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中service的实现方法
⑴ android中如何自定义一个Service
在编写Android应用程序时,我们一般将一些计算型的逻辑放在一个独立的进程来处理,这样主进程仍然可以流畅地响应界面事件,提高用户体验。Android系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Service类,我们可以实现一个以Service为基类的服务子类,在里面实现自己的计算型逻辑,然后在主进程通过startService函数来启动这个服务。在本文中,将详细分析主进程是如何通过startService函数来在新进程中启动自定义服务的。
⑵ android程序设计基础中service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 说明
android的后台运行在很多service,它们在系统启动时被SystemServer开启,支持系统的正常工作,比如MountService监听是否有SD卡安装及移除,ClipboardService提供剪切板功能,PackageManagerService提供软件包的安装移除及查看等等,应用程序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Manager接口来访问这些Service提供的数据,以下将说明他们的工具流程
2. 举例说明基本流程
以android系统支持sensor(传感器)实例来说明框架层的service和manager是如何配合工作的
1) 什么是sensor
sensor是传感器, 比如控制横竖屏切换利用的就是重力传感器(gsensor), 还有accelerator sensor可取得x, y, z三个轴上的加速度(应用如平衡球, 小猴吃香蕉等)
2) 应用程序调用(以下为关键代码)
sensorManager=(SensorManager)getSystemService(context.SENSOR_SERVICE);
lightSensor = sensorManager.getDefaultSensor(Sensor.TYPE_LIGHT);
sensorManager.registerListener(sensorListener, lightSensor, SensorManager.SENSOR_DELAY_NORMAL);
3) Manager层
a) 提供给应用程序调用的接口,同实与Service交互,实现功能
frameworks/base/core/java/android/hardware/SensorManager.java
4) Service层
a) 开机时就运行的管理Sensor的后台服务
frameworks/base/services/java/com/android/server/SensorService.java
b) snesor后台服务需要的JNI,通过它与系统级交互
frameworks/base/services/jni/com_android_server_SensorService.cpp
5) 系统层
a) 传感器的头文件,硬件提供商按此文件的定义实现其功能
hardware/libhardware/include/hardware/sensors.h
b) 传感器的系统层实现,与内核交互,此处通常是硬件提供商提供的
hareware/libsensors
6) 内核及硬件层
内核访问硬件,同时以设备文件等方式提供给上层控制接口和传感器数据
3. 系统层实现
1) frameworks/base/core/java/android/*Manager.java 对应用的接口
2) frameworks/base/core/jni/ 对应用的接口的JNI
3) frameworks/base/services/java/com/android/server/ 后台服务
4) frameworks/base/services/jni/ JNI与系统层接口
5) hardware/libhardware/include/ 系统层头文件
6) hardware/libxxx 系统库支持
7) 内核支持
4. 应用程序如何使用
1) 查看系统提供哪些服务
find frameworks/base/core/java/android/ -name *Manager.java
此处可以看到调用系统提供服务的入口
2) 一般register listener,事件发生时都收到回调
5. 新建一个service(以froyo为例)
1) 接口:接口供应用调用
frameworks/base/core/java/android/app/ContextImpl.java 加服务名与Manager对应
frameworks/base/core/java/android/content/Context.java 加服务名定义
2) Manager:提供服务对应的调用接口
frameworks/base/core/java/android/app/StartXXXXManager.java 实现调用接口
frameworks/base/core/java/android/app/IXXXXManager.aidl 定义调用接口
frameworks/base/Android.mk 加入aidl的编译
3) service:提供后台服务支持
frameworks/base/services/java/com/android/server/XXXXService.java 服务实现
frameworks/base/services/java/com/android/server/SystemServer.java 启动服务
⑶ android中怎么启动service
1、 Service不是分离开的进程,除非其他特殊情况,它不会运行在自己的进程,而是作为启动运行它的进程的一部分。 2、 Service不是线程,这意味着它将在主线程里劳作。 启动service有两种方法: 1、 Context.startService() 调用者与服务之间没有关联,即使调用者退出,服务仍可运行 2、 Context.bindService() 调用者与服务绑定在一起,调用者一旦退出,服务也就终止 Service的生命周期 如果使用startService()启动service,系统将通过传入的Intent在底层搜索相关符合Intent里面信息的service。如果 服务没有启动则先运行onCreate,然后运行onStartCommand (可在里面处理启动时传过来的Intent和其他参数),直到明显调用stopService或者stopSelf才将停止Service。无论运行 startService多少次,只要调用一次stopService或者stopSelf,Service都会停止。使用stopSelf(int)方 法可以保证在处理好intent后再停止。 控制service运行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主要是根据onStartCommand方法返回的数值。方法: 1、START_STICKY 2、START_NOT_STICKY or START_REDELIVER_INTENT 这里主要解释这三个变量的意义: 1、 START_STICKY 在运行onStartCommand后service进程被kill后,那将保留在开始状态,但是不保留那些传入的intent。不久后service就 会再次尝试重新创建,因为保留在开始状态,在创建 service后将保证调用onstartCommand。如果没有传递任何开始命令给service,那将获取到null的intent 2、 START_NOT_STICKY 在运行onStartCommand后service进程被kill后,并且没有新的intent传递给它。Service将移出开始状态,并且直到新的 明显的方法(startService)调用才重新创建。因为如果没有传递任何未决定的intent那么service是不会启动,也就是期间 onstartCommand不会接收到任何null的intent。 3、 START_REDELIVER_INTENT 在运行onStartCommand后service进程被kill后,系统将会再次启动service,并传入最后一个intent给 onstartCommand。直到调用stopSelf(int)才停止传递intent。如果在被kill后还有未处理好的intent,那被 kill后服务还是会自动启动。因此onstartCommand不会接收到任何null的intent。 客户端也可以使用bindService来保持跟service持久关联。谨记:如果使用这种方法,那么将不会调用onstartCommand(跟 startService不一样,下面例子注释也有解析,大家可试试)。客户端将会在onBind回调中接收到IBinder接口返回的对象。通常 IBinder作为一个复杂的接口通常是返回aidl数据。 Service也可以混合start和bind一起使用。 权限 要运行service,首先必须在AndroidManifest.xml里申明<service>标签。 Service能够保护个人的IPC调用,所以在执行实现该调用时前先使用checkCallingPermission(String) 方法检查是否有这个权限。
⑷ Android开发,怎么在service中实现 oncreat方法创建子线程,onstart里实现子线程逻辑
创建线程后,在run, while(true){ xxx()} xxx(){ if(?)xxxx ?=false} ,onstart(){? = true}
这样能否行.. 要不然你就每次都重新创建线程发送socket..
⑸ Android Service启动方式
1.startService
①.定义一个类继承service
②.在manifest.xml文件中配置该service
③.使用context的startService(intent)启动该service
④.不再使用时,调用stopService(Intent)停止该服务
2.bindService
①.创建bindService服务段,继承自service并在类中,创建一个实现binder接口的实例对象并提供公共方法给客户端调用
②.从onbind()回调方法返回此binder实例
③.在客户端中,从onserviceconnected()回调方法接收binder,并使用提供的方法调用绑定服务
⑹ android中service的实现方法是
异步执行
android中,activity、service都是在主线程,service与activity的主要区别就是service没有前台界面,不能直接与用户交互,另外可以相对保证不会被系统随便的kill掉。所以service适用于一些无需交互的后台操作,但如果你直接在service中进行耗时操作的话,因为在主线程所以依然会出现和activity主线程一样的超时的问题,所以好的方式是在service中启动其他的线程去执行耗时操作。
⑺ Android中如何启用Service,如何停用Service
• Context.startService()
• Context.bindService()
1. 在同一个应用任何地方调用 startService() 方法就能启动 Service 了,然后系统会回调 Service 类的
onCreate() 以及 onStart() 方法。这样启动的 Service 会一直运行在后台,直到
Context.stopService() 或者 selfStop() 方法被调用。另外如果一个 Service 已经被启动,其他代码再试图调用
startService() 方法,是不会执行 onCreate() 的,但会重新执行一次 onStart() 。
2. 另外一种 bindService() 方法的意思是,把这个 Service 和调用 Service
的客户类绑起来,如果调用这个客户类被销毁,Service 也会被销毁。用这个方法的一个好处是,bindService() 方法执行后
Service 会回调上边提到的 onBind() 方发,你可以从这里返回一个实现了 IBind
接口的类,在客户端操作这个类就能和这个服务通信了,比如得到 Service 运行的状态或其他操作。如果 Service
还没有运行,使用这个方法启动 Service 就会 onCreate() 方法而不会调用 onStart()。
总结:
1.
startService()的目的是回调onStart()方法,onCreate()
方法是在Service不存在的时候调用的,如果Service存在(例如之前调用了bindService,那么Service的onCreate方法
已经调用了)那么startService()将跳过onCreate() 方法。
2.
bindService()目的是回调onBind()方法,它的作用是在Service和调用者之间建立一个桥梁,并不负责更多的工作(例如一个
Service需要连接服务器的操作),一般使用bindService来绑定到一个现有的Service(即通过StartService启动的服
务)。
由于Service 的onStart()方法只有在startService()启动Service的情况下才调用,故使用onStart()的时候要注意这点。
⑻ 安卓怎么获取service的方法
onBind里不是要返回一个IBinder 你在IBinder里写一个get方法, return Service.this即可啊, 通常情况下不会这么说, 与service通信只需要用这个binder即可 , 双向通信都可以用这个binder进行的.
追问: 我在其他页面怎么调用这个onBind方法啊?
追答: 只能在绑定这个sevice的地方调用噢
追问: 那其他界面没绑定这个service的话,就要绑定了才可以调用?
追答: 那肯定的啊, 你这种设计就有问题, 多个activity为什么要去调用这个service呢
追问: 是这样,我现在要开发一个蓝牙连接打印机的APP,然后手机控制打印机打印东西,我在这个界面去连接好打印机后,在其他页面去设置打印的东西,比如在A界面打印超市小票,B界面打印二维码图片什么的,所以就需要在A界面调用连接打印机的这个service去发送数据给打印机,在B界面也可以调用。那我现在就是哪里需要发送数据给打印机,哪里就要绑定一下那个service?
追答: 每个界面都要绑定
⑼ android servicemanager 怎么实现service管理
ServiceManager是android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进程,它是在init进程启动之后启动,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它是用来管理系统中的service。比如:InputMethodService、ActivityManagerService等。在ServiceManager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方法:add_service、check_service。系统的service需要通过add_service把自己的信息注册到ServiceManager中,当需要使用时,通过check_service检查该service是否存在。
主函数(anrdroid4.0/frameworks/base/cmds/servicemanager/service_manager.c)
从它的主函数代码开始: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struct binder_state *bs;
void *svcmgr = BINDER_SERVICE_MANAGER;
bs = binder_open(128*1024);
if (binder_become_context_manager(bs)) {
LOGE("cannot become context manager (%s) ", strerror(errno));
return -1;
}
svcmgr_handle = svcmgr;
binder_loop(bs, svcmgr_handler);
return 0;
}
从main函数中可以看出,它主要做了三件事情:
打开/dev/binder设备,并在内存中映射128K的空间。
通知Binder设备,把自己变成context_manager
进入循环,不停的去读Binder设备,看是否有对service的请求,如果有的话,就去调用svcmgr_handler函数回调处理请求。
服务注册
再来看看ServiceManager中是怎么样去注册服务的。先来看先,当有对service的请求时,调用的回调函数svcmgr_handler:
int svcmgr_handler(struct binder_state *bs,
struct binder_txn *txn,
struct binder_io *msg,
struct binder_io *reply)
{
struct svcinfo *si;
uint16_t *s;
unsigned len;
void *ptr;
uint32_t strict_policy;
// LOGI("target=%p code=%d pid=%d uid=%d ",
// txn->target, txn->code, txn->sender_pid, txn->sender_euid);
if (txn->target != svcmgr_handle)
return -1;
// Equivalent to Parcel::enforceInterface(), reading the RPC
// header with the strict mode policy mask and the interface name.
// Note that we ignore the strict_policy and don't propagate it
// further (since we do no outbound RPCs anyway).
strict_policy = bio_get_uint32(msg);
s = bio_get_string16(msg, &len);
if ((len != (sizeof(svcmgr_id) / 2)) ||
memcmp(svcmgr_id, s, sizeof(svcmgr_id))) {
fprintf(stderr,"invalid id %s ", str8(s));
return -1;
}
switch(txn->code) {
case SVC_MGR_GET_SERVICE:
case SVC_MGR_CHECK_SERVICE:
s = bio_get_string16(msg, &len);
ptr = do_find_service(bs, s, len);
if (!ptr)
break;
bio_put_ref(reply, ptr);
return 0;
case SVC_MGR_ADD_SERVICE:
s = bio_get_string16(msg, &len);
ptr = bio_get_ref(msg);
if (do_add_service(bs, s, len, ptr, txn->sender_euid))
return -1;
break;
case SVC_MGR_LIST_SERVICES: {
unsigned n = bio_get_uint32(msg);
si = svclist;
while ((n-- > 0) && si)
si = si->next;
if (si) {
bio_put_string16(reply, si->name);
return 0;
}
return -1;
}
default:
LOGE("unknown code %d ", txn->code);
return -1;
}
bio_put_uint32(reply, 0);
return 0;
}
在该回调函数中会判断Service有什么需要,如果是请求注册service,那么久执行:
case SVC_MGR_ADD_SERVICE:
s = bio_get_string16(msg, &len);
ptr = bio_get_ref(msg);
if (do_add_service(bs, s, len, ptr, txn->sender_euid))
return -1;
break;
我们再来看看do_add_service中做了什么事情:
int do_add_service(struct binder_state *bs,
uint16_t *s, unsigned len,
void *ptr, unsigned uid)
{
struct svcinfo *si;
// LOGI("add_service('%s',%p) uid=%d ", str8(s), ptr, uid);
if (!ptr || (len == 0) || (len > 127))
return -1;
if (!svc_can_register(uid, s)) {
LOGE("add_service('%s',%p) uid=%d - PERMISSION DENIED ",
str8(s), ptr, uid);
return -1;
}
si = find_svc(s, len);
if (si) {
if (si->ptr) {
LOGE("add_service('%s',%p) uid=%d - ALREADY REGISTERED ",
str8(s), ptr, uid);
return -1;
}
si->ptr = ptr;
} else {
si = malloc(sizeof(*si) + (len + 1) * sizeof(uint16_t));
if (!si) {
LOGE("add_service('%s',%p) uid=%d - OUT OF MEMORY ",
str8(s), ptr, uid);
return -1;
}
si->ptr = ptr;
si->len = len;
memcpy(si->name, s, (len + 1) * sizeof(uint16_t));
si->name[le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