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资源的配置取决于什么
㈠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范围取决于
财政的资砚配里职能就是指通过财政的收支活动,财政配置资源职能调节和影响社会总资x的方向和数且。具体就是把社会总资源在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之间进行合理配置,以供应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供应的公共产品;并优化公共产品的结构.以达到社会资源最有效最合理的利用。财政发挥配里资源职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市场失灵造成的。
首先.公共产品的提供需要政府以财政手段履行资源配登职能。在实践中.由于公共产品本身具有的使用上的非竟争性和供应上的非排他性等特征.使得其难以通过市场方式进行提供,只能以非市场方式.即财政手段提供堵如国防、外交、宇宙探索、环境保护等等公共产品,财政配置资源职能实现资砚在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之间的有效配里。但是,这里需要注意是.以财政手段提供公共产品并不等于公共产品就一定要由公共部门来直接生产。但多数西方国家的军备用品者是由政府财政出资交给私人部门生产的。
其次.混合产品的存在需要财政展行资源配置的职能。在现实生活中.除纯公共产品和纯私人产品之外,还有一种兼有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特征,介于两类之间的产品.称为浪合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财政配置资源职能其主要特点是.一方面。这种产品由使用者单独享用,可以在使用者之间划分所得到的利益.在供应上可以运用排除法则;另一方面,这种产品又具有广泛的外在利益.该产品的供应可使其他人受益.比如.教育、医疗。
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意味着私人部门必须要减少或放弃对一些杜会资探的使用。一方面.政府利用政治权力,以税收等形式要求私人部门放弃一部分资源的支配权以转移给政府使用,另一方面,财政配置资源职能政府运用私人部门放弃的生产资撅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这样.由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的真实成本就是私人部门所放弃一部分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即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机会成本。
㈡ 创新政府配置资源的方式:如何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大效率
文:刘璐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留美经济学博士
长篇都市财经爱情小说《楼市与爱情》作者
知名财经评论人
新浪微博:@学者刘璐
微信订阅号:liulu_cd
========================
目前,全国各地的党代会正在如火如荼地召开。总结成绩,谋划未来,在新起点上开始新的伟大实践。本文将借着党代会的东风,探讨一下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
我国是一个公共资源的大国,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不仅关系到经济发展,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2016年3月底,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从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要求。其中明确指出,要“研究制定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意见》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 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对于适宜由市场化配置的公共资源,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切实遵循价值规律,建立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机制,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对于不完全适宜由市场化配置的公共资源,要引入竞争规则,充分体现政府配置资源的引导作用,实现政府与市场作用有效结合。对于需要通过行政方式配置的公共资源,要遵循规律,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实现更有效率的公平性和均等化。通过创新公共资源配置方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不难看出,该次《意见》高度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用市场的手段来配置资源,这一点大家都很熟悉了。但和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意见》特别强调了市场对公共资源的配置作用。
长期以来,公共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是一个极其重要但又带有一定争议性的话题。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思想,公共资源的源头来自于税收等收入,而使用主要侧重于提供“公共产品”。
在公共资源的配置和公共产品提供的实务中,效率低下往往是广为诟病的。这一方面的原因是公共资源的配置更强调其使用的“公平性”,而较难和效率的要求相兼顾。另一方面,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的确要比私人资源更复杂,这是一个技术难题,本文后面会进行阐述。
该次《意见》提出了四个“基本原则”,即“问题导向、分类施策”、“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平台整合、信息共享”、“依法依规、创新监管”。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第二条,即“提高效率、促进公平”。以前提到公共资源,人们更关注的是“公平”。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意识到公共资源也是一种资源,其配置和使用一样需要关注效率。“把钱用在刀刃上”就是对公共资源使用效率的一个通俗解释。这次的《意见》明确指出: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更加注重公共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拓展竞争性配置的公共资源范围,以资源配置方式创新推动实现公平配置基础上的效率提升,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公平分享公共资源收益。
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来理解这个问题,人们关注两种效率。一种是竞争性效率,另一种是帕累托效率。竞争性效率相对更好理解一些,即经济体中的众多参与人通过市场相互竞争,让资源“物尽其用”。这意味着,资源总是会流向回报最高的地方,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以往对于公共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低下的争议,在于同样的资源(比如资金等),用于私人部门的生产往往比用于公共部门可以获得更好的回报。标准的理论模型这样告诉我们:公共产品由于对私人资源缺乏吸引力(比如难以收费等原因),因而需要配置公共资源来提供各种公共产品和服务。然而在我国情况还有些不一样。我国很多公共领域的项目,其实是蕴藏着较高的利润率的。典型例子如修路修桥等大型基建项目和一些大型政府工程。这在我国经济换挡调整的“新常态时期”就更为明显。正是因为近年实体经济下行,生意不太好做,所以很多民间资本其实都想涉足公共项目。这确实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挑战。
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经济的换挡转型期,恰恰是我国公共资源效率创新的重要机会。对于私人资本乐意进入的领域,公共资源可以减少配置,这样对宝贵的公共资源是一种节约。同时,公共资源可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通过精准的配置来吸引社会资源的跟进。这样,公共资源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中就可以不充当主力军,而只是担当领头羊的角色。
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的另一种效率是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这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帕累托改进”是指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而“帕累托最优”则刻画了一种状态,在此状态下,无法实现前述的“帕累托改进”。显然,“帕累托效率”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也是我们制定公共政策时的目标。
那么,怎样来从更深的层面来认识公共资源的配置呢?为了引导社会和经济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需要制定公共政策。而公共政策的实施,就需要公共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任何政策的实施都是需要成本的,比如人力物力成本,这一点很好理解。
现在问题来了:如何才是创新的、科学的制定公共政策和配置公共资源的方法呢?对于一个社会经济问题,我们首先需要通过调研,掌握其“竞争性均衡”的现状。此外,我们需要求解其“帕累托均衡”来作为我们的政策目标。两相对照,我们即可以知道我们的政策工具以及相应的尺度。
我们以一个环境保护的例子来做一个说明。假设在一条河流的上游和下游各有一个钢铁厂和养鱼场。在这个故事里上游钢铁厂向河流的排放会导致下游的养鱼场减产,这就是环境污染的外部性。显然,钢铁厂和养鱼场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的经济体。我们假设在一个竞争性的均衡里,钢厂不对污染负责,此时钢铁厂排放4个单位,而养鱼场的产量是3个单位。又假设我们通过求解该经济体的帕累托均衡(求解帕累托均衡的过程较为复杂,技术细节本文省略),得到的社会最优解是钢铁厂排放2个单位和养鱼场生产4个单位,那么我们的政策目标应该是什么呢?对比上述两个均衡状态,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政策目标应该是让这条河流上游的钢铁厂减少2个单位的排放(即4-2=2),如果能实现这个目标,那就是一种帕累托改进,或者说是社会效率的提高。那么如何实现这个公共政策的目标呢?当然我们就需配置我们的公共资源,比如建立一个关于河流的产权交易所,让上游的钢铁厂和下游的养鱼场可以自由的交易排放权(根据“科斯定理”,钢铁厂向养鱼场购买排放权或者养鱼场花钱让钢铁厂减少排放都是可行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动用行政手段,比如收税和处罚等等,让钢铁厂只能排放2个单位。我们甚至可以要求钢铁厂和养鱼场合并了(听起来像不像央企的合并与重组?),这样同样可以把污染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显然,在这个“钢铁厂——养鱼场”的案例中,创新的公共资源的配置方式有很多种,但最核心的要点任然是厘清公共政策的正确目标和实施力度。
该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创新自然资源配置方式,指出:法律明确规定由全民所有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海域、无居民海岛、滩涂等自然资源,建立明晰的产权制度、健全管理体制,对无线电频率等非传统自然资源,推进市场化配置进程,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可见,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本身就是创新公共资源配置的重要方面。当然,如前面的例子所述,除了产权制度,我们还需要科学的掌握合适的公共政策的工具以及政策力度,将公共资源配置在这些方向就可以取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在全国各地的党代会报告中,“创新”、“供给侧改革”、“精准”等关键词被多次提及。显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特别是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是促进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环。
- 完 –
2017年5月25日
㈢ 公共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
公平、公开、公正,一般是三公原则。
㈣ 什么是公共资源配置
为一定社区的人们共同拥有的财产,称为公共财产,是用于公共服务的资源。它在名义上是每个人都享有的财物,但实际上任何个人都不可能完整地得到它、占有它和使用它。公共财产作为公共物品,是由公共财政支出的,其来源是纳税人的税收。因此,每个公民都有享有的权利,但它不是单个个人所购买的产品,故只能作为公物存在。
作为公共管理内容的资源是有特定含义和范围的。一般说,为一定社区的人们共同拥有的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都属于公共管理资源的范畴。这些资源,在名义上是每个人都可以享有的财物,但实际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完整地占有它。这些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公共设施、公共信息、公共企业以及人力资源等。 将这些属于全体公民的资源合理的分配就是叫公共资源配置
㈤ 如何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决定》提出,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这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举措。
第一,维护农民生产要素权益,保障农民在劳动、土地、资金等要素交换上获得平等权益。这是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重点。基本要求是“三个保障”,即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现行体制机制下,农民生产要素权益没有得到有效维护。劳动要素方面,进城务工农民没有实现同城镇职工的同工同酬,相同劳动岗位农民工所得收入只相当于城镇职工的一半左右。土地要素方面,城乡土地交换农民得到的补偿较少。资金要素方面,农村存款资金大量流向非农产业和城市,农民长期面临“贷款难”。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必须维护农民生产要素权益。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就是要改革城乡不平等的就业和劳动报酬制度,使农民工享有同城镇职工同等的劳动报酬权益;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就是要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改革征地制度,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就是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渠道和体系,使金融机构从农村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发展。
第二,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这是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重要方面。由于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市场需求弹性和收入弹性不足,与工业品等其他产品相比缺乏市场价格优势,相同数量的土地和资金从事粮食等农业生产所能获得的收益要远远少于其他产业。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影响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就是要进一步从资金投入、价格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完善政策机制,加大支持保护力度,形成支持保护农业的长效机制。改革农业补贴制度,就是要充分发挥农业补贴对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的促进作用,调整补贴方式,改变实践中存在的不管种不种粮食以及种多少粮食,农业补贴都按承包地面积平均发放的简单做法。粮食生产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补贴资金的使用要向种粮农民等粮食生产者集中,特别是新增补贴资金要向粮食主产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倾斜,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让农业补贴真正发挥支持粮食生产的作用,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同时,积极探索新增农业补贴资金集中使用、集中用于改善粮食生产条件等农业基础设施的有效途径,发挥补贴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作用。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就是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稻谷、小麦等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弥补粮食生产在经济上的弱势,使粮食主产区人均公共财力和收入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确保种粮农民和产粮大县在经济上不吃亏,从根本上保护农民种粮和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第三,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这是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的重要形式和途径。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有利于弥补农村储蓄资金、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外流对农村发展的影响,有利于弥补公共资源配置的城乡不均衡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各行各业都要积极支持农村建设,企业和社会组织要采取投资筹资、捐款捐助、人才和技术支持等方式在农村兴办医疗卫生、教育培训、社会福利、社会服务、文化旅游、体育等各类事业,以多种投资方式建设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积极支持农村发展。
第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重要目标。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大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加大公共财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力度,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农村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体系,加快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差距。
㈥ 资源分配方式有哪些
法律分析:国家资源配置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计划经济:计划部门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以计划配额、行政命令来统管资源和分配资源。计划配置方式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设想,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将由全社会占有,商品货币关系将不再存在,因而资源配置的方式主要是计划,即通过社会的统一计划来决定资源的配置。在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正是按照这一理论来实践的,把计划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市场经济: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始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所有产品、资源都变成了可以交换的商品,市场范围不断扩大,进入市场的产品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从而使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越来越大,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法律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见》 二、主要任务 本意见所称公共资源配置,主要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保障性住房分配、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等社会关注度高,具有公有性、公益性,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有直接、广泛和重要影响的公共资源分配事项。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区域、行业特点,进一步明确本地区、本行业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开范围,细化公开事项、内容、时限、方式、责任主体、监督渠道等,纳入主动公开目录清单。
㈦ 公共资源配置有效还是无效取决于甚么
土地类型:土地各个构成因素(土壤、岩石、地貌、气候、植被和水分等)性状的不同量的不同组合。土地类型的性质取决于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而不从属于其中任何一个单独因素。土地类型是土地利用的物质基础,也是土地评价的基本单元。若以土地作为总体,土地类型就是总体中的个体,因此,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利用土地实质上是利用土地类型。依据一定标志划分土地类型的工作称为土地分类。由于分类目的不同,存在着多种土地分类
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类型多样,经过几千年的开发利用,逐步形成了现今的各种多样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一般分为耕地、林地、牧地、水域、城镇居民用地、交通用地、其他用地(渠道、工矿、盐场等)以及冰川和永久积雪、石山、高寒荒漠、戈壁沙漠等。
土地利用类型: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是根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差异划分的,是反映土地用途、性质及其分布规律的基本地域单位。是人类在改造利用土地进行生产和建设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具有不同利用方向和特点的土地利用类别。
大哥啊,这东西简单说就不好理解,你要简单的话,自己吧语言组织好,也行
㈧ 公共财政的职能的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职能。是指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从而优化全社会的资源配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主要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作用。作为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手段之一,财政不仅是一部分社会资源的直接分配者,也是全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者。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既包括对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资源的直接分配,又包括对全社会资源的间接调节。
㈨ 公共资源的配置是集中配置的配置给谁配置多少为什么要这么配置如何配置是公共品配
公共资源是依照需要配置的公共资源是依照需要配置的公共资源是依照需要配置的
㈩ 资源配置的原则是什么 公共经济学
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王见定 李颖伯
{摘要} 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经济变量是以标量的形式出现的。本文提出:经济变量实质上是一种矢量。但又不同于物理学中的矢量,有其自身的合成规律。资源的有效配置其实是经济矢量合成的一种形式。本文以一些实例对经济矢量合成的法则进行说明,并进一步阐述这一理论在经济活动中的指导意义。(内容简介:经济学新理论)
4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构成一个5吨的混恁土构件;一个缸的发动机、一个底盘、一个车身构成一辆轿车;一个显像管、一个复杂的线路和一个壳体构成一个精美的电视机;一个美容师半个小时的劳务加上对各种美容美发器械及化妆品的使用,产生了一个时髦的发型;一位外科大夫4个小时的手术以及四个同事的合作、医疗器械和各种药物的使用完成了一个心脏手术....这些都是经济矢量合成的事例。
混凝土4吨和1吨盘钢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变量,像这样既有大小又有一定流向的经济变量,我们定义为经济矢量。4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构成了一个5吨的混凝土构件,可以看成两种经济矢量的合成。它们之间的比例是一定的,是由构件的用途决定的,而且这种比例将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变化(当然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如果现在有5吨混凝土和1吨盘钢,也只能构成5吨的混凝土构件,多生产的1吨混凝土在这一组合中是无用的。这就是经济矢量的合成法则。这个法则对于不同的经济矢量之间是不同的。这种经经济矢量的合成可以在多个经济矢量中进行。例如一个发动机、二个车身、二个底盘也只能构成一辆轿车,其中的一个车身、一个底盘是多余的。以上例子已说明了经济矢量概念是客观的,也说明经济矢量是按一定法则合成而产生社会的综合效益。这种法则在一定时期具有相对稳定性,它取决于合成商品和劳务的质量要求,也取决于届时的生产水平。
通常,我们在经济学教科书中见到的资源的有效配置,实际上也可看成是一种经济矢量合成的实例,有效的含义就在于不进行多余的生产。当然一种商品和劳务是否是有效的,还取决于价格和周围的环境。例如:一辆奔驰轿车,就它的发动机、底盘、车身以及其他一切配套设施都是可以说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但其10万美元的价格,相对一般市民来说,就不能说是完全有效的。而对于中产阶级来说却可以看成是一种有效的配置。或者就环境而言,在经济发达国家的美国、西欧它可能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当然也不能超过一定的数量)。而在那些经济正处在发展中乃至落后的地区,它就不能算是一种资源的有效配置。
世界上,任何国家,不管它是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都面临着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对资源的有效配置。资源不同程度的无效开发和无效配置,将造成有效资源的大量浪费、环境的严重污染乃至经济危机。
近20年来,社会主义国家都面临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就实质而言,就是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开发,对各种资源进行更有效的配置。目前我国进行的下岗再就业工程实质上就是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活动。所谓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某些地区、某企业、某产品基本上达到了某些资源的有效配置。我们认为,当这种有效配置的覆盖面达到50%的时候,由于经济活动的惯性,全国经济将出现全面好转,展示强大的生命力。就一个地区而言,整个经济活动达到80%的有效将是非常理想的,100%的有效是不存在的,既使是在发达国家美国也至少有20%的无效生产,它需要通过调整,甚至破产来达到有效。
参考文献
{1}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NewYorK,1985.
{2}Parkins:“Modem.Macroeconomics”,Prentice Hall,Canada,1980.
{3}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译本,三联书店,1957.
{4}克莱因:《凯恩斯的革命》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0.
{5}罗宾逊、伊特韦尔:《现代经济学导论》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2.
{6}高鸿业、吴易乙:《现代西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
{7}王见定:《国民经济行业排列的有序化与经济矢量》,第15届国际统计大会论文集,土耳其,1997.
{8}王见定:《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统一》,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第160-162页。
.{9}王见定、李颖伯:《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国际社会和经济发展大会论文集,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