从技术上的原因考虑,战略上的应用不适用于云外包服务。此外,比如和防御或者其他机密区域相关安全系统,也不适合在外部部署。虽然如此,这些应用可以从公有云带来的标准化以及改进后的流程中获得帮助,也就是后来的私有云配置。EMC公司为用户提供了一款标准化得私有云部署,得益于其Symmetrix旗下的VMAX架构。此外,EMC公司也为安全级别较高的应用提供了特有的过滤模型。过滤模型由EMC顾问团队提供用于帮助那些在向私有云转换中需要帮助的企业。这里所说的过滤模型特指的是经济过滤器、可信度过滤器以及功能过滤器。举个例子,任何应用都有它经济参数,信用要求以及功能需求,这些属性对于云架构来说可能是相辅相成的,也可能是有冲突的。通过将这些应用和过滤分析后的结果相互映射,EMC顾问团队能够帮助企业判断哪些应用是最合适私有云的,哪些又是合适公有云的,哪些又是合适混合云的,甚至哪些根本不合适云环境,而合适普通的环境。我们相信不会有任何一家公司会将所有的应用都迁移到云环境中,来自EMC公司的这套模型能有效的帮助区分各类应用并正确的设置它们的优先级。愿私有云能广泛应用围绕着私有云的声音会让人们觉得这就仿佛是一项前无古人的特别的行业开发,不仅如此,厂商的宣传也会让人觉得部署私有云是企业制胜的唯一途径。所有企业都需要明白的是,要将传统的数据中心存储系统迁移到私有云存储上,需要一套建立在标准操作平台上的严格的流程。试着问问,这套系统能被称得上是公有存储吗?或者是云存储?再或者只是一套稍微改进后的架构?
Ⅶ 分布式架构的对比
EMC VMAX
VMAX架构包含1个到8个VMAX引擎(存储节点)。这些引擎相互连接在一起,被称为虚拟Matrix架构。每个引擎都可以当作存储阵列,拥有自己的前端主机端口连接、后端磁盘导向器、高速缓存(内部镜像化)和处理器。VMAX引擎使用Matrix接口主板封装器(MIBE)连接在一起。MIBE有副本以备冗余。虚拟Matrix可以进行引擎之间的记忆体访问。当主机访问端口和数据不在同一个引擎上的时候需要虚拟Matrix提供连接性。
3Par InServ
3Par由多个存储节点组成。这些存储节点汇集到一个高速连接上。3Par称之为InSpire架构。2到8个节点(按对配置)连接到一个被动背板,每个节点之间的带宽可高达1.6Gb/秒。3Par如图所示展示他们的8节点架构,连接的数量很容易就能看清楚。我还看到2节点、4节点、6节点和8节点部署下的连接是如何增加的。InServ阵列按对写入高速缓存数据,因此每个节点都有一个伴点。如果一个节点发生故障,伴点上的高速缓存可以马上写入另一个节点,从而保护高速缓存数据。
IBM XIV
IBM XIV阵列采用的是另一种节点设置方式。节点直接连接到底层硬件的数据保护机制。XIV只使用RIAD-1类型的保护,采用的是1MB大小的数据块,也称为分区。数据以伪随机方式均匀分布在节点上,确保对任何LUN来说,数据都是写入在所有节点上。本文底部的XIV图片显示了这个架构。节点(在XIV中称为模块)分成接口模块和数据模块。接口模块有自己的高速缓存、处理器、数据磁盘和主机接口。数据模块没有主机接口,但是仍然有高速缓存、处理器和磁盘。每个模块有12个1TB SATA驱动器。当数据写入阵列的时候,这些1MB分区写入到所有驱动器和模块中,确保任意一个分区的两个镜像对不会都处在同一个模块上。LUN的顺序分区分布在各个模块上。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所有的模块都参与服务所有的卷,且单个模块的故障不会导致数据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