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安卓设计模块都在一起
⑴ Android为什么要设计4大组件,他们之间的联系,不设计行不行
二,view的刷新,之前说过 三,IPC及原理 四,Android多线程 五,Android为什么要设计4大组件,他们之间的联系,不设计行不行(主要是为了实现MVC模式,然而java中最难的模式也是这个,很少有产品能将这个模式做得很好【Technicolor的 面试官问的这个】)六,service的周期,activity的周期,谈下你对Android内部应用的了解,比如他做电话,以及联系人等等应用。框架层有很多东西还是多看看,熟悉Android怎么做的,不管你做应用程开发还是应用框架层开发很有好处的。 在就是你项目经验,突出你遇到什么难点,然后是怎么解决的!尽量将每个技术点凸显出来,当然 面试官有时候会为了体现你是否真正做过,他会问你,你在这个应用中做那个模块,用了多少个类之类的问题。 偶尔有的 面试官会问你,你用过Android自带的单元测试了没,怎么用的? 当然我 面试过很多家单位,有的是做平板,手机,数字电视,有的是做出个erp之类的客户端等等,出于前面的三个,基本上都是将Android的全部改掉,如果真正要做Android的话,大家要学的还很多。 总之,一句话,什么样的 面试官都有,去 面试的时候要做好一切心理准备,不管是技术还是基础都得扎实。一个人的交谈能力也很重要,总之不是非常标准的普通话,最起码你说的得让别人听得懂,而且得把 面试官讲得非常彻底,这样你获得offer的机会更大,谈工资也有优势~~当然曾经一家公司的 面试官跟我说过,技术是不惜钱的,只要你有能力,多少钱他都请。 确实,来北京求职期间,牛人真的很多,而且有的 面试官也非常好,给了很多忠肯的意见。并不是每个 面试官都特想为难你的~最主要的还是想知道你的技术,因为他们也是吃公司饭,得为这个负责。 1.View如何刷新? 2.DDMS与TraceView的区别? 3.activity被回收了怎么办? 4.在Java中如何引入C语言? 答案 1.View 可以调用invalidate()和postInvalidate()这两个方法刷新 2.DDMS是一个程序执行查看器,在里面你可以看见线程和堆栈等信息,TraceView是程序性能分析器 3.activity回收了,那就只有另起了 4.java调用C语言程序,可以用JNI接口来实现 上面答案仅作参考,毕竟我个人能力也有限嘛,难免会回答错误,呵呵..... 解答: 1.View受系统刷新(系统内部有个循环,监控事件、做业务处理、绘UI),可以用postInvalidate()促使系统刷新。 2.(还真不知道) 3.请参照Activity生命周期,如果被系统destroy了,也就是说的回收,只有从新start了 4.通过JNI调用。
⑵ Android模块化设计方案之使用代理模式解耦
Android模块化设计方案系列文章:
1、 Android模块化设计方案模型图
2、 Android模块化设计方案之接口API化
3、 Android模块化设计方案之使用代理模式解耦
本篇是Android模块化设计方案的第三篇,也是对 第一篇 中ThridLibs Proxy模块进行说明。
很多人觉得对那些优秀的第三方依赖库再次封装是一件多余的事情,因为这些库可能出自大神/大厂,或有非常高的star并且使用起来十分稳定,可以在项目中直接拿来使用。当然每个开发者都有自己的态度,我也只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作为从了解四大组件就不愁找不到工作的互联网大时代中一路走来的Android老鸟,经历了网路请求框架从HttpConnection到Volley再到OkHttp,也经历了图片加载框架从UniversalImageLoader到Picasso再到Gilde,技术的迭代随时都会发生。让项目架构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是在设计之初就需要考虑的东西。
那么接下来我用一个简单的demo来演示一下如何使用代理模式对第三方框架进行解耦。
现在我们有一个名为 thirdlib 的模块,为我们提供图片加载功能。
第一步:我们创建了一个新的模块 thridlibproxy ,并且该模块依赖于 thirdlib ,我们在该模块中创建包私有的接口ImageLoaderInterface,这个接口中把thirdlib模块中提供的功能抽象为接口:
第二步:创建包私有的接口的实现类ImageLoaderOneImpl,类中图片加载的业务逻辑是通过调用 thirdlib 中的ImageLoader类实现的:
第三步:我们提供一个供外部调用的ImageLoaderOneImpl接口代理类ImageLoaderProxy:
最后我们就可以通过ImageLoaderProxy中提供的loadImage方法进行图片的加载了。
看到这里有些盆友就会问了,在第二步的时候,我们就完成了 thirdlib 的封装工作,为什么还要有第三步?还有我写一个单例类直接对 thirdlib 进行封装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抽象出接口?
原因很简单,为的就是尽可能的满足软件设计七大原则中的第一个: 开闭原则 。
一个好的软件设计,需要对拓展开放,对修改关闭。我们在设计之初就要想到,在更换图片加载框架之后如何最大程度上满足开闭原则。
如果直接对 thirdlib 进行封装,是面向类的开发而不是面向接口。如果此时更换图片加载类库,那必然会对封装出来的类进行大量的修改,把原来的实现替换为新的实现。
使用代理模式的好处就是,我新创建一个被代理的类ImageLoaderTwoImpl:
然后只需要对第三步中的被代理类进行替换就行了。
在想要达到相同效果的时候,最大程度的满足了开闭原则。
我们业务层模块也和第三方库实现了完全的解耦,我不需要知道 thridlibproxy 是如何帮我完成图片加载工作的,但是只要调用它提供的方法就完事儿的,这也符合软件设计七大原则中的: 最少知道原则 。
关于为何以及怎么通过代理调用第三方依赖库,到这里就介绍完毕了,赶快动手试试吧~
我只想说: 原则是死的,人是活的😹
如果觉得有收获的话,欢迎点赞评论以及关注~
⑶ 安卓APP的主要开发原理以及其主要过程是什么
开发原理:
Android应用程序是用Java语言编写的。编译过后的字节码,以及应用程序要求的其他数据和资源文件,通过aapt工具被绑定在一起,称为 Android包,这是一个带.apk后缀的档案文件。这个文件也是用户下载到他们设备上的文件。所有的代码在一个单一的.apk文件中,组成一个“应用程序”。
主要过程:
1、需求分析:
大部分创业型项目在这个阶段只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想法。有一份相对完善的需求文档,不仅有助于创业者自身对项目的理解和周全性分析,如果项目是交由设计公司去完成的话,也更有利于对方准确把握项目的定位和商业模式,以便给出专业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2、原型设计
接下来会根据上面提到的具体需求文档,项目经理进行会进行原型图的设计。
3、UI设计
原型图经过反复推敲修正后,UI 设计师会进行UI界面相关的配色设计、功能具象化处理、交互设计、以及各种机型、系统的适配。UI 设计师经过多次与项目经理沟通修改后,最终的到定稿的高保真设计图。
4、开发
经过以上几个过程之后,会正式进入到开发阶段。
5、测试调试
APP 功能开发完成之后,测试人员会对整项目进行系统性测试。这个环节会调动起项目组内所有人相关人员。而测试这个环节的重要性不亚于前期功能的规划,如果团队没有经过专业系统性训练的测试人员,很可能会导致项目出现与设计初衷存在落差,以及遗漏下一些逻辑上的坑。
6、发布app
经过至少两轮的内部测试以及小范围外测(或者完成满足测试要求的周期)后,会进行最终版本的上架。
(3)为什么安卓设计模块都在一起扩展阅读
APP开发工具
1、MOTODEV Studio for Android
MOTODEV Studio for Android,这是基于Android的开发环境,为开发者们提供新的MOTODEV App Accelerator Program使他们可以开发出更适合摩托罗拉Android手机的应用程序。
2、J2ME开发插件 Mobile Tools for Java
Mobile Tools for Java (MTJ) 是Nokia公司开发的一款 Eclipse插件,用于支持 Java 手机应用程序开发。其前身就是大名鼎鼎的 EclipseME。
3、apk文件修改工具 Root Tools
RootTools是一个新的工具软件,Android开发者可以在这一工具软件的支持下,对.apk格式的文件进行再次修改,让程序表现更加出色,满足用户的需求。Root Tools里面自带有很多工具,比如BusyBox,它里面集成压缩了很多linux的工具和命令,这样软件开发者在对....
4、IDEA的Android开发插件 idea-android
idea-android 是在 IDEA 集成开发环境中开发 Android 应用程序的插件。
参考资料
网络-app开发
⑷ Android架构设计的思想与原则是什么
rlei分析了Android的设计哲学:
理解好Intent,就可以理解Android哲学(所有应用生来平等)的一部分。举个简单的例子,iOS里面应用要集成SNS如facebook/twitter/sina weibo等,都需要应用自己实现(iOS5也只是集成twitter一家);Android上只需要广播一个share内容的intent。从理解Intent如何工作开始,你就在慢慢理解Activity Manager, Package Manager, Services这些Android的重要组件是如何工作的。
另外Binder是Android架构里非常核心的一块。Android基于Intent的消息传递和组件/应用解耦,下面的基础都是Binder IPC。在这一点上,Android实际上是光荣的传承了BeOS和Palm OS 6(悲催的OS6...)未能发扬光大的一部分。
MVC(Content Provider, Activity, Layout, Adapters)这个比较基础,也不算Android特有的。
Content Provider对数据访问的抽象也是比较有意思的一块。理想情况下,content provider可以让客户端用URI以语义化的方式访问数据(URI本身即表示数据层次结构和查询条件),而下面数据库表的结构可以任意变动,不影响客户端代码。当然实做的时候content provider还是会被各种复杂的where子句暴露出SQL的实现细节
至于Android的权限管理,其实比较简单,主要是利用现成的Linux安全模型,进程之间相互隔离。API级别的权限管理和JVM类似。
Billy Cui重点解析了权限系统的设计:
Android的权限系统是基于Linux,但又增加了很多自己的控制模块。
总体上来说,其分为以下几部分权限系统:
1. userid : 继承于linux,对于多个app,通过shareuid的方式可以使用同一个userid,主要承担一些目录访问权限之类的工作,比如私有目录只能由同一uid应用访问。
2. 安装level:system level or app level,这个是根据应用的安装位置决定的,在system/app下安装的应用就是system level,在权限访问中会得到更多的权限,比如静默安装应用的权限等。
3. permission : 这个是最主要的权限控制,一般开发者开发应用主要是接触这个部分,在这部分中,会根据应用在AndroidManifest.xml中声明的use-permission而在访问相应api或资源时判断其是否有访问权限,比如常用的android.permission.INTERNET等。
4. signature: 签名,是Android权限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系统签名的应用,会有一些特殊的功能,而shareuid等特性也是需要同一签名作为基础。此外,permission在设置/自定义其权限时也经常会使用到签名,比如控制只有我自己的应用才可以访问我自己定义的公开API。
除此以外,其实Android在uid的里面设置了一些预定义有特殊功能的uid,比如system/media等,在配置其system level的services的时候会用到。
董兆辉则认为Android主要是基于组件搭配思想:
说到Android架构的设计思想和原则,按我的理解主要是组件搭配,即在用户看来,所有的mole或者组件,都是可以重复利用和简单组合的。想法是好的,不过有得必有失,或者说Android现在做的还不够好,在性能方面是很低的,否则的话Android也不会推出补丁(NDK之类的,dalvik的不断升级)。
我觉得所有Framework或者平台或者语言都想给应用开发者最方便使用的接口,最人性化的体验,同时又要争取最大的性能,两者权衡折中吧。不过随着硬件速度的飞速增长,性能的权重会变低。
范怀宇还谈到了资源体系:
Android架设在Linux之上,因此,继承了Linux可移植性、用户管理机制、文件系统,等等。
Android的核心在Framework层,本质上,这是一个基于组件的应用开发系统,组件间通过消息(Intent)进行通信。一方面,Intent是通信信息的载体,另一方面,Intent也定义了Android组件的通信协议。
Android可以对组件所运行的进程做托管,在Android中,进程概念相当薄弱。依赖于进程托管,Android可以轻松支撑多任务多进程的应用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