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存储结构
⑴ 什么是RFID系统RFID系统的基本组成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射频识别技术
基本组成:电子标签、阅读器、上位机
⑵ RFID分类
1、无源RFID。
在三类RFID产品中,无源RFID出现时间最早,最成熟,其应用也最为广泛。在无源RFID中,电子标签通过接收射频识别读写器发送的微波信号,并通过电磁感应线圈获取能量,使电子标签在短时间内完成信息交换。
由于省去了电源系统,无源RFID产品的体积可以达到厘米级甚至更小,其结构简单,成本低,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然而,作为一种成本,无源rfid的有效识别距离通常较短,通常用于近距离接触识别。无源RFID在较低频段125KHz、13.56MKHz等。
2、有源RFID。
有源RFID技术虽然发展不长,但在各个领域,特别是高速公路电子收费系统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有源rfid通过外部电源向射频识别阅读器主动发送信号。它的体积比较大。但它的传输距离长,传输速度快。典型的有源rfid标签可以与100米外的射频识别读取器连接,读取速率为1700读/秒。
有源RFID主要工作在900mhz、2.45ghz、5.8ghz等高频频段,具有同时识别多个标签的功能。有源rfid技术的长距离、高效率使其在一些要求高性能、宽范围射频识别的应用中显得不可或缺。
3、半有源RFID。
无源RFID没有电源,但有效识别距离太短。有源RFID识别距离足够长,但需要外接电源,体积大。半主动RFID正是这种矛盾妥协的产物。半主动RFID也称为低频激活触发技术。通常,半主动RFID产品处于休眠状态,只向标签中保存数据的部分供电,因此功耗小,可以长期维护。
当标签进入射频识别读取器的识别范围时,读取器首先以125khz的低频信号在小范围内准确地激活标签,然后通过2.4ghz微波向其发送信息。
也就是说,首先利用低频信号精确定位,然后利用高频信号快速传输数据。通常,应用场景是在高频信号覆盖的大范围内,将多个低频读写器放置在不同的位置,激活半主动RFID产品。这不仅完成了定位,而且实现了信息的采集和传输。
(2)rfid存储结构扩展阅读:
RFID的特点:
1、适用性:RFID技术依靠电磁波,并不需要连接双方的物理接触。这使得它能够在不考虑灰尘、雾、塑料、纸张、木材和各种障碍物的情况下建立连接,并直接完成通信。
2、效率:RFID系统的读写速度非常快。典型的RFID传输过程通常不到100毫秒。高频RFID阅读器可以同时识别和读取多个标签的内容,大大提高了信息传输的效率。
3、唯一性:每个RFID标签都是唯一的。通过RFID标签与产品之间的一一对应,可以清晰地跟踪每一个产品的后续流通情况。
4、简单性:RFID标签结构简单,识别率高,读取设备简单。尤其是随着NFC技术在智能手机上逐渐普及,每个用户的手机都将成为最简单的RFID阅读器。
⑶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 是由阅读器与电子标签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及应用软件系统三个部份所组成,其工作原理是Reader发射一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用以驱动电路将内部的数据送出,此时Reader便依序接收解读数据, 送给应用程序做相应的处理。
以RFID 卡片阅读器及电子标签之间的通讯及能量感应方式来看大致上可以分成:感应耦合及后向散射耦合两种。一般低频的RFID大都采用第一种式,而较高频大多采用第二种方式。
阅读器根据使用的结构和技术不同可以是读或读/写装置,是RFID系统信息控制和处理中心。阅读器通常由耦合模块、收发模块、控制模块和接口单元组成。阅读器和应答器之间一般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进行信息交换,同时阅读器通过耦合给无源应答器提供能量和时序。
在实际应用中,可进一步通过Ethernet或WLAN等实现对物体识别信息的采集、处理及远程传送等管理功能。应答器是RFID系统的信息载体,应答器大多是由耦合原件(线圈、微带天线等)和微芯片组成无源单元。
(3)rfid存储结构扩展阅读:
RFID技术中所衍生的产品大概有三大类:无源RFID产品、有源RFID产品、半有源RFID产品。
1、无源RFID产品发展最早,也是发展最成熟,市场应用最广的产品。比如,公交卡、食堂餐卡、银行卡、宾馆门禁卡、二代身份证等,这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属于近距离接触式识别类。其产品的主要工作频率有低频125KHZ、高频13.56MHZ、超高频433MHZ,超高频915MHZ。
2、有源RFID产品,是最近几年慢慢发展起来的,其远距离自动识别的特性,决定了其巨大的应用空间和市场潜质。在远距离自动识别领域,如智能监狱,智能医院,智能停车场,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地球及物联网等领域有重大应用。有源RFID在这个领域异军突起,属于远距离自动识别类。产品主要工作频率有超高频433MHZ,微波2.45GHZ和5.8GHZ。
3、半有源RFID产品,结合有源RFID产品及无源RFID产品的优势,在低频125KHZ频率的触发下,让微波2.45G发挥优势。半有源RFID技术,也可以叫做低频激活触发技术,利用低频近距离精确定位,微波远距离识别和上传数据,来解决单纯的有源RFID和无源RFID没有办法实现的功能。简单的说,就是近距离激活定位,远距离识别及上传数据。
⑷ RFID系统的系统组成
RFID系统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和应用环境,RFID系统的组成会有所不同,但从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来看,系统一般都由信号发射机、信号接收机、发射接收天线几部分组成。
1)、信号发射机在RFID系统中,信号发射机为了不同的应用目的,会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典型的形式是标签(TAG)。标签相当于条码技术中的条码符号,用来存储需要识别传输的信息,另外,与条码不同的是,标签必须能够自动或在外力的作用下,把存储的信息主动发射出去。标签一般是带有线圈、天线、存储器与控制系统的低电集成电路。
2)信号接收机在RFID系统中,信号接收机一般叫做阅读器。根据支持的标签类型不同与完成的功能不同,阅读器的复杂程度是显着不同的。阅读器基本的功能就是提供与标签进行数据传输的途径。另外,阅读器还提供相当复杂的信号状态控制、奇偶错误校验与更正功能等。标签中除了存储需要传输的信息外,还必须含有一定的附加信息,如错误校验信息等。识别数据信息和附加信息按照一定的结构编制在一起,并按照特定的顺序向外发送。阅读器通过接收到的附加信息来控制数据流的发送。一旦到达阅读器的信息被正确的接收和译解后,阅读器通过特定的算法决定是否需要发射机对发送的信号重发一次,或者知道发射器停止发信号,这就是“命令响应协议”。使用这种协议,即便在很短的时间、很小的空间阅读多个标签,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欺骗问题”的产生。
3)天线是标签与阅读器之间传输数据的发射、接收装置。在实际应用中,除了系统功率,天线的形状和相对位置也会影响数据的发射和接收,需要专业人员对系统的天线进行设计、安装。
⑸ RFID能储存多少信息,可以储存什么类型的文件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全称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其主要核心部件是一个电子标签,直径仅为2毫米不到,通过相距几厘米到几米距离内传感器发射的无线电波,可以读取电子标签内储存的信息,识别电子标签代表的物品、人和器具的身份。 在原理上,RFID是以电子芯片来承载数据,能储存商品序号、模块编号、包装颜色、组装位置或数据类型等电子化信息。在运作模式方面,RFID系统是由RFID 卷标(或称Tag)与RFID辨识器(或称Reader)两个主要组件组成。双方以射频传输技术来传递数据,当RFID卷标通过一个RFID 辨识器的有效范围时,RFID标签会将所置的信息传递至RFID辨识器上,RFID辨识器再结合信息系统,提供信息查询、物品辨别的功能。 BEA的参考架构由四个层组成:读卡器层、边缘服务器层、集成层和应用层。如附图所示。 集成层也可以通过Web服务接口与对象名解析服务(Object Naming Service,ONS)进行通信。类似于DNS服务器,ONS可以用于查寻独有的RFID标记ID以及确认附加的产品信息。集成层还必须维护电子产品代码信息服务(Electronic Proct Code Information Service,EPC-IS)储存库,并从中查询数据,该库提供了ALE事件(如:通过供应链跟踪和追踪产品)的业务上下文。
⑹ RFID与电子标签的关系
每个电子标签都有全球唯一的ID号码,以十六进制格式存储在标签的存储空间,当标签处于读写器的读取范围时,会借助读写器赋予的能量发射出自身的ID号码,读写器获取标签的ID号码以后传送给上位机进行处理。
下图是标签的存储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