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存储配置 » 财政资金如何配置

财政资金如何配置

发布时间: 2022-05-30 02:44:59

❶ 如何创新国有资产配置方式

近年来,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加大了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力度,建立和完善了国有资产管理的各项制度,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逐步步入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国有资产在使用上还存在着一些观念上的误区,甚至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使用中“只求实效不重节约”。针对这种错误观念,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水平。
要确立财政部门“一盘棋”的新理念,处理好存量与增量、购置与处置、预算与审核的关系: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仅靠资产管理科室或部门管理还是远远不够的。应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来控制和约束公共财政资金的随意占有和使用。
要确立资产管理出效益的新理念,构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新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占有的国有资产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有效载体和物质基础,但是行政事业单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好资产,确保资产保值增值,也是我们各项管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因而需要我们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明晰产权关系实施产权管理,保障资产安全完整;推动资产的合理配置和节约、有效使用;对经营性资产实行有偿使用并监督其实现保值增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国有资产的效益和作用。
要确立管好、用好国有资产,创建一批资产资源节约、工作绩效最佳的机关、部门和单位:目前全社会都在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行政事业单位更应充当表率。当然这也有赖于各级领导及资产管理部门和干部群众的有效监督。领导重视是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组成固定资产核查小组,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强调要求全体职工要全力配合完成好该项工作任务。制定较为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是指导完成该项工作的保证,也使得今后资产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结合实际,明确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以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要加强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确保国有资产的高效运营和保值增值,资产信息化管理实施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资产清查数据为基础,建立资产管理动态数据库;建立数据查询和综合分析子系统,方便快捷地查询和分析资产占有、使用及增减变动情况,为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和资产优化配置提供决策支持;确立资产管理业务工作规程,实现资产管理业务的规范化、流程化、网络化;建立资产预警信息系统,及时自动提供预警信息;实现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各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国库支付网络,实现网络完成资产申报、审批、查询等业务,资产管理部门可以及时掌握各单位资产存量和增量的变化。
利用信息化手段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对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和方法的重大创新,是国有资产管理的新突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只有实现了信息化,才能将僵硬的管理变活,才能实施科学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降低国有资产使用成本,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和水平,使国有资产朝着资产配置科学、外置优化、运营高效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资产高效运营。
要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与责任落实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国有资产的效益和作用:建立固定资产问责制,变被动为主动,并与各部门签订责任书,做到在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等各个环节都有人管理、有人负责,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计财部门严格履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日常管理职责。既要做到固定资产明细账定期与固定资产卡片进行核对,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固定资产清查盘点,保证账、卡、物相符;又要做到从编制固定资产预算、计划采购、验收入库、登记入账、领用出库到维修保养、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实物管理和财务核算。另一方面,强化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或使用人(责任人)责任意识。将每一件固定资产确认到具体使用人(责任人),并明确院领导、资产管理员、资产使用者的职责范围,做到管人、管事、管物有机结合。这样,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既有集中统一管理又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到人,形成了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❷ 政府财政职能的资源配置职能

资源既包括土地、矿藏等自然资源,也包括人力、财力等经济资源。配置是指资源在不同部门、地区、产品等之间的分配。所以,资源配置就是将各种资源分配于不同的使用方向,从而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过程。而资源的最优配置,就是使社会各种资源始终处于一种最优组合状态,产生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在没有政府介入的情况下,市场会通过价格与产量的均衡,自发地形成一种资源配置状态。但是由于存在市场失效,市场自发形成的配置状态,不可能实现最优的效率结构,因而需要政府的介入。例如,市场机制不能提供人们需要的国防、公安、司法等公共产品;市场机制会导致混合产品的扭曲配置;市场机制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状态所需要的充分竞争条件也不是市场本身所能完全创造的,诸如存在着市场的地区分割、收入的分配不公等。所以,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由政府介入或干预资源的配置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就是通过财政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提供财力,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外部效应,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失效,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
财政进行资源配置的范围是由国家的经济职能和财政自身的特点、能力所决定的。具体而言,市场经济中财政配置资源的范围应当包括:(1)保证国家履行行政、国防、外交、治安、发展文化教育、基础科技、尖端科技、社会稳定(救灾、救济、抚恤、对落后地区补助)等职能的支出。(2)基础设施建设。财政集中资金兴建公路、桥梁、码头、机场、铁路、大型水利工程、城市公用设施,等等。(3)基础工业。部分基础工业因投资多、周期长、风险大,市场调节不力,尤其在发展的初始阶段需政府出资。(4)社会公益性事业。博物馆、文化馆、展览馆、艺术馆、社会福利院等的建设和运作,仅靠市场调节往往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或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需政府介入。此外,财政还可以以财政资金的配置或财政杠杆的运用影响其他社会资金由市场调节形成的配置格局。
财政配置资源的合理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财政配置资源的范围不能不受市场机制的完善状况的制约。市场发育状况越好,筹资机制越健全,微观经济主体的独立性越大,公民收入水平越高,财政直接进行资源配置的范围相对越小。尤其是基础工业投资、部分社会公益投资、文化教育等项目可以转向市场调节。但这种变化并不一定是单方向的,往往是在减少一些项目的同时,因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新的对政府直接投资的需要,如环境保护和改善方面的支出。此外,即使是实行相同经济体制的国家,因其生产力发展所处的阶段、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其他方面的国情存在差异,财政直接配置资源的范围也会有所差别。如,处于经济发展起飞阶段的国家,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建设的任务繁重,尤其是实行重化工业—加工工业—高科技产业发展战略的国家或地区,国家投资额巨大,而以旅游、金融、加工工业为支柱产业的国家或地区,尤其是可以利用天时地利等条件吸引大量外资,甚至可以依赖其他条件得以发展的国家和地区,国家直接投资相对较少。
就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上看,主要有:(1)实现资源在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的合理配置。从社会总资源配置的角度看,政府和私人部门各应获得合理的份额。一方面保证满足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保证私人部门顺利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社会总资源配置的均衡。这就要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确定财政职能的合理范围,并进而确定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适当比例。(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结构即财政资源内部的配置比例。主要包括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支出比例、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比例。前一个比例表明资本品和消费品的配置结构,而购买性支出的比例则表明财政配置功能的大小。这两个比例的恰当与否,直接决定了财政资源内部的配置是否合理。(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结构。政府投资规模主要指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它表明政府对社会总投资的调节力度,而政府投资结构如何则会直接影响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4)合理运用财政收支政策,间接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政府投资、税收、公债、补贴等财政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社会资源在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对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起到指导、修正和补充的作用,从而有助于提高社会总体的资源配置效率。(5)提高财政配置资源的效率。财政配置资源的目标是使社会总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所以,财政的资源配置也必须讲求效率。比如,通过对投资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对非生产性支出进行成本效果分析,以判明其所费资源和所获社会经济效益的对比关系,作为决定是否安排某项支出、安排顺序和安排多少数量的依据,以最大限度地做到用最少的财政支出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再如,由于公共产品的提供是通过个人交税和政府征税的方式实现的,所以,应对税收进行征收成本与税收收入的比较考核,争取不断提高财政配置资源的效率,等等。

❸ 财政资金的使用原则

财政资金的使用原则:
1、最根本的原则是起到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2、明确财政资金范围和用途,加强对财政资金的预算管理;
3、严格专项资金的拨付和使用程序,加强专项资金监督检查。
财政资金是指以国家财政为中心,它不仅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还包括与国家财政有关系的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的货币收支。财政资金是一个国家社会资金的主导,它对社会资金的运作有巨大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❹ 如何更科学地使用财政资金

一是政府性资金分配中,把竞争性机制引入生产经营性资金分配、部门财政预算等其他政府性资金分配中,通过改革促进政府性资金合理配置,增强政府性资金分配的科学合理公开透明,提高政府性资金使用效益,建立起科学合理、高效公正的政府性资金分配模式。
二是资金使用中,建立一系列约束机制。如投资评审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竣工验收制、质量保证金制等,一以贯之的坚持。
三是开展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监督评价工作,通过绩效评价,不断纠偏。有利于增强财政资金管理的科学性与公开性,提高政府理财的民主性与社会参与性。

❺ 项目法和因素法分配资金的区别是什么

因素法侧重于价值导向 ,项目法侧重于经济导向,一般按照各地经济条件、财力、人口或者财政供养人员数、上期相关工作业务量、工作实施情况、资金管理和财务管理情况、上期工作绩效考核结果等因素设置相应的分值和权重(占比),对一定量的资金额度进行计算分解,得出不同地区或者不同项目的资金指标数。
拓展资料:
(一)项目法施工是我国施工企业根据经营战略和内外条件,按照企业项目的内在规律,通过对生产诸要素的优化配置与动态管理,实现项目合同目标,提高工程投资效益和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
(二)因素分配法是财政常用的资金分配方法。一般按照各地经济条件、财力、人口或者财政供养人员数、上期相关工作业务量、工作实施情况、资金管理和财务管理情况、上期工作绩效考核结果等因素设置相应的分值和权重(占比),对一定量的资金额度进行计算分解,得出不同地区或者不同项目的资金指标。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第三十四条 国家鼓励中小企业参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和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的科研项目实施。国家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参与国防科研和生产活动。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及中小企业的有关行业组织参与标准的制定。
项目法施工是我国施工企业根据经营战略和内外条件,按照企业项目的内在规律,通过对生产诸要素的优化配置与动态管理,实现项目合同目标,提高工程投资效益和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 因素分配法是财政常用的资金分配方法。

❻ 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如何确定

预算内资金主要是指由国家各级财政部门统一集中和管理的财政资金部分。
简单的讲,一个是预算内的,就在预算里面,一个是预算以外的,不需要人大审批和监督。
预算外资金 是由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自行提取,自行使用的,不纳入国家预算的资金。
预算外资金是指根据国家财政制度和财务制度的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地方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它是国家预算资金的必要补充,具有分散性、自主性、专用性的特点。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❼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实现机制

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C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发挥着基础性配置作用,而公共财政作为政府的计划配置,则是为了提高市场配置乃至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服务的。财政的宏观资源配置效率具体体现为“两个比重”,即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其中第一个比重尤为重要,影响到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提供结构和公共需要的满足程度。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则涉及国家宏观调控效力和中央、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关系问题,进而影响到全国性公共产品和地方性公共产品所费资源的配置效率。
2.压缩一般支出,保证重点支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明确规定了对资源配置的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强农业投入,要加大科技投入,基础性项目主要由政府集中必要资金进行建设,公益性项目主要运用财政资金安排建设,增加对西部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财政支持。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与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支出,优化投资性资源的配置效率。政府投资规模主要指预算内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表明政府集中的投资对社会总投资的调节力度。预算内投资结构和保证重点建设,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教育、卫生、科技、农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等公益性和公共性领域发展的相对滞后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瓶颈”,政府应通过投资、税收、转移支付、财政补贴等手段,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以加快其发展。
4.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收人方面要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税源进行监管,提高入库率。支出方面,要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对每项生产性投资的确定和考核都要进行绩效分析,对于公用建筑和国防工程之类不能回收的投资项目,财政拨款应视为这种工程的成本,力求以最少的耗费实现工程的高质量。我国近年来在支出方面实施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和“收支两条线”改革,都是为了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❽ 财政资金的组成

中国社会主义财政资金由国家预算资金和预算外资金两个部分组成。国家预算资金是指列入国家预算进行收、支和管理的资金,它是财政资金的主体;预算外资金是指不列入国家预算,由各地区、各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单独管理、自收自支的资金,它是国家预算资金的重要补充。财政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国营企业以税金和其他形式上缴国家的纯收入,其次是集体经济以及个体经济以税金形式交纳的纯收入。通过国家财政各环节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有计划地用于社会主义的经济、文化、国防等建设事业和国家管理方面的经费开支,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服务。

热点内容
fpv航模有哪些配置 发布:2024-11-13 12:09:33 浏览:435
我的世界国内服服务器 发布:2024-11-13 12:03:11 浏览:131
asp数据库随机 发布:2024-11-13 12:00:03 浏览:462
java访问一个网页 发布:2024-11-13 12:00:02 浏览:833
devc编译不了是什么原因 发布:2024-11-13 11:52:19 浏览:889
shell解压命令 发布:2024-11-13 11:32:33 浏览:421
shell解压gz 发布:2024-11-13 11:30:50 浏览:702
数字雨源码 发布:2024-11-13 11:29:57 浏览:661
ios系统文件夹 发布:2024-11-13 11:23:40 浏览:844
存储内质 发布:2024-11-13 11:23:29 浏览: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