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的存储机制
❶ cookie前端存储有哪几种
1、cookie
HTTP cookie,通常直接叫做cookie,是客户端用来存储数据的一种选项,它既可以在客户端设置也可以在服务器端设置。cookie会跟随任意HTTP请求一起发送。
优点:兼容性好
缺点:一是增加了网络流量;二则是它的数据容量有限,最多只能存储4KB的数据,浏览器之间各有不同;三是不安全。
2、userData
userData是微软通过一个自定义行为引入的持久化用户数据的概念。用户数据允许每个文档最多128KB数据,每个域名最多1MB数据。
缺点:userData不是 web 标准的一部分,只有IE支持。
3、web存储机制
web storage,包括两种:sessionStorage 和 localStorage,前者严格用于一个浏览器会话中存储数据,因为数据在浏览器关闭后会立即删除;后者则用于跨会话持久化地存储数据。
缺点:IE不支持 SessionStorage,低版本IE ( IE6, IE7 ) 不支持 LocalStorage,并且不支持查询语言
4、indexedDB
indexed Database API,简称为indexedDB,是在浏览器中保存结构化数据的一种“数据库”。它类似SQL数据库的结构化数据存储机制,代替了废弃已久的web SQL Database API,它能够在客户端存储大量的结构化数据,并且使用索引高效检索的API。
缺点:兼容性不好,未得到大部分浏览器的支持。
5、Flash cookie
Flash本地存储,类似于HTTP cookie,它是利用 SharedObject类来实现本地存储信息。它默认允许每个站点存储不超过100K的数据,远大于cookie,而且能够跨浏览器。
缺点:浏览器需安装 Flash 控件,毕竟它是通过Flash的类来存储。所幸的是,没有安装Flash的用户极少。
6、Google Gears
Google Gears是Google在07年发布的一个开源浏览器插件,Gears 内置了一个基于SQLite的嵌入式 SQL数据库,并提供了统一API 对 数据库进行访问,在取得用户授权之后,每个站点可以在SQL数据库中存储“不限大小”的数据。
缺点:需要安装 Google Gears 组件
❷ 前端储存和本地储存有哪些区别
1、前端存储
所谓前端存储,是在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如网络视频编码器或网络摄像机)中内置存储部件,由前端设备直接完成监控图像的本地录制和保存。
前端存储具有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可以通过分布式的存储部署,来减轻集中存储带来的容量压力;二是可以有效缓解集中存储带来的网络流量压力;三是可以避免集中存储在网络发生故障时的图像丢失。
对于前端存储,由于单个前端编码设备通常所带监控点路数不多,存储时间也不长,所以对存储容量要求不高,网络摄像机一般用CF卡或SD卡,视频服务器一般用内置硬盘。这与以往单机存储相比,基本没有区别。
而与以往单机存储本质上不同的是,为了保证用户访问的灵活性和便捷性,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的所有前端存储除了要能够提供点对点的单机访问外,还要能够通过一个统一的接口提供所有内容的集中共享。为此,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通过中心业务平台对所有前端存储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并实现存储空间和存储内容的网络化。这样,用户既可以直接登录单个前端设备进行录像资料的点播回放,也可以统一登录中心业务平台进行所有前端录像资料的集中检索和回放。
2、本地存储
本地存储是指所有视频图像都通过前端接入点的DVR进行分散存储,其优点是投入少,对网络压力最小,缺点是管理复杂,不易维护,重要数据没有安全保证等。在本地存储当中,以DVR为主要的存储设备,因此要求DVR存储的可靠性更强。但是,据有关专家介绍,由于DVR没有完善的组件和磁盘容错机制,无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如果是安装于室内环境还好,但偏偏前端又多处于环境恶劣的室外,以目前的DVR技术水平,如果在室外使用则故障率较高,硬盘容易发生故障,从而造成视频的丢失。因此,本地存储多适合监控点较少、较分散,数据保存周期短,数据安全要求不高的领域,如小型公共场所监控、物业小区视频监控、中小型企业视频监控等。
❸ 前端浏览器缓存机制
在前端开发中,性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判断一个网站性能好坏,一个直入眼观的即是网页的反应速度,有一个方式就是使用缓存,一个优秀的缓存策略可以缩短网页请求的时间,减少延迟,并且网页可以重复利用,还可以减少带宽,降低网络负荷。
1: 为什么需要缓存?
a:缓存可以减少用户等待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b:减少网络带宽消耗
c:降低服务器压力
Note:缓存使用不当,也会造成‘脏数据’问题
2:常见的缓存类型
强缓存 -
Expires服务器端设置,表示该资源的过期时间,会有弊端,客户端时间和服务器时间不一致的问题。
Cache-Control:max-age表示缓存资源的最大生命周期,单位是秒
所以Expires 结合 Cache-Control 一起使用,大型网站中一般比较适用
协商缓存-
Last-Modified:值为资源的最后更新时间,随服务器response返回
If-Modified-Since:通过比较两个时间来判断资源在两次请求期间是否有过修改,如果没有,则命中协商缓存
Etag:表示资源内容的唯一标识,即资源的消息摘要
If-None-Match:服务器通过比较请求头中的If-None-Match与当前资源的Etag是否一致来判断资源是否在两次请求期间有过修改
3:缓存流程图示:
a:浏览器会先检测强缓存类型(Cache-Control 或者 Expires)是否有效;命中直接浏览器本地获取缓存资源
b:未命中。服务器会根据请求头Request Header验证这个资源是否命中协商缓存,称之为HTTP二次验证,命中,服务器返回请求,但返回资源,而是告诉客户端直接中直接从浏览器缓存中获取
Note:
1.强缓存不会发生请求,协商缓存存在服务器请求
2.当协商缓存也未命中时,则服务器会将资源发送到客户端
3.F5刷新页面,会跳过强缓存
4.Ctrl+F5刷新页面,跳过强缓存和协商缓存
5.不会缓存的情况
HTTPS POST请求 根据Cookie获取认证信息 Request Header Cache-Control:no-cache, max-age=0
6.小故事大道理
上文对整个概念做了阐述,还是不够形象,我们来通过几个小故事生动理解一下:
故事一:Last-Modified
浏览器:Hi,我需要 jartto.min.js 这个文件,如果是在 Last-Modified: Fri Feb 15 2019 19:57:31 GMT 之后修改过的,请发给我。
服务器:(检查文件的修改时间)
服务器:Oh,这个文件在那个时间之后没有被修改过,你已经有最新的版本了。
浏览器:太好了,那我就显示给用户了。
故事二:ETag
浏览器:Hi,我需要 jartto.css 这个文件,有没有不匹配 3c61f-1c1-2aecb436 这个串的
服务器:(检查 ETag…)
服务器:Hey,我这里的版本也是 3c61f-1c1-2aecb436,你已经是最新的版本了
浏览器:好,那就可以使用本地缓存了
❹ 前端 自定义网址功能 localStorage 本地存储
是的,localStorage是本地存储。
本地存储可以在浏览器本地存储一些需要长期存储的数据,除非做清除操作,否则会长期存储在本地供本域名下的程序使用。相对于以前的cookie来说,存储容量更大,而且请求服务器的时候不会随请求头一起传输。
另外,html5还新增了sessionStorage,即会话存储,在浏览器不关闭的情况下和localStorage有相似之处,但仅作用于本次会话。
❺ 前端本地存储的 3 种方法 cookie、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
当网页要发http请求时,浏览器会先检查是否有相应的cookie,有则自动添加在request header中的cookie字段中。这些是浏览器自动帮我们做的,而且每一次http请求浏览器都会自动帮我们做。这个特点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什么样的数据适合存储在cookie中”。
存储在cookie中的数据,每次都会被浏览器自动放在http请求中,如果这些数据并不是每个请求都需要发给服务端的数据,浏览器这设置自动处理无疑增加了网络开销;但如果这些数据是每个请求都需要发给服务端的数据(比如身份认证信息),浏览器这设置自动处理就大大免去了重复添加操作。所以对于那种设置“每次请求都要携带的信息(最典型的就是身份认证信息)”就特别适合放在cookie中,其他类型的数据就不适合了。
不同的浏览器存放的cookie位置不一样,也是不能通用的。
cookie的存储是以域名形式进行区分的,不同的域下存储的cookie是独立的。
我们可以设置cookie生效的域(当前设置cookie所在域的子域),也就是说,我们能够操作的cookie是当前域以及当前域下的所有子域
一个域名下存放的cookie的个数是有限制的,不同的浏览器存放的个数不一样,一般为20个。
每个cookie存放的内容大小也是有限制的,不同的浏览器存放大小不一样,一般为4KB。
cookie也可以设置过期的时间,默认是会话结束的时候,当时间到期自动销毁
cookie值既可以设置,也可以读取。
我们通过document.cookie来获取当前网站下的cookie的时候,得到的字符串形式的值,它包含了当前网站下所有的cookie(为避免跨域脚本(xss)攻击,这个方法只能获取非 HttpOnly 类型的cookie)。它会把所有的cookie通过一个分号+空格的形式串联起来,例如username=chenfangxu; job=coding
要想修改一个cookie,只需要重新赋值就行,旧的值会被新的值覆盖。但要注意一点,在设置新cookie时,path/domain这几个选项一定要旧cookie 保持一样。否则不会修改旧值,而是添加了一个新的 cookie。
把要删除的cookie的过期时间设置成已过去的时间,path/domain/这几个选项一定要旧cookie 保持一样。
如果我们想长时间存放一个cookie。需要在设置这个cookie的时候同时给他设置一个过期的时间。如果不设置,cookie默认是临时存储的,当浏览器关闭进程的时候自动销毁
使用方法: setCookie('username','cfangxu',30)
domain指定了 cookie 将要被发送至哪个或哪些域中。默认情况下,domain 会被设置为创建该 cookie 的页面所在的域名,所以当给相同域名发送请求时该 cookie 会被发送至服务器。
浏览器会把 domain 的值与请求的域名做一个尾部比较(即从字符串的尾部开始比较),并将匹配的 cookie 发送至服务器。
cookie 一般都是由于用户访问页面而被创建的,可是并不是只有在创建 cookie 的页面才可以访问这个 cookie。 因为安全方面的考虑,默认情况下,只有与创建 cookie 的页面在同一个目录或子目录下的网页才可以访问。即path属性可以为服务器特定文档指定cookie,这个属性设置的url且带有这个前缀的url路径都是有效的。
domain是域名,path是路径,两者加起来就构成了 URL,domain和path一起来限制 cookie 能被哪些 URL 访问。 所以domain和path两个个选项共同决定了cookie何时被浏览器自动添加到请求头部中发送出去。如果没有设置这两个选项,则会使用默认值。domain的默认值为设置该cookie的网页所在的域名,path默认值为设置该cookie的网页所在的目录。
通常 cookie 信息都是使用HTTP连接传递数据,这种传递方式很容易被查看,所以 cookie 存储的信息容易被窃取。假如 cookie 中所传递的内容比较重要,那么就要求使用加密的数据传输。
secure选项用来设置cookie只在确保安全的请求中才会发送。当请求是HTTPS或者其他安全协议时,包含 secure 选项的 cookie 才能被发送至服务器。
把cookie设置为secure,只保证 cookie 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过程加密,而保存在本地的 cookie文件并不加密。就算设置了secure 属性也并不代表他人不能看到你机器本地保存的 cookie 信息。机密且敏感的信息绝不应该在 cookie 中存储或传输,因为 cookie 的整个机制原本都是不安全的
注意:如果想在客户端即网页中通过 js 去设置secure类型的 cookie,必须保证网页是https协议的。在http协议的网页中是无法设置secure类型cookie的。
这个选项用来设置cookie是否能通过 js 去访问。默认情况下,cookie不会带httpOnly选项(即为空),所以默认情况下,客户端是可以通过js代码去访问(包括读取、修改、删除等)这个cookie的。
当cookie带httpOnly选项时,客户端则无法通过js代码去访问(包括读取、修改、删除等)这个cookie。 在客户端是不能通过js代码去设置一个httpOnly类型的cookie的,这种类型的cookie只能通过服务端来设置。
HTML5新方法,不过IE8及以上浏览器都兼容。
生命周期:持久化的本地存储,除非主动删除数据,否则数据是永远不会过期的。
存储的信息在同一域中是共享的。
当本页操作(新增、修改、删除)了localStorage的时候,本页面不会触发storage事件,但是别的页面会触发storage事件。
大小:据说是5M(跟浏览器厂商有关系)
localStorage本质上是对字符串的读取,如果存储内容多的话会消耗内存空间,会导致页面变卡
localStorage受同源策略的限制
当storage发生改变的时候触发。 当页面对storage的操作会触发其他页面的storage事件,storage事件是可以跨页面通讯的,在你对storage对象进行任何操作的时候,都会触发storage事件,事件里边包括包括:
storage事件使用参考
对于sessionStorage和localStorage上的任何更改都会触发storage事件,但storage事件不会区分这两者;
其实跟localStorage差不多,也是本地存储,会话本地存储
和 localStorage 的API完全相同
用于本地存储一个会话(session)中的数据,这些数据只有在同一个会话中的页面才能访问并且当会话结束后数据也随之销毁。因此sessionStorage不是一种持久化的本地存储,仅仅是会话级别的存储。也就是说只要这个浏览器窗口没有关闭,即使刷新页面或进入同源另一页面,数据仍然存在。关闭标签页后,sessionStorage即被销毁,或者在新的标签页打开同源的另一个页面,sessionStorage也是没有的。
应用的场景有,比如说我们都知道,在页面刷新的时候,我们写的js里边的变量函数等等的,内存会被释放掉,那么这个时候可以用sessionStorage来存储一些不想被释放掉内存的数据,比如说记录一个滚动条的位置,或者播放器的进度等等
在本地(浏览器端)存储数据
sessionStorage和localStorage 都受到同源策略限制,就是跨域问题,在访问sessionStorage和localStorage 的时候,页面必须在同一个域名,使用同一个协议,并且一个端口
sessionStorage比localStorage更严苛一点,除了协议、主机名、端口外,还要求在同一窗口(也就是浏览器的标签页)下。
localStorage是永久存储,除非手动删除。
sessionStorage当会话结束(当前页面、标签页关闭的时候,自动销毁)
cookie的数据会在每一次发送http请求的时候,同时发送给服务器而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不会。
sessionStorage和localStorage 也有大小限制,相比cookie大了很多,是5M
sessionStorage和localStorage只能通过客户端操作,cookie既可以通过客户端操作又可以通过服务端操作
❻ web前端缓存机制
前端缓存森携机制有多种,如浏览器缓存、CDN缓存、DNS缓存、代理服务器缓存等。
CDN全称是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即内容分发网络。CDN的原理是改世将资源存放在各地的缓存服务器上,当用户请求资源时,从就近的服务器上返回缓存的资源,而不需要每次都从源服务器获取,减轻源服务器的压力,又能提升用户的访问速度。
浏览器可以将用户请求的资源进行缓存,存放在本地。浏览器缓存一般通过请求头来设置。
与浏览器缓存有关的头部有:
浏览器会将服务器的域名与IP地址的映射缓存在本地,这样用户在访问网站时,不用每次都去查询DNS映射表。
在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架设的一个服务器 ,这个代理服务器会帮助浏览器去请求页面,然后将页面进行处理和压缩(例如压缩图片和文件),使页面变小,再传输给浏览器。大部分代理服务器核春肢都有缓存的功能,如果浏览器所请求的文件在它本机中存在且是最新的,就不需要再从源服务器请求数据,提高了浏览速度。
在浏览某个页面时,浏览器会判断页面的关联内容,进行预加载。用户在浏览A页面时,就加载好B页面,这样当用户去访问B页面时,B页面很快就出来,提升了用户体验。但这个机制有一定的缺陷,就是预判不一定准确,可能会造成流量和资源的浪费。
❼ .net mvc前端存储值
前端存储值有两种。
本地存储sessionstorage,离线缓存application cache。
ViewData属性是ViewDataDictionary类型,在存储数据时使用Object类型,这种弱类型的存储与传递方式不方便,必须使用类型转换。
❽ 内存的数据存储机制
1.寄存器(register)。这是最快的存储区,寄存器的数量极其有限,所以寄存器由
编译器
根据需求进行分配,你不能
直接控制
。
2.堆栈(Stack)。位于通用RAM(
random-access
memory,
随机访问存储器
)中,通过它的“
堆栈指针
”可以从处理器那里获得。堆栈指针若向
下移动,则分配新的内存空间,若向上移动,则
释放内存
。创建程序时,
Java编译器
必须知道存储在堆栈内所有数据的大小和生命周期,
因为它必须生成相应的代码,以便上下移动堆栈指针。由于约束性质,所以一般存储的是Java的
对象引用
和变量。
优点:快速分配的存储,仅次于寄存器。
缺点:限制了程序的灵活性。
3.堆(heap)。通用性
内存池
,用于存放所有的Java对象。堆的好处是:编辑器
不需要知道
堆里要分配多少
存储区域
,也
不必知道
存储的数
据在堆里的存活多长时间。在Java中,创建一个对象,只需要用new,当执行这行代码,会自动在堆里进行存储分配。
优点:在堆里分配存储有很大的灵活性。
缺点是:用堆进行存储分配比用堆栈进行存储需要更多的时间。
4.静态存储(static
storage)。是指在固定位置(也在RAM里)。静态存储里存放程序运行时
一直存在
的数据。通常是Java的
静态变量
,但
Java对象本身从来不会放在静态存储空间里。
5.常量存储(constant
storage)。通常是存放在ROM(read-only
memory,
只读存储器
)中,因为常量本身他们永远不会被改变。
❾ 前端本地数据存储localStorage
场景1、 调用登录接口,当后端含此放回登录成功后,此时需要把用户令牌token存储
场景2、当用户操作时检测当前的时间,如果当前的时间超过拟定的时间 就把登录信肢州息清空,并谈饥迅返回登录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