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校验存储
⑴ 存储过程实现数据校验,求助
在存储过程使用where ,或判断rowcount行数,来验证存储过程中数据的正确性。
存储过程事务框架编写方法分享
sql">if@@rowcount!=预计所影响的行数
begin
gotoerr;//回滚事务
end
请试一试!
⑵ 内存储器又称什么按性能和特点又分几大类
内存又叫主存储器,内存分为DRAM和ROM两种,前者又叫动态随机存储器,它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断电后数据会丢失,我们平时说的内存就是指这一种;后者又叫只读存储器,我们平时开机首先启动的是存于主板上ROM中的BIOS程序,然后再由它去调用硬盘中的Windows98或Windows95系统,ROM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内存的物理实质是一组或多组具备数据输入输出和数据存储功能的集成电路。内存按存储信息的功能可分为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可改写的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和随机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ROM中的信息只能被读出,而不能被操作者修改或删除,故一般用于存放固定的程序,如监控程序、汇编程序等,以及存放各种表格。EPROM和一般的ROM不同点在于它可以用特殊的装置擦除和重写它的内容,一般用于软件的开发过程。RAM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内存,主要用来存放各种现场的输入、输出数据,中间计算结果,以及与外部存储器交换信息和作堆栈用。它的存储单元根据具体需要可以读出,也可以写入或改写。由于RAM由电子器件组成,所以只能用于暂时存放程序和数据,一旦关闭电源或发生断电,其中的数据就会丢失。现在的RAM多为MOS型半导体电路,它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RAM是靠双稳态触发器来记忆信息的;动态RAM是靠MOS电路中的栅极电容来记忆信息的。由于电容上的电荷会泄漏,需要定时给与补充,所以动态RAM需要设置刷新电路。但动态RAM比静态RAM集成度高、功耗低,从而成本也低,适于作大容量存储器。所以主内存通常采用动态RAM,而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则使用静态RAM。另外,内存还应用于显卡、声卡及CMOS等设备中,用于充当设备缓存或保存固定的程序及数据。
内存从标准上可以分为:SIMM、DIMM
内存从外观上可以分为:30线、64线、72线、100线、144线、168线、200线和卡式、插座式。
内存从芯片类别上可以分为:FPM、EDO、SDRAM、RAMBUS、DDR
内存从整体性能上可以分为:普通(无任何特殊功能)、带校验(自动检错)、带纠错(自动纠错)三种。
不知道我的回答你是否满意,如有疑问请补充问题!
⑶ excel数据校验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您好,奇偶校验”。内存中最小的单位是比特,也称为“位”,位有只有两种状态分别以1和0来标示,每8个连续的比特叫做一个字节(byte)。不带奇偶校验的内存每个字节只有8位,如果其某一位存储了错误的值,就会导致其存储的相应数据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应用程序发生错误。而奇偶校验就是在每一字节(8位)之外又增加了一位作为错误检测位。在某字节中存储数据之后,在其8个位上存储的数据是固定的,因为位只能有两种状态1或0,假设存储的数据用位标示为1、1、 1、0、0、1、0、1,那么把每个位相加(1+1+1+0+0+1+0+1=5),结果是奇数,那么在校验位定义为1,反之为0。当CPU读取存储的数据时,它会再次把前8位中存储的数据相加,计算结果是否与校验位相一致。从而一定程度上能检测出内存错误,奇偶校验只能检测出错误而无法对其进行修正,同时虽然双位同时发生错误的概率相当低,但奇偶校验却无法检测出双位错误。
MD5的全称是Message-Digest Algorithm 5,在90年代初由MIT的计算机科学实验室和RSA Data Security Inc 发明,由 MD2/MD3/MD4 发展而来的。MD5的实际应用是对一段Message(字节串)产生fingerprint(指纹),可以防止被“篡改”。举个例子,天天安全网提供下载的MD5校验值软件WinMD5.zip,其MD5值是,但你下载该软件后计算MD5 发现其值却是,那说明该ZIP已经被他人修改过,那还用不用该软件那你可自己琢磨着看啦。
MD5广泛用于加密和解密技术上,在很多操作系统中,用户的密码是以MD5值(或类似的其它算法)的方式保存的,用户Login的时候,系统是把用户输入的密码计算成MD5值,然后再去和系统中保存的MD5值进行比较,来验证该用户的合法性。
MD5校验值软件WinMD5.zip汉化版,使用极其简单,运行该软件后,把需要计算MD5值的文件用鼠标拖到正在处理的框里边,下面将直接显示其MD5值以及所测试的文件名称,可以保留多个文件测试的MD5值,选定所需要复制的MD5值,用CTRL+C就可以复制到其它地方了。
⑷ 内存有那几种校验方式各自的适用范围是是什么
对于内存的奇偶校验(Parity)要从比特概念说起,比特(bit)是内存中的最小单位,也称“位”,它只有两个状态分别以1 和0表示。规定将8个连续的比特叫做一个字节(byte)。非奇偶校验内存的每个字节只有8位,若它的某一位存储了错误的数值。就会使其中存储的相应数据发生改变而导致应用程序发生错误。而奇偶校验内存在每一字节(8位)外又额外增加了一位作为错误检测之用。比如一个字节中存储了某一数值“10011110”,把该数值的每一位相加,即 1+0+0+1+1+1+1+0-5,若其结果是奇数,校验位就定义为1, 反之则为0。当CPU读取储存的数据时,它会再次相加前8位中存储的数据 ,计算结果是否与校验位相一致。当CPU发现二者不同时就作出一定的反应。现在主板都可以使用带奇偶校验位或不带奇偶校验位两种内存条,但要注意两种不能混用。
而ECC(Error Chechng and CorreCting)内存,它也是在原来的数据位上外加位来实现的。如8位数据,则需1位用干Parity检验,5位用于ECC,这额外的5位是用来重建错误的数据的。当数据的位数增加一倍Parity也增加一倍,而ECC只需增加一位,当数据为64位时所用的ECC和Party位数相同(都为8)。在那些Parity只能检测到错误的地方,ECC可以纠正绝大多数错误。若工作正常时,一般不会发觉数据出过错,只有经过内存的纠错后,计算机的操作指令才可以继续执行。
SPD(Serial Presence Detecl串行存在探测),它是1个8针的SOIC封装(3mm x 4mm)256字节的EEPROM(Electr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电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芯片。型号多为24LC01B,位置一般处在内存条正面的右侧,里面记录了诸如内存的速度、容量、电压与行、列地址带宽等参数信息。当开机时PC的BIOS将自动读取SPD中记录的信息,如果没有SPD,就容易出现死机或致命错误的现象。它是识别PC100内存的一个重要标志。个别硬件厂商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又要从表面上符合PC100标准,于是就在PCB板上焊上一片空的SPD,这样就有可能导致在100MHz以上外频不能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