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内nat怎么配置
A. NAT怎么配置
前很多人都通过NAT接入互联网。NAT可以在内网IP和公网IP间转换,这样内网用户就可以直接访问到互联网了。大多数用户使用的NAT叫做端口地址转换(PAT),Cisco称这种方式为NAT overload 。在开始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静态NAT。图A是一个网络拓扑图。
我们的目标是:将互联网上的静态IP通过路由器转换为内部网络IP。对于带有Web设置界面的Linksys路由器来说,这个工作实现起来很简单。但是对于采用命令行(CLI)模式的Cisco路由器来说,如果不知道相应的命令就麻烦了。因此在开始前多收集一些信息是很必要的。比如在我们给出的图例中,我们需要通过以下方法采集必要的信息:◆路由器内联端口 E0/0: IP 10.1.1.1
◆路由器外联端口 S0/0: IP 63.63.63.1
◆Web/mail服务器内网 IP: 10.1.1.2
◆Web/mail 服务器公网 IP: 63.63.63.2要让外网用户访问内网的 Web/mail服务器,有两步必要的工作:1.配置NAT
2.配置防火墙在本文中,我重点讲述基本的静态NAT配置。但是各位读者应该确保外网的有关数据可以通过防火墙进入内网。不论是使用ACL还是Cisco IOS配置防火墙,都要确保你熟悉Cisco IOS的操作顺序,并设定正确的IP地址(公网和内网)。换句话说,你应该知道是NAT先工作还是防火墙过滤先工作。在获取了相关信息后,我们就开始配置静态NAT了。在我们的例子中,我们首先进行一下基本配置:interface Serial0/0
ip address 63.63.63.1 255.255.255.0
ip nat outside
interface Ethernet0/0
ip address 10.1.1.1 255.255.255.0
ip nat inside我们需要使用 NAT转换将Web/mail服务器的公网IP地址从63.63.63.2 转换到 10.1.1.2 (并从10.1.1.2 转换到 63.63.63.2)。 下面就是内网和公网间的NAT配置:router (config)#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tcp 10.1.1.2 25 63.63.63.2 25
router (config)#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tcp 10.1.1.2 443 63.63.63.2 443
router (config)#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tcp 10.1.1.2 80 63.63.63.2 80
router (config)#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tcp 10.1.1.2 110 63.63.63.2 110之所以用以上端口,是因为这些端口符合相应服务所对应的端口。比如25端口对应SMTP邮件发送,443端口对应安全的Web连接HTPS,80端口对应HTTP,110端口对应POP3收信。以上配置是假定我们有一个固定的公网IP,如果没有,我们也可以使用路由器出口IP(本例中是Serial 0/0),配置方法如下:router (config)#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tcp 10.1.1.2 25 interface serial 0/0 25如果你的公网IP地址是通过ISP的DHCP分配的 IP,也可以用上述配置方式。另外,我们还需要将Web服务器和邮件服务器的域名注册到互联网上的DNS注册表中。这样当用户在浏览器中输入域名就可以访问到我们的网站了。比如用户输入www.mywebserver.com,就可以访问到63.63.63.2,然后我们的路由器会把这个地址转化为10.1.1.2 。这样Web服务器就会受到浏览请求并顺利进行响应。除了配置静态NAT,也许你希望同时能学会如何配置动态NAT,这样你的内网PC就可以通过动态NAT(比如NAT overload或PAT)访问互联网了。
B. 如何配置NAT
一、 NAT简介
NAT的功能就是指将使用私有地址的网络与公用网络INTERNET相连,使用私有地址的内部网络通过NAT路由器发送数据时,私有地址将被转化为合法注册的IP地址从而可以与INTERNET上的其他主机进行通讯。
NAT路由器被置于内部网和INTERNET的边界上并且在把数据包发送到外部网络前将数据包的源地址转换为合法的IP地址。当多个内部主机共享一个合法IP地址时,地址转换是通过端口多路复用即改变外出数据包的源端口并进行端口映射完成。
二、 NAT工作过程
假设某公司申请DDN专线时,电信提供的合法地址为61.138.0.93/30,61.128.0.94/30,公司内部网络地址为192.168.0.0/24,路由器局域口地址192.168.0.254/24,广域口地址61.138.0.93/30,
当192.168.0.1/24这台计算机向INTERNET上的服务器202.98.0.66发出请求,则相应的操作过程如下:
⑴内部主机192.168.0.1/24的用户发出到INTERNET上主机202.98.0.66的连接请求;
⑵边界路由器从内部主机接到第一个数据包时会检查其NAT映射表,如果还没有为该地址建立地址转换映射,路由器便决定为该地址进行地址转换,路由器为该内部地址192.168.0.1到合法IP地址61.138.0.93的映射,同时附加端口信息,以区别与内部其他主机的映射。
⑶边界路由器用合法IP地址61.138.0.93及某端口号来替换内部IP地址192.168.0.1和对应的端口号,并转发该数据包。
⑷INTERNET服务器202.98.0.66接到该数据包,并以该包的地址(61.138.0.93)来对内部主机192.168.0.1作出应答。
⑸当边界路由器接受到目的地址为61.138.0.93的数据包时路由器将使用该IP地址、端口号从NAT的映射表中查找出对应的内部地址和端口号,然后将数据包的目的地址转化为内部地址192.168.0.1,并将数据包发送到该主机。对于每一个请求路由器都重复2-5的步骤。
三、路由器NAT功能配置
以上面的假设为例,分别说明在CISCO、3COM路由器下配置NAT功能
一CISCO路由器
以CISCO2501为例,要求其IOS为11.2版本以上
cisco2501#conf t
cisco2501(config)# int e0
cisco2501(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0.254 255.255.255.0
cisco2501(config-if)# ip nat inside
(指定e0口为与内部网相连的内部端口)
cisco2501(config-if)#int s0
cisco2501(config-if)#encapsulation ppp
(指定封装方式为PPP)
cisco2501(config-if)#ip address 61.138.0.93 255.255.255.252
cisco2501(config-if)# ip nat outside
(指定s0为与外部网络相连的外部端口)
cisco2501(config-if)#exit
cisco2501(config)# bandwidth 128
(指定网络带宽128k)
cisco2501(config)# ip route 0.0.0.0 0.0.0.0 Serial0
(指定缺省路由)
cisco2501(config)# ip nat pool a 61.138.0.93 61.138.0.93 netmask 255.255.255.252
(指定内部合法地址池,起始地址,结束地址为合法IP 61.138.0.93)
cisco2501(config)# access-list 1 permit 192.168.0.0 0.0.0.255
(定义一个标准的access-list规则,以允许哪些内部地址可以进行地址转换)
cisco2501(config)#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 pool a overload
(设置内部地址与合法IP地址间建立地址转换)
cisco2501(config)#end
cisco2501#wr
二3COM路由器
以3COM OCBN8832为例,要求其SOFTWARE VERSION为11.0版本以上
以root注册,进行如下配置:
⑴配置局域网端口
[1] EnterpriseOS #setdefault !1 -ip netaddress=192.168.0.254 255.255.255.0
[2] EnterpriseOS #setdefault !! -path control =enable (激活路由器局域口PATH)
[3] EnterpriseOS #setdefault !1 -port control=enable (激活路由器局域口PORT)
⑵配置广域网串行端口
[4] EnterpriseOS #setdefault !3 -path linetype=leased (指明该端口使用的通信线路类型)
[5] EnterpriseOS #setdefault !4 -port owner=ppp (指明该端口的使用者)
[6] EnterpriseOS #setdefault !4 -ip netaddress=61.138.0.93 255.255.255.252
[7] EnterpriseOS #setdefault !4 -nat addressmap 192.168.0.0/24 61.138.0.93 outbound
(指定将192.168.0.0/24内部主机使用的IP地址转换成61.138.0.93)
[8] EnterpriseOS #setdault !4 -nat control=enable (启用NAT服务)
[9] EnterpriseOS #setdault !3 -path control=enable
[10]EnterpriseOS #setdault !4 -port control=enalbe
⑶配置缺省路由
[11]EnterpriseOS #setdault -ip control=router (激活路由器的路由功能)
[12]EnterpriseOS #add -ip route 0.0.0.0 0.0.0.0 !4
C. 路由器nat配置命令
1. 什么是NAT?
NAT即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它可以让那些使用私有地址的内部网络连接到Internet或其它IP网络上。NAT路由器在将内部网络的数据包发送到公用网络时,在IP包的报头把私有地址转换成合法的IP地址。
2.在NAT实验中需要理解的术语:
1) 内部局部地址(Inside Local):在内部网络中分配给主机的私有IP地址。
2) 内部全局地址(Inside Global):一个合法的IP地址,它对外代表一个或多个内部局部IP地址。
3) 外部全局地址(Outside Global):由其所有者给外部网络上的主机分配的IP地址。
4) 外部局部地址(Outside Local):外部主机在内部网络中表现出来的IP地址。
3.NAT的优点和缺点:
NAT的优点:
(1) 对于那些家庭用户或者小型的商业机构来说,使用NAT可以更便宜,更有效率地接入Internet。
(2) 使用NAT可以缓解目前全球IP地址不足的问题。
(3) 在很多情况下,NAT能够满足安全性的需要。
(4) 使用NAT可以方便网络的管理,并大大提高了网络的适应性。
NAT的缺点:
(1) NAT会增加延迟,因为要转换每个数据包包头的IP地址,自然要增加延迟.
(2) NAT会使某些要使用内嵌地址的应用不能正常工作.
4.NAT的工作原理:
当内部网络中的一台主机想传输数据到外部网络时,它先将数据包传输到NAT路由器上,路由器检查数据包的报头,获取该数据包的源IP信息,并从它的NAT映射表中找出与该IP匹配的转换条目,用所选用的内部全局地址(全球唯一的IP地址)来替换内部局部地址,并转发数据包。
当外部网络对内部主机进行应答时,数据包被送到NAT路由器上,路由器接收到目的地址为内部全局地址的数据包后,它将用内部全局地址通过NAT映射表查找出内部局部地址,然后将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替换成内部局部地址,并将数据包转发到内部主机。
5.NAT配置中的常用命令:
ip nat {inside|outside}:接口配置命令。以在至少一个内部和一个外部接口上启用NAT。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local-ip global-ip:全局配置命令。在对内部局部地址使用静态地址转换时,用该命令进行地址定义。
access-list access-list-number {permit|deny} local-ip-address:使用该命令为内部网络定义一个标准的IP访问控制列表。
ip nat pool pool-name start-ip end-ip netmask netmask [type rotary]:使用该命令为内部网络定义一个NAT地址池。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access-list-number pool pool-name [overload]:使用该命令定义访问控制列表与NAT内部全局地址池之间的映射。
ip nat outside source list access-list-number pool pool-name [overload]:使用该命令定义访问控制列表与NAT外部局部地址池之间的映射。
ip nat inside destination list access-list-number pool pool-name:使用该命令定义访问控制列表与终端NAT地址池之间的映射。
show ip nat translations:显示当前存在的NAT转换信息。
show ip nat statistics:查看NAT的统计信息。
show ip nat translations verbose:显示当前存在的NAT转换的详细信息。
debug ip nat:跟踪NAT操作,显示出每个被转换的数据包。
Clear ip nat translations *:删除NAT映射表中的所有内容。
D. 路由器静态NAT配置步骤是什么
静态地址转换基本配置步骤:
1.在内部本地地址与内部合法地址之间建立静态地址转换。在全局设置状态下输入: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内部本地地址
内部合法地址
2.指定连接网络的内部端口
在端口设置状态下输入:
ip
nat
inside
3.指定连接外部网络的外部端口
在端口设置状态下输入:
ip
nat
outside
E. 如何在路由器里设置NAT端口映射
设置路由器上的端口映射的方法步骤如下:
1.首先要有路由器完全权限的账户;
2.输入路由器的地址,一般默认都是
192.168.1.1。登录路由器管理界面;
3.进去时一般是在“应用”——“高级NAT配置”里,点击“虚拟主机配置”选项。
4.图中看出,我现在映射的端口为4600,映射的主机是本机:192.168.1.46,按确定之后就生效了。
端口映射是NAT的一种,功能是把在公网的地址转翻译成私有地址,
采用路由方式的ADSL宽带路由器拥有一个动态或固定的公网IP,ADSL直接接在HUB或交换机上,所有的电脑共享上网。
端口映射分为动态和静态。详细介绍如下:
动态端口映射:假设内网中的一台电脑要访问新浪网,会向NAT网关发送数据包,包头中包括对方(就是新浪网)IP、端口和本机IP、端口,NAT网关会把本机IP、端口替换成自己的公网IP、一个未使用的端口,并且会记下这个映射关系,为以后转发数据包使用。然后再把数据发给新浪网,新浪网收到数据后做出反应,发送数据到NAT网关的那个未使用的端口,然后NAT网关将数据转发给内网中的那台电脑,实现内网和公网的通讯.当连接关闭时,NAT网关会释放分配给这条连接的端口,以便以后的连接可以继续使用。动态端口映射其实也就是NAT网关的工作方式。
静态端口映射:在NAT网关上开放一个固定的端口,然后设定此端口收到的数据要转发给内网哪个IP和端口,不管有没有连接,这个映射关系都会一直存在。就可以让公网主动访问内网的一个电脑。
参考资料
脚本之家.脚本之家[引用时间2018-1-19]
F. 静态NAT配置
NAT的设置方法:
NAT设置可以分为静态地址转换、动态地址转换、复用动态地址转换。
1、静态地址转换适用的环境
静态地址转换将内部本地地址与内部合法地址进行一对一的转换,且需要指定和哪个合法地址进行转换。如果内部网络有E-mail服务器或FTP服务器等可以为外部用户提供的服务,这些服务器的IP地址必须采用静态地址转换,以便外部用户可以使用这些服务。
静态地址转换基本配置步骤:
(1)、在内部本地地址与内部合法地址之间建立静态地址转换。在全局设置状态下输入: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内部本地地址 内部合法地址
(2)、指定连接网络的内部端口 在端口设置状态下输入:
ip nat inside
(3)、指定连接外部网络的外部端口 在端口设置状态下输入:
ip nat outside
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定义多个内部端口及多个外部端口。
实例1:
本实例实现静态NAT地址转换功能。将2501的以太口作为内部端口,同步端口0作为外部端口。其中10.1.1.2,10.1.1.3,10.1.1.4的内部本地地址采用静态地址转换。其内部合法地址分别对应为192.1.1.2,192.1.1.3,192.1.1.4。
路由器2501的配置:
Current configuration:
version 11.3
no 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
hostname 2501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0.1.1.2 192.1.1.2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0.1.1.3 192.1.1.3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0.1.1.4 192.1.1.4
interface Ethernet0
ip address 10.1.1.1 255.255.255.0
ip nat inside
interface Serial0
ip address 192.1.1.1 255.255.255.0
ip nat outside
no ip mroute-cache
bandwidth 2000
no fair-queue
clockrate 2000000
interface Serial1
no ip address
shutdown
no ip classless
ip route 0.0.0.0 0.0.0.0 Serial0
line con 0
line aux 0
line vty 0 4
password cisco
end
配置完成后可以用以下语句进行查看:
show ip nat statistcs
show ip nat translations
2、动态地址转换适用的环境:
动态地址转换也是将本地地址与内部合法地址一对一的转换,但是动态地址转换是从内部合法地址池中动态地选择一个末使用的地址对内部本地地址进行转换。
动态地址转换基本配置步骤:
(1)、在全局设置模式下,定义内部合法地址池
ip nat pool 地址池名称 起始IP地址 终止IP地址 子网掩码
其中地址池名称可以任意设定。
(2)、在全局设置模式下,定义一个标准的access-list规则以允许哪些内部地址可以进行动态地址转换。
Access-list 标号 permit 源地址 通配符
其中标号为1-99之间的整数。
(3)、在全局设置模式下,将由access-list指定的内部本地地址与指定的内部合法地址池进行地址转换。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访问列表标号 pool内部合法地址池名字
(4)、指定与内部网络相连的内部端口在端口设置状态下:
ip nat inside
(5)、指定与外部网络相连的外部端口
Ip nat outside
实例2:
本实例中硬件配置同上,运用了动态NAT地址转换功能。将2501的以太口作为内部端口,同步端口0作为外部端口。其中10.1.1.0网段采用动态地址转换。对应内部合法地址为192.1.1.2~192.1.1.10
Current configuration:
version 11.3
no 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
hostname 2501
ip nat pool aaa 192.1.1.2 192.1.1.10 netmask 255.255.255.0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 pool aaa
interface Ethernet0
ip address 10.1.1.1 255.255.255.0
ip nat inside
interface Serial0
ip address 192.1.1.1 255.255.255.0
ip nat outside
no ip mroute-cache
bandwidth 2000
no fair-queue
clockrate 2000000
interface Serial1
no ip address
shutdown
no ip classless
ip route 0.0.0.0 0.0.0.0 Serial0
access-list 1 permit 10.1.1.0 0.0.0.255
line con 0
line aux 0
line vty 0 4
password cisco
end
3、复用动态地址转换适用的环境:
复用动态地址转换首先是一种动态地址转换,但是它可以允许多个内部本地地址共用一个内部合法地址。只申请到少量IP地址但却经常同时有多于合法地址个数的用户上外部网络的情况,这种转换极为有用。
注意:当多个用户同时使用一个IP地址,外部网络通过路由器内部利用上层的如TCP或UDP端口号等唯一标识某台计算机。
复用动态地址转换配置步骤:
在全局设置模式下,定义内部合地址池
ip nat pool 地址池名字 起始IP地址 终止IP地址 子网掩码
其中地址池名字可以任意设定。
在全局设置模式下,定义一个标准的access-list规则以允许哪些内部本地地址可以进行动态地址转换。
access-list 标号 permit 源地址 通配符
其中标号为1-99之间的整数。
在全局设置模式下,设置在内部的本地地址与内部合法IP地址间建立复用动态地址转换。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访问列表标号 pool 内部合法地址池名字 overload
在端口设置状态下,指定与内部网络相连的内部端口
ip nat inside
在端口设置状态下,指定与外部网络相连的外部端口
ip nat outside
G. win7怎么设置nat共享上网
现实生活中,一台PC配一个唯一的公网地址已不能实现,为解决公有IP地址缺少的问题,在Ipv6没有完全发展起来的同时,可以用私有地址临时过渡,需要采用NAT地址转换技术来解决IP地址紧缺问题,才能实现校园内多台主机共享上网。
1 NAT技术
1.1 NAT技术原理
位于NAT路由器的内侧内部网需要连接Internet,当需要转发到Internet数据包通过路由器时,路由器检查包中的IP地址,如果数据包中的目标地址是外网公有地址,源地址是内网私有地址,就查询路由器中NAT地址转换表,根据配置完成的外网地址与私有地址映射的情况,把内网的私有地址转换成一个公有地址,实现内部网络用户访问Internet需求。对接收到的外网信息采用相反的方式转换。
通常,NAT技术功能会被集成到路由器、防火墙或者单独代理服务器设备中。在NAT设备中有一张地址转换表,用来把私有地址映射到公有地址上。
1.2 NAT技术作用
NAT技术的作用,首先是把内网中使用的私有地址转换为Internet上的公有地址,以解决Internet地址不足的问题。随着对Internet安全需求的提升,NAT又逐渐演变为隔离内外网络,保障网络安全的基本手段。
1.3 NAT技术转换表
要利用NAT技术实现地址转换功能,需要配置网络连接设备,以生成地址映射表。
如图1所示为NAT地址转换过程。
假设校园网内有两台主机,地址为192.168.1.5和192.168.1.7,它们需要访问Internet中的一台HTTP服务器,地址为63.5.8.1,校园网申请到的内部全局地址为200.8.7.4和200.8.7.3,那么在校园网出口路由器上,就需要在NAT技术转换表中配置地址映射信息,见表1。
表1:NAT技术转换表
内部局部
地址 内部全局地址 外部全局地址 传输层协议
192.168.1.5 200.8.7.4 63.5.8.1 TCP
192.168.1.7 200.8.7.3 63.5.8.1 TCP
当校园网内的主机192.168.1.5访问Internet中的HTTP服务器时,数据包传输到NAT路由器,数据包中的源地址(即内部局部地址192.168.1.5)在路由器上通过转换表转换成内部全局地址200.8.7.4
当从HTTP服务器返回响应时,数据包中源地址为HTTP服务器地址63.5.8.1,目的地址为200.8.7.4,在传输到NAT路由器时,查找转换表,通过目的地址对应地转换为192.168.1.5,故数据包被转发到192.168.1.5对应的主机上。
2 NAT地址转换技术
2.1 静态NAT转换技术
如图2所示的网络工作场景是使用3台设备模拟校园内行政系统办公网络工作环境,网络的内外部分别使用一台设备,主要完成一对一简单静态地址转换过程。
图2:NAT地址转换技术
部分配置如下:
R>enable
R#config terminal
R(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1/0
R(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R(config-if)#no shutdown
R(config-if)#ip nat inside !―定义内部转换接口
R(config-if)#exit
R(config)#
R(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1/1
R(config-if)#ip address 200.8.7.1 255.255.255.0
R(config-if)#no shutdown
R(config-if)#ip nat outside !―定义外部转换接口
R(config-if)#exit
R(config)#
R(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92.168.1.7 200.8.7.3 !―定义内部局部地址和外部全局地址一对一的静态地址对应。
2.2 动态NAT转换技术
由于NAT静态地址转换技术只能把一个内部的本地址映射为一个内部全局地址,建立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见,无法申请到很多的内部全局地址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动态地址映射技术,利用访问控制列表ACL技术建立一个地址映射池,进行随机映射。
如图1-2所示:192.168.1.0/24,对应全部的内部全局地址,可以通过动态NAT地址转换过程来实现,内外接口配置(略)。
部分配置如下:
R(config)#
R(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fa1/1
R(config)#ip nat pool to-internet 200.8.7.3 200.8.7.4 netmask 255.255.255.0
R(config)#access-list 1 permit 192.168.1.0 0.0.0.255
R(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 pool to-internet
综上所述,在现实生活中利用NAT技术将很好地实现校园内多台主机共享上网。
H. NAT网关怎么设置
这种都是需要电脑有两块网卡的
其中一个网卡是内网网卡,另一个是外网网卡;
1、将外网网卡共享:“开始”—“控制面板”—“网络和共享中心”—“更改设备器设置”;
这时能看到两个网卡,下面有两个情况:()
A、如果是外网网卡直接连接外网
右键单击 连接外网网卡 属性,在网卡属性框里,点击“共享”,在“允许其他网络用户通过此计算机的Internet连接来连接”前,打勾、点确定。
B、如果是ADSL拨号
右键单击adsl拨号网络属性,在属性框里点“高级”,在“允许其他网络用户通过此计算机的Internet连接来连接”前和“每当网络上的计算机试图访问Internet时建立一个拨号连接”,打勾、点确定。(重新拨号才能使设置生效)
2、内网其余计算机,将网关设置为nat计算机的内网ip地址。
I. 家用路由器nat怎么设置
例如:
宽带为光纤,宽带服务商提供了四个公网IP地址,分别为121.201.33.100-121.201.33.103。公司内网有WEB服务器和E-Mail服务器需要对外开放,需要服务器IP与公网IP一对一转换,其余主机使用其它的公网IP共享上网。需求如下:
三:映射成功
J. 高手来帮忙配个NAT的配置
在路由器中配置静态NAT地址转化:
* 静态NAT,需要将内网的每一个地址,手工方式转化为一个外网地址.
* 在转化之前,必须要向电信公司申请得到多个外网地址。
* 前提:为路由器配置广域网接口IP与局域网接口IP
为路由器配置路由协议
为路由器配置广域网协议
* 静态NAT配置方法:
[全局模式]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内网地址 一个外网地址
此方法要求,有多少个内网地址,就需要用上述从转化多少个外网地址
[在广域网接口模式]
ip nat outside
[在局域网接口模式]
ip nat insides
.动态NAT转化:
前提与要求均和静态NAT配置相同,只是将内网地址用访问控制列表标记出来,同时将
外网地址采用地址池标记出来,最后将访问控制列表转化为地址池。
动态NAT的配置方法:
[全局模式]
access-list 1 permit 192.168.3.0 0.0.0.255 -->定义了一个内网192.168.3.0
ip nat pool zh123 211.98.2.100 211.98.2.110 netmask 255.255.255.0
-->定义了一个地址池,名称为zh123,起始地址211.98.2.100 ,结束
地址为211.98.2.110 ,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 pool zh123 -->将列表1中的内网地址,转化
为地址池zh123中的外网地址。
[广域网接口模式]
ip nat outside -->指出是外网接口
[局域网接口模式]
ip nat inside -->指出是内网接口
PAT 端口地址转化{overload 地址重载}:
前提: 为路由器配置完成各接口IP地址,路由协议,广域网协议
配置方法:
* 定义一个访问控制列表,列表中的地址均为要参与地址转化的内网地址
access-list 10 permit 192.168.3.0 0.0.0.255
* 定义一个外网地址池 [PAT转化时,地址池中只有一个地址]
ip nat pool sw123 211.98.2.2 211.98.2.2 netmask 255.255.255.0
* 开始转化[将访问控制列表与外网地址池进行转化]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0 pool sw123 overload
注: overload 必须添加,否则与动态nat一样,最终只允许一台内网计算机出去。
overload即重载,采用端口编号为每台内网计算机做标识,以便路由器识别每台
内网计算机。
* 在广域网接口中, ip nat outside
在局域网接口中, ip nat inside
大至是这样配置的```不懂在来问我吧``^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