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存储配置 » 三大网络存储

三大网络存储

发布时间: 2023-05-28 06:27:17

⑴ 三大存储协议介绍与存储资源盘活系统

存储协议目前主流的有三种,AHCI、NVMe、SCSI。 HDD 磁盘和早期 SSD 磁盘的传输协议一般采用AHCI(高级主机控制器接口,Advanced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AHCI 为单队列模式,主机和 HDD/SSD 之间通过单队列进行数据交互。对于 HDD 这种慢速设备来说,主要瓶颈在存储设备,而非 AHCI协议。不同于 HDD 的顺序读写特点,SSD 可以同时从多个不同位置读取数据,具有高并发性。因此对于 SSD,AHCI 的单队列模式成为了限制并发性的瓶颈。随着存储介质的演进,SSD 盘的 IO 带宽越来越大,访问延时越来越低。AHCI 协议已经不能满足高性能和低延时 SSD 的需求, NVMe(NVM Express 非易失性内存主机控制器接口规范)应运而生。

NVM(non-volatile memory)是固态硬盘(SSD)的常见的闪存形式。此规范主要是为基于闪存的存储设备提供一个低延时、内部并发化的原生界面规范,也为现代CPU、计算机平台及相关应用提供原生存储并发化的支持,令主机硬件和软件可以充分利用固态存储设备的并行化存储能力。相比此前机械硬盘驱动器(HDD)时代的AHCI,NVMe/NVMHCI降低了I/O操作等待时间、提升同一时间内的操作数、更大容量的操作队列等。基于 NVMe 的驱动器可实现高达 16Gbps 的吞吐量,且当前供应商正在推动 32Gbps 或更高的吞吐量产品的应用。在 IO 方面,许多基于 NVMe 的驱动器,其 IOPS 可以超过 50 万,部分可提供 150 万、200 万甚至1000 万 IOPS。与此同时,许多驱动器的延迟低于 20 微秒,部分低于 10 微秒。

SCSI即小型计算机接口(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指的是一个庞大协议体系,到目前为止经历了SCSI-1/SCSI-2/SCSI-3变迁。 SCSI协议定义了一套不同设备(磁盘,磁带,处理器,光设备,网络设备等)利用该框架进行信息交互的模型和必要指令集。SCSI协议本质上同传输介质(SATA线,PCIE线,网线等)无关,SCSI可以在多种介质上实现,甚至是虚拟介质。例如基于光纤的FCIP(Fiber Channel over IP)链路协议,基于SAS(Serial Attached SCSI)的链路协议,基于虚拟IP链路的iSCSI协议。通俗点说SCSI协议就是一个存储设备与服务器之间接口通讯的一个规范。因为这种“兼容各种传输介质”的特性,存储网络都是以 SCSI协议为基础框架,前端传输网络层一直以 FC(光纤通道,Fiber Channel)网络为主,后端则以 SAS(串行 SCSI 技术,Serial Attached SCSI)网络为主,这构成了服务器间以 IP 为主要互联手段的 IP 存储网络。

iSCSI(Internet 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Internet 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是一种由IBM公司研究开发的IP SAN技术,该技术是将现有SCSI接口与以太网络(Ethernet)技术结合,基于 TCP/IP的协议连接iSCSI服务端(Target)和客户端(Initiator),使得封装后的SCSI数据包可以在通用互联网传输,最终实现iSCSI服务端映射为一个存储空间(磁盘)提供给已连接认证后的客户端。

存储区域网络 iSCSI SAN 是一个基于 IP 的系统,允许 SAN 连接到常规的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和 IP 路由器,一般没有额外的硬件要求。实施iSCSI SAN有以下几个优势:

1.简化与整合:iSCSI SAN 可以将数据整合到一个分层系统中,该系统自动利用网络上的所有存储设备来平衡负载。这极大地简化了存储结构,消除了对日益繁琐的 IT 环境的需求,从而减轻了 IT 人员的负担。

2.更好的性能和可靠性:iSCSI SAN 消除了传统上由服务器磁盘执行的繁重数据存储工作。通过专用于存储数据的 iSCSI 阵列,可以显着减轻网络其余部分的负担。为最终用户提供更强大的吞吐、更好的可靠性和更快的速度。

3.数据保护、备份和恢复:随着数据的增长,传统的备份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并且对网络造成负担。数据越多,备份所需的时间越长,停机时间越长。此外,灾难发生后,恢复数据可能需要数天时间。ISCSI SAN解决方案提供自动化、更快的备份过程,对现有业务运营无中断。灾难发生后,数据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恢复。

4.节约成本:使用iSCSI SAN,组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立即降低成本:1) 通过简化网络架构并消除对昂贵存储扩展硬件的持续需求,2) 减轻管理网络的 IT 人员的人力成本,3) 通过性能更高的系统提高整个组织的生产力 4) 通过降低能耗的硬件来降低能源成本。

目前主要的 iSCSI SAN 产品包括 Equallogic、Compellent、HBlock等。EqualLogic建立在虚拟化对等存储架构之上,为小型到大型组织简化和自动化数据存储;Compellent是基于可扩展 SAN 架构和虚拟化的企业级存储解决方案,使用强大的数据移动引擎,帮助组织更有效地管理数据;HBlock是纯软件的绿色存储控制器,可以将商用服务器及其内部的硬盘驱动器(HDDs)和固态驱动器(SSDs)转换成高性能的虚拟存储阵列。

提到HBlock,一个更加普及的名字恐怕是存储资源盘活系统。没错,这个全新的革命性概念已经被中国电信天翼云所开发为现实产品了。存储资源盘活系统通过标准iSCSI协议提供虚拟Target和逻辑卷。它可以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资源成本,助力企业用户实现绿色转型。它能够安装在任意linux服务器上,可以把各服务器中分散的磁盘整合成高性能的存储资源池,通过分布式双控制器架构保证了低延迟、高可用、易拓展的特性;通过完善的控制台、命令行与API来统一调度管理所有存储资源;通过强大的兼容性和独特的硬件异构特性充分利用全部存储资源。存储资源盘活系统特别适用于边缘计算、混合云存储、次级存储(备份/视频监控)、提升硬件利用率等场景。如果部署在可靠的硬件环境中,还可以承载企业的重要工作负载。因此,无论使用哪种存储协议,存储资源盘活系统都可以将各种服务器、空闲磁盘整合为统一高性能资源池,灵活调度、分配、使用、上云,打造无缝融入现有业务的存储系统。

⑵ 大数据时代下的三种存储架构

大数据时代下的三种存储架构_数据分析师考试

大数据时代,移动互联、社交网络、数据分析、云服务等应用的迅速普及,对数据中心提出革命性的需求,存储基础架构已经成为IT核心之一。政府、军队军工、科研院所、航空航天、大型商业连锁、医疗、金融、新媒体、广电等各个领域新兴应用层出不穷。数据的价值日益凸显,数据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资产。作为数据载体和驱动力量,存储系统成为大数据基础架构中最为关键的核心。

传统的数据中心无论是在性能、效率,还是在投资收益、安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兴应用的需求,数据中心业务急需新型大数据处理中心来支撑。除了传统的高可靠、高冗余、绿色节能之外,新型的大数据中心还需具备虚拟化、模块化、弹性扩展、自动化等一系列特征,才能满足具备大数据特征的应用需求。这些史无前例的需求,让存储系统的架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基于大数据应用需求,“应用定义存储”概念被提出。存储系统作为数据中心最核心的数据基础,不再仅是传统分散的、单一的底层设备。除了要具备高性能、高安全、高可靠等特征之外,还要有虚拟化、并行分布、自动分层、弹性扩展、异构资源整合、全局缓存加速等多方面的特点,才能满足具备大数据特征的业务应用需求。

尤其在云安防概念被热炒的时代,随着高清技术的普及,720P、1080P随处可见,智能和高清的双向需求、动辄500W、800W甚至上千万更高分辨率的摄像机面市,大数据对存储设备的容量、读写性能、可靠性、扩展性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充分考虑功能集成度、数据安全性、数据稳定性,系统可扩展性、性能及成本各方面因素。

目前市场上的存储架构如下:

(1)基于嵌入式架构的存储系统

节点NVR架构主要面向小型高清监控系统,高清前端数量一般在几十路以内。系统建设中没有大型的存储监控中心机房,存储容量相对较小,用户体验度、系统功能集成度要求较高。在市场应用层面,超市、店铺、小型企业、政法行业中基本管理单元等应用较为广泛。

(2)基于X86架构的存储系统

平台SAN架构主要面向中大型高清监控系统,前端路数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一般多采用IPSAN或FCSAN搭建高清视频存储系统。作为监控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前端监控数据通过录像存储管理模块存储到SAN中。

此种架构接入高清前端路数相对节点NVR有了较高提升,具备快捷便利的可扩展性,技术成熟。对于IPSAN而言,虽然在ISCSI环节数据并发读写传输速率有所消耗,但其凭借扩展性良好、硬件平台通用、海量数据可充分共享等优点,仍然得到很多客户的青睐。FCSAN在行业用户、封闭存储系统中应用较多,比如县级或地级市高清监控项目,大数据量的并发读写对千兆网络交换提出了较大的挑战,但应用FCSAN构建相对独立的存储子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面对视频监控系统大文件、随机读写的特点,平台SAN架构系统不同存储单元之间的数据共享冗余方面还有待提高;从高性能服务器转发视频数据到存储空间的策略,从系统架构而言也增加了隐患故障点、ISCSI带宽瓶颈导致无法充分利用硬件数据并发性能、接入前端数据较少。上述问题催生了平台NVR架构解决方案。

该方案在系统架构上省去了存储服务器,消除了上文提到的性能瓶颈和单点故障隐患。大幅度提高存储系统的写入和检索速度;同时也彻底消除了传统文件系统由于供电和网络的不稳定带来的文件系统损坏等问题。

平台NVR中存储的数据可同时供多个客户端随时查询,点播,当用户需要查看多个已保存的视频监控数据时,可通过授权的视频监控客户端直接查询并点播相应位置的视频监控数据进行历史图像的查看。由于数据管理服务器具有监控系统所有监控点的录像文件的索引,因此通过平台CMS授权,视频监控客户端可以查询并点播整个监控系统上所有监控点的数据,这个过程对用户而言也是透明的。

(3)基于云技术的存储方案

当前,安防行业可谓“云”山“物”罩。随着视频监控的高清化和网络化,存储和管理的视频数据量已有海量之势,云存储技术是突破IP高清监控存储瓶颈的重要手段。云存储作为一种服务,在未来安防监控行业有着客观的应用前景。

与传统存储设备不同,云存储不仅是一个硬件,而是一个由网络设备、存储设备、服务器、软件、接入网络、用户访问接口以及客户端程序等多个部分构成的复杂系统。该系统以存储设备为核心,通过应用层软件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服务。

一般分为存储层、基础管理层、应用接口层以及访问层。存储层是云存储系统的基础,由存储设备(满足FC协议、iSCSI协议、NAS协议等)构成。基础管理层是云存储系统的核心,其担负着存储设备间协同工作,数据加密,分发以及容灾备份等工作。应用接口层是系统中根据用户需求来开发的部分,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可以开发出不同的应用服务接口。访问层指授权用户通过应用接口来登录、享受云服务。其主要优势在于:硬件冗余、节能环保、系统升级不会影响存储服务、海量并行扩容、强大的负载均衡功能、统一管理、统一向外提供服务,管理效率高,云存储系统从系统架构、文件结构、高速缓存等方面入手,针对监控应用进行了优化设计。数据传输可采用流方式,底层采用突破传统文件系统限制的流媒体数据结构,大幅提高了系统性能。

高清监控存储是一种大码流多并发写为主的存储应用,对性能、并发性和稳定性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该存储解决方案采用独特的大缓存顺序化算法,把多路随机并发访问变为顺序访问,解决了硬盘磁头因频繁寻道而导致的性能迅速下降和硬盘寿命缩短的问题。

针对系统中会产生PB级海量监控数据,存储设备的数量达数十台上百台,因此管理方式的科学高效显得十分重要。云存储可提供基于集群管理技术的多设备集中管理工具,具有设备集中监控、集群管理、系统软硬件运行状态的监控、主动报警,图像化系统检测等功能。在海量视频存储检索应用中,检索性能尤为重要。传统文件系统中,文件检索采用的是“目录-》子目录-》文件-》定位”的检索步骤,在海量数据的高清视频监控,目录和文件数量十分可观,这种检索模式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采用序号文件定位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

云存储可以提供非常高的的系统冗余和安全性。当在线存储系统出现故障后,热备机可以立即接替服务,当故障恢复时,服务和数据回迁;若故障机数据需要调用,可以将故障机的磁盘插入到冷备机中,实现所有数据的立即可用。

对于高清监控系统,随着监控前端的增加和存储时间的延长,扩展能力十分重要。市场中已有友商可提供单纯针对容量的扩展柜扩展模式和性能容量同步线性扩展的堆叠扩展模式。

云存储系统除上述优点之外,在平台对接整合、业务流程梳理、视频数据智能分析深度挖掘及成本方面都将面临挑战。承建大型系统、构建云存储的商业模式也亟待创新。受限于宽带网络、web2.0技术、应用存储技术、文件系统、P2P、数据压缩、CDN技术、虚拟化技术等的发展,未来云存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时代下的三种存储架构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⑶ 网络化存储的三种主要类型

1)DAS

将存储设备通过SCSI线缆或FC通道直接连接到服务器上。

2)NAS

一种文件共享服务。拥有自己的文件系统,通过NFS或CIFS对外提供文件访问服务。

NAS,包括存储器件和专用服务器,专用服务器上装有专门的操作系统,通常是简化的unix/linux操作系统,或者是一个特殊的win2000内核。它为文件系统管理和访问做了专门优化。专用服务器NFS或CIFS,充当远程文件服务器,对外提供文件级的访问。
3)SAN

一种通过网络方式连接存储设备和服务器的存储架构。

这个网络用于存储设备和服务器之间的访问。当有数据存取请求时,数据可以通过存储区域网络在服务器和后台存储设备之间高速传输。
NAS和SAN结合中出现了NAS网关这个部件。NAS网关主要由专为提供文件服务而优化的操作系统和相关硬件组成,可以看成是一个专门的文件管理器。

NAS网关连接到后端的SAN上,使的SAN的大容量存储空间可以为NAS使用。因此,NAS网关后面的存储空间可以根据环境的需求扩展到非常大的容量。

主要就是在NAS一端增加了与SAN连接的“接口”,系统对外只有一个用户接口。

⑷ 大数据存储的三种方式

大数据存储的三种方式有:

1、不断加密:任何类型的数据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且通常被认为是私有的,并且在他们自己掌控的范围内是安全的。

然而,黑客攻击经常被覆盖在业务故障中,最新的网络攻击活动在新闻报道不断充斥。因此,许多公司感到很难感到安全,尤其是当一些行业巨头经常成为攻击目标时。随着企业为保护资产全面开展工作,加密技术成为打击网络威胁的可行途径。

2、仓库存储:大数据似乎难以管理,就像一个永无休止统计数据的复杂的漩涡。因此,将信息精简到单一的公司位置似乎是明智的,这是一个仓库,其中所有的数据和服务器都可以被充分地规划指定。然而,有些报告指出了反对这种方法的论据,指出即使是最大的存储中心,大数据的指数增长也不再能维持。

3、备份服务云端:大数据管理和存储正在迅速脱离物理机器的范畴,并迅速进入数字领域。除了所有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增长得更快,以这样的速度,世界上所有的机器和仓库都无法完全容纳它。

由于云存储服务推动了数字化转型,云计算的应用越来越繁荣。数据在一个位置不再受到风险控制,并随时随地可以访问,大型云计算公司将会更多地访问基本统计信息。数据可以在这些服务上进行备份,这意味着一次网络攻击不会消除多年的业务增长和发展。

⑸ 挂载网络存储NFS的三种方法

    NAS是网络文件系统,可以通过三种方法来挂载。

1、mount手动挂载

    可以指定更加详细的参数,-t nfs指定NFS文件系统,-o rw,sync指定读写以及立即同步写操作(默认为异步)。

2、/etc/fstab开机自动挂载

    系统开机时会主动读取/etc/fstab这个文件中的内容,根据文件里面的配置挂载磁盘。

3、autofs 自动挂载

    自动挂载器是一种服务autofs,可以根据需要自动挂载NFS共享,并且在不使用NFS时自动卸载这些共享。NFS不像/etc/fstab一样永久连接,可以释放网络和系统资源。

    Autofs与Mount/Umount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看守程序。如果它检测到用户正试图访问一个尚未挂接的文件系统,它就会自动检测该文件系统,如果存在,那么Autofs会自动将其挂接。另一方面,如果它检测到某个已挂接的文件系统在一段时间内(/etc/autofs.conf中指定,默认300s)没有被使用,那么Autofs会自动将其卸载。因此一旦运行了Autofs后,用户就不再需要手动完成文件系统的挂接和卸载。

    编辑主映射文件/etc/auto.master,添加/rhome /etc/auto.rhome映射

    编辑vim /etc/auto.rhome,添加挂载信息remoteuser1 -rw materials.example.com:/rhome/remoteuser1 

    因为时autofs服务,需要systemctl enable --now autofs,设置自启动并立即生效 。

    

⑹ 存储设备与服务器的连接方式通常有三种形式:直连式存储,( )和存储区域网络

存储设备与服务器的连接方式通常有三种形式:直连式存储,网络附加存储和存储区域网络。

直连式存储的优点:

1、实现大容量存储;将多个磁盘合并成一个逻辑磁盘,满足海量存储的需求。

2、可实现应用数据和操作系统的分离:操作系统一般存放本机硬盘中,而应用数据放置于阵列中。

3、提高存取性能:操作单个文件资料,同时有多个物理磁盘在并行工作,运行速度比单个磁盘运行速度高。

4、实施简单:无须专业人员操作和维护,节省用户投资。

局限:

1、服务器本身容易成为系统瓶颈;

2、服务器发生故障,数据不可访问;

3、对于存在多个服务器的系统来说,设备分散,不便管理。同时多台服务器使用DAS时,存储空间不能在服务器之间分配,可能造成相当的资源浪费;

(6)三大网络存储扩展阅读:

常见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之间的数据通讯协议是IDE,SCSI和光纤通道。为了实现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之间的通讯,通讯的两端都需要实现同样的通讯协议。存储设备上通常都有控制器,控制器实现了一种或几种通讯协议,它可以实现IDE,SCSI或光纤通道等存储协议到物理存储设备的操作协议之间的转换。

而服务器的通讯协议是由扩展卡或主板上的集成电路实现的,它负责实现服务器内总线协议和IDE,SCSI等存储协议的转换。

⑺ 三大网络是哪三个

电信网络、Internet以及广播电视网络是目前信息技术领域的三大网络,从连接和提供的业务方式上来看,这3种网络各有其特点: (1) 传统的电信网络(即电话网)采用电路交换,能在任意两个用户之间实现一对一、双向的、实时的连接,主要用于承载话音业务。由于每个用户都占用了一个单独的通信链路,因此这种通信方式具有明显的个人化和实时性。此外,电信网络的计费和管理机制比较城市和完善、虽然传统的电信网络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但其链路带宽较窄,利用率低,接续信号复杂,不适于大数据量的传输。(2) 广播电视网络将一个宽带信息源以单向、实时,以及一点对多点的方式连接到众多的用户,主要承载视频广播业务。用户只能被动地选择是否接受此种信息(主滚段陵要是音频和视频的广播)。由于广播采用的是一点对多点的方式,众多用户共享一个信息通道,不涉及任何交换技术,所以用户几乎无需任何费用,广播的经营者往往是通过广告费而获得汇报。广播电视同样拥有庞大的用户群,而且HFC(Hybird Fiber_coaxial Cable, 光缆同轴电缆混合)网络带宽较宽。但要实现数据、音频等双向传输业务,需要对网络进行双向改造,增加数据交换功能,需要很高的改造成本。(3) Internet采用的是基于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主要承载数据通信业务。用户之间的连接可以是一对一的,也可以是一点对多点的。用户之间的通信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认为是实时的,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非实时的。通信方式可以是双向交互的,也可以是单向的。在Intenet中用户可以共享资源,因而每个用户所需要支付的费用比较低廉。Internet这种灵活的通信功能,低成本的通信方式,使其得到飞速发展,风靡世界。Internet的缺陷主要是对带宽多媒体业务的支持不够完善。 目前三大网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电信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的用户燃顷可以通过ADSL 、Cable Modem等宽带接入方式接入Internet,享受Internet提供的各种数据通信业务。而IP-TV等媒体传输技术使得Internet可以承载一定质量的音、视频多媒体业务。在原理和技术上,用户端采用综合接入设备,配合宽带接入网和高速光纤骨干网,完全可以将视频广播、数据通信和话音等3类业务融合于单一的网络,即“三网合一“。随着接入技术和网络建设的不断发展,短期内实现所谓的”三网合一“在技术上没有太大的障碍,然而实际发展过程中各大网络之间的利益冲突将成为”三网合一“具体实现的最大障碍,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三大网络将维持在业务上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局面大戚注释:存储转发(Store and Forward)是计算机网络领域使用得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以太网交换机的控制器先将输入端口到来的数据包缓存起来,先检查数据包是否正确,并过滤掉冲突包错误。确定包正确后,取出目的地址,通过查找表找到想要发送的输出端口地址,然后将该包发送出去。正因如此,存储转发方式在数据处理时延时大,这是它的不足,但是它可以对进入交换机的数据包进行错误检测,并且能支持不同速度的输入/输出端口间的交换,可有效地改善网络性能。它的另一优点就是这种交换方式支持不同速度端口间的转换,保持高速端口和低速端口间协同工作。实现的办法是将10Mbps低速包存储起来,再通过100Mbps速率转发到端口上

⑻ 目前主要三种数据存储方式

三种存储方式:DAS、SAN、NAS
三种存储类型:块存储、文件存储、对象存储

块存储和文件存储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两种主流的存储类型,而对象存储(Object-based Storage)是一种新的网络存储架构,基于对象存储技术的设备就是对象存储设备(Object-based Storage Device)简称OSD。

本质是一样的,底层都是块存储,只是在对外接口上表现不一致,分别应用于不同的业务场景。

分布式存储的应用场景相对于其存储接口,现在流行分为三种:

对象存储: 也就是通常意义的键值存储,其接口就是简单的GET、PUT、DEL和其他扩展,如七牛、又拍、Swift、S3

块存储: 这种接口通常以QEMU Driver或者Kernel Mole的方式存在,这种接口需要实现Linux的Block Device的接口或者QEMU提供的Block Driver接口,如Sheepdog,AWS的EBS,青云的云硬盘和阿里云的盘古系统,还有Ceph的RBD(RBD是Ceph面向块存储的接口)

文件存储: 通常意义是支持POSIX接口,它跟传统的文件系统如Ext4是一个类型的,但区别在于分布式存储提供了并行化的能力,如Ceph的CephFS(CephFS是Ceph面向文件存储的接口),但是有时候又会把GFS,HDFS这种非POSIX接口的类文件存储接口归入此类。

⑼ 数据存储的三种方式

数据存储的三种方式分别是:内存存储、硬盘存储和闪信芦存存储。

  1. 内存存储:内存存储是计算机中一种临时性的数据存储方式,其数据存储速度较快,但是存储容量比较有限。内存存储器通常被用来存储正在使用的程序和数据。

  2. 硬盘存储:硬盘存储是计算机中一种永久性的数据存储方式,其数据存储速度相对较慢,但是存储容量比较大。硬盘存储器通常被用来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文档、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大容量数据。

  3. 闪存存储:闪存存储是一种固态存储器,其数据存储速度相对较快,而且存储容量较大。闪存存储器通常被用来制作U盘、存储卡等移动设备。

双字宽存储州坦厅器是一种计算机存储器的类型,其存储单元的宽度是16个二进制位(即2个字节),因此可以一次性存储两个字册隐节的数据,称为“双字宽存储器”。双字宽存储器在计算机中的应用较广泛,可以提高数据存储和访问的效率。

⑽ 谁能简述三大网络存储

三大网络存储:

1、前端存储

所谓前端存储,是在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的前端设备(如网络视频编码器或网络摄像机)中内置存储部件,由前端设备直接完成监控图像的本地录制和保存。

前端存储具有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可以通过分布式的存储部署,来减轻集中存储带来的容量压力;二是可以有效缓解集中存储带来的网络流量压力;三是可以避免集中存储在网络发生故障时的图像丢失。

对于前端存储,由于单个前端编码设备通常所带监控点路数不多,存储时间也不长,所以对存储容量要求不高,网络摄像机一般用CF卡或SD卡,视频服务器一般用内置硬盘。

这与以往单机存储相比,基本没有区别。

而与以往单机存储本质上不同的是,为了保证用户访问的灵活性和便捷性,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的所有前端存储除了要能够提供点对点的单机访问外,还要能够通过一个统一的接口提供所有内容的集 *** 享。

为此,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通过中心业务平台对所有前端吵察存储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并实现存储空间和存储内容的网络化。

这样,用户既可以直接登录单个前端设备进行录像资料的点播回放,也可以统一登录中心业务平台进行所有前端录像资料的集中检索和回放。

2、中心存储

在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部署得更多的是中心存储。

前端设备采集监控点图像并编码压缩处理成数字监控码流,然后通过网络传送到中心业务平台,由中心业务平台将码流分发给网络录像单元进行集中存储。

在很多大型的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中,也可采用多级分布的中心存储方式,即分中心存储,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一个中心点集中存储带来的存储容量和网络流量的压力,一方面可以大幅度提升系统的可靠性。

使用中心/分中心存储,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一是对于用户而言,检索和调用录像资源更为方便;二是存储内容的完整性更容易保证,不会因为某个前端设备失窃或损坏而导致重要内容的丢失;三是可以合理的进行资源调度,为前端设备按需分配存储空间,从而节约资源;四是有利于制定多样化的存储策略,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五是维护方便,便于集中检测和及时排查问题。

对于监控点路数比较少、存储时间要求不长的应用场合,中心/分中心存储可以采用服务器插硬盘或外接磁盘柜这种比较简单的方式进行部署,称为DAS(直接访问存储),与单机类似。

而随着网络视频监控的优势被广泛认可,侍伍现在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大型甚至超大型视频监控系统,比如“平安城市”建设中的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正在全面推进的“全球眼”和“宽视界”这两大运营级视频监控系统,这些监控系统都面临着前端设备的大规模接入和大容量集中存储的需求。

以往的单机存储方式无法满足这些系统在容量灵活扩展方面的应用需求,必须采用更为先进的网络存储设备和存储技术,其中典型的就是SAN、NAS以及iSCSI。

SAN(存储区域网)起源于上老碰或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与DAS不同,SAN基于光纤通道技术,服务器和存储阵列之间通过光纤通道交换机连接,形成专用于数据存储的区域网络。

SAN采用了面向网络的存储结构,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分离,具有存储空间易于扩展、寻址灵活、可远距离传输数据、I/O性能高、存储设备利用率高等特点,是一种全新的存储体系结构。

与SAN基于专门的光纤通道协议不同,NAS(网络访问存储)基于IP网络实现服务器和存储阵列的互联,使用TCP/IP协议进行通信,以文件级的I/O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相比之下,NAS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和管理更简单,部署成本也相对较低。

iSCSI是IETF一种新的标准协议,即透过IP网络,将SCSI区块数据转换成网络封包的一种传输标准,它和NAS一样透过IP网络来传输数据,但在数据存取方式上,则采用与NAS不同的,而与SAN相同的Block Protocol协议。

由此,iSCSI给用户带来的价值在于:第一,iSCSI使SCSI数据包在以太网中传输成为可能,使SAN摆脱了昂贵的光纤网络,通过IP网络即可实现原先的功能,既降低了管理复杂度又降低了成本;第二,由于用户应用需求的复杂性,往往会同时部署SAN和NAS两种存储网络,而iSCSI则可以将两者融合起来。

iSCSI的这些特点非常契合现在的视频监控发展的现状和方向,特别是在运营级视频监控领域,存储的规模大、投入高,基于目前成熟的IP网络进行中心/分中心存储系统的构建,iSCSI技术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3、混合型存储

对于视频监控网络比较复杂,对存储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又非常高的应用场合,可以采用既有集中存储也有前端存储的部署方式,兼有二者的优势,并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但会带来管理的复杂度和高昂的建设成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热点内容
流控脚本破解 发布:2025-02-07 08:39:09 浏览:413
什么是资源为什么要研究资源配置 发布:2025-02-07 08:25:19 浏览:87
钓鱼网站源码制作 发布:2025-02-07 08:23:54 浏览:139
mac运行fl需要什么配置 发布:2025-02-07 08:15:45 浏览:573
安卓怎么做都比不了苹果 发布:2025-02-07 08:12:47 浏览:238
怎么给物理机配置ip地址 发布:2025-02-07 08:01:37 浏览:139
三国志13未加密 发布:2025-02-07 07:54:37 浏览:926
马斯克中国访问 发布:2025-02-07 07:54:29 浏览:102
数据库有表 发布:2025-02-07 07:50:49 浏览:29
基于nginx搭建图片服务器原理 发布:2025-02-07 07:44:18 浏览: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