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push如何配置
❶ uniapp如何调用app推送
调用步骤:1、前期准备:首先,在App模块配置勾选如下后,点击配置进入DCloud开发者中心;
2、在线推送:在线推送的话比较简单,坑比较少,很快就能实现,在App.vue中 onLaunch 生命周期中添加代码,其中cid表示客户端标识,也就是用户标识, 在这里需要制作自定义基座后,运行到手机;填写以上信息即可,其中目标用户中有一个CID用户,就是上面在代码中体现的cid,可以打印出来后复制进来,就会指定用户进行消息的发送,信息填写完毕后点击预览,出现以下界面中,若预计人数中出现大于0,则表示消息可以发送; 点击确定后,app会接收到消息推送,当然利用利用需要将app打开,也就是标题中的在线推送。
3、离线推送:离线推送的话就比较麻烦一点,需要配置厂家通道,需要进行开发者认证,(注意照片需要按照要求来拍摄,否则基本很难通过) 验证通过以后我们就可以来进行应用的添加,填写相关的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包名需要和uni-app打包时的包名一致,否则接收不到消息。
4、完成以上步骤,就可以利用Uniapp实现消息推送。
或者可以利用第三方平台,深圳极光推送,开发者可以轻松地通过极光发送各个移动平台的系统通知,还可以在控制台编辑多种富文本展示模板; 极光还提供自定义消息的透传,客户端接到消息内容后根据自己的逻辑自由处理。
❷ 长安UNI-T顶配配置曝光:蓝鲸1.5T+7DCT,配电动后备箱+车道保持
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的阴影笼罩着全世界,原本就比较低迷的汽车市场也受到了影响。不过各大车企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采用一个个别出心裁的方式来宣传新车,例如云车展、送车上门试驾、直播卖车等,让消费者看到了各大车企的努力。
动力方面,新车搭载一款蓝鲸NE1.5T直喷发动机,最大功率180马力(132kW),峰值扭矩300牛·米。满足国6b排放。传动系统方面,匹配蓝鲸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❸ 长安UNI-T解析,1.5T蓝鲸发动机180马力,油耗6.3L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长安汽车旗下全新紧凑型SUVUNI-T,该车共三款配置车型,售价区间为11.39至13.39万元,作为长安新产品系列的首款车型,该车整体采用了极为科幻的造型设计,视觉效果突出,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这款车的详细情况。
动力方面,该车将搭载蓝鲸N1.5T直喷发动机,最大马力180PS132KW,峰值扭矩300牛米,满足国六排放标准,传动系统方面,与之匹配的是蓝鲸七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悬架上选择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路面过滤性表现较为不错,路过颠簸路段时颠簸体感会得到有效缓解,工信部综合油耗百公里6.3L燃油经济性较为不错。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❹ unipush 小米厂商推送不好用
这款机器小米厂商推荐不好用,也许是你感化了这款机器有微弱的毛病。你可以去找售后
❺ 长安UNI-T配置曝光!顶配版才搭载驾驶辅助系统
长安UNI-T已经开启预售,新车共分为三个版本,预售价格为11.59万-13.59万元。网上车市日前获得了UNI-T的配置信息,新车全系标配隐藏式门把手、LED分体式大灯等诸多配置,尤其是全系标配AI交互、语音拍照、OTA在线升级等智能配置。不过包括换道辅助、盲区监测、遥控代客泊车等自动驾驶辅助功能仅在顶配车型才有所体现。
UNI-T定位为紧凑型跨界SUV,采用长安汽车最新的设计语言,具有极高辨识度,共有6种车身颜色。从整体配置来看,长安UNI-T配置算是比较高的。
其中,外部配置标配LED日间行车灯、全LED分体式前大灯、自动头灯及高度可调等;舒适性配置则包括NAPPA运动座椅、电动车窗、自动空调、后排出风口、远程空气净化、前/后杯托等。此外,UNI-T在安全配置方面采用ABS防抱死、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等。
不得不提到的是,长安UNI-T搭载的遥控代客泊车系统APA5.0,不仅能实现基础的水平泊车、垂直泊车、斜列式泊车、遥控进出功能,主动识别常规车位的泊车场景,更能将超声波雷达与高清摄像头进行数据融合,识别车位线、车辆、行人、障碍物等,并有紧急制动功能。
目前,消费者仅需520元就可订车,厂家还提供免费上门服务、保养、工时费全免以及发动机核心零部件终身质保等服务,最高可享受4000元置换补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❻ 极光推送在uniapp中怎么使用
极光推送 官方支持的 Hbuilder 插件(Android & iOS)。是基于 HBuilder 提供的 uni-app 原生插件扩展 进而开发出的推送插件。支持 iOS 和 Android 推送,同时适配各大厂商推送
接入流程如下
1.将 nativeplugins/JG-JPush 导入项目对应位置。
2.项目 manifest.json 中接入 JG-JPush 插件,并配置插件配置。
3.在项目中引用插件
const jv = uni.requireNativePlugin('JG-JPush');
4.引入JG-JCore 插件,用于适配更多的极光 Uniapp 插件,必须引入
更多详情可以访问极光推送官网进一步了解
❼ 想知道安卓、iOS消息推送用哪家比较好
我们目前用的是个推消息推送,可以支持安卓、iOS消息推送。他们家做消息推送做了很多年了,在推送性能、产品功能、服务经验上都是行业里做得很好的∞
❽ uniapp中unipush推送的使用
uniapp官方推送文档:UniPush使用指南 - DCloud问答
1 unipush其实就是dcloud帮你集成了个推的sdk到uniapp内部,本质是dcloud帮你做了二次封装,你不需要去个推官网集成App端的推送sdk(服务端需要去个推集成服务端的sdk,但有个大方向就是服务端一定要使用 透传模板 ),你也不需要去个推申请账号,而是直接用dcloud的账号就好了。
2 在线消息、离线消息、透传消息的区别
在线消息(推送):指App在前台或App刚退到后台但时间不长还没有被杀死进程的状态
离线消息(推送):指App根本就没有打开或App打开了又被杀死了,离线消息本质是手机厂商自己实现的手机系统级的长连接
透传消息:也叫应用内消息或自定义消息,本质是个推自己实现的长连接
1 华为手机必须用自有证书云打包才能实现离线推送
2 小米手机用云打包或自定义调试基座打包都能实现离线推送
3 oppo和vivo如果要实现离线推送,必须先上架oppo和vivo的官方应用商店才能实现离线推送
因为华为手机必须用自有证书才能实现离线推送的关系,其他小米手机,ov也就跟着统一使用自有证书来打包了
首先证书里存储的是一些用于表明开发者身份的信息,就是类似一个身份证的东西,为了证明你是你,对于App来说就是给App签名用的,一个证书可以签名多个App。
自有证书,字面意思,就是自己拥有的证书,对于uniapp来说,如果你的应用安全性不高或者根本用不到推送功能,那么你可以直接选择用dcloud的公共测试证书来打包。
只要你需要实现华为手机的离线消息推送,那么你就一定需要制作一个自有证书,只要制作一个,就可以一劳永逸。
如果你需要支持华为手机的离线推送,那么必须制作一个签名证书,一般情况下,你只要做推送功能的,不支持华为说不过去,所以别管那么多直接做一个证书就完事。
Android平台签名证书(.keystore)生成指南 - DCloud问答
https://ask.dcloud.net.cn/article/35777
使用Windows电脑制作自有证书的过程中,注意记录好你的证书别名,证书私钥密码,因为打包的时候需要填写。
根据上面制作证书的文档,你可以获取到形如下面样子的两个值
sha1是需要填写在dcloud开发者后台的,sha256是需要填写在华为开放平台后台
SHA1:
29:13:A2:70:8A:97:EE:72:12:8B:61:5A:68:B0:59:43:87:58:AC:42
SHA256:
16:EC:B2:F1:DC:14:BD:2B:4E:E2:4F:03:45:74:17:84:83:D4:B7:58:96:B5:CE:86:46:E9:37:45:07:DD:BC:A8
在华为后台配置sha256的时候,复制到输入框后一定要点击右侧的蓝色小对勾,不然保存不上。
小米的配置没啥可说的,直接创建应用就可以了,然后启用一下推送,注意所有包名要写一致,把appid等相关信息复制到dcloud后台,小米的配置就完事了。
下面是华为:
华为创建应用的时候包名也要统一。
数据存储位置选中国就可以,sha256这里就填你自有证书获取到的sha256
如果找不到sha256,可能你需要点到我的项目而不是我的应用。
然后登录dcloud开发者后台
注意这里的pkgName就是包名的意思,这里把华为小米的appid等信息分别填入保存。
这里的安卓应用签名就是你自有证书的sha1值,如果你的sha1值和下面那行写的一样,那么恭喜你写错了,iOS BundleId就是iOS的包名,建议安卓和iOS包名统一。
以上都配置完毕后,用透传消息来测试离线推送。
除了intent格式需要注意,其他都随便写字符串就可以。
intent:#Intent;action=android.intent.action.oppopush;launchFlags=0x14000000;component=你的包名/io.dcloud.PandoraEntry;S.UP-OL-SU=true;S.title=测试标题;S.content=测试内容;S.payload=test;end
把“你的包名”四个字改成你的包名,其他不要改。
然后你把打包好的App安装到手机上,不出意外的话,你就会收到推送了。
❾ uni-app 入门到精通 (二)
18 年时候有幸接触到 uniapp , 写了一篇 《uni-app 入门到精通》 ,由于一些原因,该方案并没有执行,该项目一系列文章也就没有再写下去,所以遭受到了许多人评论的吐槽,到如今公司项目的需求又要根据 uniapp 写 H5 嵌入到 app 中,所以想根据项目实际开发分享一下,有兴趣的伙伴可以参考和吐槽。
这一篇文章主要分享一下内容
uniapp 模板项目有两种初始化方式
由于无法舍弃 VSCode ,我们采用 vue-cli 来初始化项目, HBuilderX 大家可以参照官方文档
这种方式是可以通过 vue 脚手架命令指定模板,这个是 dcloudio 的官方提供模板
我们选择默认模板即可,
成功后我们执行
打开浏览器地址,直接运行即可。
一般刚接触前端的小伙伴可能会对 postcss 不太了解,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当然 PostCSS 具体使用是需要引入一些插件的,例如常用的是 autoprefixer postcss-preset-env 等, 具体如何使用大家可以自行参考资料,毕竟这块知识还是挺多的就不具体展开解释了。
通常我们在写移动端时候需要做的是页面适配方案的确定, uni-app 支持的通用 css 单位包括 px、rpx , 之前的 upx 方案已经被废弃掉,官方解释是目前市面上已经基本上支持了微信的 rpx 方案,所以 upx 中转方案已经意义不大了,不过还可以继续使用,不过已经不再推荐。
rpx 之初是由微信小程序提出一种方案,即根据宽度来进行适配以 750 宽屏幕为基准, 750rpx 恰好为屏幕宽度, uni-app 规定屏幕基准宽度 750rpx 。所以说如果你们的UI 设计以 750*1334 iphone 6/6s 为基准设计的话,你只需要将屏幕上 px 写为 rpx 即可,不用做任何换算,如果不是的话,你就需要做如下换算:
uniapp 有自己一套路由管理机制,而未采用 vue-route 方案,个人认为这套方案还是比较成熟和好用的,以及可以满足我们日常的需求:
保留当前页面,跳转到应用内的某个页面,使用uni.navigateBack可以返回到原页面。
2.uni.redirectTo(OBJECT)
关闭当前页面,跳转到应用内的某个页面。
3.uni.reLaunch(OBJECT)
关闭所有页面,打开到应用内的某个页面。
注意: 如果调用了 uni.preloadPage(OBJECT)) 不会关闭,仅触发生命周期 onHide
4.uni.switchTab(OBJECT)
跳转到 tabBar 页面,并关闭其他所有非 tabBar 页面。
注意: 如果调用了 uni.preloadPage(OBJECT)不会关闭,仅触发生命周期 onHide
5.uni.navigateBack(OBJECT)
关闭当前页面,返回上一页面或多级页面。可通过 getCurrentPages() 获取当前的页面栈,决定需要返回几层。
5.uni.preloadPage(OBJECT)
预加载页面,是一种性能优化技术。被预载的页面,在打开时速度更快。
以上路由API 已经满足我们的需求,当然进行路由跳转的前提是我们需要在 pages.json 进行路由配置, 包括路由和具体的样式配置
而进行具体路由跳转我们需要如下,需要多加一个 /
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 利用浏览器 在 进行 移动H5页面调试时候,会出现页面刷新之后页面栈会消失,此时navigateBack不能返回,如果一定要返回可以使用history.back()导航到浏览器的其他历史记录。
uniapp 提供网络请求的 api 是 uni.request ,具体支持的请求方法可以参考官网 method 有效值
不过我们通常不会直接使用,而是进过一系列的封装以方便我们的使用,具体封装接口使用会在随根据页面数据请求一并展示。
❿ 长安UNI-T配置解读,安全配置丰富
近些年,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自主品牌在不断创新,在提高造车工艺的同时也在配置方面得到了显着的提升,从而迎合更多消费者的用车需求。长安也是一直在不断创新进步,近期,长安UNI-T已经上市,新车共推出3款配置车型,售价区间为11.39万元-13.39万元,整体采用了非常科幻的造型设计,有着非长不错的视觉效果。今天呢咱们就给大家解读一下长安UNI-T这款车的配置。
最后总结:长安UNI-T在配置方面,可以说是非常的丰富,在这个级别能够有如此丰富的配置,长安UNI-T在外观颜值和空间以及动力方面的表现都非常出色,如果说你预算十多万,想买一款比较个性的家用紧凑型SUV的花,长安UNI-T确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