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项目配置管理
‘壹’ 什么是项目配置管理的周期
制定配置管理计划的步骤如下:
(1)建立并维护配置管理的组织方针。
(2)确定配置管理需使用的资源。包括软件和硬件资源,例如配置管理工具、数据管理工具、归档和复制工具、数据库程序等。
(3)分配责任。确定配置管理的总负责人及其责任和权限,确定其他人员的责任和权限。
(4)培训计划。包括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的概念培训和专题培训。
(5)确定配置管理的项目干系人,并确定其介入时机。
(6)制定识别配置项的准则。
(7)制定配置项管理表。包括标识号、配置管理名称、重要特征、预计进入配置管理的时间、实际进入配置管理的时问、拥有者及责任。拥有者的责任通常有保证配置项的正确性、遵守关于配置项的安全保密规定、保证配置项的完整性。
(8)确定配置管理软硬件资源。
(9)制定基线计划。确定每个基线的名称及主要配置项,估计每个基线建立的时间。
(10)制定配置库备份计划。指明何人在何时将配置库备份到何处。
(11)制定变更控制规程。
(12)制定审批计划。
件配置管理计划的目的在于对所开发的软件规定各种必要的配置管理条款,从而使所交付的软件能够满足任务书中规定的各种需求,能够满足经批准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规定的各项具体要求。
软件配置管理计划的作用在于使软件开发单位在开发项目所属的各子系统(其中包括为该项目研制或选用的各种支持软件)时,都应该执行配置管理计划中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一个完善的软件配置管理计划,必定能提高软件的质量,最终满足用户的需求。
‘贰’ 什么是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简称(PJM),是一个管理学分支的学科,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
项目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项目参数包括项目范围、质量、成本、时间、资源。
项目的属性
一次性
一次性是项目与其他重复性运行或操作工作最大的区别。项目有明确的起点和终点,没有可以完全照搬的先例,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复制。项目的其他属性也是从这一主要的特征衍生出来的。
独特性
每个项目都是独特的。或者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有自身的特点;或者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与其他项目类似,然而其时间和地点,内部和外部的环境,自然和社会条件有别于其他项目,因此项目的过程总是独一无二的。
目标的确定性
项目必需有确定的目标:
a) 时间性目标,如在规定的时段内或规定的时点之前完成;
b) 成果性目标,如提供某种规定的产品或服务;
c) 约束性目标,如不超过规定的资源限制;
d) 其他需满足的要求,包括必须满足的要求和尽量满足的要求;
目标的确定性允许有一个变动的幅度,也就是可以修改。不过一旦项目目标发生实质性变化,它就不再是原来的项目了,而将产生一个新的项目。
活动的整体性
项目中的一切活动都是相关联的,构成一个整体。多余的活动是不必要的,缺少某些活动必将损害项目目标的实现。
组织的临时性和开放性
项目班子在项目的全过程中,其人数,成员,职责是在不断变化的。某些项目班子的成员是借调来的,项目终结时班子要解散,人员要转移。参与项目的组织往往有多个,多数为距阵组织,甚至几十个或更多。他们通过协议或合同以及其他的社会关系组织到一起,在项目的不同时段不同程度的介入项目活动。可以说,项目组织没有严格的边界,是临时性的开放性的。这一点与一般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组织很不一样。
成果的不可挽回性
项目的一次性属性决定了项目不同于其他事情可以试做,作坏了可以重来;也不同于生产批量产品,合格率达99.99% 是很好的了。项目在一定条件下启动,一旦失败就永远失去了重新进行原项目的机会。项目相对于运作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叁’ CMMI中的的配置管理是什么
配置管理是CMMI模型中一个支撑过程域。
配置管理是指:应用技术和管理手段来识别和记录配置项的功能和物理特性,控制其变更,记录和报告变更的过程和实现状态,并检查与项目需求之间的符合度;通过配置管理可以有效的管理工作产品与工作产品之间的一致性,合理的控制和实施变更以维护对项目范围与边界条件的一致的理解。
一般CM过程描述了配置管理活动的内容、规范和方法,以建立和维护软件开发过程中各种产品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CM使用到以下几个重要的术语:
配置项:处于配置管理之下的软件或/和硬件的集合体。这个集合体在配置管理过程中作为一个实体出现。
基线: 已经通过正式复审和批准的某规约或产品,它因此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发的基础,并且只能通过正式变更控制过程来改变;基线有一组配置组成,这些配置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不能再被任何人随意修改。
配置标识:识别产品的结构、产品的构件及其类型,为其分配唯一的标识符,并以某种形式提供对它们的存取。
控制:通过建立产品基线,控制软件产品的发布和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对软件产品的修改。
状态统计:记录并报告构件和修改请求的状态,并收集关于产品构件的重要统计信息。
配置审计:通过第三方(例如:软件质量保证工程师)来确认产品的完整性并维护构件间的一致性,即确保产品是一个严格定义的构件集合;
配置管理员:根据本过程的规定,在本公司内部具体实施与操作本过程的人员/角色。根据实施的层级的不同,配置管理员可以区分为“产品配置管理员”和“项目配置管理员”两个角色,一般产品配置管理员是专职的,项目配置管理员有项目成员兼职。
‘肆’ 配置管理的作用是什么 包括那几部分功能
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CM)是通过技术或行政手段对软件产品及其开发过程和生命周期进行控制、规范的一系列措施。配置管理的目标是记录软件产品的演化过程,确保软件开发者在软件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都能得到精确的产品配置。
配置管理的实施包括两部分:工具和规范。
在软件开发过程自动化的今天,没有工具的支持而实施配置完整的配置管理是不能想象的。因此选择一个符合公司或项目的工具至关重要。在配置管理系统中,我们可归纳出四种模型。当前商业工具一般采用其中一种或几种模型。
我们通过对商业模型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种工具是否适合我们公司或项目。
CICO模型
CICO模型主要关注的是单个文件的版本控制。图显示了一个支持CICO模型的CM系统的工作过程。用户利用库和文件系统来进行工作。文件被版本化并存储到库中,新版本的产生是由库工具控制的。然而, 文件在库中不是可以直接存取的,用户必须去检出(即Check Out)一个文件的版本到工作空间中以便读取它的内容。更改后的文件可以被检入库中(即Check in),产生文件的一个新版本。
此模型的代表工具是SCCS和CVS。
组织模型
组织模型由CICO模型自然导出,建立于构件版本图的基础之上,同时依赖于存储库和工作空间的概念,可以通过对构件加锁进行并发控制。组织模型的重点是在CM系统支撑下加强了对创建配置、对有关的历史信息的管理和使用他们作为工作环境的支持。
组织模型中的配置由系统模型和版本选择规则组成。系统模型列出了组成系统的所有的构件。版本选择规则指出了组成配置的每一个构件选择版本。选择规则用于系统模型,选择构件版本,即绑定一构件到某一版本。这个模型的操作方式是:开发员根据模型的构件定义整个系统,并在每一步骤中给每个构件选择合适的版本。版本操作的工作方式如图所示。
CM支持主要关心的是维护系统和其构件的版本历史,并选择符合一致性配置的构件版本。只有在所选构件的版本与所选其它构件版本一致时才认为一个配置版本。
此模型的代表工具是CCC。
‘伍’ IT项目中的配置管理员主要干什么呢
他主要负责配置项的建立和维护,还有基线的维护。
在项目启动时,会和项目经理一起建立配置项,然后各项目成员的工作产品,会根据这个配置项放在指定位置上,由配置管理员同意管理;同时,在变更时,做好变更之后,也要通知配置管理员,更新自己的工作产品。
我也是刚刚接触,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陆’ 什么是配置项管理
按管理的严格程度,配置项一般分3个等级:
(1)纳入基线管理的配置项
纳入基线管理的配置项是指变化时要走严格变更手续的配置项,需要做变更申请,要审批。审批一般分2种严格程度:
i) 项目经理或分CCB审批就可以,一般是局部的小的变更。
ii)变更控制委员会(CCB)审批
纳入基线前,一般要经过评审或测试(称为验证)和质量保证。
(2) 没有纳入基线但是也不能随意变更的配置项,一般称为受控项
这类配置项不需要变更申请,但是要经过配置管理员或项目经理的允许才可以变更。
基线项与受控项写的权限要唯一,一般是CM或PM有唯一的写权限。
(3)非受控项
对变更不做控制。
拟纳入基线管理的配置项状态变化一般是先非受控,然后受控,最后基线化。变更时,先检出(checkou)进行修改,修改完毕后再检入(checki)转为受控,等待验证(测试或评审),通过验证后进行基线化。
拟纳入受控而不入基线的配置项状态变化一般是先非受控,然后受控。变更时,检出进行修改,修改完毕后再检入提交受控。
纳入基线管理的时机是管理平衡问题,一般是当配置项基本稳定后才纳入基线管理,如果处与频繁的变动之中,纳入基线后会增加管理成本,如单元测试通过后一般不形成基线,因为此时代码并不稳定,但是可以作为受控项,也不能任意变化。这个问题的判断也和项目组的规模有关系,如果规模很大,涉及到的人员很多,也可能需要建立基线。在系统测试后要形成基线,一般称为产品基线,此时系统基本稳定了,可以对外发布,为更多的人所了解和使用了。代码在没有纳入基线但是受控后(提交测试人员测试了),也不能随便变更了,要经过配置管理员的批准,并通知测试人员。
‘柒’ 软件项目管理的配置管理
是否需要进行配置管理与软件的规模有关,软件的规模越大,配置管理就显得越重要。软件配置管理简称SCM(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的缩写),是在团队开发中,标识、控制和管理软件变更的一种管理。配置管理的使用取决于项目规模和复杂性以及风险水平。
6.1、目前软件开发中面临的问题:在有限的时间、资金内,要满足不断增长的软件产品质量要求;开发的环境日益复杂,代码共享日益困难,需跨越的平台增多;程序的规模越来越大;软件的重用性需要提高;软件的维护越来越困难。
6.2、软件配置管理应提供的功能:
在ISO9000.3中,对配置管理系统的功能作了如下描述:唯一地标识每个软件项的版本;标识共同构成一完整产品的特定版本的每一软件项的版本;控制由两个或多个独立工作的人员同时对一给定软件项的更新;按要求在一个或多个位置对复杂产品的更新进行协调;标识并跟踪所有的措施和更改;这些措施和更改是在从开始直到放行期间,由于更改请求或问题引起的。
6.3、版本管理软件配置管理分为版本管理、问题跟踪和建立管理三个部分,其中版本管理是基础。版本管理应完成以下主要任务:
建立项目;
重构任何修订版的某一项或某一文件;
利用加锁技术防止覆盖; ?当增加一个修订版时要求输入变更描述;
提供比较任意两个修订版的使用工具;
采用增量存储方式;
提供对修订版历史和锁定状态的报告功能;
提供归并功能;
允许在任何时候重构任何版本;
权限的设置;
晋升模型的建立;
提供各种报告。
‘捌’ 关于项目管理中配置管理的实现过程,配置项的知识请教以及相比版本管理的差异
你的理解更多是“产品集成”的概念,即怎么把几个产品模块或构件组合成一个产品,但这不是配置管理的概念。
配置管理:简称CM(Configuration Management的缩写),标识、控制和管理变更的一种管理活动。它控制配置项的修改和发行;记录和报告配置项的状态和变更;保证配置项的完整性、一致性和正确性;以及控制配置项的储存、装载和交付。
根据这个定义,配置管理的主要工作包括:
1)配置库的管理活动。配置库现在工具非常多,例如GIT、SVN、CVS、VSS等等。通常会根据开发所处的阶段,设立开发库、受控库与产品库。
2)标识配置项,即需要定义如何去标识配置项。配置管理中受控制的对象被称为配置项,是生命周期中创建的信息,包含程序、数据、文档,分基线配置项和非基线配置项两类。特别是你的产品最终是如何标识的,比如怎样定义V1.0.0的规则。
3)基线的管理。是一组经过正式审查并且达成一致的规范或工作产品,是下一阶段工作的基础。怎样确定、发布基线,怎样管理基本的变更。
4)配置项变更管理。可以根据不同的配置项、不同的开发周期,明确变更的管理规则。
5)配置项状态管理与配置审计 。
而产品集成是如何把一个产品逐步的从一个个模块或组件,最后组合成一个产品的过程。
1)首先产品的技术结构上要能够支持,如果模块不能相互独立和拆解,谈不上灵活的组合。
2)在开发实现上,需要有一个集成的策略,哪些先实现,哪些后实现,哪些可以先进行集成
3)需要建立 集成的环境,使开发好的模块可以在集成环境中进行调试
4)通常开发完成后,需要进行源代码的编译,并打包成一个测试包,然后装在集成环境中,进行调试,以确认各个模块之前是否可以兼容和运转,这时通常会进行测试工作。
5)如果你想进行ABC组合,或者AC组合,那么都需要进行相应的编译、打包(例如形成EXE)过程,然后在集成环境中进行联调和测试。
‘玖’ 配置管理的起源、发展历程和主要作用是什么
一、起源
19世纪70年代初期加利福利亚大学的Leon Presser教授就撰写了一篇论文,提出控制变更和配置的概念。
二、发展历程
在1975年,Leon Presser成立了一家名为SoftTool的公司,开发了自己的配置管理工具:CCC,这也是最早的配置管理工具之一。
之后,随着软件开发规模的逐渐增大,越来越多的公司和团队意识到了软件配置管理的重要性,而相应的软件配置管理工具也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涌现,比较有代表性的有:Marc Rochkind的SCCS(Source Code Control System)和Walter Tichy的RCS(Revision Control System)。
这两种工具对日后的配置管理工具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目前绝大多数广泛使用的配置管理工具基本上都是基于这两者的设计思想和体系架构。
三、主要作用
好的配置管理过程有助于规范各个角色的行为,同时又为角色之间的任务传递提供无缝的接合,使整个开发团队像是一个交响乐队一样和谐而又错杂地行进。正因为配置管理过程直接连接产品开发过程、开发人员和最终产品,这些都是项目主管人员所关注的重点,因此配置管理系统在软件项目管理中也起着重要作用。配置管理过程演化出的控制、报告功能可帮助项目经理更好地了解项目的进度、开发人员的负荷、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状况、交付日期等信息。同时配置管理过程所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管理者应付开发人员流动的困境,使新的成员可以快速实现任务交接,尽量减少因人员流动而造成的损失。
衍生知识点:
1、配置管理的定义
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CM)是通过技术或行政手段对软件产品及其开发过程和生命周期进行控制、规范的一系列措施。配置管理的目标是记录软件产品的演化过程,确保软件开发者在软件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都能得到精确的产品配置。
2、配置管理的应用
云安全措施中最重要的要素就是配置管理。
在SaaS环境中,配置管理是完全由云供应商负责处理的。如有可能,客户可通过鉴证业务准则公告(SSAE)第16号、服务组织控制(SOC)报告或ISO认证以及云安全联盟的安全、信任和保证注册证明向供应商提出一些补丁管理和配置管理实践的要求。
在PaaS环境中,平台的开发与维护都是由供应商来负责的。应用程序配置与开发的库和工具可能是由企业用户管理的,因此安全配置标准仍然还是属于内部定义范畴。然后,这些标准都应在PaaS环境中被应用和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