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存储配置 » 存储过程中asis

存储过程中asis

发布时间: 2022-10-03 11:53:40

❶ 如何更容易理解PRD-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2)

仔细看了PRD,也和商品线的TL和DEV做了讨论,虽然有很多细节(比如:搜索给用户搜索习惯日志结构,多种直达比处理结果)没有确定下来,但是总体业务流程还是清晰了。昨天说了,PRD需要和很多角色沟通,所以我今天写了2个重要交付文档。(1)业务流程图:站在用户的角度,做了AsIs-ToBe分析;这种图形化的对比非常清晰的表达了我们要实现的项目目标。在很多公司也叫UserCase,也叫StoryBoard,还有公司直接就叫Story。有了这个图,就很容易看到我们要改什么,和业务部门沟通起来就显得非常简单而且有效了。在这个基础上在做一些细节的沟通就显得简单很多。 我喜欢看杰克逊的MTV,原因是什么呢?有一个很经典的镜头,就是导演先放星球、然后地球、然后某个城市上空、然后某个大楼、然后某个房间、然后房间里面有个漂亮的小孩在很响的弹吉他。影片感觉起来非常容易接受。这也许是沟通的一个技巧吧。先总体介绍,然后细节讨论。一下子进入细节就很容易让别人糊涂。当前的PRD材料就存在这个问题,大片的材料都是细节内容。未来可以考虑优化的就是适当增加一些图形。 其实,在业界有种测试叫UAT,就是根据这个StoryBoard来展开的。对用户(操作者)来说,他不关心内部是怎么变化的,他只关心我Input进去的东西,output出来是我要的。前端的测试也是给予这个使用场景来的。(2)数据流程图 数据流程图,是一个更深入的让业务和技术交流的图形。这个图可以让信息流的变化清晰明了。然后我们就知道哪些地方数据如何处理,处理就要涉及到环节角色权限等,信息的状态变化就清楚的得到表达。数据流程图还是数据库、安全以及配置环境的重要参考资料。数据流程图和业务流程图的主要变化就是对信息流进行公开化。很多黑盒的变化过程被显示出来。对于数据库部门来说,可以清晰的看到哪些地方需要New一个数据库,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哪些地方需要考虑备份。 对于安全来说,从存储、传输、访问、日志的角度,看哪些信息会在什么情况下得到使用,状态变化等,从安全的角度,要求加密、权限控制等就可以清晰的看到。对配置管理来说,要配置什么样的环境也很清晰了。 对测试来说,也存在一个功能、性能测试的问题。从功能角度来说,我们跟着数据流走,很多功能就嵌在信息流变化上,我们在准备测试数据的时候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准备了。有些公司还做另一些非功能测试,比如断网、断电、断数据库等,也可以从这个数据流程图上来看。

❷ APATHE装好后没有APATHE2服务

Apache安装过程

服务器个数的硬上限HARD_SERVER_LIMIT的修改:
在Apache的源代码中缺省的最大进程数是256个,需要修改apache_1.3.xx/src/include/httpd.h
#ifndef HARD_SERVER_LIMIT
#ifdef WIN32
#define HARD_SERVER_LIMIT 1024
#elif defined(NETWARE)
#define HARD_SERVER_LIMIT 2048
#else
#define HARD_SERVER_LIMIT 2560 <===将原来的HARD_SERVER_LIMIT 256 后面加个“0”
#endif
#endif

解释:
Apache缺省的最大用户数是256个:这个配置对于服务器内存还是256M左右的时代是一个非常好的缺省设置,但随着内存成本的急剧下降,现在大型站点的服务器内存配置一般比当时要高一个数量级不止。所以256个进程的硬限制对于一台1G内存的机器来说是太浪费了,而且Apache的软上限 max_client是受限于HARD_SERVER_LIMIT的,因此如果WEB服务器内存大于256M,都应该调高Apache的 HARD_SERVER_LIMIT。根据个人的经验:2560已经可以满足大部分小于2G内存的服务器的容量规划了(Apache的软上限的规划请看后面)。

Apache的编译:以下通用的编译选项能满足以后任意模块的安装
./configure --prefix=/another_driver/apache/ --enable-shared=max --enable-mole=most
比如:
./configure --prefix=/home/apache/ --enable-shared=max --enable-mole=most

解释:
--prefix=/another_driver/apache/:建议将apache服务安装在另外一个驱动设备上的目的在于硬盘往往是一个系统使用寿命最低的设备,因此:将服务数据和系统完全分开,不仅能提高了数据的访问速度,更重要的,大大方便系统升级,应用备份和恢复过程。

--shared-mole=max:使用动态加载方式载入子模块会带来5%的性能下降,但和带来的配置方便相比更本不算什么:比如模块升级方便,系统升级风险降低,安装过程标准化等

--enable-mole=most:用most可以将一些不常用的mole编译进来,比如后面讲到的mod_expire是就不在 apache的缺省常用模块中

如果不想build so, 也可以这样:
./configure \
"--with-layout=Apache" \
"--prefix=/path/to/apache" \
"--disable-mole=access" \
"--disable-mole=actions" \
"--disable-mole=autoindex" \
"--disable-mole=env" \
"--disable-mole=imap" \
"--disable-mole=negotiation" \
"--disable-mole=setenvif" \
"--disable-mole=status" \
"--disable-mole=userdir" \
"--disable-mole=cgi" \
"--disable-mole=include" \
"--disable-mole=auth" \
"--disable-mole=asis"

但结果会发现,这样编译对服务性能只能有微小的提高(5%左右),但却失去了以后系统升级和模块升级的灵活性,无论是模块还是Apache本身升级都必须把Apache和php的SOURCE加在一起重新编译。

apache的缺省配置文件一般比较大:可以使用去掉注释的方法精简一下:然后再进入具体的培植过程能让你更快的定制出你所需要的。
grep -v "#" httpd.conf.default >httpd.conf

需要修改的通用项目有以下几个:

#服务端口,缺省是8080,建议将整个Apache配置调整好后再将服务端口改到正式服务的端口
Port 8080 => 80

#服务器名:缺省没有
ServerName name.example.com

#最大服务进程数:根据服务容量预测设置
MaxClients 256 => 800

#缺省启动服务后的服务进程数:等服务比较平稳后,按平均负载下的httpd个数设置就可以
StartServers 5 => 200

不要修改:
以前有建议说修改:
MinSpareServers 5 => 100
MaxSpareServers 10 => 200

但从我的经验看来:缺省值已经是非常优化的了,而且让Apache自己调整子共享进程个数还是比较好的。

特别修改:
在solaris或一些比较容易出现内存泄露的应用上:
MaxRequestsPerChild 0 =>3000

应用模块和工具的安装配置:

由于使用模块动态加载的模式,所以可以方便的通过简单的配置调整来把Apache定制成你需要的:最好把不常用模块全部清除(无论处于安全还是效率)。
比如:对于静态页面服务器:就什么其他子模块都不加载,对于PHP应用就加上PHP模块,对于JAVA应用就把Resin模块加载上。而且各种模块的插拔非常简单,这样调试过程中就可以简单的通过注释掉不需要的模块,而不用重新编译。

一般说来,可以不需要的模块包括:
#LoadMole env_mole libexec/mod_env.so
#LoadMole negotiation_mole libexec/mod_negotiation.so
#LoadMole status_mole libexec/mod_status.so
#server side include已经过时了
#LoadMole includes_mole libexec/mod_include.so
#不需要将没有缺省index文件的目录下所有文件列出
#LoadMole autoindex_mole libexec/mod_autoindex.so
#尽量不使用CGI:一直是Apache安全问题最多的地方
#LoadMole cgi_mole libexec/mod_cgi.so
#LoadMole asis_mole libexec/mod_asis.so
#LoadMole imap_mole libexec/mod_imap.so
#LoadMole action_mole libexec/mod_actions.so
#不使用安全认证可以大大提高访问速度
#LoadMole access_mole libexec/mod_access.so
#LoadMole auth_mole libexec/mod_auth.so
#LoadMole setenvif_mole libexec/mod_setenvif.so

最好保留的有:
#用于定制log格式
LoadMole config_log_mole libexec/mod_log_config.so
#用于增加文件应用的关联
LoadMole mime_mole libexec/mod_mime.so
#用于缺省index文件:index.php等
LoadMole dir_mole libexec/mod_dir.so

可用可不用的有:
#比如:需要在~/username/下调试php可以将
LoadMole userdir_mole libexec/mod_userdir.so
#比如:需要将以前的URL进行转向或者需要使用CGI script-alias
LoadMole alias_mole libexec/mod_alias.so

常用的模块:
最常用的可能就是php和JAVA应用服务器的前端,此外,从性能上讲利用mod_gzip可以减少40%左右的流量,减少机器用于传输的负载,而 mod_expires可以减少10%左右的重复请求,让重复的用户对指定的页面请求结果都CACHE在本地,根本不向服务器发出请求。

建议将所有MODULE的配置都放到相应模块的配置内部:<IfMole some_mole.c>some_mole config </IfMole>

PHP的安装:
/path/to/php_src/configure --with-apxs=/path/to/apache/bin/apxs --with-other-moles-you-need
需要修改的配置:
AddType application/x-httpd-php .php .php3 .any_file_in_php

resin的安装设置:
/path/to/resin/src/configure --with-apxs=/path/to/apache/bin/apxs

具体的resin设置放在另外一个文件中:比如/home/resin/conf/resin.conf
<IfMole mod_caucho.c>
CauchoConfigFile /path/to/apache/conf/resin.conf
</IfMole>

mod_expires的安装配置:
<IfMole mod_expires.c>
ExpiresActive on
ExpiresByType image/gif "access plus 1 month"
ExpiresByType text/css "now plus 1 month"
ExpiresDefault "now plus 1 day"
</IfMole>

注释:
所有的.gif文件1个月以后过期
所有的文件缺省1天以后过期

mod_gzip的安装
http://www.chedong.com/tech/compress.html

日志的轮循:cronolog的安装和设置

cronolog可以非常整齐的将日志按天轮循存储
缺省编译安装到/usr/local/bin/下,只需要将配置改成:

CustomLog "|/usr/local/sbin/cronolog /home/apache/logs/%w/access_log" combined

日志将按天截断并存放在以星期为目录名的目录下:比如:log/1是周一,log/5是周五, log/0是周日

用gzip压缩每天的日志:
30 4 * * * /usr/bin/gzip -f /home/apache/logs/`date -d yesterday +%w`/access_log

日志的定期删除:
30 5 * * */usr/bin/find /home/apache/logs/ -name access_log.gz -mtime +3 |xargs -r /bin/rm -f

升级维护:

由于使用动态模块加载方式(DSO模式)安装Apache,Apache的HTTPD核心服务和应用模块以及应用模块之间都变的非常灵活,建议将所有独立模块的配置都放在
<IfMole mod_name>
CONFIGURATIONS..
</IfMole>
里,这样配置非常容易通过屏蔽某个模块来进行功能调整:比如:
#AddMole mod_gzip.c
就屏蔽了mod_gzip,而其他模块不首任何影响。

安装和维护过程:

系统安装:系统管理员的职责就是安装系统和一个按照DSO模式安装的Apache,然后COLON。
应用安装:由应用管理员负责具体应用所需要的模块并设置HTTPD。
系统升级:系统管理员:升级系统/升级Apache
应用升级:应用管理员:升级应用模块:PHP CAUCHO等
系统备份/恢复:如果Apache不在缺省的系统盘上,只需要将Apache目录备份就可以了,遇到系统分区的硬件问题直接使用预先准备好的系统COLON,再直接将Apache所在物理盘恢复就行了。

❸ 笔记本电脑图纸中相关英文的意思

晕死了,你起码给出东西来啊,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你,只能从网找摘录些电脑硬件的缩写给你自己去找了。
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个人电脑,又称微型计算机或微机。

NC: Network Computer,网络计算机。

MPC: Multimedia Personal Computer,多媒体个人电脑。

MMX: 是MultiMedia eXtensions(多媒体扩展)的缩写,是第六代CPU芯片的重要特点。MMX技术是在CPU中加入了特地为视频信号(Video Signal),音频信号(Audio Signal)以及图像处理(Graphical Manipulation)而设计的57条指令,因此,MMX CPU极大地提高了电脑的多媒体(如立体声、视频、三维动画等)处理功能。

Intel Pentium 166MHz MMXTM: Intel Pentium是英特尔(Intel)公司生产的“奔腾”CPU。�意为“Registered”(注册商标)。166MHz指CPU时钟频率,MHz即Mega Hertz的缩写。MMXTM中的TM是“Trade Mark”的简写,意为“注册商标”。

OOP: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所谓“对象”就是一个或一组数据以及处理这些数据的方法和过程的集合。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耆�煌�诖�车拿嫦蚬�坛绦蛏杓疲��蟠蟮亟档土?a href='http://bbs.rockdigital.net/thread31.html' target=_blank>软件开发的难度,使编程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是当今电脑编程的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

28VGA: 28是指彩色显示器上的黄光网点间距(点距),点距越小的显示器,图像就越细腻、越好,这是因为彩色屏幕上的每个像点都是由一组红、绿、蓝光汇聚而成的,由于在技术上三束光还不能100%地汇聚在一点上,因此会产生一种黄光网点的间隔,这种间隔越小,屏幕上显示的图像越清晰。VGA是Video Graphics Array(视频图形阵列)的缩写。

FAT:Allocation Table,文件分配表,它的作用是记录硬盘中有关文件如何被分散存储在不同扇区的信息。

EPA: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的简称,美国环境保护署。EPA于1992年宣布了“能源之星”(Energy Star)计划,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只要启动电脑,过不了几秒钟就能见到屏幕上出现“能源之星”的标志。能源之星的目标是当电脑系统的各个部件不活动时自动进入低功耗状态,当部件的能动性恢复(即当键盘、鼠标等被使用)时,电脑系统自动回到完全清醒的状态。对于符合能源之星规范的产品,EPA将发给能源之星标志“EPA POLLUTION PREVENTER”,意为“美国环境保护署认可的防污染的节能产品”。

IC卡:Intelligent Card,智能卡。

ATX:一种新的电脑机箱、主板、电源的结构规范。

IDE:集成电路设备或智能磁盘设备。

DLL:Dynamic Link Library,动态链接库。

KB:Kilo Byte,KB表示千字节。K=Kilo,构词成分,表示“千;千米;公斤;公里”。B=Byte,意为“字节”,是电脑中最小存贮单位(一个字节可以存贮一个英文字母,每两个字节可以存放一个汉字)。

MB:Mega Byte,MB表示兆字节。M=Mega,构词成分,表示“兆;百万”。

GB:Giga Byte,GB表示千兆字节。G=Giga,构词成分,表示千兆;十亿”。

CAI:Computer-Asisted Instruction或Computer-Aid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它将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最受欢迎的教学手段。

CAD:Computer-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

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7年推出有关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ISO 9000系列国际标准,于1994年又发布了经过修订的标准。其中,构成ISO 9000系列标准的主要标准分别是:1.ISO 9000-1: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第一部分:选择和使用指南》。2.ISO 9001:1994《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3.ISO 9002:1994《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

3DS或3D Studio: Three Dimension Studio,三维摄影室。是美国Autodesk公司推出的一套多功能三维动画软件,集实体造型、静态着色和动画创作于一体,极大地普及了三维造型技术。它能够与AutoCAD进行图形信息交换,利用扫描仪输入图形,通过VGA与电视转换接口将动画输出至电视或录像带。

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又称投入3D,由空军模拟飞行装置演变而来,基本上是利用左、右视觉空间交替变换显示图像的原理产生立体效果,实际上已超出图像处理的范畴,是综合光、声、图像的计算机生成环境,人们能够像在实际生活中那样对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式操作,虚拟现实应用前景极为广阔。

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的缩写,是指将文字材料通过扫描仪输入作为计算机图像文件,通过软件识别为中文或英文内码,然后进行文字处理。由于手写体的随意性太大,目前OCR主要限于印刷文字的识别。目前代表中文OCR识别准确率最高水平的是清华文通公司出品的TH-OCR NT for Windows。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它是为解决众多的外部设备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问题而出现的。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原始设备制造商。

Microsoft OEM: 微软OEM产品。它是指预安装在微机上的软件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98、Windows NT、WorkStation、Windows3.X、MS-DOS。

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管理信息系统。它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国内最有名的管理信息系统有“王特MIS”、“雅奇MIS”、“Quick MIS”。

PNP:Plug and Play,即插即用,它是Window98的一个重要技术特性。所谓即插即用是指将符合PNP标准的PC插卡等外围设备安装到电脑时,操作系统自动设定系统结构的技术。这就是说,当用户安装新的硬件时,不必再设置任何跳线器开关,也不必用软件配置中断请求(IRQ)、内存地址或直接存储器存取(DMA)通道,Windows98会向应用程序通知硬件设备的新变化,并会自动协调IRQ、内存地址和DMA通道之间的冲突。

OLE: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对象连接与嵌入,简称OLE技术。OLE不仅是桌面应用程序集成,而且还定义和实现了一种允许应用程序作为软件“对象”(数据集合和操作数据的函数)彼此进行“连接”的机制,这种连接机制和协议称为部件对象模型(Component Object Model),简称COM。OLE可以用来创建复合文档,复合文档包含了创建于不同源应用程序,有着不同类型的数据,因此它可以把文字、声音、图像、表格等组合在一起。

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乐器数字接口。它是多媒体的基本术语之一,MIDI文件是用电子乐器如:电子琴、吉它、萨克斯等演奏并录制下来的,它能在大多数的多媒体计算机声音卡上播放,即使不去创建自己的MIDI文件,也可以使用现有的MIDI文件,作为多媒体演示的背景音乐。MIDI文件储存的只是对声音的描述,依靠声音卡的合成器(FM或者波形表)来产生人们想听的真实声音。

MPEG:是Motion Picture Experts Group的缩写,意即“运动图像专家组”,它是多媒体计算机中的一种活动图像及其伴音的压缩编码标准,即人们通常所说的MPEG标准。它包括三部分:MPEG音频、MPEG视频、和MPEG系统。

ATX/Micro ATX
确切地说ATX与Micro ATX是两种工业标准,通常指的是主板的板形。我们知道,主板是一块集成了各种电子元件、插槽的矩形电路板,为了规范主板的尺寸大小、形状及各元器件的布局方式,于是出现了诸如AT、Baby AT、ATX、Micro ATX等板型标准。
ATX是目前最常见的主板结构,它是由Intel于1995年7月提出的。Micro ATX也叫Mini ATX,它是ATX结构的简化版,与ATX相比,少了一些扩展槽,因此板形较小,能降低生产成本。说简单点,从外观上看,ATX主板是“大板”,Micro ATX是“小板”。

BIOS
BIOS是“Basic Input-Output System”的缩写,即“基本输入输出系统”。其实,BIOS是一组固化到主板一个ROM芯片上的程序,它保存着计算机最重要的基本输入输出的程序、系统设置信息、开机上电自检程序和系统启动自举程序。说白了,BIOS是连接软件程序与硬件设备的“桥梁”,负责解决硬件的即时要求。一块主板性能的稳定性、兼容性等关键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板上的BIOS管理功能是否先进。

CMOS
CMOS是“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ctor”的缩写,其本意是“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存储器”,是一种应用于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的原料。但我们接触主板时说的这个“CMOS”则是指主板上一种用电池供电的可读写RAM芯片。
BIOS和CMOS RAM的关系常常被混淆,其实正确的解释方法是:当进入BIOS对硬盘参数或者其他BIOS进行设置,并保存它们,这些设置会被存储到CMOS RAM芯片的存储器区域中,每次系统引导的时候,系统都会从CMOS RAM芯片中读出所存的参数来决定如何配置系统,BIOS和CMOS RAM之间存在联系,但它们是系统中两个完全不同的部分。

DMA
DMA是“Direct Memory Access”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存储器直接访问”。DMA是一种高速的数据传输方式,它允许在外部设备和存储器之间直接读写数据,整个过程无须CPU的参与,而是在一个称为“DMA控制器”的控制下进行的。CPU除了在数据传输开始和结束时做一点处理外,在传输过程中CPU可以进行其他的工作,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工作效率。

硬件名词解释系列——显卡篇

1.2D/3D图形加速
过去,由于显示芯片技术性能的限制,电脑显示2D/3D图形时所需处理的数据全部由CPU承担。随着图形芯片技术的发展,显卡开始承担了所有2D图形的显示处理,大大减轻了CPU的负担,自然也提高了图形显示速度,也因此有了2D图形加速卡一说。但由于显示3D图形时所需处理的数据量和各种计算远远超过2D图形显示,所以在3D图形处理芯片出现前显卡还无法承担3D图形显示数据的处理。

2.RAMDAC
目前大部分电脑所配置的显示器仍然是传统的模拟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器,这种显示器只能接受用信号电压幅度来控制显像管的发光亮暗程度,所以显卡中的RAMDAC(视频存储数字模拟转换器)必须将显示图形芯片处理后并将存储在显存中的数字显示信号逐帧转换为由三种彩色亮度和行、帧同步信号共同组成的视频信号,然后通过15针的D形插座输出供显示器使用。
目前的主流显卡上并不存在独立安装的RAMDAC芯片,这是因为厂家在生产图形芯片时已经将RAMDAC集成在其中了。

3.显存
显存与系统内存的功能差不多,系统内存是用来暂时存储CPU所处理的数据的,而显存则是暂时存储显示芯片处理的数据。显示芯片不仅在处理数据时需要显存,而且在处理完之后还得将数据再次送到显存,供RAMDAC等其他部分使用,因此显存的带宽和速度将直接影响显示芯片的运行速度。

4.分辨率
分辨率也叫分辨率,指显示卡在显示器屏幕上所描绘的点的数量,用“横向点数×纵向点数”的方式来表示。比如800×600就表示在横向上有800个点,纵向上有600个点。

5.色深
色深是指在某一分辨率下,描述每一个像素点的色彩所使用的数据的宽度,单位是“位”(bit)。它决定了每个像素点可以有的色彩的种类。比如8位色深,像素点所能使用的颜色就有2的8次方即256种。不过,我们通常都直接把乘方的结果叫成颜色数,来代替色深作为挑选显示卡的指标,比如256色,增强色(16位色深,65536颜色数,也叫64K色),真彩色(24位色深,16777216颜色数,也叫16兆色)和32位色等。颜色数越多,所描述的颜色就越接近于真实的颜色。

6.刷新频率
刷新率指图像在显示器上的更新速度,也就是图像每秒钟在屏幕上出现的帧数,刷新率越高,屏幕上的图像的闪烁感就越小,图像就越稳定,视觉效果就越好。

硬件名词解释系列——内存篇

tCK(时钟周期)
tCK是“Clock Cycle Time”的缩写,即内存时钟周期。它代表了内存可以运行的最大工作频率,数字越小说明内存所能运行的频率就越高。现在很多厂商都喜欢用工作时间来表示该数值,因此时钟周期与内存的工作频率是倒数关系的,即tCK=1/F。比如一块标有“-10”字样的内存芯片,“-10”表示它的运行时钟周期为10ns,即可以在100MHz的频率下正常工作。

tAC(存取时间)
tAC(Access Time from CLK),存取时间。与时钟周期不同,tAC仅仅代表访问数据所需要的时间。注意,tAC与tCK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如一块标有“-7J”字样的内存芯片并不是说它的时钟周期是7ns,而是说它的存取时间是7ns,并不能工作在133MHz这样的频率下。在购买内存时一定要分清这两个参数的区别,以免上JS的当。

CL(CAS延迟时间)
CL(CAS Latency)是内存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内存纵向地址脉冲的反应时间。我们可以将内存条看作是一个划分成一个个网格的仓库,数据就保存在这些网格中。当电脑需要“仓库”中的数据时,在实际读取之前一般都有一个“缓冲期”,而“缓冲期”的时间长度,就是上面谈到的这个“CL”了。可见,当内存的CL为2时,它的性能会比CL=3要好一些。因此,减低CAS的周期有助于加快内存在同一频率下的工作速度。

内存带宽
内存带宽也叫“数据传输率”,是指每秒钟访问内存的最大bit数(或Byte数)。随着技术的发展,CPU、显卡等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越来越强,而作为这些设备的“桥梁”,内存的带宽一直没有很大的突破,这座小桥已经没有办法满足这些设备的数据传输要求,内存也因此成了阻碍系统性能提升的一个瓶颈。我们知道,内存在一个工作时刻内只能为一个数据请求传输数据,而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如果总线宽度与时钟频率固定,则总线被占用的时间总量取决于数据的传输量及内存总线的带宽。因此内存的带宽将直接影响到PC的储存系统。简单点说,如果将内存看作是一个很大的仓库,则这个仓库的大门可看作是内存的总位宽(总位宽的大小是固定的,不能改变,如SDRAM的总位宽为64bit),内存条上的每块内存芯片则是仓库内的一扇小门。如果我们打算从仓库中搬运东西,将会发现如下规律:每一次能从仓库中搬出或搬入的货物量与这个仓库的大门(内存总位宽)大小成正比,大门越大则小门越多,自然单位时间内的货物吞吐量越大。

内存BANK
简单地说,BANK就是内存和主板上的北桥芯片之间用来交换数据的通道。以SDRAM系统为例,CPU与内存之间(就是CPU到DIMM槽)的接口位宽是64bit,也就意味着CPU一次会向内存发送或从内存读取64bit的数据,那么这一个64bit的数据集合就是一个内存条BANK,很多厂家的产品说明里称之为物理BANK(Physical BANK)。内存条的BANK数量与内存条是否是单双面无关。PCB电路可以设计成双面和单面,也可把全部芯片(16颗)放在一面上(至少从理论上是完全可能)。有些内存条单面就是一个物理BANK,但有些双面才是一个物理BANK,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要准确知道内存条实际物理BANK数量,只要将单个芯片的逻辑BANK数量和位宽以及内存条上芯片个数搞清楚。各个芯片位宽之和为64MB就是单物理BANK,如果是128MB就是双物理BANK。目前的芯片组最多支持两个物理BANK。所以内存厂家生产的内存条都不可能超过两个物理BAN。

硬件名词解释系列——光驱篇

CLV(Constant Linear Velocity)
CLV即“恒定线速度”,指光驱在读取数据时以恒定的线速度运转。CLV通过变换主轴电机的速度,可以让光头从盘的内圈移动到外圈的过程中,单位时间内读过的轨道弧线长度相当,这样势必造成读取内外圈的速度不一样。当光驱的速度比较高以后,频繁变换主轴电机将降低光驱的寿命,因此CLV技术只适合低速光驱。

CAV(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
CAV即“恒定角速度”,采用该技术的光驱在读取数据时都以恒定的角速度运转。采用CAV技术的光驱的主轴电机不用频繁调整转速,因此延长了电机寿命,光驱的随机读取性能也提高了不少,但因为相同时间内激光头在外圈扫过的距离比内圈大,因此只有在外圈工作时光驱的速率才能达到其标称的最高值。

PCAV(Partial 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
PCAV即“区域恒定角速度”,它吸收了CLV和CAV的优势。即在读内圈数据时,以CAV方式读取,而在读外圈数据时,以CLV方式。这样既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性能,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高速光驱都是采用的这种方式。

Firmware
Firmware翻译成中文就是“固件”,其作用相当于主板、显卡上的BIOS,目前大部分的CD-ROM、CD-RW、DVD-ROM 都有这样的固体。通过刷新硬件的Firmware,往往可以改进硬件设备的性能、兼容性,甚至还可以达到升级的目的。

倍速
经常谈到的×速光驱,这倍速说的就是CD-ROM/CD-RW的数据传输率,单倍速光驱的传输率是150KB/s,因此一个常见的52×光驱的传输数度就是52×150KB/s了。注意,DVD-ROM速度倍数的意义与光驱不同,这是因为DVD光驱所标称的速度是指读取DVD盘片的速度,而DVD盘片的容量和密度都远远大于CD盘片。

人工智能AIEC(Artifical Intelligence Error Correction)
所谓人工智能容错技术就是采用一种模糊控制技术,通过对成千上万张有各种毛病的盘片进行读盘测试,通过特殊的软件将每张光盘的读盘情况记录下来,例如将偏心、划痕、激光反射弱等各种可能导致光驱无法正常读取数据的情况归纳起来,并将针对每种情况作出的纠正方案写入Firmware。这样等于在光驱的“大脑”中事先储备了成千上万种光盘疑难病症的“药方”,在以后的读盘中,如遇到上述不良读盘现象时,光驱就会自动使用事先设计好的方案进行纠错工作,这就可以实现对症下药,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光驱的准确读盘能力。

中央处理器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Computer-Aided Design)
互联网普及率 Internet Penetration
网民 Cyber Citizen
网络犯罪 Cyber Crime
网络城市, 虚拟城市 Cyber City
数字鸿沟 Digital Divide
智能学校 Smart Schools
多功能卡 Multipurpose Card
软件开发 Software Development
内容开发 Content Development
数字化商业 Digital Business
信息化 Informationization, Network-based Information Flow
软件包 Software Packages
申请注册域名 Domain Name Application and Registration
虚拟空间 Virtual Space
局域网 Intranet
脑图 Mind Map
便携式电脑 Portable Computer; Laptop; Notebook Computer
个人数字助理 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掌上电脑 Palm Computer
路由器 Router
网络管理员 Network Administrator
网络经济 Cyber Economy
以太网 Ethernet
服务提供者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网络计算机 NC: Network Computer
多媒体个人电脑 MPC: Multimedia Personal Computer
多媒体扩展 MMX: 是MultiMedia eXtensions
兆赫 MHz Mega Hertz
视频图形阵列 VGA:Video Graphics Array
三维摄影室 3D Studio: Three Dimension Studio
虚拟现实 VR:Virtual Reality
原始设备制造商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即插即用 PNP:Plug and Play
乐器数字接口 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
运动图像专家组 MPEG:Motion Picture Experts Group
域名 Domain Name
拨号连接 Dial-up Connection

❹ 本人欲购买橡皮艇一条,橡皮艇哪个牌子质量

全世界的充气船橡皮艇有超过100个品牌,选择一个更受欢迎的品牌并不一定意味着会有更好的品质。但是,这通常意味着你将不得不支付更多费用。有时候,小公司和新公司可以通过以合理的价格提供高质量的产品给您带来惊喜。但是,这相当于冒险,因为大多数卖的便宜又是新公司出售的产品,质量好的真的很少。相信品牌的力量,这是没错的,要知道,一个知名品牌是通过公司制造高品质产品与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而得来的。以下小编总结了现今国内外十大知名充气船橡皮艇品牌;

第一、ASIS(美国)

ASIS世界领先的军用,专业和休闲用刚性充气橡皮艇制造商,ASIS充气船在全球有80多个国家销售。ASIS船舶的风格印章说:设计,安全,性能,质量和创新。利用的内部技术和设计团队专家,每艘刚性充气橡皮艇艇经过精心研究和设计,通过卓越的船体设计,管道几何形状,形状,承载能力和操作特性,提供出色的水上性能,为我们的整个系列具有出色的操作性,浮力,适航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ASIS刚性充气艇工厂拥有超过11,000平方米的总面积(5,000平方米的屋顶下,另有6000平方米的户外可用),拥有各种专门的专业制造领域,如空调管道装配区域,电子气动磨削和粘接区域,专用索具区域,仓库,室内装潢,工程和组装区域。

ASIS工厂已获得ISO 9001:2008(质量),ISO 14001:2004(环境)和OHSAS 18001:2007(健康与安全)认证。

❺ 深入解析Ubuntu操作系统的目录

第Ⅰ部分 安装与配置
第1章 Ubuntu概述
1.1 什么是Ubuntu
1.1.1 Ubuntu内部
1.1.2 Ubuntu的安装特点
1.1.3 Ubuntu文件系统的特点
1.2 Ubuntu的商业应用
1.3 Ubuntu的个人应用
1.4 64位Ubuntu
1.5 基于PPC平台的Ubuntu
1.6 基于双核处理器的Ubuntu
1.7 充分利用Ubuntu与Linux的文档
1.8 Ubuntu开发者与文档
1.9 阅读参考
第2章 安装Ubuntu前的准备
2.1 计划Ubuntu的部署方案
2.1.1 商业部署需要考虑的因素
2.1.2 系统部署需要考虑的因素
2.1.3 用户因素
2.1.4 预部署计划的核对表
2.1.5 安装计划
2.2 硬件需求
2.2.1 安装Ubuntu的最低硬件配置
2.2.2 在遗留的设备上安装Ubuntu
2.2.3 为Ubuntu安装分配硬盘空间
2.2.4 检查硬件的兼容性
2.2.5 为潜在的硬件问题做准备
2.2.6 准备并使用硬件列表
2.3 安装过程的准备
2.4 安装前与安装过程中的硬盘分区操作
2.4.1 选择分区方案
2.4.2 将Linux文件系统安排到各个分区上
2.5 使用Ubuntu的kickstart安装方式
2.6 阅读参考
第3章 安装Ubuntu
3.1 开始安装前的准备
3.1.1 检查硬件规格
3.1.2 安装选项
3.1.3 计划分区策略
3.1.4 引导程序
3.1.5 本地光盘安装
3.2 逐步安装
3.2.1 开始安装
3.2.2 首次更新
3.3 关机
3.4 阅读参考
第4章 安装后的配置
4.1 安装后配置问题的故障诊断
4.2 sudo命令
4.3 首次更新
4.4 配置软件源
4.5 安装显卡驱动
4.6 更改Ubuntu的桌面风格
4.6.1 更改桌面背景
4.6.2 更改颜色
4.6.3 更改系统字体
4.7 首选行为
4.7.1 首选应用程序
4.7.2 Removable Drives and Media
4.8 输入设备
4.8.1 键盘快捷键
4.8.2 键盘布局
4.8.3 鼠标
4.9 检测与配置调制解调器
4.9.1 配置串口调制解调器
4.9.2 为笔记本电脑配置WinModem
4.10 配置Ubuntu中的电源管理
4.11 重设日期和时间
4.11.1 使用date命令
4.11.2 使用hwclock命令
4.11.3 更改时间和日期
4.12 管理PCMCIA
4.12.1 使用PCMCIA
4.12.2 控制PCMCIA服务
4.13 配置与使用CD. DVD和CD-RW光驱
4.14 配置无线网络
4.15 配置Firestarter
4.16 阅读参考
第5章 Ubuntu初步
5.1 使用Linux文件系统
5.1.1 查看Linux文件系统
5.1.2 使用/bin和/sbin目录下的基本命令
5.1.3 在/boot目录和/dev目录中存储引导的内核和查看存储设备
5.1.4 使用和编辑/etc目录下的文件
5.1.5 保护用户目录/home中的内容
5.1.6 使用/proc目录的内容与内核进行交互
5.1.7 使用/usr目录下的共享数据
5.1.8 在/tmp目录下存储临时文件
5.1.9 访问/var目录下的可变数据文件
5.2 登录与使用Linux
5.2.1 基于文本的控制台登录
5.2.2 使用虚拟控制台
5.2.3 在Linux控制台会话中使用简单的键盘和鼠标技巧
5.2.4 退出
5.2.5 从远程计算机登录与退出
5.3 修改用户信息
5.4 阅读文档
5.4.1 使用手册页
5.4.2 查找和阅读软件包文档
5.5 使用shell
5.5.1 使用环境变量
5.5.2 使用shell导航和搜索
5.5.3 使用shell管理文件
5.5.4 通过shell压缩和解压的文件
5.6 使用文本编辑器
5.6.1 使用vi
5.6.2 使用emacs
5.7 使用权限
5.7.1 指派权限
5.7.2 目录权限
5.7.3 理解设置用户ID和设置组ID权限
5.8 以root用户身份工作
5.8.1 创建用户
5.8.2 删除用户
5.8.3 关闭系统
5.8.4 重启系统
5.9 阅读参考
第6章 X Window系统
6.1 X的基本概念
6.2 使用X11R7
6.2.1 xorg.conf文件的元素
6.2.2 配置X
6.3 启动X
6.3.1 使用显示管理器
6.3.2 通过使用startx从控制台启动X
6.4 选择和使用窗口管理器
6.5 GNOME和KDE桌面环境
6.5.1 GNU网络对象模型环境GNOME)
6.5.2 K桌面环境(KD)
6.5.3 Xfce:备选的轻量级桌面环境
6.6 阅读参考
第7章 管理软件
7.1 使用Add/Remove Applications管理软件
7.2 使用Synaptic管理软件
7.3 保持最新
7.4 使用命令行
7.4.1 日常使用
7.4.2 查找软件
7.5 从源代码编译软件
7.6 阅读参考
第8章 Internet应用:Web冲浪. 写邮件. 读新闻
8.1 选择Web浏览器
8.1.1 Mozilla Firefox
8.1.2 Mozilla Suite
8.1.3 Epiphany
8.1.4 Konqueror
8.2 选择电子邮件客户端
8.2.1 Evolution
8.2.2 Mozilla Thunderbird
8.2.3 Balsa
8.2.4 KMail
8.2.5 Mozilla Mail
8.2.6 mail应用程序
8.2.7 mutt
8.2.8 其他邮件客户端
8.3 网络新闻概述
8.4 选择新闻阅读器
8.4.1 slrn新闻客户端
8.4.2 Pan新闻客户端
8.4.3 Mozilla新闻客户端
8.4.4 Thunderbird新闻客户端
8.5 Internet Relay Chat
8.6 GAIM IM
8.7 使用Ekiga进行视频会议
8.8 阅读参考
第9章 生产应用程序
9.1 Ubuntu中的办公套件
9.1.1 使用OpenOffice.org
9.1.2 使用OpenOffice.org Writer
9.1.3 使用OpenOffice.org Calc
9.1.4 使用GNOME Office
9.1.5 使用KOffice
9.2 为Microsoft Windows编写的生产应用程序
9.3 阅读参考
第10章 多媒体应用
10.1 在Ubuntu中烧录CD和DVD
10.1.1 从命令行创建CD
10.1.2 从命令行创建DVD
10.1.3 使用Ubuntu的图形界面客户端创建CD和DVD
10.2 声音和音乐
10.2.1 声卡
10.2.2 录音
10.2.3 声音格式
10.2.4 翻录音乐
10.2.5 音乐播放器
10.2.6 流式音频
10.3 观看电视和视频
10.3.1 电视和视频硬件
10.3.2 视频格式
10.3.3 在Linux中观看视频
10.3.4 使用Linux观看电视
10.3.5 个人录像机
10.3.6 DVD和视频播放器
10.4 阅读参考
第11章 图形处理
11.1 在Ubuntu中使用数码相机
11.1.1 网络摄像头
11.1.2 手持式数码相机
11.1.3 使用F-Spot
11.2 在Ubuntu中使用扫描仪
11.2.1 使用图形格式
11.2.2 捕获屏幕图像
11.3 阅读参考
第12章 Ubuntu打印
12.1 Ubuntu打印概述
12.2 配置和管理打印服务
12.2.1 快速完成基于GUI的打印机配置
12.2.2 管理打印服务
12.3 创建和配置本地打印机
12.3.1 创建打印队列
12.3.2 编辑打印机设置
12.4 阅读参考
第13章 游戏
13.1 Linux游戏
13.1.1 安装专有显卡驱动程序
13.1.2 安装DOOM 3
13.1.3 安装Unreal Tournament 2004
13.1.4 安装Quake 4
13.1.5 安装Wolfenstein: Enemy Territory
13.1.6 安装Battle for Wesnoth
13.1.7 使用Cedega玩Windows游戏
13.2 阅读参考
第Ⅱ部分 系统管理
第14章 管理用户
14.1 用户账户
14.1.1 用户ID和组ID
14.1.2 文件访问权限
14.2 用户组管理
14.3 用户管理
14.3.1 用户管理工具
14.3.2 添加新用户
14.3.3 监视用户在系统上的行为
14.4 口令管理
14.4.1 系统口令策略
14.4.2 口令文件
14.4.3 shadow口令
14.4.4 管理用户口令的安全性
14.4.5 用户口令的批量更改
14.5 权限提升
14.5.1 用su命令临时改变用户身份
14.5.2 适时地用sudo命令获取root权限
14.5.3 用受限shell控制用户权限
14.6 用户登录过程
14.7 磁盘配额
14.7.1 使用磁盘配额
14.7.2 手动配置磁盘配额
14.8 阅读参考
第15章 自动执行任务
15.1 自启动服务
15.1.1 开始启动加载过程
15.1.2 加载Linux内核
15.1.3 系统服务和运行级别
15.1.4 运行级别的定义
15.1.5 启动到默认运行级别
15.1.6 用GRUB启动到非默认的运行级别
15.1.7 理解init脚本以及初始化的最后步骤
15.1.8 用管理工具控制自启动服务
15.1.9 改变运行级别
15.1.10 利用运行级别排除故障
15.2 手动启动和停止服务
15.3 计划任务
15.3.1 使用at和batch命令制定计划任务
15.3.2 使用cron命令重复执行任务
15.4 shell控制基础
15.4.1 shell命令行
15.4.2 在shell中进行模式匹配
15.4.3 输入输出的重定向
15.4.4 管道数据
15.4.5 后台处理
15.5 编写和执行shell脚本
15.5.1 运行shell脚本程序
15.5.2 系统启动时自动加载shell脚本
15.5.3 使用指定的命令行解释器运行shell脚本
15.5.4 在脚本中使用变量
15.5.5 给变量赋值
15.5.6 获取变量的值
15.5.7 位置参数
15.5.8 位置参数实例
15.5.9 使用位置参数从命令行获取变量
15.5.10 使用简单的脚本自动执行任务
15.5.11 内置变量
15.5.12 特殊字符
15.5.13 用双引号处理字符串中含有空格的变量
15.5.14 用单引号保留未被扩展的变量
15.5.15 使用反斜杠作为逃逸符号
15.5.16 使用backtick符号
15.5.17 pdksh和bash中的表达式比较
15.5.18 tcsh中的表达式比较
15.5.19 for语句
15.5.20 while语句
15.5.21 until语句
15.5.22 repeat语句(tcsh)
15.5.23 select语句(pdksh)
15.5.24 shift语句
15.5.25 if语句
15.5.26 case语句
15.5.27 break和exit语句
15.5.28 在shell脚本中使用函数
15.6 阅读参考
第16章 系统资源
16.1 系统监视工具
16.1.1 控制台环境下的系统监视
16.1.2 使用kill命令控制进程
16.1.3 进程优先级调度与控制
16.1.4 使用free命令显示内存使用情况
16.1.5 磁盘配额
16.1.6 图形界面的进程和系统管理工具
16.1.7 KDE桌面环境的进程和系统监视工具
16.2 阅读参考
第17章 备份. 还原和恢复
17.1 选择合适的备份策略
17.1.1 为什么会丢失数据
17.1.2 备份需求与所需资源的评估
17.1.3 如何评价备份策略的好坏
17.1.4 做出选择
17.2 选择备份硬件和介质
17.2.1 可移动存储介质
17.2.2 网络存储
17.2.3 磁带驱动器备份
17.3 使用备份软件
17.3.1 tar:最基本的备份工具
17.3.2 GNOME中的File Roller软件
17.3.3 KDE中的归档工具(KDE ark和kdat)
17.3.4 使用dd命令归档
17.3.5 使用Amanda备份程序
17.3.6 可供选择的其他备份软件
17.4 复制文件
17.4.1 用tar命令复制文件
17.4.2 压缩. 加密和发送tar数据流
17.4.3 用cp命令复制文件
17.4.4 用mc命令复制文件
17.4.5 用scp命令复制文件
17.4.6 用rsync命令复制文件
17.5 恢复被删除的文件
17.5.1 在遇到未知的文件系统错误时使用-S选项重新格式化
17.5.2 用mc命令恢复被删除的文件
17.6 系统修复
17.6.1 Ubuntu系统修复盘
17.6.2 备份和恢复主引导记录
17.6.3 从普通的可引导软盘启动系统
17.6.4 使用GRUB可引导软盘
17.6.5 使用系统恢复功能
17.7 阅读参考
第18章 网络连接
18.1 基础:localhost接口
18.1.1 检查loopback接口是否可用
18.1.2 手动配置loopback接口
18.2 TCP/IP网络
18.2.1 TCP/IP地址
18.2.2 在Ubuntu中使用IP伪装技术
18.2.3 端口
18.3 网络结构
18.3.1 子网划分
18.3.2 子网掩码
18.3.3 广播. 单播和多播地址
18.4 网络硬件设备
18.4.1 网卡
18.4.2 网线
18.4.3 集线器和交换机
18.4.4 路由器和网桥
18.4.5 初始化新的网络硬件
18.5 使用网络配置工具
18.5.1 在命令行中配置网络接口
18.5.2 网络配置文件
18.5.3 使用图形界面配置工具
18.6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18.6.1 DHCP工作原理
18.6.2 在安装和启动时激活DHCP
18.6.3 DHCP软件的安装和配置
18.6.4 使用DHCP配置网络主机
18.6.5 DHCP的其他用途
18.7 无线网络
18.7.1 Ubuntu对无线网络的支持..
18.7.2 无线网络的优势
18.7.3 从现有的无线网络协议中选择合适的协议
18.8 连接Internet
18.9 通用的配置信息
18.10 配置数字用户线路访问Internet
18.10.1 理解以太网上的点对点协议
18.10.2 手动配置PPPoE连接
18.11 配置拨号Internet访问
18.12 排除连接故障
18.13 阅读参考
18.13.1 通用
18.13.2 DHCP
18.13.3 无线网络
18.13.4 书籍
第19章 使用ssh和telnet进行远程访问
19.1 架设Telnet服务器
19.2 Telnet与SSH的对比
19.3 架设SSH服务器
19.4 SSH工具
19.4.1 使用scp在计算机之间复制单个文件
19.4.2 使用sftp在计算机之间复制多个文件
19.4.3 使用ssh-keygen启动Key-based登录方式
19.5 远程X图形环境
19.5.1 XDMCP
19.5.2 VNC
19.6 阅读参考
第Ⅲ部分 服务器应用
第20章 Apache Web服务器管理
20.1 Apache Web服务器简介
20.2 安装Apache服务器
20.2.1 使用APT安装
20.2.2 亲自从源代码构建
20.3 启动与停止Apache
20.3.1 手动启动Apache服务器
20.3.2 使用/etc/init.d/apache2
20.4 设置运行时服务器配置
20.4.1 运行时配置指令
20.4.2 编辑httpd.conf
20.4.3 Apache多处理模块
20.4.4 使用.htaccess配置文件
20.5 文件系统认证与访问控制
20.5.1 使用allow和deny限制访问
20.5.2 认证
20.5.3 关于访问控制的结束语
20.6 Apache模块
20.6.1 mod_access
20.6.2 mod_alias
20.6.3 mod_asis
20.6.4 mod_auth
20.6.5 mod_auth_anon
20.6.6 mod_auth_dbm
20.6.7 mod_auth_digest
20.6.8 mod_autoindex
20.6.9 mod_cgi
20.6.10 mod_dir和mod_env
20.6.11 mod_expires
20.6.12 mod_headers
20.6.13 mod_include
20.6.14 mod_info和mod_log_config
20.6.15 mod_mime和mod_mime_magic
20.6.16 mod_negotiation
20.6.17 mod_proxy
20.6.18 mod_rewrite
20.6.19 mod_setenvif
20.6.20 mod_speling
20.6.21 mod_status
20.6.22 mod_ssl
20.6.23 mod_unique_id
20.6.24 mod_userdir
20.6.25 mod_usertrack
20.6.26 mod_vhost_alias
20.7 虚拟主机
20.7.1 基于地址的虚拟主机
20.7.2 基于名字的虚拟主机
20.8 日志
20.9 动态内容
20.9.1 CGI
20.9.2 SSI
20.9.3 基本的SSI指令
20.9.4 流程控制
20.10 可在Ubuntu中使用的其他Web服务器
20.10.1 Sun ONE Web服务器
20.10.2 Zope
20.10.3 Zeus Web服务器
20.11 阅读参考
第21章 管理数据库服务
21.1 简要回顾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21.1.1 关系数据库的工作方式
21.1.2 了解SQL的基础知识
21.1.3 创建表
21.1.4 向表中插入数据
21.1.5 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
21.2 选择数据库:MySQL和PostgreSQL
21.2.1 速度
21.2.2 数据锁定
21.2.3 在事务处理中用来保护数据完整性的ACID兼容性
21.2.4 SQL子查询
21.2.5 过程语言与触发器
21.3 配置MySQL
21.3.1 为MySQL root用户设置口令
21.3.2 在MySQL中创建数据库
21.3.3 在MySQL中授予与撤销特权
21.4 配置PostgreSQL
21.4.1 在PostgreSQL中初始化数据目录
21.4.2 在PostgreSQL中创建数据库
21.4.3 在PostgreSQL中创建数据库用户
21.4.4 在PostgreSQL中删除数据库用户
21.4.5 在PostgreSQL中授予和撤销特权
21.5 数据库客户端
21.5.1 通过SSH访问数据库
21.5.2 通过本地GUI客户端访问数据库
21.5.3 通过Web访问数据库
21.5.4 MySQL命令行客户端
21.5.5 PostgreSQL命令行客户端
21.5.6 图形界面的客户端
21.6 阅读参考
第22章 文件和打印
22.1 使用网络文件系统
22.1.1 安装和启动/停止NFS
22.1.2 NFS服务器配置
22.1.3 NFS客户端配置
22.2 让Samba工作
22.2.1 用/etc/samba/smb.conf手动配置Samba
22.2.2 使用testparm命令测试Samba
22.2.3 启动smbd守护进程
22.2.4 挂载Samba共享
22.2.5 使用SWAT配置Samba
22.3 使用Ubuntu进行网络和远程打印
22.3.1 创建网络打印机
22.3.2 在局域网上进行网络打印
22.3.3 任务消息块打印
22.4 使用通用UNIX打印系统GUI
22.5 避免打印机支持问题
22.5.1 多功能一体机(打印/传真/扫描)设备
22.5.2 使用USB和老式打印机
22.6 阅读参考
第23章 FTP远程文件服务
23.1 使用FTP客户端
23.1.1 FTP客户端界面
23.1.2 使用基于文本的FTP客户端界面
23.1.3 使用图形界面FTP客户端
23.2 FTP服务器
23.2.1 选择认证的或匿名服务器
23.2.2 Ubuntu的FTP服务器包
23.2.3 其他FTP服务器
23.3 安装FTP软件
23.4 FTP用户
23.5 为wu-ftpd配置inetd
23.6 配置VSFTP服务器
23.6.1 控制匿名访问
23.6.2 其他的vsftpd服务器配置文件
23.6.3 默认的vsftpd行为
23.7 配置Wu-FTPd服务器
23.8 使用ftpaccess文件中的命令对wu-ftpd进行配置
23.8.1 配置访问控制
23.8.2 配置用户信息
23.8.3 配置系统日志
23.8.4 配置权限控制
23.8.5 配置定向到cdpath的命令
23.8.6 shutdown文件的结构
23.9 配置FTP服务器的文件转换操作
23.9.1 剥离前缀
23.9.2 剥离后缀
23.9.3 添加前缀
23.9.4 添加后缀
23.9.5 外部命令
23.9.6 类型
23.9.7 选项
23.9.8 描述
23.9.9 一个转换操作的例子
23.10 使用ftphosts文件中的命令允许或禁止FTP 服务器连接
23.11 服务器管理
23.11.1 显示关于连接用户的信息
23.11.2 计算连接的数目
23.11.3 使用/usr/sbin/ftpshut安排FTP服务器停机时间
23.11.4 使用/var/log/xferlog查看服务器事务的日志
23.12 阅读参考
第24章 处理电子邮件
24.1 电子邮件是如何发送和接收的
24.1.1 邮件传输代理
24.1.2 选择一个MTA
24.1.3 邮件分发代理
24.1.4 邮件用户代理
24.2 基本的Postfix配置和操作
24.2.1 配置伪装
24.2.2 使用智能主机
24.2.3 设置消息传递时间间隔
24.2.4 邮件中继
24.2.5 转发带别名的电子邮件
24.3 使用Fetchmail获取邮件
24.3.1 安装Fetchmail
24.3.2 配置Fetchmail
24.4 选择邮件分发代理
24.4.1 Procmail
24.4.2 Spamassassin
24.4.3 Squirrelmail
24.4.4 病毒扫描器
24.5 邮件守护程序
24.6 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的替代者
24.6.1 Microsoft Exchange Server/Outlook客户端
24.6.2 CommuniGate Pro
24.6.3 Oracle协作套件
24.6.4 Bynari
24.6.5 Open-Xchange
24.6.6 phpgroupware
24.6.7 PHProjekt
24.6.8 Horde
24.7 阅读参考
24.7.1 Web资源
24.7.2 参考书目
第25章 代理与反向代理
25.1 什么是代理服务器
25.2 安装Squid
25.3 配置客户端
25.4 访问控制列表
25.5 指定客户端IP地址
25.6 配置示例
25.7 阅读参考
第26章 LDAP
26.1 配置LDAP服务器
26.2 配置客户端
26.2.1 Evolution
26.2.2 Thunderbird
26.3 管理
26.4 阅读参考
第Ⅳ部分 Linux编程
第27章 使用Perl
27.1 在Linux中使用Perl
27.1.1 Perl的版本
27.1.2 一个简单的Perl程序
27.2 Perl中的变量和数据结构
27.2.1 Perl的变量类型
27.2.2 特殊变量
27.3 操作符
27.3.1 比较操作符
27.3.2 复合操作符
27.3.3 算术操作符
27.3.4 其他操作符
27.3.5 特殊字符串常量
27.4 条件语句:if/else和unless
27.4.1 if
27.4.2 unless
27.5 循环
27.5.1 for
27.5.2 foreach
27.5.3 while
27.5.4 until
27.5.5 last和next
27.5.6 do…while和do…until
27.6 正则表达式
27.7 访问shell
27.8 模块和CPAN
27.9 代码示例
27.9.1 发送电子邮件
27.9.2 清理日志
27.9.3 往新闻组发信
27.9.4 单行小程序
27.9.5 命令行处理
27.10 阅读参考
27.10.1 书目
27.10.2 新闻组
27.10.3 万维网
27.10.4 其他资源
第28章 使用Python
28.1 Linux中的Python
28.2 Python基础
28.2.1 数字
28.2.2 进一步讨论字符串
28.2.3 列表
28.2.4 字典
28.2.5 条件和循环
28.3 函数
28.4 面向对象
28.4.1 类和对象变量
28.4.2 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28.4.3 类继承
28.4.4 多重继承
28.5 标准库和Vaults of Parnassus
28.6 阅读参考
第29章 编写PHP脚本
29.1 PHP入门
29.1.1 进入和退出PHP模式
29.1.2 变量
29.1.3 数组
29.1.4 常量
29.1.5 引用
29.1.6 注释
29.1.7 转义序列
29.1.8 变量替换
29.1.9 操作符
29.1.10 条件语句
29.1.11 特殊操作符
29.1.12 switch语句
29.1.13 循环
29.1.14 包含其他文件
29.2 基本函数
29.2.1 字符串
29.2.2 数组
29.2.3 文件
29.2.4 其他函数
29.3 处理HTML表格
29.4 数据库
29.5 阅读参考
第30章 Ubuntu中的C/C++ 编程工具
30.1 Linux中的C编程
30.1.1 C++编程
30.1.2 Linux C/C++编程入门
30.1.3 编程的步骤
30.2 C/C++语言的基本元素
30.3 Ubuntu中的C语言编程项目管理工具
30.3.1 使用make构建程序
30.3.2 使用autoconf工具配置代码
30.3.3 使用RCS和CVS管理软件项目
30.3.4 调试工具
30.4 使用GNU C编译器
30.5 一个简单的C程序
30.6 图形界面开发工具
30.6.1 使用KDevelop客户端
30.6.2 Trolltech的Qt Designer
30.6.3 GNOME中的开发工具Glade客户端
30.7 阅读参考
第Ⅴ部分 Ubuntu日常维护
第31章 保护您的机器
31.1 了解计算机攻击
31.2 评估机器的弱点
31.3 保护您的机器
31.3.1 保护无线网络
31.3.2 口令和物理安全
31.3.3 配置和使用Tripwire
31.3.4 设备
31.4 病毒
31.5 配置防火墙
31.6 构建一个灾难恢复计划
31.7 在Linux安全问题上要保持最新
31.8 阅读参考
第32章 性能调整
32.1 硬盘
32.1.1 使用BIOS和内核来调整磁盘驱动器
32.1.2 hdparm命令
32.1.3 文件系统调整
32.1.4 tune2fs命令
32.1.5 e2fsck命令
32.1.6 badblocks命令
32.1.7 禁止文件访问时间
32.2 内核
32.3 Apache
32.4 MySQL
32.4.1 衡量关键字缓冲区的使用
32.4.2 使用查询缓存
32.4.3 其他调整
32.4.4 查询优化
32.5 阅读参考
第33章 命令行高级班
33.1 为什么使用Shell
33.2 基本命令
33.2.1 使用cat输出文件的内容
33.2.2 使用cd改变目录
33.2.3 使用chmod修改文件访问权限
33.2.4 使用cp复制文件
33.2.5 使用输出磁盘使用情况
33.2.6 通过使用find查找文件
33.2.7 使用grep在输入中查找字符串
33.2.8 使用less为输出翻页
33.2.9 使用ln在文件间创建链接
33.2.10 使用locate通过索引查找文件
33.2.11 使用ls命令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
33.2.12 使用man阅读用户手册页
33.2.13 使用mkdir创建目录
33.2.14 使用mv移动文件
33.2.15 使用ps列出进程
33.2.16 使用rm删除文件和目录
33.2.17 使用tail输出文件的最后一行
33.2.18 使用top输出资源利用率
33.2.19 使用which输出命令的位置
33.3 将命令组合使用
33.4 多终端
33.5 阅读参考
第34章 高级APT
34.1 使用Aptitude
34.2 dpkg后端
34.3 配置APT
34.4 阅读参考
第35章 内核和模块管理
35.1 Linux内核
35.1.1 Linux源代码树
35.1.2 内核的类型
35.2 管理模块
35.3 何时进行重新编译
35.4 内核版本
35.5 获得内核源代码
35.6 为内核打补丁
35.7 编译内核
35.7.1 使用xconfig配置内核
35.7.2 创建一个初始的RAM磁盘映像
35.8 当发生故障时
35.8.1 编译时的错误
35.8.2 运行时错误. 启动加载器问题和内核oops
35.9 阅读参考
第Ⅵ部分 附录
附录A Ubuntu和Linux的Internet资源
A.1 Web站点和搜索引擎
A.2 Usenet新闻组
A.3 邮件列表
A.4 Internet Relay Chat

❻ 后缀是个什么概念

文件名后缀的含义

说起来Windows工作界面下的文件名简直是随心所欲,比如:某编辑部的2000年工作计划。文件名即可用中文直接表达,而且长度最长可达256个字符,让人看起来真是一目了然。然而在Windows环境中,安装的软件中却大量存在着类似CALENDAR.EXE、GAMES.GRP等等的文件名,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些文件名都是根据DOS环境的文件名命名规则而定的。

DOS环境下的文件名
在DOS下,文件名采用8+3结构,即:最长8位的文件名,由小数点分隔后再跟上最长3位的后缀名,如:READ.ME、SETUP.EXE,一般情况下文件名不允许使用汉字,只能由字母、数字和一些符号组成。如READ.ME用中文理解就是“读我”,即提示用户在使用软件前先看看这个文件的内容,以获取更多的提示信息。而更重要的是,DOS下规定用后缀名来区分各种不同的文件。
在DOS下最容易遇到的首先是可执行文件,后缀名有两类:*.exe、*.com(此处的*表示文件名任意),它们是由汇编语言或其它高级语言编出的程序经过编译后直接在DOS下运行的文件。有时由于软件功能多、内存偏小,不能一次性全部调入内存还可能有同文件名的ovl文件,如ws.exe、ws.ovl。另外还有一种文件可以直接运行,*.bat,即批处理文件,其中有许多命令或可执行文件名,主要用于提高工作效率,其中最有用的是Autoexec.bat,这个文件在开机时会被自动执行(自动执行在英文中就是Automatically execute)。而另外一种可以加载但不能直接运行的文件即是系统扩展管理文件*.sys(sys即系统system),它主要提供某些非标准设备如鼠标、扩充内存等的驱动程序,如mouse.sys、himem.sys。为了统一管理还专门规定了一个config.sys的文本文件来一次性地在开机时自动调入这些必需的设备驱动程序,这些文件一旦被误删或换名或被病毒侵袭则将直接导致系统工作不正常。
DOS下字处理产生的文件原本是可以不用后缀的,但人们常用*.txt表示(txt即文本text)。被所有的平台和所有应用程序支持。而为了管理方便,人们也可以用自己的名字做后缀来表示是自己建的文本文件,如我输入的很多文章即为*.mcj,为了便于用户在意外删掉原文件的情况下能尽快恢复原文件,许多字处理系统都提供了一种自动备份的功能,如我第二次编辑JIHUA.MCJ时(JIHUA:计划的汉语拼音),系统会先拷贝一份原文件为JIHUA.BAK。使用具有特殊格式功能的字处理软件,如求伯君先生早年推出的WPS,就会规定其后缀为.wps,用以标识是用WPS生成的文本文件。当使用字处理软件编辑高级语言程序时,后缀通常为相应语言的前三个字母(如:*.BAS即BASIC语言源程序,*.PAS为PASCAL语言程序,*.FOR为Fortran语言程序,*.C即为C语言,*.ASM即为汇编语言程序)。 伴随着可执行文件常附有以下几类文件:*.HLP即帮助文件(help)、*.CFG即配置文件(config)、*.DAT即数据文件(data)、*.LOG即日志文件(log)、*.TMP为临时文件(temporal)。

Windows环境下的文件名
绝大多数DOS文件名后缀在Windows下继续有效,但Windows本身也引出了许多种崭新的后缀名,如:*.drv为设备驱动程序(Driver)、*.fon和*.fot都是字库文件、*.grp为分组文件(Group)、*.ini为初始化信息文件 (Initiation)、*.pif为DOS环境下的可执行文件在Windows下执行时所需要的文件格式、*.crd即卡片文件(Card)、*.rec即记录器宏文件(Record)、*.wri即文本文件(Write),它是字处理write.exe生成的文件、*.doc和*.rtf也是文本文件(Document),它们是Word产生的文件、*.cal为日历文件、*.clp是剪贴板中的文件格式、*.htm和 *.html即主页文件、*.par为交换文件、*.pwl为口令文件(Password)等等。

图像文件名后缀进入多媒体世界后,大家会看到各种各样精彩的图片,会发现许多种后缀名。的确,由于各个公司在开发图形有关的软件时都自制标准,导致今日在图形方面有太多的格式,以下就是常见的几种格式:
首先是一种位图文件格式,它是一组点(像素)组成的图像,它们由图像程序生成或在扫描图像时创建。主要有Windows位图(.BMP):由Microsoft公司开发,它被Windows和Windows NT平台及许多应用程序支持。支持32位颜色,用于为Windows界面创建图标的资源文件格式,光标(.CUR、.DLL、.EXE):资源文件格式,用于创建Windows界面的光标。OS/2位图(.BMP):Microsoft公司和IBM开发的位图文件格式。它为各种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所支持。支持压缩,最大的图像像素为64000×64000。画笔(.PCX):由Zsoft公司推出,它对图像数据也进行了压缩,可由PCX生伞S糜赪indows的画笔。支持24位颜色,最大图像像素是64000×64000。支持压缩。图形交换格式(.GIF): ( Graphics Interchage Format):由Compu Serve创建,它能以任意大小支持图画,通过压缩可节省存储空间,还能将多幅图画存在一个文件中。支持256色,最大图像像素是64000×64000。
Kodak Photo CD(.PCD):Eastman Kodak所开发的位图文件格式,被所有的平台所支持,PCD支持24位颜色,最大的图像像素是2048×3072,用于在CD-ROM上保存照片。
Adobe Photoshop(.PSD):Adobe Photoshop的位图文件格式,被Macintosh和MS Windows平台所支持,最大的图像像素是30000×30000,支持压缩,广泛用于商业艺术。
Macintosh绘画(.MAC):Apple公司所开发的位图文件格式。被Macintosh平台所支持,仅支持单色原图,最大图像像素是576×720。支持压缩,主要用于在Macintosh图形应用程序中保存黑白图形和剪贴画片。
动画文件的后缀名
动画文件格式用于保存包含动画框架中的图形信息。主要有:Autodesk FLIC(.FLC):即.FLI,Autodesk Animator和AnimatorPro的动画文件格式。支持256色,最大的图像像素是64000×64000,支持压缩。广泛用于动画图形中的动画序列、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游戏应用程序。不大适合制作真实世界图像动画。
MacPICTS(.PCS,.PIC):Macromedia开发的动画文件格式,为Macintosh应用程序使用。支持256色,支持压缩,用于保存动画数据,是Quick Time的前身。
Microsoft资源互换文件格式,TIFF(.AVD):Microsoft公司开发的动画文件格式,被Windows、Windows NT平台和OS/2多媒体应用程序所支持,支持256色和压缩,用于在多媒体应用程序中保存音频、视频和图形信息。
MPEG(.MPEG):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运动图像专家小组开发的动画文件格式。被所有平台和Xing Technologies MPEG播放器及其它应用程序所支持,支持压缩,最大图像像素是4095×4094×30帧/每秒。用于编码音频、视频、文本和图形数据。
Quick Time(.QTM):Apple计算机公司开发的动画文件格式。被Apple Macintosh和Microsoft Windows平台所支持,支持25位颜色,最大图像像素是64000×64000,支持压缩,用于保存音频和运动视频信息。

声音文件的后缀名
声音文件格式是用于保存数字音频信息的。它们主要有:
AIFF(.AIF):这是Apple计算机公司开发的声音文件格式,被Macintosh平台和应用程序所支持。支持压缩。
Amiga声音(.SVX):Commodore所开发的声音文件格式,被Amiga平台和应用程序所支持,不支持压缩。
MAC声音(.SND):Apple计算机公司开发的声音文件格式,被Macintosh平台和多种Macintosh应用程序所支持,支持某些压缩。
MIDI(.MID):国际MIDI协会开发的声音文件格式,被Windows平台和许多应用程序所支持,用于为乐器创建数字声音。
声霸(.VOC):Creative Labs公司开发的声音文件格式,被Windows和DOS平台所支持,支持压缩。
WAVE(.WAV):微软公司用作Windows平台上保存音频信息的资源格式。

压缩文件的后缀名
为了提高存储效率,许多公司都推出了压缩数据的方法和相应的软件,这类文件的使用主要通过压包和解包软件来进行,主要的后缀有:?arj、*.rar、*.lzh、*.jar。还有一些专用的压缩文件,如:*.ex_、*.dl_、*.d3_、*.cab等。
数据库类文件的后缀名
在Dbase、FoxBase、Foxpro系列软件的环境下有以下几类后缀:

.dbf 数据库文件(databasefile) .prg 命令文件(即程序Program)

.fxp 编译后的程序 .scx和.sct 屏幕文件

.fpt 备注字段文件 .frx和.frt 报表文件

.cbx和.pjt 标签文件 .mnx 和.mnt 菜单文件

.pjx和.pjt 工程文件 .app 应用文件

.cdx和.idx 索引文件 .qpr和.qpx SQL查询文件

.fp 配置文件 .ap 生成应用

.err 编译错误文件 .men 内存应用

.fky 键宏文件 .win 窗口文件

.pcb 库文件 .tmp 临时文件

.tbk 临时数据库文件

后记

用户要注意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下,后缀名的约定会有所不同,如在Unix下,*.p代表Pascal语言程序,*.z代表压缩文件,*.tar代表归档文件。另外,针对极特殊的设备,其驱动程序也会有特殊的后缀,如3DS显示卡的驱动程序是*.exp。还有某些公司针对自己的产品也规定了文件名后缀,如方正公司的图像排版文件规定用*.grh(即Graph)。

文件名的后缀代表着某一种类型的文件,一般会由某一种特定的软件产生和处理。只有对这些后缀名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在上机的过程中知道其所以然。这儿带着大家看到了常见的一些后缀类型,实际上还有很多类型,不可能全部讲完。常言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以后大家在计算机世界中自己转着看吧。

❼ 橡皮艇钓鱼船哪家好,橡皮艇钓鱼船哪家强

全世界的橡皮钓鱼船有超过100个品牌,选择一个更受欢迎的品牌并不一定意味着会有更好的品质。但是,这通常意味着你选择更昂贵的船。有时候,小公司和新公司可以通过以合理的价格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但是,这相当于冒险,因为大多数卖的便宜又是新公司出售的产品,质量好的真的很少。相信品牌的力量,这是没错的,要知道,一个知名品牌是通过公司制造高品质产品与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而得来的。以下小编总结了现今国内外十大知名橡皮钓鱼船品牌;

ASIS(美国)

ASIS橡皮船是世界军用、专业和休闲用刚性橡皮船制造商,ASIS橡皮船在全球80多个国家销售。ASIS橡皮船的特点:设计,安全,性能,质量和创新。利用的内部技术和设计团队专家,每艘刚性橡皮船经过精心研究和设计,通过卓越的船体设计,浮筒几何形状,承载能力和操作特性,提供水上航行更好的性能,为整个系列具有出色的操作性,浮力,适航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ASIS工厂已获得ISO 9001:2008(质量),ISO 14001:2004(环境)和OHSAS 18001:2007(环保与安全)认证。

❽ 存储器中的一个字节,可以存放多少个英文字母

一个字节 (Byte) 只能存一个字母(ASC编码)

有些编码, 会需要2个字节....汉字至少要2个字节

❾ 中国着名冲锋舟生产厂

全世界的冲锋舟有超过100个品牌,选择一个更受欢迎的品牌并不一定意味着会有更好的品质。但是,这通常意味着你选择更昂贵的船。有时候,小公司和新公司可以通过以合理的价格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但是,这相当于冒险,因为大多数卖的便宜又是新公司出售的产品,质量好的真的很少。相信品牌的力量,这是没错的,要知道,一个知名品牌是通过公司制造高品质产品与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而得来的。以下小编总结了现今国内外十大知名冲锋舟品牌;
1.ASIS(美国)
ASIS冲锋舟是世界军用、专业和休闲用刚性冲锋舟制造商,ASIS橡皮船在全球80多个国家销售。ASIS冲锋舟的特点:设计,安全,性能,质量和创新。利用的内部技术和设计团队专家,每艘刚性冲锋舟经过精心研究和设计,通过卓越的船体设计,浮筒几何形状,承载能力和操作特性,提供水上航行更好的性能,为整个系列具有出色的操作性,浮力,适航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ASIS工厂已获得ISO 9001:2008(质量),ISO 14001:2004(环境)和OHSAS 18001:2007(环保与安全)认证。
2.Badger(俄罗斯)
Badger冲锋舟是的材料是由一个增强的五层材料聚氯乙烯DURATEX 1100,其密度为1.1公斤/平方米,而底部是由类似的材料制成,密度为1.3公斤/平方米。为了确保最佳的压力分配,充气气囊以椭圆形隔板分割,并配备了意大利特殊订购的按压式专利阀门。在小型生产设施的船只提供与铝锁底部。船的底部板是由圣彼得堡特制的多层木皮制成的。防水胶合板的末端由加强的铝质包裹保护。
3.雅芳(英国)
60年代初期,雅芳由布拉德福德创建于英国大芬拉内利,南威尔士镇附近。公司的发展令人震惊,创新和不断增长的产品系列和品牌在全球得到认可。
雅芳的产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从经销商,分销商和代理商的国际网络获得,并且通过便利服务站的全面网络提供服务。近五十年来制造一流的手工打造产品,被认为是“冲锋舟”和“救生船”行业的领导产品。每个产品都拥有无与伦比的设计,精心的研究和严谨的海上试验,以保证卓越的水上性能和救生能力,从船体到承载能力都体现出最小的细节,保持出色的操控性,浮力和适航性。
4.Zodiac(英国)
120年的经验和橡皮冲锋舟的发明者,Zodiac提供非凡的性能和可靠性的产品。
船体内部结构采用耐腐蚀的聚酯材料,建立一个平台层,确保了船体与甲板之间的单块连接。这个过程带来了刚性,有利于表现和抗冲击。
浮力管:热粘合。这个过程包括焊接Strongan材料的碎片拼凑起来,提供一个完美的材料,既防水又耐用,几乎坚不可摧,装配的质量 - 比材料的材料本身更大。 Zodiac是橡皮船所有结构材料的唯一制造商,因此保证了卓越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可移动的浮管:ZODIAC概念;
在其大多数型号上都可以使用,浮力管配有一个凹槽。管内的压力保证了防水性。完全可移动。管可以分开和折叠,这使得更容易维护,修理,运输和存储。
5.狼泳(中国)
狼泳冲锋舟是由1100 DTEX PVC与高密度聚酯织物制成,它具有优良的抗撕裂,抗拉伸,抗磨损抗龟裂,以及耐高低温和穿刺的性能。狼泳冲锋舟的重型高密度PVC外层有助于抵抗紫外线,臭氧和磨损,而内层提供额外的强度支持。浮管底部的双层织物以及可充气龙骨上的防摩擦保护软装甲为锋利的岩石、树枝和磨砂刺破提供了额外的保护。卸压阀将防止气囊中的压力过大而自动排放。
所有狼泳冲锋舟都配备了重型船用挂机尾板,单向排水阀塞,前拖D形环,铝制长凳座椅以及前后提把。狼泳冲锋舟由1,100旦尼尔第三代抗紫外线PVC织物制成,具有优异的抗撕裂,抗拉伸和抗断裂性能。在南方热带阳光下进行测试,这种高密度PVC不会随着时间变化变色或变粘。在北方极寒的天气条件下也不会冻结、开裂或是脱胶,有限质保5年。
狼泳已获得ISO 9001:2008(质量),CE(出口认证),ISO 14001:2004(环保),船舶质量安全认证。
6.AB(美国)
AB冲锋舟是精心设计的娱乐和游艇配船用途,每个条的制作工艺都经过严格生产。使用最高质量的材料和先进的技术来满足需求的安全性,可靠性,性能和造型。结合卓越的工艺,一流的材料使其的产品更优质。AB自1972到1968已经建立生产充气船和铝船的工厂。AB冲锋舟最近获得了ISO 9000认证,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给予的ISO-9000认证,这是一个旨在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运营的认证。
7.冒险(俄罗斯)
“冒险”是位于俄罗斯的一家冲锋舟生产厂家,十五年来,冒险橡皮船。已经通过高频焊接方法制造冲锋舟。悠久的传统和全面的专业知识为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专家的良好声誉。产品和工艺往往是PVC焊接领域的首选。凭借多年的经验和不断的研究,“冒险”开发了各种各样的应用充气船。独特的设计,最大的可靠性,大浮力管,不大的重量,简单快速的拆装,强大的包装是所有“冒险”充气船的主要特点。所有的元素和材料都被设计得非常坚固和强化,这是长寿命的最好保证。
8.Waveline (英国)
Waveline成立于1992年5月,位于英格兰南海岸海灵岛,以灵活性,强大的供应商/客户关系以及现代简化的商业惯例为海洋工业提供不同的客户服务风格。至今,Waveline的销售方式不断创新,并保持高效和精简的管理结构,确保向客户提供最大的灵活性和服务。这种独特的商业方式和我们对客户关系的价值使Waveline成为英国和海外海运业的最前沿。Waveline坚持使用的织物是900克1100旦尼尔聚酯,,高质量面料提供增强的耐磨性,耐用性,尺寸稳定性,拉伸和撕裂强度,所有这些使我们能够提供4年有限保修。
9.艾尔(美国)
艾尔,爱达荷州默里迪恩。该公司已经制造了20年的充气产品,它是出租船公司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他们的船只大多数被美国海岸警卫队和国防部使用,我认为这个事实已经说明了一切。艾尔是众所周知的,因为他们的高品质的制造,良好的客户服务和4年的保修。
10.Aqualine(美国)
Aqualine冲锋舟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着名品牌,其适合任何帆船或任何需要小型可靠水上摩托艇的人进行钓鱼、潜水以及探索海滩和湖泊。Aqualine冲锋舟非常方便和便携,该公司以其“袋装船”方式而闻名,强调在不到15分钟的时间内就可以安装并拖到水面的便利性。船体由1100 Decitex材料制成,具有抗撕裂和耐磨损性能,并且还具有防摩擦保护层。

❿ 电脑主板常见的英文缩写是什么啊

电脑主板常见的英文缩写为Mobo,主板(英语:Motherboard,Mainboard,简称Mobo),又称主机板、系统板、逻辑板、母板、底板等,是构成复杂电子系统例如电子计算机的中心或者主电路板。

电脑主板连接整合了显卡、内存,CPU等各种硬件,使其相互独立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各司其职,共同维持电脑的正常运行。笔记本追求便携性,其体积和重量都有较严格的控制,因此同台式机不同,笔记本主板集成度非常高,设计布局也十分精密紧凑。



(10)存储过程中asis扩展阅读

主板结构分为AT、Baby-AT、ATX、Micro ATX、LPX、NLX、Flex ATX、E-ATX、WATX以及BTX等结构。

其中,AT和Baby-AT是多年前的老主板结构,已经淘汰;而LPX、NLX、Flex ATX则是ATX的变种,多见于国外的品牌机,国内尚不多见。

E-ATX和W-ATX则多用于服务器/工作站主板;ATX为市场上最常见的主板结构,扩展插槽较多,PCI插槽数量在4-6个,大多数主板都采用此结构。

Micro ATX又称Mini ATX,是ATX结构的简化版,就是常说的“小板”,扩展插槽较少,PCI插槽数量在3个或3个以下,多用于品牌机并配备小型机箱;而BTX则是英特尔制定的最新一代主板结构,但尚未流行便被放弃,继续使用ATX。

热点内容
scratch少儿编程课程 发布:2025-04-16 17:11:44 浏览:637
荣耀x10从哪里设置密码 发布:2025-04-16 17:11:43 浏览:366
java从入门到精通视频 发布:2025-04-16 17:11:43 浏览:82
php微信接口教程 发布:2025-04-16 17:07:30 浏览:308
android实现阴影 发布:2025-04-16 16:50:08 浏览:789
粉笔直播课缓存 发布:2025-04-16 16:31:21 浏览:339
机顶盒都有什么配置 发布:2025-04-16 16:24:37 浏览:210
编写手游反编译都需要学习什么 发布:2025-04-16 16:19:36 浏览:810
proteus编译文件位置 发布:2025-04-16 16:18:44 浏览:364
土压缩的本质 发布:2025-04-16 16:13:21 浏览: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