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数据一般拿什么存储
A. 固态硬盘适合存储数据吗 SSD适合存储重要数据吗
1、虽然固态硬盘存储数据是有诸如保存稳定,不怕强磁场等一些优势的,但是实际使用中,只有企业级的SSD适合保存需要快速存取的数据。对于一般家用SSD来说,更适合发挥其高性能的优势,并不适合存储重要数据。
2、这倒不是因为SSD读写方面的寿命限制造成的,因为长期存储数据读写量反而低。但是NAND闪存可以的非易失性是有年限限制的。也就是说SSD和机械硬盘同时静置若干年后,可能SSD读不出数据的可能性比机械硬盘更高。
3、另外SSD的数据不像机械硬盘那样容易恢复也是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因为SSD写入之前必须是全0的,因此需要在删除后进行擦除操作。当然擦除未必是紧跟着删除之后,但是这确实导致了SSD数据如果被误删就更难恢复。
4、此外,SSD的单G成本要高出机械硬盘数倍,这也是SSD不适合保存数据的理由之一。
5、总而言之,家用级别的SSD还是用来提高整机性能吧。重要数据可以靠机械硬盘多点备份+网盘备份确保安全。如果手头不算太紧张,Raid1也是一个提高数据安全性的好方法。
B. 想要长期保存备份大量重要数据,是选择U盘好还是移动硬盘好
LZ可以考虑光盘,按容量来计算的话,DVD光盘是最经济实惠的储存器,一个好点的光刻2-300大米,最常用的DVD-R,一张4.7G,桶装的50张卖50-80大米不等,按50的那种,相当于1元 4.7GB啊!就算频繁读写也能保存2-3年,就是不能重写。x0dx0a x0dx0a U盘属于闪存,理论上可以保存数据30年不变,但这只是理论数据,因为U盘才诞生不到15年。个人认为短时间的数据储存用U盘比较合适。但个人认为U盘算不上是很可靠的储存器。x0dx0a x0dx0a 移动硬盘(机械盘)适合长时间储存,在很多方面都有优势,就是怕震怕摔,其是读写数据的时候,在家里用用还可以,外带的确不方便。固态移动硬盘虽然不怕真不怕摔,但寿命相对较短,本质上就是个放大版的U盘。x0dx0a x0dx0a 个人建议LZ把上述的设备都买了。外出就带U盘,而且要多带几个芹改盯,保存的时候多存几份。x0dx0a 回到家把数据移到电脑嫌和上,在移动到移动硬盘上,如果不是常用的东东,就不要存在电脑里面,免得影响速度。特别重歼如要的数据直接刻盘。x0dx0a x0dx0a 老实说,我就是用上述的方法保存数据的,U盘 储存卡 光刻 移动硬盘我都有,不要单独依赖某种储存器,应该多种储存器搭配使用,毕竟有些数据是无价的。
C. 极重要数据,光盘存储与硬盘存储,选哪个
当然是光盘李慧蔽,硬盘并不碧拦适合长期保存重要数据。
硬盘可靠性跟光盘不是一个档次,长期数据保存肯定该用好的品牌刻录光盘,如果极具保留价值,建议刻两份,定期检查、翻刻;要是特别在意,还应该用CD刻录盘,因其可哪州靠性远高于DVD。做长期保留的光盘是不应该用来频繁读写的。
D. 极其重要的数据,用光盘存储还是硬盘存储求解答。
如果是我,我会选择硬盘,一个是方便,第二个是省事,因为硬盘读取比较快,储存也比较方便。就像你说的,光盘比较容易受损,也比较容易磨坏。再一个建议是你可以把数据储存在
网盘
里,网盘现慎兆在都是免费的,空间也挺大,不够的话多申请几个。硬盘是很安全的,孙昌基本不会丢失数据,但是注意最好不要有病毒进去,有病毒破坏的话有时候会丢失数据。
再说下
数据恢复
的问题,数据恢复有个前提,比如你把数据A储存在硬盘里,数据A在硬盘里的储存位置假设在10001位置,如果你数据A由于误操作或病毒破坏丢失了,在则孝扒没有新数据储存在10001位置的前提下是能恢复的,但如果你又储存新数据在10001位置了,那数据A基本恢复不过来了,所以这个你也要注意,一发现有数据丢失,最好不要再储存东西了,说不定新储存的东西就把原来的数据给覆盖了。
希望对你有用。
E. 长期保存数据用什么好,移动硬盘,u盘,还是光盘
科技发展太快、淘汰也太快,的确存在保存媒介用什么最保险的问题。使用没有几年的软盘、MO、……等等,很快就被淘汰了,留存的资料无形的废掉了,录像机、录音机、各种影碟机、唱机也都尘封已久,不再使用,传统的蓝图、胶片很多,进了垃圾堆,近代的保存成了难题。光有盘不行的,还得有永不被淘汰的读取设备,现在的网络存储、云存储不知道会不会被更新的手段所取代? 反而传统的甲骨文、竹简、纸质文档似乎更保险、保存更长久?网络存储难道就不会整理、清空?永远像滚雪球越滚越大?看来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说一步了!数据的保存是有期限的,历史的东西只能保存一部分,需要扔掉大部分了。如同自己家中的东西,不清理,会把自己埋起来,乱得无法找到需要的东西。舍得扔,才行
F. 请教各位大佬,存储重要数据用移动固态硬盘好还是移动机械硬盘好
您好,储存重要数据用移动固态硬盘好还是移动机械硬盘好,其实要看您储存重要数据的频繁率和这个移动硬盘是否会随身随带这到处跑了。您需要考虑下面的几个方面:
1)震动、碰撞从而导致数据丢失的可能性:假如这个移动硬盘需要很频繁的带着到处跑,或是每次备份都需要拿进拿出,接上系统;那么固态硬盘要比机械硬盘更好些。主要的理由在于固态硬盘是储存芯片焊在一个小的PCB版上,较能够承受小震动或是碰撞的影响而不会失去数据,但机械硬盘因为有马达运转着磁头在盘上写入和读取数据,对于震动和碰撞比较敏感,尤其是在备份时。通常拔除后,机械硬盘的磁头会放到一个安全区锁住,否者一旦震动会刮伤盘面,导致数据丢失。这两种盘从桌面掉到地上,机械硬盘通常直接报废了,而固态硬盘可能还可以承受得住。
2)数据备份所需要的时间:假如备份数据很频繁,比如每天都有软件进行自动定时的备份,那么使用固态硬盘可以省去很多时间。最差的国产SATA固态硬盘速度都可以到每秒300兆左右,而SATA固态硬盘最快大概在每秒530兆左右;移动机械硬盘要看是3.5英寸的还是2.5英寸的,而机械硬盘的速度和磁盘的转数是对等的,转数越快,读取和写入速度越快。目前来说7200转的硬盘大概最快可以到每秒100兆,而10000转,甚至15000转的3.5英寸就更快了。但假如是最慢的国产SATA固态硬盘的每秒300找也要比最快的7200转的2.5英寸机械硬盘快3倍速度了。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尤其是当备份结束后,还需要移除盘锁起来等其他工作了。
3)硬盘的寿命:机械硬盘的寿命通常以马达的运转的时间为主,因为机械硬盘的内置空间属于封闭式的,只有一些高端的有通气口作为磁盘受热和海拔的不同而自动调整内部空间的受压。所以盘的寿命可能是3万个小时,5万个小时,甚至到10万或是20万的企业级硬盘。而固态硬盘的寿命通常以写入的数据量为主,一些国产的固态硬盘的寿命在100TB,有的在160TB,或是200TB;国外的固态硬盘寿命在300TB,好的可以到600TB,甚至企业级的1PB,1个TB是1000GB。也就是一旦写入的总数据容量达到了这个数,固态硬盘就报废了。假如您买的是国产的只有100TB寿命的,那么每天需要备份的数据是100GB,而且是每天都需要备份,那么1年365天就需要写入36.5TB的数据,那么100TB的固态硬盘大概可以用3年就需要更换了。
4)数据一旦损失需要恢复的成本:机械硬盘的好处在于就算机械硬盘的主板烧了,或是磁头坏了,或是磁盘刮伤了,导致数据丢失,磁盘上的数据通常可以恢复的,就看损坏的程度,是直接换一个主板,还是把磁盘拿出来放到另一个同型号的机身里。但恢复是有可能的。但固态硬盘就无法了,因为固态硬盘是储存是含在芯片里面的,芯片里面的数据通常是无法恢复了,丢失就丢失了。
5)硬盘数据储存的时限:机械硬盘因为数据是写在磁盘上,利用电控磁极写入数据,读取时也是如此,每一个数据只有0和1,所以数据是一连串的0和1组成的。通常大小的磁盘,储存的容量倍增是依靠这词儿数据的横向密度而定,密度越大数据可以储存越多。比如同样的500GB和1TB的机械硬盘都是单面磁盘,而1TB的密度就是500GB的两倍了。这种依靠磁性单层储存的方式有利于数据的较长时间储存和恢复。只要储存地点不是在比如微波炉或是冰箱后面有较大磁场或是发动机等可能会影响到磁性的地点,其他地方基本上都可以放很久的。但固态硬盘就无法了。固态硬盘是电子产品,是使用电极的方式储存数据。第一代的SLC是单层,后面的MLC是双层,再来的TLC是三层,到现在的QLC是四层了。固态硬盘的容量是纵向叠加,也就是在同一个储存点,往上再加一层,容量就是4倍了,再加一层,容量就是16倍了。这个是因为2进制,SLC是2^1,只有0和1;而MCL是2^2=4,有 0, 1, 2, 3的二进为模式(00,01,10,11),而TLC就是2^3=8。但这样的储存方式尽管可以达到很高的容量但不宜储存较长时间的。这个就导致了所谓的(热数据)和(冷数据)的问题。热数据是频繁写入的数据,表示每一次的写入,同一个点会重新接受新的电极;但当某一个点很久都没有更新过,那么电极会开始变得薄弱,导致储存的数据开始产生变异了,比如QLC的固态硬盘是4层叠加可以在同一点储存16个不同的电极,当1层出事了,会直接导致其他3层的数据产生变化,比如原本的数据是(0010)中间的一层出事了,变成了(0110)时,数据直接就产生了问题了。一些较便宜的固态硬盘没有把冷数据重新转换成热数据的功能,因为这样做会导致固态硬盘的写入数据增加,从而降低寿命时间。所以好的固态硬盘,比如三星的高端产品使用的主控芯片可以在电脑开机空档时,把一些冷数据复制到其他空间转成热数据,从而使数据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如此做,比如您每天备份100GB,而系统保存1个月以内的每天的备份,那么1号的备份要到隔月的1号才会被删除,也就是到了30号,1号所做的备份已经有29天没有动过了,此时固态硬盘的主控可能会在第15天(由主控决定)把1号的100GB直接复制到另一个空间,是这15天的数据不会变成冷数据。但这就等于每天固态硬盘需要写入200GB的数据了(100GB是您的备份,100GB是主控为了避免冷数据而主动转移数据为热数据用的),这就要求固态硬盘需要使用到较好的储存芯片,因为需要很频繁的反复写入,读取,擦拭,删除的过程。差的芯片经受不起这样的折腾的。
所以您会发现很多企业不缺钱,要的是速度和保障,会使用SLC芯片的固态硬盘作为备份工具,因为SLC有速度,单层,是寿命最长的。假如每一个叠层导致寿命少了30%;那么MLC有是SLC的170%速度,双层,寿命是SLC的7成(假如SLC是10年,MLC可以看作是7年);那么TLC有速度,三层,寿命再少3成,此时是MCL的7成,那么TLC就是4.9年;QLC是四层,也就是TLC再降3成,变成了不到3.5年了。这样的笼统的计算是不恰当的,但可以让你知道叠层尽管提供了速度,但寿命是更短的。这也是为什么同样的1TB,三星有黑盘、灰盘、蓝盘、红盘等不同的款式共消费者挑选了。
所以回归正传,假如您不差钱,或是您的公司不差钱,那么使用2个SLC固态硬盘作为备份,采用RAID的模式是最好的,兼顾了速度和数据安全和时限,但无法兼顾到钱包了。假如无法,那么可以考虑2个MCL固态硬盘,或是1个SLC固态硬盘。作为重要数据备份来说,个人不建议使用QLC的固态,尽管是目前最便宜的。对于TLC个人也不建议,除非您的备份数据是频繁的,而且预定每2到3年就会换盘。假如价位还是问题,那么就考虑10000转的3.5英寸的机械硬盘,假如价位还是问题,那么就考虑7200转的2.5英寸使用Type-C Gen2的机械硬盘,磁盘会建议考虑企业级的。不过一个您没有提出的是,很多大型企业的备份(尤其是那些需要储存较长时间的)既不用固态硬盘,也不用机械硬盘,他们用的是磁带,高密度的磁带,便宜还省空间。
所以选择:NVME固态硬盘首选(但烧钱),再来是SATA的固态硬盘(采用M.2接口的较好),再来是 SATA的固态硬盘(采用 2.5英寸硬盘接口),然后是3.5英寸的10000转的机械硬盘,最后才是7200转的机械硬盘。你需要对于上面提出的5点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这个重要数据的备份多平常,是一直连接电脑,还是需要拔除,每次备份的数据量、时间;还有每一个备份需要保留多长时间才会重新被刷新。
希望这样的解释可以帮助到您选择恰当的备份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