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信息
㈠ 信息怎么储存
计算机通过存储系统来完成信息的保存和提取。
存储系统是指计算机中由存放程序和数据的各种存储设备、控制部件及管理信息调度的设备(硬件)和算法(软件)所组成的系统。计算机的主存储器不能同时满足存取速度快、存储容量大和成本低的要求,在计算机中必须有速度由慢到快、容量由大到小的多级层次存储器,以最优的控制调度算法和合理的成本,构成具有性能可接受的存储系统。
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层次可分为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三级。高速缓冲存储器用来改善主存储器与中央处理器的速度匹配问题。辅助存储器用于扩大存储空间。
信息存取过程中,存储系统必须完成逻辑地址空间和物理地址空间之间的变换,并且合理地管理存储系统资源。逻辑地址是指程序员编制的程序地址,由它构成逻辑地址空间。程序主存储器中的实际地址称为物理地址,由它构成物理地址空间。存储映像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逻辑地址空间小于物理地址空间,映像要求可以访问所有的物理存储器;另一种是逻辑地址空间大于物理地址空间,映像要确定每个逻辑地址实际所对应的物理地址。
最后补充下“静态内存”和“动态内存“的区别:
1.静态内存是指在程序开始运行时由编译器分配的内存,它的分配是在程序开始编译时完成的,不占用CPU资源。程序中的各种变量,在编译时系统已经为其分配了所需的内存空间,当该变量在作用域内使用完毕时,系统会自动释放所占用的内存空间。变量的分配与释放,都无须程序员自行考虑。如:基本类型,数组。
2.动态内存:用户无法确定空间大小,或者空间太大,栈上无法分配时,会采用动态内存分配。
3.二者区别:
a) 静态内存分配在编译时完成,不占用CPU资源; 动态内存分配在运行时,分配与释放都占用CPU资源。
b) 静态内存在栈(stack)上分配; 动态内存在堆(heap)上分配。
c) 动态内存分配需要指针和引用类型支持,静态不需要。
d) 静态内存分配是按计划分配,由编译器负责; 动态内存分配是按需分配,由程序员负责。
㈡ 半导体是怎样存储信息的
存储器中最小的存储单位就是一个双稳态半导体电路或一个CMOS晶体管或磁性材料的存储元,它可存储一个二进制代码。由若干个存储元组成一个存储单元,然后再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一个存储器,就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了。
㈢ 关于信息储存
一、信息载体
最早:数手指头、结绳记事、石头代替法、在洞穴岩壁上绘画
之后,中国:竹简、木简、金属容器表面、帛、丝绸、蔡伦造纸。外国:阔叶植物的叶子(热带地区)、动物皮、纸张
如今,纸张是人们较为广泛使用的信息载体,而且磁性存储介质、电子信息存贮介质,光学存储介质等也已渗入你我的生活。
未来,人们会探索储存密度更大,存储状态更稳定的信息载体。如生物存储——用DNA存储信息。
二、记录方法
最早,“以物记物”或“借物记物”,即用更易于携带的事物代替所要记录的事物,但此时所有的“物”都是现实意义上的物。
之后,人类懂得了用更加简练的符号代替事物。从“象形文字”到后来不断发展更新的的“现代文字”。
而且,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人们利用二进制数字的简洁特点,将二进制数字与信息通过公式转换进行关系对应,从而能利用上面所说的磁性存储介质(磁盘)光学存储介质(光盘)或电子信息存贮介质(内存、U盘)进行记录。
三、信息处理工具
手稿演算,算盘,计算器……
我的回答你满意么?
㈣ 信息储存,什么是信息储存
手机存储信息的容量一般是以手机内存为限的。
㈤ 网络储存信息有哪些方法
网络储存信息方法,使用的专业网络存储技术大概分为四种,有DAS、NAS、SAN、iscsl,它们可以使用RAID阵列提供高效的安全存储空间。
1.直接附加存储(DAS)。直接附加存储是指将存储设备通过SCSI接口直接连接到一台服务器上使用。DAS购置成本低,配置简单,使用过程和使用本机硬盘并无太大差别,对于服务器的要求仅仅是一个外接的SCSI口,因此对于小型企业很有吸引力。
2.网络附加存储(NAS)。NAS实际是一种带有瘦服务器的存储设备。这个瘦服务器实际是一台网络文件服务器。NAS设备直接连接到TCP/IP网络上,网络服务器通过TCP/IP网络存取管理数据。
3.存储区域网(SAN)。SAN实际是一种专门为存储建立的独立于TCP/IP网络之外的专用网络。一般的SAN提供2Gb/S到4Gb/S的传输数率,同时SAN网络独立于数据网络存在,因此存取速度很快,另外SAN一般采用高端的RAID阵列,使SAN的性能在几种专业网络存储技术中傲视群雄。
4.iSCSI。使用专门的存储区域网成本很高,而利用普通的数据网来传输SCSI数据实现和SAN相似的功能可以大大的降低成本,同时提高系统的灵活性。iSCSI就是这样一种技术,它利用普通的TCP/IP网来传输本来用存储区域网来传输的SCSI数据块。
(5)存储信息扩展阅读:
四种网络存储技术方案各有优劣。对于小型且服务较为集中的商业企业,可采用简单的DAS方案。对于中小型商业企业,服务器数量比较少,有一定的数据集中管理要求,且没有大型数据库需求的可采用NAS方案。
对于大中型商业企业,SAN和iSCSI是较好的选择。如果希望使用存储的服务器相对比较集中,且对系统性能要求极高,可考虑采用SAN方案;对于希望使用存储的服务器相对比较分散,又对性能要求不是很高的,可以考虑采用iSCSI方案。
㈥ 信息储存的信息储存
信息贮存材料在50年前至今一直是以磁记录为主。磁盘的记录密度已经超过108位/厘米2,磁带为0.2×108。磁盘和磁带都是将磁粉(γ-Fe2O3铁氧体)涂在磁盘或有机膜上而成,产品的成本低,稳定性好。60年代发展出CrO2和以(Co++)改性的氧化铁粉是记录密度更高的材料。70年代发展出超微细铁粉(0.2μ×0.02μ),到80年代(BaO·6Fe2O3)钡铁氧体的超微细粉涂于(0.1μ直径)和(0.01μ厚度圆盘)都具有良好的磁记录性能。从50年代就开始研究的金属薄膜记录,已经发展出多种成分的薄膜材料:Co、CoNi、CoNiCr和CoCr/NiFe垂直记录双层薄膜等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途。以下比较三种材料的磁记录性能:铁氧体(γ-Fe2O3)、溅射连续薄膜 (Co-Cr)、垂直记录双层膜(CoCr/FeNi),它们的商业应用水平分别为12,000 (位/吋)、40,000(位/吋)、150,000(位/吋);应用极限分别为<30,000(位/吋)、>70,000(位/吋)、>500,000(位/吋);面密度分别为 107 (位/吋2)、108(位/吋2)、109(位/吋2)。
从90年代发展起来的光储存和磁光储存的光盘,储存密度高,可以达到(1010位/cm2), 使用寿命长(>105次)并且具有高保真度,可以擦除。光盘的发展很快,已经普遍使用。磁光材料的早期应用非晶态GdCo,后来采用三元合金、过度族和稀土元素:GaTbFe,TbFeCo。采用Co和Pt的薄膜重叠可以获得更好效果,其厚度分别只有4Å和10~20Å,需要用分子束外延的方法进行制备。 信息的储存是信息系统的重要方面,如果没有信息储存,就不能充分利用已收集、加工所得信息,同时还要耗资、耗人、耗物来组织信息的重新收集、加工。有了信息储存,就可以保证随用随取,为单位信息的多功能利用创造条件,从而大大降低了费用。
优点:存取速度极快,存储的数据量大
信息存储应当决定,什么信息存在什么介质行比较合适。总的来说文件应当用纸介质存储;业务文件按理用纸或磁带存储;主文件,如企业中企业结构、人事方面的档案材料、设备或材料的库存账目,应当存于磁盘,以便联机检索和查询。 信息时代的到来,更加突出了汉字的优越性。21世纪新的电脑将采用声控系统,它将摒弃由字母编制的键盘,由于英语的英节多达10000 个以上,而汉语只有400 多音节,每个音节最多4 个音素,因由美国语言学家盖利. 吉宁斯在《世界语言》一书中对汉语的简洁性、准确性、严密性和先进性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正是中国人几千年的努力,才把“西文语法书里的种种麻烦抛个精光”,最后“只留下几千个单字和若干条效率极高的排字规则”。英国《新科技杂志》原主编,科技发明报道专家迈克.克鲁斯断言,不久的将来,汉语将充分发挥威力,到那时世界关于语言文字结构的研究中心有可能转移到中国。在20世纪初年的中国,人们由于愤慨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力图摆脱文字的阻隔,向世界认同,曾经发出汉字拼音化的呼吁。曾几何时,中国的汉字即以强劲的生命力证
明了它无穷的潜力。是电脑接受了汉字,而不是电脑改变了汉字。因此有人称它为电脑文字,表明它是人类中具有最佳的信息交换应用程序的语种。 从最早的磁带机到今天的LTO,现代存储技术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在IBM特别为此举行的纪念活动中,专家们描述了未来智能化存储的趋势。
1952年,IBM推出了第一台磁带机726。它使人类正式告别了使用打孔机存储数据的方式。1962年激光二极管的发明,奠定了光读写的基础。于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早期,掀起一股以增加功能、缩短服务时间、减少设备占地面,以积简化磁带通路为目的的热潮。1970年IBM发明的软盘成为便携式存储的中流砥柱。上个世纪末,虚拟磁带服务器的开发,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共享能力和磁带的效率。而世界上最小最轻的硬盘驱动器(microdrive)则为移动存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随着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应用发展,存储在企业网络中的数据就成为企业最珍贵的资产,存储已不再是附属于服务器的辅助备份设备,日益走向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信息的有效存储保护,备份和灾难恢复已成为企业构建IT基础设施迫切需要考虑的重要环节。
“未来的存储不仅具有更高的容量、速度和性能价格比,而且还将具有自恢复和自管理功能,同时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互操作性。”IBM存储系统部大中华区总经理何国伟表示,实现全智能化存储,不需要另一个50年。
㈦ 储存信息的原理
U盘是芯片.
硬盘是盘片.
u盘是半导体材料制作的,记录的加电的信号
硬盘是磁盘,就象磁带一样的东西,不过它有扇区,柱面,磁道,磁头==
一、U盘基本工作原理
U盘是采用Flash芯片存储的,Flash芯片属于电擦写电门。在通电以后改变状态,不通电就固定状态。所以断电以后资料能够保存。
Flash芯片的擦写次数在10万次以上,而且你要是没有用到后面的空间,后面的就不会通电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是一种快速灵活的接口,
当一个USB设备插入主机时,由于USB设备硬件本身的原因,它会使USB总线的数据信号线的电平发生变化,而主机会经常扫描USB总线。当发现电平有变化时,它即知道有设备插入。
当USB设备刚插入主机时,USB设备它本身会初始化,并认为地址是0。也就是没有分配地址,这有点象刚进校的大学生没有学号一样。
正如有一个陌生人闯入时我们会问“你是什么人”一样,当一个USB设备插入主机时,,它也会问:“你是什么设备”。并接着会问,你使用什么通信协议等等。当这一些信息都被主机知道后,主机与USB设备之间就可以根据它们之间的约定进行通信。
USB的这些信息是通过描述符实现的,USB描述符主要包括:设备描述符,配置描述符,
接口描述符,端点描述符等。当一个U盘括入主机时,你立即会发现你的资源管理器里多了一个可移动磁盘,在Win2000下你还可以进一步从主机上知道它是爱国者或是朗科的。这里就有两个问题,首先主机为什么知道插入的是移动磁盘,而不是键盘或打印机等等呢?另外在Win2000下为什么还知道是哪个公司生产的呢?其实这很简单,当USB设备插入主机时,主机首先就会要求对方把它的设备描述符传回来,这些设备描述符中就包含了设备类型及制造商信息。又如传输所采用的协议是由接口描述符确定,而传输的方式则包含在端点描述符中。
USB设备分很多类:显示类,通信设备类,音频设备类,人机接口类,海量存储类.特定类的设备又可分为若干子类,每一个设备可以有一个或多个配置,配置用于定义设备的功能。配置是接口的集合,接口是指设备中哪些硬件与USB交换信息。每个与USB交换信息的硬件是一个端点。因些,接口是端点的集合。
U盘应属于海量存储类。
USB海量存储设备又包括通用海量存储子类,CDROM,Tape等,U盘实际上属于海量存储类中通用海量存储子类。通用海量存储设备实现上是基于块/扇区存储的设备。
USB组织定义了海量存储设备类的规范,这个类规范包括4个独立的子类规范。主要是指USB总线上的传输方法与存储介质的操作命令。
海量存储设备只支持一个接口,即数据接口,此接口有三个端点Bulk input ,Bulk output,中断端点
这种设备的接口采用SCSI-2的直接存取设备协议,USB设备上的介质使用与SCSI-2以相同的逻辑块方式寻址
二、 Bulk-Only传输协议
当一个U盘插入主机以后,主机会要求USB设备传回它们的描述符,当主机得到这些描述符后,即完成了设备的配置。识别出USB设备是一个支持Bulk-Only传输协议的海量存储设备。这时应可进行Bulk-Only传输方式。在此方式下USB与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都是通过Bulk-In和Bulk-Out来实现的。
硬盘,英文名称是 Hard disk,发明于1950年。开始的时候,它的直径长达20英寸;并且只能容纳几MB(兆字节)的信息。最初的时候它并不称为Hard disk ,而是叫做“fixed disk"或者"Winchester"(IBM产品流行的代码名称);如果在某些文献里提到这些名词,我们知道它们是硬盘就可以了。随后,为了把 硬盘的名称与"floppy disk"(软盘)区分开来,它的名称就演变成了"hard disk"。硬盘的内部有磁盘,作为保存信息的磁介质;而磁带和软盘里面则使用柔韧的塑料薄膜作为磁介质。
在简单的标准上,硬盘与盒式磁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所有的硬盘和盒式磁带都使用相同的磁性技术录制信息,这点将在“磁带录音机是怎么工作的有介绍”,但这已经不是属于IT硬件的范畴了。硬盘和磁带录音机都从磁存储技术获得最大的效益--磁介质可以轻易地进行擦除和复写,并且信息将记录在磁道里,储存 的信息可以永久保存。
想明白硬盘工作原理的最好途径是看清楚它的内部结构。注意:打开硬盘会损坏硬件,因此朋友们不要自己尝试,当然你有一个损坏的硬盘就另当别论了。
硬盘使用了铝片把表面给密封了起来,而另外的一边则布满了控制用的电子元件。电子控制器控制硬盘的读/写机制,还有转动盘片的马达。电子元件还把硬盘磁区域的信息汇编成byte(读),并把bytes转化为磁区域(写)。这些电子元件被装配在与硬盘盘片分开的小电路板上。
在电路板下面是连接盘片的马达,还有采用了高度过滤的通风孔,以便维持硬盘内部和外部的空气压力平衡。
移开了硬盘的顶盖之后,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非常简单但却精密的内部结构。
盘片--当硬盘在工作的时候,它可以转动5,400或者72,00 rpm(通常的情况下,当然最快也有10,000rpm,SCSI硬盘甚至达到了15,000rpm)。这些盘片制造的时候有惊人的精确度,并且表面如镜子般光滑。(你甚至还在盘片里看到了作者的肖像)
臂--位于左上角,是用来保持磁头的读/写 控制机制,能够把磁头从盘片的中心移动到硬盘的边缘。臂和它的移动机制相当的轻,并且速度飞快。普通的硬盘每秒可以在盘片中心和边缘之间来会移动50次,如果用肉眼看的话,速度真的是非常惊人。
为了增加硬盘储存的信息量,很多硬盘都使用了多盘片的设计。我们打开的硬盘有三个盘片和6个读/写的磁头。
硬盘里面保持臂的移动速度和精确度都达到了不可置信的地步,它使用了高速的线性马达。
很多硬盘使用了音圈(Voice coil)的方法来移动臂部--与你的立体声系统中扬声器使用的技术类似。
数据的储存
数据储存在盘片表面的扇区(Sector)和磁道(track)里,磁道是一系列的同心圆,而扇区则是磁道组成的圆状表面,如下:
上图黄色部分展示的就是典型的磁道,而蓝色部分则是扇区。扇区包括了固定数量的byte---例如,256或者512byte。无论是在硬盘还是在操作系统水平,扇区都通常组成群集(cluster)。
硬盘的低级格式化过程在盘片上建立了扇区和磁道,每个扇区的开始和结束部分都被写到了盘片上,这个处理使硬盘准备开始以byte的形式保持数据。高级格式化则写入文件储存的结构,例如把文件分配表写入到扇区,这个过程使硬盘准备保持文件。
㈧ 硬盘如何实现信息的存储
一块小小的硬盘,储存的信息几乎可以相当于全世界图书馆的总和,是怎么做到的?
虽然硬盘在我们生活中已经随处可见,但他的储存方法和原理,却不是每人都了解的。
想象一架飞机以离地面1毫米的高度飞行,每25秒绕地球一圈,还能覆盖每一寸表面。
再将其缩小成手掌大小,你就会得到和现代硬盘差不多的东西,它所包含的信息比你们当地图书馆还要多。
那么它是如何在这么小的空间 储存这么多的信息呢?
多亏了一代又一代工程师,材料科学家,还有量子物理学家们的共同努力,这个拥有不可思议的能量, 无比精确的小工具才能在你手掌中旋转。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infoVision,更多精彩科普动画等着你!
㈨ 信息存储时要考虑什么
2.信息的存储
在信息存储方面应考虑存储量、信息格式、使用方式、存储时间、安全保密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