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定合理的人员配置
① 人力资源计划中的人员配置原则是什么
人力资源计划中的人员配置原则包括:经济效益原则、任人唯贤原则、量才使用原则、程序化、规范化原则、因材起用原则、用人所长原则、动态平衡原则。具体如下:
1、经济效益原则:组织人员配备计划的拟定要以组织需要为依据,以保证经济效益的提高为前提;它既不是盲目地扩大职工队伍,更不是单纯为了解决职工就业,而是为了保证组织效益的提高。
2、任人唯贤原则:在人事选聘方面,大公无私,实事求是地发现人才,爱护人才,本着求贤若渴的精神,重视和使用确有真才实学的人。这是组织不断发展壮大,走向成功的关键。
(1)如何设定合理的人员配置扩展阅读:
人员配备任务
1、物色合适的人选。组织各部门是在任务分工基础上设置的,因而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任务和不同的工作性质,必然要求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不同的能力结构和水平的人与之相匹配。人员配备的首要任务就是根据岗位工作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查和科学的论证,找出或培训为己所需的各类人员。
2、促进组织结构功能的有效发挥。要使职务安排和设计的目标得以实现,让组织结构真正成为凝聚各方面力量,保证组织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有力手段,必须把具备不同素质、能力和特长的人员分别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
② 如何对一个部门进行合理的人员配置
第一种人员配置的方法是,按照工作任务设置进行人员配置,工作任务是什么,对应的岗位有哪些,针对这些进行人员配置,一个萝卜一个坑。
第二种人员配置方法是,根据人员能力互补原则,这个主要是针对部门人员都是同一岗位的,人员配置可以按照不同技能擅长,来搭建团队,让团队能力互补,就像一个链条一样,互相咬合形成合力。
第三种人员配置的方法是,根据人员性格互补的方式进行人员配置,建议按照DISC性格分析的方式进行人员搭配,这个逻辑跟能力互补是一致的。
③ 如何进行合理的人员配置
对企业组织结构、岗位职能与人员配置的合理性分析,一般包括:
(1)整个单项工作流程工作量与完成工作流程的时间分析其中包括完成正常作业、疲劳、延误、工作环境配合、努力等因素的时间标准,然后据此测算出单位整体工作量所需投入人力的数量。
(2)单位整体工作量分析
单位整体工作的分析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经验判别法:指根据各部门主管及人事、策划部门人员的经验,分析出各性质工作对单项任务完成所需的工作时间,由此判断出人力标准量。
2)统计法:统计法指利用部门相同或类似某单项生产、计划和任务完成所需的工作量和人事统计纪录,对部门的工作负荷进行研究与分析,然后利用统计学平均数、标准差等来确定完成某项工作所需的人力标准。
3)随机抽样法:随机抽样法是依据统计学原理,以随机抽样的方法来测定一个部门在一定时间内,从事某项工作所占规定时间的百分率,然后根据百分率来计算效率标准。该法适用于无法以工作时间衡量的工作。
如果企业组织中的管理职位与非管理职位的比例失谐,会造成组织管理跨度和管理深度的失衡。
2.工作职能与技能的合理性分析
(1)岗位类型与性质分析
基本可分为:业务、技术、生产与管理四类人员。工作性质可基本定位为:直接和间接两类人员。
(2)年龄结构分析
年龄结构分析是为了分析组织岗位的职能、任务和效率是否与组织发展相匹配的关系。一般内容包括:组织人员年龄老化率、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吸收能力、体能负荷等。
(3)文化素质分析
文化素质分析是指对现有工作人员受教育程度和受培训的状况分析。因为,企业员工文化知识层次的高下可决定其所能承受工作和任务的能力,并且,企业组织可以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对企业的岗位人员配置、调整和培训工程进行更切合实际的计划与安排,从而使企业员工的素质和企业的工作现状相匹配,达到适才适用的目的。
④ 人力资源配置的配置方法
1.合理调整生产一线,特别是采掘一线的人员结构。要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把不适应生产一线工作的年老体弱人员调整出来,把身强力壮的人员充实到生产一线岗位上去,使生产一线的职工队伍始终保持精兵强将的态势,以保证生产一线人员能有旺盛的精力去完成各项生产任务。
2.要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参照生产一线的人员数量和工作量,按比例配置辅助人员,使之既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又不浪费劳动力。
3.对地面和机关岗位的人员配置,要杜绝因人设岗现象的发生。对可兼职作业的岗位要予以合并,以确保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4.要公开、公平、公正地让每个职工凭自己的能力竞争上岗。对上岗人员要实行三级动态管理。即:将上岗人员划分为优秀、合格、临时三种上岗身份,并根据每个上岗人员的实际工作业绩,定期实行三种身份相互转换制度。实施绩效考核原则。让每个上岗人员既有动力,又有压力。
5.在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要打破工人、干部的身份界限,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同时也应打破大中专毕业生必须分配到管理岗位上去工作的观念,可以把他们分配到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人岗位上去工作。让他们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他们掌握的理论知识去弥补实践中的缺陷,以促进相关岗位的技术进步。
6.在配备各个岗位的生产(工作)人员时,应采取老、中、青三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让每个岗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体能结构都符合优化配置原则,使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老职工与精力充沛、体格健壮的年轻职工之间形成一种互补效应,以确保能高效率地完成企业的各项既定目标。
⑤ 怎么对一个新业务单元做人员配置
做好新公司的人员配置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首先是根据公司规模和业务编制组织机构图。主要的点是设置几个部门就能完成公司的业务。
2.确定部门的职能。即设置这些部门都干什么?每项职能都要对应公司的主营业务,为主营业务服务。
3.设置每个部门的岗位。即把部门职能进行分解成相互关联又能独立成型的工作模块。模块的名称即为岗位名称。如销售部,可分为:销售经理,销售专员,客服专员,内勤等。
4.视工作的复杂程度确定岗位匹配人员数量。本着一专多能,宁缺毋滥的原则。
5.岗位说明书,也可称之为岗位作业指导书,主要体现:所在部门,部门与公司其他部门的衔接关系,岗位职责,岗位做好的考核点以及结果依据,岗位的权利义务,岗位需要接受的教育和培训,岗位任职资格以及晋升通道。
6.工作流程图及应用表单。遵循PDCA确定,做到可控,可执行。
做好了以上这些,基本就能够进行运作了,以后不断完善,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