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备存储装置
㈠ 灾备和云灾备的区别是什么
云灾备将灾备看作是一种服务,由客户付费使用灾备服务提供商提供灾备的服务模式。采用这种模式,客户可以利用服务提供商的优势技术资源、丰富的灾备项目经验和成熟的运维管理流程,快速实现用户的灾备目标,降低客户的运维成本和工作强度,同时也降低灾备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
UCache云灾备免费使用100G(实际700G)——帮助企业用户实时高效低成本的增加业务容灾能力,一切为企业快速发展兜底!(数据压缩、重删比例:可达到7:1,实际700G的数据(意思是经过加密切块压缩,及并行重删备份后实际在UCache灾备云平台上显示的占用容易仅为100G)。
㈡ 如何选择灾备解决方案
首先,要明确信息系统进行容灾备份的目的。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目的的去做事才能事半功倍。如果对数据备份间隔要求较低,可考虑定时备份的软件,反之则要选择具有实时备份功能的备份软件。如果对恢复数据有较高的要求,则建议选择基于CDP持续数据保护技术的容灾备份软件,例如:UPM备特佳。除了备份之外,如果要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则需要考虑灾备软件的业务接管能力。
其次,调研不同容灾方案或产品的实际应用。
HA高可用方案前几年较为普遍,很多单柜或者双柜的HA方案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数据安全的作用。然而在数据恢复方面,HA方案具有明显的缺陷,不能保证恢复数据的可用性,也不支持远距离的异地容灾。快照在异地容灾方案中也有应用,可实现数据冗余,而在业务连续性方面则无法保证。
近年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基于CDP持续数据保护技术的容灾备份方案。据调查,国内首个省级应用级CDP异地容灾案例发生在陕西省。陕西省政府信息化中心规划的容灾备份建设项目采用了以“两地三中心”为基本原则的方案,采用了云存储和虚拟机,以北京和力记易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备特佳CDP容灾备份系统为核心进行部署实施,完美实现了复杂多样信息系统的云灾备的同时,还圆满实现了控制建设灾备系统投资成本和安全可信杜绝后门的容灾备份项目建设目标。
容灾备份虽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但在实际应用中,如果能够把握好上述两个方面“因需制宜”,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并调研考察相应的产品和方案,自然能够在信息系统的容灾备份建设项目中有的放矢,为信息系统起到保障数据安全及业务连续的作用。
㈢ 灾备云的等级
灾难恢复等级是指灾难恢复能力国家标准等级,以下简要为大家分别介绍六个等级的内容:
灾难恢复等级:第一级
需满足国标《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灾难恢复等级第1级要求,存储介质为各种磁介质、光介质和纸介质,完全数据备份至少要每周一次,备份介质要场外存放,并且要有介质存取、验证和转储管理制度。
灾难恢复等级:第二级
满足国标《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灾难恢复等级第2级要求,介质存储为各种磁介质、光介质和纸介质,要具有高标准的介质存储环境和设置,同时具有7*24小时门禁、视像监控和保安管理,还要有7*24小时响应的媒体存放及获取服务。
灾难恢复等级:第三级
第三级的介质存储和第二级的相同,其机房环境需要符合国家标准,以满足灾难演练和灾难恢复期间的机房环境要求。一旦灾难发生,灾备中心可在约定的时间内提供灾难备份中心所需要的机房场地,并提供备用主机和外围设备,使企业能够利用备份磁带尽快恢复信息系统的运行,同时还要有必要的通信线路和网络设备,以便建立所需的通信网络,尽快恢复业务。
灾难恢复等级:第四级
需满足国标《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灾难恢复等级第3、4级要求,一旦灾难发生,灾备中心已保留有企业生产系统在线备份的最新业务数据,所以可在此备份数据的基础上,使用灾备中心的机房场地、备用主机及外围系统,迅速恢复信息系统的运行;各服务渠道及各分支机构可在建立与备份中心的网络连接后立即恢复业务运作,进一步提高了企业业务恢复的速度。
灾难恢复等级:第五级
需满足国标《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灾难恢复等级第5级要求,在灾难发生后,其恢复机制和第四级大体相似,但是其速度要更快一些,能够利用灾备中心的机房场地等设施立即恢复信息系统运行。
灾难恢复等级:第六级
需满足国标《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T 20988-2007)灾难恢复等级第6级要求,一旦灾难发生,灾备中心的远程集群系统将利用实时最新业务数据自动进行系统切换,企业的分支机构及服务渠道也能够自动切换到备份中心的网络系统,在短时间内恢复企业信息系统的运作,避免了企业业务及对外服务出现停顿事件。
相比传统的异地灾难恢复方法,UCACHE灾备云具有多种优势:
降低的企业为此的成本、资源、人力投入,同时获得了更多功能、更多存储容量和更加灵活的企业信息架构,企业主也可以将资金投入到企业生产中,更加专业于生产和销售
(目前UCache云灾备100G免费使用,数据压缩、重删比例:可达到7:1,实际700G的数据意思是经过加密切块压缩,及并行重删备份后实际在UCache灾备云平台上显示的占用容易仅为100G。)
在以下应用场景中UCACHE都有非常完美的支持
勒索病毒防护
保护企业的核心数据免遭这类勒索软件加密或锁定降低企业生存风险。
云平台备份/恢复
保护企业的自建云平台运营安全,兼容Opens tack、CAS、FusionCloud等云平台。
虚拟化备份/恢复
保护企业的虚拟化平台数据运营安全,兼容VMware、Hyper-v、XenServer等虚拟化平台。
文件系统备份/恢复
保护企业的非结构化数据,满足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要求。
㈣ 灾备的定义
指利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提前建立系统化的数据应急方式,以应对灾难的发生。
灾备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还是IT,各种主要业务都需要信息化来支撑。在很多企业中,最开始关注运行方面风险的是IT部门,所以很多企业、机构都是IT部门主导这件事。
灾难备份宏观上来看,对国家经济、信息化建设和抵御灾难的能力都是有帮助的,需要国家的支持、推进和完善。同时,国家也应当加强规范和管理,防止产业中出现良莠不齐的情况。
(4)灾备存储装置扩展阅读
灾备选择注意事项:
1、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一定是符合公司现有的环境的。因此,在制定解决方案之前,工程师与运维人员一定要明确公司现有的环境和资源。
2、容易上手的中文操作界面的软件可以降低沟通的成本,不但方便工程师部署,也可以降低后期运维的难度。
3、灾备方案可供选择的范围很大,但所有的灾备方案都必须考虑的因素包括恢复时间、实施与维护灾备策略所需的投入等。灾备恢复时间的需求越短,所需的实施成本就越大,实施难度也就越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灾备
㈤ 什么是灾备存储
当下正值国内银行间市场闹“钱荒”,近日更出现个别银行系统大面积不稳定的情况,由此金融系统内部灾难备份存储的重要性再度被提升。
㈥ 云灾备有哪些功能
UCache灾备云,这个是线上的一款数据备份云平台,可以实现的功能:
1、适用场景:TB-EB级海量数据规模下的全栈超可用
2、备份对象:数据、平台、应用级
3、灾难恢复能力等级:1-6级全等级覆盖
4、核心技术:1-3级灾难恢复能力:备份集技术、4-5级灾难恢复能力:副本数据管理、持续数据保护等技术、6级灾难恢复能力:网关&存储双活、业务连续性服务等
5、RPO&RTO级别:小时级、分钟级、秒级
6、数据有效性验证:即时的数据验证
7、数据有效性验证:统一编排恢复验证计划,自动测试并输出详细报告
8、数据利用:任意时间点的分钟级数据挂载,以进行开发测试、查询分析等
9、数据加密:云采用从传输层、存储层、数据库层全程加密的方式,保障数据全程处于加密状态;且加密密钥可由客户自主管理,并支持定期进行密钥更新
10、操作方式:一站式灾备数据管理WEB平台,一键管理
11、备份功能设置:定时备份、增量备份、永久增量数据备份
12、数据压缩、重删比例:可达到7:1,实际700G的数据(意思是经过加密切块压缩,及并行重删备份后实际在UCache灾备云平台上显示的占用容易仅为100G)。
13、操作界面设置:数据保留策略、流量控制、任务告警、任务日志、FusionCloud云平台备份/恢复、FusionCloud云平台备份/恢复、VMware架构虚拟化备份/恢复、H3C CAS云平台备份/恢复、OpenStack云平台备份/恢复、XenServer虚拟化备份/恢复、Hyper-v虚拟化平台、公有云实例备份/恢复、操作系统备份(windows、linux)备份/恢复、文件系统备份/恢复、卷级备份/恢复、并行重删、并行重删DB2GaussDBGBaseMySQLOracleSAP HANASQL SybaseTimesTen备份/恢复等。
14、硬件及基础设施架构:英特尔®至强®金牌系列IO型服务器、灾备存储集群式架构。
15、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华北国标A类数据中心—京北(怀来)T3+级数据中心
16、带宽出口及数据搬迁服务:不限流量、北京核心骨干BGP带宽、端口速率1000Mbps
17、在线运管服务:支持7*24小时
19、兼容性如下图:
㈦ IT系统的灾备技术有哪些种53
IT系统的灾备技术手段根据IT系统的构成有很大的差异,各类手段在适合系统的程度
上主要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组成和建设要求。比如,IT系统由多操作系统组成,并且灾备系统不能更改生产系统原有的格局,则可行的技术手段就极为严格,需要相当慎重的选择。灾备技术实现手段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通过网络的连接,将本地端的数据复制一份到远程保存,听起来似乎不难,但在复杂的IT架构下,要想成功实现确也并不容易。以往,受制于容灾技术实现手段的局限,主要有主机型和存储型两大类容灾方式,而今天,更是出现了具有更强能力的存储网络型的虚拟化容灾方式,使得容灾的技术手段开始丰富起来。现在开始流行的CDP连续备份技术更是使容灾和备份两大不同的体系开始走向融合。
1、主机型远程容灾
主机型远程容灾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安装在服务器的数据复制软件,或是应用程序提
供的数据复制/灾难恢复工具(如数据库的相关工具),利用TCP/IP网络连接远端的容备服务器,实现异地数据复制。主机型远程容灾的优点是在服务器较少的环境下,所需的成本较低,用户不需更换多现有的系统架构,也不用担心后端存储系统的兼容性问题,只需支付软件的授权费和灾备端的硬件设备费用即可。但如果是服务器数量较多的环境,管理上的复杂程度就会增加,整体的投入成本成也会增加。它的另一个缺点是软件安装在应用程序主机上,运行时会消耗主机的运行资源,如果硬件的等级不高,就可能给应用程序带来影响。
2、存储型异地容灾
存储系统型异地容灾顾名思义是基于存储系统(光纤磁盘阵列、NAS)的模式。通过存储系统内建的固件(firmware)或操作系统,通过IP网络或DWDM、光纤通道等传输接口连结,将数据以同步或异步的方式复制到远端。知名的存储系统型远程容灾方案有SRDF、TrueCopy、等。与主机型远程容灾相比,存储系统型远程容灾的优点就是将数据与运行分开,对主机系统的运行资源影响比较小。另外,由于运行机制大多是利用镜像(mirror)来复制数据,并借助高速缓冲存储器加速I/O存取,两端的数据差异时间点比较小,加上存储系统本身具备一定的容错能力,具有一定的运行性能和可靠性。而存储系统型远程容灾的最大的限制就在于其昂贵的构造成本。由于用户必须在本地端和灾备端分别配置两套相同的存储系统,不仅采购成本高,而且还要受制于单一的设备厂商,未来的扩展性势必缺乏弹性。此外,光纤通道存储系统如果要构造远程容灾,必须在本地端和灾备端各安装一台FC-to-IP转接器,硬件成本就会超过5万美元,再加上网络带宽成本的话,整体费用投入定会令人咋舌。如果企业在安装前没有经过谨慎评估的话,建设存储系统型远程容灾极有可能造成it支出的黑洞,加重财务负担。另外,存储型容灾方式对于数据库的一致性容灾存在很大的缺陷。在多点到一点的容灾架构上存在不适用性。
3、虚拟化容灾方式
虚拟化容灾方式是一种网络存储型远程容灾架构,是在前端应用服务器与后端存储系统之间的存储区域网络SAN),加入一层存储网关,这个网关和我们所了解的网络网关不同,以虚拟存储的代表技术美国飞康软件公司的方案为例,它结合了IPStor专用管理器,前端连接服务器主机,后端连接存储设备,它的角色就好像是存储网络中的交通警察,所有的I/O都交由它来控制管理。当然,现在也出现了旁路side-band)的控制方式,对于IO流量进行旁路监控和分流,实现异地数据复制。虚拟化远程容灾的优点就是功能强大。由于数据复制是通过存储网关来执行,应用服务器只需数据库执行代理程序,相对于主机型远程容灾来说,它的性能影响十分低。另外通过存储网关的虚拟化技术,可以整合前端异构平台的服务器和后端不同品牌的存储设备,本地端和灾备端的设备无需成对配置,用户可以根据RTO和RPO,在远端建立完整的热备份中心,当本地端发生灾难时立即接管业务运行或是采取仅在灾备端安装存储设备的温站配置,先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在本地端修复完成后再进行恢复。除了上述的不占用主机运行资源,以及没有存储平台局限性之外,成本更是虚拟化程容灾的最大优势。首先,构造时不需更换原有的IT基础架构,只需在原本的存储区域网络中加入存储网关,本地端的主机和存储设备可以是任何品牌,灾备端的主机和存储设备也不需和本地端相同,用户甚至可以在灾备端采用等级较低的存储系统如SATA磁盘阵列,根据统计,投资成本可节省多达30%左右,对于那些有构造远程容灾的热切需要而IT预算又十分有限的客户来说,虚拟化远程容灾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其次,针对数据库专用代理确保数据库具有完整的容灾和启动能力,无需担忧无法启动的现象发生。更为重要的是,在存储数据上进行的多点快照等增值功能,能使得各种数据的人为破坏均可以得到瞬间恢复的能也就是历史数据的恢复能力,这在前两种容灾方式中是一种恢复的盲点),是一种相当完整的容灾体系,其涵盖的灾难抗击范围远超过前述的各类方式。另外,对于异地传输的带宽占用,虚拟化容灾方式具有各类调优方式,使得这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适应用户现有的网络环境。在这种容灾体系中,容灾的构建已经不再是难事,灾难也不再是极为可怕的事情。CDP的技术也是虚拟化容灾方式所衍生出来的一种实时系统备份技术,是一种容灾和备份的合成技术。当然,还有多种主流灾备技术的变形和衍生技术,这里就不一一论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