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存储配置 » 电脑缓冲存储器原理

电脑缓冲存储器原理

发布时间: 2022-06-05 12:39:19

❶ 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高速缓存内存标识位于主内存中的重复指令和数据,并将其复制到其内存中。CPU不再为相同的指令和数据重复访问较慢的主内存,而是访问更快的缓存。

缓存有时称为CPU内存,通常运行在高性能的SRAM内存模块上。CPU可以访问更快的缓存内存来运行性能敏感的操作。高速缓存内存通常集成在主板下,或者在不同的芯片上,通过总线与CPU互连。

(1)电脑缓冲存储器原理扩展阅读

Cache 技术所依赖的原理是”程序执行与数据访问的局部性原理“,这种局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时间局部性:如果程序中的某条指令一旦执行,不久以后该指令可能再次执行,如果某数据被访问过,不久以后该数据可能再次被访问。

空间局部性:一旦程序访问了某个存储单元,在不久之后,其附近的存储单元也将被访问,即程序在一段时间内所访问的地址,可能集中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是因为指令或数据通常是顺序存放的。

时间局部性是通过将近来使用的指令和数据保存到Cache中实现。空间局部性通常是使用较大的高速缓存,并将 预取机制 集成到高速缓存控制逻辑中来实现。

❷ 计算机中存储器Cache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虚拟内存的工作原理又是什么

其实网络里也有~
Cache其有三部分:
Cache存储体:存放由主存调入的指令与数据块。
地址转换部件:建立目录表以实现主存地址到缓存地址的转换。
替换部件:在缓存已满时按一定策略进行数据块替换,并修改地址转换部件。

虚拟内存:
别称虚拟存储器(Virtual Memory)。电脑中所运行的程序均需经由内存执行,若执行的程序很大或很多,则会导致内存消耗殆尽。为解决该问题,Windows中运用了虚拟内存技术,即匀出一部分硬盘空间来充当内存使用。当内存耗尽时,电脑就会自动调用硬盘来充当内存,以缓解内存的紧张。若计算机缺乏运行程序或操作所需的随机存储器 (RAM),则 Windows 会用之进行补偿。它将计算机的RAM和硬盘上的临时空间组合。当RAM运行速率缓慢时,它便将数据从RAM移动到称为“分页文件”的空间中。将数据移入与移出分页文件可释放RAM,以便完成工作。 一般而言,计算机的RAM越多,程序运行得越快。若计算机的速率由于RAM可用空间匮乏而减缓,则可尝试借增加虚拟内存来进行补偿。但是,计算机从RAM读取数据的速率要比从硬盘读取数据的速率快,因而扩增RAM容量(可加内存条)是最佳选择。

参考:http://ke..com/view/44274.htm
http://ke..com/view/976.htm

❸ 使用cache可以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是什么原因

现在计算机系统中都采用高速
dram(动态ram)芯片作为主存储器。早期的
cpu
速度比较慢,cpu与内存间的数据交换过程中,cpu处于等待状态的情况很多。以早期的8mhz的286为例,其时钟周期为125ns,而dram的存取时间一般为60~100ns。因此cpu与主存交换数据无须等待,这种情况称为零等待状态。所以cpu与内存直接打交道是完全不影响速度的。可是近年来cpu的时钟频率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dram读写速度的进展。在短短几年内,cpu的时钟周期从100ns加速到几个ns,而dram经历了fpm,edo,sdram几个发展阶段,速度只不过从几十ns提高到10ns左右,dram和cpu之间的速度差,使得cpu在存储器读写总线周期中必须插入等待周期;由于cpu与内存的频繁交换数据,这极大地影响了整个系统的性能。这使得存储器的存取速度已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当然,另一种方案是采用高速的静态
ram(sram)作为主存储器与cpu匹配,问题是sram结构复杂,不仅体积大而且价格昂贵。因此,除了大力加快dram的存取速度之外,当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案是采用cache技术。cache即高速缓冲存储器,它是位于cpu和dram主存之间的规模小的速度快的存储器,通常由sram组成。cache的工作原理是保存cpu最常用数据;当cache中保存着cpu要读写的数据时,cpu直接访问cache。由于cache的速度与cpu相当,cpu就能在零等待状态下迅速地实现数据存取。只有在cache中不含有cpu所需的数据时cpu才去访问主存。cache在cpu的读取期间依照优化命中原则淘汰和更新数据,可以把cache看成是主存与cpu
之间的缓冲适配器,借助于cache,可以高效地完成dram内存和cpu之间的速度匹配。
但是,片内cache容量有限,在cpu内集成大量的sram会极大的降低cpu的成品率,增加cpu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采取的措施是在cpu芯片片内cache与dram间再加cache,称为片外二级
cache(secondary
cache)。片外二级cache实际上是cpu与主存之间的真正缓冲。由于主板dram的响应时间远低于cpu的速度,如果没有片外二级cache,就不可能达到cpu的理想速度。片外二级
cache的容量通常比片内cache大一个数量级以上。

❹ 电脑的缓存指的是什么

CPU缓存(Cache
Memory)位于CPU与内存之间的临时存储器,它的容量比内存小但交换速度快。在缓存中的数据是内存中的一小部分,但这一小部分是短时间内CPU即将访问的,当CPU调用大量数据时,就可避开内存直接从缓存中调用,从而加快读取速度。由此可见,在CPU中加入缓存是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这样整个内存储器(缓存+内存)就变成了既有缓存的高速度,又有内存的大容量的存储系统了。缓存对CPU的性能影响很大,主要是因为CPU的数据交换顺序和CPU与缓存间的带宽引起的。
缓存是为了解决CPU速度和内存速度的速度差异问题。内存中被CPU访问最频繁的数据和指令被复制入CPU中的缓存,这样CPU就可以不经常到象“蜗牛”一样慢的内存中去取数据了,CPU只要到缓存中去取就行了,而缓存的速度要比内存快很多。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
1.因为缓存只是内存中少部分数据的复制品,所以CPU到缓存中寻找数据时,也会出现找不到的情况(因为这些数据没有从内存复制到缓存中去),这时CPU还是会到内存中去找数据,这样系统的速度就慢下来了,不过CPU会把这些数据复制到缓存中去,以便下一次不要再到内存中去取。
2.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被访问得最频繁的数据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刚才还不频繁的数据,此时已经需要被频繁的访问,刚才还是最频繁的数据,现在又不频繁了,所以说缓存中的数据要经常按照一定的算法来更换,这样才能保证缓存中的数据是被访问最频繁的。
缓存的工作原理
[编辑本段]
缓存的工作原理是当CPU要读取一个数据时,首先从缓存中查找,如果找到就立即读取并送给CPU处理;如果没有找到,就用相对慢的速度从内存中读取并送给CPU处理,同时把这个数据所在的数据块调入缓存中,可以使得以后对整块数据的读取都从缓存中进行,不必再调用内存。
正是这样的读取机制使CPU读取缓存的命中率非常高(大多数CPU可达90%左右),也就是说CPU下一次要读取的数据90%都在缓存中,只有大约10%需要从内存读取。这大大节省了CPU直接读取内存的时间,也使CPU读取数据时基本无需等待。总的来说,CPU读取数据的顺序是先缓存后内存。
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
[编辑本段]
为了分清这两个概念,我们先了解一下RAM
。RAM和ROM相对的,RAM是掉电以后,其中的信息就消失那一种,ROM在掉电以后信息也不会消失那一种。
RAM又分两种,一种是静态RAM,SRAM;一种是动态RAM,DRAM。前者的存储速度要比后者快得多,我们现在使用的内存一般都是动态RAM。
有的菜鸟就说了,为了增加系统的速度,把缓存扩大不就行了吗,扩大的越大,缓存的数据越多,系统不就越快了吗?缓存通常都是静态RAM,速度是非常的快,
但是静态RAM集成度低(存储相同的数据,静态RAM的体积是动态RAM的6倍),
价格高(同容量的静态RAM是动态RAM的四倍),
由此可见,扩大静态RAM作为缓存是一个非常愚蠢的行为,
但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性能和速度,我们必须要扩大缓存,
这样就有了一个折中的方法,不扩大原来的静态RAM缓存,而是增加一些高速动态RAM做为缓存,
这些高速动态RAM速度要比常规动态RAM快,但比原来的静态RAM缓存慢,
我们把原来的静态ram缓存叫一级缓存,而把后来增加的动态RAM叫二级缓存。
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中的内容都是内存中访问频率高的数据的复制品(映射),它们的存在都是为了减少高速CPU对慢速内存的访问。
通常CPU找数据或指令的顺序是:先到一级缓存中找,找不到再到二级缓存中找,如果还找不到就只有到内存中找了。
缓存的技术发展
[编辑本段]
最早先的CPU缓存是个整体的,而且容量很低,英特尔公司从Pentium时代开始把缓存进行了分类。当时集成在CPU内核中的缓存已不足以满足CPU的需求,而制造工艺上的限制又不能大幅度提高缓存的容量。因此出现了集成在与CPU同一块电路板上或主板上的缓存,此时就把
CPU内核集成的缓存称为一级缓存,而外部的称为二级缓存。一级缓存中还分数据缓存(Data
Cache,D-Cache)和指令缓存(Instruction
Cache,I-Cache)。二者分别用来存放数据和执行这些数据的指令,而且两者可以同时被CPU访问,减少了争用Cache所造成的冲突,提高了处理器效能。英特尔公司在推出Pentium
4处理器时,用新增的一种一级追踪缓存替代指令缓存,容量为12KμOps,表示能存储12K条微指令。
随着CPU制造工艺的发展,二级缓存也能轻易的集成在CPU内核中,容量也在逐年提升。现在再用集成在CPU内部与否来定义一、二级缓存,已不确切。而且随着二级缓存被集成入CPU内核中,以往二级缓存与CPU大差距分频的情况也被改变,此时其以相同于主频的速度工作,可以为CPU提供更高的传输速度。
二级缓存是CPU性能表现的关键之一,在CPU核心不变化的情况下,增加二级缓存容量能使性能大幅度提高。而同一核心的CPU高低端之分往往也是在二级缓存上有差异,由此可见二级缓存对于CPU的重要性。
CPU在缓存中找到有用的数据被称为命中,当缓存中没有CPU所需的数据时(这时称为未命中),CPU才访问内存。从理论上讲,在一颗拥有二级缓存的CPU中,读取一级缓存的命中率为80%。也就是说CPU一级缓存中找到的有用数据占数据总量的80%,剩下的20%从二级缓存中读取。由于不能准确预测将要执行的数据,读取二级缓存的命中率也在80%左右(从二级缓存读到有用的数据占总数据的16%)。那么还有的数据就不得不从内存调用,但这已经是一个相当小的比例了。目前的较高端的CPU中,还会带有三级缓存,它是为读取二级缓存后未命中的数据设计的—种缓存,在拥有三级缓存的CPU中,只有约5%的数据需要从内存中调用,这进一步提高了CPU的效率。
为了保证CPU访问时有较高的命中率,缓存中的内容应该按一定的算法替换。一种较常用的算法是“最近最少使用算法”(LRU算法),它是将最近一段时间内最少被访问过的行淘汰出局。因此需要为每行设置一个计数器,LRU算法是把命中行的计数器清零,其他各行计数器加1。当需要替换时淘汰行计数器计数值最大的数据行出局。这是一种高效、科学的算法,其计数器清零过程可以把一些频繁调用后再不需要的数据淘汰出缓存,提高缓存的利用率。
CPU产品中,一级缓存的容量基本在4KB到64KB之间,二级缓存的容量则分为128KB、256KB、512KB、1MB、2MB、4MB等。一级缓存容量各产品之间相差不大,而二级缓存容量则是提高CPU性能的关键。二级缓存容量的提升是由CPU制造工艺所决定的,容量增大必然导致CPU内部晶体管数的增加,要在有限的CPU面积上集成更大的缓存,对制造工艺的要求也就越高。
现在主流的CPU二级缓存都在2MB左右,其中英特尔公司07年相继推出了台式机用的4MB、6MB二级缓存的高性能CPU,不过价格也是相对比较高的,对于对配置要求不是太高的朋友,一般的2MB二级缓存的双核CPU基本也可以满足日常上网需要了。

❺ 高速缓冲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高速缓冲存储器通常由高速存储器、联想存储器、替换逻辑电路和相应的控制线路组成。在有高速缓冲存储器的计算机系统中,中央处理器存取主存储器的地址划分为行号、列号和组内地址三个字段。于是,主存储器就在逻辑上划分为若干行;每行划分为若干的存储单元组;每组包含几个或几十个字。高速存储器也相应地划分为行和列的存储单元组。二者的列数相同,组的大小也相同,但高速存储器的行数却比主存储器的行数少得多。
联想存储器用于地址联想,有与高速存储器相同行数和列数的存储单元。当主存储器某一列某一行存储单元组调入高速存储器同一列某一空着的存储单元组时,与联想存储器对应位置的存储单元就记录调入的存储单元组在主存储器中的行号。
当中央处理器存取主存储器时,硬件首先自动对存取地址的列号字段进行译码,以便将联想存储器该列的全部行号与存取主存储器地址的行号字段进行比较:若有相同的,表明要存取的主存储器单元已在高速存储器中,称为命中,硬件就将存取主存储器的地址映射为高速存储器的地址并执行存取操作;若都不相同,表明该单元不在高速存储器中,称为脱靶,硬件将执行存取主存储器操作并自动将该单元所在的那一主存储器单元组调入高速存储器相同列中空着的存储单元组中,同时将该组在主存储器中的行号存入联想存储器对应位置的单元内。
当出现脱靶而高速存储器对应列中没有空的位置时,便淘汰该列中的某一组以腾出位置存放新调入的组,这称为替换。确定替换的规则叫替换算法,常用的替换算法有:最近最少使用算法(LRU)、先进先出法(FIFO)和随机法(RAND)等。替换逻辑电路就是执行这个功能的。另外,当执行写主存储器操作时,为保持主存储器和高速存储器内容的一致性,对命中和脱靶须分别处理。
主-辅存存储层次 由于计算机主存容量相对于程序员所需要的容量来说总是太小,程序与数据从辅存调入主存是由程序员自己安排的,程序员必须花费很大精力和时间把大程序预先分成块,确定好这些程序块在辅存中的位置和装入主存的地址,而且还要预先安排好程序运行时各块如何和何时调入调出,因此存在存储空间的分配问题。操作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使得程序员尽可能摆脱主、辅存之间的地址定位,同时形成了支持这些功能的“辅助硬件”,通过软件、硬件的结合,把主存和辅存统一成了一个整体,如图所示。这时,由主存、辅存形成了一个存储层次,即存储系统。从整体看,其速度接近于主存的速度,其容量则接近于辅存的容量,而每位的平均价格也接近于廉价的慢速的辅存平均价格。这种系统不断发展和完善,就逐步形成了现在广泛使用的虚拟存储系统。在系统中,应用程序员可用机器指令地址码对整个程序统一编址,如同程序员具有对应这个地址码宽度的全部虚存空间一样。该空间可以比主存实际空间大得多,以致可以存得下整个程序。这种指令地址码称为虚地址(虚存地址、虚拟地址)或逻辑地址,其对应的存储容量称为虚存容量或虚存空间;而把实际主存的地址称为物理地址、实(存)地址,其对应的存储容量称为主存容量、实存容量或实(主)存空间
主-辅存存储层次 地址映象是指某一数据在内存中的地址与在缓冲中的地址,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下面介绍三种地址映象的方式。
1.全相联方式
地址映象规则:主存的任意一块可以映象到Cache中的任意一块
(1) 主存与缓存分成相同大小的数据块。
(2) 主存的某一数据块可以装入缓存的任意一块空间中。如果Cache的块数为Cb,主存的块数为Mb,则映象关系共有Cb×Mb种。
目录表存放在相关(联)存储器中,其中包括三部分:数据块在主存的块地址、存入缓存后的块地址、及有效位(也称装入位)。由于是全相联方式,因此,目录表的容量应当与缓存的块数相同。
优点:命中率比较高,Cache存储空间利用率高。
缺点:访问相关存储器时,每次都要与全部内容比较,速度低,成本高,因而应用少。
2.直接相联方式
地址映象规则: 主存储器中一块只能映象到Cache的一个特定的块中。
(1) 主存与缓存分成相同大小的数据块。
(2) 主存容量应是缓存容量的整数倍,将主存空间按缓存的容量分成区,主存中每一区的块数与缓存的总块数相等。
(3) 主存中某区的一块存入缓存时只能存入缓存中块号相同的位置。
主存中各区内相同块号的数据块都可以分别调入缓存中块号相同的地址中,但同时只能有一个区的块存入缓存。由于主、缓存块号相同,因此,目录登记时,只记录调入块的区号即可。主、缓存块号及块内地址两个字段完全相同。目录表存放在高速小容量存储器中,其中包括二部分:数据块在主存的区号和有效位。目录表的容量与缓存的块数相同。
优点:地址映象方式简单,数据访问时,只需检查区号是否相等即可,因而可以得到比较快的访问速度,硬件设备简单。
缺点:替换操作频繁,命中率比较低。
3.组相联映象方式
组相联的映象规则:
(1) 主存和Cache按同样大小划分成块。
(2) 主存和Cache按同样大小划分成组。
(3) 主存容量是缓存容量的整数倍,将主存空间按缓冲区的大小分成区,主存中每一区的组数与缓存的组数相同。
(4) 当主存的数据调入缓存时,主存与缓存的组号应相等,也就是各区中的某一块只能存入缓存的同组号的空间内,但组内各块地址之间则可以任意存放,即从主存的组到Cache的组之间采用直接映象方式;在两个对应的组内部采用全相联映象方式。
主存地址与缓存地址的转换有两部分,组地址是按直接映象方式,按地址进行访问,而块地址是采用全相联方式,按内容访问。组相联的地址转换部件也是采用相关存储器实现。
优点:块的冲突概率比较低,块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块失效率明显降低。
缺点:实现难度和造价要比直接映象方式高。 1. 根据程序局部性规律可知:程序在运行中,总是频繁地使用那些最近被使用过的指令和数据。这就提供了替换策略的理论依据。综合命中率、实现的难易及速度的快慢各种因素,替换策略可有随机法、先进先出法、最近最少使用法等。
(1).随机法(RAND法)
随机法是随机地确定替换的存储块。设置一个随机数产生器,依据所产生的随机数,确定替换块。这种方法简单、易于实现,但命中率比较低。
(2).先进先出法(FIFO法)
先进先出法是选择那个最先调入的那个块进行替换。当最先调入并被多次命中的块,很可能被优先替换,因而不符合局部性规律。这种方法的命中率比随机法好些,但还不满足要求。先进先出方法易于实现,
(3).最近最少使用法(LRU法)
LRU法是依据各块使用的情况, 总是选择那个最近最少使用的块被替换。这种方法比较好地反映了程序局部性规律。 实现LRU策略的方法有多种。
2 在多体并行存储系统中,由于 I/O 设备向主存请求的级别高于 CPU 访存,这就出现了 CPU 等待 I/O 设备访存的现象,致使 CPU 空等一段时间,甚至可能等待几个主存周期,从而降低了 CPU 的工作效率。为了避免 CPU 与 I/O 设备争抢访存,可在 CPU 与主存之间加一级缓存,这样,主存可将 CPU 要取的信息提前送至缓存,一旦主存在与 I/O 设备交换时, CPU 可直接从缓存中读取所需信息,不必空等而影响效率。
3 目前提出的算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重点要掌握的):
(1)传统替换算法及其直接演化,其代表算法有 :①LRU( Least Recently Used)算法:将最近最少使用的内容替换出Cache ;②LFU( Lease Frequently Used)算法:将访问次数最少的内容替换出Cache;③如果Cache中所有内容都是同一天被缓存的,则将最大的文档替换出Cache,否则按LRU算法进行替换 。④FIFO( First In First Out):遵循先入先出原则,若当前Cache被填满,则替换最早进入Cache的那个。
(2)基于缓存内容关键特征的替换算法,其代表算法有:①Size替换算法:将最大的内容替换出Cache②LRU— MIN替换算法:该算法力图使被替换的文档个数最少。设待缓存文档的大小为S,对Cache中缓存的大小至少是S的文档,根据LRU算法进行替换;如果没有大小至少为S的对象,则从大小至少为S/2的文档中按照LRU算法进行替换;③LRU—Threshold替换算法:和LRU算法一致,只是大小超过一定阈值的文档不能被缓存;④Lowest Lacency First替换算法:将访问延迟最小的文档替换出Cache。
(3)基于代价的替换算法,该类算法使用一个代价函数对Cache中的对象进行评估,最后根据代价值的大小决定替换对象。其代表算法有:①Hybrid算法:算法对Cache中的每一个对象赋予一个效用函数,将效用最小的对象替换出Cache;②Lowest Relative Value算法:将效用值最低的对象替换出Cache;③Least Normalized Cost Replacement(LCNR)算法:该算法使用一个关于文档访问频次、传输时间和大小的推理函数来确定替换文档;④Bolot等人 提出了一种基于文档传输时间代价、大小、和上次访问时间的权重推理函数来确定文档替换;⑤Size—Adjust LRU(SLRU)算法:对缓存的对象按代价与大小的比率进行排序,并选取比率最小的对象进行替换。

❻ 高速缓存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高速缓存内存标识位于主内存中的重复指令和数据,并将其复制到其内存中。CPU不再为相同的指令和数据重复访问较慢的主内存,而是访问更快的缓存。

缓存有时称为CPU内存,通常运行在高性能的SRAM内存模块上。CPU可以访问更快的缓存内存来运行性能敏感的操作。高速缓存内存通常集成在主板下,或者在不同的芯片上,通过总线与CPU互连。

(6)电脑缓冲存储器原理扩展阅读:

在CPU里面内置了高速缓存可以提高CPU的运行效率。

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采用回写(Write Back)结构的高速缓存。

它对读和写*作均有可提供缓存。而采用写通(Write-through)结构的高速缓存,仅对读*作有效。在486以上的计算机中基本采用了回写式高速缓存。

在流行的处理器中,奔腾Ⅲ和Celeron处理器拥有32KB的L1高速缓存,奔腾4为8KB,而AMD的Duron和Athlon处理器的L1高速缓存高达128KB。

❼ CPU缓存的工作原理

CPU要读取一个数据时,首先从Cache中查找,如果找到就立即读取并送给CPU处理;如果没有找到,就用相对慢的速度从内存中读取并送给CPU处理,同时把这个数据所在的数据块调入Cache中,可以使得以后对整块数据的读取都从Cache中进行,不必再调用内存。
正是这样的读取机制使CPU读取Cache的命中率非常高(大多数CPU可达90%左右),也就是说CPU下一次要读取的数据90%都在Cache中,只有大约10%需要从内存读取。这大大节省了CPU直接读取内存的时间,也使CPU读取数据时基本无需等待。总的来说,CPU读取数据的顺序是先Cache后内存。 前面是把Cache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的,下面分类分析。Intel从Pentium开始将Cache分开,通常分为一级高速缓存L1和二级高速缓存L2。在以往的观念中,L1 Cache是集成在CPU中的,被称为片内Cache。在L1中还分数据Cache(D-Cache)和指令Cache(I-Cache)。它们分别用来存放数据和执行这些数据的指令,而且两个Cache可以同时被CPU访问,减少了争用Cache所造成的冲突,提高了处理器效能。
在P4处理器中使用了一种先进的一级指令Cache——动态跟踪缓存。它直接和执行单元及动态跟踪引擎相连,通过动态跟踪引擎可以很快地找到所执行的指令,并且将指令的顺序存储在追踪缓存里,这样就减少了主执行循环的解码周期,提高了处理器的运算效率。
以前的L2 Cache没集成在CPU中,而在主板上或与CPU集成在同一块电路板上,因此也被称为片外Cache。但从PⅢ开始,由于工艺的提高L2 Cache被集成在CPU内核中,以相同于主频的速度工作,结束了L2 Cache与CPU大差距分频的历史,使L2 Cache与L1 Cache在性能上平等,得到更高的传输速度。L2Cache只存储数据,因此不分数据Cache和指令Cache。在CPU核心不变化的情况下,增加L2 Cache的容量能使性能提升,同一核心的CPU高低端之分往往也是在L2 Cache上做手脚,可见L2 Cache的重要性。CPU的L1 Cache与L2 Cache惟一区别在于读取顺序。 CPU在Cache中找到有用的数据被称为命中,当Cache中没有CPU所需的数据时(这时称为未命中),CPU才访问内存。从理论上讲,在一颗拥有2级Cache的CPU中,读取L1 Cache的命中率为80%。也就是说CPU从L1 Cache中找到的有用数据占数据总量的80%,剩下的20%从L2 Cache读取。在一些高端领域的CPU(像Intel的Itanium)中,我们常听到L3 Cache,它是为读取L2 Cache后未命中的数据设计的—种Cache。
为了保证CPU访问时有较高的命中率Cache中的内容应该按一定的算法替换,其计数器清零过程可以把一些频繁调用后再不需要的数据淘汰出Cache,提高Cache的利用率。缓存技术的发展
总之,在传输速度有较大差异的设备间都可以利用Cache作为匹配来调节差距,或者说是这些设备的传输通道。在显示系统、硬盘和光驱,以及网络通讯中,都需要使用Cache技术。但Cache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复杂,成本不菲,使用现有工艺在有限的面积内不可能做得很大,不过,这也正是技术前进的源动力,有需要才有进步! 随着CPU制造工艺的发展,二级缓存也能轻易的集成在CPU内核中,容量也在逐年提升。用集成在CPU内部与否来定义一、二级缓存,已不确切。而且随着二级缓存被集成入CPU内核中,以往二级缓存与CPU大差距分频的情况也被改变,此时其以相同于主频的速度工作,可以为CPU提供更高的传输速度。同一核心的CPU高低端之分往往也是在二级缓存上有差异,由此可见二级缓存对于CPU的重要性。
CPU产品中,一级缓存的容量基本在4KB到64KB之间,二级缓存的容量则分为128KB、256KB、512KB、1MB、2MB等。一级缓存容量各产品之间相差不大,而二级缓存容量则是提高CPU性能的关键。二级缓存容量的提升是由CPU制造工艺所决定的,容量增大必然导致CPU内部晶体管数的增加,要在有限的CPU面积上集成更大的缓存,对制造工艺的要求也就越高。
双核心CPU的二级缓存比较特殊,和以前的单核心CPU相比,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内核的缓存所保存的数据要保持一致,否则就会出现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不同的CPU使用了不同的办法。

❽ 计算机内,配置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是为了解决什么

B,CPU与内存储器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其原始意义是指存取速度比一般随机存取记忆体(RAM)来得快的一种RAM,一般而言它不像系统主记忆体那样使用DRAM技术,而使用昂贵但较快速的SRAM技术,也有快取记忆体的名称。

高速缓冲存储器是存在于主存与CPU之间的一级存储器, 由静态存储芯片(SRAM)组成,容量比较小但速度比主存高得多, 接近于CPU的速度。在计算机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中,是介于中央处理器和主存储器之间的高速小容量存储器。它和主存储器一起构成一级的存储器。高速缓冲存储器和主存储器之间信息的调度和传送是由硬件自动进行的。

(8)电脑缓冲存储器原理扩展阅读:

高速缓冲存储器组成结构

高速缓冲存储器是存在于主存与CPU之间的一级存储器, 由静态存储芯片(SRAM)组成,容量比较小但速度比主存高得多, 接近于CPU的速度。

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

1、Cache存储体:存放由主存调入的指令与数据块。

2、地址转换部件:建立目录表以实现主存地址到缓存地址的转换。

3、替换部件:在缓存已满时按一定策略进行数据块替换,并修改地址转换部件。

❾ 电脑的缓存工作原理是什么有没有实际用处

有用,在缓存中比直接在存储器里提取数据快!提高电脑效率!

❿ Cache的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CACHE 快取

CACHE是一种加速内存或磁盘存取的装置,可将慢速磁盘上的数据拷贝至快速的磁盘进行读写动作,以提升系统响应的速度。

其运作原理在于使用较快速的储存装置保留一份从慢速储存装置中所读取数据且进行拷贝,当有需要再从较慢的储存体中读写数据时,CACHE能够使得读写的动作先在快速的装置上完成,如此会使系统的响应较为快速。

举例来说,存取内存 (RAM) 的速度较磁盘驱动器快非常多,所以我们可以将一部份的主存储器保留当成磁盘CACHE,每当有磁盘读取的需求时就把刚读取的数据拷贝一份放在CACHE内存中,如果系统继续要求读取或写入同一份数据或同一扇区 (sector) 时,系统可以直接从内存中的CACHE部分作读写的动作,这样系统对磁盘的存取速度感觉上会快许多。

同样的,静态内存 (SRAM) 比动态内存 (DRAM) 的读写速度快,使用些静态内存作为动态内存的CACHE,也可以提升读写的效率。

内存不全部使用SRAM取代DRAM 的原因,是因为SRAM的成本较DRAM高出许多。

使用CACHE的问题是写入CACHE中的数据如果不立即写回真正的储存体,一但电源中断或其它意外会导致数据流失;但若因而每次都将数据写写回真正的储存体,又将会使得CACHE只能发挥加速读取的功能,而不能加速写入的速度,这样的状况使得CACHE写入的方式分为两类:

1. Write-Through: 每次遇到写入时就将数据写入真正的储存体。

2. Write-Back: 遇到写入时不一定回写,只纪录在CACHE内,并将该份数据标示为已更改(dirty),等系统有空或等到一定的时间后再将数据写回真正的储存体,这种做法是承担一点风险来换取效率。

由于很多时候系统不只有重复读写同一块区域,使用两组各自独立的CACHE效能通常比只使用一组较佳,这称为 2-Ways Associate,同样的,使用四组CACHE则称为4ways Associate,但更多组的CACHE会使得算法相对的复杂许多。

CACHE的效能依算法的使用而有好坏之分,估量的单位通常使用命中率 (hits),命中率较高者较佳。

新式的CPU上也有内建的CACHE,称为 LEVEL 1 (L1) 快取, 由于与 CPU 同频率运作,能比在主机板上的 LEVEL 2 (L2) CACHE提供更快速的存取效能。

热点内容
网易苹果游戏怎么转移到安卓 发布:2024-11-15 00:07:52 浏览:270
win7php环境搭建 发布:2024-11-15 00:06:55 浏览:17
erpjava 发布:2024-11-14 23:52:23 浏览:253
电脑版地平线四怎么连上服务器 发布:2024-11-14 23:46:42 浏览:472
ios怎么变安卓 发布:2024-11-14 23:46:36 浏览:333
win7共享xp打印机拒绝访问 发布:2024-11-14 23:45:29 浏览:750
引起资源配置失效的原因有哪些 发布:2024-11-14 23:35:22 浏览:15
c语言打字 发布:2024-11-14 23:11:06 浏览:893
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的原理 发布:2024-11-14 22:53:23 浏览:323
python读取json数据 发布:2024-11-14 22:51:52 浏览: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