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存储
1. 氢要怎么储存
氢要作为一种常规能源,不单单需要解决廉价的制氢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还需攻克安全、方便的储存和运输等方面的难题。
液氢、气氢的密度小,不利于储存。在15兆帕压力下,40立方分米钢瓶中只能装0.5千克氢气。将气氢压缩为液氢,耗能差不多相当于其燃烧能的1/3~1/4,不仅耗能高,而且不安全。难怪当年装液氢的贮罐车首次出现在美国公路上时,红色“保驾”吉普车,前呼后拥,如临大敌。因此,对于一种广泛使用的燃料来说,必须寻找一种更为理想、安全、方便的贮运方法。
对于储氢的方法科学进行了各种尝试,金属贮氢法成为一种很有希望的方法。
说起来可能有点奇怪,固体的金属,又不是容器,怎么能够装下气体呢?原来,某些金属或合金,因为它们表面的催化或活性作用,能将氢气分子分解成氢原子而进入金属点阵内部,形成金属氢化物,这一现象是20世纪60年代末由美国科学家首次发现的。目前,世界上已研究成功多种储氢合金。储氢合金的贮氢好比是海绵吸水。金属与氢反应是个可逆过程,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能大量吸收并可逆地释放氢气。例如,镧镍合金能吸收氢气形成金属氢化物,这是一个放热反应。
利用储氢合金储氢,只要稍稍加热,氢气就会从合金中冒出来。这种吸氢和放氢可相当长期地反复进行。在这种储氢合金中,储氢量可高达88千克/立方米,高于液氢的70.6千克/立方米。目前,最有实用价值的是镧镍合金和铁钛合金。每千克镧镍合金能储氢153升为本身体积的1000倍以上,而每千克铁钛合金的储氢量要比前者大四倍,且价格也低。性能优异的储氢材料的研制,开辟了氢的储存和运输的新途径,展现了广阔应用的前景。
2. 氢气的储存方法有哪些
储存氢气:把氢气经过加压后放在储气罐里.
制取氢气有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
实验室制法:1、用强酸与活泼金属反应,如Zn+2HCl=ZnCl2+H2↑
2、用碱金属与水反应,如2Na+2H2O=2NaOH+H2↑
工业制法: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产生氢气,如2NaCl+2H2O=通电=2NaOH+Cl2↑+H2↑,同时也是工业制氯气的办法.
3. 如何大量、方便的储存氢气
燃料电池
是一种将燃料不经过燃烧,而以电化学反应的方式将
化学能
直接转换成电能的电池;无论是
低温燃料电池
、中温燃料电池或高温燃料电池,所使用的主要燃料均是氢气,氢气的来源虽然很多(例如天然气、媒、石油等),取得的技术也相当成熟,唯其储存及运输素来为氢能源应用的主要技术瓶颈与课题。
目前氢气的储存方式主要有室温高压、室温
高压碳
吸附、低温液化及
储氢合金
等四种。室温高压的储存氢气方式,需要耐高压之容器,依材质之不同,系统可储存1~7%的氢气(若内置多孔性碳材,可稍微增加储氢气量),然而因高压压缩氢气,故需消耗所压缩氢气所含能量之20%;至于低温液化的储存氢气方式,虽然常压低温下系统储氢量可达16%左右,但将氢气液化约需消耗所液化氢气所含能量之40%,且有氢气之挥发消耗等之缺点存在,均是此种氢气储存方式的主要致命伤;至于储氢合金的储存氢气方式,其储氢密度可达1,500cm3H2/cm3,远高于室温高压(200
大气压
)下的200
cm3/cm3及低温(-273oC)液化方式的784cm3/cm3,并且没有爆炸的危险性及长时间储存的损耗之问题存在,故近一、二十年来受到国际大厂,例如美国的Ergenics
Inc.(NJ,USA)、德国的GFE(Gesellschaft
FÜr
Elektrometallurgie)与英国的Shell及加拿大的Hydro
Quebe以
策略联盟
方式、日本的日本重化学工业株式会社(Japan
Metals
&
Chemicals
Co.,Ltd.;JMC)
与日本钢铁以策略联盟等的方式进行研究开发
4. 氢气的储存方法有哪些
保存氢气方法很多,但是高效的储氢方法没有
主要方法有:液化储氢(成本太高,而且需要很高的能量维持其液化);压缩储氢(重量密度和体积密度都很低);金属氢化物储氢(体积存储密度较高,但是重量密度低),还有一个是现在正在研究的碳纳米管吸附储氢(已经证明在室温和不到1bar(约一个大气压)的压力下,单壁碳管可以吸附5%-10%,多壁碳纳米管储氢可达14%,但是这些报道都受到了质疑,原因是目前尚未建立一个世界上公认的检测碳纳米管储氢的检测标准)
目前根据理论推算和反复验证,大家普遍认为可逆储/放氢量在5%(质量密度百分比)左右,但是即使是只有5%也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储氢材料!
这是我上纳米材料课上老师的笔记,打得好累...
5. 氢气的储存
Mg-Ni储氢合金 1吨可以储存240立方米
Pd也就是钯,储氢效果很好,一体积可以储存700体积的氢气
LaNi5合金也可以储氢
6. 氢的储存有哪些方法
1.高压气态贮存
气态氢可贮存在地下库里,也可装人钢瓶中,必须先将氢气压缩.
2.低温液氢贮存
将氢气冷却到-253℃,即可呈液态,然后,将其贮存在高 真空的绝热容器中
3.金属氢化物贮存
氢与氢化金属之间可以进行可逆反应,当外界有热量加给金属氢化物时,它就分解为氢化金属
并放出氢气.反之氢和氢化金 属构成氢化物时,氢就以固态结合的形式储于其中.
7. 制备的氢气如何保存
保存氢气方法很多,但是高效的储氢方法没有
主要方法有:液化储氢(成本太高,而且需要很高的能量维持其液化);压缩储氢(重量密度和体积密度都很低);金属氢化物储氢(体积存储密度较高,但是重量密度低),还有一个是现在正在研究的碳纳米管吸附储氢(已经证明在室温和不到1bar(约一个大气压)的压力下,单壁碳管可以吸附5%-10%,多壁碳纳米管储氢可达14%,但是这些报道都受到了质疑,原因是目前尚未建立一个世界上公认的检测碳纳米管储氢的检测标准)
目前根据理论推算和反复验证,大家普遍认为可逆储/放氢量在5%(质量密度百分比)左右,但是即使是只有5%也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储氢材料!
如果马上要用的话应该用毛玻璃盖在集气瓶上。
8. 氢气存储安全要求
对于氢气来说,应按《GB4962-1985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5氢气瓶的使用”,具体如下:
5.1因生产需要,必须在现场(室内)使用气瓶,其数量不得超过5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5.1.1室内必须通风良好,保证空气中氢气最高含量不超过1%(体积比)下同。
建筑物顶部或外墙的上部设气窗(楼)或排气孔。排气孔应朝向安全地带,室内换气次数每小时不得小于三次,事故通风每小时换气次数不得小于七次。
5.1.2氢气瓶与盛有易燃、易爆、可燃物质及氧化性气体的容器和气瓶的间距不应小于8米。
5.1.3与明火或普通电气设备的间距不应小于10米。
5.1.4与空调装置、空气压缩机和通风设备等吸风口的间距不应小于20米。
5.1.5与其他可燃性气体贮存地点的间距不应小于20米。
5.1.6设有固定气瓶的支架。
5.1.7多层建筑内使用气瓶,除生产特殊需要外,一般宜布置在顶层靠外墙处。
5.2使用气瓶,禁止敲击、碰撞;不得靠近热源;夏季应防止曝晒。
5.3必须使用专用的减压器,开启时,操作者应站在阀口的侧后方,动作要轻缓。
5.4阀门或减压器泄漏时,不得继续使用;阀门损坏时,严禁在瓶内有压力的情况下更换阀门。
5.5瓶内气体严禁用尽,应保留0.5公斤力/厘米^2以上的余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