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存储业务
A. 戴尔存储服务器 戴尔的存储梦
凭借直销和零库存,戴尔创造了PC商业史上的一个奇迹。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戴尔公司的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当年制造出的第一台设备并不是PC,而是存储。也许在20多年前,迈克尔・戴尔的心中已经播下了存储的种子。2011年,当戴尔存储不再依靠EMC这根拐杖,戴尔EqualLogic、Compellent等自有产品成了戴尔存储业务的中流砥柱,迈克尔・戴尔可以欣慰地笑了,因为他的存储梦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
如果漏简有人问谁是2011年中国市场上最活跃的存储厂商,很多人可能会给出一致的答案:戴尔公司。在经历了一系列成功的收购之后,戴尔自有存储业务已经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而“流动数据”存储理念的提出也让戴尔在存储市场上独树一帜。
戴尔存储更具远见
戴尔2012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戴尔自身的存储业务增长了15%。以EqualLogic为例,该存储产品线持续获得高利润。此外,Compellent存储业务收入实现了97%的增长。2011年,戴尔存储表现出非常强的活力。
过去十年是全球存储市场快速发展的十年。存储从服务器的附属发展到现在,已经能与服务器平起平坐。随着数据量的不断累积,我们在短短几年之内就经历了从GB级时代到TB级时代再到PB级时代的飞跃。存储产品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用来存储数据的盒子,而是具有了更多智能化的功能,成为IT基础架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存储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需求的变化让将存储业务重心转移到自有存储产品上来的戴尔有了脱颖而出的机会。一系枣敏列成功的收购不仅让戴尔获得了全新的存储技术,而且使戴尔积蓄了多年的存储力量得以全部释放。
2011年上半年,戴尔公司曾预测,到2014年,其存储业务的收入将增加一倍,达到 40亿~50 亿美元。戴尔全球副总裁、存储业务总经理Darren Thomas表示:“存储业务是我们的一项关键资产。我们不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且销售存储产品的利润也相当丰厚。未来,我们的存储业务将主要围绕自己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展开。存储业务对于戴尔提高利润率和落实企业解决方案战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戴尔2012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包括EqualLogic和Compellent在内的戴尔品牌的存储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3%。据记者了解,戴尔自己开发的存储产品的收入已占公司存储业务总收入的80%左右,利润的90%以上,而戴尔与EMC的联合品牌产品对利润率的贡献小于10%。
2011年,戴尔停止了与EMC多年的合作,曾经是戴尔存储中坚力量的Dell|EMC联合品牌的产品将彻底从市场上消失。此次在许多人预料之中的分手并没有引来业界的扼腕叹息,反而被看成是戴尔存储走向成熟的新起点。
戴尔企业解决方案高级副总裁Brad Andersen介绍说:“在中小企业市场上,戴尔自己的存储业务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7%,其中EqualLogic仍然是iSCSI存储市场的领头羊。Compellent已经在47个国家进行销售,自并购之后增加了 20 个新的国家和地区。”戴尔自有知识产品权存储产品收入的快速增长,增强了戴尔在存储方面的底气,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戴尔在中端和低端存储市场上的品牌知名度。一次次成功的收购也增强了市场和用户对戴尔存储的关注度。
戴尔存储异军突起不仅得益于存储产品线实力的增强,而且得益于戴尔在整个数据中心领域整体实力的提升。数据中心的演进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物理数据中心的优化,第二阶段是建设虚拟化的数据中心,第三阶段是构建云计算数据中心。ESG分析师王丛表示:“戴尔EqualLogic、Compellent等中端存储基于虚拟化、横向扩展等创新技术,因此在数据中心演进的任何一个阶段都能发挥其技术上的优势。戴尔VIS(虚拟集成系统)的推出有利于戴尔在数据中心虚拟化管理层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齐全的产品线不仅可以让戴尔在存储层面实现横向集成,而且可以在数据中心层面实现纵向集成,从而帮助用户轻松实现系统的整合和资源的调配,达到戴尔‘流动数据’的目标。”
“流动数据”曾经是Compellent倡导的存储理念。在Compellent并入戴尔后,“流动数据”演变成了戴尔整个存储战略的凳搜枝核心。戴尔企业级存储产品营销执行总监Travis Vigil表示:“所谓流动数据,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将数据以适合的成本存储到正确的存储系统中。原来,‘流动数据’仅指Compellent系列解决方案。现在,‘流动数据’涵盖戴尔所有的存储产品线,不仅包括模块化的存储系统,而且包括文件存储系统。戴尔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处理块数据和并行文件系统。‘流动数据’理念与戴尔存储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以前,戴尔存储并没有一个鲜明、统一的理念做指导,“流动数据”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戴尔在存储市场已经自成一派。
存储只是数据中心整体架构中的一小部分。如今,用户更倾向于站在数据中心的高度去考量IT解决方案的可行性。无论从理念还是技术架构的角度看,戴尔存储都能与其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相适合。这让戴尔存储在整个数据中心领域变得游刃有余。Darren Thomas表示:“戴尔正在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以便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通过存储创新将IT从一个僵化的成本中心转变为一个灵活的生产中心。构建‘流动数据’产品组合的目的是,让存储产品达到一定的自动化水平,并且能够不断搜寻客户的最大利益点,而无需等待客户主动采取行动。”
整合不是生拉硬扯
最让戴尔引以为豪的是,所有被收购的存储业务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尤以EqualLogic和Compellent的业务表现最为亮眼。收购EqualLogic之后,戴尔在三年中让EqualLogic的收入增长了8倍。
近几年,存储市场上的并购事件层出不穷。EMC进行的并购主要侧重于市场层面,目的是不断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从而迅速增加公司的整体营收。因此,EMC收购的厂商并不限于存储厂商,而是扩展到了与存储相关的服务器虚拟化、安全甚至是数据分析等领域。NetApp在并购上比较谨慎,其收购侧重于技术层面,主要看有没有新的技术能弥补其现有方案的不足,而不是一味地想增加业务收入。戴尔在存储领域的收购策略是市场、技术兼顾。2008年2月,戴尔完成了对EqualLogic的收购。当时的市场是FC SAN一统天下,而iSCSI存储才刚刚兴起,用户对这种新兴存储技术还有许多疑问和争论。IDC公布的2011年第一季度亚太区外部磁盘存储市场统计数据显示,戴尔以27.2%的市场份额排名中国iSCSI存储市场第一。今天,EqualLogic业务的快速增长以及戴尔在iSCSI存储领域领头羊的地位说明,戴尔别具慧眼。
戴尔整体存储业务的增长得益于其强大的整合能力和独特的企业文化。戴尔公司很早就意识到,如果把业务单纯建立在成本和价格之上,那种优势是不会持久的,因为迟早有人会推出比戴尔的产品更便宜的产品。因此,维护客户以及员工的忠诚度才是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上策。在戴尔刚刚完成对Compellent的收购后不久,记者曾去过戴尔公司北京办公室,发现从前台到办公区的显眼位置都摆放着印有Compellent员工头像的易拉宝。据戴尔公司的公关人员介绍,这些来自Compellent的同事已经成了戴尔办公室里的明星。2011年8 月 22 日是戴尔并购 Compellent 公司6个月的纪念日。在过去半年中,Compellent的客户增加了700多个,销售渠道的规模扩大了 4 倍,员工人数增长超过 60%。
戴尔对被收购公司的重视不仅仅体现在尊重人才这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戴尔在进行产品线整合时也充分考虑到了被收购公司的特色。在服务器领域,戴尔的一贯追求是标准化、通用化。在整合EqualLogic和Compellent的产品时,戴尔并没有一刀切,硬把收购来的产品往标准化、通用化的道路上拉,反而是保证了EqualLogic和Compellent血统的纯正,没有改变其架构,而是将虚拟化、横向扩展、动态分层、精简配置等技术继续发扬光大。
Travis Vigil介绍说:“每收购一个厂商,戴尔都会增加对被收购技术的研发投入。比如,EqualLogic被收购后,其产品的研发人员到现在已经增加了一倍。”戴尔擅长将收购来的不同技术进行整合。举例来说,最新推出的EqualLogic FS7500就是被戴尔收购的Exanet的并行文件技术与EqualLogic存储系统的结晶。
未来,戴尔还计划将通过收购Ocarina获得的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加入到Compellent存储系统中。Travis Vigil介绍说:“戴尔存储目前的策略是,让收购来的各条存储产品线保持相对独立,同时将研发的重点放在文件系统上。戴尔已经将文件系统处理功能加入到PowerVault和EqualLogic两条产品线中,未来还将把文件系统处理功能引入到Compellent产品中。”戴尔现在的许多存储研发工作都是由多个实验室协同完成的。比如,EqualLogic FS7500就是3个实验室协同工作的成果。未来,将Ocarina的重复数据删除技术融入到所有存储产品线中的工作可能要由5个实验室共同完成。
Darren Thomas表示:“戴尔正逐渐成为存储市场上技术与理念的领导者。这一点已为广大客户所接受。Compellent和EqualLogic本身都拥有一批忠实的客户。因此,能够继承这些品牌的优良血统并继续前进,让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对于客户来说,戴尔的‘流动数据’方案不仅包括一系列存储产品组合,而且涵盖了存储设备内部以及整个IT环境中的数据管理和移动。戴尔的‘流动数据’解决方案是应客户需求而生的,旨在让数据在服务器、存储和云之间无缝、自动化地移动。”
戴尔存储是潜力股
在过去6个月中,戴尔的服务器和存储业务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许多人看好戴尔存储,不仅仅因为戴尔存储现在所表现出来的活力,而是更看重其未来的发展潜力。
若论存储产品线的广度,戴尔不比任何一个竞争对手弱。戴尔存储覆盖了直连存储、SAN、NAS、iSCSI存储、统一存储、存储交换机,就连现在比较冷门的产品,比如磁带、对象存储等,戴尔也都在耕耘。在云计算时代,那些曾经在FC SAN时代称雄的存储厂商明显感觉到了压力。这些厂商虽然在金融、电信等领域拥有相当大的装机量,但其现在的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客户旧有设备的升级改造。为了维护现有的客户群,这些厂商只能在原有的SAN设备上进行扩展和改进,而不是采用革命性的技术。现在,新兴的用户群主要来自于Web 2.0、富媒体等领域。这些用户需要的是更具创新性的且能满足其灵活扩展需求的存储产品。王丛表示:“与那些束手束脚的传统SAN厂商相比,戴尔不会背上历史遗留技术的沉重包袱,而是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存储技术的创新中,因此其未来的发展空间更大。”
中端存储市场是戴尔的一个优势领域。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的存储产品架构都是基于20年前的用户需求设计的,因此在性能、可扩展性、可用性等方面已经不能满足大数据时代用户的需求。戴尔EqualLogic存储采用的是革命性的横向扩展架构,并且充分利用了虚拟化技术,因此更受云用户的肯睐。
据戴尔公司的统计,一套FC SAN 系统5年的整体拥有成本是一套EqualLogic解决方案的3倍。在服务器虚拟化环境当中,iSCSI SAN已经渐渐成为主流。ESG 对虚拟化用户的调研结果显示,55%的用户为服务器虚拟化应用部署了iSCSI SAN,46%的用户将10Gb以太网作为首选的存储网络。iSCSI SAN正在成为云存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端存储领域,戴尔还有一件利器,那就是Compellent存储。以前,Compellent公司之所以没有向高端发展是因为受到资金等诸多方面的限制。从技术架构的角度看,Compellent存储从现在的中端延伸至高端是不存在技术障碍的。如今, Compellent已归入戴尔旗下,一切阻碍Compellent走向高端的限制条件都已不存在。现在的问题是戴尔公司愿不愿意向高端市场推进。毕竟戴尔存储的主要优势还是集中体现在中端市场。另外,从整个公司的层面看,戴尔还是致力于服务x86服务器市场,而高端存储主要以服务大型机、小型机客户为主,这不是戴尔业务的重点。
时至今日,并购似乎已经成了存储市场的主旋律。12月12日,ASG Software Solutions宣布正式收购数据保护和归档解决方案供应商美国安腾普公司。市场上有一定影响力的独立的数据备份和数据保护软件厂商越来越少。2011年,戴尔虽然在虚拟化管理软件和方案方面取得了突破,但是在存储管理、数据备份、数据保护软件方面一直按兵不动。戴尔已经拥有了比较齐全的存储硬件产品线,按照“木桶理论”推断,戴尔下一步应该在其短板――存储软件上实现突破。这只是时间早晚的事。Darren Thomas表示:“戴尔将继续新技术的开发,并且加强对现有产品的集成,同时还将寻求新的收购机会。业界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合作关系。我们还将继续为戴尔和EMC共同的客户提供支持。EqualLogic和Compellent是出色的解决方案,拥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我们将把业务重点转向提供使用戴尔自己技术的存储产品。”
虽然迈克尔・戴尔早就表示,戴尔公司已经不再是PC公司,而是转向企业级解决方案与服务领域,但是戴尔的直销模式及其在IT消费产品市场上取得的成功,让戴尔公司身上一直留有很深的销售型公司的印记。在存储领域,用户更信赖那些专业性的技术型公司。因此,除了继续发挥销售上的优势以外,戴尔还应该不断增强技术上的领先性,提升专业度,通过对软硬件以及服务的整合,树立一个专业顾问式的存储解决方案供应商形象。
Darren Thomas表示:“通过收购EqualLogic与Compellent,我们可以向客户交付行业领先的存储技术及解决方案。通过收购Exanet、Ocarina等,我们还在不断集成新的关键技术,并将其广泛应用于戴尔的‘流动数据’解决方案。现在,我们已经拥有比传统存储厂商更具优势的核心技术。我们还将继续开发并推出能够在整体解决方案中始终保持一致性的数据压缩技术,并将通过加强存储与服务器、网络技术的紧密集成,为客户提供易用的且具有更高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未来,我们的解决方案将更加完善。”
B. 云存储——什么是云存储业务
中国电信云存储产品基于云存储业务平台和存储能力,为客户提供安全、高速、大容量的在线存储管理、备份及共享服务。面向公众客户打造融合多业务、支持多终端的“个人数据中心”,实现中国电信移动互联网业务用户侧的统一存储;面向企业客户提供弹性、便捷的云存储服务,客户可以通过自服务门户进行资源申请、资源监控和策略配置,并根据自身业务发展按需租用存储资源。了解更多服务优惠点击下方的“官方网址”客服221为你解答。
C. nas存储可以实现业务上的什么功能
nas存储根据自身实际业务需要,进行了需求的汇总整理,并完成了网盘系统的上线。解决了员工工作文件安全保存,文档数据的统一管理。nas存储可以实现业务上的什么功能?
1. 私有云部署
对于企业来讲,不仅仅需要考虑应用系统的私密性,还要考虑到私密性以及可扩展性,企业更希望使用一种能够独立部署的网盘产品。企业通过组建自己的云服务平台,搭载云应用产品,能够使文件的管理更加安全,有更多的扩展性,可进行定制化开发,可以进行系统集成。
技术标准需求
2. 存储技术
云企网盘存储系统的建设,应当使用主流大数据管理数据库,能够充分保证文件的安全性。保证系统的使用效率。通过文件的云端存储,本地文件丢失可在云端找回。永久保存,即使删除文件,文件也依然保存在非结构化数据库中,可以找回。通过碎片存储,任何人无法在数据库中直接复制窃取文件。数据库自动备份,可将文件自动备份至多块硬盘中,即使硬盘损坏也不会丢失数据。
3. 移动应用技术
云企网盘系统为了方便用户的移动办公需要,开发了不同场景下的使用平台。可以通过浏览器完成所有功能操作,可以在不同的办公电脑,或者在不同的工作区域使用系统。也可以通过客户端,完成文件的自动上传,对文件进行整理同步。也可以通过手机使用网盘,可以随时随地的查看文件或者分享文件,可以及时获取到企业推送的各种最新动态、最新文件。需要能够在IOS系统及安卓系统上安装使用的客户端。
4. 接口技术
云企网盘系统作为文件存储系统的核心,应当提供标准接口,方便与其他系统的对接与调用。可集成例如OA、邮箱等其他应用系统,将文件存储在网盘系统中,这样用户在查找文件时,只通过一个系统即可完成。
5. 协同办公文件夹
公司内的工作都是通过各种协作完成的,有部门内部的协作,部门间的协作,或者临时组织的协作。协作过程中就会形成各式各样的文档,例如项目进度汇报、各类清单、活动照片、视频资料,这些文档需要放在一个位置进行共同查看,或者共同编辑修改,传统方式经常导致文件被覆盖、误删除、查看不到、查找不方便的问题,导致协同工作困难,甚至有仅仅通过邮件或者QQ发布各种资料,效率非常低。
需要应用具有协作机制,通过团队功能,在团队下可以上传、下载文件,也可以建立文件夹,这样就给各种协同的组织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文件储存方式。可以自定义团队成员,设置每一个成员的权限,可以选择让其查看或者上传文件。文件还可以进行锁定设置,这样在变更时可保证版本统一。即使不小心覆盖了之前的文件,系统还提供版本管理,可以随时找回历史版本的文件。
D. Oracle数据库自动存储管理(ASM)
关于ASM的讨论很多 但是到底什么是ASM?ASM是一个有效的抽象层 使你的Oracle数据库可以与叫做diskgroups的抽象空间一起使用 而不是直接使用datafiles 这带来了很多好处 但是也要求学习一些新的概念 命令 使用和管理任务 所以在投入你的生产系统之前 看看它解决什么 管理什么 以及对它的正反面评价
为什么创建它?
回答这个问题的最好方式是直接追溯源头 Bill Bridge——自动存储管理的最初架构师 在Oracle Press标题中的Oracle ASM Bill提供了一个链接 他在那里讨论了使用供应商特定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来管理Oracle数据文件放置所遇到的问题
对于归档日志和备份 操作系统供应商不提供共享磁盘文件系统
逻辑卷管理器隐藏了文件的位置 使得很难管理磁盘I/O和提供良好的碧蠢纤统计
当磁盘数超过 时 现有的lvm不能工作得很好
当数据库有 以上的数据文件时 操作系统和Oracle不能很好地处理数据库
当有大量数据文件时命名就变得很困难了
特性和文件系统限制随操作系统的不同而不同
操作系统级的用户可以通过标准使用接触到Oracle文件 而Oracle并不知道
所以 他通过建立Oracle自己的文件系统开始解决这些问题 他的目标是提供这些特性
与Oracle紧密集成 并与集群一起使用(并行服务器)
自动使用新的存储 作为磁盘单元或磁盘组来管理
支持成千上万的磁盘
文件不会名字 并会在操作系统中隐藏起来
谁需要它?
现在快速浏览一下上面那些问题和解决方案会帮助你确定谁需要ASM 起初 它是用来处理现在很大型的联机悔仿数据库 所以如果它包括你的商店 那么你档滚可能已经在关注它了 或者开始执行ASM 如果你的数据库较小 数据文件也不多 那么你可能需要再一些理由使你考虑采用它
你将要熟悉一些新技术 并且应该从在你的开发环境中建立它开始 并测试几个月
如果你想从你现有的磁盘子系统中获得更高的性能 并获得更好的统计用于预测磁盘I/O
如果你正在使用RAC 那么就需要考虑ASM了
开始
ASM是由一个实例管理 非常类似于Oracle数据库 但是初始参数是非常有限的 而且启动过程也简单得多
a 将你的ORACLE_SID设置为+ASM
b 编辑init ora
# as opposed to RDBMS for a normal Oracle instance
INSTANCE_TYPE=ASM
# these names will be used in place of datafile names when you create tablespaces
ASM_DISKGROUPS=SEAN AARON
processes=
# this parameter is platform specific and is the path to the raw disk device
ASM_DISKSTRING= /dev/cciss/c d p ′
# on g you should use diagnostic_dest instead of these
background_mp_dest=/opt/oracle/admin/+ASM/bmp
core_mp_dest=/opt/oracle/admin/+ASM/cmp
user_mp_dest=/opt/oracle/admin/+ASM/ump
c 启动ASM实例
$ sqlplus / as sysdba
SQL> startup
d 创建磁盘组
SQL> create diskgroup SEAN disk /dev/cciss/c d p ′;
e 检查表空间的创建
你可能会猜测 创建一个表空间会有轻微的改变 默认方法如下所示
SQL> create tablespace sean_space datafile +SEAN size GB;
不过想一下这个很好的特性 如果在你的数据库中init ora文件你设置参数为
db_create_file_dest=+SEAN
那么你可以这样做
SQL> create tablespace sean_space;
然后让Oracle做其余的工作 在这两种情形下 你将发现在v$datafile中列出的文件路径是和抽象的+SEAN 磁盘组有关 而不是与一个实际的操作系统数据文件
f 更多的
当然简化文件名称和表空间的创建只是ASM可以为你做的工作的冰山一角 它还可以提供一个冗余级别
在数据库方面 外部冗余能力主要是当你在硬件级别(RAID)上或Oracle可以看到的其它外部方法中具有冗余 换句话说 如果a *** _diskstring设备是它们自己的逻辑 隐藏物理磁盘于一些冗余的硬件层后面 那么你就会有外部冗余能力
但是 如果你没有这个冗余能力 那么ASM可以提供 你可以指定冗余 失败组和一组其它的选项来防止损失一个或多个磁盘 控制器或甚至是整个SAM失效 ASM还提供了在磁盘组中均匀分布的I/O 因为ASM很好的了解背后发生了什么 所以Oracle可以自动的为你提供I/O到磁盘的一个更好的平衡
使用ASM遇到的挑战
ASM当然是一个具有很大潜能的强大技术 但是对于每一个技术解决方案 都会有很多的挑战 对于ASM 它潜在地破坏了Unix系统管理组和数据库/数据库管理员组间力量的普通平衡 以前的组管理磁盘 硬件和操作系统级别 使数据库管理员与它们协作获取新的资源 这将在某种程度上挑战这个平衡 而这会引起一些来自于这个组的阻力
最后 应该是业务需求促使了它的采用 还要注意到ASM仍然是处于企业计算认识阶段 相对还比较新 有一些供应商他们的核心业务已经放在逻辑空间管理器/文件系统空间中很多年了 一般来说 对于软件系统和可靠性来说成熟是很重要的
总结
lishixin/Article/program/Oracle/201311/16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