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存储器
❶ 请问浮点型数据在计算机是怎么存储的
对于浮点类型的数据采用单精度类型(float)和双精度类型(double)来存储,float数据占用32bit,double数据占用64bit。
无论是单精度还是双精度在存储中都分为三个部分:
1、符号位(Sign) : 0代表正,1代表为负。
2、指数位(Exponent):用于存储科学计数法中的指数数据,并且采用移位存储。
3、尾数部分(Mantissa):尾数部分。
(1)耦合存储器扩展阅读
实型变量分为两类:单精度型和双精度型,
其类型说明符为float 单精度说明符,double
双精度说明符。在Turbo
C中单精度型占4个字节(32位)内存空间,其数值范围为3.4E-38~3.4E+38,只能提供七位有效数字。
双精度型占8
个字节(64位)内存空间,其数值范围为1.7E-308~1.7E+308,可提供16位有效数字。
实型变量说明的格式和书写规则与整型相同。
例如: float x,y; (x,y为单精度实型量)
double a,b,c; (a,b,c为双精度实型量)
实型常数不分单、双精度,都按双精度double型处理。
❷ 半导体存储器有几类,分别有什么特点
1、随机存储器
对于任意一个地址,以相同速度高速地、随机地读出和写入数据的存储器(写入速度和读出速度可以不同)。存储单元的内部结构一般是组成二维方矩阵形式,即一位一个地址的形式(如64k×1位)。但有时也有编排成便于多位输出的形式(如8k×8位)。
特点:这种存储器的特点是单元器件数量少,集成度高,应用最为广泛(见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动态随机存储器)。
2、只读存储器
用来存储长期固定的数据或信息,如各种函数表、字符和固定程序等。其单元只有一个二极管或三极管。一般规定,当器件接通时为“1”,断开时为“0”,反之亦可。若在设计只读存储器掩模版时,就将数据编写在掩模版图形中,光刻时便转移到硅芯片上。
特点:其优点是适合于大量生产。但是,整机在调试阶段,往往需要修改只读存储器的内容,比较费时、费事,很不灵活(见半导体只读存储器)。
3、串行存储器
它的单元排列成一维结构,犹如磁带。首尾部分的读取时间相隔很长,因为要按顺序通过整条磁带。半导体串行存储器中单元也是一维排列,数据按每列顺序读取,如移位寄存器和电荷耦合存储器等。
特点:砷化镓半导体存储器如1024位静态随机存储器的读取时间已达2毫秒,预计在超高速领域将有所发展。
(2)耦合存储器扩展阅读:
半导体存储器优点
1、存储单元阵列和主要外围逻辑电路制作在同一个硅芯片上,输出和输入电平可以做到同片外的电路兼容和匹配。这可使计算机的运算和控制与存储两大部分之间的接口大为简化。
2、数据的存入和读取速度比磁性存储器约快三个数量级,可大大提高计算机运算速度。
3、利用大容量半导体存储器使存储体的体积和成本大大缩小和下降。
❸ 外存储器有哪些
什么是外存储器
外存贮器
来自ITwiki,开放的信息技术大网络
Jump to: navigation,
在计算机外还有辅助存贮器,又叫外存贮器,简称外存。外存贮器有补充内存和长期保存程序、数据及运算结果的作用。外存贮器存贮的内容不能直接供计算机使用,而要先送入内存,再从内存提供给计算机。外存的特点是容量大、能够长时间保存存贮的内容,存取速度比内存慢。外存贮器通常用磁盘和磁带。磁盘由金属圆片组成,在单一面或两面涂有磁性材料来存贮信息。磁带的存贮容量比磁盘大,存取速度比磁盘低,适于长期保存不经常使用的程序或数据
外存储器包括什么
外存储器包括
1 软磁盘存储器
2 硬磁盘存储器
3 只读光盘(CD-ROM)存储器
电脑外存储器有什么种类
外存储器的作用是可以非常方便地将其中存储的数据转移到另一个设备中。
1、外储存器是指除计算机内存及CPU缓存以外的储存器,此类储存器一般断电后仍然能保存数据。
2、现在常见的外存储器有硬盘、软盘、光盘、U盘等。
常见的外存储器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磁盘,已淘汰。
光盘,容易存放,价格低,易刮花,容量一般,CD碟600M左右,DVD碟单层4.7G,双层8.5,BRD是新产品,容量更大,价格不菲。光盘有可刻录和只读之分,有一次性刻录和反复刻录之别。必需配置光驱、碟机、刻录机等其中一样设备才能使用。
硬盘,存储、读写比较容易,存储量也较大,价格高,现在市场上几百元元就能买到1T的产品,但是便携性比较差,再就是由于硬盘内部是物理结构器件,有磁盘,磁头,集成电路,电机等器件,也就决定了它的防震性能较差,受到摔打或撞击后容易形成硬伤。
U盘,又称闪存盘,拥有读写速度较快,携带方便,体积小等优点,容量一般,价格一般,现在普遍使用的是2G,4G,8G等产品,当然还有容量更高的16G,32G,64G等产品,但是价格也就不菲了。
闪存卡,又称内存卡,体积小巧,携带方便,存储快,与U盘相似,担体积更小,容量一般,目前常见的1G,2G,4G,价格一般。按材质分为TF卡、MMS卡(又称记忆棒)、SD卡、XD卡、MMC卡等。必须配置读卡器才能使用,现在手机、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都内置有读卡器。
常见的外存储器有哪些?他们各有何特点?
外存储器
外存储器也称辅助存储器,简称外存或辅存。外存主要指那些容量比主存大、读取速度较慢、通常用来存放需要永久保存的或相对来说暂时不用的各种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器。
外存储器设备种类很多,目前微机常用的外存储器是软磁盘存储器、硬磁盘存储器和只读光盘(CD-ROM)存储器
不管是软磁盘还是硬磁盘存储器,其存储部件都是由涂有磁性材料的圆形基片组成的,由一圈圈封闭的同心圆组成记录信息的磁道。
磁盘是由许多磁道组成的,虽然每个磁道长度不一样,但每道磁道的容量都是相同的,因而它们的信息存储密度不一样。每个磁道又被划分成多个扇区,扇区是磁盘存储信息的最小物理单位。通常对磁盘进行的所谓格式化操作,就是在磁盘上划分磁道和扇区。刚出厂的磁盘上没有这些划分,所以必须经过格式化后才能使用。
磁盘的存储原理是由写入电路将经过编码后的"0"和"1"脉冲信号,通过磁头转变为磁化电流,使软盘上生成相应的磁元,这样便将信息记录在软盘上。读出时,软盘上的磁元在磁头上产生感应电压,再经读写电路还原?quot;0"和"1"数字信息,送到计算机中。
1. 软磁盘存储器
软磁盘是一种涂有磁性物质的聚酯塑料薄膜圆盘。由于盘片质地柔软,故称为软盘(flop-py)。为保护软盘不被沾污和磨损,把它封装在一个方形保护套中,构成一个整体。
在微机中使用的软盘按其尺寸可分为 5.25英寸软盘和3.5英寸软盘两种,5.25英寸软盘现在已很少使用。不管是3.5英寸软盘还是5.25英寸软盘,都有两个比较重要的部分:
读、写窗口:软盘驱动器的读、写磁头通过此窗口,与软盘的记录表面接触,完成数据读、写操作。平时不可以用手触摸,否则软盘将不能够使用。
写保护口:是软盘上保护数据的装置,可防止数据被误删除或防止病毒侵入。
3.5 英寸软盘的写保护口在磁盘背面,窗口中有一可移动的滑块。若移动滑动使窗口透光,则磁盘处于写保护状态,此时只能读出,不能写入。当移动滑块使窗口封闭不透光时,就可对磁盘进行读、写操作。
5.25英寸软盘其侧面有一个缺口,如果此缺口被封住,则软盘上的数据受到了保护,只能读出数据,不能写入、删改,也不会受。如果此缺口未被封住,则软盘上的数据未受到保护,既可读出,也可写入、删改。
对于软盘而言,一般每一扇区的存储容量为512B(字节)。由此,可计算出常用的5.25英寸软盘和3.5英寸软盘的存储容量:
5.25英寸软盘容量=2面?80磁道/面?15扇区/磁道?512B/扇区
=1228800B(即称1.2MB)
3.5英寸软盘容量 =2面?80磁道/面?18扇区/磁道?512B/扇区
=1474560B(即称1.44MB)
除了微机中常用的5.25英寸1.2MB和3.5英寸1.44软盘外,还有3.5英寸2.88MB的软盘,以及10MB的软盘。
2. 硬盘存储器
硬盘存储器是一种涂有磁性物质的金属圆盘,通常由若干片硬盘片组成盘片组与软盘不同,硬盘存储器通常与磁盘驱动器封装在一起,不能移动,由于一个硬盘往往有几个读写磁头,因此在使用的过程应注意防止剧烈震动。
与软盘相比,硬盘的容量要大得多,早期的硬盘,其容量只有10MB、20MB,目前的硬盘容量一般是800MB、10GB、2......>>
常见的外部存储设备有哪些?
可移动存储设备包括有: PD光驱, MO(MagnetoOptical), 移动硬盘, 大容量软驱, 艾美加的Clik和IBM的CF卡式硬盘, FlashRAM, 磁带机, CDR/CDRW, U盘, 多媒体记忆卡等
什么是内存储器,什么是外存储器?代表有哪些?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简称内存或主存)、外存储器(简称外存或辅存)。外存储器一般也可作为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把要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存入内存中,内存一般由半导体器构成。半导体存储器可分为三大类: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特殊存储器。
RAM
RAM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其特点是可以读写,存取任一单元所需的时间相同,通电是存储器内的内容可以保持,断电后,存储的内容立即消失。RAM可分为动态(Dynamic RAM)和静态(Static RAM)两大类。所谓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是用MOS电路和电容来作存储元件的。由于电容会放电,所以需要定时充电以维持存储内容的正确,例如互隔2ms刷新一次,因此称这为动态存储器。所谓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是用双极型电路或MOS电路的触发器来作存储元件的,它没有电容放电造成的刷新问题。只要有电源正常供电,触发器就能稳定地存储数据。DRAM的特点是集成密度高,主要用于大容量存储器。SRAM的特点是存取速度快,主要用于调整缓冲存储器。
ROM
ROM是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它只能读出原有的内容,不能由用户再写入新内容。原来存储的内容是由厂家一次性写放的,并永久保存下来。ROM可分为可编程(Programmable)ROM、可擦除可编程(Erasable Programmable)ROM、电擦除可编程(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OM。如,EPROM存储的内容可以通过紫外光照射来擦除,这使它的内可以反复更改。
特殊固态存储器
包括电荷耦合存储器、磁泡存储器、电子束存储器等,它们多用于特殊领域内的信息存储。
此外,描述内、外存储容量的常用单位有:
①位/比特(bit):这是内存中最小的单位,二进制数序列中的一个0或一个1就是一比比特,在电脑中,一个比特对应着一个晶体管。
②字节(B、Byte):是计算机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存在单位。一个字节等于8个比特,即1 Byte=8bit。
③千字节(KB、Kilo Byte):电脑的内存容量都很大,一般都是以千字节作单位来表示。1KB=1024Byte。
④兆字节(MB Mega Byte):90年代流行微机的硬盘和内存等一般都是以兆字节(MB)为单位。1 MB=1024KB。
⑤吉字节(GB、Giga Byte):目前市场流行的微机的硬盘已经达到4.3GB、6.4GB、8.1GB、12G、13GB等规格。1GB=1024MB。
⑥太字节(TB、Tera byte):1TB=1024GB。
(三)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是用来接受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和程序,并将它们变为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存入到内存中。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光笔等。
输出设备用于将存入在内存中的由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变为人们能接受的形式输出。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四)总线
总线是一组为系统部件之间数据传送的公用信号线。具有汇集与分配数据信号、选择发送信号的部件与接收信号的部件、总线控制权的建立与转移等功能。典型的微机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如图2-3所示,通常多采用单总线结构,一般按信号类型将总线分为三组,其中AB(Address Bus)为地址总线;DB(Data Bus)为数据总线;CB(Control Bus)控制总线。
......>>
计算机的常用外存有哪些
按照当前来说,主要包括磁盘(主要包括硬盘、磁带等)、各类Flash存储器(例如U盘和各类存储卡、外置固态硬盘等)、光盘(例如Blu-ray等)。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外存储器有什么作用
外存储器的作用是可以非常方便地将其中存储的数据转移到另一个设备中。
1、外储存器是指除计算机内存及CPU缓存以外的储存器,此类储存器一般断电后仍然能保存数据。
2、现在常见的外存储器有硬盘、软盘、光盘、U盘等。
计算机(电脑)外存储器都有哪些?
硬盘、光盘、u盘、存储卡、软盘等
❹ 存储半导体上市公司
存储半导体上市公司有华天科技公司、深科技公司。
1、华天科技:项目总投资80亿元,分三期建设,主要进行存储器、MEMS、人工智能等集成电路产品的封装测试。
2、深科技:深科技致力于提供计算机与存储、通讯与消费电子、半导体、医疗器械、汽车电子、商业与工业产品的制造服务和自动化设备、计量系统及物联网系统的研发生产服务。
拓展资料:
按功能的不同,半导体存储器可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和串行存储器三大类。
1、随机存储器
对于任意一个地址,以相同速度高速地、随机地读出和写入数据的存储器(写入速度和读出速度可以不同)。存储单元的内部结构一般是组成二维方矩阵形式,即一位一个地址的形式(如64k×1位)。但有时也有编排成便于多位输出的形式(如8k×8位)。随机存储器主要用于组成计算机主存储器等要求快速存储的系统。
2、只读存储器
用来存储长期固定的数据或信息,如各种函数表、字符和固定程序等。其单元只有一个二极管或三极管。一般规定,当器件接通时为“1”,断开时为“0”,反之亦可。若在设计只读存储器掩模版时,就将数据编写在掩模版图形中,光刻时便转移到硅芯片上。这样制备成的称为掩模只读存储器。这种存储器装成整机后,用户只能读取已存入的数据,而不能再编写数据。其优点是适合于大量生产。但是,整机在调试阶段,往往需要修改只读存储器的内容,比较费时、费事,很不灵活(见半导体只读存储器)。
3、串行存储器
它的单元排列成一维结构,犹如磁带。首尾部分的读取时间相隔很长,因为要按顺序通过整条磁带。半导体串行存储器中单元也是一维排列,数据按每列顺序读取,如移位寄存器和电荷耦合存储器等。
❺ 什么是内存储器,什么是外存储器代表有哪些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简称内存或主存)、外存储器(简称外存或辅存)。外存储器一般也可作为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把要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存入内存中,内存一般由半导体器构成。半导体存储器可分为三大类: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特殊存储器。
RAM
RAM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其特点是可以读写,存取任一单元所需的时间相同,通电是存储器内的内容可以保持,断电后,存储的内容立即消失。RAM可分为动态(Dynamic RAM)和静态(Static RAM)两大类。所谓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是用MOS电路和电容来作存储元件的。由于电容会放电,所以需要定时充电以维持存储内容的正确,例如互隔2ms刷新一次,因此称这为动态存储器。所谓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是用双极型电路或MOS电路的触发器来作存储元件的,它没有电容放电造成的刷新问题。只要有电源正常供电,触发器就能稳定地存储数据。DRAM的特点是集成密度高,主要用于大容量存储器。SRAM的特点是存取速度快,主要用于调整缓冲存储器。
ROM
ROM是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它只能读出原有的内容,不能由用户再写入新内容。原来存储的内容是由厂家一次性写放的,并永久保存下来。ROM可分为可编程(Programmable)ROM、可擦除可编程(Erasable Programmable)ROM、电擦除可编程(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OM。如,EPROM存储的内容可以通过紫外光照射来擦除,这使它的内可以反复更改。
特殊固态存储器
包括电荷耦合存储器、磁泡存储器、电子束存储器等,它们多用于特殊领域内的信息存储。
此外,描述内、外存储容量的常用单位有:
①位/比特(bit):这是内存中最小的单位,二进制数序列中的一个0或一个1就是一比比特,在电脑中,一个比特对应着一个晶体管。
②字节(B、Byte):是计算机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存在单位。一个字节等于8个比特,即1 Byte=8bit。
③千字节(KB、Kilo Byte):电脑的内存容量都很大,一般都是以千字节作单位来表示。1KB=1024Byte。
④兆字节(MB Mega Byte):90年代流行微机的硬盘和内存等一般都是以兆字节(MB)为单位。1 MB=1024KB。
⑤吉字节(GB、Giga Byte):目前市场流行的微机的硬盘已经达到4.3GB、6.4GB、8.1GB、12G、13GB等规格。1GB=1024MB。
⑥太字节(TB、Tera byte):1TB=1024GB。
(三)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是用来接受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和程序,并将它们变为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存入到内存中。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光笔等。
输出设备用于将存入在内存中的由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变为人们能接受的形式输出。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四)总线
总线是一组为系统部件之间数据传送的公用信号线。具有汇集与分配数据信号、选择发送信号的部件与接收信号的部件、总线控制权的建立与转移等功能。典型的微机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如图2-3所示,通常多采用单总线结构,一般按信号类型将总线分为三组,其中AB(Address Bus)为地址总线;DB(Data Bus)为数据总线;CB(Control Bus)控制总线。
(五)微型计算机主要技术指标
①CPU类型:是指微机系统所采用的CPU芯片型号,它决定了微机系统的档次。
②字长:是指CPU一次最多可同时传送和处理的二进制位数,安长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的功能、用途和应用范围。如Pentium是64位字长的微处理器,即数据位数是64位,而它的寻址位数是32位。
③时钟频率和机器周期:时钟频率又称主频,它是指CPU内部晶振的频率,常用单位为兆(MHz),它反映了CPU的基本工作节拍。一个机器周期由若干个时钟周期组成,在机器语言中,使用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机器周期数来说明指令执行的速度。一般使用CPU类型和时钟频率来说明计算机的档次。如Pentium III 500等。
④运算速度:是指计算机每秒能执行的指令数。单位有MIPS(每秒百万条指令)、MFLOPS(秒百万条浮点指令)
⑤存取速度:是指存储器完成一次读取或写存操作所需的时间,称为存储器的存取时间或访问时间。而边连续两次或写所需要的最短时间,称为存储周期。对于半导体存储器来说,存取周期大约为几十到几百毫秒之间。它的快慢会影响到计算机的速度。
⑥内、外存储器容量:是指内存存储容量,即内容储存器能够存储信息的字节数。外储器是可将程序和数据永久保存的存储介质,可以说其容量是无限的。如硬盘、软盘已是微机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外部设备。迄今为止,所有的计算机系统都是基于冯·诺依曼存储程序的原理。内、外存容量越大,所能运行的软件功能就越丰富。CPU的高速度和外存储器的低速度是微机系统工作过程中的主要瓶颈现象,不过由于硬盘的存取速度不断提高,目前这种现象已有所改善。
❻ ARM一些内核的联系与区别
带有ARM内核的处理器大概有千种以上,这里不做介绍。下面主要对各类ARM处理器的几个重要内核版本做一个简要介绍。
1.ARM7处理器
ARM7处理器采用了ARMV4T(冯·诺依曼)体系结构,这种体系结构将程序指令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合并在一起。主要特点就是程序和数据共用一个存储空间,程序指令存储地址和数据存储地址指向同一个存储器的不同物理位置,采用单一的地址及数据总线,程序指令和数据的宽度相同。这样,处理器在执行指令时,必须先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进行译码,再取操作数执行运算。总体来说ARM7体系结构具有三级流水、空间统一的指令与数据Cache、平均功耗为0.6mW/MHz、时钟速度为慎念丛66MHz、每条指令平均执行1.9个时钟周期等特性。其中的ARM710、ARM720和ARM740为内带Cache的ARM核。ARM7指令集同Thumb指令集扩展组合在一起,可以减少内存容量和系统成本。同时,它还利用嵌入式ICE调试技术来简化系统设计,并用一个DSP增强扩展来改进性能。ARM7体系结构是小型、快速、低能耗、集成式的RISC内核结构。该产品的典型用途是数字蜂窝电话和硬盘驱动器等,目前主流的ARM7内核是ARM7TDMI、ARM7TDMI-S、ARM7EJ-S、ARM720T。现在市场上用得最多的ARM7处理器有Samsung公司的S3C44BOX与S3C4510处理器、Atmel公司的AT91FR40162系列处理器、Cirrus公司的EP73xx系列等。通常来宽樱说前两三年大部分手机基带部分的应用处理器基本上都以ARM7为主。还有很多的通信模块,如CDMA模块、GPRS模块和GPS模块中都含有ARM7处理器。
2.ARM9、ARM9E处理器
ARM9处理器采用ARMV4T(哈佛)体系结构。这种体系结构是一种将程序指令存储和数据存储分开的存储器结构,是一种并行体系结构。其主要特点是程序和数据存储在不同的存储空间中,即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它们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存储器,每个存储器独立编址、独立访问。与两个存储器相对应的是系统中的4套总线,程序的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数据的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这种分离的程序总线和数据总线可允许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同时获取指令字和操作数,从而提高了执行速度,使数据的吞吐量提高了一倍。又由于程序和数据存储器在两个分开的物理空间中,因而取指和执行能完全重叠。ARM9采用五级流水处理及分离的Cache结构高弯,平均功耗为0.7mW/MHz。时钟速度为120MHz~200MHz,每条指令平均执行1.5个时钟周期。与ARM7处理器系列相似,其中的ARM920、ARM940和ARM9E处理器均为含有Cache的CPU核,性能为132MIPS(120MHz时钟,3.3V供电)或220MIPS(200MHz时钟)。ARM9处理器同时也配备Thumb指令扩展、调试和Harvard总线。在生产工艺相同的情况下,性能是ARM7TDMI处理器的两倍之多。常用于无线设备、仪器仪表、联网设备、机顶盒设备、高端打印机及数码相机应用中。ARM9E内核是在ARM9内核的基础上增加了紧密耦合存储器TCM及DSP部分。目前主流的ARM9内核是ARM920T、ARM922T、ARM940。相关的处理器芯片有Samsung公司的S3C2510、Cirrus公司的EP93xx系列等。主流的ARM9E内核是ARM926EJ-S、ARM946E-S、ARM966E-S等。目前市场上常见的PDA,比如说PocketPC中一般都是用ARM9处理器,其中以Samsung公司的S3C2410处理器居多。
3.ARM10E处理器
ARM10E处理器采用ARMVST体系结构,可以分为六级流水处理,采用指令与数据分离的Cache结构,平均功耗1000mW,时钟速度为300MHz,每条指令平均执行1.2个时钟周期。ARM10TDMI与所有ARM核在二进制级代码中兼容,内带高速32×16 MAC,预留DSP协处理器接口。其中的VFP10(向量浮点单元)为七级流水结构。其中的ARM1020T处理器则是由ARMl0TDMI、32KB指令、数据Caches及MMU部分构成的。其系统时钟高达300MHz时钟,指令Cache和数据Cache分别为32KB,数据宽度为64位,能够支持多种商用操作系统,适用于下一代高性能手持式因特网设备及数字式消费类应用。主流的ARM10内核是ARM1020E、ARM1022E、ARM1026EJ-S等。
4.SecurCore处理器
SecurCore系列处理器提供了基于高性能的32位RISC技术的安全解决方案,该系列处理器具有体积小、功耗低、代码密度大和性能高等特点。另外最为特别的就是该系列处理器提供了安全解决方案的支持。采用软内核技术,以提供最大限度的灵活性,以及防止外部对其进行扫描探测,提供面向智能卡的和低成本的存储保护单元MPU,可以灵活地集成用户自己的安全特性和其他的协处理器,目前含有SC100、SC110、SC200、SC210 4种产品。
5.StrongARM处理器
StrongARM处理器采用ARMV4T的五级流水体系结构。目前有SA110、SA1100、SA1110等3个版本。另外Intel公司的基于ARMv5TE体系结构的XScale PXA27x系列处理器,与StrongARM相比增加了I/D Cache,并且加入了部分DSP功能,更适合于移动多媒体应用。目前市场上的大部分智能手机的核心处理器就是XScale系列处理器。
6.ARM11处理器
ARM11处理器系列可以在使用130nm代工厂技术、小至2.2mm2芯片面积和低至0.24mW/MHz的前提下达到高达500MHz的性能表现。ARM11处理器系列以众多消费产品市场为目标,推出了许多新的技术,包括针对媒体处理的SIMD,用以提高安全性能的TrustZone技术,智能能源管理(IEM),以及需要非常高的、可升级的超过2600 Dhrystone 2.1 MIPS 性能的系统多处理技术。主要的ARM11处理器有ARM1136JF-S、ARM1156T2F-S、ARM1176JZF-S、ARM11 MCORE等多种。
❼ 计算机硬件包括哪五大部份,各部份的功能是什么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系统、输出系统中央处理器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意为中央处理单元,又称中央处理器。CPU由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组成,通常集中在一块芯片上,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设备。计算机以CPU为中心,输入和输出设备与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处理都通过CPU来控制执行。微型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又称为微处理器。
控制器
控制器是对输入的指令进行分析,并统一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完成一定任务的部件。它一般由指令寄存器、状态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计算机的工腔凳作方式是执行程序,程序就是为完成某一任务所编制的特定指令序列,各种指令操作按一定的时间关系有序安排,控制器产生各种最基本的不可再分的微操作的命令信号,即微命令,以指挥整个计算机有条不紊地工作。当计算机执行程序时,控制器首先从指令指针寄存器中取得指令的地址,并将下一条指令的地址存入指令寄存器中,然后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由指令译码器对指令进行译码后产生控制信号,用以驱动相应的硬件完成指纹操作。简言之,控制器就是协调指挥计算机各部件工作的元件,它的基本任务就是根据种类指纹的需要综合有关的逻辑条件与时间条件产生相应的微命令。
运算器
运算器又称积极态度逻辑单元ALU(Arithmetic Logic Unit)。运算器的主要任务是执行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算术运算是指各种数值运算,比如:加、减、乘、除等。逻辑运算是进行逻辑判断的非数值运算,比如:与、或、非、比较、移位等。计算机所完成的全部运算都是在运算器中进行的,根据指令规定的寻址方式,运算器从存储或寄存器中取得操作数,进行计算后,送回到指令所指定的寄存器中。运算器的核心部件是加法器和若干个寄存器,加法器用于运算,寄存器用于存储参加运算的各种数据以及运算后的结果。
(二)存储器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简称内存或主存)、外存储器(简称外存或辅存)。外存储器一般也可作为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把要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存入内存中,内存一般由半导体器构成。半导体存储器可分为绝圆培三大类: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特殊存储器。
RAM
RAM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其特点是可以读写,存取任一单元所需的时间相同,通电是存储器内的内容可以保持,断电后,存储的内容立即消失。RAM可分为动态(Dynamic RAM)和静态(Static RAM)两大类。所谓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是用MOS电路和电容来作存储元件的。由于电容会放电,所以需要定时充电以维持存储内容的正确,例如互隔2ms刷新一次,因此称这为动态存储器。所谓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是用双极型电路或MOS电路的触发器来作存储元件的,它没有电容放电造成的刷新问题。只要有电源正常供电,触发器就能稳定地存储数据。DRAM的特点是集成密度高,主要用于大容量存储器。SRAM的特点是存取速度快,主要用于调整缓冲存储器。
ROM
ROM是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它只能读出原有的内容,不能由用户再写入新内容。原来存储的内容是由厂家一次性写放的,并永久保存下来。ROM可分为可编程(Programmable)ROM、可擦除可编程(Erasable Programmable)ROM、电擦除可编程(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OM。如,EPROM存储的内容可以通过紫外光照射来擦除,这使它的内可以反复更改。
特殊固态存储器
包括电荷耦合存储器、磁泡存储器、电子束存储器等,它们多用于特殊领域内的信息存储。
此外,描述内、外存储容量的常用单位有:
①位/比特(bit):这是内存中最小的单位,二进制数序列中的一个0或一个1就是一比比特,在电脑中,一个比特对应着一个晶体管。
②字节(B、Byte):是计算机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存在单位。一个字节等于8个比特,即1 Byte=8bit。
③千字节(KB、Kilo Byte):电脑的内存容量都很大,一般都是以千字节作单并唯位来表示。1KB=1024Byte。
④兆字节(MBMega Byte):90年代流行微机的硬盘和内存等一般都是以兆字节(MB)为单位。1 MB=1024KB。
⑤吉字节(GB、Giga Byte):目前市场流行的微机的硬盘已经达到4.3GB、6.4GB、8.1GB、12G、13GB等规格。1GB=1024MB。
⑥太字节(TB、Tera byte):1TB=1024GB。
❽ fpga ram占用什么资源
紧耦合存储器、缓存以及普通on-chip-memory在物理上都是由FPGA内部的RAM资源实现的,但是紧耦合存储器能提供甚至比缓存更高的访问速度,其原因在于NiosII处理器对它们的访问方式不同(见:NiosII内存组织架构图)。
NiosII处理器不但提供了通用的指令和数据主端口(instruction and data master port)还提供了埋闷陵紧耦合的指令和数据主端口(tightly coupled instruction and data master port)。通用的指令和数据主端口是直接挂在Avalon总线上的,可以满足不同速度存储器的需求,因此所有类型的存储器 (on-chip-memory, SDRAM, FLASH) 都可以通过它罩碧来访问;而紧耦合的指令和数据主端口则是通用的指令和数据主端口的一种简单高效的实现,它只能访问on-chip-memory,因为简单高效所以弯戚高速。
❾ 储存器可分为哪三类
储存器可分为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三类。
一、随机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又称作“随机存储器”,是与CPU直接交换数据的内部存储器,也叫主存(内存)。它可以随时读写,而且速度很快,通常作为操作系统或其他正在运行中的程序的临时数据存储媒介。
二、只读存储器:其英文简称是ROM,它所存储的数据通常都是装入主机之前就写好的,在工作的时候只能读取而不能像随机存储器那样随便写入,但是只读存储器有的所存储的数据十分稳定。而且只读存储器的结构十分简单,读出很简便,因此一般用于存储各种的程序与数据的地方。
三、外存储器:外存储器包括软盘存储器、硬盘存储器、移动存储器、闪存盘(优盘)、移动硬盘、固态硬盘(SSD)、光盘存储器等。外储存器是指除计算机内存及CPU缓存以外的储存器,此类储存器一般断电后仍然能保存数据。
(9)耦合存储器扩展阅读
储存器主要采用半导体器件和磁性材料。存储器中最小的存储单位就是一个双稳态半导体电路或一个CMOS晶体管或磁性材料的存储元,它可存储一个二进制代码。由若干个存储元组成一个存储单元,然后再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一个存储器。
一个存储器包含许多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可存放一个字节。每个存储单元的位置都有一个编号,即地址,一般用十六进制表示。一个存储器中所有存储单元可存放数据的总和称为它的存储容量。
❿ 存储器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哪几种
根据存储元件的性能及使用方法不同,存储器有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1.按存储介质分类
作为存储介质的基本要求,必须具备能够显春含示两个有明显区别的物理状态的性能,分别用来表示二进制的代码0和1。另一方面,存储器的存取速度又取决于这种物理状态的改变速度。目前使用的存储介质主要是半导体器件和磁性材料,用半导体器件组成的存储器称为半导体存储器闭悔。用磁性材料做成的存储器称为磁表面存储器,例如磁盘存储器和磁带存储器。
2.按存取方式分类
如果存储器中任何存储单元的内容都能被随机存取,且存取时间和存储单元的物理位置无关,这种存储器称为随机存储器。半导体存储器和磁芯存储器都是随机存储器。如果存储器只能按某种顺序来存取,也就是说存取时间和存储单元的物理位置无关,这种扒态笑存储器称为顺序存储器。例如,磁带存储器就是顺序存储器。一般来说,顺序存储器的存取周期较长。磁盘存储器是半顺序存储器。
3.按存储器的读写功能分类
有些半导体存储器存储的内容是固定不变的,即只能读出而不能写入,因此这种半导体存储器称为只读存储器 (ROM)。既能读出又能写入的半导体存储器,称为随机存储器 (RAM)。
4.按信息的可保存性分类
断电后信息即消失的存储器,称为非永久记忆的存储器。断电后仍能保存信息的存储器,称为永久性记忆的存储器。磁性材料做成的存储器是永久性存储器,半导体读写存储器RAM是非永久性存储器。
5.按串、并行存取方式分类
目前使用的半导体存储器大多为并行存取方式,但也有以串行存取方式工作的存储器,如电耦合器件 (CCD)、串行移位寄存器和镍延迟线构成的存储器等。
6.按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分类
根据存储器在计算机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可分为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缓冲存储器、控制存储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