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存储配置 » 光盘存储技术研究始于哪一年

光盘存储技术研究始于哪一年

发布时间: 2022-08-31 10:46:51

1. DVD光盘最久能保存多久

从70年代初期光盘存储技术作为磁带机的替代品研制成功,短短20年间,以CD和DVD为标准的盘片已经替代了卡带和录像带成为了音乐和电影的新载体。光盘存储技术在80年代步入商业使用时曾经一再夸耀自己的优点,数字技术与长效的保存时间成为了光盘存储技术迅速走红的原因。“在普通消费者记忆中光盘介质的CD和DVD是可以作为一劳永逸的收藏品的。但是经过20余年时间的检验,一劳永逸的收藏品成为了泡影”,托马斯·弗莱尔说道。

日本在1970年举行大坂万国博览会时,曾经在大坂城公园的角落埋藏了两个“时空胶囊”,其中放置了当时采集的两千多种物品,不仅仅有植物种子和布匹材料,甚至放入了松下牌的电视机和铁锅。当年的负责人之一发酵研究所的贺京淳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这个‘时空胶囊’计划就是希望看看这些物品在100年的埋藏中发生了什么变化,谜底揭晓的时候可能我已经去世了,但是后人却会看到到底什么是能够保留下来的”。组织者每隔10年察看一次埋藏品的状况,并再放入当时代新出现的物品进“时空胶囊”,在1980年的时候一张音乐CD被放入其中。20年后,当挖掘者拿出CD进行检查的时候发现,CD已经不行了。

曾经参与70年代早期光盘存储技术设计的弗尔斯不久前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当初设计光盘的时候计划其能有150年的极限寿命,谁想到目前看也就30年”。托马斯·弗莱尔对此并不吃惊,他解释说:“我所从事的质量检测职业告诉我,不可能有东西是一劳永逸的,第一张音乐CD在1982年上市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他的寿命”。80年代CD唱片和90年代的DVD电影被视为长期保留的收藏品,与纸质的书籍肩并肩的摆上了书架,本以为可以作为终身的收藏留在家中。实际上威胁光盘寿命的问题主要来自于CD表面覆盖的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树脂。《日经科学》曾经以封面文章的形势提醒世人注意光盘存储时代的保存期问题,文章中明确指出,本以为耐腐蚀的聚碳酸酯树脂辜负了人们的期望,尽管用肉眼看不出其上的变化,但是其表面细小的腐蚀都会引发数据信息的丢失。

而德国《新音乐的耳朵》年刊则将矛头指向唱片公司,在他们看来当初唱片公司盲目追求新存储介质而使用CD技术,就是为了追求新技术所带来的商业轰动性,而并没有考虑寿命问题。澳大利亚CD收藏者奥格斯丁悲观的说:“如果再过50年,当原来的磁带存储资料都不能使用了,而CD也都过期的时候,我们这个世界所有存储的信息都难逃丢失的厄运。”按照奥格斯丁的思路想下去,国内大量收藏都来自盗版CD和DVD,质量上肯定不如正版耐久,可想而知,我们都用不了等50年,30年就可能丢失一半数据了。

比CD音乐和DVD电影收藏更为危险的是近几年流行的光盘备份行业,中科院的张逊辉告诉记者:“电子图书馆就是光盘备份技术最危险的使用者,那些杂志报纸等文字媒体也必将深受其苦,因为使用存储数据的CD-R比CD和DVD更易腐蚀”。但是与CD-R盘片制造商的了解中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数据,绿盘CD-R可保存50年、金盘可保存100年,蓝盘也可以达到70年。不久前荷兰Pc-Active杂志的一项测试似乎印证CD-R盘片制造商在撒谎。Pc-Active的测试横跨了2年时间,测试了30种不同品牌的CD-R盘片,测试结果令人震惊,有很多CD-R光盘在不到2年的时间内就无法读取了,在测试文章的结尾Pc-Active写道:“一般认为CD-R至少在10年内有效,甚至有厂商号称可以维持一个世纪。可我们测试的结果说明他们都在夸大宣传。”

就在CD音乐和DVD电影的收藏者们抱怨自己的藏品来日无多时,FlexPlay和迪斯尼却“倒行逆施”,研制了名为EZ-D的一次性自毁DVD。这种DVD在开封接触空气之后只能存在48小时,迪斯尼打算将这种技术用在电影租赁市场上,利用化学方法来达到原来DVD编码程序加密的效果。但是环保主义者们无比愤慨的对一次性自毁DVD做出激烈反应,乔尼娜·艾尔恩举着‘无耻的迪斯尼,不要再制造商业垃圾’的标语说道:“愚蠢的商人们又开发了一个没有用的一次性产品,难道百亿张CD和DVD今后的失效,还不够垃圾站回收的吗”。

2. cd光盘 历史

荷兰飞利浦(Philips)公司的研究人员开始使用激光光束来进行记录和重放信息的研究。1972年,他们的研究获得了成功,1978年投放市场。最初的产品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激光视盘(LD,Laser Vision Disc)系统。

1982年,由飞利浦公司和索尼(Sony)公司制定了CD-DA激光唱盘的红皮书(Red Book)标准。由此,一种新型的激光唱盘诞生了。CD-DA激光唱盘记录音响的方法与LD系统不同,CD-DA激光唱盘系统首先把模拟的音响信号进行PCM(脉冲编码调制)数字化处理,再经过EFM(8~14位调制)编码之后记录到盘上。

在80年代中期,光盘的发展非常快,先后推出了WORM光盘、CD-ROM光盘、磁光盘(MOD)、相变光盘(PCD,Phase Change Disk)等新的品种。这些光盘的出现,给信息革命带来了很大的推动。

(2)光盘存储技术研究始于哪一年扩展阅读:

光盘的一些分类:

1、CD:(Compact-Disc)光盘。CD是由liad-in(资料开始记录的位置);而后是Table-of-Contents区域,由内及外记录资料;在记录之后加上一个lead-out的资料轨结束记录的标记。在CD光盘,模拟数据通过大型刻录机在CD上面刻出许多连肉眼都看不见的小坑。

2、CD-DA:(CD-Audio)用来储存数位音效的光盘片。1982年SONY、Philips所共同制定红皮书标准,以音轨方式储存声音资料。CD-ROM都兼容此规格音乐片的能力。

3、CD-G:(Compact-Disc-Graphics)CD-DA基础上加入图形成为另一格式,但未能推广。是对多媒体电脑的一次尝试。

4、CD-ROM:(Compact-Disc-Read-Only-Memory)只读光盘机。1986年, SONY、Philips一起制定的黄皮书标准,定义档案资料格式。定义了用于电脑数据存储的MODE1和用于压缩视频图象存储的MODE2两类型,使CD成为通用的储存介质。并加上侦错码及更正码等位元,以确保电脑资料能够完整读取无误。

3. 光盘的开发历程

光盘是与计算机相结合,具有容量大、体积小、适用价廉的信息存储和检索的设备,它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光学存储技术。

20世纪60年代开始,荷兰飞利浦公司和美国的RCA公司都在研究和开发光盘。1972年,飞利浦公司研制出一种光盘,叫做光学录像盘,主要用来录制电视节目。但是因为当时已经有了录像带,再加上光盘没有统一标准,销路不好。

1978年又研制出一种激光唱盘,简称CD-A。盘上有大约3英里长的螺旋形轨道,可记录60~70分钟的音乐节目。为了统一标准飞利浦公司和日本的索尼公司合作,制定了统一规格。

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发出不同种类的光盘,例如只读光盘、可写一次型光盘和可擦型光盘。

4. 媒体光盘有什么功能

光盘是与计算机相结合,具有容量大、体积小、适用价廉的信息存储和检索的设备,它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光学存储技术。

20世纪60年代开始,荷兰飞利浦公司和美国的RCA公司都在研究和开发光盘。1972年,飞利浦公司研制出一种光盘,叫做光学录像盘,主要用来录制电视节目。但是因为当时已经有了录像带,再加上光盘没有统一标准,销路不好。

1978年又研制出一种激光唱盘,简称CD-A。盘上有大约3英里长的螺旋形轨道,可记录60~70分钟的音乐节目。为了统一标准飞利浦公司和日本的索尼公司合作,制定了统一规格。

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发出不同种类的光盘,例如只读光盘、可写一次型光盘和可擦型光盘。

只读光盘,就是用户只读盘上的信息,不可以修改原有信息或在上面写信息的光盘,也就是说,盘的内容是厂家出厂时就刻上去或复制好的,用户只要使用合格的只读光盘播放机,就可以读取盘上的信息。它的作用主要是存储文字、图像和音乐信息,现成为出版、信息存储和检索的主要工具。

只读光盘有存储数字化信息的数字式和存储模拟化信息的模拟式两种。

小型激光唱片可存储高质量的声音信号,避免了磁带录音的缺点。可写一次型光盘,就是用户自己往上面刻写数据,但是只能写一次。就是说盘上一旦写入数据,就不能擦掉,也不能原地修改,所以叫做可写一次型光盘。它主要用于用户现场记录数据,它可以存储文字信息和高质量的图像,用户可以多次读取存储的数据。

这种光盘按其记录的模式也可以为数字式和模拟式两种。模拟式主要用于录像节目的制作,数字式又分WORM、CD-PROM、CD-R和写一次光卡。

可擦型光盘,就是写信息后可以抹去重写的光盘,也就是说是一种再生的记录媒体。它的主要用途是代替计算机的硬盘。

那么,信息是怎样记录在光盘上呢?

光盘的盘片一般由基板、记录层和保护层组成。基板通常选用有机玻璃或某些模压聚合物,这些都具有极好的光学性能和机械性能。记录层是附着在基板上的一层薄膜,是用来以激光记录和保存信息的部分。保护层是覆盖在记录层表面的聚合物,以免遭到破坏。

由于激光可以聚成能量高度集中的极小光点,这就为实现信息的高密度存储提供了可能。光盘的制作过程是由光头完成的,它是由激光器、聚焦透镜和光检测器等部件组成的。

记录光源是一定波长的连续输出并且经准直的线偏振激光束,通过调制器时,光束受到输入信息的调制,成为带有信息的激光脉冲,再经过光学系统,最后在光盘记录介质表面聚成为极小的光斑,将薄膜烧蚀成凹点、微孔或气泡,记录下信息。光头沿经向平移,盘片在转台上旋转时,记录层上就形成了螺旋状或同心圆状的、凹上(或气泡)与平台相间的信息轨道。在轨道上,二进制符号“1”用凹点或气泡表示,“0”用平台表示。

如果你要读取数据时,将制好的光盘放入播放机中,光头经过光学系统聚焦于盘面的信息轨道上,由于凹点和平台部分对光的反射强度不同,所以光检测器能测出轨道上记录的每一个二进制信息,然后转换为电信号输出,便在终端显示屏上显示出来。

5. 光盘是谁发明的为什么存储量这么大

现在与光盘有关的生意每年高达数十亿美元,Jim Russell,光盘记录技术的最初发明人,却在资本的屡次变动中被排除在利益圈子外面。他于1965年开始研究此技术,从66年起申请了25项专利。1973年他造出了第一个原型机,然后向索尼和菲利浦进行了演示,82年,索尼开始出售产品。他的最后一项专利于1991年到期。先是他工作的那家公司花光了钱,把所有的东西卖给了另一家公司,这家公司也雇用了Jim,然后这家公司向几大使用专利的公司要求专利费,但在得到钱之前就把Jim开除了,于是他什么也没有得到。谨记之。

6. DVD是哪一年发明的

1994年。

从1994年下半年提出DVD的初步规格,到1996年年初DVD样机的出现,前后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其发展速度可谓非常之快。

1994年12月16日,大名鼎鼎的索尼公司和飞利浦公司(Philips)率先发布了“单面双层12cm(5.25英寸)高密度多媒体CD的格式与技术指标”,简称多媒体光盘系统(MMCD: Multi Media Compact Disc),可以说这是第一个准DVD技术规格。



(6)光盘存储技术研究始于哪一年扩展阅读:

格式分类

1、DVD-ROM 基本技术与DVD Video相同,但它包含与计算机兼容的文件格式。用于存储数据。

2、DVD-R 其容量是4.7GB。实际上又用于专业创作和一般用户使用两个的版本。用户使用DVD-R只能写一次。

3、DVD-RAM 这使DVD可以用做虚拟硬盘,能随机存取。原始是2.6GB的驱动器,容量可以增至每面4.7GB。可以重写100000次。

4、DVD-RW类似DVD-RAM,但是采用顺序读-写存取,更像DVD-R而不是硬盘。每面的读-写容量是4.7GB。可以重写1000次。


7. 光盘发展历史存储量 变化

一.只读式光盘存储器CD-ROM

自1985年Philips和Sony公布了在光盘上记录计算机数据的黄皮书以来,CD-ROM驱动器便在计算机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CD-ROM光盘不仅可交叉存储大容量的文字、声音、图形和图象等多种媒体的数字化信息,而且便于快速检索,因此CD-ROM驱动器已成为多媒体计算机中的标准配置之一。MPC标准已经对CD-ROM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所支持的数据格式进行了规定。MPC 3标准要求CD-ROM驱动器的数据传输率为600KB/秒(4倍速),并支持CD-ROM、CD-ROM XA、Photo CD、Video CD和CD-I等光盘格式。

CD-ROM是发行多媒体节目的优选载体。原因是它的存储容量大,制造成本低,大批量生产时每片不到5元人民币。目前,大量的文献资料、视听材料、教育节目、影视节目、游戏、图书、计算机软件等都通过CD-ROM来传播

二.一次写光盘存储器CD-R

信息时代的加速到来使得越来越多的数据需要保存,需要交换。由于CD-ROM是只读式光盘,因此用户自己无法利用CD-ROM对数据进行备份和交换。在CD-R刻录机大批量进入市场以前,用户的唯一选择就是采用可擦写光盘机。

可擦写光盘机根据其记录原理的不同,有磁光驱动器MO和相变驱动器PD。虽然这两种产品较早进入市场,但是记录在MO或PD盘片上的数据无法在广泛使用的CD-ROM驱动器上读取,因此难以实现数据交换和数据分发,更不可能制作自己的CD、VCD或CD-ROM节目。

CD-R的出现适时地解决了上述问题,CD-R是英文CD Recordable的简称,中文简称刻录机。CD-R标准(橙皮书)是由Philips公司于1990年制定的,目前已成为工业界广泛认可的标准。CD-R的另一英文名称是CD-WO(Write Once ),顾名思义,就是只允许写一次,写完以后,记录在CD-R盘上的信息无法被改写,但可以象CD-ROM盘片一样,在CD-ROM驱动器和CD-R驱动器上被反复地读取多次。

CD-R盘与CD-ROM盘相比有许多共同之处,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CD-R盘上增加了一层有机染料作为记录层,反射层用金,而不是CD-ROM中的铝。当写入激光束聚焦到记录层上时,染料被加热后烧溶,形成一系列代表信息的凹坑。这些凹坑与CD-ROM盘上的凹坑类似,但CD-ROM盘上的凹坑是用金属压模压出的。

CD-R驱动器中使用的光学读/写头与CD-ROM的光学读出头类似,只是其激光功率受写入信号的调制。CD-R驱动器刻录时,在要形成凹坑的地方,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变大;不形成凹坑的地方,输出功率变小。在读出时,与CD-ROM一样,要输出恒定的小功率。

通常,CD-ROM除了要符合黄皮书以外,还要遵照一个附加的国际标准:ISO9660。这是因为当初Philips和Sony没有定义CD-ROM的文件结构,而且各种计算机操作系统也只规定了该操作系统下的硬盘和软盘文件结构,使得不同厂家生产的CD-ROM具有不同的文件结构,曾经一度引起了混乱。后来,ISO 9660规定了CD-ROM的文件结构,Microsoft公司很快就为CD-ROM开发了设备驱动软件MSCDEX,使得不同生产厂家的CD-ROM在不同的操作系统环境下都能彼此兼容,就象该操作系统下的另外一个逻辑驱动器--目录或磁盘。

CD-R的发展已有很多年的历史,但是也还存在上述类似的问题。我们无法在DOS或Windows环境下对CD-R驱动器直接进行读写,而是要依赖于CD-R生产厂家提供的刻录软件。大多数刻录软件的用户界面并不直观,而且系统安装设置也比较繁琐,给用户的使用带来很多麻烦和障碍。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国际标准化组织下的OSTA(光学存储技术协会)最近制定了CD-UDF通用磁盘格式,只要对每一种操作系统开发相应的设备驱动软件或扩展软件,就可使操作系统将CD-R驱动器看作为一个逻辑驱动器。采用CD-UDF的CD-R刻录机会使用户感到,使用CD-R备份文件就如同使用软盘或硬盘一样方便。用户可以直接使用DOS命令对CD-R进行读写操作,如果用户使用如Windows Explorer这样的图形文件管理软件,可将文件拖曳或投入(drag and drop)到CD-R刻录机中,就可将文件课录到CD-R盘上。

CD-UDF也是沟通ISO9660与DVD-UDF文件结构的桥梁,采用CD-UDF文件结构的CD-R盘可在DVD-ROM驱动器上读出。

Philips公司推出的第四代CDD2600刻录机首先采用了CD-UDF文件格式,并可在Windows 环境下即插即用,使CD-R技术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里程。

三.可擦写光盘存储器

1.MO可擦写光盘存储器

MO是英文Magnet-Optical的缩写,是指利用激光与磁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记录信息的光磁盘。MO盘用来存储信息的媒体与软磁盘相似,但其信息记录密度和容量却比软磁盘高的多。这是由于记录时在盘的上面施加磁场,而在盘下面用激光照射。磁场作用于盘面上的区域比较大,而激光通过光学系统聚焦于盘面的光点直径只有1~2微米。在受光区域,激光的光能转化为热能,并使磁性层受热而变的不稳定,即变的易受磁场影响。这样,在直径只有1~2微米的极小区域内就可记录下一个单位的信息。通常的磁性记录方式存储一个单位的信息时,要占用相当大的区域,因而磁道也相应变宽,盘上记录信息的总量也就很小。

MO盘片虽然比硬盘和软盘便宜和耐用,但是与CD-R盘片相比就显得比较昂贵了。MO的致命缺点是不能用普通CD-ROM驱动器读出,因而不能满足信息社会对计算机数据进行交换和数据分发的要求,在网络技术和网络建设不发达的地方,这一问题日驱突出和严重。

2.可擦写光盘存储器CD-RW

为了使可擦写相变光盘与CD-ROM和CD-R兼容,早在1995年4月,飞利浦公司就提出了与CD-ROM和CD-R兼容的相变型可擦写光盘驱动器CD-E(CD Erasable)。CD-E得到了包括IBM、HP、Mitsubishi 、Mitsumi、松下电器、Sony、3M以及Olympus等公司的支持。1996年10月,Philips、Sony、HP、Mitsubishi和Ricoh五家公司共同宣布了这一新的可擦写CD标准,并将CD-E更名为CD-RW(CD-ReWritable)。CD-RW标准的制定标志着工业界可以开发并向市场提供这种新产品。

CD-RW兼容CD-ROM和CD-R,CD-RW驱动器允许用户读取CD-ROM、CD-R和CD-RW盘,刻录CD-R盘,擦除和重写CD-RW盘。由于CD-RW采用CD-UDF文件结构,因此CD-RW可作为一台海量软盘驱动器使用,也可在DVD-ROM驱动器读取,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MO虽然有不少特点,但是它们只能被其它同类驱动器读取,不能在广泛流行的CD-ROM上使用。MO没有市场共享性,购买者只是将它们用于数据备份,因此难以实现数据交换和数据分发,更不可能制作自己的CD、VCD或CD-ROM节目。 因此MO很难在市场上流行起来。

CD-R是可记录光盘市场上的后起之秀,虽然只能刻录一次,但由于它与广泛使用的CD-ROM兼容,并具有较低的记录成本和很高的数据可靠性赢得了众多计算机用户的普遍欢迎。CD-R目前是各种光盘存储产品中发展最迅猛的一种,。CD-R刻录机的价格相对几年前已下跌了很大幅度。在国外,CD-R刻录机正在逐步取代CD-ROM驱动器而成为计算机的一种标准配置。

CD-RW是一个已经得到众多公司和用户普遍支持的可擦写光盘标准。由于CD-RW仍沿用了CD的EFM调制方式和CIR检纠错方法,CD-RW盘与CD-ROM盘具有相同的物理格式和逻辑格式,因此CD-RW驱动器与CD-R驱动器的光学、机械、及电子部分类似,一些零部件甚至可以互换,这将大大节省CD-RW的开发和生产费用,降低CD-RW驱动器的成本,使CD-RW未来就能迅速在可擦写光盘产品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光盘技术的发展与展望-光电技术光盘技术的发展与展望光盘技术的发展

8. 听说光盘是中国发明的,是这样吗

应该是VCD,世界上第一台VCD是中国的万燕发明的,不过当时万燕觉得没有什么市场,就把它转手了,没想到现在会是这样

世界第一台VCD机诞生记

在中国提起VCD,不能不提起曾经辉煌一时的安徽万燕公司,更不能不提起他的创始人姜万勐。在安徽现代电视技术研究所里,记者见到了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同时也见到了那台至今仍牵动着世人目光的VCD机,它静静地坐在凝聚着主人无数心血的科技成果展览室里,一张用打印纸制成的小纸板上赫然写着它的名字——世界上第一台VCD机。
1992年,在美国举办的国际广播电视技术展览会上,美国C-CUBE公司展出的一项不起眼的MPEG(图像解压缩)技术引起了时为安徽现代集团总经理姜万勐的兴趣,他凭直觉立刻想到,用这一技术可以把图像和声音同时存储在一张小光盘上。此后,姜万勐先后出资57万美元,于1993年9月,将MPEG技术成功地应用到音像视听产品上,研制出一种物美价廉的视听产品——VCD。同年12月,他又与美籍华人孙燕生共同投资1700万美元成立了万燕公司,各取了姜万勐、孙燕生名字中的一个字作为公司名称。
面对记者的采访,姜万勐显得异常平静,对于过去的事情,他仿佛不愿意再提。
在1993年安徽现代电视技术研究所的VCD可行性报告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这是本世纪末消费类电子领域里,中国可能领先的惟一机会。为此,姜万勐进行了一系列的市场调查,得到了一系列的数字:1993年中国市场上组合音响的销售量是142万台,录像机的销售量是170余万台,LD影碟机100万台,CD激光唱机是160余万台。当时的LD光盘是四五百元一张,而VCD机的光盘价格却只有它的10%左右,因此可以预测,VCD机每年的销售量将会达到200万台左右。
中国的老百姓到了1994年底才逐渐认识VCD。在这一年,万燕生产了几万台VCD机。不仅如此,姜万勐还要开发盘片,总不能让老百姓买了枪而没子弹。为此,他又向11家音像出版社购买了版权,推出了97种卡拉OK盘片。在最初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万燕”倾其所有,开创了一个市场,确立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并形成了一整套成型的技术,独霸于VCD天下。
可以说,万燕的初创是成功的,也是辉煌的。但是,万燕也给自己酿下一杯苦酒。令姜万勐感到伤心的是,万燕推出的第一批1000台VCD机,几乎都被国内外各家电公司买去做了样机,成为解剖的对象。
有人认为,姜万勐所犯的最大的错误是不懂专利保护,在记者向他问及此事的时候,他的回答相当坦率:“在当时的情况下,自己认为申请不申请专利似乎意义不大,关键是要让产品尽快占领市场。”
也许正是这一念之差,使姜万勐失去了一次极好的统领市场的机会,同时也使中国在这一产业的发展中失去了本应占有主动权的半壁江山。当事隔多年后的今天,记者问他是否对此感到后悔时,他只是淡淡地一笑,这笑中带着几分无奈,也带着几分愧疚,更带着他永久的遗憾。
姜万勐创办万燕树起了中国VCD机的旗帜,他也应该为此得到国人的赞许。但从万燕最终的结局上看,万燕的兴衰多少又有些悲怆。如果说,当姜万勐开发出第一台VCD机时就立刻申请了专利;如果说,当时国家投资2.4亿元,将安徽作为中国VCD机的生产开发基地的计划成为现实;如果说……中国,乃至世界的VCD机发展史,也许应该是另外一种写法——一部由中国人唱响主旋律的史诗!�
由此,有人把姜万勐比作中国数字光盘技术开发道路上的“革命先烈”。

9. 存储技术发展历史

最早的外置存储器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为了解决人口普查的需要,霍列瑞斯首先把穿孔纸带改造成穿孔卡片。

他把每个人所有的调查项目依次排列于一张卡片,然后根据调查结果在相应项目的位置上打孔。在以后的计算机系统里,用穿孔卡片输入数据的方法一直沿用到20世纪70年代,数据处理也发展成为电脑的主要功能之一。

2、磁带

UNIVAC-I第一次采用磁带机作外存储器,首先用奇偶校验方法和双重运算线路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并最先进行了自动编程的试验。此时这个磁带长达1200英寸、包含8个磁道,每英寸可存储128bits,每秒可记录12800个字符,容量也达到史无前例的184KB。从 此之后,磁带经历了迅速发展,后来广泛应用了录音、影像领域。

3、软盘(见过这玩意的一定是80后)

1967年 IBM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张“软盘”,直径32英寸。随着技术的发展,软盘的尺寸一直在减小,容量也在不断提升,大小从8英寸,减到到5.25英寸软盘,以及到后来的3.5英寸软盘,容量却从最早的81KB到后来的1.44MB。在80-90年代3.5英寸软盘达到了巅峰。直到CD-ROM、USB存储设备出现后,软盘销量才逐渐下滑。

4、CD

CD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光盘、光盘,诞生于1982年,最早用于数字音频存储。1985年,飞利浦和索尼将其引入PC,当时称之为CD-ROM(只 读),后来又发展成CD-R(可读)。因为声频CD的巨大成功,今天这种媒体的用途已经扩大到进行数据储存,目的是数据存档和传递。

5、磁盘

第一台磁盘驱动器是由IBM于1956年生产,可存储5MB数据,总共使用了50个24英寸盘片。到1973年,IBM推出第一个现代“温彻斯特”磁盘驱动器3340,使用了密封组件、润滑主轴和小质量磁头。此后磁盘的容量一度提升MB到GB再到TB。

6、DVD

数字多功能光盘,简称DVD,是一种光盘存储器。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荷兰飞利浦公司的研究人员开始使用激光光束进行记录和重放信息的研究。1972年,他们的研究获得了成功,1978年投放市场。最初的产品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激光视盘(LD,Laser Vision Disc)系统。它们的直径多是120毫米左右。容量目前最大可到17.08GB。

7、闪存

浅谈存储器的进化历程
闪存(Flash Memory)是一种长寿命的非易失性(在断电情况下仍能保持所存储的数据信+息)的存储器。包含U盘、SD卡、CF卡、记忆棒等等种类。在1984年,东芝公司的发明人舛冈富士雄首先提出了快速闪存存储器(此处简称闪存)的概念。与传统电脑内存不同,闪存的特点是非易失性(也就是所存储的数据在主机掉电后不会丢失),其记录速度也非常快。Intel是世界上第一个生产闪存并将其投放市场的公司。到目前为止闪存形态多样,存储容量也不断扩展到256GB甚至更高。

随着存储器的更新换代,存储容量越来越大,读写速度也越来越快,企业级硬盘单盘容量已经达到10TB以上,目前使用的SSD固态硬盘,读速度达:3000+MB/s,写速度达:1700MB/s,用起来美滋滋啊。

热点内容
编程回消息 发布:2024-12-28 20:52:15 浏览:927
bat脚本卸载软件 发布:2024-12-28 20:17:14 浏览:742
sqlserver的ip 发布:2024-12-28 20:16:58 浏览:358
c语言模块 发布:2024-12-28 20:10:29 浏览:516
安卓蚂蚁怎么唱 发布:2024-12-28 20:00:21 浏览:163
编程课必须 发布:2024-12-28 19:58:49 浏览:782
怎么合理配置家庭资产 发布:2024-12-28 19:57:10 浏览:317
编译pl2303安卓驱动 发布:2024-12-28 19:53:09 浏览:365
怎么看到手机wifi密码 发布:2024-12-28 19:52:19 浏览:424
uia编程 发布:2024-12-28 19:49:00 浏览: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