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存储技术
① 嵌入式系统为什么使用Flash存储数据
首先嵌入式系统需要一个非易失的存储器件来存储大量的数据。而Falsh从存储速度,空间,价格,技术成熟度等多个方面满足这一需求。
② 简述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及特点
定义: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适应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方面有特殊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特点:(1)嵌入式系统是面向特定应用的。嵌入式系统中的cpu是专门为特定应用设计的,具有低功耗、体积小、集成度高等特点,能够把通用cpu中许多由板卡完成的任务集成在芯片内部,从而有利于整个系统设计趋于小型化。
(2)嵌入式系统涉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电子技术、通信和软件等各个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高度分散、不断创新的知识集成系统。
(3)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都必须具备高度可定制性。
(4)嵌入式系统的生命周期相当长。嵌入式系统和具体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升级换代也是和具体产品同步进行的。
(5)嵌入式系统本身并不具备在其上进行进一步开发的能力。在设计完成以后,用户如果需要修改其中的程序功能,必须借助于一套专门的开发工具和环境。
(6)为了提高执行速度和系统可靠性,嵌入式系统中的软件一般都固化在存储器芯片或单片机中,而不是存贮于磁盘等载体中。想了解更多嵌入式只是可以去看看朱有鹏的免费视频,有关嵌入式的所有内容都有讲到。
③ 什么是嵌入式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嵌入式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是能够独立进行运作的器件。其软件内容只包括软件运行环境及其操作系统。硬件内容包括信号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模块等在内的多方面的内容。
相比于一般的计算机处理系统而言,嵌入式系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它不能实现大容量的存储功能,因为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大容量介质,大部分采用的存储介质有E-PROM、EEPROM DENG等, 软件部分以API编程接口作为开发平台的核心。
(3)嵌入式系统存储技术扩展阅读
嵌入式系统特点:
1、专用性强。由于嵌入式系统通常是面向某个特定应用的,所以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尤其是软件,都是为特定用户群设计的,通常具有某种专用性的特点。
2、体积小型化。嵌入式计算机把通用计算机系统中许多由板卡完成的任务集成在芯片内部,从而有利于实现小型化,方便将嵌入式系统嵌入目标系统中。
④ 嵌入式(一)——嵌入式的定义及发展历史
姓名:杨若婷 学号:19020100322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转自:https://blog.csdn.net/leocomeon/article/details/2063686
【嵌牛导读】:嵌入式系统诞生于微型机时代,经历了漫长的独立发展的单片机道路。给嵌入式系统寻求科学的定义,必须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历史,按照历史性、本质性、普遍通用性来定义嵌入式系统,并把定义与特点相区分。由于嵌入式系统应用中,对象系统的广泛性与单片机的独主发展道路,使嵌入式系统应用在客观上存在两种模式,从学科建设上,可统一成嵌入式系统应用的高低端。
【嵌牛鼻子】:嵌入式系统发展史 嵌入式系统定义 应用模式 高低端应用
【嵌牛提问】:嵌入式系统是怎样定义的?
【嵌牛正文】
目前,在嵌入式系统应用领域中,不少人对什么是嵌入式系统不甚了解。许多人搞了十多年的单片机应用,却不知道单片机就是一个最典型的嵌入式系统;也有些人在解释什么是嵌入式系统时,不是从定义出发,堆砌了嵌入式系统的一些特点,往往不知所云;更有甚者,把嵌入式设备当作嵌入式系统,挖去了嵌入式系统的嵌入性本质。因此,有必要从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了解嵌入式系统的由来,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探讨嵌入式系统的准确定义。
1. 现代计算机的技术发展史
(1) 始于微型机时代的嵌入式应用
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在其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计算机始终被供养在特殊的机房中,是实现数值计算的大型昂贵设备。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微处理器的出现,计算机才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微型计算机以其小型、价廉、高可靠性等特点,迅速走出机房。基于高速数值解算能力的微型机表现出的智能化水平引起了控制专业人士的兴趣,他们要求将微型机嵌入到一个对象体系中,实现对象体系的智能化控制,例如将微型计算机经电气加固、机械加固,并配置各种外围接口电路,安装到大型舰船中构成自动驾驶仪或轮机状态监测系统。这样一来,计算机便失去了原来的形态与通用的计算机功能。为了区别于原有的通用计算机系统,把嵌入到对象体系中实现对象体系智能化控制的计算机称作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因此,嵌入式系统诞生于微型机时代,嵌入式系统的嵌入性本质是将一个计算机嵌入到一个对象体系中去,这些是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出发点。
(2)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两大分支
由于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要嵌入到对象体系中,实现的是对象的智能化控制,它有着与通用计算机系统完全不同的技术要求与技术发展方向。
通用计算机系统的技术要求是高速、海量的数值计算;技术发展方向是总线速度的无限提升,存储容量的无限扩大。而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技术要求则是对象的智能化控制能力;技术发展方向则是与对象系统密切相关的嵌入性能、控制能力与控制的可靠性。
早期,人们勉为其难地将通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改装,在大型设备中实现嵌入式应用。然而,对于众多的对象系统(如家用电器、仪器仪表、工控单元……),无法嵌入通用计算机系统,况且嵌入式系统与通用计算机系统的技术发展方向完全不同,因此必须独立地发展通用计算机系统与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这就形成了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两大分支。
如果说微型机的出现使计算机进入到现代计算机发展阶段,那么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诞生则标志着计算机进入了通用计算机系统与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两大分支并行发展时代,从而导致计算机在20世纪末的高速发展时期。
(3) 两大分支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通用计算机系统与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专业化分工发展,导致20世纪末、21世纪初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专业领域集中精力发展通用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技术,不必兼顾嵌入式应用要求,通用微处理器迅速从286、386、486到奔腾系列,操作系统则迅速扩张计算机基于高速、海量的数据文件处理能力,使通用计算机系统进入到尽善尽美阶段。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则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这条独立发展的道路就是单芯片化道路。它动员了原有传统电子系统领域的厂家与专业人士在起源于计算机领域的嵌入式系统的基础上,承担起发展与普及嵌入式系统的历史任务,迅速地将传统的电子系统发展到智能化的现代电子系统时代。
因此,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两大分支的里程碑意义在于: 它不仅形成了计算机发展的专业化分工,而且将发展计算机技术的任务扩展到传统的电子系统领域,使计算机成为进入人类社会全面智能化时代的有力工具。
2.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与特点
如果了解了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由来与发展,那么对嵌入式系统就不会产生过多的误解,而能历史地、本质地、普遍适用地定义嵌入式系统。
(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按照历史性、本质性、普遍性要求,嵌入式系统应定义为“嵌入到对象体系中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嵌入性、专用性与计算机系统是嵌入式系统的3个基本要素。对象系统则是指嵌入式系统所嵌入的宿主系统。
(2)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与定义不同,它是由定义中的3个基本要素衍生出来的。对于不同的嵌入式系统,其特点会有所差异。
与嵌入性相关的特点: 由于是嵌入到对象系统中,必须满足对象系统的环境要求,如物理环境(小型)、电气/气氛环境(可靠)、成本(价廉)等要求。
与专用性相关的特点: 软、硬件的裁剪性。满足对象要求的最小软、硬件配置等。
与计算机系统相关的特点: 嵌入式系统必须是能满足对象系统控制要求的计算机系统。与前面两个特点相呼应,这样的计算机必须配置与对象系统相适应的接口电路。
另外,在理解嵌入式系统定义时,不要与嵌入式设备相混淆。嵌入式设备是指内部有嵌入式系统的产品和设备,例如内含单片机的家用电器、仪器仪表、工控单元、机器人、手机、PDA等。
(3) 嵌入式系统的种类与发展
按照上述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只要是满足定义中三要素的计算机系统,都可称为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按形态可分为设备级(工控机)、板级(单板、模块)和芯片级(MCU、SoC)。
有些人把嵌入式处理器当作嵌入式系统,这是不准确的。按照定义,嵌入式系统必须是一个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因此,只有将嵌入式处理器构成一个计算机系统,并作为嵌入式应用时,这样的计算机系统才可称作嵌入式系统。
嵌入式系统与对象系统密切相关,其主要技术发展方向是满足嵌入式应用要求,不断扩展对象系统要求的外围电路(如ADC、DAC、PWM、日历时钟、电源监测、程序运行监测电路等),形成满足对象系统要求的应用系统。嵌入式系统作为一个专用计算机系统,要不断向计算机应用系统发展。因此,可以把定义中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引伸成满足对象系统要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3. 嵌入式系统的独立发展道路
(1) 单片机开创了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道路
嵌入式系统虽然起源于微型计算机时代,但是微型计算机的体积、价位、可靠性都无法满足广大对象系统的嵌入式应用要求,因此,嵌入式系统必须走独立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就是芯片化道路。将计算机做在一个芯片上,从而开创了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的单片机时代。
在探索单片机的发展道路时有过两种模式,即式与创新模式。式本质上是通用计算机直接芯片化的模式,它将通用计算机系统中的基本单元进行裁剪后,集成在一个芯片上,构成单片微型计算机;创新模式则完全按嵌入式应用要求设计全新的且满足嵌入式应用要求的体系结构、微处理器、指令系统、总线方式、管理模式等。Intel公司的MCS48和MCS51就是按照创新模式发展起来的单片形态的嵌入式系统(单片微型计算机)。MCS51是在MCS48基础上探索全面完善的嵌入式系统。历史证明,创新模式是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的正确道路,MCS51的体系结构也因此成为单片嵌入式系统的典型结构体系。
(2) 单片机的技术发展史
单片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历了SCM、MCU和SoC三大阶段。
SCM即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寻求最佳的单片形态嵌入式系统的最佳体系结构。创新模式获得成功,奠定了SCM与通用计算机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开创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道路上,Intel公司功不可没。
MCU即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阶段,这个阶段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是: 在不断扩展满足嵌入式应用要求时,对象系统要求的各种外围电路与接口电路,突显其对象的智能化控制能力。它所涉及的领域都与对象系统相关,因此,发展MCU的重任不可避免地落在电气、电子技术厂家身上。从这一角度来看,Intel逐渐淡出 MCU的发展也有其客观因素。在发展MCU方面最着名的厂家当数Philips公司。Philips公司以其在嵌入式应用方面的巨大优势将MCS51从单片微型计算机迅速发展到微控制器。因此当回顾嵌入式系统发展道路时,不要忘记Intel和Philips公司的历史功绩。
单片机是嵌入式系统的独立发展之路,向MCU阶段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寻求应用系统在芯片上的最大化解决,因而专用单片机的发展自然形成了SoC化趋势。随着微电子技术、IC设计和EDA工具的发展,基于SoC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会有较大的发展。因此,对单片机的理解可以从单片微型计算机、单片微控制器延伸到单片应用系统。
4. 嵌入式系统的两种应用模式
嵌入式系统的嵌入式应用特点决定了它的多学科交叉特点。作为计算机的内涵,要求计算机领域介入其体系结构、软件技术、工程应用方法的发展。然而,了解对象系统的控制要求和实现系统控制模式必须具备对象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从嵌入式系统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嵌入式应用的多样性中可以了解到客观上形成的两种应用模式。
(1) 客观存在的两种应用模式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起源于微型机时代,但很快就进入到独立发展的单片机时代。在单片机时代,嵌入式系统以器件形态迅速进入到传统电子技术领域中,以电子技术应用工程师为主体,实现传统电子系统的智能化,而计算机专业队伍并没有真正进入单片机应用领域。因此,电子技术应用工程师以自己习惯性的电子技术应用模式从事单片机的应用开发。这种应用模式最重要的特点是:具有软、硬件的底层性、随意性;具有对象系统专业技术的密切相关性;缺少计算机工程设计方法。
虽然在单片机时代计算机专业淡出了嵌入式系统领域,但随着后PC时代的到来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嵌入式系统软、硬件技术有了很大的提升,为计算机专业人士介入嵌入式系统应用开辟了广阔天地。计算机专业人士介入形成的计算机应用模式带有明显的计算机的工程应用特点,即基于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平台,以网络、通信为主的非嵌入式底层应用。
(2) 两种应用模式的并存与互补
嵌入式系统最大、最广、最底层的应用是传统电子技术领域的智能化改造,因此,以通晓对象专业的电子技术队伍为主,用最少的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开销,以8位机为主,带有浓重的电子系统设计色彩的电子系统应用模式会长期存在下去。另外,计算机专业人士会愈来愈多地介入嵌入式系统应用,但囿于对象专业知识的隔阂,其应用领域会集中在网络、通信、多媒体、商务电子等方面,不可能替代原来电子工程师在控制、仪器仪表、机械电子等方面的嵌入式应用。因此,客观存在的两种应用模式会长期并存下去,在不同的领域中相互补充。电子系统设计模式应从计算机应用设计模式中学习计算机工程方法和嵌入式系统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设计模式应从电子系统设计模式中了解嵌入式系统应用的电路系统特性、基本的外围电路设计方法和对象系统的基本要求等。
(3) 嵌入式系统应用的高、低端
由于嵌入式系统有过一段很长的单片机独立发展道路,大多是基于8位单片机,实现最底层的嵌入式系统应用,带有明显的电子系统设计模式特点;而且大多数从事单片机应用开发人员都是对象系统领域中的电子系统工程师,加之单片机的出现,他们立即脱离了计算机专业领域,以智能化器件身份进入电子系统领域,没有带入嵌入式系统概念,因此,不少从事单片机应用的人不了解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的关系,在谈到嵌入式系统领域时,往往理解成计算机专业领域的,基于32位嵌入式处理器,从事网络、通信、多媒体等的应用。这样,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形成了嵌入式系统中常见的两个独立的名词。但由于单片机是典型的、独立发展起来的嵌入式系统,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出发,应该把它们统一成嵌入式系统。考虑到原来单片机的电子系统底层应用特点,可以把嵌入式系统应用分成高端与低端,把原来的单片机应用理解成嵌入式系统的低端应用,含义为其应用的底层性以及与对象系统的紧耦合。
⑤ 嵌入式系统是什么
嵌入式系统是什么
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专用的计算机系统,作为装置或设备的一部分。通常嵌入式Web技术嵌入式系统是一个控制程序存储在ROM中的嵌入式处理器控制板。下面是我整理的嵌入式系统简介,希望大家理解!
嵌入式它的定义实在是太广泛了.从字面意义理解起来甚至容易让人糊涂,现在嵌入式系统的概念也有被滥用的嫌疑。在一般的文献中嵌入式系统是这样定义的: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减,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和功耗有严格要求的计算机系统。但是这种定义较为古板,大家公认的比较有前途的嵌入式系统应该是:硬件以一个高性能的处理器(通常是32位处理器)为基础,软件以一个多任务操作系统为基础的综合平台。这个平台的处理能力是以往单片机所无法比拟的,它涵盖了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因此可称之为嵌入式系统。
什么叫嵌入式系统:
注意,这里的重点是“系统”而不是“嵌入式”。在明确了嵌入式系统基本定义的基础上.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嵌入式系统。
1、嵌入式系统是面向用户、面向产品、面向应用的。嵌入式系统是与应用紧密结合的,它具有很强的专用性,必须结合实际系统需求进行合理的裁减利用。嵌入式系统和具体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它的升级换代也是和具体产品同步进行,因此嵌人式系统产品进入市场后也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2、嵌入式系统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电子技术和各个行业技术的具体应用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点就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高度分散、不断创新的知识集成系统。
3、嵌入式系统必须根据应用需求对软硬件进行裁减.满足应用系统的功能、可靠性、成本和体积等要求。为了提高执行速度和系统可靠性,嵌入式系统中的软件一般都固化在存储器芯片或微处理器机本身中,而不是存储于磁盘等载体中。
4、嵌入式系统本身不具备自主开发能力,即使设计完成以后用户通常也是不能对其中的程序功能进行修改的,必须有一套相应的开发工具和环境才能进行开发。
实际上.凡是与产品结合在一起的具有嵌入式特点的控制系统都可以叫嵌入式系统。现在人们讲嵌入式系统时,某种程度上指的是近些年比较热的具有操作系统的嵌入式系统。
系统组成
一个嵌入式系统装置一般都由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和执行装置组成,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是整个嵌入式系统的核心,由硬件层、中间层、系统软件层和应用软件层组成。执行装置也称为被控对象,它可以接受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发出的控制命令,执行所规定的操作或任务。执行装置可以很简单,如手机上的一个微小型的电机,当手机处于震动接收状态时打开;也可以很复杂,如SONY智能机器狗,上面集成了多个微小型控制电机和多种传感器,从而可以执行各种复杂的动作和感受各种状态信息。
1)硬件层
硬件层中包含嵌入式微处理器、存储器(SDRAM、ROM、Flash等)、通用设备接口和I/O接口(A/D、D/A、I/O等)。在一片嵌入式处理器基础上添加电源电路、时钟电路和存储器电路,就构成了一个嵌入式核心控制模块。其中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都可以固化在ROM中。
(1)嵌入式微处理器
嵌入式系统硬件层的核心是嵌入式微处理器,嵌入式微处理器与通用CPU最大的不同在于嵌入式微处理器大多工作在为特定用户群所专用设计的系统中,它将通用CPU许多由板卡完成的任务集成在芯片内部,从而有利于嵌入式系统在设计时趋于小型化,同时还具有很高的效率和可靠性。
嵌入式微处理器的体系结构可以采用冯·诺依曼体系或哈佛体系结构;指令系统可以选用精简指令系统(Re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RISC)和复杂指令系统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CISC)。RISC计算机在通道中只包含最有用的指令,确保数据通道快速执行每一条指令,从而提高了执行效率并使CPU硬件结构设计变得更为简单。
嵌入式微处理器有各种不同的体系,即使在同一体系中也可能具有不同的时钟频率和数据总线宽度,或集成了不同的外设和接口。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嵌入式微处理器已经超过1000多种,体系结构有30多个系列,其中主流的体系有ARM、MIPS、PowerPC、X86和SH等。但与全球PC市场不同的是,没有一种嵌入式微处理器可以主导市场,仅以32位的产品而言,就有100种以上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嵌入式微处理器的选择是根据具体的应用而决定的。
(2)存储器
嵌入式系统需要存储器来存放和执行代码。嵌入式系统的存储器包含Cache、主存和辅助存储器。
Cache是一种容量小、速度快的存储器阵列它位于主存和嵌入式微处理器内核之间,存放的是最近一段时间微处理器使用最多的程序代码和数据。在需要进行数据读取操作时,微处理器尽可能的从Cache中读取数据,而不是从主存中读取,这样就大大改善了系统的性能,提高了微处理器和主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Cache的主要目标就是:减小存储器(如主存和辅助存储器)给微处理器内核造成的`存储器访问瓶颈,使处理速度更快,实时性更强。
在嵌入式系统中Cache全部集成在嵌入式微处理器内,可分为数据Cache、指令Cache或混合Cache,Cache的大小依不同处理器而定。一般中高档的嵌入式微处理器才会把Cache集成进去。
主存是嵌入式微处理器能直接访问的寄存器,用来存放系统和用户的程序及数据。它可以位于微处理器的内部或外部,其容量为256KB~1GB,根据具体的应用而定,一般片内存储器容量小,速度快,片外存储器容量大。
常用作主存的存储器有:
ROM类 NOR Flash、EPROM和PROM等。
RAM类 SRAM、DRAM和SDRAM等。
其中NOR Flash 凭借其可擦写次数多、存储速度快、存储容量大、价格便宜等优点,在嵌入式领域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3>辅助存储器
辅助存储器用来存放大数据量的程序代码或信息,它的容量大、但读取速度与主存相比就慢的很多,用来长期保存用户的信息。
嵌入式系统中常用的外存有:硬盘、NAND Flash、CF卡、MMC和SD卡等。
(3)通用设备接口和I/O接口
嵌入式系统和外界交互需要一定形式的通用设备接口,如A/D、D/A、I/O等,外设通过和片外其他设备的或传感器的连接来实现微处理器的输入/输出功能。每个外设通常都只有单一的功能,它可以在芯片外也可以内置芯片中。外设的种类很多,可从一个简单的串行通信设备到非常复杂的802.11无线设备。
目前嵌入式系统中常用的通用设备接口有A/D(模/数转换接口)、D/A(数/模转换接口),I/O接口有RS-232接口(串行通信接口)、Ethernet(以太网接口)、USB(通用串行总线接口)、音频接口、VGA视频输出接口、I2C(现场总线)、SPI(串行外围设备接口)和IrDA(红外线接口)等。
2)中间层
硬件层与软件层之间为中间层,也称为硬件抽象层(Hardware Abstract Layer,HAL)或板级支持包(Board Support Package,BSP),它将系统上层软件与底层硬件分离开来,使系统的底层驱动程序与硬件无关,上层软件开发人员无需关心底层硬件的具体情况,根据BSP 层提供的接口即可进行开发。该层一般包含相关底层硬件的初始化、数据的输入/输出操作和硬件设备的配置功能。BSP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硬件相关性:因为嵌入式系统的硬件环境具有应用相关性,而作为上层软 件与硬件平台之间的接口,BSP需要为操作系统提供操作和控制具体硬件的方法。[1]
操作系统相关性:不同的操作系统具有各自的软件层次结构,因此,不同的操作系统具有特定的硬件接口形式。
实际上,BSP是一个介于操作系统和底层硬件之间的软件层次,包括了系统中大部分与硬件联系紧密的软件模块。设计一个完整的BSP需要完成两部分工作: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初始化以及BSP功能,设计硬件相关的设备驱动。
;⑥ 什么是嵌入式系统它具有哪些特点
嵌入式系统指的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方面特殊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1.系统内核小。
2.专用性强。
3.系统精简。
4.高实时性的系统软件(OS)是嵌入式软件的基本要求。
5.嵌入式软件开发要想走向标准化,就必须使用多任务的操作系统。
6.嵌入式系统开发需要开发工具和环境。
⑦ 什么是嵌入式技术嵌入式是什么
什么是嵌入式技术
什么是嵌入式技术?从今天看,不管是从行业应用,还是智能硬件的爆发,物联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等等嵌入式技术都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所以如果你还不了解什么是嵌入式技术,那确实有些OUT了。简单的说下,嵌入式技术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软硬件可裁剪,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技术。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智能手机其实就是一个嵌入式系统,它的系统配置的一些硬件如存储,CPU、电池,但考虑到功耗,为智能手机特别定制了一个系统。试想一下,若智能手机还用台式电脑的CPU,那最终成型产品得有几十斤,那样的手机还有人买吗?因此嵌入式系统就是针对产品需求而定制的系统。
具体什么是嵌入式技术?它最初起源于单片机技术, 是各类数字化的电子、机电产品的核心,主要用于实现对硬件设备的控制、监视或管理等功能。进入21世纪计算机应用的各行各业中90%左右的开发将涉及到嵌入式开发。全球嵌入式软件市场年增长率超过12.5%,嵌入式系统带来的工业年产值达一万亿美无,中国未来三年嵌入式软件产业将保持4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
做软件开发实际上是有高低之分的,开发语言多的去了!如C、C++,再到红透半边天的Java等,该学哪种呢?为什么有些开发者工资很低,而有些开发者却月薪好几万?又为什么3年的Java高级程序员薪水最多也只能15K?而一个嵌入式底层工程师两年经验就敢要15K-20k的薪水?正是由于良好的前景所致。什么是嵌入式?我想到这里大家多少有一些了解了。
如果想从事嵌入式开发,必须懂的技术也挺多,它并不是天上掉馅饼的行业,一个成熟的嵌入式工程师基本上要了解,应用开发,底层开发,当然这里又会包含很多很多。
嵌入式开发培训学习的话,华清-星创客精英班,一般都强调硬件平台和实战项目,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几项技术,而是构建你的知识体系。比如学习嵌入式开发,就要从基础Linux,C语言,数据结构开始,到ARM,汇编,Linux内核、驱动等,更重要的是通过更多的项目练习,设计至少3个项目,多达10000行强制核心代码的编写可以让你真正获得知识。这一块相信在华清的课程体系中会有很好的体现,这也是应对大学生就业难当前比较主流的职业技术培训。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嵌入式技术,个人的一些理解了。
⑧ 嵌入式技术是什么
嵌入式技术执行专用功能并被内部计算机控制的设备或者系统。嵌入式系统不能使用通用型计算机,而且运行的是固化的软件,用术语表示就是固件(firmware),终端用户很难或者不可能改变固件。
嵌入式是一种专用的计算机系统,作为装置或设备的一部分。通常,嵌入式系统是一个控制程序存储在ROM中的嵌入式处理器控制板。事实上,所有带有数字接口的设备,如手表、微波炉、录像机、汽车等,都使用嵌入式系统,有些嵌入式系统还包含操作系统,但大多数嵌入式系统都是由单个程序实现整个控制逻辑。
嵌入式技术的前景
嵌入式控制器的应用几乎无处不在:移动电话、家用电器、汽车……无不有它的踪影。嵌入控制器因其体积小、可靠性高、功能强、灵活方便等许多优点,其应用已深入到工业、农业、教育、国防、科研以及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对各行各业的技术改造、产品更新换代、加速自动化进程、提高生产率等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⑨ 简述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嵌入式系统的概念:嵌入式系统装置一般都由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和执行装置组成,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是整个嵌入式系统的核心,由硬件层、中间层、系统软件层和应用软件层组成。执行装置也称为被控对象,它可以接受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发出的控制命令,执行所规定的操作或任务。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系统内核小、专用性强、系统精简、高实时性、多任务的操作系统、专门的开发工具和环境。
(9)嵌入式系统存储技术扩展阅读
嵌入式系统应用领域:
1、环境工程与自然:水文资料实时监测,防洪体系及水土质量监测、堤坝安全,地震监测网,实时气象信息网,水源和空气污染监测。在很多环境恶劣,地况复杂的地区,嵌入式系统将实现无人监测。
2、机器人:嵌入式芯片的发展将使机器人在微型化,高智能方面优势更加明显,同时会大幅度降低机器人的价格,使其在工业领域和服务领域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3、家电行业是嵌入式应用的另一大行业。 现在只有按钮、开关的电器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具有用户界面,能远程控制,智能管理的电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4、POS网络及电子商务:公共交通无接触智能卡发行系统,公共电话卡发行系统,自动售货机,各种智能ATM终端将全面走入人们的生活。
5、工业控制:相对于其他的领域,机电产品可以说是嵌入式系统应用最典型最广泛的领域之一
嵌入式操作系统优势:专用性很强、系统内核小、高实时性、可裁剪性、系统精简安全、统一的接口、固化代码、生命周期较长、操作方便、强稳定性、可满足便携虚拟仪器的需要、可灵活定制。
参考资料
网络-嵌入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