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存储配置 » 中药配置单怎么配置

中药配置单怎么配置

发布时间: 2022-07-29 13:50:07

A. 中药配伍的比例关系

一般来说处方中的配伍的比例关系是没有严格规定的。是根据病情的需要,灵活运用的。比如说:一个病人有很多症状,但是通过辨证以后要抓住主症是什么,那么在用药的时候就要以治疗主证为重点,其它兼症所占比例就相应的小一些。但是,没有严格的规定,是大夫自己掌握的。你搞清楚什么是配伍就明白为什么了。下边说说什么叫配伍?
配伍,就是按照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
在配伍应用的情况下,由于药物与药物之间出现相互作用的关系,所以有些药物因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但是也有些药物却可能互相对抗而抵销、削弱原有的功效;有些药物因为相互配用而减轻或消除了毒性或副作用,但是也有些药物反而因为相互作用而使作用减弱或发生不利人体的作用等等。对于这些情况,古人曾将它总结归纳为七种情况,叫做药性“七情”,内容如下:
(一)单行:就是单用一味药来治疗疾病。例如用一味马齿苋治疗痢疾;独参汤单用一味人参大补元气、治疗虚脱等。

(二)相须:就是功用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后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加强了药物的疗效,如石膏、知母都能清热泻火,配合应用作用更强;大黄、芒硝都能泻下通便,配用后作用更为明显等。

(三)相使:就是用一种药物作为主药,配合其它药物来提高主药的功效。如脾虚水肿,用黄耆配合茯苓,可加强益气健脾利水的作用;胃火牙痛、用石膏清胃火,再配合牛膝引火下行,促使胃火牙痛更快地消除等。

(四)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其它有害作用能被另一种药抑制或消除。如生半夏有毒性,可以用生姜来消除它的毒性,

(五)相杀:就是一种药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如防风能解砒霜毒、绿豆能减轻巴豆毒性等。

(六)相恶:就是两种药配合应用以后,一种药可以减弱另一种药物的药效。如人参能大补元气,配合莱菔子同用,就会损失或减弱补气的功能等。

(七)相反:就是两种药物配合应用后,可能发生剧烈的副作用。

以上药性“七情”,除了单行以外,都是说明药物配伍需要加以注意的。

相须、相使,是临床用药尽可能加以考虑的,以便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一般用药“当用相须、相使者良”。

相畏、相杀,是临床使用毒性药物或具有副作用药物时要加以注意的,“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

相恶、相反,是惟床用药必须注意禁忌的配伍情况,所以“勿用相恶、相反者”。

你所说的药的用量与3有关,那是因为从七十年代的改革开始用公制替代旧制计量单位,换算而来的。
1斤(16两)= 0.5kg = 500g

1市两= 31.25g

1市钱= 3.125g

1市分= 0.3125g

1市厘= 0.03125g
为了方便,书写时就习惯上把过去的一钱写成3克。而三钱写成10克、四钱写成12克。在以后就以三的倍数增加了。也就是你所见到的与3的倍数有关了。
供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中药学》

B. 中药怎样配置的

1、药量是根据辨证,患者的年龄、体质、性别等因素定的。儿童和老人用药量不能大,体质弱的药量也不能大,而且性别不同药量也会有区别。 2、药方的中药饮片根据在处方中的不同作用分为君臣佐使,在方中起主要作用,治疗主要病症的为君药,臣药是辅助作用,治疗主症之外的病症,佐药是佐助君药臣药的,使药起调和诸药的作用,也有治疗作用。 3、药与药之间配伍有禁忌,包括“十八反”和“十九畏”。 4、遇到对脏器有损害的,尽量避开不用。 5、温热药对症寒凉症,寒凉药对症温热症。

C. 有哪些常用补气中药配制方法

主要用于气虚症的具补气功能药物称为补气中药。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肺主一身之气,故气虚主要表现为脾肺二脏的病症。脾气虚则有神疲乏力、四肢倦怠、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脘腹虚胀,妇女经量多而色淡,舌淡、脉弱等症,严重者可见脱肛、内脏下垂、慢性浮肿、肺气虚可见少气懒言,语声低微、动则气喘、易出虚汗、易患感冒等。

补气药不仅能够补气,由于气血相互依存的关系,“气为血之帅”、“气为血之母”,补气药还能使气旺生血,补气摄血,用于血虚和出血之症。另外,补气药须适当配伍行气药同用,可使补而不滞。以下介绍几味常用补气中药。

人参

味甘、微苦、性微温。含人参苷、人参酸、挥发油、糖类、植物皂醇及维生素B1、B2等。能加强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加快神经冲动的传导,增强条件反射强度,同时又能加强抑制过程,故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疲劳。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促进造血功能,对性腺也有促进作用。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虚脱,以及肺虚气喘、动则自汗;脾气不足之乏力倦怠,食欲不振,气虚脱肛;热病或其他原因所致的气阴两亏,口渴多饮,消渴症;气血亏虚所致的心神不宁,失眠多梦,心悸怔忡;久病体虚,神经衰弱等病症。用法:每日3~10克,隔水炖服,亦可文火单煎独服,或将参汁兑入其他药汁中服用。亦可研末吞服或切片含服,每次1~2克,每日1~2次。若用于急救虚脱,可用15~30克,煎汁分次灌服。本品对实热之症,感冒初起者不宜服用。注意不宜与萝卜、茶叶同服。忌与藜芦、五灵脂、皂荚同用。

西洋参

主要产于美国、加拿大。其性寒,味苦微甘。含人参皂苷、树脂、挥发油等。有强壮作用,能提高抗疲劳、抗缺氧能力,可促进抗体形成,有镇静作用。功效:补气养阴、消热生津。主要适用于阴虚火旺的喘咳,痰中带血;气阴两亏的乏力气短,口渴;热病伤阴的口干舌燥。用法:3~6克,文火煎,单独服(先饮汁,再食渣):或将其汁兑入其他药汁中服用,亦可切片含服、研末吞服或装入胶囊吞服,每次1~2克,每日1~2次。本品性寒,脾胃虚寒者忌用。忌与藜芦同用。

党参

性平、味甘。含皂苷类,维生素B1和B2,挥发油及生物碱等。能增强机体活力,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能调节造血功能,使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增加;对放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降低有升高作用。能增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作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功效:补中益气、生津养血。用于气虚不足的倦怠乏力,心悸气短,食少便溏;气津两伤的口渴;气血两虚的头晕,面色萎黄等症以及病后体弱,营养不良。用法:10~30克煎服。或烘干研末吞服,每次1~2克。本品忌与藜芦同用。

黄芪

味甘,性微温。含葡萄糖醛酸、甜菜氨基酸、蔗糖、叶酸、胆碱、生物碱、烟酸等。能增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吞噬能力,使血lgM、IgE、cAMP显着增加,并能诱生干扰素,故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能增强细胞的生理代谢作用,加强心脏收缩力,降低冠状血管阻力;能使血液中白细胞数增加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并有利尿作用;能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营养;有消除肾炎尿蛋白的作用。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用于脾肺气虚之短气乏力;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子宫下垂;气虚不能摄血的崩漏、便血;卫表不固之自汗,易患感冒及气血不足的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气虚失运,水湿内停的面目浮肿,小便不利。还常用于急、慢性肾炎,慢性白细胞减少症,慢性肝炎(活动性)等。用法:一般10~15克,大剂量可用30~60克煎服。补气升阳时宜灸用,其他多生用。注意:表实邪盛,阴虚阳亢或有气滞湿阻,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者不宜使用。

白术

性温、味甘、苦。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苍术醇和白术酮,并含维生素A类物质。能增强体力;有明显持久的利尿作用;能轻度降低血糖;对放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有升高效应;还能护肝、防止肝糖原减少。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气,自汗;脾虚失运,水湿停留的痰饮,水肿;妊娠脾虚气弱,胎动不安,足肿等。用法:5~10克煎服。补气健脾宜炒用,止泻宜炒焦用,燥湿利水宜生用。注意:本品性偏温燥,对阴虚内热、津液亏耗、舌苔光剥、唇燥口干者不宜用。

山药

味甘性平。含皂苷、黏液质、胆碱、氨基酸、淀粉、多酚氧化酶、糖、蛋白质等;有营养,助消化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功效:益气养阴,健脾补肺固肾。用于脾虚食少,便溏或腹泻,肺虚咳喘,肾虚尿频、遗精,妇女白带过多及消渴等病症。用法:10~30克,大剂量可用60~250克煎服。研末吞服每次6~12克。健脾止泻宜炒黄用。注意:湿盛中满或有积滞者忌用。

D. 那位知道中药如何配伍

在使用两味以上药物时,就必需有所选择,这就提出了药物配伍关系的问题。所以前人总结的“七情”之中,除单行者外,其余六个方面都是谈配伍关系。现分述如次。
相须
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如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地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明显地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
相使
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清热泻火的黄芩与攻下泻热的大黄配合时,大黄能提高黄芩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
相畏
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和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
相杀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的。
相恶
即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与另一药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相反
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见“用药禁忌”)。
编辑本段变化关系上述六个方面,其变化关系可以概括为四项,即在配伍应用的情况下:
(1)有些药物因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是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的;
(2)有些药物可能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
(3)有些药物则由于相互作用,而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毒性药或剧烈药时必须考虑选用;
(4)另一些本来单用无害的药物,却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则属于配伍禁忌,原则上应避免配用。
基于上述,可知从单味药到配伍应用,是通过很长的实践与认识过程,逐渐积累丰富起来的。药物的配伍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药物按一定法度加以组合,并确定一定的分量比例,制成适当剂型,即为方剂。方剂是药物配伍的发展,也是药物配伍应用的较高形式。

E. 这些中药配伍比例是多少

中医回答!所有的方子都是医生辩证基础上的开方!所以如果你是用于临床!万万不可!但是,如果你是从中药学的角度,想知道一些重要的常规剂量!我可以给你一个参考!黄芪,15-150这个方子攻邪药多所以最少100,多一点无所谓!党参稳定中气,脾胃好的10不好的20,更不好加生姜!丹参,稳定心气,心气稳定10不稳定30.白芍稳定津液,稳定肝阴!20到50!生地稳定肾气肾阴,20!石决明稳定肝气肝阳!后面的是攻的威灵仙15葛根25黄柏5秦艽10王不留12川芎20苍术10羌活5桃仁10乳香5没药3红花看质量好的10.地龙看质量,完美的皮,10土元12.只是参考!显然是一个标准的攻防戒备的好方子,可以适用于气血不通的很多疾病!!

F. 配伍的配伍方法

方剂配伍方法有多种,但七情配伍是中药配伍的基本形式,君臣佐使是方剂配伍的主要规则。研究复方配伍的目的在于去除无效物质,优化组合处方,增效、减毒,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预防药物中毒。主要有以下方法:
1.文献理论研究方法 从经典配伍实例中获得中药复方配伍的规律性认识:如相须相使配伍,能增强药效;相畏相杀配伍,可制约毒性;相恶相反配伍,可增毒减效等。已开始转向应用主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类方方证内涵或方剂配伍特征予以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古今方剂进行逻辑处理,以客观、更深入地认识方剂的配伍结构,从中医证法方药内在逻辑上揭示方剂配伍和运用规律。2.临床验证研究方法 即通过临床的医疗实践,考察药物组成变化、药物剂量变化与主治证、疗效之间的关系。疗效可靠的方剂,不仅要针对性强,恰中病情,还须立方严谨,用药主次分明,要做到一点就必须善于巧妙配伍。如黄连配木香善治热痢里急后重,配吴茱萸长于治肝火腹痛吞酸,配肉桂则治心肾不交之失眠。剂量是药性的基础,也是决定药物配伍后发生药效、药性变化的重要因素。以当归补血汤为例,文献记载的当归:黄芪之比除1∶5外,还有1∶6(《外科理例》),1∶4(《医学心悟》、《时方歌括》),1∶3(《医部全录》),1∶2(《血证论》),2∶5(《东医宝鉴》),3∶8(《医学入门》),3∶10(《女科撮要》)。而临床观察显示,当归:黄芪为1∶2时偏于养血益气,抗缺氧作用最为显着;为1:1时偏于益气活血兼养血,显着增强红细胞膜流动性。由此可见,不同剂量比例各有自己的作用优势。
3.实验研究方法 考察复方配伍、配比与化学成分、药理效应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①化学研究方法 研究配伍或煎煮制备过程中化学成分所发生的量的变化和质的改变。如甘草酸具有抗过敏、抗炎作用,这与麻黄汤止咳平喘功效有密切关系。采用HPLC测定麻黄汤各药分煎与合煎后甘草酸的含量发现,合煎后的分量>甘草单煎的分量。用HPLC法测定肉桂与黄连不同配比对黄连生物碱含量的影响,发现肉桂的配比越大,黄连生物碱的含量越少。中药配伍后还会出现原单味药不含有的成分。如单味的人参、麦冬、五味子在煎煮前均不含5-羟甲基-2-糖醛(5-HMF),单味五味子在煎煮后产生少量5-HMF,而当生脉散三味同煎或五味子、麦冬同煎时,产生大量的5-HMF,而5-HMF具有抗氧化和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②药理研究方法 研究不同配伍配比与药理效应、协调作用、毒性之间的关系。鄢顺琴等通过观察枳实与白术不同比例配伍组方(2∶1;1∶1;1∶2)对胃肠排空推进作用的影响,发现不同配伍比例的枳术丸有不同程度的作用,以枳实与白术比例为1∶2时作用最明显。说明枳术丸原方组方剂量配比关系的合理性,证明中药配伍剂量的变化对中药复方疗效的影响很大。

G. 中药是怎样配伍的

楼上精辟

中国古代很早已使用单味药物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又学会将几种药物配合起来,经过煎煮制成汤液,即是最早的方剂。剂,古作齐,指调剂。《汉书·艺文志》:“调百药齐,和之所宜。”方剂是治法的体现,是根据配伍原则,总结临床经验,以若干药物配合组成的药方。方剂一般由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四部分组成。

方剂一般由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四部分组成。君臣佐使的提法最早见于《内经》,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有“主病之为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的记载。历代医家对它们的涵义各有解释。如元代李东垣说:“主病之为君,兼见何病,则以佐使药分治之,此制方之要也。”明代何柏斋说:“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药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经及治病之药至病所者,使也。”可见“君臣佐使”的涵义是经过不断补充而逐渐完善的。君药是方剂中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必不可少的,其药味较少,药量相对较其他药大。臣药协助君药,以增强治疗作用。佐药是协助君药治疗兼证或次要症状,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和峻烈性,或为其反佐。使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证所在,或调和方中诸药作用。例如《伤寒论》的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药组成,主治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等,属风寒表实证。方中麻黄辛温解表,宣肺平喘,针对主证为君药;桂枝辛温解表,通达营卫,助麻黄峻发其汗为臣药;杏仁肃肺降气,助麻黄以平喘为佐药;甘草调和麻黄、桂枝峻烈发汗之性为使药。“君臣佐使”现多改称“主辅佐使”或“主辅佐引”。 方剂按照一定结构组成后,在临床运用过程中还必须根据病证的不同阶段,病情的轻重缓急,患者的不同年龄、性别、职业,以及气候和地理环境作相应的加减化裁,方能达到切合病情、提高疗效的目的。方剂的加减变化包括药味加减、药量加减和剂型更换。药味加减变化是指方剂在君药、主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兼证或次要症状的增减变化而相应地加减臣药和佐药,若因药味加减而引起君药和主证改变时,则属另行组方。药量加减变化是指由相同药物组成的方剂,加减其中某些药物的剂量而使方剂的功效和治疗范围有所扩大或缩小,若因药量的增减而使方剂的君药和主证完全改变时,也属重新组方。剂型更换变化是指同一方剂,由于选用不同剂型而使治疗作用发生相应变化。

有资料记载中药汤剂创始人就是伊尹。 《史记·殷本记》有“伊尹以滋味说汤”的记载。《资治通鉴》称他“闵生民的疾苦,作汤液本草,明寒热温凉之性,酸苦辛甘咸淡之味,轻清浊重阴阳升降走十二经络表里之宜。”《甲乙经·序》亦谓“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有文描述伊尹身为奴隶,专职为汤王做饭,善于研究和揣摩上人的心思和口味,不但做出的饭菜时时被众人称赞,而且对国事治理有自己鲜明的见解。汤王慧眼识人才,看到伊尹才智出众,富有创见,就大胆地聘用其为右相。
关于伊尹创汤液的说法,最早在汉代或汉代以前就已流传,栾川民间都知道煎中药源于伊尹。伊尹在为百姓治病过程中,尝遍百草,中毒无数次,得出经验生食草药不如煮熟为好,他从做饭的道理摸索,生米生菜做成美味佳肴,营养丰富,口感上乘,何不将草药混合煎成药水用之?时间的流逝也就创造了草药汤液。 《吕氏春秋·本味》提到伊尹在与汤王的对话中曾以医为喻,“有其新,弃其陈,腠理遂通,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伊尹还从医食同源的角度进一步阐明,食物与药物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以生姜、肉桂为例,伊尹论证:“杨朴之姜,招摇之桂”,大概意思是说常用的调味品也是常用的药物,在烹调中了解到姜、桂的辛温发散作用,转而用来治病是很自然的事情。现在看来,汤液就是将各种生药加水煎煮而成,方法与烹调食物十分近似,但在古时只有伊尹才能有所发现和实践。伊尹既精烹饪,又兼通医学把自己加工食物的经验转而用来加工药物,不能说不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汤液的创制归根结底是伊尹善于研究又身处栾川景室山得天独厚的草药资源所致。

H. 中药怎么配

先背中医基本汤方
学内经,通医理,掌握望、闻、问、切
熟悉判断症候
对症下药
在基本汤方主治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增减各味药材份量。

热点内容
光遇安卓音韵季有什么 发布:2024-10-06 05:06:51 浏览:76
apk脚本破解 发布:2024-10-06 04:33:23 浏览:51
数模编程 发布:2024-10-06 04:04:43 浏览:16
雷霆一击服务器搭建 发布:2024-10-06 03:58:14 浏览:500
导演脚本 发布:2024-10-06 03:37:34 浏览:566
施耐德有密码程序如何打开 发布:2024-10-06 03:37:00 浏览:893
解压缩文件修复 发布:2024-10-06 03:31:17 浏览:705
如何设置休眠时不需要开机密码 发布:2024-10-06 03:03:25 浏览:233
密码工作三个事关的内容是什么 发布:2024-10-06 02:39:44 浏览:426
21款昂科威哪个配置好 发布:2024-10-06 02:20:39 浏览: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