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配置中如何应用林冠线与林缘
A. 植物配置的艺术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植物是园林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植物的应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园林美学效果。植物是有生命的材料,不同于建筑、绘画等,它随着季节的变化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所以在应用中我们要根据植物的自身特点,结合艺术形式,尽最大可能地把它的姿态、色彩、风韵、芳香等美的特点展现出来。1 植物色彩构成应合理植物的色彩是通过植物的各个部分而呈现出来的,如树叶、花朵、果实、树皮等。同时,植物的色彩还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出现变化。植物配置中的色彩应用 ,应与其它观赏特性相协调在设计中起到突出植物的尺度和形态的作用。色彩具有明度、纯度、色相三种属性,在植物配置时我们可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调配,使植物种植更具艺术性。1.1 同一色相的配色在自然状态下,植物的主要色彩是绿色,在应用中绿色植物是应用最多的材料,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如处理不好,体现不出景观的变化,缺乏对比,易造成组景过于单调、无味。因此在应用中为消除因同一色相造成的单调、无味,可借助植物的其它属性如体量、姿态、质感以及色彩的明度和纯度的属性来进行调节,可产生好的效果。北京紫竹院公园内有一树丛,由绦柳做背景,前有圆柏7棵,白皮松2棵,还有黄杨球、沙地柏若干棵,下地为草坪,其植物的基本色相都是绿色,但在配置由于从体量、姿态、质感、明度、纯度等方面进行了调节,所以产生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1.2 植物类似色相的配色在12色相环中,位于90度内的两个色相(三格之间)为类似色。仍属于弱对比,这一对中的颜色属于一个大的色相范畴,但有不同的颜色倾向。如绿与黄相配,绿与蓝相配,其特点是能产生安静、宁静、清新的感觉。如颐和园、圆明园中在湖边都种植一些高大的绿色植物,植物的绿色与湖水的蓝色相衬让游人如进入一个清新、宁静的天堂。1.3 植物邻补色相的配色在12色相环中,位于90度外,150度内的两个色相(五格之间)为邻补色。属色相的强对比,有明显差异,但还是可调和。如红色与黄色相配,这也是我们的国旗色,这种色相相配能表现出色彩的丰富,能产生兴奋、节奏感。这种色相的应用在国庆等节庆中用得比较多,如应用一串红与黄色菊花组成的花坛、色块,能产生热闹的节日气氛,而且使植物组合更具有活力。1.4 植物对比色的配色在12色相环中,相对的色为对比色。它们的对立性促使对比双方的色相都更加鲜明,如红色与绿色搭配,红色显得更红,而绿色显得更绿,宅们的性质虽然截然相反,但在视觉上却相辅相成。在传统的种植设计中用得较多的一种配置手法就是桃红柳绿,水边种柳,柳边植桃,以柳为背景。红花更要绿叶扶,说明的也是这个道理。但是在应用这种对比色配色时要注意这两种色的面积大小,面积大小不能一样大,否则易产生不雅致,这也更能体现出为什么是红花要绿叶“扶”了。2 植物姿态的组合灵活姿态是植物整体的形态,是园林植物观赏特性之一,有时虽然它的观赏特征不如其个体大小特征明显,但是它在植物的构图和布局上影响着统一性和多样性。植物姿态基本类型有纺锤形、圆柱形、水平展开形、圆球形、尖塔形、垂枝形和特殊形。每一种形状的植物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以及独特的设计应用。2.1 主次分明在一组设计中,姿态的组成不应太多,要根据设计意图选用合理的姿态类型,要主次分明,以某一种姿态为主,点缀其它的姿态1-2种,大空间则可多些。杭州植物园水池旁有一组由落羽松、羽毛枫以及稍远处的樱花组成的景,在这景中,落羽松是主景,它的垂直向上姿态与水池的水面形成对比,再配以羽毛枫和樱花的卵圆形姿态,则形成了一个优美的组合。另外还可利用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年龄期姿态的不同进行组合。如上海植物园的棕榈园用的是不同年龄阶段的棕榈进行组合的,既消除了单调感,又有主题。2.2 姿态情感不同姿态的植物都传递着一种心理上的涨力,在设计中应体现这种力的基本性质。如垂直向上型的姿态,引导人的视线向上具有高洁、崇高、权威、向上、庄严的情感,针叶树的柏常应用于严肃的烈士陵园。清华大学校园内高耸的钻天杨,使莘莘学子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和知识海洋的广大,促使自己不断地去探索。2.3 协调环境植物姿态的应用的好坏,除了植物之间协调外,还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展开形植物能和平坦的地形、平展的地平线和低矮水平延伸的建筑物相协调。若将该植物布置于平矮的建筑旁,它们能延伸建筑物的轮廓,使其融汇于周围环境中。有时为了突出环境,还可利用对比的方法来强调,也能起到较好的观赏效果。如杭州花港观鱼的牡丹亭旁的植物材料的应用,为了能让游客在远处能看到牡丹亭,植物的选择主要用的是一些无方向的卵圆形姿态的阔叶树,而不是垂直向上的针叶树,这样亭子的顶部尖尖的突出周围的树冠,形成了明显的对比,使游人在远处就能发现牡丹亭。3 植物空间构成要丰富在运用植物构成空间时,如同利用其它设计 因素一样,设计人员应首先明确设计目的和空间性质(开放、半开放、冠下、封闭、垂直等),然后再相应的选择植物材料和组织设计。植物是有生命的,是会不断生长的,因此植物构成的空间应包括平面的和立面的空间,即由林缘线和林冠线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植物空间。3.1 平面空间构成首先根据立意要求,确定主调树(骨架树)的位置,进行空间的划分,其划分可分规则式和自然式,在进行空间划分时,要做到虚实结合,有空有密,甚至可利用植物所特有的落叶与不落叶来创造别有风味的空间环境。在平面构图中林缘线的曲折要富有变化,可利用林缘线来创造大空间中有小空间,增加空间的层次,使空间更有情趣。杭州柳浪闻莺馆前的大草坪就是利用垂柳、樟树、枫杨、桂花等植物材料构成的既表现出植物形态、生态与神态美的植物空间,又能让游人感受到空间辽阔的气魄。3.2 立面空间构成现在有很多设计只重视植物的平面设计,而忽略了植物立面的效果,平面图非常漂亮,种植以后才发现与设计效果大相径庭。因为树木有高低的不同,还有乔木分枝点的差异,这些都不是平面构图所能表达的。立面构图的林冠线处理能影响人的视线,能产生空间层次上的变化,如再给合地形的变化,则更具有美的表达。杭州花港观鱼东北面有一植物空间,北临西里湖,南临公园主干道,十三棵垂柳疏密相间,自由错落地布置于地势倾斜的岸边,游人从远而近,慢慢接近水面,视野逐步展开,步移景异,直到岸边,才能看清苏堤横斜水面以及三潭印月全貌。在立面构图中要做到统一与变化、协调与对比、动势与均衡、节奏与韵律。这样才能使整个布局既有变化,又不呆板,空间层次更丰富。4 植物质感的调和不可忽视植物的质感是植物的重要的观赏特性之一,是植物的可见或可触的表面性质,质感不同,人们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觉。如革质叶,质较硬,有强的反光性,可以产生华丽高贵的感觉。叶皱多毛的树如枸树、毛泡桐等能产生粗旷的感觉。植物的自然质感大致可分为粗质型、中粗型及细质型。4.1 合理使用不同质感类型的植物材料在一个范围内,质感种类太少,则无味、疲劳、单调,但过多,布局又会显得杂乱,对于较小的空间来说尤为重要。大空间中可稍增加粗质感植物类型,小空间则可多用些细质型的材料。粗质型植物有使景物趋向赏景者的动感,使空间显得拥挤,而细质感植物有使景物远离赏景者的动感,会产生一个大于实际空间的幻觉。4.2 过渡自然在布局中从粗质型到细质型的过渡不要太突然,否则易造成布局的零乱,一般可用中质感的植物进行过度,也可以在过渡过程中粗质植物与细质植物慢慢互相渗透,最终完成过渡。如在小径两侧分别种有雪松林和桂花树林,两种不同类型的植物在路的两旁会显得差异太大,为消除过大的差异可在小径边的雪松林中种几棵桂花,在桂花林边中种几棵雪松,使它们在相接的地方互相渗透,自然过度。4.3 与环境相协调当植物与建筑或其它构筑物配合时要考虑质感。如广玉兰种植在砖墙前就不合适,砖因与广玉兰的叶片大小相似,质感接近,没有对比,所以效果单调,不活跃,就如同火棘配植在红墙前,红果、紫叶与红墙缺少对比,得不到突出的效果。5 植物配置应体现文学意境
B. 园林树木选择与配置有哪些原则
园林树木选择与配置有哪些原则?
(一)美观、实用、经济相结合原则
1、美观原则
配植树木时,在满足其生态习性的基础上,应讲究美观。这种美既有树种个体的美,也有环境搭配后展现出来的美。(1) 树木之美应以健康生长为基础
园林树木的美不论是外形、色彩、风韵或与建筑配合协调关系等方面,都要以生长健康作为基础就是生长正常,而非衰弱或过分生长。有了健康的生长,才可充分表现其本身的特长和美点。园林树木应充分发挥其自然面貌,除少数需人工整枝修剪保持一定形状外,一般应让树木表现其本身的典型美点。
(2)配植园林树木时要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配置园林树木时要在大处着眼的基础上安排细节问题。配置中的通病是:过多的注意到局部,而忽略了主体安排;过分追求少数树木之间的搭配关系,而没注意整体、大片的群体效果;过多地考虑各株树木之间的外形配合,而忽视了适地适树和种间关系等基本问题。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繁琐支离、零乱无章。为此,在树木配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3)进行园林树木配置时,注意季节及气候等变化
首先,应作到四季各有重点,三季有花开。如:在“五一”、“十一”、元旦、春节等节日前后应当有花果可赏,有园景可览。此外,气候变化也是应当考虑的。如:牡丹忌烈日、大风,为使牡丹花期长一些,对其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故宜在大树下或背风向阳处。
(4)园林树木的配植要满足园林设计的立意要求设计公园、风景区、绿地都要有立意、创造意境,配置时常常加一些诗情画意,从而达到设计者的要求。
C. 植物群落配置原则是什么哪位清楚
传统的植物造景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1].随着生态园林的深入和发展,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的内涵也随着景观的概念而不断扩展,传统的植物造景概念、内涵等已不在适应生态时代的需求,植物造景不再是仅仅利用植物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生态园林的兴起,将园林从传统的游憩、观赏功能发展到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再现自然的高层次阶段。/link?url=Wb-WorLTbZ1-ag3ZxR4oiT6-OgcbyvnzbBOiq
D. 园林植物的水体配置是怎样的
1.湖
湖是园林中最常见的水体景观。如杭州西湖、南京的玄武湖、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济南的大明湖等。
杭州西湖,经苏东坡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吟咏之后,另有“西子湖”之美称。西湖之美,固然在于自然的山水,而西湖沿岸植物在形态和色彩上的四季变化,把西湖装点得更有生气,增加了赏景的意味。早春,孤山的梅花,成片开放,白堤、苏堤和柳浪闻莺沿岸的“一株杨柳一株桃”,体现了历史上西湖植物配置传统的意境,特别是垂柳、水杉和悬铃木的叶色,被春风吹湿了西湖沿岸,使西湖显得更加生气勃勃,春意盎然。西湖环湖的秋色是以悬铃木的黄色、夕照山的红叶林与三潭印月和曲院风荷一带的水杉形成的。特别是宝石山下的一层橙黄色的悬铃木行道树,好象一条锦带,紧系在以保俶塔为主景的锦袍上一样,周围还有枫香、无患子、槭树及香樟等组成的红、黄、绿色,色彩十分丰富。
华南植物园内湖岸有几处很优美的植物景观,以群植的方式形成大片的落羽松林、假槟榔林、散尾葵群,颇具热带园林风光。
2.池
在较小的园林中,水体常以池的形式出现。为获得“小中见大”的效果,植物配置常突出个体姿态或利用植物分割水面,增加层次。如苏州网师园中部的池水面积为410平方米,水面不大,但相对集中,作成近乎方形的池,仅于池的东南、西北收成两条小溪。这小溪似乎展示了池水的来龙去脉,但更重要的是起了尺度的对比作用。同时在那涓涓细流上,又架起尺度极小的舞台布景式小桥,作为陪衬,反衬出池水的空阔。池边植以柳、碧桃、玉兰、黑松、白皮松等,疏密有致。池边一株苍劲古拙的黑松,树冠及虬枝探向水面,倒影生动,颇具画意。在叠石驳岸上配植了络石、薜荔、紫藤、南迎春、地锦等植物,使池岸富有野趣。
网师园正中的这泓池水可算是既简单又绝妙的构思,亭、廊、轩、楼绕其周围布置,山石花木沿池周边安插,使它成为一片明镜,映照着天光、云影。
杭州植物园的某一水池,池形自然,岸边植物以高大的乔木为主,如香樟、紫楠、枫杨等,没有五颜六色的花木,池岸为草皮土驳岸,一泓水池,倒景摇曳,却也显出大自然的朴素和宁静。
杭州黄龙洞主景区水池,面积仅415平方米,但池岸边与水面高差有1.5米,驳岸为黄石堆叠,并以薜荔、络石、蔷薇等藤蔓植物铺满,岸边种杜鹃、南天竹、山茶、桃叶珊瑚、棕榈以及香樟、枫杨、广玉兰、沙朴厖等观赏乔灌木。
杭州岳坟精忠园内有一月形荷池,池边的云南黄馨将规则的池岸遮隐了大半,岸上植紫薇、马褂木、山茶、沿阶草等植物,给人以清幽恬静的感觉。
3.溪、涧与峡
《画论》中曰:“山谷中水曰溪,山夹水曰涧”。
由山间至山麓,集山水而下,至平地时汇聚了许多条溪、涧的水量而形成河流。一般溪浅而阔,涧狭而深。
溪涧与峡谷最能体现出山林野趣,自然界中溪涧很多。如浙江临安市顺溪镇顺溪村外小溪,溪边的五节芒及水杨梅等植物自由散落。在园林中如有条件时,可设溪涧。如杭州玉泉溪位于玉泉观鱼东侧,为一条人工开凿的弯曲小溪涧,引玉泉水东流入植物园的山水园,溪长60余米,宽仅1米左右,两旁散植樱花、玉兰、女贞、黄馨、杜鹃、贴梗海棠等花草树木,溪边砌以湖石,铺以草皮,溪流从矮树丛中涓涓流出,每到春季,花影婆娑,成为一条婉丽的花溪。
杭州“九溪十八涧”,长达6公里的山道,蜿蜒曲折,两旁峰峦起伏,郁郁葱葱,峰迥路转,溪水淙淙。溪旁的植物有枫杨、香樟、马尾松及其他杂木,坡上为茶叶,山上为自然的次生林,溪边水草丰盈。溪流中置以步石,也有砥石使溪水抨击发出铿锵之声,正如清代俞樾所描述的“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完全呈现出一派自然朴实的溪谷风光。
在杭州风景区中,还有一种常见的溪涧,两旁不多种植物,只有数株粗犷的大乔木,如枫杨等遮阳,溪水缓缓流过,两岸配置卵石,供人们临溪歇息,洗手濯足,形成一种幽静、朴素自然的清凉之境,引人入胜。如法云弄溪流。
另如,北京颐和园中谐趣园的玉琴峡长近20米,宽1米左右,两岸巨石夹峙,其间植有数株挺拔的乔木,岸边岩石缝隙间长有荆条、酸枣、蛇葡萄等藤灌,形成了一种朴素自然的山林环境。峡口配植紫藤、竹丛,颇具江南水乡情调。
4.泉
由于泉水喷吐跳跃,吸引人们的视线,因此在园林中可作为景点的主题。如在泉旁配植一些合适的植物加以烘托,陪衬,则更能显出泉水的活泼动感。山东济南是着名的泉城,可以说是家家泉水,户户垂柳。趵突泉、珍珠泉等名泉的水底摇曳着晶莹碧绿的各种水草,更显泉水清澈。
以泉水涌出而形成的泉池在杭州亦为常见。其植物配置形式也因池而异。规则式方形泉池多与寺庙建筑结合,池旁一般不种树,也有在池的一角种一树丛。如改建后的玉泉池。
与建筑结合的园林中,也有创造自然山林意境的人工泉池。如西泠印社的印泉,为一人工开凿而成的泉池,面积仅1平方米,池深不到1米,位于去山顶的交叉路口处,池北为石壁,上刻“印泉”二字。池边砌石夹以书带草,池旁种有一丛慈竹、棕榈,显得简洁雅静。再如孤山顶的闲泉,泉呈S形,池边自由种植络石、黄杨、南天竹等植物,自然雅致。
5.河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直接运用河的形成不多。而在西欧各国一些古典规则式园林中,常有规则式的运河,两岸植以高大的乔木。如法国凡尔赛宫中的水渠呈十字相交。欲使庭园看起来更加宽阔,最有效的手段非水渠莫属,不仅如此,水渠还为当时的贵族们提供了游乐场所。他们在其中一边乘船游玩,一边在船上演奏所谓的水上音乐,每当此时,流水往往使音乐之声更加婉转动听。在荷兰的庭园中,水渠的利用也是十分流行的。
北京颐和园的后湖,其实是沿山的北麓开凿出来的一条河道,全长约1000米。它的北岸紧逼北宫墙,地势局促。以挖河的土方沿北岸堆叠为岗阜起伏的土山,把宫墙掩蔽住,一眼望去,除青山之外,似乎还有无限的空间。这些岗阜的走势又与南岸的天然坡脚呼应起来,从水面上看出去,颇有“两岸夹青山,一江流碧玉”的意趣。更为巧妙的是利用峡口、石矶把河道障隔成六个段落,每段水面的形状各不相同,但却略近于湖泊的比例,形成一串具有各种景观特色的小湖面。经过这种分段收束、化河为湖的精心加工之后,漫长的河身得以免于僵直单调的感觉,增加了开合变化的趣味。两岸桃柳掩映中露出一座半座的临水码头或建筑物,有着非常浓郁的江南水乡情调。
园林中的河流按功能要求可分为通航的与观赏的,按其形式可分为自然式和规则式。河流两岸植以枝条柔软的树木,如垂柳、榆树、乌桕、朴树、枫杨、火炬树等;或植灌木,如迎春、连翘、六月雪、紫薇、珍珠梅等使枝条披斜低垂水面,缀以花草;亦可沿岸种植同一树种。
6.堤、岛
水体中设置的堤、桥、岛屿,常常作为划分水面空间的主要题材和手段。而堤、岛的植物配置,不仅可增添水面空间的层次,而且由于四季植物的季相变化使得水面空间富有色彩。
(1)堤堤可将较大的水面分隔成不同景色的水区,又能作为通道。园林中多为直堤,曲堤较少。用堤划分空间,需在堤上植树,以增加分隔的效果。长堤上植物花叶的色彩,水平与垂直的线条,能使景色产生连续的韵律。
杭州西湖的苏堤、白堤上栽植着大量的树木花草,成为西湖水面上两道绿色的“浮廊”,把西湖划分为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五个湖面。湖中的孤山、三潭印月、院公墩等岛屿,更能将湖面划分为富有不同情趣的水面空间。寒冬一过,苏堤仿佛是一株报春花,宣告西湖春天的来临。晴天,风抖柳丝婀娜起舞,如青烟,如绿雾,舒卷飘忽;而那间隔在柳树间的红白碧桃,却喷红吐翠,灼灼闹春。雨天,苏堤景色更为奇妙诱人。万树绿柳在风雨中缥缈隐现。三面群山经春雨梳洗,分外青葱翠绿。长堤六桥隐现于薄霭微云之间,这种水被云吞、山水相连的景色,确是一幅极妙的“六桥烟柳”水墨图。
广州流花湖公园湖堤两旁,各植二排蒲葵,由于水中反射光强及蒲葵的趋光性,导致朝向水面倾斜生长,颇具动势。
另外,一些大型的皇家园林如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都有堤的设置,且都是仿自杭州西湖的苏堤景观。
(2)岛岛是三面或四面环水的团形陆地,其中大者往往被称为洲。岛的类型众多,大小各异。有山岛、平岛、岛群、礁等。岛在园林中可以划分水面空间,使水面形成几种情趣的水域。水面仍有连续感,但能增加风景的层次。尤其在较大的水面中,可以打破水面的单调感。岛在水中,四周有开旷的环境,故既是欣赏四周风景的眺望点,又是被四周所眺望的景点,还可以在水面起障景的作用。岛屿还能增加园林活动的内容,活跃气氛。如北京颐和园春亭小岛图13。
图13北京颐和园风景
半岛在植物配置时除考虑观景需要外,还应考虑导游路线,不能有碍交通。湖中岛要求四面有景可赏,植物配置密度较大。
杭州三潭印月又称小瀛洲,是湖岛的绝例。全岛面积7万平方米,南北以曲桥相接,东西以土堤相连,岛内湖隔成四口湖塘,全岛围以环形堤埂,从高空俯瞰,形似一个绿色的“田”字,呈现“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景色。
三潭印月小瀛洲的植物配置疏密相间,多样统一。全岛以春秋景为主,兼顾四季;乔木为主体,辅以灌木、地被植物;以大叶柳、香樟和桂花为骨干树种,突出中轴线上的观花和观叶植物。在瀛洲南,多植突出秋景的桂花、紫薇、红枫,以结合三潭印月景观。在北码头西侧,铺设草坪,丛植茶花,为游人休憩之所。曲桥西侧湖面,种大片荷花,桥畔种睡莲,呈现层次高低,疏密多变。在人流集中的中心岛上,以春秋景为主,用植物来分隔空间,形成安逸宁静的环境。倒影是造景的又一手法,站在岛西观望,东北面的楼台亭阁、曲桥假山和绿树粉墙,与蓝天白云一起倒映水中,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水景画。每到傍晚时分,从东往西望,西边的堤岸和树木被强烈的逆光反射至水面,映出清楚的轮廓线,具有剪影画的意味。若在枝干斜向水面的大叶柳下,观鼎立湖面的三塔风姿,又恍若进入“山光静对烟波际,塔影清函水月间”的意境。
北京颐和园春亭小岛上栽植柳树和桃树,桃柳报春信,点出知春之意。
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面积5.9公顷,孤悬水面东南隅。古人以“堆云”、“叠翠”来概括琼华岛的景色。其中“叠翠”就是形容岛上青翠欲滴的古松柏犹如珠玑翡翠的汇积。全岛植物种类丰富,环岛以柳为主,间植刺槐、侧柏、合欢、紫藤等植物。四季常青的松柏不但将岛上的亭、台、楼、阁掩映其间,并以其浓重的色彩烘托出岛顶白塔的洁白。
7.水边
紧靠水边的植物配置,是水面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园林要素组合的艺术构图对水面空间景观起着主要的作用,它必须建立在选择耐水湿的植物材料和符合植物生态条件的基础上,再进行美学的配置形式,方得以成功。
(1)水边植物配置艺术构图
①林冠线。植物配置不仅产生郁密的绿色屏障,而且产生高低起伏的林冠线和争相斗艳的丰富色谱。植物配置时要充分发挥这些艺术因素的感染力。
各类植物的不同形体组成风格各异的林冠线,或圆孤柔和,或尖耸挺直,运用这些线条既要考虑整个园林的风格,又要斟酌景区环境的特色,在贴切与谐和中创造出深奥的意境。如杭州西湖阮公墩上香樟的大圆弧与垂柳的小圆弧共同协奏出一曲优美的乐章。南京药物园池边的水杉,林冠线尖挺直立,与现代公园的环境也很协调图14。
图14南京药物园风景
或用植物表达园林意境,如苏州拙政园留听阁边的池中植以荷花,深秋,“留得枯荷听雨声”。若作远赏,则可选株高品种,如荷花、芦苇等。(2)倒影水平如镜,天光山色尽映水中,倒影不仅倍增景色,扩大空间,而且随天气变化,动静异形。风平浪静,琉璃清澈,克隆水上景色。“风乍起,吹皱一江春水”,倒影动摇模糊。大风急雨,倒影全隐。
E. 居住区绿化怎样进行植物种类的搭配
居住区绿化植物搭配原则是:1、乔灌结合,常绿和落叶、速生和慢生结合,适当配置和点缀一些花卉、草皮。2、植物种类不宜繁多,但也要避免雷同、单调、要达到多样统一。3、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变化,创造出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打破建筑群体的单调和呆板感。 4、在栽植上适当运用造园手法,创造出千变万化的景观。
F. 园林植物配置时,必须遵守的形式美法则有哪些
1、对比和衬托
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
2、动势和均衡
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3、起伏和韵律
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4、层次和背景
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
5、色彩和季相
植物的干、叶、花、果色彩十分丰富。可运用单色表现、多色配合、对比色处理以及色调和色度逐层过渡等不同的配置方式,实现园林景物色彩构图。
形式美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美的过程中对美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变化统一。
(6)植物配置中如何应用林冠线与林缘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运用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创造时,首先要透彻领会不同形式美的法则的特定表现功能和审美意义,明确欲求的形式效果,之后再根据需要正确选择适用的形式法则,从而构成适合需要的形式美。
形式美的法则不是凝固不变的,随着美的事物的发展,形式美的法则也在不断发展,因此,在美的创造中,既要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又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生搬硬套某一种形式美法则,而要根据内容的不同,灵活运用形式美法则,在形式美中体现创造性特点。
探讨形式美的法则,是所有设计学科共通的课题,在日常生活中,美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精神享受。当你接触任何一件有存在价值的事物时。
在西方自古希腊时代就有一些学者与艺术家提出了美的形式法则的理论,形式美法则已经成为现代设计的理论基础知识。在设计构图的实践上,更具有它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园林植物配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形式美法则
G. 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有哪些原则
1 乔灌草结合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结合,适当地配植和点缀花卉草坪。在树种的搭配上,既要满足生物学特性,又要考虑绿化景观效果,创造出安静优美的环境。
2 可识别性居住区景观绿化既要考虑到安静舒适,又必须注重固定性,因园定位,以便于识别,在同一住宅群中,要通过不同树种的变化,做到园与园有特色,有标识,因园定象。
3 软质量观与硬质量观的协调统一植物景观是软质量观,它与建筑等硬质量观一起构成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变化,创造出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打破建筑群体的单调和呆板感。
4 植物种类不宜繁多,但也要避免单调,更不能配置雷同,要达到多样统一树种选择与配置方式要适合不同绿地的要求
5 栽植方式在栽植上,除了需要行列栽植外,一般都要避免等距离的栽植,可采用孤植、对植、丛植等,适当运用对景、框景等造园手法,装饰性绿地和开放性绿地相结合,创造出丰富而自然的绿地景观。
6 景观设计在种植设计中,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色彩的组合与协调,通过植物叶、花、果实、枝条和干皮等显示的色彩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为依据来布置植物,创造季相景观。
此外要注意带刺植物不利于用于小孩活动的地方,部分植物会分泌有毒物质要避免栽植。植物不宜种植在窗前等。
H. 园林植物的配制应该怎么配啊
Odile的回答很好。我还想补充些,不过是比较具体的。
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如下:1满足功能要求 2同环境条件协调 3满足艺术要求 4经济原则。要力求做到1功能上的综合性 2生态上的科学性 3配置上的艺术性 4风格上的新颖性。
配置植物时常采用的艺术手法有:1对比和调和(在色彩和形态方面) 2平衡和动势 3韵律和节凑 4主调、基调、配调、转调。
常用的配置方式有规则式配置、自然式配置、混合式配置(即规则式与自然式并用)、盆栽。
I. 植物造景的基本方法
植物造景以自然乔、灌、藤、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其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进行创作,形成山水—植物、建筑—植物、街道—植物等综合景观,让人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
(一)主次分明疏朗有序
主即主要突出某一树种进行栽植,其他树种进行陪衬;疏即很自然进行栽植,虽由人作,宛若天开,尽量避免人工之态的显现。园林绿化不同于普通绿化,概括的说应是绿化加美花,各种植物的不同配置组合,能形成千变万化的景境,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感受。
(二)注意四季景色季相变化
在植物造景过程中,突出一季景观的同时,兼顾有其他三季,即在主要树种开花时,不要有其他树种开花,而在其他季节要有其他树种的开花托景。如在碧桃专类园种常绿与落叶的比为1:3,乔木与花灌木的比为1:1。早春、碧桃开花时以常绿树为背景,弥补了景区花量大、常绿量不足的缺点,而在其他季节,花灌木相继开花,延长了花期存在的时间,丰富了植物景观,使人们在不同季节欣赏到不同的景色。
(三)围合空间的合理利用
植物围合空间可分为开放性(视线通透)半开放性空间(有开阔视野、有封闭视线)冠下空间(树冠郁闭后的树下空间)封闭性空间(四周全被遮挡)竖向空间(视线向上)等几种形式。不同的地形,不同的组团绿地选用不同的空间围合。如街道、人行道两边及城市广场四周,可用封闭性空间,与外界的嘈杂声、灰尘等环境隔离,闹中取静,形成一个宁静和谐的活动游憩场所。
(四)林缘线和林冠线处理要有变化、有韵律
林缘线是树冠垂直投影在平面上的线,林冠线是树冠与天空交接的线。进行植物造景时应充分考虑到树木的立体感和树形轮廓,通过里外错落的种植,及对曲折起伏的地形的合理应用,使林缘线、林冠线有高低起伏的变化韵律,形成景观的韵律美。几种高矮不同的乔灌草,成块或断断续续的穿插组合,前后栽种,互为背景,互相衬托,半隐半现,既加大了景深,又丰富了景观在体量线条。
(五)应用透视变形几何视错觉原理进行植物造景
人们对于景观的最直接感受便是通过视觉来获得的,设计者引导有人视线成功与否决定了景观的优劣。视线通透远近等视线效果的方式主要靠对植物材料的选择,乔木、灌木、花草等不同的树种起到了不同的视觉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植物造景时,认真去了解和掌握更多的表现形式,如透视变形、几何、视错觉等,创造出适时、适地、有韵律的植物景观,以满足观赏者的视觉审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