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存储配置 » 财政学资源配置有哪些方式

财政学资源配置有哪些方式

发布时间: 2022-07-11 04:09:35

1. 《财政学》的两道问题

财政职能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及经济发展职能。
(一) 资源配置职能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社会资源的配置有两种方式来实现,即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由于存在着公共品、垄断、信息不对称、经济活动的外在性等情况,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还需要政府在市场失灵领域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财政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社会运行的主要杠杆,是政府配置资源的主体。因为,在经济体系中,市场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数量有时是过度的,有时是不足的,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就表现在对市场提供过度的商品和劳务数量进行校正,而对市场提供不足的产品和服务进行补充,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财政可通过采取转移支付制度和区域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制度建设、消除地方封锁和地方保护、完善基础设施、提供信息服务等方法,促进要素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推动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二是财政通过调整投资结构,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实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如交通、能源等基础产业项目的资金和技术“门槛”高,政府就可通过产业政策指导和集中性资金支持,防止规模不经济的产生。除了政府直接投资外,还可利用财政税收政策引导企业投资方向,以及补贴等方式调节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三是市场无法有效提供公共商品,提供公共商品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政府一般以税收等形式筹措资金,以不损害市场机制和秩序为原则,提供公共商品。
(二) 收入分配职能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在各种不同的财政手段中,实现再分配的最直接的手段有:一、税收转移支付,即对高收入家庭课征累进所得税并对低收入家庭给予补助二者相结合的方法;二、用累进所得税的收入,为使低收入家庭获益的公共服务提供资金。三、对主要由高收入消费者购买的产品进行课税,并同时对主要为低收入消费者使用的其他产品给予补贴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四、完善社会福利制度,使低收入者实际收入增加,个人收入差距缩小;五、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人口的合理流动,这是调动劳动者劳动积极性,遏制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有效途径。
(三) 经济稳定职能
在市场经济中,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平衡国际收支是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的三个方面。要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就必须采取相机抉择政策,即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即时变动财政收入政策。如积极的财政政策、消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以及扩张的财政政策。同时采用“自动”稳定装置,以不变应万变,减缓经济的波动。在政府税收方面,主要体现在累进的所得税上。当经济处于高峰期时,可抑制需求;当经济处于低谷时,刺激需求,促使经济复苏。在政府支出方面,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障支出上,用以控制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失业人口的数量。同时还有政府的农产品价格支持制度。这些都是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四) 经济发展职能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特别是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市场欠发达,经济结构亟待调整,资本相对匮乏,企业家阶层尚未形成,促进经济发展是财政无法推卸的责任。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完全可以利用有效的财政政策,加快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

2. 公共财政的职能的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职能。是指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从而优化全社会的资源配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主要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作用。作为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手段之一,财政不仅是一部分社会资源的直接分配者,也是全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者。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既包括对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资源的直接分配,又包括对全社会资源的间接调节。

3. 公共财政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

【答案】A、C、D、E
【答案解析】公共财政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根据政府职能的动态变化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公共财政收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合理比例,从总量上实现高效的社会资源配置原则;(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3)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4)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和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5)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等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财政自身管理和运营效率。

4. 简述财政的基本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是指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从而优化全社会的资源配置。

2、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对各个社会成员收入在社会财富中所占份额施加影响,以公平收入分配。在政府对收入分配不加干预的情况下,一般会根据个人财产多少和对生产所做贡献大小等因素,将社会财富在社会各成员之间进行初次分配。

3、调控经济职能。是指通过实施特定的财政政策,促进较高的就业水平、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等目标的实现。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不同状况,相机抉择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措施。

4、监督管理职能。在财政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调控经济各项职能中,都隐含了监督管理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经济决策的分散性、市场竞争的自发性和排他性,都需要财政的监督和管理,以规范财经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4)财政学资源配置有哪些方式扩展阅读

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财政是政府经济行为”和“财政是国家经济行为”两种说法的含义是一致的,说“财政是政府经济行为”,并不意味着忽视财政法制化和立法监督。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和企业、居民共同构成市场的经济实体,在分析政府与市场关系时,说“财政是政府的经济行为”,对表“财政”的含义则更为明确。

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从起源上考察,财政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人类社会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出现私有财产,社会分裂为阶级才产生了国家。

国家一旦产生,就必须从社会分配中占有一部分国民收入来维持国家机构的存在并保证实现其职能,于是才产生财政这种特殊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马克思、恩格斯对财政与国家的关系都有明确的论证:“为了维持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缴纳费用——捐税……随着文明时代的向前进展,甚至捐税也不够了,国家就发行期票,借债,即发行公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195页。

“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32页。被恩格斯誉为创建了财政学的亚当·斯密所着《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其中专门论述财政问题的第五篇冠之以“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的标题,另一本被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约翰·穆勒所着《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其中专门论述财政问题的第五篇的标题是“政府的影响”。

5. 财政学问题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方式有哪些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拳主要有以下四种:"双松"、 "双紧"、"一松一紧"和"一紧一松"。
1、"双松",即在经济萧条时期,可以同时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双管齐下,使经济所受到的刺激更为迅猛;
2、"双紧",即在经济高涨时期,同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使经济紧缩的程度更为强烈;
3、"一松一紧"和"一紧一松",即对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行松紧搭配,以使一种政策的副作用被另一种性质相反的政策抵消掉。
拓展资料: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有哪些形式?
不同时期宏观经济活动状况的不同,决定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要采取多种搭配方式:双松 (即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相配合)、双紧(即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与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相配合)。
或是一松一紧(即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与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相配合,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相配合)。例如,当一国经济衰退、失业增加时,政府可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降低税率,扩大公共开支。
以此来达到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目的。同时,中央银行可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加以配合,通过扩大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措施以扩大投资,推动经济复苏。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是“紧”的货币政策,能够抑制社会总需求,但制约投资和短期内发展,反之,是“松”的货币政策,能扩大社会总需求,对投资和短期内发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财政政策包括国家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增税和减支是“紧”的财政政策,可以减少社会需求总量,但对投资不利。、
反之,是“松”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投资,但社会需求总量的扩大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虽然这两项政策在宏观经济运行中都有较强的调节能力,但仅靠一项政策很难全面实现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没有双方的配合,单个政策的实施效果将会大大减弱,这就要求二者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综合优势。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四种不同的搭配组合,政府究竟采用哪种取决于客观的经济环境,实际上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客观经济情况的判断。
概括地说,“一松一紧”主要是解决结构问题;单独使用“双松”或“双紧”主要为解决总量问题。

6. 简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由于市场存在失灵,市场自发形成的配置不可能实现帕累托最优效应,因而需要政府介入和干预。财政的配置职能是由政府介入或干预所产生的,这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经费和资金,引导资源的注射,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
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有:
(1)根据政府经济职能确定财政收入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7. 财政学中的3个财政职能分别举一个例子,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实例

财政的三大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现在的路灯都是接电线的,社会的资源还没有向太阳能路灯转移,如果政府出钱,把路灯都改为太阳能路灯,那么厂家就会冲着利益把原来生产普通路灯的资源调拔到发展生产太阳能路灯。

2、收入分配职能

主要是通过税收,把钱收回来再分出去,例如一方面收取个人所得税,一方面建立最低保障,把有钱人的钱拿一些出来分给暂时穷的人。

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例如在97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国家就大力建设国内的基础设施,用的就是财政的钱。这样稳定了经济。


(7)财政学资源配置有哪些方式扩展阅读:

重要作用

财政参与分配社会产品,必须正确处理财政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决定财政,财政来源于经济,它在一国经济发展和分配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1、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2、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为巩固国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5、可调节资源配置。

6、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7、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8. 我国财政的基本职能包括哪些

1、配置优化

由于市场存在失灵,市场自发形成的配置不可能实现帕累托最优效应,因而需要政府介入和干预。财政的配置职能是由政府介入或干预所产生的。

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经费和资金,引导资源的注射,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

2、财政稳定经济

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含义。发展是通过物质生产的不断增长来全面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基本需要。

3、财政分配调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各经济主体或个人所提供的生产要素不同、资源的稀缺程度不同以及受各种非竞争因素的干扰,各经济主体获得的收入会出现较大的差距,甚至同要素及劳动投入不相对称,而过分的悬殊将涉及社会公平问题。

4、财政监督管理

在财政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调控经济各项职能中,都隐含了监督管理职能。

(8)财政学资源配置有哪些方式扩展阅读:

财政是政府的“理财之政”。“财政”一词,二层含义:

1、从实际意义来讲,是指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

2、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支出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财政学是研究“财政”的学说,它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9. 为了促进长期经济发展,财政政策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我国中长期促进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

内容提要

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手段,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就我国中长期促进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本文第一部分侧重从理论角度,在界定经济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财政政策与政府调控经济的关系,论述了我国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

第二部分主要从现实出发,揭示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这主要包括: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仍将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结构失衡的矛盾相当严重;经济发展面临日益增大的就业压力;国有经济的整体竞争力不强。

第三部分探讨和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运用财政政策支持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建议,具体围绕财政赤字和债务政策取向、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的政策取向、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取向及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取向等问题提出看法。

经济发展是一国政府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推进结构转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壮大国家财政实力、做大财政蛋糕的关键所在。因此,作为政府宏观调控重要手段的财政政策,在任何时候都要把支持和促进经济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本文主要是在一般理论和现实分析的基础上,侧重就今后中长期如何运用财政政策支持经济发展,提出若干看法和建议。

针对当前的通货膨胀压力,国家可以采取以下的货币政策工具:
1.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2.提高银行利率;
3.发行央行债券,回笼市场资金;
4.减少各期人行货币投放量;
5.提高货币国际化结算范围和规模;
6.稳定本位币与世界主要货币的兑换比例,让人民币能正常流出国门。

一、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

(一)正确界定经济发展的内涵

关于经济发展的概念内涵,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根据现代发展经济学理论,经济发展是指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经济结构的优化演进,体制转换中的制度创新,以及经济条件、社会条件的改善。显然,经济增长不能等同于经济发展。

美国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运用不同国家的历史数据对经济增长进行了较早的、长期的研究,他将经济增长定义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是指给居民提供种种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基础上的。因此,通俗地说:经济增长意味着生产能力的扩大,是通过技术进步相应调整而实现的,是一国产出水平、社会物质装备及生活水平提高的源泉。但经济发展内容广泛,它包括经济增长,要求产出的增加,同时包括经济质量的提高、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制度创新等。许多国家的经验证明,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带来经济发展,甚至在经济增长速度很高的情况下,许多国家并没有取得社会经济的普遍进步,反而出现了“没有发展的经济增长”现象。因此,增长不等于发展,人均产值或收入的增长并不一定意味着发展,经济高速增长也不一定意味着发展,发展不是一个短期或轻易能够实现的目标。在这一点上是否认识清楚,对我国制定经济发展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具有重要意义。

(二)在当今世界范围内,财政政策日益成为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

在现代社会,财政从来就是政府的财政,是政府行政的物质基础,是为政府履行其职能服务的。所以,财政的职能取决于政府的职能,即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国家财政要干些什么,取决于这一时期政府职能的定位,或者说政府的作用。中外理论界经常争论的所谓“政府干预经济”与“政府不干预经济”、“最高纲领派政府”与“最低纲领派政府”以及“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等问题,讨论的就是政府职能定位,实质上它们无不通过政府财政收支参数及其财政政策来反映。

西方工业国经济发展历史表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作用不断扩大,同时,财政分配范围也不断拓展,财政政策在政府宏观调控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在早期资本主义阶段,自由放任理论占其主导地位,经济运行完全或主要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政府财政政策作用十分有限,它主要是维持国家机器的运转及兴建一些公共工程。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后,传统的自由放任理论或市场自动均衡学说遇到了严峻挑战,严重的经济危机现实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寻找新的“药方”。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自20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政府普遍接受了凯恩斯主义的主张,运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改变了过去长期以来单纯的消费财政的狭小领域,将财政作为反经济周期的一个重要政策工具。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矛盾,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着名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就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运用财政手段启动经济的成功范例,其主要内容是兴办社会公共工程,增加社会需求,改善就业状况。这说明自本世纪3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政府通过财政政策来干预经济生活的力度显着增强,并取得明显成效。

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政府调控经济职能和财政职能进一步扩大,据世界银行的专题研究,这主要是来自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必须给那些遭受临时收入损失或其他损失的人提供福利收益;二是实行适当的公私混合经济,这种经济往往意味着要将许多战略性产业国有化;三是必须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其原因是市场自身并不会带来与个人目标一致的稳定的宏观经济结果。于是国家承担了新的职能并将原有的职能加以扩展。从实际看,西方工业国在过去长时期的经济发展中,特别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政府调控范围和财政职能大大拓宽,由此导致财政收支规模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据世界银行1997年专题研究报告提供的资料,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各国政府财政规模大幅度扩大,工业国尤其明显,如OECD国家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1870年约为8%,1913年为10%,1937年为20%左右,1960年为18%,1980年为43%,到1995年已上升为48%。另外,从西方工业国的财政支出结构看,并不是纯粹的消费财政,经济建设投资占有相当的比重。以1986年为例,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平均10%,其中美国为17%,英国为15%,法国为12%,加拿大为25%。进入90年代,一些西方国家的财政投资比重进一步提高。这标志着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西方政府及其财政干预经济的力度显着增强。总之,现代西方财政理论和财政调控日趋完善,它已否定了传统的“健全财政”、“消费财政”的理财方针,在强化政府作用的同时,强调财政在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这三个方面的基本职能。现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正是遵循建立在上述财政职能基础上的现代政府理财方针运作,以期达到实现政府调控经济的目标。

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后半叶,其政府职能和财政职能亦迅速扩大。世界银行1997年发展报告分析了这方面的原因,指出它最初是来自于殖民主义崩溃之后的国家和民族建设,另外比这些因素更重要的,是在过去50年间关于政府作用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从殖民主义统治时期独立出来的亚洲、中东和北非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于国家主导型经济发展怀有强烈的信心,政府可以将资源和人民动员起来以实现快速的增长,并消除社会不公。因此,许多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国家采用了国家主导的、进口替代型工业化的战后发展模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财政能力及其政府调控能力都有显着增强。资料表明,所有发展中国家中央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点,1960-1964年约为17%,1970-1974年为20%,1980-1984年为28%,1990-1994年为27%。其中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比重同期大约分别为16%、18%、26%、27%;南亚地区发展中国家(包括有关地区)分别为17%、15%、25%、30%。特别需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伴随着财政总规模的扩大,财政分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个明显特征是有相当部分的财政资金用于经济建设,而且经济建设支出比重大大高于西方发达国家。这是发展中国家强化财政干预经济的一个显着标志,也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实行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结果。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即不论是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从长期历史进程分析,财政宏观调控职能不断扩大,现代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决不是吃饭财政,它具有显着的支持和调控经济的特征,而且发展中国家由于采纳了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其财政的经济性特征更为明显。因此,从当今世界范围观察,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财政政策日益成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这对于正确界定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调控的基本职能作用是有启发的。

(三)我国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

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而且正处于体制转轨时期,政府面临着推进市场化、工业化的艰巨任务。政府的职能和任务就是财政的职能和任务,“政府应做的,就是财政要干的”,因此,未来中长期财政政策调控的目标就是依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远景发展纲要,正确处理财政分配关系,为政府实施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提供财力保障和政策支持。从理论上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中财政政策调控的功能和作用可作如下界定:

1、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对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宏观调控首要的目标是保持尽可能快的经济增长,与此同时,实现经济结构的转换和升级。为此,如何把有限的资源进行最优的配置,就成为问题的关键。资源配置有两个基本手段:一是市场机制配置,二是政府财政配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财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资源配置机制,而不仅仅是跟在市场调节后面的“拾遗补缺”。对于社会共同需要的公共产品诸如国防、外交、文化、教育、卫生以及公共工程建设项目等,完全或主要由政府财政来提供,这也是财政最基本的职责所在。但在我国,财政配置资源的任务决不仅仅限于此。对我国整体产业布局的形成、宏观产业结构的调节、国家主导产业及其支柱产业的选择等,仅靠市场机制是不行的,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特别是通过政府财政的税收、投资、补贴、贴息等财政手段加以扶持。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财政客观上具有经济建设职能,需要参与经济领域的调控,这是未来我国政府财政配置资源的一个重要政策取向,也是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一个必要条件。

2、调节收入分配,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收入公平分配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一般地讲,当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就变成一种反向关系,即分配不公平会妨碍经济效率的提高。在当前我国的市场化改革中,分配不公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收入差距过大;二是平均主义;三是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这些问题不解决,经济运行就缺乏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也大大降低了经济效率。特别应看到,在我国今后市场经济的发展中,随着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养老人口增多和失业压力的加大,收入公平分配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如何建立一个既充满竞争、又充满关怀的社会是政府收入分配制度调节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财政是国家的一种集中性分配,在收入公平分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它通过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对低收入者的生活补助以及其它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从宏观上调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的矛盾,从而促进社会分配的相对公平,为经济社会的长期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3、调节社会供需矛盾,实现社会经济的稳定。

美国财政学家穆斯格雷夫认为,在市场经济中,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不能自动出现,而需要财政政策的指导。没有财政政策的指导,经济往往易于大幅度波动,或为长期的持续的失业与通货膨胀所苦。这就表明,财政在实现社会经济的稳定方面,即促进充分就业、物价稳定、抑制经济波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那么,财政政策调控如何发挥这一“稳定”功能呢?关键是调节社会供需矛盾,促进社会供需平衡。社会供需平衡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重大比例关系,如果社会总供求保持了平衡,物价水平总是基本稳定的,经济增长率也是适度的,而充分就业也是不难实现的。所以,运用财政手段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首要的是调节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通过财政来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就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集中性的财政收支分配,来矫正无数微观经济主体的分散的收支活动所形成的不利结果,或者说是一种着眼于宏观经济的收支活动来调节无数着眼于微观经济的收支活动。为此,就要求摆脱单纯财政观点,不是就财政平衡来搞平衡,而应着眼于全社会的总量平衡。当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财政可以减少支出和增加税收或二者同时并举,通过减少政府需求和减少非政府部门需求来压缩总需求。一旦出现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情况,财政可以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或二者同时并举,由此扩大总需求。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收支不平衡是可能的而且是允许的。针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而灵活地变动支出和税收,被西方学者称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应该说这是现代经济条件下政府理财和实施财政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政策思想,对我们是有启发的。以上分析表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是促进社会经济稳定的一个前提条件,而财政政策是维持社会供需总量平衡的重要手段。

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这是确立未来财政政策取向的重要前提。对此,我们作出如下分析和判断:

(一)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仍将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

关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走势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争论的焦点在于内需不足的矛盾是否仍然存在,当前或未来经济发展是否会出现过热的趋势。我们认为有效需求不足至少在未来一个时期仍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当前出现的经济过热迹象只是在某些产业或某些地区局部出现的,而从总体上看,政府投资的拉动作用依然较强,民间投资并没有真正跟上,而且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也较慢,有效需求的增长机制并没有形成,经济还没有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的态势。所谓经济的良性循环应该是不过分依赖政府的投资就能实现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从而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而我们现在所面对的现实是:

1、投资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消费需求没有同步增长。

2000-2002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分别为10.3%、13%和16.1%,而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只增长了9.7%、10.1%和8.8%,增长差距逐渐扩大(见图表1)。2003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高达31.3%,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幅度23.1个百分点。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我国的消费率也长期处于偏低状态。1990-2002年期间我国平均消费率不足60%,而上世纪世界平均消费率约在80%左右。

图表1:投资与消费的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2年

投资需求作为一种“既为当期需求又为下期供给”的中间需求,其投资所形成的新生产能力如果是无市场需求的供给,那么较高的投资只能拉动短期的增长速度。也就是说投资如果不能与扩大最终消费相结合,就不能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而消费作为最终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为直接和相对稳定,更能真实地反映经济发展的态势。当前虽然投资需求快速增长,但消费与投资的增长幅度之间差距越来越大,使国内有效需求的不足最明显地反映在消费需求的相对不足。所以消费率偏低、消费与投资之间不能达到协调发展,也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10. 财政学问题求助~~求好心童鞋们指明道路啊~~

对于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务等项目来说,由于这些行业或部门一般具有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风险大等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单纯依靠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往往难以达到有效率的供给水平,出现所谓的“市场失灵”。这在客观上要求政府介入,通过公共投资的方式配置资源,实现资源在各产业部门间的均衡配置,提高使用效率。所以从性质上讲,公共投资是弥补市场失灵的产物和有效手段。
政府公共投资虽然主要投向农业等基础产业和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给水工程等基础设施,但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是经济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该领域的投资与资本形成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直接影响着经济各领域资源配置的效率水平,从而制约着经济增长。
公共物质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并且,两者的驱动机制更多地表现为公共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政府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科技研发等的支出,增加了经济中的人力资本存量,通过全要素生产率及外部效应等提高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力。

热点内容
测试安卓应用如何选择机型 发布:2025-01-18 21:21:58 浏览:242
办公oa系统源码 发布:2025-01-18 21:19:51 浏览:223
beatsflex如何连接安卓手机 发布:2025-01-18 21:19:07 浏览:359
天翼光猫如何配置单线复用 发布:2025-01-18 21:19:06 浏览:835
ftp制作网站 发布:2025-01-18 21:18:12 浏览:338
android使用at命令 发布:2025-01-18 20:54:51 浏览:216
phptiny 发布:2025-01-18 20:54:03 浏览:987
怎么给汉字加密 发布:2025-01-18 20:49:44 浏览:865
遍历javamap 发布:2025-01-18 20:39:05 浏览:624
我的世界租服务器哪里最便宜 发布:2025-01-18 20:38:50 浏览: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