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安卓发展得这么猛
⑴ 为什么安卓会崛起
个人认为,首先是谷歌作为安卓的强大后盾,作为安卓的娘家,谷歌可以为安卓解决一切问题。其次是安卓的开放性,他不像IOS那样只是用的苹果上,让想哟个IOS的人必须放血买苹果。再次,它的操作界面要清爽,我以前用过塞班的,后来使用安卓只是作为尝试,但是真正使用以后猜发现原来是那么好,相对塞班而言,操作简便,界面清爽。最后,安卓平台的应用相当广,说到IOS,我们会想到苹果,说道塞班,我们会想到诺基亚,以前,塞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系统,那是因为使用诺基亚的人口基数大,后来安卓以比苹果低的价格,比塞班好的操作渐渐让人们认识,发展到现在,一般IOS上有什么游戏的时候,安卓人不用等多久也可以玩,但是塞班、WP、WM、黑莓就不知道等到什么时候了。
安卓手机价格波动幅度大,安卓系统操作清爽简便,靠山强大,平台应用强大多样,不想崛起都难啊!
⑵ 华为的“鸿蒙系统”和谷歌的“安卓系统”到底谁能主导市场
鸿蒙系统兼容安卓的很多应用,这是余大嘴说的,但是我们忘记了一点就是两者的操作系统是独立的,虽然兼容,但是谈不上完全的一样,正是因为如此,任正非前一段时间才会说我们需要的是生态建设,操作系统很容易搞定,虽然兼容,但是我们要知道安卓系统更新,那么鸿蒙就要跟着更新,安卓的生态现在已经很大了,所以对于华为来说确实一个不小的工程。
操作系统没有出来,现在说超过安卓有点早,再者就是余承东所说的加入方舟编译器,是在系统稳定的基础上,因为这是开发者需要编译的,而不是说随便就支持的,而华为鸿蒙操作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生态尚未完成,还有用的人不知道不会不会很多,这样开发人员会很多吗?我们未曾可知,而且现在华为的角色就像google一样,任务量和对于系统的管理是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所以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⑶ 华为鸿蒙为何让谷歌的安卓如鲠在喉
谷歌最近因华为“鸿蒙”系统而“如鲠在喉”,我觉得原因有两点:
美国“禁售令”之后,谷歌终止了与华为的业务往来,撤销了华为的安卓许可,华为将不能使用包含谷歌移动服务(GSM服务)的安卓版本,并且第一时间将华为从android Q的测试名单中移除。 华为“鸿蒙”系统曝光,并且在海外注册了ARK OS,谷歌又重新将华为手机列入了Android Q的测试名单。
最近,谷歌试图向美国政府表明: 如果从美国国家安全的角度考虑,希望可以继续向华为提供新技术。
1)鸿蒙系统的壮大
华为的“鸿蒙”操作系统兼容所有的安卓应用,支持手机、电脑、平板、智能穿戴设备,形成统一的操作系统。
以前三星、微软、亚马逊都推出过自家的操作系统,但是并没有影响到的android的地位和市场份额。然后,华为的情况有些不同, 华为的“鸿蒙”系统已经经过7年的研发,华为有一个庞大的国内市场作为依附,而且国内有完整的自给自足的软件生态 ,并不依赖google的GSM服务。
华为的“鸿蒙”操作系统拥有操作系统壮大的两个必要条件: 庞大的用户量、自给自足的软件生态。
2)安卓系统的占有率
安卓系统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与手机厂商的广泛支持有很大的关系。在全球华为有3亿多的手机用户,2019年第一季度,华为智能手机销量为5840万部,市场份额超过苹果,位居世界第二(第一是三星)。
华为手机在海外市场的增长,可观带动了谷歌全家桶的装机量,对于谷歌来说,营收入主要依赖广告,而广告的份额与谷歌全家桶装机量和覆盖度有关。 google停止授权华为手机使用GMS服务,那么也同样削弱了谷歌全家桶的全球覆盖率。
3)对标Funchsia系统
谷歌正在研发FUnchsia系统,用于替代android系统,而这套系统同样兼容安卓应用,同时支持电脑、平板、手机、智能穿戴设备,与华为“鸿蒙”系统的设计思路有高度的一致性, 华为的”鸿蒙“系统提前推出,将对谷歌Funchsia系统的发布和推广造成严重的影响,完全打乱了谷歌的节奏。
总之,谷歌当前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华为的mate 20 Pro重回谷歌的android Q名单,并且与美国政府沟通希望“继续向华为提供新技术”,种种行为表明,谷歌仍然希望与华为合作共同维护android生态系统,避免华为“另起炉灶”。
任正非大方承认:华为海外手机销量下降40%!确实谷歌的切断GMS服务的行径,对于华为的海外市场影响深远。但是,华为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却迅猛增长。 谷歌影响的是华为的海外销售,对于中国销量,谷歌却无能为力!
更令谷歌感觉到害怕和担忧的事情是:华为系统即将发布! 不论华为系统到底表现如何,它的两点内容却让谷歌难以招架:
自然,我们看到的是华为系统对于安卓系统的影响,我们也要看到安卓系统的好日子本身就不长了。除了这一次华为的离开,更为主要的是:安卓系统的碎片化。
我一直觉得安卓系统的碎片化是严重影响安卓系统发展的,因为安卓系统的开源性,让各家厂商都有自己定制的系统,开发者必须要一个一个的适配,增加了手机开发的难度,而且不同版本的安卓系统,因为不同手机的存在,碎片化越来越严重,等开发者感觉到长篇累牍难以支持的时候,也就是安卓系统可能走向衰落的时候!
因此,安卓系统的未来本身就是渺茫的;国产系统必须要有一个标杆性的存在,华为系统如果可以,很可能成为第一面旗帜。
原因很简单。
俗话说,做事情都讲究一个:
五年前,甚至三年前,如果他们说:
你们说,国人的反应会是怎么样的?
绝大多数人只会呵呵。
这并不表示,国人不愿意出现这么一个系统。而是那时……
国人根本就没有信心。
大家也不愿意做出改变。
最后是,这还存在一个信任与否的问题。
但现在,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不是我们想推出一个系统,而是特朗普先生不打算再让我们用他们的安卓系统。
虽然安卓系统不是他老人家折腾出来的,但他利用美国大棒,就是不打算让我们用。
除非你向他屈服,否则,你们的手机不能再用这个系统。
谁能用?这得看他老人家的心情。
于是,所有的条件,瞬间就成熟了。
经过这次事件以后,人们会对鸿蒙系统抱有很大的期望,人们希望她成功。
只有她成功了,我们才不用跪下。
数十年来,推出自有系统,没有那一次的条件有现在好,这是真的。
我们看到了这种人心向背,谷歌当然也看到了。
他们不希望分裂,他们希望,世界上也就三大操作系统,分别是:
话说,我们之前也是默认的。
话说,我们之前也是信任他们的。
但架不住特朗普先生超级厉害呀。
他不断地挥舞大棒,到现在,他把美国的牌快打完了。
墨西哥招架不住,投降了。
于是他发推特说:瞧,我多厉害!
他怎么能不厉害呢,“炸弹”得在关键时刻才出。
可他早早就把“炸弹”扔出来了,你说厉害不?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王炸,以前的奥巴马怎么不扔?
因为他知道王炸的珍贵。
王炸使用一时爽,但后患无穷。
最后,题目说谷歌如鲠在喉,这可能有点夸张了。
也许,他们也是无所谓的,毕竟,此事不是由谷歌主动挑起,而是他们的总统,他们也是极其无奈。
毕竟,鸿蒙还没有出来。
出来了,也不知道怎么样。
但我们希望,她能出来,并逐渐发展壮大。
如此,我们又多了一个选择。
这是好事。
鸿蒙系统的推广,给谷歌微软和苹果迎头痛击。。
受美国禁令影响,苹果和谷歌微软只能放弃北斗和鸿蒙,同时中国市场范围方向基于鸿蒙系统开发的诸多APP也会自然的优先服务鸿蒙,是不是也要有苹果版就是个问题。。
在市场有两套体系的时候,哪怕苹果是第二名,也会有APP照顾苹果的用户。。但是一旦华为的鸿蒙开发出来,基于华为手机的市场占有率以及基于国家安全中国整个党政银行信息体系都要升级为鸿蒙系统之后,美国的系统就面临被边缘化,苹果手机版也自然的落到第三名更加边缘化。。
中国的手机和电子设备是有特定市场掌控力的,鸿蒙系统会随着这些特定市场逐步走向全世界,鸿蒙在努力兼容,但是美国的系统在对华搞技术壁垒。。
系统被区隔之后美国的芯片也会被广泛备份,在与别的产品备份化的进程中,美国芯片价格高的问题就会凸显,会被进一步边缘化。。
大飞机法国友好中国俄罗斯合作的919-929,芯片和系统再边缘化,欧亚非大市场在一步步整合成型,美国货还有什么能货卖全球就是个问题了,制成品就剩下武器是不行的。。
首先华为的鸿蒙系统还没有正式发布,这个时候盲目的吹捧或者恶意的贬低都是不合适的。只有等鸿蒙系统正式亮相,并且实装到华为手机和其它终端产品上后,我们才能更加可观的回答这个问题。
其次,华为和谷歌的关系其实还不错,作为谷歌安卓系统的使用者,华为一直以来为谷歌提供了不少非常有价值的建议。谷歌本身并不希望与华为反目,只是作为一家美国企业,它无法拒绝来自美国政府的禁令。虽然谷歌曾经一度将华为Mate 20 Pro从最新的Android Q系统支持列表中删除,但后来又重新将它恢复到列表当中。只是未来的华为新机能否继续升级到Android Q目前还不确定。
第三,在谷歌宣布可能会禁止华为未来的手机使用安卓系统之后,华为手机在海外市场的销量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跌。任正非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华为手机的海外销量一度下跌了40%,后来才收窄到20%。这是因为海外用户对安卓系统和谷歌服务非常地依赖,失去了谷歌的支持,对华为在海外市场的打击很大。
不过如果华为顺利推出鸿蒙系统,并且能够让其拥有和普通安卓系统类似的使用体验,那么也很有可能会对谷歌的安卓造成很大的威胁。
虽然华为手机的销量在海外市场持续下跌,但在国内市场却高歌猛进。在刚刚过去的618电商节期间,华为旗下的子品牌荣耀就连续第五次夺得了京东单品牌手机销量第一。月初上市的荣耀20仅14天销量就突破百万台。可以说由于华为在国际市场的不公正对待,反而激起了国内消费者的购买热情,让华为手机的销量节节攀升。在京东公布的手机销量排行榜中,华为和荣耀手机占据了20名中的9名,几乎是“半壁江山”。
而中国又是仅次于美国第二大消费市场,一旦在中国销售的华为手机全部更换为鸿蒙系统,那么安卓系统的市场份额就会出现较大的下滑。而如果鸿蒙系统进一步得到了用户的认可,甚至吸引小米、OPPO、vivo等其它中国品牌也使用该系统,那么鸿蒙迟早有一点会在中国市场彻底替代安卓。
即使是在海外市场,谷歌的安卓也并非具有绝对的统治力。要知道谷歌Play商店和苹果Appstore一样,是需要从用户的付费中抽成的。一些应用开发者也非常希望能够通过第三方平台来发布应用。普通用户也早已厌倦了安全问题频出的安卓系统。所以如果未来华为在海外市场推出一款新的手机系统,同样也会受到一部分用户的欢迎。
再就是随着5G的到来,华为作为5G通信设备的提供商,本身就有先天的优势。如果华为手机的5G网络信号更好,网速更快更稳定,那么也会有一部分海外用户愿意尝试华为的鸿蒙系统。
所以最终华为的鸿蒙肯定会从谷歌的安卓手中抢下一部分市场份额,这对于谷歌肯定不是一个好消息。 而且有了这一次的教训,即使未来中美关系缓和,谷歌重新选择与华为合作,华为肯定还是会继续鸿蒙系统的研发。因为操作系统的核心技术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最妥当的!
我们知道,目前手机端的操作系统基本已被苹果的IOS和谷歌的Android瓜分完毕。在智能手机发轫之初,操作系统也曾出现过群雄并起的局面。曾经的手机之王诺基亚也有自己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塞班;而桌面系统的霸主微软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押注移动操作系统,而WP系统还是最终退出了擂台;当诺基亚退出智能手机赛场后,三星这个新霸主也想学苹果,联合桌面CPU巨头英特尔搞自己的移动操作系统Tizen,结果只敢在自己的低端机上用,最终用着用着就消失了。可见移动端操作系统是多么的难搞。
1.操作系统为什么难搞
手机移动端操作系统,这么多家牛逼的企业去搞,都没有撼动IOS和Android,其实并不是系统本身多难搞,而是系统搞出来以后的生态怎么培养。Android在智能手机发轫之初以免费共享的方式迅速占领市场份额,而应用程序的开发企业也跟在Android的后面亦步亦趋的迭代升级。而IOS是凭借着苹果硬件产品的超强能力,硬推自己的系统,受于苹果的强大号召力,应用程序的开发企业同一个应用软件,不得不基于IOS重新开发一个版本。本身每个应用软件开发两个版本就够繁琐的了,其他想推出新操作系统的企业发现,系统推出了,没有应用软件公司愿意适配这个系统,而没有应用层序的系统只能是一片无垠的荒漠。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2.华为的机会
其实华为操作系统多年前就已经秘密进行了,之所以不发布,只是等待着时机。中国人做事情都讲究个天时地利人和。随着5G技术的商用,万物互联的兴起,华为的天时已经来临。从余承东爆料来看,华为的操作系统要打通手机移动端,电视端, 汽车 移动端及桌面系统,说白了,华为就是要打造一个万物互联时代的统一系统。当然,这个天时对每个企业都是公平的,就看你在这个天时到来的那一刻,有没有准备好。目前来看,华为是准备好了。因为太多牛逼的企业搞系统都失败,其实华为在推出自己的操作系统上也是十分小心的,在推出系统之前,先推出一个方舟编译器。通过这个方舟编译器编译的Android应用程序,据说流畅度能提升60%,提升流畅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基于Android的应用层序,通过方舟编译器编译以后,可以很好的适应华为自己的操作系统鸿蒙,这个就厉害了,这一步妙棋从而绕过了培养自己操作系统生态的珠穆朗玛峰。生态是Android的生态,也是我鸿蒙的生态,更何况,在我鸿蒙上运行那如丝般顺滑的流畅远超Android系统。果真如此的话,华为的系统基本成功了一大半了。
3.谷歌的烦恼
我们都知道,Android系统的最大问题是碎片化,新手机新系统用起来顺爽无比,半年一年后都能卡出翔!另一个方面,很多手机厂家为了能更好的优化,结果把一个Android改的五花八门,每一个手机厂家都有自己的OS.而基于这些,谷歌也一直在研究新的操作系统Fuchsia,还曾经就该系统和华为深度合作。谷歌打算五年内用Fuchsia代替Android,而就在Fuchsia还没成气候的时候,中美贸易战的战火烧到 科技 领域,美国禁止谷歌等一票美 科技 企业和华为合作,那好,你不跟我合作,我就弄自己的操作系统,也不用遮遮掩掩了,也不用觉得不好意思了,华为直接上方舟编译器和鸿蒙操作系统!你说气不气人,美国 科技 战没搞趴下华为,却把华为越搞越强了,而把自己的 科技 公司搞的人心惶惶!
4.华为的胜算几何
赶上万物互联的物联网大潮,华为N年前就时刻准备着这一刻的到来,又赶上美国 科技 战的神助攻,华为这个天时赶的再巧不过了。美国的 科技 战,对华为手机业务的海外市场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据6月17日,任正非透露影响估计在40%的样子,同时任正非也透露国内的增长非常迅速,按照大陆这么大的市场来说,应该可以很好的弥补海外市场的下滑,华为置身于大陆14亿人的超大市场,华为系统的出世,不仅占据这天时,这个地利是其他外国牛逼公司无法拥有的。同时,在贸易战, 科技 战正酣的时候,国人可谓同仇敌忾,历来国人对一个公司的支持从未如此之高!甚至不仅华为手机,就是华为电脑都出现了400%的增长(这里可以稍稍瞥一眼联想)!华为真是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鸿蒙系统看样子不成都难喽!!!
5.谷歌不是如鲠在喉,而是如剑在头!
由于谷歌的新系统Fuchsia目前还指望不上,鸿蒙最迟也是明年春(2020年春)推出,更可能今年秋就推出。一旦鸿蒙占据着先机,迅速占领万物互联的操作系统市场,无论谷歌多么的牛逼,到时候的结果都是一样,只能回头看看智能手机时代的诺基亚,移动CPU时代的因特尔,移动操作系统的微软!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操作系统市场就是老大吃肉,老二喝汤,基本上不会有老三了!谷歌现在不是如鲠在喉,而是如剑在头!
华为与谷歌之间从合作伙伴的关系转变为竞争关系,这是谷歌最不愿接受的情况。
那么,华为鸿蒙系统为何会让谷歌的安卓系统如鲠在喉呢?
⑷ 安卓为什么成功诺基亚为何墙倒众人推安卓还能逍遥多久诺基亚复活还要几时
安卓的成功在或许就是在它的开源,但是就是初期为了占领更多的市场,所以导致现在的安卓系统的混乱,谷歌也在慢慢的改变。相信谷歌的未来会慢慢的改善系统的现状。
诺基亚一直想在弄自己的系统,但是市场并不买账,我觉得现在的手机系统好不好,其实主要依靠的就是应用,安卓系统刚开始的时候,市场也没有那么火爆,就是因为当时的安卓系统的应用少的可怜,苹果的成功我觉得就是成功在应用,一直觉得买苹果就是为了能用上千千万万的应用。
诺基亚智能机的应用太少了,塞班3的没用过,之前用S60的时候,想看个电影,都要切割好小的文件,游戏,都是小小的游戏,跟现在的安卓苹果的游戏根本无法比的。在用户的角度这个应该是主因。
诺基亚得到了微软的帮助,希望通过微软可以来个翻身,lumia系列确实是不错的。
当时就有打算买900的,但是诺基亚可以说被微软摆了一刀,wp7的手机无法升级wp8严重影响了刚刚上市不久的诺基亚手机的销路,和一个好机会。
诺基亚的复活只能靠wp8了,但是现在加入wp8阵容的厂商太多了,不知道诺基亚还有什么优势了。诺基亚的当初的霸主,或许有可能会成为一个传说。
一直想不通的就是他为什么不加入安卓的,连最起码的市场都失去了一大片。
从身边买手机的人来说,没有人现在去买手机,我觉得会去买诺基亚的,安卓的千元机就能享受到那么多的应用。
诺基亚现在只有微软这个救命稻草了,可以说他的未来就掌握在wp系统上了。
只是个人理解。共享一下。
⑸ 平心而论,安卓手机发展这么快,苹果还有哪些优势
如今的安卓手机发展的可以说是非常迅速的,而在这里,大家就非常的疑惑了,那么,苹果还有什么样的优势呢?苹果的优势就是苹果采用的是iOS系统和生态,而非使用的是安卓系统,安卓的手机使用的全部都是安卓系统,所以说,即使是有一定的变化,也让网友们感觉到变化并不是特别的大。而苹果拥有自己独立的一个系统,所以说就会让网友们感觉到手机的使用感是有一些不一样的。
三、总结。
不管是哪一个系统的手机,都有优点和缺点,安卓手机的缺点就是可能芯片研发的并不是特别的全面,所以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出现卡顿的现象。而苹果手机的缺点就是电池不耐用,并且有的时候冬天特别寒冷,手机还会充不进去电。
⑹ 安卓手机发展历史
一、手机的发展史
手机的发展史不只代表着科技的进步,也证明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从模拟到GSM、从GSM到GPRS等等,每样新技术的发明都对手机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力。
手机的发展史大致上可分为这几代:
第一代 (1G)
第二代 (2G)
第三代 (3G)
第一代手机(1G)---模拟移动电话在70年代末诞生了。
模拟移动电话系统主要采用模拟和频分多址(FDMA)技术。
AMPS(北美蜂窝系统)、NMT(北欧移动电话)和TACS(全向通信系统)是主要的模拟标准。
只能进行语音通信,收讯效果和保密性不足,无线带宽利用也不充分。
第一代无线网络技术的最大成就是去掉了将电话连接到网络的用户线,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无线接收和拨打电话。
第二代 (2G)
目前全球使用最广泛的手机是GSM手机,CDMA手机和小灵通(PHS)手机,这些都称为第二代手机(2G)。
第二代系统引入了数码无线电技术,它提供更高的网络容量,改善了语音质量和保密性,还引入了无缝的国际漫游。
第二代系统除了可以进行语音通信以外,还可以收发短信(短消息、SMS)、彩信(MMS、多媒体简讯)、WAP等。
如今全世界第二代手机的市场标注,包括GSM、D-AMPS、PDC和IS-95CDMA等。
第三代 (3G)
第三代移动系统,即IMT-2000,是宽带多媒体系统,能提供高质量宽带综合业务。
第三代手机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全球通用的无线通讯系统,但结果出现了多种不同制式,包括了WCDMA、CDMA2000和TD-SCDMA。
这些新的制式都基于CDMA(码分多址)技术,在带宽利用和数据通信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
二、手机发展史
手机发展史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的电报机从华盛顿向巴尔的摩发出人类历史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
1875年6月2日,贝尔做实验的时候,不小心把硫酸溅到了自己的腿上。他疼得对另一个房间的同事喊到"活,快来帮我啊!"而这句话通过实验中的电话传到了在另一个房间接听电话的活特耳里,成为人类通过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
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麦克斯韦进一步用数学公式阐述了法拉第等人的研究成果,并把电磁感应理论推广到了空间。而60多年后赫兹在实验中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电磁波的发现,成为"有线电通信"向"无线电通信"的转折点,也成为整个移动通信的发源点。正如一位科学家说的那样"手机是踩着电报和电话等的肩膀降生的,没有前人的努力,无线通信无从谈起。"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纽约的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开始通话。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泊。当时他还是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
1975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确定了陆地移动电话通信和大容量蜂窝移动电话的频谱。为移动电话投入商用做好了准备。
1979年,日本开放了世界上第一个蜂窝移动电话网。
1982年欧洲成立了GSM(移动通信特别组)
1985年,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可以商用的移动电话诞生。它是将电源和天线放置在一个例子里,重量达3公斤。
与现代形状接近的手机,则诞生于1987年。其重量仍有大约750克,与今天仅重60克的手机相比,象一块大砖头。
此后,手机的"瘦身"越来越迅速。1991年,手机重量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现了体积为100立方厘米,重量为100克的手机。此后又进一步小型化,轻型化,到1999年就轻到了60克以下。
三、手机的发展史
如果追溯我们会发现,手机这个概念早在40年代就出现了。
当时是美国最大的通讯公司贝尔实验室开始试制的。1940年,贝尔实验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谓的移动通讯电话。
但是,由于体积太大,研究人员只能把它放在实验室的架子上,慢慢人们就淡忘了。1973年4月,美国着名的摩托罗拉公司工程技术员“马丁·库帕”发明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机。
当库帕打世界第一通移动电话时,他可以使用任意的电磁频段。事实上,第一代模拟手机就是靠频率的不同来区别不同用户的不同手机。
第二代手机——GSM系统则是靠极其微小的时差来区分用户。到了今天,频率资源已明显不足,手机用户也呈几何级数迅速增长。
于是,更新的、靠编码的不同来区别不同的机的CDMA技术应运而生。应用这种技术的手机不但通话质量和保密性更好,还能减少辐射,可称得上是“绿色手机”。
1831年 ,英国的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麦克斯韦进一步用数学公式阐述了法拉第等人的研究成果,并把电磁感应理论推广到了空间。而60多年后赫兹在实验中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电磁波的发现,成为有线电通信向无线电通信的转折点,也成为整个移动通信的发源点。正如一位科学家说的那样手机是踩着电报和电话等的肩膀降生的,没有前人的努力,无线通信无从谈起 。
1844年5月24日 。莫尔斯的电报机从华盛顿向巴尔的摩发出人类历史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1875年6月2日,贝尔做实验的时候,不小心把硫酸溅到了自己的腿上。
他疼得对另一个房间的同事喊到活,快来帮我啊!而这句话通过实验中的电话传到了在另一个房间接听电话的活特耳里,成为人类通过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 。1902年 ,一位叫做“内森·斯塔布菲尔德”的美国人在肯塔基州默里的乡下住宅内制成了第一个无线电话装置,这部可无线移动通讯的电话就是人类对“手机”技术最早的探索研究 。
1940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制造出战地移动电话机 。1946年,世界上从圣路易斯的一辆行进的汽车中打出了第一个电话用移动电话所拨打电话 。
1957年,苏联杰出的工程师列昂尼德。库普里扬诺维奇发明了ЛК-1型移动电话。
1958年,他已对自己的移动电话做了进一步改进。设备重 量从3公斤减轻至500克(含电池重量),外形精简至两个香烟盒大小,可向城市里的任何地方进行拨打,可接通任意一个固定电话。
到60年中期,库普里扬诺 维奇的移动电话已能够在200公里范围内有效工作 。1958年,苏联开始研制世界上第一套全自动移动电话通讯系统“阿尔泰”(Алтай) 。
1959年,性能杰出的“阿尔泰”系统在布鲁塞尔世博会上获得金奖 。1973年,一名男子站在纽约的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开始通话。
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帕。当时他还是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
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 。1975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确定了陆地移动电话通信和大容量蜂窝移动电话的频谱。
为移动电话投入商用做好了准备 。1979年,日本开放了世界上第一个蜂窝移动电话网 。
1982年,欧洲成立了GSM(移动通信特别组) 。1985年,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可以商用的移动电话诞生。
它是将电源和天线放置在一个例子里,重量达3公斤。与现代形状接近的手机,则诞生于1987年。
其重量仍有大约750克,与今天仅重60克的手机相比,象一块大砖头。此后,手机的瘦身越来越迅速。
1991年 ,手机重量为250克左右。1996年 秋出现了体积为100立方厘米,重量为100克的手机。
此后又进一步小型化,轻型化,到1999年 就轻到了60克以下。 现在发展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是所谓的第三代手机(3G),以欧洲的GSM制式和美国的CDMA为主,它们都是数字制式的,除了可以进行语音通信以外,还可以收发短信、无线应用协议等。
在中国大陆及台湾以GSM最为普及,CDMA手机也很流行,整个行业正在向第四代手机(4G)迁移过程中。电话键盘部分手机除了典型的电话功能外,还包含了PDA、游戏机、MP3、照相机、摄影、录音、GPS、上网等多种的功能,有向带有手机功能的PDA发展的趋势。
电话的口承、耳承和相应的话筒、听筒都装在单个把手上。旧称为手提电话、手提、大哥大、传真,是便携的,可以在较大范围内移动的电话终端 。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虽然距今的手机安全产品基础防护功能比较完备,但在防骚扰、隐私保护和数据保护方面仍有欠缺,未来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QQ手机管家、安全管家、网秦等安全厂商纷纷宣布进军云安全领域,2013年将是移动云安全加速落地的关键年,各大安全厂商必将继续加大对移动云安全解决方案的投入力度。1G第一代手机(1G)是指模拟的移动电话,也就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香港、美国等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大哥大。
最先研制出手机的是美国的 Cooper博士。由于当时的电池容量限制和模拟调制技术需要硕大的天线和集成电路的发展状况等等制约,这种手机外表四四方方,只能成为可移动算不上便携。
很多人称呼这种手机为“砖头”或是黑金刚等。这种手机有多种制式,如NMT,AMPS,TACS,但是基本上。
四、智能手机发展史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的电报机从华盛顿向巴尔的摩发出人类历史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
1875年6月2日,贝尔做实验的时候,不小心把硫酸溅到了自己的腿上。他疼得对另一个房间的同事喊到"活,快来帮我啊!"而这句话通过实验中的电话传到了在另一个房间接听电话的活特耳里,成为人类通过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
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麦克斯韦进一步用数学公式阐述了法拉第等人的研究成果,并把电磁感应理论推广到了空间。而60多年后赫兹在实验中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电磁波的发现,成为"有线电通信"向"无线电通信"的转折点,也成为整个移动通信的发源点。正如一位科学家说的那样"手机是踩着电报和电话等的肩膀降生的,没有前人的努力,无线通信无从谈起。"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纽约的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开始通话。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泊。当时他还是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
1975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确定了陆地移动电话通信和大容量蜂窝移动电话的频谱。为移动电话投入商用做好了准备。
1979年,日本开放了世界上第一个蜂窝移动电话网。
1982年欧洲成立了GSM(移动通信特别组)
1985年,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可以商用的移动电话诞生。它是将电源和天线放置在一个例子里,重量达3公斤。
与现代形状接近的手机,则诞生于1987年。其重量仍有大约750克,与今天仅重60克的手机相比,象一块大砖头。
此后,手机的"瘦身"越来越迅速。1991年,手机重量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现了体积为100立方厘米,重量为100克的手机。此后又进一步小型化,轻型化,到1999年就轻到了60克以下。
五、安卓手机的特点和发展历史
结合网络资料,现在为你总结如下:
安卓Android是以Linux为基础的开放源码操作系统。其公司于2003年在美国加州成立。2005年由Google收购注资,并组建开放手机联盟。2007年11月12日,Android Beta操作系统SDK正式发布。
Android 1.0
2008年9月23日发布,这也是Android系统最早的版本。
伴随1.0的发布,首款搭载Android 1.0 OS的Android手机诞生。因为1.0不支持触摸输入,因此G1配置了实体键盘。
2009年4月30日发布。从这时起,Android系统版本都是以糕点进行命名,并以字母排序。
Android 1.6
2009年9月15日发布。Android1.6首次支持了CDMA网络,为诸如Verizon和Sprint这样的CDMA运营商打开了一扇大门。
Android2.0
2009年11月——G1面世后1年左右——Android2.0降临了。无论从哪个方面说,它都是Android发展历史上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时刻(第一个是Android1.5)。
2010年5月20日发布。直到Android2.2发布时,谷歌似乎才开始认真考虑Android的企业级功能。
2010年12月7日发布。该版本开始对NFC的支持。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NFC功能作用也仅限于扫描景点的NFC便签,从而获得URL网址等更多的信息——其实和二维码没什么区别,但是谷歌随后在Sprint版本的Nexus S中引入了谷歌电子钱包——一个重要的移动支付创举。许多公司现在开始注意到NFC和移动支付的前景,而毫无疑问,Android2.3是这方面的先驱者。
2011年2月2日发布。“蜂巢”更像是Android系统发展历程上向分岔路的一次尝试,与智能手机无关,正式进军平板电脑。
2011年10月19日在香港发布。Android4.0是Android发展历史上最重大的而一次升级。
2012年6月28日发布。Android4.1是谷歌继蜂巢之后,一次全新的平板策略尝试。
关于 Android 的故事,未完待续……
六、手机发展历史
1902年,一个叫做“内森·斯塔布菲尔德”的美国人在肯塔基州默里的乡下住宅内制成了第一个无线电话装 内森.斯塔布菲尔德置,这部可无线移动通讯的电话就是人类对“手机”技术最早的探索研究。
193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为美国军方制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手机
1973年4月,美国着名的摩托罗拉公司工程技术员“马丁·库帕”发明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机,“马丁·库帕”从此也被称为现代“手机之父”。
1G
第一代手机(1G)是指模拟的移动电话,也就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香港、美国等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大哥大。最先研制出大哥大的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 Cooper博士。由于当时的电池容量限制和模拟调制技术需要硕大的天线和集成电路的发展状况等等制约,这种手机外表四四方方,只能成为可移动算不上便携。很多人称呼这种手机为“砖头”或是黑金刚等。
这种手机有多种制式,如NMT,AMPS,TACS,但是基本上使用频分复用方式只能进行语音通信,收讯效果不稳定,且保密性不足,无线带宽利用不充分。此种手机类似于简单的无线电双工电台,通话是锁定在一定频率,所以使用可调频电台就可以窃听通话。
2G
第二代手机(2G)也是最常见的手机。通常这些手机使用PHS,GSM或者CDMA这些十分成熟的标准,具有稳定的通话质量和合适的待机时间。在第二代中为了适应数据通讯的需求,一些中间标准也在手机上得到支持,例如支持彩信业务的GPRS和上网业务的WAP服务,以及各式各样的Java程序等。
3G
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